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9803A - 一种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589803A CN117589803A CN202311554656.3A CN202311554656A CN117589803A CN 117589803 A CN117589803 A CN 117589803A CN 202311554656 A CN202311554656 A CN 202311554656A CN 117589803 A CN117589803 A CN 1175898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tection
- laminated
- battery
- laminated battery
- batteri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4/00—Non-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54/02—Non-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ostatic, electric, or magnet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65G43/08—Control devices operated by article or material being fed, conveyed or discharg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05—Control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07—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with at least two picking-up head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 G01N23/04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using tomography, e.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2—Control or detection
- B65G2203/0208—Control or detection relating to the transported articles
- B65G2203/0216—Codes or marks on the art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4—Detection means
- B65G2203/042—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包括:磁悬浮输送轨,用于传输叠片电池;检测装置,位于磁悬浮输送装置的一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控制器、探测器、发射器、两个检测位和两个安置位,探测器和发射器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两个相邻检测位的两侧,两个安置位与两个检测位一一对应;检测控制器控制安置位上的叠片电池转移至对应的检测位,控制位于检测位上叠片电池转动,使得探测器与所述发射器对叠片电池的四角检测;上下料装置,上下料装置控制叠片电池在磁悬浮输送装置和检测装置上进行取放。本发明在保证电池检测的准确性前提下,提高了批量电池检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需求的不断扩大,终端应用市场对锂电池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当前锂电池生产企业鱼龙混杂,各种锂电池事故时有发生,消费者要求提高锂电池安全保障的呼声越来越高。当前终端应用对锂电池的一致性要求日趋严格,针对叠片电池传统的2D在线检测方式,主要是通过皮带线运送电池到检测位,定位机构进行定位后,再进行X射线对电芯的检测;由于传统的2D平面检测方式,只对电池检测部位一个面进行成像完成正负极片包覆量的检测,受极片状态一致性差的影响,检测的准确率低,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检测方式由传统的2D检测发展成3D的CT检测,但由于CT检测需要对电池检测部位多角度检测获取多张图像,再通过3D重建切层完成检测,因此检测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然而现有设计方案中,3D的CT检测由于需要对电池检测部位多角度检测来获取多张图像,从而导致检测时间增加,进而检测效率下降,难以满足生产线产能的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保证检测准确性前提下需要获取每个叠片电池多角度的图像,依次对批量叠片电池检测的时间较长导致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叠片电池检测系统,所述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叠片电池检测系统,所述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包括:
磁悬浮输送轨,用于传输叠片电池;
检测装置,位于所述磁悬浮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控制器、探测器、发射器、两个检测位和两个安置位,所述探测器和所述发射器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两个相邻所述检测位的两侧,两个所述安置位与两个所述检测位一一对应;所述检测控制器控制所述安置位上的叠片电池转移至对应的所述检测位,控制位于所述检测位上叠片电池转动,使得所述探测器与所述发射器对所述叠片电池的四角检测;
上下料装置,所述上下料装置控制所述叠片电池在所述磁悬浮输送装置和所述检测装置上进行取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悬浮输送轨上设有多个上料工位和多个下料工位,所述磁悬浮输送轨用于传输放置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的叠片电池;
所述上下料装置控制在所述上料工位的叠片电池移至两个所述安置位,控制在所述检测位的所述叠片电池移至所述下料工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悬浮输送轨包括支撑轨和环线治具,所述环线治具用于装载所述叠片电池;
所述支撑轨下方设有磁场发生模块,所述磁场发生模块控制所述环线治具在所述支撑轨上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机架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切换组件,每个切换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电机和转台,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机架,所述转台两端分别连接有载具,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转台转动,使得承载所述叠片电池的所述载具由所述安置位转移至对应的所述检测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转台两端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载具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载具转动,使得位于所述检测位的所述载具所承载的所述叠片电池四角均通过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探测器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切换组件各具有一个转台,两个所述转台上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检测位的两个所述载具相邻,且两个相邻所述载具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料装置包括上料组件、下料组件和多个上下料组件,每两个所述上下料组件相邻设置,多个所述上料工位、多个所述下料工位和多个所述上下料组件一一对应;
所述上料组件控制两个所述叠片电池分别移至两个所述上料工位;
一个所述上下料组件控制在一个所述上料工位的一个叠片电池移至一个所述安置位,控制在对应所述检测位的一个所述叠片电池移至对应的所述下料工位;
所述下料组件控制位于所述磁悬浮输送轨上的所述叠片电池从所述磁悬浮输送轨移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的数量为所述上下料组件的数量的一半。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的叠片电池检测方法,所述叠片电池检测方法包括:
所述上下料装置将两个叠片电池放置于所述磁悬浮输送轨,所述上下料装置将两个叠片电池分别移至所述检测装置的两个所述安置位;
所述检测装置将两个所述安置位处的两个叠片电池分别转移至所述检测装置对应的两个所述检测位,分别控制位于两个所述检测位的两个叠片电池转动,使得所述检测装置的所述探测器和所述发射器对两个叠片电池的四角检测;其中,两个所述检测位相邻设置;
所述检测装置将检测后的两个叠片电池分别由所述检测位转移至所述安置位,控制所述上下料装置将两个所述安置位上的叠片电池取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别控制位于两个所述检测位的两个叠片电池转动,使得所述检测装置的所述探测器和所述发射器对两个叠片电池的四角检测,具体包括:
所述检测装置控制一个叠片电池沿第一方向转动,控制相邻的另一个叠片电池沿第二方向转动,使得两个叠片电池的边角分别经过所述检测位的检测区域;
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探测器启动,对处于所述检测区域的两个叠片电池的边角进行检测。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在该装置中,通过磁悬浮输送轨和上下料装置对叠片电池进行输送以提高电池传输速度,并且检测装置能够通过发射器和探测器对位于两个检测位的相邻两个叠片电池的四角进行检测,同时对应的两个安置位通过上下料装置再传输待检测的叠片电池,相比单个电池传输检测减少了时间,从而在保证电池检测的准确性前提下,提高了批量电池检测的效率,进而满足现有生产线需求,扩大了检测的适用范围。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的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的检测装置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的检测装置中切换组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的上下料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叠片电池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磁悬浮输送轨;101、上料工位;102、下料工位;11、支撑轨;12、环线治具;13、叠片电池;
20、检测装置;21、机架;201、安置位;202、检测位;210、切换组件;211、第一电机;212、转台;213、载具;214、第二电机;220、检测组件;221、发射器;222、探测器;a、光束;223、转环;
30、上下料装置;31、上料组件;32、上下料组件;33、下料组件;320、机械手;
41、来料物流线;42、上料扫码仪;43、校验块放置平台;44、NG分拣皮带;45、出料物料线。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发明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设计方案中,针对于叠片型锂电池检测,目前通过皮带运输到检测位置,再进行定位检测,受极片状态一致性差的影响,传统的2D检测无法满足检测精度要求,准确率低,与之相对应3D的CT检测目前的方式是对单个电池进行检测,通过CT取图进行3D重建,还原了电池的内部状态,再对X、Y两个方向切层,完成电池极片包覆量的检测,极大的提高了电池检测的精度,但由于一套CT检测只针对一个电池需要获取多张图像才能完成检测,在对批量电池检测时,导致整体检测时间相比2D检测时间增加,现有3D的CT检测效率相比2D检测效率明显降低,难以匹配现有的生产线的需求。
针对上述提到的相关技术中在保证检测准确性前提下需要获取每个叠片电池多角度的图像,依次对批量叠片电池检测的时间较长导致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在该装置中,通过磁悬浮输送轨和上下料装置对叠片电池进行输送以提高电池传输速度,并且检测装置能够通过发射器和探测器对位于两个检测位的相邻两个叠片电池的四角进行检测,同时对应的两个安置位通过上下料装置再传输待检测的叠片电池,相比单个电池传输检测减少了时间,从而在保证电池检测的准确性前提下,提高了批量电池检测的效率,进而满足现有生产线需求,扩大了检测的适用范围。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保证检测准确性前提下需要获取每个叠片电池多角度的图像,依次对批量叠片电池检测的时间较长导致检测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在付出创造性劳动后,得到了以下发明构思:本发明通过优化CT的3D检测方式,电池运输采用磁悬浮进行输送,上下料采用直线电机模组,通过提高搬运转运的输送速度,同时3D的CT检测模块设计成穿环模式,一个检测核心部件模块可以同时完成两个电池的检测,对称布置。在电池检测切换模块(切换组件)上面更是设计成转盘结构的方式,使得电池在检测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完成上下料,节省了检测等待时间,同时多通道叠片锂电池高速CT检测系统可以根据产能需求扩展多套检测核心部件模块,通过整套系统模块的优化设计,多通道叠片锂电池高速CT在线检测系统既改善了对叠片电池检测准确性低,同时又弥补了常规CT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括号中的标号标识该部件所属的机构,比如11(10)表示的是支撑轨11属于磁悬浮输送轨10;叠片电池13为叠片锂电池,且叠片电池13呈方形,但不限于此,也可为圆形电池、软包电池等。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叠片电池13检测系统,所述叠片电池13检测系统包括:
磁悬浮输送轨10,用于传输叠片电池13;
检测装置20,位于所述磁悬浮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检测装置20包括检测控制器、探测器222、发射器221、两个检测位202和两个安置位201,所述探测器222和所述发射器221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两个相邻所述检测位202的两侧,两个所述安置位201与两个所述检测位202一一对应;所述检测控制器控制所述安置位201上的叠片电池13转移至对应的所述检测位202,控制位于所述检测位202上叠片电池13转动,使得所述探测器222与所述发射器221对所述叠片电池13的四角检测;
上下料装置30,所述上下料装置30控制所述叠片电池13在所述磁悬浮输送装置和所述检测装置20上进行取放。
需要说明的是,磁悬浮输送轨10采用磁悬浮方式运输叠片电池13,通过上下料装置30一次性将多个(如两个或三个)叠片电池13放置到磁悬浮输送轨10上后,磁悬浮输送轨10将叠片电池13运输至设定工位(多个上料工位101),从而减少叠片电池13在抓取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时间,提高叠片电池13传输效率。需要注意,多个叠片电池13初始放置于磁悬浮输送轨10上的排列位置与多个上料工位101相适配,例如,本实施例将两个并排叠片电池13放置,从而两个叠片电池13移动到两个相邻的上料工位101上,上下料装置30再次将两个叠片电池13放入轨道上后,两组(每组两个)叠片电池13的距离与两组上料工位101的距离相对应。
检测装置20中,发射器221用于对叠片电池13发射X射线,与发射器221对应的探测器222对发射器221发射的X射线进行接收形成叠片电池13内部图像,从而完成对叠片电池13的CT检测,通过对叠片电池13每个边角(本实施例为方形叠片电池13,如圆形则对周边检测)进行检测,从而提高对于叠片电池13检测的准确性,使得叠片电池13的检测更为可靠;检测位202与安置位201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整个系统三维空间中不变的位置,通过对检测装置20中承载两叠片电池13的转台212进行转动将叠片电池13由安置位201转移到检测位202,即叠片电池13活动于靠近发射器221、探测器222的区域为检测位202(整个叠片电池13在靠近发射器221探测器222可转动的区域),发射器221与探测器222对于检测位202中的检测区域发射接收X射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磁悬浮输送轨10上设有多个上料工位101和多个下料工位102,所述磁悬浮输送轨10用于传输放置于所述上料工位101和所述下料工位102的叠片电池13;所述上下料装置30控制在所述上料工位101的叠片电池13移至两个所述安置位201,控制在所述检测位202的所述叠片电池13移至所述下料工位102。
具体的,磁悬浮输送轨10前侧(图1下方位置)分布有多个上料工位101,磁悬浮输送轨10后侧(图1上方位置)对应分布有多个下料工位102,在磁悬浮输送轨10将叠片电池13运输到上料工位101后,上下料装置30启动将该工位处的电池传输至对应的安置位201,检测完成后上下料装置30启动将安置位201处的电池传输至对应的下料工位102。也就是说上下料装置30采用多套设备进行相应工位的传输,在到达设定工位后进行工作,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保证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20的数量为所述上下料组件32的数量的一半。具体的,由于每个检测装置20具有两个检测位202和两个安置位201,所以通过上下料装置30从一个上料工位101将一个叠片电池13传输至安置位201,并从安置位201将叠片电池13传输至一个下料工位102。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设有八个上料工位101、八个下料工位102以及四个检测装置20,每个检测装置20对应两个上料工位101和两个下料工位102,也就是说一个检测装置20对应相互间隔的两个上下料组件32。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磁悬浮输送轨10包括支撑轨11和环线治具12,所述环线治具12用于装载所述叠片电池13;所述支撑轨11下方设有磁场发生模块,所述磁场发生模块控制所述环线治具12在所述支撑轨11上移动。
具体的,环线治具12滑动连接在支撑轨11上,通过磁场发生装置,控制环线治具12承载的叠片电池13在U形支撑轨11上运输,采用磁悬浮运输的方式提高叠片电池13的运输速率,进而提供检测效率。
进一步,支撑轨11呈开口U形或封闭跑道形,检测装置20位于支撑轨11的内侧,从而便于上下料装置30对叠片电池13上料和下料操作。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检测装置20还包括机架21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切换组件210,每个切换组件2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电机211和转台212,所述第一电机211设于所述机架21,所述转台212两端分别连接有载具213,所述第一电机211驱动所述转台212转动,使得承载所述叠片电池13的所述载具213由所述安置位201转移至对应的所述检测位202。
具体的,检测装置20包括检测组件220和两个切换组件210,检测组件220包括发射器221和探测器222,如图3所示,发射器221发射光束a被探测器222接收,光束a与叠片电池13水平面所形成的区域即为检测位202的检测区域,叠片电池13每个边角转动从而与光束a相交以得到图像完成检测。
两个切换组件210位于机架21的两侧,如图2和图4所示,两个检测位202相邻设置,两个安置位201间隔两个检测位202相对设置,两个第一电机211分别控制两个转台212旋转180°(可同向或反向),使得在安置位201处载具213承载的叠片电池13转动到检测位202,而原本在检测位202的检测后的叠片电池13转移回安置位201以便下料组件33传输到支撑轨11上。进一步,两个转台212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呈方形,也可呈椭圆形避免碰撞;载具213连接在转台212的两端,以便两个载具213承载的叠片电池13处于相邻状态,从而便于发射器221、探测器222对两个叠片电池13的四边角分别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效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检测装置20还包括设于所述转台212两端的第二电机214,所述第二电机214与所述载具213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14驱动所述载具213转动,使得位于所述检测位202的所述载具213所承载的所述叠片电池13四角均通过所述发射器221和所述探测器222检测。
具体的,在每个转台212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电机214,每个第二电机214进行连接载具213,使得叠片电池13稳定安装于载具213后,通过第二电机214驱动使得叠片电池13沿中心轴转动,载具213转动开始前(即初始)发射器221的光束a靠近叠片电池13边角,在转动过程中叠片电池13四个边角依次被检测,相应的相邻载具213上的叠片电池13的四个边角也依次被检测,从而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并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和图4,两个所述切换组件210各具有一个转台212,两个所述转台212上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检测位202的两个所述载具213相邻,且两个相邻所述载具213的转动方向相反。
具体的,相邻两个承载叠片电池13的载具213在各自转动时,不能同向转动,如图3或图4所示,初始状态下相邻载具213相互平行,也就是一个检测装置20的两个平台的四个载具213在初始状态下角度一致(互相平行),相邻两个载具213同向转动会造成干涉,因此控制两个相邻的第二电机214以不同的方向(即第一方向顺时针则第二方向为逆时针)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位于一个检测位202的一个方形的叠片电池13(右侧切换组件210中)以顺时针转动,从而该叠片电池13的短边对应的两边角依次被光束a照射进行检测,而位于另一个检测位202的另一个方形的叠片电池13(左侧切换组件210中)以逆时针转动,在相邻右侧的叠片电池13一短边的两边角检测时,相邻左侧的叠片电池13逆时针转动不会与之干涉且由于长边转动也不会被光束a照射;当相邻右侧的叠片电池13一短边的两边角检测完成后,该叠片电池13长边靠近光束a不会被照射,而相邻左侧的叠片电池13一短边的两边角开始进行检测,从而完成对两个相邻叠片电池13的各四边角的检测,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检测装置20还包括转环223,发射器221和探测器222设于转环223,转环223与机架21转动连接。本实施例设有与转环223固定连接的齿轮,通过电机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转环223转动,使得发射器221和探测器222在转台212转动时进行躲避,且在发射器221发射光束a时避免对结构进行误检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料装置30包括上料组件31、下料组件33和多个上下料组件32,每两个所述上下料组件32相邻设置,多个所述上料工位101、多个所述下料工位102和多个所述上下料组件32一一对应;
所述上料组件31控制两个所述叠片电池13分别移至两个所述上料工位101;
一个所述上下料组件32控制在一个所述上料工位101的一个叠片电池13移至一个所述安置位201,控制在对应所述检测位202的一个所述叠片电池13移至对应的所述下料工位102;
所述下料组件33控制位于所述磁悬浮输送轨10上的所述叠片电池13从所述磁悬浮输送轨10移出。
具体的,图5为上下料组件32的立体图,而上料组件31为上下料组件32去掉右部分机械手320的结构,下料组件33为上下料组件32去掉左部分机械手320的结构;图5中的上下料组件32的左侧具有两个机械手320,从而能够一次性抓取两个相邻的叠片电池13到磁悬浮输送轨10上,机械手320在支撑轨11的环线治具12取放操作均为直降式的操作(即机械手320仅在直降链条上运动),机械手320在将叠片电池13抓取至载具213上时才需要在水平链条移动,从而提高了电池运输效率。
本发明的叠片电池13检测系统采用穿环式CT检测模块(即一个检测装置20能同时检测两个叠片电池13的四边角),结合磁悬浮运输系统(磁悬浮输送轨10),多通道在线检测,较传统2D检测方式提高检测准确性的同时,又弥补了CT单电池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了叠片电池13在线快速高精度检测,满足产线节拍要求。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叠片电池13检测系统还包括来料物流线41、上料扫描仪、校验块放置平台43、NG分拣皮带44和出料物料线45。其中,来料物料线将制备好的或待检测的叠片电池13运输到磁悬浮输送轨10的一侧,以便上下料装置30对叠片电池13抓取;上料扫描仪用于对叠片电池13扫码标记,以便后续确定整理检测数据;NG分拣皮带44用于运输检测不合格产品,也就是下料组件33将不合格叠片电池13抓取至NG分拣皮带44进行输送;出料物流线用于运输合格产品,检测合格后下料组件33将合格叠片电池13抓取至出料物流线进行输送。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任一项方案中所述叠片电池检测系统的叠片电池检测方法,所述叠片电池检测方法包括:
在步骤S100中,所述上下料装置将两个叠片电池放置于所述磁悬浮输送轨,所述上下料装置将两个叠片电池分别移至所述检测装置的两个所述安置位。
在步骤S200中,所述检测装置将两个所述安置位处的两个叠片电池分别转移至所述检测装置对应的两个所述检测位,分别控制位于两个所述检测位的两个叠片电池转动,使得所述检测装置的所述探测器和所述发射器对两个叠片电池的四角检测;其中,两个所述检测位相邻设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叠片电池转移到检测位时,所述检测装置控制一个叠片电池沿第一方向转动,控制相邻的另一个叠片电池沿第二方向转动,使得两个叠片电池的边角分别经过所述检测位的检测区域;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探测器启动,对处于所述检测区域的两个叠片电池的边角进行检测。
在步骤S300中,控制所述检测装置将检测后的两个叠片电池分别由所述检测位转移至所述安置位,控制所述上下料装置将两个所述安置位上的叠片电池取出。
本发明提供的叠片电池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叠片电池检测系统,从而具有以上叠片电池检测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一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描述:
步骤K1,一组(两个)叠片电池从来料物流线来料,经传送至上料组件的上料机械手抓取至支撑轨上的一组(两个)环线治具上;
步骤K2,上料机械手从来料物流线一次抓取两个叠片电池,放置到设备内部磁悬浮环线治具上;
步骤K3,电池经过扫码后,运输到检测上下料双动子机械手搬运位(即上料工位);
步骤K4,8套检测上下料双动子机械手(即8个上下料组件)上料动子分别搬运8个电池进入检测切换平台(即切换组件安置位的载具上);
步骤K5,由检测组件和切换组件完成每个电池的4个角位检测,每套检测核心部件模块一次完成两个电池检测;
步骤K6,检测完成的电池再由8套检测上下料双动子机械手下料动子搬运回磁悬浮环形线治具上,输送到下料机械手抓取位;
步骤K7,根据检测据结果,NG电池流经下料机械手将NG电池移载至NG缓存皮带上缓存流出;OK品电池不分拣,由下料机械手搬运到出料物流线。
由于叠片电池检测系统的具体结构以及控制步骤在上文已经详细阐述,具体有益效果在上文也已详细介绍,在此不再重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包括:
磁悬浮输送轨,用于传输叠片电池;
检测装置,位于所述磁悬浮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控制器、探测器、发射器、两个检测位和两个安置位,所述探测器和所述发射器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两个相邻所述检测位的两侧,两个所述安置位与两个所述检测位一一对应;所述检测控制器控制所述安置位上的叠片电池转移至对应的所述检测位,控制位于所述检测位上叠片电池转动,使得所述探测器与所述发射器对所述叠片电池的四角检测;
上下料装置,所述上下料装置控制所述叠片电池在所述磁悬浮输送装置和所述检测装置上进行取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悬浮输送轨上设有多个上料工位和多个下料工位,所述磁悬浮输送轨用于传输放置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的叠片电池;
所述上下料装置控制在所述上料工位的叠片电池移至两个所述安置位,控制在所述检测位的所述叠片电池移至所述下料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悬浮输送轨包括支撑轨和环线治具,所述环线治具用于装载所述叠片电池;
所述支撑轨下方设有磁场发生模块,所述磁场发生模块控制所述环线治具在所述支撑轨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机架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切换组件,每个切换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电机和转台,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机架,所述转台两端分别连接有载具,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转台转动,使得承载所述叠片电池的所述载具由所述安置位转移至对应的所述检测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转台两端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载具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载具转动,使得位于所述检测位的所述载具所承载的所述叠片电池四角均通过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探测器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切换组件各具有一个转台,两个所述转台上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检测位的两个所述载具相邻,且两个相邻所述载具的转动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装置包括上料组件、下料组件和多个上下料组件,每两个所述上下料组件相邻设置,多个所述上料工位、多个所述下料工位和多个所述上下料组件一一对应;
所述上料组件控制两个所述叠片电池分别移至两个所述上料工位;
一个所述上下料组件控制在一个所述上料工位的一个叠片电池移至一个所述安置位,控制在对应所述检测位的一个所述叠片电池移至对应的所述下料工位;
所述下料组件控制位于所述磁悬浮输送轨上的所述叠片电池从所述磁悬浮输送轨移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数量为所述上下料组件的数量的一半。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叠片电池检测系统的叠片电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电池检测方法包括:
所述上下料装置将两个叠片电池放置于所述磁悬浮输送轨,所述上下料装置将两个叠片电池分别移至所述检测装置的两个所述安置位;
所述检测装置将两个所述安置位处的两个叠片电池分别转移至所述检测装置对应的两个所述检测位,分别控制位于两个所述检测位的两个叠片电池转动,使得所述检测装置的所述探测器和所述发射器对两个叠片电池的四角检测;其中,两个所述检测位相邻设置;
所述检测装置将检测后的两个叠片电池分别由所述检测位转移至所述安置位,控制所述上下料装置将两个所述安置位上的叠片电池取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叠片电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控制位于两个所述检测位的两个叠片电池转动,使得所述检测装置的所述探测器和所述发射器对两个叠片电池的四角检测,具体包括:
所述检测装置控制一个叠片电池沿第一方向转动,控制相邻的另一个叠片电池沿第二方向转动,使得两个叠片电池的边角分别经过所述检测位的检测区域;
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探测器启动,对处于所述检测区域的两个叠片电池的边角进行检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554656.3A CN117589803B (zh) | 2023-11-20 | 2023-11-20 | 一种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554656.3A CN117589803B (zh) | 2023-11-20 | 2023-11-20 | 一种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89803A true CN117589803A (zh) | 2024-02-23 |
CN117589803B CN117589803B (zh) | 2024-07-26 |
Family
ID=89909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554656.3A Active CN117589803B (zh) | 2023-11-20 | 2023-11-20 | 一种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589803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84799A (zh) * | 2021-09-13 | 2022-01-28 | 深圳市日联科技有限公司 | 叠片锂电池x射线全方位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CN115611007A (zh) * | 2022-09-20 | 2023-01-17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叠片装置以及叠片方法 |
CN115728327A (zh) * | 2022-11-03 | 2023-03-03 | 深圳市盈科智能检测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工业ct检测设备 |
WO2023092910A1 (zh) * | 2021-11-25 | 2023-06-01 |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极片裁切输送装置及叠片系统 |
CN116944070A (zh) * | 2023-06-06 | 2023-10-27 | 深圳市日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叠片电池ct在线直线式检测系统及方法 |
-
2023
- 2023-11-20 CN CN202311554656.3A patent/CN1175898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84799A (zh) * | 2021-09-13 | 2022-01-28 | 深圳市日联科技有限公司 | 叠片锂电池x射线全方位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WO2023092910A1 (zh) * | 2021-11-25 | 2023-06-01 |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极片裁切输送装置及叠片系统 |
CN115611007A (zh) * | 2022-09-20 | 2023-01-17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叠片装置以及叠片方法 |
CN115728327A (zh) * | 2022-11-03 | 2023-03-03 | 深圳市盈科智能检测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工业ct检测设备 |
CN116944070A (zh) * | 2023-06-06 | 2023-10-27 | 深圳市日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叠片电池ct在线直线式检测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89803B (zh) | 2024-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14651B (zh) | 电池盖板防爆阀自动焊接设备 | |
CN208437252U (zh) | 一种双通道轴承套圈检测设备 | |
CN112623674B (zh) | 一种基于ccd相机外观检测的输送设备 | |
CN110844586A (zh) | 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及pcb生产系统 | |
CN116944070B (zh) | 一种叠片电池ct在线直线式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113171993A (zh) | 一种新型显示面板外观自动光学检测设备 | |
CN117589803B (zh) | 一种叠片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116786452A (zh) | 一种叠片电池ct在线转盘式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113716149A (zh) | 电池盖板自动检测设备 | |
CN219799191U (zh) | 一种缺陷检测设备 | |
CN116603753A (zh) | 一种环形层式纱锭称重分拣装置 | |
CN118106242B (zh) | 电池检测装置、电池检测设备及电池检测方法 | |
CN106623001A (zh) | 一种自动化预充与测试设备 | |
CN210755711U (zh) | 一种双工位点锡机 | |
CN114655677B (zh) | 接驳台及料盒的传输方法 | |
CN217569702U (zh) | 一种物流分拣设备 | |
CN216945170U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取放料装置 | |
CN111736073B (zh) | 一种伺服电机的检测流水线 | |
CN110745522A (zh) | 一种物料传输自动线及其取送料装置 | |
CN211602019U (zh) | 用于膜电极的检测系统 | |
CN213140402U (zh) | 一种柔性屏上下料系统 | |
CN222203978U (zh) | 一种多通道搬运测试设备 | |
CN222306512U (zh) | 在线ct检测设备 | |
CN216548478U (zh) | 测试治具装置 | |
CN220305197U (zh) | 检测机构及生产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