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9049A - 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和安装方法、柔性光伏支架 - Google Patents

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和安装方法、柔性光伏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9049A
CN117749049A CN202311769732.2A CN202311769732A CN117749049A CN 117749049 A CN117749049 A CN 117749049A CN 202311769732 A CN202311769732 A CN 202311769732A CN 117749049 A CN117749049 A CN 117749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usion
cable body
anchor
wire end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697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窦璐
张立兵
夏登福
曹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697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490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49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9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和安装方法、柔性光伏支架,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包括:支撑工装、第一安装装置、驱动装置和挤压工装;支撑工装用于固定在光伏支架上;第一安装装置用于固定在支撑工装上,第一安装装置用于安装索体的第二线端,第一安装装置能够供索体单向移动,第一线端和光伏支架在索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驱动装置用于外套在第二线端上,且驱动装置用于张拉索体;挤压工装用于在索体张拉完成后外套在第二线端上,驱动装置和挤压工装用于在索体张拉完成后挤压锚固装置的挤压锚具以使挤压锚具固定于索体。上述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能够张拉索体,也能够采用挤压锚具固定索体,有效提高了防腐性能,延长了索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和安装方法、柔性光伏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柔性光伏支架安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和安装方法、柔性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柔性光伏支架是把传统钢性支架中的檩条改为索体,即在成排的索体上安装光伏板,柔性光伏支架由其具备跨度大、土地利用率高、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
柔性光伏支架中,索体的一端通过挤压锚具固定在支架上,索体的另一端通过夹片锚具设置在支架上。其中,夹片锚具供索体单向移动,这样能够在索体的一端张拉索体,使得索体具有一定的张拉力,以使索体能够承载和抗风。
上述夹片锚具的防腐性能较差,导致索体较易被腐蚀,使得索体的使用寿命较短。
综上所述,如何设置索体,以在能够张拉索体的同时,延长索体的使用寿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和安装方法、柔性光伏支架,以能够张拉索体以及延长索体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包括:支撑工装,第一安装装置,驱动装置,以及挤压工装;
其中,所述支撑工装用于固定在光伏支架上;
所述第一安装装置用于固定在所述支撑工装上,所述第一安装装置用于外套在索体的第二线端上,所述第一安装装置能够供所述索体单向移动且单向移动的方向为自所述索体的第一线端向所述第二线端移动,所述第一线端和所述光伏支架在所述索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
所述挤压工装用于在所述索体张拉完成后外套在所述第二线端上;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外套在所述第二线端上,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装置靠近所述第一线端的一侧,且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张拉所述索体,且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挤压工装用于在所述索体张拉完成后挤压所述锚固装置的挤压锚具以使所述挤压锚具固定于所述索体,所述锚固装置用于外套在所述第二线端上,所述锚固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装置靠近所述第一线端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件,以及第二安装装置;
其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移动部用于外套在所述索体上,所述光伏支架限制所述固定部向所述第一线端移动;
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固定于所述移动部,所述第二安装装置用于外套在所述索体上,所述第二安装装置能够供所述索体单向移动且单向移动的方向为自所述第一线端向所述第二线端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装置为夹片锚具;
和/或,所述移动部外套于所述第二安装装置,所述第二安装装置伸出所述移动部;
和/或,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端和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用于和所述光伏支架相抵。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件和挤压模具;
其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移动部用于外套在所述索体上;
所述挤压工装用于设置在所述移动部和所述挤压锚具之间,所述挤压模具用于设置在所述挤压锚具远离所述挤压工装的一端,所述挤压模具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所述移动部能够通过所述挤压工装将所述锚固装置抵在所述光伏支架上,所述固定部能够带动所述挤压模具移动并经过所述挤压锚具以挤压所述挤压锚具。
可选的,所述挤压工装包括至少两个挤压分板,所有的所述挤压分板用于沿所述挤压工装的周向依次分布;在所述挤压工装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挤压分板用于对接且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挤压模具设置有挤压孔、以及与所述挤压孔连通的渐变孔,所述挤压孔用于挤压所述挤压锚具,所述挤压孔和所述渐变孔共轴线设置,所述渐变孔的横截面积沿所述挤压模具的轴向逐渐减小,所述渐变孔的小端靠近所述挤压孔;在挤压过程中,所述渐变孔较所述挤压孔先经过所述挤压锚具;
和/或,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端和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用于和所述光伏支架相抵,所述挤压模具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
可选的,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连接杆,其中,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和所述光伏支架相抵。
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为千斤顶,所述固定部为所述千斤顶的外壳,所述移动部为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装置为夹片锚具;
和/或,所述支撑工装包括:工装固定板,连接板,以及连接所述工装固定板和所述连接板的腹板;其中,所述连接板用于和所述光伏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安装于所述工装固定板。
基于上述提供的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
安装索体、支撑工装、第一安装装置、驱动装置和锚固装置;
采用所述驱动装置张拉所述索体;
待张拉完成后,安装挤压工装,采用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挤压工装挤压所述锚固装置的挤压锚具以将所述挤压锚具固定于所述索体;
其中,所述索体、所述支撑工装、所述第一安装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锚固装置安装后,所述支撑工装固定于光伏支架,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工装,所述索体的第一线端和所述光伏支架在所述索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所述索体的第二线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装置,所述第一安装装置供所述索体单向移动且单向移动的方向为自所述第一线端向所述第二线端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锚固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线端,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锚固装置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装置靠近所述第一线端的一侧;
所述挤压工装安装后,所述挤压工装外套于所述第二线端。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件和第二安装装置,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移动部外套于所述索体,所述光伏支架限制所述固定部向所述第一线端移动;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固定于所述移动部,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外套于所述索体,所述第二安装装置供所述索体单向移动且单向移动的方向为自所述第一线端向所述第二线端移动;
采用所述驱动装置张拉所述索体,具体为:采用所述驱动装置张拉所述索体至少一次;
采用所述驱动装置张拉所述索体,具体包括:
使所述移动部向靠近所述第一线端的方向移动且移动至第一设定位置,所述第二安装装置随所述移动部同步移动,所述索体不发生移动;
使所述移动部向远离所述第一线端的方向移动且移动至第二设定位置,所述第二安装装置随所述移动部同步移动,且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带动所述索体向远离所述第一线端的方向移动,完成一次张拉。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件和挤压模具,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移动部外套于所述索体,所述挤压模具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所述挤压工装安装后,所述挤压工装设置在所述移动部和所述挤压锚具之间,所述挤压模具位于所述挤压锚具远离所述挤压工装的一端;
采用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挤压工装挤压所述锚固装置的挤压锚具,具体包括:使所述移动部向靠近所述第一线端的方向移动;待所述移动部通过所述挤压工装将所述锚固装置抵在所述光伏支架上后,所述移动部停止移动,使得所述固定部相对于所述移动部向远离所述第一线端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挤压模具随所述固定部移动并经过所述挤压锚具以挤压所述挤压锚具。
可选的,安装索体、支撑工装、第一安装装置、驱动装置和锚固装置,具体包括:
将所述索体的第一线端安装在光伏支架上,以使所述第一线端和所述光伏支架在所述索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
将所述锚固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穿在所述索体的第二线端上;
将所述支撑工装固定于所述光伏支架,将第一安装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工装;
将所述索体的第二线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装置。
可选的,所述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还包括:
待挤压完成后,拆掉所述挤压工装、所述第一安装装置、所述支撑工装和所述驱动装置。
基于上述提供的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和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柔性光伏支架,柔性光伏支架包括:光伏支架和索体;
其中,所述索体的至少一端通过锚固装置设置于所述光伏支架;
所述锚固装置包括挤压锚具和调节装置,所述挤压锚具和所述调节装置均外套于所述索体,所述挤压锚具固定于所述索体,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挤压锚具和所述光伏支架之间以使所述光伏支架限制所述挤压锚具向所述光伏支架移动,且所述调节装置能够张拉所述索体。
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丝杠机构,所述丝杠机构的螺杆一端的端面和所述挤压锚具抵接或者固定连接,且所述挤压锚具限制所述螺杆绕其轴线旋转;所述丝杠机构的螺母和所述螺杆螺纹配合,所述螺母的端面和所述光伏支架相抵;
和/或,所述挤压锚具远离所述调节装置的端部设置有防腐结构,所述防腐结构外套于所述索体。
本申请提供的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中,通过支撑工装和第一安装装置安装索体的第二线端,第一安装装置实现了供索体单向移动且单向移动方向为自第一线端向第二线端移动;基于第一安装装置供索体单向移动,通过驱动装置先对索体进行张拉,张拉完成后再通过驱动装置和挤压工装挤压锚固装置的挤压锚具,从而实现了在采用挤压锚具的基础上实现了张拉索体,能够适配所有的柔性场景;同时,由于能够对索体进行张拉,则不需要提前确定索体的长度,方便了施工;而且,对于跨数较多的柔性项目,还能够实现索体的两端张拉,提高了通用性。因此,上述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实现了使用挤压锚具以及张拉索体,由于挤压锚具具有较高的防腐性能,则实现了延长了索体的使用寿命以及张拉索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轴测剖视图;
图7为图6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E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结构去掉挤压工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4所示结构的主视图的部分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F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G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中支撑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图17为图16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中挤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索体,11为第一线端,12为第二线端;2为光伏组件;3为光伏支架,31为支撑柱,32为支撑架,33为支架固定板;4为锚固装置,41为挤压锚具,42为调节装置,421为螺杆,4211为螺杆通孔,422为螺母;
100为安装工装;110为支撑工装,111为工装固定板,1111为固定板通孔,112为腹板,113为连接板,114为第一支撑筋,115为第二支撑筋;120为第一安装装置,121为第一锚杯,122为第一夹片;130为驱动部件,131为固定部,132为移动部;140为挤压工装,141为挤压分板;150为支撑部件,151为第一支撑板,152为第二支撑板,153为连接杆;160为挤压模具,161为挤压孔、162为渐变孔,163为容置孔;170为第二安装装置,171为第二锚杯,172为第二夹片;180为第三安装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申请中涉及到的“平行”和“垂直”是实际操作中的“基本平行”和“基本垂直”。“基本平行”可以理解成存在一定误差的平行,同理,“基本垂直”可以理解成存在一定误差的垂直。
为方便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中所涉及的锚具进行说明。
挤压锚具的成本较低、防腐性能较好。挤压锚具的施工顺序为:挤压锚具与索体先挤压成型,后进行索体安装施工。由于挤压锚具和索体挤压成型后无法张拉索体,则在挤压成型之前需要知道精确的索体长度。
夹片锚具通过其内螺纹咬住索体,破坏了索体的防护层,使得索体较易被腐蚀,即夹片锚具的防腐性能较差。夹片锚具有单向自锁功能,即夹片锚具内的索体只能单向移动。夹片和锚杯有一定的相对位移,该位移保证夹片锚具能够夹紧和释放索体。夹片锚具释放索体的状态即为退锚状态。
为了解决前文提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和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在能够张拉索体的基础上,提高防腐性能,延长索体的使用寿命。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光伏支架,该柔性光伏支架包括:光伏支架和索体;其中,索体的至少一端通过锚固装置设置于光伏支架,该锚固装置采用上述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进行安装、或者采用上述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进行安装。
为了便于说明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下面先说明柔性光伏支架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柔性光伏支架包括:光伏支架3和索体1。
索体1的第一线端11设置在光伏支架3上,索体1的第二线端12通过锚固装置4设置在光伏支架3上。其中,在索体1的长度方向上,索体1的第一线端11和光伏支架3相对固定、索体1的第二线端12和光伏支架3相对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索体1的长度方向是指索体1被张拉后的长度方向。索体1可以为钢绞线或其他类型的索体,本实施例对索体1的类型不做限定
索体1用于承载光伏组件2。需要说明的是,索体1安装完后,再将光伏组件2固定在索体1上。光伏组件2位于第一线端11和第二线端12之间。
柔性光伏支架中,用于支撑同一排光伏组件2的索体1至少为两个。其中,可以选择每两个索体1的高度不同,这样,可以实现光伏组件2倾斜设置;当然,也可以选择每两个索体1的高度相同,可以实现光伏组件2水平设置。
上述光伏支架3包括支架模块,支架模块包括支撑柱31、固定于支撑柱31上的支撑架32、以及固定于支撑架32上的支架固定板33。其中,支架模块为两个,索体1的第一线端11设置于一个支架模块的支架固定板33上,索体1的第二线端12通过锚固装置4设置于另一个支架模块的支架固定板33上。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以选择光伏支架3为其他结构,并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结构。
锚固装置4包括挤压锚具41和调节装置42。
上述挤压锚具41可以称为挤压套,上述挤压锚具41外套在索体1上,且挤压锚具41和索体1固定连接。
上述调节装置42外套在索体1上,且调节装置42设置在挤压锚具41和光伏支架3之间以使光伏支架3限制挤压锚具41向光伏支架3移动。需要说明的是,调节装置42位于挤压锚具41靠近第一线端11的一端。
上述挤压锚具41和调节装置42可以相抵或者固定连接,调节装置42与光伏支架3相抵,从而保证光伏支架3通过调节装置42限制挤压锚具41向光伏支架3移动,即光伏支架3通过调节装置42限制挤压锚具41向靠近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
在光伏支架3包括支架固定板33的情况下,上述调节装置42与支架固定板33相抵。
索体1安装完成后,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索体1存在松弛的情况下,影响柔性光伏支架的稳定性。基于此,可以选择调节装置42能够张拉索体1。这样,使得柔性光伏支架在挤压锚具41固定后还具有张拉索体1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调节装置42包括丝杠机构,该丝杠机构能够带动挤压锚具41和索体1向远离光伏支架3的方向移动,即丝杠机构能够带动挤压锚具41和索体1向远离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丝杠机构包括螺纹配合的螺杆421和螺母422。其中,螺杆421具有供索体通过的螺杆通孔4211,螺杆421位于光伏支架3和挤压锚具41之间,挤压锚具41的端面和螺杆421一端的端面抵接或者固定连接,且挤压锚具41限制螺杆421绕其轴线旋转;螺杆421另一端的端面和光伏支架3接触、或者螺杆421另一端的端面和光伏支架3之间具有间隙;螺母422和螺杆421螺纹配合,螺母422的端面和光伏支架3相抵,这样,在螺母422的轴向上支架固定板33限位螺母422。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并未显示螺杆421上的外螺纹。在光伏支架3包括支架固定板33的情况下,螺杆421位于支架固定板33和挤压锚具41之间,螺杆421另一端的端面和支架固定板33接触、或者螺杆421另一端的端面和支架固定板33之间具有间隙,螺母422的端面和支架固定板33相抵。
当索体1出现松弛后,旋转螺母422以使螺母422具有向支架固定板33移动的趋势,由于支架固定板33限制螺母422沿其轴向移动,则螺母422在其轴向上不移动,使得螺杆421沿其轴向移动且向远离支架固定板33的方向移动,并且螺杆421推动挤压锚具41移动且向远离支架固定板33的方向移动,由于挤压锚具41和索体1固定连接,则使得索体1随挤压锚具41一起移动,从而实现了收紧索体1,保证了柔性光伏支架的稳定性。因此,上述螺杆421和螺母422对索体实现了微调,使得柔性光伏支架在挤压锚具41固定后还具有调节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调节能力即为张拉索体1的能力。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调节装置42包括其他代替丝杠机构的机构,例如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等。示例性,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中,齿条和挤压锚具41相抵或者固定连接,齿轮和齿条啮合,齿轮可旋转地设置于光伏支架3,且在齿条的长度方向上齿轮和光伏支架3相对固定。通过旋转齿轮即可实现齿轮和挤压锚具41向远离支架固定板33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松弛的索体1收紧。
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挤压锚具41远离调节装置42的端部设置有热塑套或其他防腐结构,该防腐结构外套于索体1。这样,提高了防腐性能,也避免了挤压锚具41和索体1之间出现松动,提高柔性光伏支架的可靠性。
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也可以选择索体1的两端均通过锚固装置4设置在光伏支架3上。
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由于上述锚固装置4包括挤压锚具41,挤压锚具41的防腐性能较好,则延长了索体1的使用寿命;同时,调节装置42外套于索体1,调节装置42实现了对索体1的保护,而且,调节装置42可以设置防腐涂层,以提高防腐性能。示例性的,螺杆421为镀锌螺杆以使螺杆421具有防腐性能。
由于挤压锚具41自身不能实现索体1的张拉。为了采用挤压锚具41也能够张拉索体1,上述锚固装置4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进行安装。
下面以索体1的第二线端12通过锚固装置4设置在光伏支架3上为例,具体说明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为了简化描述,将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简称为安装工装。
如图4-图12所示,安装工装100包括:支撑工装110、第一安装装置120、驱动部件130、支撑部件150、挤压模具160、第二安装装置170、以及挤压工装140。
支撑工装110固定在光伏支架3上,第一安装装置120用于固定在支撑工装110上。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工装110能够支撑第一安装装置120以保证承受索体1的张拉力。对于张拉力的具体数值,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光伏支架3包括支撑柱31、支撑架32和支架固定板33的情况下,支撑工装110固定在支撑架32上。可以理解的是,光伏支架3为其他结构时,可以适当调整支撑工装110的固定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工装110包括:工装固定板111、连接板113、以及连接工装固定板111和连接板113的腹板112,其中,工装固定板111设置有供索体1的第二线端12穿过的固定板通孔1111,工装固定板111用于安装第一安装装置120,连接板113和光伏支架3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安装,工装固定板111位于过腹板112的顶侧,驱动部件130、支撑部件150、挤压模具160、第二安装装置170和第一安装装置120均位于腹板112的顶侧。
在光伏支架3包括支撑架32和支架固定板33的情况下,为了便于安装,可以选择连接板113固定于支撑架32,连接板113位于腹板112的底侧。
对于腹板112的长度,根据驱动部件130、支撑部件150、挤压模具160、第二安装装置170所占的空间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提高支撑工装110的稳定性,支撑工装110还包括第一支撑筋114和/或第二支撑筋115;第一支撑筋114位于腹板112的底侧,且第一支撑筋114固定连接上述连接板113和腹板112靠近工装固定板111的一端;第二支撑筋115位于腹板112的顶侧,且第二支撑筋115固定连接工装固定板111和腹板112。
对于第一支撑筋114和第二支撑筋115的形状以及数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支撑工装11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第一安装装置120用于安装索体1的第二线端12,具体地,第一安装装置120用于外套在第二线端12上,第一安装装置120能够供索体1单向移动且单向移动的方向为自第一线端11性第二线端12移动。如前文所述,第一线端11和光伏支架3在索体1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装置120限制索体1向靠近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第一安装装置120能够供索体1向远离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
上述第一安装装置120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图7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可以选择第一安装装置120为第一夹片锚具,第一夹片锚具包括第一锚杯121和第一夹片122,其中,第一锚杯121外套于第一夹片122,第一夹片122外套于索体1的第二线端12,第一锚杯121和支撑工装110的工装固定板111固定连接。
上述第一夹片锚具实现了第一安装装置120的功能,第一夹片锚可以称为夹片锚具。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安装装置120和索体1固定连接的情况下,第一夹片锚具处于夹紧索体1的状态;在第一安装装置120和索体1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下(索体自第一线端11向第二线端12移动的情况下,即张拉索体1的情况下),第一夹片锚具处于退锚状态。
驱动部件130用于在第二安装装置170和第一安装装置120的配合下张拉索体1,且在索体1张拉完成后,驱动部件130用于通过挤压工装将锚固装置4抵在光伏支架3上、且驱动部件130用于通过支撑部件150带动挤压模具160经过挤压锚具41以挤压该挤压锚具41。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部件130、第二安装装置170、支撑部件150、第一安装装置120、支撑工装110和光伏支架3配合即可索体1的张拉;驱动部件130、挤压模具160、挤压工装140、第一安装装置120、支撑工装110和光伏支架3配合即可完成挤压锚具41的挤压。挤压过程中,可以不设置第二安装装置170和支撑部件150。当然,在挤压过程中,设置第二安装装置170和支撑部件150也是可以的。
驱动部件130包括固定部131和移动部132。固定部131的一端通过支撑部件150和光伏支架3相抵。这样,光伏支架3限制固定部131向第一线端11移动。
在光伏支架3包括支撑柱31、支撑架32和支架固定板33的情况下,固定部131的一端通过支撑部件150和支架固定板33相抵,即支架固定板33限制固定部131向第一线端11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固定部131可以用于供索体1穿过,也可以不供索体1穿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支撑部件150可以用于供索体1穿过,也可以不供索体1穿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支撑部件150具有让位结构,以保证挤压锚具41、挤压工装140的安装。
对于支撑部件150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如图15-图17所示,支撑部件150包括:第一支撑板151、第二支撑板152和连接杆153,其中,连接杆153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51和第二支撑板152,第一支撑板151和固定部131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152和光伏支架3相抵。
在光伏支架3包括支架固定板33的情况下,第二支撑板152和支架固定板33相抵。
上述连接杆153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以选择支撑部件150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移动部132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部131,移动部132用于外套在索体1上。
上述驱动部件130可以为千斤顶、气缸或液压缸或直线电机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为了便于操作,可以选择驱动部件130为千斤顶。该千斤顶可以为液压千斤顶或其他类型的千斤顶。
在驱动部件130为千斤顶的情况下,固定部131即为千斤顶的外壳,移动部132即为千斤顶的活塞杆。此情况下,固定部131和移动部132均用于外套在索体1上。
在实际情况中,驱动部件130的一端抵在支架固定板33上,驱动部件130的另一端悬空,需要人力或者辅助设备(吊杆和/或钢索)来吊住驱动部件130悬空的另一端。
第二安装装置170固定于移动部132,第二安装装置170用于外套在索体1上。
为了提高结构紧凑性,可以选择移动部132外套于第二安装装置170。此情况下,整个第二安装装置170位于移动部132内,或者第二安装装置170的部分位于移动部132内、第二安装装置170的部分位于移动部132的外部。为了便于安装第二安装装置170,可以选择后者。当然,也可以选择移动部132和第二安装装置170沿索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二安装装置170能够供索体1单向移动且单向移动的方向为自第一线端11向第二线端12移动,即索体1相对于第二安装装置170能够自第一线端11向第二线端12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索体1相对于第二安装装置170不能自第二线端12向第一线端11移动。相应的,第二安装装置170相对于索体1能够自第二线端12向第一线端11移动,第二安装装置170相对于索体1不能自第一线端11向第二线端12移动。
在第二安装装置170向靠近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即在第二安装装置170自第二线端12向第一线端11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安装装置120限制索体1向靠近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索体1不发生移动。这样,第二安装装置170相对于索体1自第二线端12向第一线端11移动。
在第二安装装置170向远离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即在第二安装装置170自第一线端11向第二线端12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安装装置120能够供索体1向远离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且第二安装装置170相对于索体1不能自第一线端11向第二线端12移动,使得第二安装装置170和索体1固定连接。这样,在第二安装装置170自第一线端11向第二线端12移动的过程中,索体1随第二安装装置170同步移动。
第二安装装置170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可以选择第二安装装置170为第二夹片锚具,第二夹片锚具包括第二锚杯171和第二夹片172,其中,第二锚杯171外套于第二夹片172,第二夹片172外套于索体1,第二锚杯171和移动部132固定连接。
上述第二夹片锚具实现了第二安装装置170的功能,第二夹片锚具可以称为夹片锚具。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安装装置170和索体1固定连接的情况下,第二夹片锚具处于夹紧索体1的状态;在第二安装装置170和索体1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下,第二夹片锚具处于退锚状态。
上述挤压工装140用于在索体1张拉完成后外套在第二线端12上,挤压工装140用于设置在移动部132和挤压锚具41之间。如图10所示,在张拉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挤压工装140并未安装,移动部132和第二安装装置170均与挤压锚具41之间具有间隙;如图6、图11和图12所示,张拉完成后,挤压工装140已安装好。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部132、挤压工装140、挤压锚具41、挤压模具160依次分布,其中,挤压模具160靠近第一线端11。在第二安装装置170的部分位于移动部132外部、或者移动部132和第二安装装置170沿索体1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情况下,挤压工装140用于设置在移动部132和挤压锚具41之间,可以理解为:挤压工装140还用于设置在第二安装装置170和挤压锚具41之间。
在支撑部件150包括第一支撑板151、第二支撑板152和连接杆153的情况下,相邻两个连接杆153之间的间隙能够满足安装挤压工装140所需的空间。
如图18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挤压工装140,挤压工装140包括两个用于对接且固定连接的挤压分板141,两个挤压分板141沿挤压工装140的周向依次分布。其中,挤压分板141的对接面可以平行于挤压工装140的轴向、或者和挤压工装140的轴向相对倾斜。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以选择挤压工装140包括三个以上的挤压分板141,且所有的挤压分板141沿挤压工装140的周向依次分布;在挤压工装140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挤压分板141用于对接且固定连接。为了便于拆装挤压工装140,相邻的两个挤压分板14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或其他结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移动部132能够通过挤压工装140将锚固装置4抵在光伏支架3上,以保证为挤压上述挤压锚具41提供前提。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第二安装装置170位于移动部132内的情况下,移动部132能够和挤压工装140的一端相抵,挤压工装140的另一端和锚固装置4的一端相抵,锚固装置4的另一端和光伏支架3相抵;在整个第二安装装置170或第二安装装置170的部分位于移动部132外的情况下,移动部132通过第二安装装置170和挤压工装140的一端相抵,挤压工装140的另一端和锚固装置4的一端相抵,锚固装置4的另一端和光伏支架3相抵。
在锚固装置4包括挤压锚具41和调节装置42、以及调节装置42包括螺杆421和螺母422的情况下,挤压工装140的另一端和锚固装置4的一端相抵,锚固装置4的另一端和光伏支架3相抵,可以理解为:挤压工装140的另一端和挤压锚具41的一端相抵,挤压锚具41的另一端和螺杆421的一端相抵,螺母422远离挤压锚具41的一端和光伏支架3相抵。
挤压模具160和支撑部件150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挤压模具160通过支撑部件150和驱动部件130的固定部131固定连接。安装后,挤压模具160设置在挤压锚具41远离挤压工装140的一端,挤压锚具160外套于调节装置42,例如,挤压锚具160外套于螺杆421。
固定部131能够带动挤压模具160移动并经过挤压锚具41以挤压上述挤压锚具41。具体地,在完成张拉之后且在挤压之前,安装挤压工装140。移动部132向挤压工装140移动且移动至预设位置,移动部132(或第二安装装置170)通过挤压工装140将锚固装置4抵在光伏支架3上,这样,阻止了移动部132继续移动,使得固定部131相对于移动部132移动,且固定部131与移动部132的移动方向(移动部132向挤压工装140移动的移动方向)相反,使得挤压模具160随固定部131同步移动,从而实现了挤压模具160经过挤压锚具41以挤压上述挤压锚具41。
结合图9、图12和图17所示,上述挤压模具160具有用于挤压上述挤压锚具41的挤压孔161,在挤压上述挤压锚具41之前,挤压模具160位于挤压锚具41的一端;在挤压过程中,挤压模具160相对于挤压锚具41沿直线移动,且挤压模具160自挤压锚具41的一端移至挤压锚具41的另一端,挤压锚具41被挤压孔161挤压,以使挤压锚具41和索体1固定连接。在挤压后,挤压锚具41变形且挤压锚具41的外直径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挤压孔161的直径小于挤压锚具41被挤压之前的外直径。
为了便于挤压上述挤压锚具41,上述挤压模具160设置有与挤压孔161连通的渐变孔162,挤压孔161和渐变孔162共轴线设置;渐变孔162的横截面积沿挤压模具160的轴向逐渐减小,渐变孔162的小端靠近挤压孔161。需要说明的是,在挤压之前,渐变孔162位于挤压孔161靠近挤压锚具41的一端;在挤压过程中,渐变孔162较挤压孔161先经过挤压锚具41。这样,渐变孔162对挤压锚具41的挤压提供了导向作用,便于将挤压锚具41挤压至挤压孔161中。
在实际情况中,上述挤压模具160还设置有容置孔163,容置孔163和渐变孔162的大端相邻且连通。其中,容置孔163为等截面结构。当然,也可以选择容置孔163为截面渐变结构。
在挤压之前,挤压锚具41的一端位于容置孔163和渐变孔162中,容置孔163和挤压锚具41之间具有间隙、渐变孔162和挤压锚具41之间具有间隙。当然,可以选择在挤压之前,挤压锚具41的一端位于容置孔163中。
由上述安装工装100可知,能够先对索体1进行张拉,张拉完成后再挤压锚固装置4的挤压锚具41,从而实现了在采用挤压锚具41的基础上实现了张拉索体1,能够适配所有的柔性场景;同时,由于能够对索体1进行张拉,则不需要提前确定索体1的长度,方便了施工;而且,对于跨数较多的柔性项目,还能够实现索体1的两端张拉,提高了通用性。因此,上述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实现了使用挤压锚具以及张拉索体,由于挤压锚具具有较高的防腐性能,则实现了延长了索体的使用寿命以及张拉索体。
而且,上述安装工装100中,驱动部件130为张拉和挤压提供动力,起到了提供张拉和挤压两种动力的作用,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整个工装的结构。
相应的,上述柔性光伏支架包括上述锚固装置,上述锚固装置采用上述安装工装100进行安装,则上述,通过采用包括挤压锚具41和调节装置42的锚固装置4实现对索体1的安装柔性光伏支架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挤压锚具41防腐性能较好,延长了索体1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了柔性光伏支架的使用寿命;由于挤压锚具41的成本较低,从而降低了整个柔性光伏支架的成本;而且,挤压锚具41固定于索体1后,调节装置42还能够张拉索体1,提高了整个柔性光伏支架的使用性能。
在挤压锚具41固定于索体1后不需要张拉索体1的情况下,上述调节装置42可以通过其他装置来代替,以保证锚固装置4能够采用上述安装工装100进行安装。
上述安装工装100中,驱动部件130、第二安装装置170、支撑部件150和挤压模具160均可以称为驱动装置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用于外套在第二线端12上,驱动装置位于第一安装装置120靠近第一线端11的一侧,且驱动装置用于张拉索体1;驱动装置和挤压工装140用于在索体1张拉完成后挤压锚固装置4的挤压锚具41以使挤压锚具41固定于索体1。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不包括支撑部件150,此情况下,需要满足光伏支架3限制固定部131向第一线端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工装100对应。如图4-图1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
S1)安装索体1、支撑工装110、第一安装装置120、驱动装置和锚固装置4;
S2)采用驱动装置张拉索体1;
S3)待张拉完成后,安装挤压工装140,采用驱动装置和挤压工装140挤压锚固装置4的挤压锚具41以将挤压锚具41固定于索体1。
上述S1)中,索体1、支撑工装110、第一安装装置120、驱动装置和锚固装置4安装后,支撑工装110固定于光伏支架3,第一安装装置120固定于支撑工装110,索体1的第一线端11和光伏支架3在索体1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索体1的第二线端12安装于第一安装装置120,第一安装装置120置供索体1单向移动且单向移动的方向为自第一线端11向第二线端12移动,驱动装置和锚固装置4均设置于第二线端12,驱动装置和锚固装置4均位于第一安装装置120靠近第一线端11的一侧。
对于上述索体1、支撑工装110、第一安装装置120、驱动装置和锚固装置4的具体结构以及具体关系,可参考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S1)中,安装索体1、支撑工装110、第一安装装置120、驱动装置和锚固装置4,具体包括:
S11)将索体1的第一线端11安装在光伏支架3上,以使第一线端11和光伏支架3在索体1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
S12)将锚固装置4和驱动装置穿在索体1的第二线端12上;
S13)将支撑工装110固定于光伏支架3,将第一安装装置120固定于支撑工装110;
S14)将索体1的第二线端12穿过第一安装装置120。
上述S1)中,S11)和S13)的顺序可以互换、S12)和S13)的顺序可以互换,但是,要求S11)在S12)之前,S14)在S11)、S12)和S13)之前。
上述S11),如图12和图13所示,索体1的第一线端11可以通过第三安装装置180安装于光伏支架3,即索体1的第一线端11可以通过第三安装装置180安装于支架固定板33。其中,第三安装装置180可以为挤压锚具。当然,也可以选择上述第三安装装置180包括前文所提及的包括挤压锚具41和调节装置42的锚固装置4。若第三安装装置180包括锚固装置4,索体1的第一线端11的安装可以参考索体1的第二端线12的安装。
示例性的,锚固装置4包括挤压锚具41和调节装置42,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件130、第二安装装置170、支撑部件150和挤压模具160,此情况下,可以预先装配好驱动装置,具体地,将挤压模具160固定于支撑部件150,将第二安装装置170固定于驱动部件130的移动部132;将支撑部件150固定于驱动部件130的固定部131。
在支撑部件150包括第一支撑板151、第二支撑板152和连接杆153的情况下,将挤压模具160固定于支撑部件150,具体为:将挤压模具160固定于第二支撑板152;将支撑部件150固定于驱动部件130的固定部131,具体为:将第一支撑板151固定于驱动部件130的固定部131。
上述S12)具体包括:
S121)将调节装置42穿在索体1的第二线端12上;
S122)先将挤压锚具41放置在挤压模具160和移动部132之间,在将挤压锚具41和驱动装置穿在索体1的第二线端12上。
在整个第二安装装置170位于移动部132外、或第二安装装置170的部分位于移动部132外的情况下,将挤压锚具41放置在挤压模具160和移动部132之间,即为将挤压锚具41放置在挤压模具160和第二安装装置17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12)完成后,调节装置42和支撑部件150均与光伏支架3相抵,挤压模具160外套于调节装置42。
在支撑部件150包括第一支撑板151、第二支撑板152和连接杆153的情况下,为了便于放置挤压锚具41,相邻连接杆153之间的间隙能够供挤压锚具41通过。
上述S122)中,为了便于穿在索体1上,可以选择将挤压锚具41放置在挤压模具160和移动部312(或第二安装装置170)之间后,驱动部件130、第二安装装置170、挤压锚具41、挤压模具160共轴线设置。
上述S13)中,在光伏支架3包括支撑架32的情况下,将支撑工装110固定于光伏支架3,即为将支撑工装110固定在支撑架32上;在支撑工装110包括工装固定板111的情况下,将第一安装装置120固定于工装固定板111。
上述S2)中,采用驱动装置张拉索体,具体为采用驱动装置张拉索体至少一次。
示例性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件130和第二安装装置170,驱动部件130包括固定部131和移动部132,移动部132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部131,移动部132外套于索体1上,光伏支架3限制固定部131向第一线端11移动;第二安装装置170固定于移动部132,第二安装装置170外套于索体1,第二安装装置170供索体1单向移动且单向移动的方向为自第一线端11向第二线端12移动。
采用驱动装置张拉索体1,具体包括:
S21)使移动部132向靠近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且移动至第一设定位置,第二安装装置170随移动部132同步移动,索体1不发生移动;
S22)使移动部132向远离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且移动至第二设定位置,第二安装装置170随移动部132同步移动,且第二安装装置170带动索体1向远离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完成一次张拉。
在需要张拉至少两次的情况下,完成S22)后,返回S21),直至完成至少两次的张拉。
上述第一设定位置和第二设定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每次张拉中,移动部132的位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每次张拉索体1的位移即为移动部132自第一设定位置移至第二设定位置的位移。经过数次张拉后,将索体1拉直,待索体1拉直后,再经过一次张拉即可实现施加预紧力。施加预紧力所需的位移小于将索体1拉直一次的位移。
在第一安装装置120包括第一夹片锚具、第二安装装置170包括第二夹片锚具的情况下,上述S21)中,第一夹片锚具处于夹紧索体1的状态,第二夹片锚具处于退锚状态;上述S22)中,第一夹片锚具处于退锚状态,第二夹片锚具处于夹紧索体1的状态。
上述S3中,挤压工装140安装后,挤压工装140外套于第二线端12,挤压工装140设置在移动部132和挤压锚具41之间,挤压模具160位于挤压锚具41远离挤压工装140的一端。
示例性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件130和挤压模具160,驱动部件130包括固定部131和移动部132,移动部132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部131,移动部132外套于索体1,挤压模具160固定于固定部131。
上述S3)中,采用驱动装置和挤压工装140挤压锚固装置4的挤压锚具41,具体包括:
S31)使移动部132向靠近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
S32)待移动部132通过挤压工装140将锚固装置4抵在光伏支架3上后,移动部132停止移动,使得固定部131相对于移动部132向远离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挤压模具160随固定部131移动并经过挤压锚具41以挤压挤压锚具41。
需要说明的是,在挤压模具160的挤压孔经过挤压锚具41的过程中挤压上述挤压锚具41,使得挤压锚具41变形并与索体1固定连接。
在第一安装装置120包括第一夹片锚具、第二安装装置170包括第二夹片锚具的情况下,上述S3)中,移动部132向靠近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一夹片锚具处于夹紧索体1的状态,第二夹片锚具处于退锚状态。
上述S3)完成后,锚固装置4的安装完成,可以拆掉挤压工装140、第一安装装置120、支撑工装110和驱动装置。基于此,如图20所示,上述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
S4)待挤压完成后,拆掉挤压工装140、第一安装装置120、支撑工装110和驱动装置。
上述S4)中,拆掉挤压工装140、第一安装装置120、支撑工装110和驱动装置,具体包括:
S41)拆掉挤压工装140;
S42)拆掉第一安装装置120和支撑工装110;
S43)拆掉驱动装置。
在第一安装装置120包括第一夹片锚具的情况下,上述S42)具体包括:驱动部件130的移动部132向远离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夹片锚具处于退锚状态,拆掉第一夹片锚具;然后拆掉支撑工装110。
在第二安装装置170为第二夹片锚具的情况下,上述S43)具体包括:移动部132向靠近第一线端11的方向移动,第二夹片锚具处于退锚状态,拆掉驱动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4)结束后,剩下锚固装置4,即剩下调节装置42和挤压锚具41。
在实际情况中,上述S4)结束后,还可以将索体1中和第二夹片锚具接触的部分裁掉。相应的,也可以将索体1中和第一夹片锚具接触的部分裁掉。
在实际情况中,上述S4)结束后,挤压锚具41的端部可以设置防腐结构,例如前文提及的热塑套,以提高防腐性能。
由上述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可知,能够先对索体1进行张拉,张拉完成后再挤压锚固装置4的挤压锚具41,从而实现了在采用挤压锚具41的基础上实现了张拉索体1,能够适配所有的柔性场景;同时,由于能够对索体1进行张拉,则不需要提前确定索体1的长度,方便了施工;而且,对于跨数较多的柔性项目,还能够实现索体1的两端张拉,提高了通用性。因此,上述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实现了使用挤压锚具41以及张拉索体1,由于挤压锚具41具有较高的防腐性能,则实现了延长了索体1的使用寿命以及张拉索体。
上述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中所涉及的结构,可以参考上述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上述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中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工装,第一安装装置,驱动装置,以及挤压工装;
其中,所述支撑工装用于固定在光伏支架上;
所述第一安装装置用于固定在所述支撑工装上,所述第一安装装置用于外套在索体的第二线端上,所述第一安装装置能够供所述索体单向移动且单向移动的方向为自所述索体的第一线端向所述第二线端移动,所述第一线端和所述光伏支架在所述索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
所述挤压工装用于在所述索体张拉完成后外套在所述第二线端上;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外套在所述第二线端上,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装置靠近所述第一线端的一侧,且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张拉所述索体,且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挤压工装用于在所述索体张拉完成后挤压所述锚固装置的挤压锚具以使所述挤压锚具固定于所述索体,所述锚固装置用于外套在所述第二线端上,所述锚固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装置靠近所述第一线端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件,以及第二安装装置;
其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移动部用于外套在所述索体上,所述光伏支架限制所述固定部向所述第一线端移动;
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固定于所述移动部,所述第二安装装置用于外套在所述索体上,所述第二安装装置能够供所述索体单向移动且单向移动的方向为自所述第一线端向所述第二线端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装置为夹片锚具;
和/或,所述移动部外套于所述第二安装装置,所述第二安装装置伸出所述移动部;
和/或,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端和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用于和所述光伏支架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件和挤压模具;
其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移动部用于外套在所述索体上;
所述挤压工装用于设置在所述移动部和所述挤压锚具之间,所述挤压模具用于设置在所述挤压锚具远离所述挤压工装的一端,所述挤压模具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所述移动部能够通过所述挤压工装将所述锚固装置抵在所述光伏支架上,所述固定部能够带动所述挤压模具移动并经过所述挤压锚具以挤压所述挤压锚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工装包括至少两个挤压分板,所有的所述挤压分板用于沿所述挤压工装的周向依次分布;在所述挤压工装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挤压分板用于对接且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挤压模具设置有挤压孔、以及与所述挤压孔连通的渐变孔,所述挤压孔用于挤压所述挤压锚具,所述挤压孔和所述渐变孔共轴线设置,所述渐变孔的横截面积沿所述挤压模具的轴向逐渐减小,所述渐变孔的小端靠近所述挤压孔;在挤压过程中,所述渐变孔较所述挤压孔先经过所述挤压锚具;
和/或,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端和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用于和所述光伏支架相抵,所述挤压模具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连接杆,其中,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和所述光伏支架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为千斤顶,所述固定部为所述千斤顶的外壳,所述移动部为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装置为夹片锚具;
和/或,所述支撑工装包括:工装固定板,连接板,以及连接所述工装固定板和所述连接板的腹板;其中,所述连接板用于和所述光伏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安装于所述工装固定板。
9.一种锚固装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索体、支撑工装、第一安装装置、驱动装置和锚固装置;
采用所述驱动装置张拉所述索体;
待张拉完成后,安装挤压工装,采用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挤压工装挤压所述锚固装置的挤压锚具以将所述挤压锚具固定于所述索体;
其中,所述索体、所述支撑工装、所述第一安装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锚固装置安装后,所述支撑工装固定于光伏支架,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工装,所述索体的第一线端和所述光伏支架在所述索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所述索体的第二线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装置,所述第一安装装置供所述索体单向移动且单向移动的方向为自所述第一线端向所述第二线端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锚固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线端,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锚固装置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装置靠近所述第一线端的一侧;
所述挤压工装安装后,所述挤压工装外套于所述第二线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件和第二安装装置,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移动部外套于所述索体,所述光伏支架限制所述固定部向所述第一线端移动;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固定于所述移动部,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外套于所述索体,所述第二安装装置供所述索体单向移动且单向移动的方向为自所述第一线端向所述第二线端移动;
采用所述驱动装置张拉所述索体,具体为:采用所述驱动装置张拉所述索体至少一次;
采用所述驱动装置张拉所述索体,具体包括:
使所述移动部向靠近所述第一线端的方向移动且移动至第一设定位置,所述第二安装装置随所述移动部同步移动,所述索体不发生移动;
使所述移动部向远离所述第一线端的方向移动且移动至第二设定位置,所述第二安装装置随所述移动部同步移动,且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带动所述索体向远离所述第一线端的方向移动,完成一次张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件和挤压模具,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移动部外套于所述索体,所述挤压模具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所述挤压工装安装后,所述挤压工装设置在所述移动部和所述挤压锚具之间,所述挤压模具位于所述挤压锚具远离所述挤压工装的一端;
采用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挤压工装挤压所述锚固装置的挤压锚具,具体包括:使所述移动部向靠近所述第一线端的方向移动;待所述移动部通过所述挤压工装将所述锚固装置抵在所述光伏支架上后,所述移动部停止移动,使得所述固定部相对于所述移动部向远离所述第一线端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挤压模具随所述固定部移动并经过所述挤压锚具以挤压所述挤压锚具。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安装索体、支撑工装、第一安装装置、驱动装置和锚固装置,具体包括:
将所述索体的第一线端安装在光伏支架上,以使所述第一线端和所述光伏支架在所述索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
将所述锚固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穿在所述索体的第二线端上;
将所述支撑工装固定于所述光伏支架,将第一安装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工装;
将所述索体的第二线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待挤压完成后,拆掉所述挤压工装、所述第一安装装置、所述支撑工装和所述驱动装置。
14.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支架和索体;
其中,所述索体的至少一端通过锚固装置设置于所述光伏支架;
所述锚固装置包括挤压锚具和调节装置,所述挤压锚具和所述调节装置均外套于所述索体,所述挤压锚具固定于所述索体,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挤压锚具和所述光伏支架之间以使所述光伏支架限制所述挤压锚具向所述光伏支架移动,且所述调节装置能够张拉所述索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丝杠机构,所述丝杠机构的螺杆一端的端面和所述挤压锚具抵接或者固定连接,且所述挤压锚具限制所述螺杆绕其轴线旋转;所述丝杠机构的螺母和所述螺杆螺纹配合,所述螺母的端面和所述光伏支架相抵;
和/或,所述挤压锚具远离所述调节装置的端部设置有防腐结构,所述防腐结构外套于所述索体。
CN202311769732.2A 2023-12-20 2023-12-20 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和安装方法、柔性光伏支架 Pending CN1177490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69732.2A CN117749049A (zh) 2023-12-20 2023-12-20 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和安装方法、柔性光伏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69732.2A CN117749049A (zh) 2023-12-20 2023-12-20 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和安装方法、柔性光伏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9049A true CN117749049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50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69732.2A Pending CN117749049A (zh) 2023-12-20 2023-12-20 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和安装方法、柔性光伏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4904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71761A (zh) * 2024-10-18 2024-11-15 汇耀品尚能源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一种柱头、端部支架及光伏支架系统
CN118971761B (zh) * 2024-10-18 2025-05-23 汇耀品尚能源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一种柱头、端部支架及光伏支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71761A (zh) * 2024-10-18 2024-11-15 汇耀品尚能源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一种柱头、端部支架及光伏支架系统
CN118971761B (zh) * 2024-10-18 2025-05-23 汇耀品尚能源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一种柱头、端部支架及光伏支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9592B (zh) 一种体外预应力frp筋张拉锚固装置
US864825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tringing overhead cable
CN1108331A (zh) 岩石锚桩
CN107989370B (zh) 一种微创模板的c形槽条型埋件安装固定方法
CN111926704B (zh) 装配式平行钢绞线挤压锚拉索及施工方法
CN116581688A (zh) 一种架空电缆紧线装置
CN117749049A (zh) 锚固装置的安装工装和安装方法、柔性光伏支架
CN110485639B (zh) 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的无回缩锚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776126A (zh) 水龙头的快速安装螺帽
CN211312198U (zh) 大跨度斜拉桥斜拉索锚固牵引装置
CN212294349U (zh) 装配式平行钢绞线挤压锚拉索
CN2577032Y (zh) 螺纹联接预紧结构
DE102011010486B4 (de) Anschlussstückanordnung und Parkbremsensystem
CN117432206A (zh) 多线束锚索等力张拉装备及等力张拉方法
CN214034823U (zh) 一种预应力张拉装置
JP2004244750A (ja) 繊維複合線材端部の定着構造及び定着形成方法並びに定着された繊維複合線材の取付け構造
CN210439165U (zh) 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
CN219124125U (zh) 一种组合式锚具
CN116207620B (zh) 一种电缆终端头横向撑拉束型装置
CN110067506B (zh) 凿岩台车推进器前牵引机构
CN219875557U (zh) 一种张拉锚固一体式柔性光伏拉索及其锚固结构
CN117682419A (zh) 一种光伏拉索牵引及张拉施工方法
CN222275781U (zh) 一种新型柔性支撑
CN220849689U (zh) 一种锚杆锚索安装预紧装置
CN222878557U (zh) 一种用于空间受限条件下斜拉索整索更换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