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7865A - 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37865A CN117737865A CN202311663729.2A CN202311663729A CN117737865A CN 117737865 A CN117737865 A CN 117737865A CN 202311663729 A CN202311663729 A CN 202311663729A CN 117737865 A CN117737865 A CN 1177378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late
- plate
- frame
- feeding
- upper t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属于单晶炉基础模板架设技术领域。所述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包括:行走架;第一十字吊架,其可升降的被悬吊在行走架内部;第二十字吊架,其可升降的被悬吊在第一十字吊架上;模板放置架,其在第一十字吊架的四个端部均设置一个,四个模板放置架分别对应于单晶炉基础的四个侧壁设置,且模板放置架的内外两侧分别为模板出口及模板入口,模板呈直立状态并排放置在模板放置架内;模板下放架,其在第二十字吊架的四个端部均设置一个,四个模板下放架分别对应于四个模板出口设置。本发明具有可分别统一下放单晶炉基础四个侧壁内外模板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晶炉基础模板架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心箱型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施工作业中,每个单晶炉基础的四个侧壁均需要架设模板,使得单晶炉基础的内外模板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区。而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涉及到模板的转运、架设、固定及拆除作业的工程量十分巨大。例如,在模板架设过程中,就涉及到模板的转运和架设、固定。现有技术中,依靠施工人员按照逐个施工单晶炉基础的顺序,采取逐一模板架设的作业方式,施工作业过程极为复杂、费时费力,导致在单晶炉基础施工作业的整个施工周期中,模板的架设过程工期十分长,而且,其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复施工作业过程。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包括:
行走架;
第一十字吊架,其可升降的被悬吊在所述行走架内部;
第二十字吊架,其可升降的被悬吊在所述第一十字吊架上;
模板放置架,其在所述第一十字吊架的四个端部均设置一个,四个所述模板放置架分别对应于单晶炉基础的四个侧壁设置,且所述模板放置架的内外两侧分别为模板出口及模板入口,模板呈直立状态并排放置在所述模板放置架内;
模板下放架,其在所述第二十字吊架的四个端部均设置一个,四个所述模板下放架分别对应于四个所述模板出口设置;
底部上托板,其设置在所述模板出口的下方,所述底部上托板安装在所述模板放置架上,用于从底部上顶位于所述模板出口内的模板;
顶部上托板,其设置在所述模板出口的上方,所述顶部上托板安装在所述模板下放架上,且所述顶部上托板接触与所述模板出口内模板的顶部接触;
模板横移组件,其设置在所述顶部上托板与所述模板下放架之间,所述模板横移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十字吊架上,其用于在所述顶部上托板被模板上顶时为所述模板下放架插入模板外侧面凹槽内提供作用力;
模板进料组件,其安装在所述模板放置架上,用于将所述模板放置架内的模板逐个向所述模板出口内推送并驱动所述底部上托板上顶所述模板出口内的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提升机,所述第一提升机的动力轴连接有两组第一提升轮,四个所述第一提升轮上缠绕有第一吊索,且四个所述第一吊索的底端链接在所述第一十字吊架的顶部;
所述第一十字吊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提升机,所述第二提升机的动力轴连接有两组第二提升轮,四个所述第二提升轮上缠绕有第二吊索,且四个所述第二吊索的底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十字吊架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放置架包括顶板、底板、两个侧架和两对连接杆,所述顶板和底板呈上下分布,两个所述侧架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和底板的两侧,两对所述连接杆分别将两个侧架的四个拐角连接,且所述顶板与底板分别套设在位于上方及下方的一对所述连接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进料组件包括进料输送带、第一进料齿轮组、第二进料齿轮组、进料棘齿轮、锁止棘齿块、进料棘齿条和电动推杆,每对所述连接杆的同侧端之间均套设有所述进料输送带,两对所述输送带用于分别支撑在模板顶部及底部的两侧,所述顶板、底板和侧架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均转动连接,位于所述侧架同侧的上下两个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进料齿轮组与所述第二进料齿轮组连接所述进料棘齿轮,所述进料棘齿条对应于两个所述进料棘齿轮均设置一个,两个所述进料棘齿条之间通过滑杆连接,所述滑杆在高度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侧架上,且所述滑杆与所述电动推杆的伸出端连接,所述锁止棘齿块转动安装在所述侧架上,其底端与所述进料棘齿轮啮合,用于锁止所述进料棘齿轮放置所述模板放置架内的模板向模板出口位移,所述进料棘齿条的棘齿为伸缩齿。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进料组件还包括第一上顶齿条、第一上顶齿轮、上顶螺杆、上顶螺套、上顶导套、上顶导杆、上顶螺旋槽、上顶导球、第二上顶齿轮、第二上顶齿条、挡板、扭簧、进料平直槽和进料螺旋槽,所述第一上顶齿条固定安装在所述滑杆上,所述第一上顶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顶螺杆的外侧端上,且所述第一上顶齿轮与所述第一上顶齿条啮合,所述上顶螺杆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侧架上,所述上顶螺套螺纹套设在所述上顶螺杆上,所述上顶导套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顶螺套的底端,所述上顶导杆贯穿所述上顶导套,且所述上顶导杆的两端均转动安装在所述侧架上,所述第二上顶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顶导杆的内侧端上,所述第二上顶齿条的底端与所述底部上托板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上顶齿条在高度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侧架上,且所述第二上顶齿轮与所述第二上顶齿条啮合,所述挡板转动套设在所述上顶导杆的内侧端外,且所述挡板在模板进料方向位于所述模板出口内,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挡板与所述上顶导杆之间,所述上顶螺栓槽、进料平直槽及进料螺旋槽沿轴向由内向外的开设在所述上顶导杆外,所述上顶导球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顶导套的内壁面上,所述上顶导球在所述进料螺旋槽内向内侧位移驱动所述上顶导杆将所述挡板从所述模板出口内转出,所述进料平直槽用于适配模板进入所述模板出口内的平移过程,所述上顶导球在所述上顶螺旋槽内向内侧方向位移时使得所述底部上托板将所述模板出口内的模板上顶。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下放架包括下放架连接座、第一下放连接板、第二下放连接板、第三下放连接板、第四下放连接板和下放板,所述下放架连接座安装在所述第二十字吊架的端部,所述第一下放连接板在横向可位移的安装在所述下放架连接座上,所述第二下放连接板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放架连接座的底部,所述第三下放连接板的顶端与中部分别与第一下放连接板、第二下放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下放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三下放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下放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放板安装在所述第四下放连接板的底端,所述下放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横向板体部及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板体部底部内侧端的第一纵向板体部,所述第一横向板体部用于支撑在模板外侧面凹槽的内顶壁上,所述第一纵向板体部用于接触在模板外侧面凹槽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上托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横向板体部及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板体部底部内侧端的第二纵向板体部,所述第二横向板体部的初始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纵向板体部,且所述第二横向板体部向上位移时其外侧端与所述第一纵向板体部接触,所述第二纵向板体部的外侧面与所述模板出口内模板的内侧面接触,所述第二横向板体部的底部与所述模板出口内模板的顶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横移组件包括升降棘齿条、模板横移棘齿轮、模板横移圆齿轮、平移齿条、弹性伸缩杆和横推弹簧,所述弹性伸缩杆的固定端滑动安装在所述下放架连接座上,所述下放杆的顶端连接在所述弹性伸缩杆的活动端上,所述平移齿条固定安装在所述弹性伸缩杆的固定端的侧表面,所述模板横移棘齿轮转动安装在所述下放架连接座上,所述模板横移圆齿轮同轴安装在所述模板横移棘齿轮的一侧,且所述模板横移圆齿轮的底部与所述平移齿条啮合,所述升降棘齿条的底端与所述顶部上托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棘齿条垂直穿射在所述下放架连接座上,且所述升降棘齿条与所述模板横移棘齿轮的内侧方向的齿牙啮合,所述升降棘齿条的棘齿会伸缩齿。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上托板与所述下放架连接座的底部之间设置有下压弹簧,所述升降棘齿条上升过程中所述下压弹簧被压缩。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架连接座,所述第一十字吊架包括四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二十字吊架包括四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第二横梁,所述放置架连接座的内侧端通过第一安装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的端部,所述下放架连接座的内侧端通过第二安装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梁的端部,所述第一安装轴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轴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安装轴与所述第二安装轴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横梁上与所述第二横梁上均设置有两个螺栓孔,两个螺栓孔在内外方向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安装轴的两侧,且所述放置架连接座与所述下放架连接座的内侧端均设置有用于插入螺栓孔内的定位螺栓,且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均设置成长度可调整。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将模板放置架及模板下放架均安装在行走架上,同时,对应单晶炉基础的四个侧壁均设置一组模板放置架及模板下放架,可同时进行单晶炉基础四个侧壁模板的下放,极大的提高了单晶炉基础施工作业的效率,尤其适用于单晶炉基础集群的施工作业。
2、通过放置架连接座及下放架连接座分别转动安装在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上,可调节模板放置架及模板下放架内外朝向,以分别适用于单晶炉基础侧壁内外模板的统一下放过程,进一笔提高了单晶炉基础施工作业的效率,尤其适用于单晶炉基础集群的施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铺设模板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的B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图1中的C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图3中的D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图3中的E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图3中的F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图3中的G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图1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图9中的H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图9中的I处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图9中的J处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图9中模板进料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图9中模板下放架及顶部上托板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图14中的K处放大图;
图16是本发明进料棘齿条的剖开后的示意图。
图中:行走架1、第一十字吊架2、第一横梁2-1、第二十字吊架3、第二横梁3-1、模板放置架4、顶板4-1、底板4-2、侧架4-3、连接杆4-4、模板下放架5、下放架连接座5-1、第一下放连接板5-2、第二下放连接板5-3、第三下放连接板5-4、第四下放连接板5-5、下放板5-6、第一横向板体部5-6a、第一纵向板体部5-6b、底部上托板6、第三横向板体部6-1、第三纵向板体6-2、端板6-3、顶部上托板7、第二横向板体部7-1、第二纵向板体部7-2、模板横移组件8、升降棘齿条8-1、模板横移棘齿轮8-2、模板横移圆齿轮8-3、平移齿条8-4、弹性伸缩杆8-5、横推弹簧8-6、模板进料组件9、进料输送带9-1、第一进料齿轮组9-2、第二进料齿轮组9-3、进料棘齿轮9-4、锁止棘齿块9-5、进料棘齿条9-6、电动推杆9-7、第一上顶齿条9-8、第一上顶齿轮9-9、上顶螺杆9-10、上顶螺套9-11、上顶导套9-12、上顶导杆9-13、上顶螺旋槽9-14、上顶导球9-15、第二上顶齿轮9-16、第二上顶齿条9-17、挡板9-18、进料平直槽9-19、进料螺旋槽9-20、第一提升机10、第一提升轮11、第一吊索12、第二提升机13、第二提升轮14、第二吊索15、下压弹簧16、支撑板17、螺栓孔18、定位螺栓19、调节长螺栓20、调节螺套21、引导轨22、引导轮23、支板24、传动板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包括:
行走架1,其用于支撑装置整体在地面位移。
第一十字吊架2,其可升降的被悬吊在行走架1内部;
第二十字吊架3,其可升降的被悬吊在第一十字吊架2上;
模板放置架4,其在第一十字吊架2的四个端部均设置一个,四个模板放置架4分别对应于单晶炉基础的四个侧壁设置,且模板放置架4的内外两侧分别为模板出口及模板入口,模板呈直立状态并排放置在模板放置架4内;
模板下放架5,其在第二十字吊架3的四个端部均设置一个,四个模板下放架5分别对应于四个模板出口设置;
底部上托板6,其设置在模板出口的下方,底部上托板6安装在模板放置架4上,用于从底部上顶位于模板出口内的模板;
顶部上托板7,其设置在模板出口的上方,顶部上托板7安装在模板下放架5上,且顶部上托板7接触与模板出口内模板的顶部接触;
模板横移组件8,其设置在顶部上托板7与模板下放架5之间,模板横移组件8安装在第二十字吊架3上,其用于在顶部上托板7被模板上顶时为模板下放架5插入模板外侧面凹槽内提供作用力;
模板进料组件9,其安装在模板放置架4上,用于将模板放置架4内的模板逐个向模板出口内推送并驱动底部上托板6上顶模板出口内的模板。
具体地,模板放置架4内可预先堆放待铺设的模板,在放置模板时,通过模板放置架4外侧的模板入口将模板放入即可,模板放置到模板放置架4内之后呈竖直相互紧贴的状态。模板进料组件9运行时,先将模板放置架4内堆放的模板向内推送,使得位于最内侧的模板运动至模板出口内。此时,位于模板出口内的模板被底部上托板6支撑。之后,模板进料组件9驱动底部上托板6向上位移,底部上托板6上抬模板出口内的模板,此时,该模板上顶顶部上托板7。在顶部上托板7向上位移的过程中,模板横移组件8产生将模板下放架5向内位移的作用力,使得模板下放架5由外至内插入至模板外侧面凹槽中。此时,模板下放架5可通过支撑模板顶边实现对模板的支撑。最后,通过第二十字吊架3的下降,使得模板下放架5能够将模板下放至地面上,且被下放的模板分别位于单晶炉四个侧壁已绑扎好的钢筋旁。
如图1和图2所示,行走架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提升机10,第一提升机10的动力轴连接有两组第一提升轮11,四个第一提升轮11上缠绕有第一吊索12,且四个第一吊索12的底端链接在第一十字吊架2的顶部。此时,通过控制第一提升机10,即可利用第一提升轮11和第一吊索12,调整模板放置架4的高度。在向模板放置架4内添加模板时,可将模板放置架4整体下放至地面,在利用行走架1位移装置整体时,可将模板放置架4整体提升至高度大于单晶炉侧壁的绑扎钢筋高度,以便于装置在体在单晶炉基础群内穿梭行走。
第一十字吊架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提升机13,第二提升机13的动力轴连接有两组第二提升轮14,四个第二提升轮14上缠绕有第二吊索15,且四个第二吊索15的底端连接在第二十字吊架3的顶部。此时,通过控制第二提升机13即可利用第二提升轮14和第二吊索15调整模板下放架5的高度,实现模板的下放及模板下放架5的复位过程。
如图9所示,模板放置架4包括顶板4-1、底板4-2、两个侧架4-3和两对连接杆4-4,顶板4-1和底板4-2呈上下分布,两个侧架4-3分别设置在顶板4-1和底板4-2的两侧,两对连接杆4-4分别将两个侧架4-3的四个拐角连接,且顶板4-1与底板4-2分别套设在位于上方及下方的一对连接杆4-4上。
具体地,顶板4-1、地板、侧架4-3及连接杆4-4围成的区域用于放置模板,且该区域的外侧为模板入口,该区域的内侧为模板出口。顶板4-1和底板4-2在两个侧架4-3之间位于中间位置,顶板4-1和地板分别接触在模板的顶部和底部。
如图3、图5至图7和图16所示,模板进料组件9包括进料输送带9-1、第一进料齿轮组9-2、第二进料齿轮组9-3、进料棘齿轮9-4、锁止棘齿块9-5、进料棘齿条9-6和电动推杆9-7,每对连接杆4-4的同侧端之间均套设有进料输送带9-1,两对输送带用于分别支撑在模板顶部及底部的两侧,顶板4-1、底板4-2和侧架4-3与连接杆4-4之间均转动连接,位于侧架4-3同侧的上下两个连接杆4-4的端部分别通过第一进料齿轮组9-2与第二进料齿轮组9-3连接进料棘齿轮9-4,进料棘齿条9-6对应于两个进料棘齿轮9-4均设置一个,两个进料棘齿条9-6之间通过滑杆连接,滑杆在高度方向滑动安装在侧架4-3上,且滑杆与电动推杆9-7的伸出端连接,锁止棘齿块9-5转动安装在侧架4-3上,其底端与进料棘齿轮9-4啮合,用于锁止进料棘齿轮9-4放置模板放置架4内的模板向模板出口位移,进料棘齿条9-6的棘齿为伸缩齿,具体地,进料棘齿条9-6设置成包括板主体、棘齿牙及棘弹簧,棘齿牙可伸缩的安装在板主体上,棘弹簧设置在板主体与棘齿牙之间。
具体而言,第一进料齿轮组9-2包括三个圆齿轮,第二尽量齿轮组包括四个圆齿轮,使得在两个进料棘齿条9-6同时上升或下降时,两个进料输送带9-1的转动方向一致。
模板进料过程:当启动电动推杆9-7使得进料棘齿条9-6向下位移时,上下分布的两个进料棘齿条9-6分别驱动两个进料棘齿轮9-4旋转,两个进料棘齿轮9-4分别驱动第一进料齿轮组9-2和第二进料齿轮组9-3动作,此时,两个进料输送带9-1相对的一侧均向内回转,进而将模板放置架4内的模板向模板出口一侧推送,直至位于最内侧的一个模板进入模板出口中,且该模板落在底部上托板6上,且该模板的底部与顶部上托板7接触。
在进料棘齿轮9-4转动的过程中,锁止棘齿块9-5能够实现对进料棘齿轮9-4的实时锁止,以防止进料棘齿轮9-4反向转动导致模板放置架4内的模板向外位移,不仅防止模板移出模板出口,而且可防止模板松散倾倒。
模板进料复位过程:当启动电动推杆9-7使得进料棘齿条9-6向上复位时,由于进料棘齿轮9-4被锁止棘齿快锁止无法反向转动,进而,进料棘齿条9-6在向上位移的过程中,通过其棘齿牙压缩棘弹簧向板主体内收缩以越过进料棘齿条9-6。在此过程中,模板放置架4内的模板呈静止状态。
如图3、图5、图12和图13所示,模板进料组件9还包括第一上顶齿条9-8、第一上顶齿轮9-9、上顶螺杆9-10、上顶螺套9-11、上顶导套9-12、上顶导杆9-13、上顶螺旋槽9-14、上顶导球9-15、第二上顶齿轮9-16、第二上顶齿条9-17、挡板9-18、扭簧、进料平直槽9-19和进料螺旋槽9-20,第一上顶齿条9-8固定安装在滑杆上,第一上顶齿轮9-9固定安装在上顶螺杆9-10的外侧端上,且第一上顶齿轮9-9与第一上顶齿条9-8啮合,上顶螺杆9-10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侧架4-3上,上顶螺套9-11螺纹套设在上顶螺杆9-10上,上顶导套9-12固定安装在上顶螺套9-11的底端,上顶导杆9-13贯穿上顶导套9-12,且上顶导杆9-13的两端均转动安装在侧架4-3上,第二上顶齿轮9-16固定安装在上顶导杆9-13的内侧端上,第二上顶齿条9-17的底端与底部上托板6的端部连接,第二上顶齿条9-17在高度方向滑动安装在侧架4-3上,且第二上顶齿轮9-16与第二上顶齿条9-17啮合,挡板9-18转动套设在上顶导杆9-13的内侧端外,且挡板9-18在模板进料方向位于模板出口内,扭簧设置在挡板9-18与上顶导杆9-13之间,上顶螺栓槽、进料平直槽9-19及进料螺旋槽9-20沿轴向由内向外的开设在上顶导杆9-13外,上顶导球9-15固定安装在上顶导套9-12的内壁面上,上顶导球9-15在进料螺旋槽9-20内向内侧位移驱动上顶导杆9-13将挡板9-18从模板出口内转出,进料平直槽9-19用于适配模板进入模板出口内的平移过程,上顶导球9-15在上顶螺旋槽9-14内向内侧方向位移时使得底部上托板6将模板出口内的模板上顶。
具体地,挡板9-18在初始状态下位于模板出口内,此时,挡板9-18能够防止模板放置架4内的模板向内倾倒,提高模板稳定性。
在上述的模板进料过程中,将进料棘齿条9-6的下降行程划分为第一下降行程、第二下降行程和第三下降行程,其中:
在第一行下降程中,进料棘齿条9-6从与进料棘齿轮9-4的分离状态切换至啮合状态,且第一上顶齿条9-8驱动第一上顶齿轮9-9转动,第一上顶齿轮9-9驱动上顶螺杆9-10旋转,上顶螺杆9-10驱动上顶螺套9-11向内位移,此时,上顶螺套9-11带动上顶导套9-12在上顶导杆9-13外向内位移,而上顶导球9-15在进料螺旋槽9-20内向内位移的过程中驱动上顶导杆9-13旋转,此时,上顶导杆9-13带动挡板9-18向上转动,使得挡板9-18从模板出口内转出,且第二上顶齿轮9-16带动第二上顶齿条9-17上升,第二上顶齿条9-17带动底部上托板6向上位移至模板出口下方。
在第二下降行程中,上顶导球9-15在进料平直槽9-19内位移,且进料棘齿条9-6驱动进料棘齿轮9-4旋转,实现模板的进料过程,此过程中,模板放置架4内的模板向内位移,使得最内侧模板进入模板出口中。
在第三下降行程中,进料棘齿条9-6与进料棘齿轮9-4呈分离状态,且上顶导球9-15在上顶螺旋槽9-14内位移,此时,上顶导杆9-13旋转,上顶导杆9-13带动第二上顶齿轮9-16转动,第二上顶齿轮9-16带动第二上顶齿条9-17上升,第二上顶齿条9-17则带动底部上托板6向上位移,此时,底部上托板6将模板出口内的模板上顶,而被上顶的模板将顶部上托板7上顶,顶部上托板7向上位移的过程中通过模板横移组件8为模板下放架5向内位移插入至模板外侧面凹槽内提供作用力。在完成上述第三下降行程之后,挡板9-18呈朝下的状态。
在上述模板进料复位过程:挡板9-18由外侧向上转动后再向模板出口内转动,而此过程中,由于模板出口内的模板尚未被下放,因此,在上顶导套9-12恢复至初始位置之后,挡板9-18的顶端抵接在模板出口内模板的侧表面上,此时,扭簧被压缩。而在模板在被下放的过程中与顶板4-1的顶端脱离之后,在被下放的模板脱离模板出口之前,被下放的模板对模板放置架4内的模板具有限位作用,使得模板放置架4内的模板位于模板出口之外,不会阻碍挡板9-18的转动复位,进而,挡板9-18会在扭簧作用下自动转动至模板出口内,挡板9-18实现自身复位的同时对模板放置架4上的模板内侧进行限位。
如图4、图10、图11和图14所示,模板下放架5包括下放架连接座5-1、第一下放连接板5-2、第二下放连接板5-3、第三下放连接板5-4、第四下放连接板5-5和下放板5-6,下放架连接座5-1安装在第二十字吊架3的端部,第一下放连接板5-2在横向可位移的安装在下放架连接座5-1上,第二下放连接板5-3垂直固定安装在下放架连接座5-1的底部,第三下放连接板5-4的顶端与中部分别与第一下放连接板5-2、第二下放连接板5-3转动连接,第四下放连接板5-5的顶部与第三下放连接板5-4远离第一下放连接板5-2的一端连接,下放板5-6安装在第四下放连接板5-5的底端,下放板5-6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横向板体部5-6a及垂直设置在第一横向板体部5-6a底部内侧端的第一纵向板体部5-6b,第一横向板体部5-6a用于支撑在模板外侧面凹槽的内顶壁上,第一纵向板体部5-6b用于接触在模板外侧面凹槽的内侧壁上。
如图10和图14所示,顶部上托板7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横向板体部7-1及垂直设置在第二横向板体部7-1底部内侧端的第二纵向板体部7-2,第二横向板体部7-1的初始高度小于第一纵向板体部5-6b,且第二横向板体部7-1向上位移时其外侧端与第一纵向板体部5-6b接触,第二纵向板体部7-2的外侧面与模板出口内模板的内侧面接触,第二横向板体部7-1的底部与模板出口内模板的顶部接触。
具体而言,当模板位于模板出口内时,模板的顶部与第二横向板体部7-1的底部接触,且模板的内侧面与第二纵向板体部7-2接触,此时,模板的顶部被有效限位,可保持模板呈直立状态。
如图8和图9所示,底部上托板6包括支撑在模板底部的第三横向板体部6-1、垂直设置在第三横向板体部6-1顶部上的第三纵向板体6-2部及连接在第三横向板体部6-1与第三纵向板体6-2部的端部之间的端板6-3,侧架4-3上固定设置有引导轨22,引导轨22上设置有一对从两侧夹持引导轨22的引导轮23,且两个引导轮23通过轮架连接,轮架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板24,支板24远离轮架的一端与端板6-3转动连接,端板6-3上转动连接有传动板25,传动板25远离端板6-3的一端与第二上顶齿条9-17的底端转动连接。
具体地,在初始状态下,底部上托板6位于模板放置架4的下方,且在内外方向位于模板出口的外侧。在进料棘齿条9-6进行上述的第一下降行程时,第二上顶齿条9-17向上上升的过程中,通过传动板25、支板24、轮架、引导轮23机引导轨22的配合,使得底部上托板6摆动至水平状态,此时,顶部上托板7正好位于模板出口的正下方,以便于最内侧模板进入模板出口内时直接落在底部上托板6的顶部。
引导轨22包括用于引导底部上托板6竖直上升以上顶模板的竖直段,及连接在竖直段底端的中心角呈90°的弧形段,弧形段用于底部上托板6由下至上的进入模板出口正下方或由上至下的离开模板出口。进而,在进料棘齿条9-6进行上述的模板进料复位过程时,底部上托板6会重新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为模板下放架5将模板下放提供通道,防止底部上托板6阻碍模板下放。
如图4、图11、图14和图15所示,模板横移组件8包括升降棘齿条8-1、模板横移棘齿轮8-2、模板横移圆齿轮8-3、平移齿条8-4、弹性伸缩杆8-5和横推弹簧8-6,弹性伸缩杆8-5的固定端滑动安装在下放架连接座5-1上,下放杆的顶端连接在弹性伸缩杆8-5的活动端上,平移齿条8-4固定安装在弹性伸缩杆8-5的固定端的侧表面,模板横移棘齿轮8-2转动安装在下放架连接座5-1上,模板横移圆齿轮8-3同轴安装在模板横移棘齿轮8-2的一侧,且模板横移圆齿轮8-3的底部与平移齿条8-4啮合,升降棘齿条8-1的底端与顶部上托板7固定连接,升降棘齿条8-1垂直穿射在下放架连接座5-1上,且升降棘齿条8-1与模板横移棘齿轮8-2的内侧方向的齿牙啮合,升降棘齿条8-1的棘齿会伸缩齿。升降棘齿条8-1的结构设置成与进料棘齿条9-6相类似。
具体地,在顶部上托板7上升时推动升降棘齿条8-1上升,升降棘齿条8-1驱动模板横移棘齿轮8-2转动,模板横移棘齿轮8-2则通过模板横移圆齿轮8-3驱动平移齿条8-4向内位移,平移齿条8-4带动弹性伸缩杆8-5的固定端向内位移并压缩横推弹簧8-6。此时,由于第二横向板体部7-1的外侧端与第一纵向板体部5-6b接触,使得第二横向板体部7-1具有对第一纵向板体部5-6b的限位作用,可防止模板下放架5向内位移,进而,使得弹性伸缩杆8-5的伸出端被固定,以此,使得弹性伸缩杆8-5的弹簧被拉升。
随着顶部上托板7与模板出口内的模板上移至模板顶边的底部高度大于第一横向板体部5-6a的高度后,第一下放连接板5-2在弹性伸缩杆8-5的作用下快速的向内位移,使得第三下放连接板5-4的顶端向内转动且底端向外转转动,此时,第三下放连接板5-4使得第四下放连接板5-5的顶端向外转动且底端向内转动,进而,第四下放连接板5-5带动下放板5-6向内位移并插入至模板外侧面的凹槽中。
在下放板5-6插入模板外侧面的凹槽之后,模板下放架5整体的外侧面在内外方向位于模板出口内,以便于顺利的下放模板。同时,由于升降棘齿条8-1与模板横移棘齿轮8-2啮合,而模板被第一横向板体部5-6a支撑具有防止升降齿条下降的功能,进而使得横推弹簧8-6及弹性伸缩杆8-5在内外方向被锁止,实现对模板的定位。之后,即可启动第二提升机13将模板下放架5下放,以达到下放模板的作用。
顶部上托板7与下放架连接座5-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下压弹簧16,升降棘齿条8-1上升过程中下压弹簧16被压缩。在模板放置到地面上之后,将模板下放架5继续下放,升降棘齿条8-1继续向上位移并与模板横移棘齿轮8-2脱离,此时,弹性伸缩杆8-5在横推弹簧8-6的作用下迅速向外位移并带动下放杆和下放板5-6向外平移复位,使得下放板5-6从模板外侧面的凹槽内抽出以脱离模板。
之后,启动第二提升机13将模板下放架5上升,升降棘齿条8-1在重力及下压弹簧16的作用下会向下位移,升降棘齿条8-1的棘齿在经过模板横移棘齿轮8-2的过程中,升降棘齿条8-1的棘齿通过收缩以越过横移棘齿轮,且在此过程中,弹性伸缩杆8-5在横推弹簧8-6的作用下保持位置不变。当升降棘齿条8-1下降至初始高度之后与模板横移棘齿轮8-2保持啮合状态。
在模板下放架5整体上升复位的过程中,由于第四下放连接板5-5呈顶端向内倾斜的状态,因此,在第四下放连接板5-5向上经过模板放置架4的过程中,第四下放连接板5-5会接触到模板放置架4后进行顶端向外转动底端向内转动的运动以越过模板放置架4,而在第四下放连接板5-5做该运动的过程中,弹性伸缩杆8-5的伸出端被外拉,使得弹性伸缩杆8-5的弹簧被拉伸。当第四下放连接板5-5连同下放板5-6整体脱离模板放置架4的阻挡之后,在弹性伸缩杆8-5的作用下第四下放连接板5-5连同下放板5-6整体自动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初始状态下,第二横向板体部7-1的初始高度小于第一纵向板体部5-6b,因此,在模板下放架5整体上升经过模板放置架4的过程中,第二横向板体部7-1的高度小于第一纵向板体部5-6b的高度,进而使得第四下放板5-6体部通过底端向内转动越过模板放置架4的过程中,第四下放连接板5-5可使得下方板摆动至顶部上托板7的上方。
如图1、图2和图14所示,顶板4-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架连接座18,第一十字吊架2包括四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第一横梁2-1,第二十字吊架3包括四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第二横梁3-1,放置架连接座18的内侧端通过第一安装轴转动安装在第一横梁2-1的端部,下放架连接座5-1的内侧端通过第二安装轴转动安装在第二横梁3-1的端部,第一安装轴位于第二安装轴的正上方,且第一安装轴与第二安装轴呈同轴设置,第一横梁2-1上与第二横梁3-1上均设置有两个螺栓孔18,两个螺栓孔18在内外方向对称分布在第一安装轴的两侧,且放置架连接座18与下放架连接座5-1的内侧端均设置有用于插入螺栓孔18内的定位螺栓19,且第一横梁2-1及第二横梁3-1均设置成长度可调整。
具体地,通过下放架连接座5-1及放置架连接座18可分别在第一横梁2-1及第二横梁3-1上转动至朝外或朝内的状态,并通过螺栓孔18与定位螺栓19的配合被定位,可分别用于对单晶炉基础侧壁的内模板及外模板进行铺设,进一步提高了施工作业的效率,具体而言,当对单晶炉基础侧壁的内模板进行铺设时,可通过转动下放架连接座5-1及放置架连接座18使得模板放置架4位于模板下放架5的内侧方向。
而第一横梁2-1及第二横梁3-1均设置成伸缩式的两段梁体结构,且两段梁体结构之间通过调节长螺栓20和调节螺套21连接,具体地,调节长螺栓20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其中一段梁体结构上,调节螺套21安装在另一段梁体结构上,且调节长螺栓20与调节螺套21螺纹连接,因此,即可转动调节长螺栓20达到调节第一横梁2-1及第二横梁3-1长度的功能,此时,可调节模板下放架5与单晶炉侧壁部分绑扎钢筋的距离,保障模板下放架5的顺利下放模板,再根据模板下放架5的内外位置为参照调整模板放置架4的位置,使得模板下放架5与模板放置架4之间的位置正确,以充分保障模板下放的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走架(1);
第一十字吊架(2),其可升降的被悬吊在所述行走架(1)内部;
第二十字吊架(3),其可升降的被悬吊在所述第一十字吊架(2)上;
模板放置架(4),其在所述第一十字吊架(2)的四个端部均设置一个,四个所述模板放置架(4)分别对应于单晶炉基础的四个侧壁设置,且所述模板放置架(4)的内外两侧分别为模板出口及模板入口,模板呈直立状态并排放置在所述模板放置架(4)内;
模板下放架(5),其在所述第二十字吊架(3)的四个端部均设置一个,四个所述模板下放架(5)分别对应于四个所述模板出口设置;
底部上托板(6),其设置在所述模板出口的下方,所述底部上托板(6)安装在所述模板放置架(4)上,用于从底部上顶位于所述模板出口内的模板;
顶部上托板(7),其设置在所述模板出口的上方,所述顶部上托板(7)安装在所述模板下放架(5)上,且所述顶部上托板(7)接触与所述模板出口内模板的顶部接触;
模板横移组件(8),其设置在所述顶部上托板(7)与所述模板下放架(5)之间,所述模板横移组件(8)安装在所述第二十字吊架(3)上,其用于在所述顶部上托板(7)被模板上顶时为所述模板下放架(5)插入模板外侧面凹槽内提供作用力;
模板进料组件(9),其安装在所述模板放置架(4)上,用于将所述模板放置架(4)内的模板逐个向所述模板出口内推送并驱动所述底部上托板(6)上顶所述模板出口内的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架(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提升机(10),所述第一提升机(10)的动力轴连接有两组第一提升轮(11),四个所述第一提升轮(11)上缠绕有第一吊索(12),且四个所述第一吊索(12)的底端链接在所述第一十字吊架(2)的顶部;
所述第一十字吊架(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提升机(13),所述第二提升机(13)的动力轴连接有两组第二提升轮(14),四个所述第二提升轮(14)上缠绕有第二吊索(15),且四个所述第二吊索(15)的底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十字吊架(3)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放置架(4)包括顶板(4-1)、底板(4-2)、两个侧架(4-3)和两对连接杆(4-4),所述顶板(4-1)和底板(4-2)呈上下分布,两个所述侧架(4-3)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4-1)和底板(4-2)的两侧,两对所述连接杆(4-4)分别将两个侧架(4-3)的四个拐角连接,且所述顶板(4-1)与底板(4-2)分别套设在位于上方及下方的一对所述连接杆(4-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进料组件(9)包括进料输送带(9-1)、第一进料齿轮组(9-2)、第二进料齿轮组(9-3)、进料棘齿轮(9-4)、锁止棘齿块(9-5)、进料棘齿条(9-6)和电动推杆(9-7),每对所述连接杆(4-4)的同侧端之间均套设有所述进料输送带(9-1),两对所述输送带用于分别支撑在模板顶部及底部的两侧,所述顶板(4-1)、底板(4-2)和侧架(4-3)与所述连接杆(4-4)之间均转动连接,位于所述侧架(4-3)同侧的上下两个所述连接杆(4-4)的端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进料齿轮组(9-2)与所述第二进料齿轮组(9-3)连接所述进料棘齿轮(9-4),所述进料棘齿条(9-6)对应于两个所述进料棘齿轮(9-4)均设置一个,两个所述进料棘齿条(9-6)之间通过滑杆连接,所述滑杆在高度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侧架(4-3)上,且所述滑杆与所述电动推杆(9-7)的伸出端连接,所述锁止棘齿块(9-5)转动安装在所述侧架(4-3)上,其底端与所述进料棘齿轮(9-4)啮合,用于锁止所述进料棘齿轮(9-4)放置所述模板放置架(4)内的模板向模板出口位移,所述进料棘齿条(9-6)的棘齿为伸缩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进料组件(9)还包括第一上顶齿条(9-8)、第一上顶齿轮(9-9)、上顶螺杆(9-10)、上顶螺套(9-11)、上顶导套(9-12)、上顶导杆(9-13)、上顶螺旋槽(9-14)、上顶导球(9-15)、第二上顶齿轮(9-16)、第二上顶齿条(9-17)、挡板(9-18)、扭簧、进料平直槽(9-19)和进料螺旋槽(9-20),所述第一上顶齿条(9-8)固定安装在所述滑杆上,所述第一上顶齿轮(9-9)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顶螺杆(9-10)的外侧端上,且所述第一上顶齿轮(9-9)与所述第一上顶齿条(9-8)啮合,所述上顶螺杆(9-10)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侧架(4-3)上,所述上顶螺套(9-11)螺纹套设在所述上顶螺杆(9-10)上,所述上顶导套(9-12)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顶螺套(9-11)的底端,所述上顶导杆(9-13)贯穿所述上顶导套(9-12),且所述上顶导杆(9-13)的两端均转动安装在所述侧架(4-3)上,所述第二上顶齿轮(9-16)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顶导杆(9-13)的内侧端上,所述第二上顶齿条(9-17)的底端与所述底部上托板(6)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上顶齿条(9-17)在高度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侧架(4-3)上,且所述第二上顶齿轮(9-16)与所述第二上顶齿条(9-17)啮合,所述挡板(9-18)转动套设在所述上顶导杆(9-13)的内侧端外,且所述挡板(9-18)在模板进料方向位于所述模板出口内,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挡板(9-18)与所述上顶导杆(9-13)之间,所述上顶螺栓槽、进料平直槽(9-19)及进料螺旋槽(9-20)沿轴向由内向外的开设在所述上顶导杆(9-13)外,所述上顶导球(9-15)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顶导套(9-12)的内壁面上,所述上顶导球(9-15)在所述进料螺旋槽(9-20)内向内侧位移驱动所述上顶导杆(9-13)将所述挡板(9-18)从所述模板出口内转出,所述进料平直槽(9-19)用于适配模板进入所述模板出口内的平移过程,所述上顶导球(9-15)在所述上顶螺旋槽(9-14)内向内侧方向位移时使得所述底部上托板(6)将所述模板出口内的模板上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下放架(5)包括下放架连接座(5-1)、第一下放连接板(5-2)、第二下放连接板(5-3)、第三下放连接板(5-4)、第四下放连接板(5-5)和下放板(5-6),所述下放架连接座(5-1)安装在所述第二十字吊架(3)的端部,所述第一下放连接板(5-2)在横向可位移的安装在所述下放架连接座(5-1)上,所述第二下放连接板(5-3)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放架连接座(5-1)的底部,所述第三下放连接板(5-4)的顶端与中部分别与第一下放连接板(5-2)、第二下放连接板(5-3)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下放连接板(5-5)的顶部与所述第三下放连接板(5-4)远离所述第一下放连接板(5-2)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放板(5-6)安装在所述第四下放连接板(5-5)的底端,所述下放板(5-6)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横向板体部(5-6a)及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板体部(5-6a)底部内侧端的第一纵向板体部(5-6b),所述第一横向板体部(5-6a)用于支撑在模板外侧面凹槽的内顶壁上,所述第一纵向板体部(5-6b)用于接触在模板外侧面凹槽的内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上托板(7)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横向板体部(7-1)及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板体部(7-1)底部内侧端的第二纵向板体部(7-2),所述第二横向板体部(7-1)的初始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纵向板体部(5-6b),且所述第二横向板体部(7-1)向上位移时其外侧端与所述第一纵向板体部(5-6b)接触,所述第二纵向板体部(7-2)的外侧面与所述模板出口内模板的内侧面接触,所述第二横向板体部(7-1)的底部与所述模板出口内模板的顶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横移组件(8)包括升降棘齿条(8-1)、模板横移棘齿轮(8-2)、模板横移圆齿轮(8-3)、平移齿条(8-4)、弹性伸缩杆(8-5)和横推弹簧(8-6),所述弹性伸缩杆(8-5)的固定端滑动安装在所述下放架连接座(5-1)上,所述下放杆的顶端连接在所述弹性伸缩杆(8-5)的活动端上,所述平移齿条(8-4)固定安装在所述弹性伸缩杆(8-5)的固定端的侧表面,所述模板横移棘齿轮(8-2)转动安装在所述下放架连接座(5-1)上,所述模板横移圆齿轮(8-3)同轴安装在所述模板横移棘齿轮(8-2)的一侧,且所述模板横移圆齿轮(8-3)的底部与所述平移齿条(8-4)啮合,所述升降棘齿条(8-1)的底端与所述顶部上托板(7)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棘齿条(8-1)垂直穿射在所述下放架连接座(5-1)上,且所述升降棘齿条(8-1)与所述模板横移棘齿轮(8-2)的内侧方向的齿牙啮合,所述升降棘齿条(8-1)的棘齿会伸缩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上托板(7)与所述下放架连接座(5-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下压弹簧(16),所述升降棘齿条(8-1)上升过程中所述下压弹簧(16)被压缩。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架连接座(18),所述第一十字吊架(2)包括四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第一横梁(2-1),所述第二十字吊架(3)包括四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第二横梁(3-1),所述放置架连接座(18)的内侧端通过第一安装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2-1)的端部,所述下放架连接座(5-1)的内侧端通过第二安装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梁(3-1)的端部,所述第一安装轴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轴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安装轴与所述第二安装轴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横梁(2-1)上与所述第二横梁(3-1)上均设置有两个螺栓孔(18),两个螺栓孔(18)在内外方向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安装轴的两侧,且所述放置架连接座(18)与所述下放架连接座(5-1)的内侧端均设置有用于插入螺栓孔(18)内的定位螺栓(19),且所述第一横梁(2-1)及所述第二横梁(3-1)均设置成长度可调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63729.2A CN117737865A (zh) | 2023-12-06 | 2023-12-06 | 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63729.2A CN117737865A (zh) | 2023-12-06 | 2023-12-06 | 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37865A true CN117737865A (zh) | 2024-03-22 |
Family
ID=90255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663729.2A Pending CN117737865A (zh) | 2023-12-06 | 2023-12-06 | 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73786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22596A (zh) * | 2024-07-05 | 2024-08-02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爬行模板 |
-
2023
- 2023-12-06 CN CN202311663729.2A patent/CN11773786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22596A (zh) * | 2024-07-05 | 2024-08-02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爬行模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828374U (zh) | 水泥隔墙板安装机 | |
CN113060657A (zh) |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装配式楼板吊装定位装置 | |
CN117737865A (zh) | 一种空心箱密集单晶炉基础群模板架设装置 | |
CN104358415A (zh) | 混凝土预制构件可重组移动式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 |
CN213859226U (zh) | 一种升降工件放置台 | |
CN118127944B (zh) | 桥梁现浇混凝土防撞护栏模板台车 | |
CN210260338U (zh) |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模具堆垛装置 | |
CN211366748U (zh) | U型水泥槽起吊机构 | |
CN205662081U (zh) | 一种混凝土砌块码垛机 | |
CN117604917A (zh) | 一种铁路预制箱梁混凝土全梁布送一体机 | |
CN214495431U (zh) | 一种预制构件安装辅助装置 | |
CN215589514U (zh) | 提升装置及具有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 | |
CN213171304U (zh) | 一种预应力千斤顶移动安装设备 | |
CN211337957U (zh) | 一种轮胎摞胎装置 | |
CN112027966B (zh) | 一种预应力千斤顶移动安装设备 | |
CN115788481A (zh) | 顶管施工过程中土方循环出运的系统 | |
CN213503369U (zh) | 用于装载钻杆的装具 | |
CN210910538U (zh) | 一种预制梁场混凝土输送装置 | |
CN114635552A (zh) | 电梯井升降施工防护操作平台 | |
CN211169679U (zh) | 升降式送料装置 | |
CN114477005A (zh) | 一种可调式建筑施工升降机用接料设备 | |
CN115028106B (zh) | 一种预制板件的吊装设备 | |
JP2001071912A (ja) | ジャッキング装置を用いた運搬装置及び運搬装置の使用方法 | |
CN220052205U (zh) | 一种加气砖生产用砖块成型装置 | |
CN206707245U (zh) | 一种房屋建筑用升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