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50499B - 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及其控制策略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及其控制策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650499B CN117650499B CN202410115347.4A CN202410115347A CN117650499B CN 117650499 B CN117650499 B CN 117650499B CN 202410115347 A CN202410115347 A CN 202410115347A CN 117650499 B CN117650499 B CN 1176504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
- bridge
- direct current
- series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21715 photosynthesis, light harves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99229 Mus musculus Dhrsx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70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及其控制策略,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串联在极线上,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包括通态快速开关支路、级联半桥调压支路和耗能电阻支路,其中:所述通态快速开关支路、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和所述耗能电阻支路并联;所述通态快速开关支路包括机械开关、电流单向型开关管和换流撑压电容;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包括至少一个半桥子模块。通过使用本发明,配合相应的控制策略,解决了常规并联式直流耗能装置难以应用于串联式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技术难题,且所提的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本发明涉及耗能装置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耗能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及其控制策略。
背景技术
随着海上风电的远海化发展,海上风场的容量逐渐增大,常规集中式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中的海上换流站容量也随之不断增大,进而造成海上换流平台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大,使得海上平台运输、建设、安装和维护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为此,为进一步提升海上风电的经济效益,串联式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被提出。
在常规集中式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应用中,由于直流电压的恒定特性,现有耗能装置通常采用并联连接的形式接入到柔直系统中。然而,在串联式海上风电系统中,直流电流通常是恒定的,而直流电压则跟随风电场功率的变化大范围变化。这样,在串联式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中应用常规的并联式直流耗能装置(Dynamic Brake Resistor,DBR)时,当风电场功率发生变化,串联式海上风电的直流电压大范围下降,将会造成并联式耗能装置无法正常工作,失去耗能功能。因此,为进一步促进串联式海上风电的工程应用,亟需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并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并不适用于串联式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串联在极线上,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包括通态快速开关支路、级联半桥调压支路和耗能电阻支路,其中:
所述通态快速开关支路、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和所述耗能电阻支路并联;
所述通态快速开关支路包括机械开关、电流单向型开关管和换流撑压电容,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的第一端和所述换流撑压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换流撑压电容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包括至少一个半桥子模块。
一种应用于如上所述的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控制策略,包括:
当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正常工作时,所述机械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直流电流流经所述机械开关和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所述换流撑压电容的电压为0;
当检测到岸上受端电网故障发生,触发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中的半桥子模块,使所有所述半桥子模块处于导通状态,随后关断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进入换流状态;
当换流状态结束,所述机械开关在所述通态快速开关支路电流为零的情况下打开,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进入功率消耗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通过斩波的控制方式调节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耗能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的电压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表示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的电压,a表示直流幅值,b表示方波幅值,i dc表示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直流电流,R brake表示耗能电阻支路上的电阻,k表示控制系统的周期数,T表示控制开关周期。
在本实施例中,a和b分别作为两个不同的控制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流撑压电容的取值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表示换流撑压电容的电容值,n表示半桥子模块的数量,U IGBTF表示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的IGBT通态电压,i dc表示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直流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要求在100us内达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的通态电压,但也不能太快,防止破坏电流单向型开关管及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的IGBT通态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耗能电阻支路上的电阻取值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R brake表示耗能电阻支路上的电阻,P dissN表示预设额值,U dc表示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额定直流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P dissN一般取一个比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额定容量P N更大的值,通常取为1.1P N。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上半桥子模块的数目取值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n表示半桥子模块的数量,re_u表示裕度系数,U dc表示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额定直流电,U IGBTF表示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的IGBT通态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re_u的取值大于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控制系统的调制频率取值范围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f ctrl表示调制频率,f 0表示参考波频率。
基于上述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及其控制策略,与常规耗能装置不同的是,本发明所提出的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不再并联于直流线路的正负极之间,而是串联在正极或负极极线上,因此,能够降低耗能装置的对地电位,降低绝缘需求,降低构建成本;进一步,该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中的通态快速开关支路通态损耗非常小,大幅度降低了串联式耗能装置的稳态功率损耗;此外,其级联半桥调压支路高度模块化,工程实现难度低,应用前景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拓扑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常规并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换流状态分析图;
图5是本发明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在耗能状态下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耗能状态下的直流偏置方波控制原理分析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仿真验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仿真验证的结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1、通态快速开关支路;2、级联半桥调压支路;3、耗能电阻支路;4、机械开关;5、电流单向型开关管;6、换流撑压电容;7、半桥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及其控制策略,其主要应用场景为串联式海上风电柔直外送系统,主要思想是通过设计一种适用于恒电流-宽电压直流系统应用的耗能电路拓扑,并配合相应的控制策略,完成串联式海上风电直流外送系统岸上换流站交流侧故障时对风电场盈余功率的消耗。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当理解,本申请中使用的“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该词语。
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参照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包括通态快速开关支路1、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和耗能电阻支路3,其中:
所述通态快速开关支路1、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和所述耗能电阻支路3并联;
所述通态快速开关支路1包括机械开关4、电流单向型开关管5和换流撑压电容6,所述机械开关4的第一端、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5的第一端和所述换流撑压电容6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5的第二端与所述换流撑压电容6的第二端相连;
即电流单向型开关管5与换流撑压电容6并联连接,机械开关4与二者并联后的结构串联连接。
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包括至少一个半桥子模块7。
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串联在极线上,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与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连接方式参照图2。而现有技术中常规并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连接方式参照图3。
应用于上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控制策略,包括:
当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正常工作时,所述机械开关4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5处于导通状态,直流电流流经所述机械开关4与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5,所述换流撑压电容6的电压为0;
当检测到岸上受端电网故障发生,首先触发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中的半桥子模块7,使所有所述半桥子模块7处于导通状态,随后关断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5,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进入换流状态;
当换流状态结束,所述机械开关4在所述通态快速开关支路1电流为零的情况下打开,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进入功率消耗状态。
如图4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换流状态分析图。假设t 0时刻检测到系统故障,t 1时刻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中所有半桥子模块7的触发完成、通态快速开关支路1的电流单向型开关管5关断完成,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中的直流电流将开始由通态快速开关支路1转移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中。也就是说,通态快速开关支路1的电流i DS开始减小,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的电流i HB开始增大,同时,i DS在此过程中开始对换流撑压电容6进行充电。当i DS将换流撑压电容6充电至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的通态电压值时,通态快速开关支路1电流过零,二极管承受反压截止,至此直流电流转移过程完毕,即图4中的t 2时刻。
此外,对于功率消耗状态的分析具体为:如图4所示,t 2时刻,通态快速开关支路1电流过零,机械开关4打开,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进入功率消耗状态。功率消耗状态下,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通过斩波的控制方式调节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耗能功率。此时,所提的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耗能电阻的基本电气关系为:
其中,i R表示耗能电阻支路电流,i dc表示串联式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直流电流,i HB表示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电流,表示耗能电阻支路的电压,/>表示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的电压,R brake表示耗能电阻支路的电阻。
同时,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瞬时耗能功率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瞬时耗能功率。
在每一个开关周期内,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的电压参考波应当使耗能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给定的参考功率:
其中,为给定的参考功率。
出于对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中电容能量平衡的考虑,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的电压参考波还应当在一个周期内使桥臂总能量为0:
为满足上述要求,本实施例所提的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采用直流偏置方波来构造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的电压参考波,具体如图6所示,其中,直流幅值a和方波幅值b分别为两个控制参数。
在直流偏置方波控制原理下,所提的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的电压参考波由直流电压和方波叠加,每个周期内,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电压的详细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的电压,a表示直流幅值,b表示方波幅值,i dc表示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直流电流,R brake表示耗能电阻支路上的电阻,k表示串联式耗能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周期数,k=0,1,2,3……,T表示控制开关周期。
将式(6)代入式(5),得到直流幅值a和方波幅值b两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将式(6)和式(7)代入式(4),得到耗能功率参考值与直流幅值a的关系为:
在进行相应控制时,可以使用给定耗散功率通过式(8)计算得出直流幅值a,再用式(7)计算得到方波幅值b,据此就可以得出完整的参考波形。需要注意的是,应用于半桥子模块7时由于不能出现负压,因此方波幅值b应当始终小于直流幅值a,并且应当保证波形最大值(a+b)始终大于/>,以保证MMC桥臂负电流的产生。因此,由式(7)可知,直流幅值a应满足以下条件:/>
即a的取值应当大于1/2。
基于上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需要限定的参数有:换流撑压电容6、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和耗能电阻支路3的相关参数。
针对于换流撑压电容6:
机械开关4关断后承受的电压为柔直外送系统的直流电压,因此,其耐压应设定大于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直流电压。换流撑压电容6的容值要求在100us内达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的通态电压,但也不能太快,防止破坏电流单向型开关管5及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的IGBT,其具体取值范围为:
其中,表示换流撑压电容的电容值,单位为uF;n表示半桥子模块的数量;U IGBTF表示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的IGBT通态电压;i dc表示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直流电流。
针对于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与耗能电阻支路3: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与耗能电阻支路3的主电路参数设计与常规并联型MMC耗能装置的设计思路相似,包括半桥子模块7数目、半桥子模块7中的电容值、功率器件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耗能电阻支路3上的电阻、参考波频率及调制频率选择等,具体如下:
耗能电阻取值为:
其中,P dissN表示预设额值,一般取一个比柔直外送系统额定容量P N更大的值,通常取为1.1P N。
级联半桥调压支路2中半桥子模块7的数目取值为:
其中,n表示半桥子模块的数量;re_u表示裕度系数,取值大于1;U dc表示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额定直流电压,U IGBTF表示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的IGBT通态电压。
为选取半桥子模块7中的电容参数,计算一个周期内的桥臂能量变动值:
其中,T 0表示参考波的开关周期。
当a=0.86时达到最大值:/>
由式(14),可以得出半桥子模块7中电容的电压波动率:
其中,ε表示半桥子模块7中电容的电压波动率,C sm表示半桥子模块7中电容的电容取值。
借助式(15),当已知半桥子模块7中电容的电压波动率后,可以计算出半桥子模块7中电容的最小取值及相应的取值范围。
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控制系统的调制频率的选取范围:
其中,f ctrl表示调制频率,f 0表示参考波频率。
基于上述方案,本发明所提的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具有以下优势:1、运行并不需要所连接的直流系统具有恒定的直流电压,而是可以在大幅度直流电压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对参考耗能功率的追踪,因此可以被应用于串联式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中;2、所提的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串联于直流系统的一极,因此,能够降低耗能装置的对地电位,降低绝缘需求,降低构建成本;3、电路具有模块化结构且容易实现工程应用,仅使用了目前电气工程领域技术成熟的快速机械开关、电流单向型开关管、电容、n个半桥模块与电阻组成,工程可实施性强、构建成本低;4、正常运行时,由于通态快速开关支路的设置,通态损耗低,提升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自身及整个串联式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运行效率。
同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所提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电路拓扑的直流偏置方波构建方法与耗能控制策略,大幅度降低了耗能装置控制系统的调制频率与控制策略复杂度,在提升控制系统硬件构建经济性的同时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这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方案,本发明还给出了一个具体仿真例子:
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按照图7搭建模型,设定柔直送出系统的额定容量为1000MW,电压等级为±400kV。用一个800kV叠加频率为4Hz、幅值为50kV的正弦波模拟交流故障发生后的直流电压变化,岸上模拟电流源电流为1.25kA。同时,所提的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电路参数如下:参考波频率取250Hz;调制频率取1kHz;通态快速开关支路的换流撑压电容取值为100uF;级联半桥调压支路中半桥子模块数目取值为200;半桥子模块中的电容取值为680uF;耗能电阻支路上的耗能电阻取值为650Ω。
如图8所示,设定所提串联式耗能装置的耗散功率参考值在0.1s前为800kW,0.1s~0.2s之间为300kW,0.2s后为500kW,对三种状态下的串联式耗能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仿真。由仿真结果可知,该串联式耗能装置的实际耗能功率能够快速跟踪参考值进行变化,验证了所提电路拓扑以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串联在极线上,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包括通态快速开关支路、级联半桥调压支路和耗能电阻支路,其中:
所述通态快速开关支路、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和所述耗能电阻支路并联;
所述通态快速开关支路包括机械开关、电流单向型开关管和换流撑压电容,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的第一端和所述换流撑压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与级联半桥调压支路连接,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换流撑压电容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包括至少一个半桥子模块;
应用于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控制策略,包括:
当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正常工作时,所述机械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直流电流流经所述机械开关和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所述换流撑压电容的电压为0;
当检测到岸上受端电网故障发生,触发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中的半桥子模块,使所有所述半桥子模块处于导通状态,随后关断所述电流单向型开关管,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进入换流状态;
当换流状态结束,所述机械开关在所述通态快速开关支路电流为零的情况下打开,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进入功率消耗状态;
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的电压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表示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的电压,a表示直流幅值,b表示方波幅值,i dc表示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直流电流,R brake表示耗能电阻支路上的电阻,k表示控制系统的周期数,T表示控制开关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功率消耗状态下,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通过斩波的控制方式调节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耗能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撑压电容的取值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表示换流撑压电容的电容值,n表示半桥子模块的数量,U IGBTF表示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的IGBT通态电压,i dc表示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直流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电阻支路上的电阻取值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R brake表示耗能电阻支路上的电阻,P dissN表示预设额值,U dc表示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额定直流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半桥调压支路上半桥子模块的数目取值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n表示半桥子模块的数量,re_u表示裕度系数,U dc表示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额定直流电压,U IGBTF表示级联半桥调压支路的IGBT通态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的控制系统的调制频率取值范围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f ctrl表示调制频率,f 0表示参考波频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15347.4A CN117650499B (zh) | 2024-01-29 | 2024-01-29 | 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及其控制策略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15347.4A CN117650499B (zh) | 2024-01-29 | 2024-01-29 | 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及其控制策略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650499A CN117650499A (zh) | 2024-03-05 |
CN117650499B true CN117650499B (zh) | 2024-04-26 |
Family
ID=90043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115347.4A Active CN117650499B (zh) | 2024-01-29 | 2024-01-29 | 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及其控制策略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650499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45291A (zh) * | 2016-07-21 | 2018-01-30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一种igbt模块级联的单向直流断路器及其应用方法 |
CN109546656A (zh) * | 2018-11-07 | 2019-03-29 | 姜田贵 | 一种耗能支路及控制方法 |
CN113839406A (zh) * | 2021-08-31 | 2021-12-24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一种新型高压直流断路器的自供能控制方法 |
CN113839370A (zh) * | 2021-09-02 | 2021-12-24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调控式振荡型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
EP4047774A1 (en) * | 2019-11-08 | 2022-08-24 | NR Engineering Co., Ltd. | Control system of direct-current energy consump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CN115189387A (zh) * | 2021-09-10 | 2022-10-14 | 华北电力大学 | 海上风电vsc-hvdc系统直流耗能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15333349A (zh) * | 2022-07-12 | 2022-11-11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海上风电柔直系统的换流器的桥臂耗能电阻计算方法 |
CN116914816A (zh) * | 2023-06-01 | 2023-10-20 | 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用于直流串联海上风电场的交流侧故障穿越装置和方法 |
-
2024
- 2024-01-29 CN CN202410115347.4A patent/CN1176504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45291A (zh) * | 2016-07-21 | 2018-01-30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一种igbt模块级联的单向直流断路器及其应用方法 |
CN109546656A (zh) * | 2018-11-07 | 2019-03-29 | 姜田贵 | 一种耗能支路及控制方法 |
EP4047774A1 (en) * | 2019-11-08 | 2022-08-24 | NR Engineering Co., Ltd. | Control system of direct-current energy consump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CN113839406A (zh) * | 2021-08-31 | 2021-12-24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一种新型高压直流断路器的自供能控制方法 |
CN113839370A (zh) * | 2021-09-02 | 2021-12-24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调控式振荡型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189387A (zh) * | 2021-09-10 | 2022-10-14 | 华北电力大学 | 海上风电vsc-hvdc系统直流耗能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15333349A (zh) * | 2022-07-12 | 2022-11-11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海上风电柔直系统的换流器的桥臂耗能电阻计算方法 |
CN116914816A (zh) * | 2023-06-01 | 2023-10-20 | 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用于直流串联海上风电场的交流侧故障穿越装置和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应用于海上风电场柔性直流接入系统的直流故障穿越协同控制策略;李道洋 等;电网技术;20160105(第01期);第47-54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650499A (zh) | 2024-03-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eng et al. |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a DC-grid offshore wind farm under DC transmission system faults | |
CN105024397B (zh) | 海上风电经vsc‑mtdc输电并网系统的动态模拟系统 | |
CN109347144B (zh) | 一种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方法 | |
CN106410932B (zh) | 适用于中压直流配电网的链式电池储能变流器及控制方法 | |
Pan et al. | Hybrid multi-terminal HVDC system for large scale wind power | |
CN111600334B (zh) | 一种四端风电直流电网的交流故障诊断与穿越控制方法 | |
CN109004638A (zh) | 一种柔性直流工程机电-电磁混合仿真方法及系统 | |
CN111611696A (zh) | 微电网系统的非线性建模方法 | |
CN115333349A (zh) | 用于海上风电柔直系统的换流器的桥臂耗能电阻计算方法 | |
CN105375513A (zh) | 一种基于实时在线等值的110千伏风电场自动电压控制方法 | |
CN112421672A (zh) | 一种风电场经vsc-hvdc并网的故障穿越控制方法 | |
Wu et al. | A hybrid HVDC converter based on MMC and diode rectifier for offshore wind farm integration | |
Wu et al. | An MMC with integrated energy dissipation function using thyristor-based chopper modules for the offshore wind VSC-HVDC system | |
CN116131325A (zh) | 一种用于远距离海上风电场直流汇集外送的固态变压器 | |
CN117650499B (zh) | 一种串联式直流耗能装置及其控制策略 | |
Ndreko et al. | Transient stability analysis of an onshore power system with multi-terminal offshore VSC-HVDC transmission: A case study for the Netherlands | |
CN106936154A (zh) | 用于大规模远距离海上风电并网的混联直流电网启动方法 | |
Xu et al. | Assessment on large-scale offshore wind farm integration | |
Mao et al. | Simulation research of offshore wind farm VSC-HVDC three-Level converters for grid integration | |
Sun et al. | A Novel Adaptive DC Voltage Droop Control for MMC-MTDC Considering Local Electric Variables | |
Fan et al. | Current output hard‐switched full‐bridge DC/DC converter for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 | |
CN111856311A (zh) | 中低压直流系统分布式电源孤岛检测方法和系统 | |
CN109639158B (zh) | 一种交流侧功率耗散装置 | |
Fu et al. | Capacitor voltage balancing strategy based on zero-Sequence voltage injection for half-wave commutated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 |
Zhang et al. | Fault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Low-frequency Submarine Cable in Offshore Wind Power Fractional Frequency Transmission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