CN117877773A - 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及液体稳压预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及液体稳压预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77773A
CN117877773A CN202311694954.2A CN202311694954A CN117877773A CN 117877773 A CN117877773 A CN 117877773A CN 202311694954 A CN202311694954 A CN 202311694954A CN 117877773 A CN117877773 A CN 117877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phase region
thermowell
temperatur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949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玉龙
刘峰
李利
刘夏杰
林有奇
苏兴东
林鹏
解晶晶
段小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Joint Ven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Joint Ven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Joint Ven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949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777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77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777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001Mechanical simulator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10Structural combination of fuel element, control rod, reactor core, or moderator structure with sensitive instruments, e.g. for measuring radioactivity, strain
    • G21C17/112Measuring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及液体稳压预热方法,包括压力壳、管路组件以及加热组件;所述压力壳内设置有用于容置液相水的液相区以及容置有高压饱和蒸汽的气相区,所述气相区与所述液相区相连通;所述管路组件包括进水管道以及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以及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均设置于所述压力壳外,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压力壳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为所述气相区加热的第一加热件以及至少一个为所述液相区加热的第二加热件。本发明集成了稳压和预热两种功能,且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安装,保证装置功能同时,节约能源,降低试验装置制造成本,填补了现有稳压换热器设计在模拟核电高温高压试验条件下应用的局限性。

Description

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及液体稳压预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稳压预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及液体稳压预热方法。
背景技术
在核反应堆运行过程中,堆芯燃料包壳表面污垢沉积会降低传热效率,改变局部水化学状态,影响堆芯轴向功率分布,甚至加速垢下包壳自身腐蚀,威胁反应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沸腾加热表面的污垢沉积广泛存在于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等关键领域,其表现多为降低传热效率,缩短部件服役寿命。研究腐蚀性介质中加热沸腾表面的积垢行为,研发耐蚀材料和缓蚀水化学策略,从源头上抑制腐蚀、腐蚀产物释放和积垢对于结构部件的可靠性和设计寿命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开展模拟堆芯动水腐蚀污垢沉积试验过程中发现,试验压力接近饱和压力,尤其是经过换热器加热时,部分区域存在过热,处于汽相状态,加上不同部位一些不可避免的机械阻力,很容易形成流量震荡,即流动不稳定性,进而会形成系统流量、空泡份额(或密度)和压力的振荡,不仅冲击隔板和换热器内壁,造成振动和噪声,关键是会影响包壳管壁面空泡份额和流体流动状态,进而影响表面积垢行为,对试验产生较大的系统误差。为保证模拟堆芯燃料包壳污垢沉积试验长周期稳定运行,必须尽可能消除或降低系统中流动不稳定性,保证系统内温度和压力稳定,降低压力波动,必须在设备中加入合适的稳压换热器,保证该系统的热工水力参数稳定和安全。
关于稳压换热器部件的研发,目前已有的技术大多采用在换热器壳体上引入带气囊的蓄能组件来实现稳压。如通过让液态流体在机壳内部沿往复“几”字形通道流动并于换热管进行充分换热,同时,引入气分装置和蓄能组件,其中蓄能组件和机壳内部连通,当机壳内部压力升高或降低时,流体向蓄能组件中的橡胶囊中流动或流出,从而调节机壳内部的压力,达到稳压的目的。带橡胶气囊的蓄能组件显然不适用于高温高压系统,200℃以上橡胶便会快速老化失效。现有技术还存在一种稳压设备,通过分散式汽水混合加热装置和自动排水装置来提高热交换效率同时,调节系统压力。但该装置主要用于家用蒸汽采暖装置,系统压力并不高,通常低于1MPa,在几个大气压内波动,相关技术显然不能运用于模拟300℃,15MPa左右的高温高压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及液体稳压预热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构造一种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包括:
压力壳,所述压力壳内设置有用于容置液相水的液相区以及容置有高压饱和蒸汽的气相区,所述气相区与所述液相区相连通;
管路组件,包括进水管道以及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以及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均设置于所述压力壳外,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压力壳内;以及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为所述气相区加热的第一加热件以及至少一个为所述液相区加热的第二加热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道的出水口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出水管道的进水口端的水平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道呈L型,其进水端口高于出水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还包括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括用于插置热电偶的第一热电偶套管以及第二热电偶套管,所述第一热电偶套管以及所述第二热电偶套管的测温段分别设置于所述气相区以及所述液相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电偶套管以及所述第二热电偶套管的另一端均固定于所述压力壳的上壁上,所述测温段分别自上而下延伸至所述气相区以及所述液相区内,且所述第一热电偶套管以及所述第二热电偶套管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压力壳的轴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热电偶套管的所述测温段的末端与所述出水管道的进水端口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还包括监测所述液相区液位高度的液位监测组件,所述液位监测组件呈纵长设置,穿设于所述压力壳的上壁,且一端贯穿所述气相区延伸至所述液相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位监测组件包括套管、传感器加热器以及加热器热电偶,所述传感器加热器以及所述加热器热电偶均设置于所述套管内,且所述加热器热电偶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加热器以及所述套管之间,所述套管、所述传感器加热器以及所述加热器热电偶均呈纵长设置且两两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位监测组件为加热节点式液位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件以及所述第二加热件均呈纵长设置,所述第一加热件一端设置于所述压力壳的上壁,另一端自上向下延伸至所述气相区内,所述第二加热件一端设置于所述压力壳的下壁,另一端自下向上延伸至所述液相区内,且所述第一加热件以及所述第二加热件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压力壳的轴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件以及所述第二加热件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热件平行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加热件平行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还包括监测所述液相区液位高度的液位监测组件以及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括用于插置热电偶的第一热电偶套管以及第二热电偶套管,所述液位监测组件、所述第一热电偶套管以及所述第二热电偶套管均设置于所述压力壳的上壁,三者呈直线型排列且所述液位监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热电偶套管以及所述第二热电偶套管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热件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液位监测组件、所述第一热电偶套管以及所述第二热电偶套管的两侧,所述第二加热件的数量为多个,并与所述第一加热件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组所述第一加热件呈对称设置,且每组的所述第一加热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构造一种液体稳压预热方法,包括:
S1、将待预热液体自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口端传输至所述液相区;
S2、开启所述第一加热件以及所述第二加热件分别对所述气相区以及所述液相区进行加热;
S3、将加热后液体自所述出水管道的进水口端传输出所述压力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包括:
S21、确定系统压力,根据所述系统压力确定所对应的饱和温度;
S22、开启所述第一加热件将所述气相区加热至所述饱和温度;
S23、开启所述第二加热件将所述液相区加热至目标温度。
实施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构造具有饱和气体的气相区,可以利用饱和蒸汽在不同压力下的自调节性能实现系统的稳压功能,无需在换热器壳体上外接气囊式蓄能组件,可减少系统的设备数量,保证了壳体结构完整性,提高装置安全性。
本发明通过构造加热组件,可以分别对气相区以及液相区进行加热,使得气相区的气体始终维持在既定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上,且可以实现对液体的预加热,一个装置达到双重功能,结构简单、紧凑、小巧、灵活,方便安装,保证装置功能同时,节约能源,降低试验装置制造成本。并且填补了现有稳压换热器设计在模拟核电高温高压试验条件下应用的局限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地,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底”、“内”、“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部分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1,用于核电试验,可适用于高温高压的系统环境,具备稳压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对液体进行预热。该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1包括压力壳10、管路组件20、加热组件30、测温组件40以及液位监测组件50。其中该压力壳10内部形成有相互连通的气相区11以及液相区12,该气相区11内容置有高压饱和蒸汽,该液相区12内容置有高压待预热液体。
该管路组件20、加热组件30、测温组件40以及液位监测组件50均设置于压力壳10上,管路组件20用于将待预热液体传输至液相区12内,并将预热后液体传输至压力壳10外。该加热组件30用于分别对气相区11以及液相区12进行加热。该测温组件40用于分别监测气相区11以及液相区12的温度。该液位监测组件50用于监测液相区12液位高度。
该压力壳10在本实施例中呈纵长的密封圆筒状设置,其内部界定出一个相对密封的纵长的空腔,饱和气体以及待预热液体均容置于该空腔内,位于上方的饱和气体所在区域即为气相区11,位于下方的待预热液体所在区域即为液相区12。在其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压力壳10还可以为呈方体筒状、不规则筒状等其他形状。
该管路组件20包括进水管道21以及出水管道22,其中进水管道21以及出水管道22均穿设于压力壳10的筒状侧壁上,且设置于该筒状侧壁的下端部,以便于液体在压力壳10内的流通均位于液相区12内。
具体地,该进水管道21水平穿设于压力壳10筒状侧壁的下端部,包括第一进水端口211以及第一出水端口212,该第一进水端口211位于筒状侧壁外,用于连接其他设备的液体传输管道。该第一出水端口212位于筒状侧壁内,且位于液相区12的下端部,用于将待预热液体传输至液相区。
该出水管道22在本实施例中呈L型,竖直端部位于压力壳10内,水平端部穿设于压力壳10筒状侧壁的下端部,可以保证水质的充分换热。该出水管道22包括第二进水端口221以及第二出水端口222。该第二进水端口221位于筒状侧壁内,且由于竖直端部的原因,该第二进水端口221在液相区12内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出水端口212在液相区12内的水平高度,以确保被预热后的高温液体自第二进水端口221流出,避免自第一出水端口212流出的待预热液体直接进入第二进水端口221。该第二出水端口222位于筒状侧壁外,其水平高度低于第二进水端口221的水平高度,用于连通输水管道,将预热后液体输送至其他设备。
该加热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热件3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加热件32。该第一加热件31以及第二加热件32均设置于压力壳10上且位于压力壳10内,分别用于对气相区11以及液相区12进行加热。
具体地,该第一加热件31呈纵长设置,其上端部设置于压力壳10的上壁,下端部自上向下延伸至气相区11内,使得该第一加热件3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压力壳10的轴线。该第一加热件31的数量为多个,各个第一加热件31之间平行间隔设置,以提高对气相区11加热的均匀性。
该第二加热件32呈纵长设置,其下端部设置于压力壳10的下壁,上端部自下向上延伸至液相区12内,使得该第二加热件32的延伸方向也平行于压力壳10的轴线。该第二加热件32的数量为多个,各个第二加热件32之间平行间隔设置,以提高对液相区12加热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加热件31在压力壳10的上壁呈中心对称分布。该第二加热件32在压力壳10的下壁呈中心对称分布。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加热件31以及第二加热件32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均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加热件31以及第二加热件32均为电加热棒。
该测温组件40包括第一测温单元以及第二测温单元,该第一测温单元用于监测气相区11的温度,该第二测温单元用于监测液相区12的温度。该第一测温单元包括第一热电偶(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一热电偶套管41,该第二测温单元包括第二热电偶(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热电偶套管42。
该第一热电偶套管41以及第二热电偶套管42均呈纵长设置,其上端部固定于压力壳10的上壁上,且套管内部空间均与压力壳10的外部空间相连通,使得在需要进行测温时,直接将测温的第一热电偶和/或第二热电偶插入第一热电偶套管41和/或第二热电偶套管42中即可进行。
具体地,该第一热电偶套管41以及第二热电偶套管42平行间隔设置,且延伸方向均平行于压力壳10的轴线。该第一热电偶套管41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二热电偶套管42的轴向长度,且该第一热电偶套管41的测温段位于气相区11内,该第二热电偶套管42的测温段位于液相区1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出水管道22的第二进水端口221的设置位置与第二热电偶套管42的测温段的末端相对应,以尽可能地保证从出水管道22排出的预热后液体的温度为液相区12的第二热电偶实测温度,即所要求预热需要达到的目标温度。
该液位监测组件50呈纵长设置,穿设于压力壳10的上壁,且下端部贯穿该气相区11延伸至液相区12内,用于监测液相区12的液位高度。该液位监测组件5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压力壳10的轴线,包括套管51、传感器加热器52以及加热器热电偶53。该套管51、传感器加热器52以及加热器热电偶53均呈纵长设置,该传感器加热器52以及加热器热电偶53均设置于套管51内,且加热器热电偶53设置于套管51以及传感器加热器52之间。该套管51、传感器加热器52以及加热器热电偶53三者之间两两可拆卸地连接。
该液位监测组件50可利用传感器加热器52在气体(汽体)和液体中放热系数的显著差异,来判断气(汽)液界面的准确位置。运行时,该传感器加热器52维持恒定功率,由于其在水中和蒸汽中的放热系数差异显著,使其在水中的温度要远低于在蒸汽中的温度,此温度的差异通过加热器热电偶53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根据电信号的大小即可确定水位是在传感器加热器52的下方或上方,并以此来判断出气(汽)液界面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液位监测组件50可采用现有技术以实现相关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该液位监测组件50为加热节点式液位传感器。该套管51为加热节点式热电偶液位传感器套管。该传感器加热器52为加热节点式热电偶液位传感器加热器。该加热器热电偶53为液位传感器加热器热电偶。
一同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液位监测组件50设置于该压力壳10的轴线上,其上端部穿设于该压力壳10上壁的圆心。该第一热电偶套管41以及第二热电偶套管42上端部在压力壳10上壁上的设置位置使得该第一热电偶套管41、第二热电偶套管42以及液位监测组件50在压力壳10上壁上的设置位置呈直线排列,且第一热电偶套管41以及第二热电偶套管42对称分布于液位监测组件50的两侧。
一同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数个第一加热件31分为两组,两组第一加热件31分别设置于第一热电偶套管41、第二热电偶套管42以及液位监测组件50所形成的直线的两侧,以避让第一热电偶套管41、第二热电偶套管42以及液位监测组件50的同时尽可能保证第一加热件31在气相区11的均匀分布。该第二加热件32同样分为两组,且两组的设置位置与第一加热件31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第一加热件3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两组第一加热件31在直线的两侧呈对称设置。每组第二加热件32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均与每组第一加热件31的数量相对应。在其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二加热件32的数量以及位置排布情况还可以与该第一加热件31不相对应,该第一加热件31和/或第二加热件32还可以部分为两组,或两组之间不呈对称设置。只要尽可能的保证区域内温度的均匀性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加热件31以及第二加热件32的数量均为六个,六个第一加热件31三三一组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直线的两侧,每组的三个第一加热件31均匀间隔分布。六个第二加热件32三三一组分为两组,与第一加热件31对应设置。
需要理解的是,除核电试验外,该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1还可应用于其他需要对高压液体进行稳压预热的环境中。
本发明还构造了一种液体稳压预热方法,该预热方法可通过使用上述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1对液体进行预热,并稳定系统管线内的压力。该方法包括步骤:
S1、将待预热液体自进水管道21的第一进水端口211传输至液相区12。
S2、开启第一加热件31以及第二加热件32,分别对气相区11以及液相区12进行加热。
S3、将加热后的液体自出水管道22的第二进水端口221传输出压力壳10。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加热后的液体”即为预热后的液体。
具体地,该步骤S2还包括:
S21、确定系统压力,根据系统压力确定所对应的饱和温度。
S22、开启第一加热件31将气相区11加热至该饱和温度。
S23、开启第二加热件32将液相区12加热至目标温度。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目标温度”意为该出水管道22所连通的相关设备所需要的预热后液体温度。上述“饱和温度”意为在系统特定压力下所对应的液体的饱和温度,如在系统压力为15.5MPa时,所对应的液体饱和温度为345℃,该345℃即为该第一加热件31在系统压力为15.5MPa时需要将气相区11加热的最终温度。
通过该液体稳压预热方法操作该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1,可以利用同一温度下饱和气体压强的变化导致气液化转变,通过压力壳10内部上部分气相区11内饱和气体蒸汽量的自调节实现压力的自调节,以达到系统的稳压功能。无需外接气囊式蓄能组件,保证了结构完整性,提高装置安全性。同时通过对液相区12内液体的加热,实现了液体预热功能。填补了现有稳压换热器设计在模拟核电高温高压试验条件下应用的局限性,且结构简单、紧凑、小巧、灵活,方便安装,节约能源同时降低试验装置成本。
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力壳(10),所述压力壳(10)内设置有用于容置液相水的液相区(12)以及容置有高压饱和蒸汽的气相区(11),所述气相区(11)与所述液相区(12)相连通;
管路组件(20),包括进水管道(21)以及出水管道(22),所述进水管道(21)以及所述出水管道(22)的一端均设置于所述压力壳(10)外,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压力壳(10)内;以及加热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为所述气相区(11)加热的第一加热件(31)以及至少一个为所述液相区(12)加热的第二加热件(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21)的出水口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出水管道(22)的进水口端的水平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22)呈L型,其进水端口高于出水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还包括测温组件(40),所述测温组件(40)包括用于插置热电偶的第一热电偶套管(41)以及第二热电偶套管(42),所述第一热电偶套管(41)以及所述第二热电偶套管(42)的测温段分别设置于所述气相区(11)以及所述液相区(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电偶套管(41)以及所述第二热电偶套管(42)的另一端均固定于所述压力壳(10)的上壁上,所述测温段分别自上而下延伸至所述气相区(11)以及所述液相区(12)内,且所述第一热电偶套管(41)以及所述第二热电偶套管(42)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压力壳(10)的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电偶套管(42)的所述测温段的末端与所述出水管道(22)的进水端口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还包括监测所述液相区(12)液位高度的液位监测组件(50),所述液位监测组件(50)呈纵长设置,穿设于所述压力壳(10)的上壁,且一端贯穿所述气相区(11)延伸至所述液相区(1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监测组件(50)包括套管(51)、传感器加热器(52)以及加热器热电偶(53),所述传感器加热器(52)以及所述加热器热电偶(53)均设置于所述套管(51)内,且所述加热器热电偶(53)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加热器(52)以及所述套管(51)之间,所述套管(51)、所述传感器加热器(52)以及所述加热器热电偶(53)均呈纵长设置且两两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监测组件(50)为加热节点式液位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31)以及所述第二加热件(32)均呈纵长设置,所述第一加热件(31)一端设置于所述压力壳(10)的上壁,另一端自上向下延伸至所述气相区(11)内,所述第二加热件(32)一端设置于所述压力壳(10)的下壁,另一端自下向上延伸至所述液相区(12)内,且所述第一加热件(31)以及所述第二加热件(32)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压力壳(10)的轴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31)以及所述第二加热件(3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热件(31)平行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加热件(32)平行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还包括监测所述液相区(12)液位高度的液位监测组件(50)以及测温组件(40),所述测温组件(40)包括用于插置热电偶的第一热电偶套管(41)以及第二热电偶套管(42),所述液位监测组件(50)、所述第一热电偶套管(41)以及所述第二热电偶套管(42)均设置于所述压力壳(10)的上壁,三者呈直线型排列且所述液位监测组件(50)设置于所述第一热电偶套管(41)以及所述第二热电偶套管(42)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热件(31)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液位监测组件(50)、所述第一热电偶套管(41)以及所述第二热电偶套管(42)的两侧,所述第二加热件(32)的数量为多个,并与所述第一加热件(31)对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加热件(31)呈对称设置,且每组的所述第一加热件(3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15.一种液体稳压预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将待预热液体自所述进水管道(21)的进水口端传输至所述液相区(12);
S2、开启所述第一加热件(31)以及所述第二加热件(32)分别对所述气相区(11)以及所述液相区(12)进行加热;
S3、将加热后液体自所述出水管道(22)的进水口端传输出所述压力壳(1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稳压预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S21、确定系统压力,根据所述系统压力确定所对应的饱和温度;
S22、开启所述第一加热件(31)将所述气相区(11)加热至所述饱和温度;
S23、开启所述第二加热件(32)将所述液相区(12)加热至目标温度。
CN202311694954.2A 2023-12-11 2023-12-11 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及液体稳压预热方法 Pending CN1178777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94954.2A CN117877773A (zh) 2023-12-11 2023-12-11 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及液体稳压预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94954.2A CN117877773A (zh) 2023-12-11 2023-12-11 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及液体稳压预热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77773A true CN117877773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90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94954.2A Pending CN117877773A (zh) 2023-12-11 2023-12-11 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及液体稳压预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777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aghri et 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 concentric annular heat pipe: Part I—Experimental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apillary limit
CN101113963B (zh) 一种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460815A (zh) 液位测量装置
Christensen et al. An isothermal flow calorimeter designed for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operation
Eter et al.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upercritical heat transfer in a three-rod bundle equipped with wire-wrap and grid spacers and cooled by carbon dioxide
JP5215750B2 (ja) センサ、液膜測定装置
CN117877773A (zh) 核电试验的高温高压稳压预热装置及液体稳压预热方法
JP2016197104A (ja) Nmrフローセル
CN201304340Y (zh) 一种基于热管的恒温装置
Zhou et al. Effect of heat leakage on the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wo-phase loop thermosyphon with a thermal insulation pipe
CN106018474A (zh) 一种液体比热容测量系统
CN101433867B (zh) 基于热管的恒温装置
JP2007271593A (ja) 貫流ボイラの水位検出用電極棒、貫流ボイラの水位検出方法及び貫流ボイラの水位制御方法。
JP2009300298A (ja) 沈下測定装置
CN203196653U (zh) 用于绝热式自燃测试设备的加热水浴装置
CN203259270U (zh) 热管型恒温槽
Ökten et al. Effect of air bubble injection on the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US4029055A (en) Boiler apparatus
CN110988022B (zh) 一种套管式冷却水套结构和重力热管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9442371B (zh) 一种超临界直流cfb锅炉超低质量流速控制启动方法
Oscarson et al. An isothermal flow calorimeter for high-temperature basic solutions
US4096851A (en) Liquid heating apparatus
CN115116635B (zh) 蒸汽发生器并联倒u型管束倒流情况测定方法及测量装置
CN106290459A (zh) 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热损失测试系统
JP2010129368A (ja) オリフィス型温度調節用ヒー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