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39380A - 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39380A
CN117539380A CN202210918570.3A CN202210918570A CN117539380A CN 117539380 A CN117539380 A CN 117539380A CN 202210918570 A CN202210918570 A CN 202210918570A CN 117539380 A CN117539380 A CN 117539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orage
target
block
storag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85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185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393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39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393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Management of blo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6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61Format or protocol convers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获取基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目标数据;将第一目标数据分割为至少两个数据段,并将各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存储区中对应的存储区块内,其中,各存储区块基于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依次创建,存储区块基于二进制数组实现;对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段进行数据序列化,生成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由于通过将待存储的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分割,并动态的创建与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匹配的存储区块,实现了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动态分块存储,提高了使用二进制数据进行数据存储的效率,提高存储区的空间利用率,降低序列化过程的耗时。

Description

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在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通常是将实现应用程序的多个功能单元分解,并分别进行编程开发,使各功能单元在实现对应的功能的同时,实现功能单元之间的解耦,提高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降低维护和扩展成本。
现有技术中,应用程序中的功能单元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数据格式可能不相同,因此需要对交互数据进行序列化,保证数据正常传输,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数据序列化方案,存在序列化速度慢、数据存储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数据序列化方案存在的序列化速度慢、数据存储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包括:
获取基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目标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分割为至少两个数据段,并将各所述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存储区中对应的存储区块内,其中,各所述存储区块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依次创建,所述存储区块基于二进制数组实现;对所述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段进行数据序列化,生成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目标数据;
储存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分割为至少两个数据段,并将各所述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存储区中对应的存储区块内,其中,各所述存储区块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依次创建,所述存储区块基于二进制数组实现;
序列化模块,用于对所述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段进行数据序列化,生成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获取基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目标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分割为至少两个数据段,并将各所述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存储区中对应的存储区块内,其中,各所述存储区块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依次创建,所述存储区块基于二进制数组实现;对所述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段进行数据序列化,生成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由于通过将待存储的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分割,并动态的创建与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匹配的存储区块,实现了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动态分块存储,提高了使用二进制数据进行数据存储的效率,提高存储区的空间利用率,降低序列化过程的耗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割并存储第一目标数据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割并存储第一目标数据的过程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3的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存储区块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202的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剩余空间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续存储多条第一目标数据的过程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210的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可以应用于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不同功能单元之间的数据交互的应用场景下。更具体地,例如,基于JavaScript开发的前端界面和基于其他编程语言开发的后端程序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设备运行目标应用程序,目标应用程序的前端界面通过JavaScript开发,而目标应用程序的后端程序通过C语言开发,在终端设备内的目标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前端界面产生的具有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数据,会实时存储至终端设备内的存储区,存储区缓存第一数据后,对第一数据进行序列化,生成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数据,之后,后端程序通过访问存储区,来获得存储区生成的第二数据,并基于第二数据执行对应的程序功能,完成目标应用程序的前端界面和后端程序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
针对基于JavaScript的功能单元与基于其他编程语言的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交互的应用场景,一种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JS对象简谱(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JSON)格式的文件来实现数据的序列化。但是JS对象简谱以可读性文本为基础编写,导致了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过程中额外的开销,影响数据传输效率,最终导致应用程序运行的卡顿。另一种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构造二进制数组(ArrayBuffer)作为容器来存储基于JavaScript的功能单元输出的数据,从而实现数据序列化。然而,由于二进制数组的创建是基于固定数据长度的,无法实现动态数据长度的创建,而基于JavaScript的功能单元输出的数据的数据长度是变化的,因此,为保证基于JavaScript的功能单元输出的数据能够被存储,需要提前创建一个存储较大的二进制数据,导致了存储区内的存储空间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参考图2,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中,该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基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目标数据。
示例性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为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内运行目标应用程序,目标应用程序至少由基于JavaScript的第一功能单元和基于其他编程语言的第二功能单元构成。其中,第一功能单元在运行过程中输出的数据,具有第一数据格式,即第一目标数据。
步骤S102:将第一目标数据分割为至少两个数据段,并将各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存储区中对应的存储区块内,其中,各存储区块基于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依次创建,存储区块基于二进制数组实现。
示例性地,存储区块是用于储存数据的数据载体,存储区块是基于二进制数组(ArrayBuffer)实现的,具体地,例如,存储区块为一个固定长度的二进制数组,或者,存储区块为多个固定长度的二进制数组的集合。更具体地,二进制数组包括ArrayBuffer对象、TypedArray视图、DataView视图,其中,ArrayBuffer对象用来表示通用的、固定长度的原始二进制数据缓冲区,ArrayBuffer对象的读写操作需要通过TypedArray视图、DataView视图来实现,本实施例中的二进制数组,即指代ArrayBuffer。二进制数组是一种针对JavaScript的数据结构,具体操作和实现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获得第一目标数据后,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分割,生成至少两个数据段,并将数据段存储至上述存储区块内。其中,具体地,对第一目标进行分割,和创建存储区块并存储数据段的过程循环进行。即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分割,得到第一数据段,之后将第一数据段存储至存储区块;之后创建新的存储区块,再次对第一目标数据的剩余部分继续分割,得到第二数据段,再将第二数据段存至新创建的存储区块,直至所有第一目标数据全部被分段存储至存储区块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基于依次获取的至少两个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分割第一目标数据,得到对应的至少两个目标数据段,并将各目标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对应的存储区块。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割并存储第一目标数据的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示例性地,初始状态下,存储区内不存在存储区块,在接收到第一目标数据后,存储区内创建一个目标数据长度的存储区块a,此时,存储区块a的可用存储空间最大,为目标数据长度(图中示为RAM_1),之后,基于该可用存储空间(也即目标数据长度),分割第一目标数据,得到数据段A,并将分割后得到的数据段A填充至该存储区块a中,其中,数据段A的数据长度小于或等于该可用存储空间;之后,若第一目标数据还有未存储的剩余存储数据,则在存储区继续创建新的大小相同(目标数据长度)的存储区块b,并基于该存储区块b的可用存储空间(与存储区块a的可用存储空间相同,也为目标数据长度)继续对剩余的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分割,得到数据段B,将数据段B填充至存储区块b。循环上述过程,直至第一目标数据全部存储至多个依次创建的存储区块(图中还包括存储区块c、存储区块d)中。该过程中,所创建的存储区块的数量,与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是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越长,则所创建的存储区块的数量越多,相应的,占用的存储区内的总存储空间越大;反之,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越段,则所创建的存储区块的数量越少,占用的存储区内的总存储空间越小。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割并存储第一目标数据的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示例性地,初始状态下,存储区内存在已被部分占用的存储区块a,在接收到第一目标数据后,基于该存储区块a的可用存储空间(图中示为RAM_2)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分割,得到数据段A,并将分割后得到的数据段A填充至该存储区块a中,其中,数据段A的数据长度小于或等于该可用存储空间;之后,若第一目标数据还有剩余未存储的数据,则在存储区继续创建新的目标数据长度(图中示为RAM_1)的存储区块b,并基于该存储区块b的可用存储空间(与存储区块a的可用存储空间不同,为目标数据长度)继续对剩余的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分割,得到数据段B,将数据段B填充至存储区块b。之后循环上述过程,直至第一目标数据全部存储至多个依次创建的存储区块中(图中还包括存储区块c、存储区块d),具体过程参见图3所示。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若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小于存储区块的存储空间,则直接将第一目标数据存储至该存储空间。此种情况下不需要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分割,具体实现过程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步骤中,在存储第一目标数据的过程中,用于存储各数据段的存储区块,是依次创建的,相对于根据第一目标数据的长度,直接创建N个存储区块的方案,能够提高存储区的存储空间利用效率。
步骤S103:对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段进行数据序列化,生成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示例性地,在将第一目标数据分割并填充至存储区块后,可以通过预设的数据格式转换逻辑,将基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目标数据转换为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其中,示例性地,第一数据格式可以为多种数据格式的组合,相应的,第二数据格式也可以为多种数据格式的组合。例如,第一目标数据为64位数字、字符串、布尔值三种数据格式组合,即第一目标数据包括64位数字、字符串、布尔值三种类型的数据;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后,得到的第二数据格式的数据,即第二目标数据。其中,示例性地,第二目标数据可以仅包括一种数据格式,例如32位数字、字符串、数组等;也可以为多种数据格式的组合,例如,32位数字和字符串两种类型数据格式的数据。更具体地,当第二目标数据为多种数据格式的组时,第二目标数据可以为结构体数据(struct)。其中,上述预设的数据格式转换逻辑,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的指令或者配置文件生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目标数据为结构体数据,如图5所示,步骤S103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步骤S1031:接收序列化指令,序列化指令中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数据格式的格式标识;
步骤S1032:基于序列化指令,将存储区块内的结构体数据转化为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示例性地,结构体数据(struct)是一种包含多种不同数据格式的子数据的复杂结构数据,例如,结构体数据中包括依次数字、字符串、数组、布尔值等子数据。示例性地,结构体数据中还包括各数据的排序信息,排序信息表征结构体数据中各子数据的读取顺序。序列化指令可以是用户输入或基于应用程序请求触发的用于读写数据的指令,在将第一目标数据分段存储至存储区块后,终端设备响应于序列化指令,基于序列化指令中携带的指示第二数据格式的格式标识,调用用于实现数据格式转换的函数,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生成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其中,数据序列化的具体实现过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基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目标数据;将第一目标数据分割为至少两个数据段,并将各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存储区中对应的存储区块内,其中,各存储区块基于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依次创建,存储区块基于二进制数组实现;对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段进行数据序列化,生成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由于通过将待存储的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分割,并动态的创建与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匹配的存储区块,实现了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动态分块存储,提高了使用二进制数据进行数据存储的效率,提高存储区的空间利用率,降低序列化过程的耗时。
参考图6,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本实施例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步骤S102进一步细化,并增加了对存储区块中的数据进行读取的步骤,该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包括:
步骤S201:获取基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目标数据。
步骤S202:获取目标存储区块,目标存储区块为存储区内当前可用于存储第一目标数据的存储区块。
示例性地,基于上述对存储区块的介绍,目标存储区块是指当前在存储区内,能够用于存储数据的区块,可以理解为当前正在被操作且具有可用存储空间的存储区块。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时刻下,存储区中仅包括一个目标存储区块,即最新创建的存储区块,当该目标区块被填充完毕后,例如剩余可用存储空间小于预设的存储空间阈值,则创建一个新的存储区块,作为目标存储区块,继续向其进行数据填充,直至完成数据存储任务。通过上述方式,保证存储区内的存储区块根据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被依次创建,避免过度创建存储区块,浪费存储空间,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存储区块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存储区内存在一个可用存储空间大于存储空间阈值的存储区块A,将该存储区块A即作为目标存储区块,进行数据填充;当该目标存储区块被填充完毕后,仍有(第一目标数据的)剩余存储数据,则创建一个新的存储区块B,作为目标存储区块,继续进行存储,在将存储区块B(目标存储区块)填充完毕后,若仍有(第一目标数据的)剩余存储数据,则继续重复上述过程。同时,如图7所示,存储区中的存储空间在物理层面不一定是连续空间,基于存储区的存储空间建立的多个存储区块,在物理上可能不是连续的,但在逻辑上是连续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步骤S202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
步骤S2021:检测存储区内的存储区块;
步骤S2022:若当前存储区内存在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则将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确定为目标存储区块;
步骤S2023:若当前存储区内不存在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则基于预设的第一数据长度,创建目标存储区块,其中,第一数据长度表征目标存储区块的最大可用存储空间。
示例性地,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存储区自初始状态首次进行数据存储,此时,存储区内不存在存储区块,终端设备会根据预设的第一数据长度,在存储区内创建新的存储区块,即目标存储区块。或者,存储区内已存在被创建的存储区块,但存储区块均被填充完毕,无法进行数据填充,则终端设备会根据预设的第一数据长度,在存储区内创建新的存储区块,即目标存储区块。该目标存储区块的最大可用存储空间,即第一数据长度,例如64字节。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存储区内存在存储区块,且该存储区块仍以剩余空间,则该存储区块为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将该存储区块确定为目标存区块。下面进一步地对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进行介绍:
具体地,使用不同数据格式的功能单元在利用存储区进行数据交互,通常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存储区会针对持续接收到的第一目标数据,不断地在存储区内创建存储区块。由于基于ArrayBuffer实现的存储区块是固定长度的,因此,当存储区块的长度(最大可用存储空间)不能整除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时,会产生剩余空间。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剩余空间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存储区块的固定长度(图中示为L0)为64字节,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图中示为L1)为100字节;因此,在将第一目标数据填充至两个存储区块(存储区块A和存储区块B)后,后一个存储区块(存储区块B)会产生一段剩余空间(图中示为L3),由于存储区块被创建后,在接收到清除指令前,会始终保留在存储区中,因此,当接收到新的第一目标数据后,可继续向该剩余空间中进行填充,该存储区块B即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
本实施例步骤中,通过检测存储区内的存储区块,若当前存储区内存在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则将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确定为目标存储区块,进行后续的数据填充,进一步地提高了存储区内的存储空间利用率,提高存储效率。
步骤S203:获得剩余存储数据,剩余存储数据为第一目标数据中当前未存入存储区块的数据。
示例性地,剩余存储数据即第一目标数据当前未存入存储区块的数据,在首次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分割存储前,该剩余存储数据为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当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分割,得到最后一个小于或等于目标存区块的长度的数据段并存储至目标存储区块后,剩余存储数据为0。
步骤S204:若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大于目标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则基于可用存储空间分割剩余存储数据,得到目标存储区块对应的目标数据段。
步骤S205:若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小于或等于可用存储空间,则基于剩余存储数据得到目标存储区块对应的目标数据段。
步骤S206:将目标数据段存储至对应的目标存储区块,并更新剩余存储数据。
步骤S207:若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为0,则执行步骤S208;若剩余存储数据不为0,则执行步骤S202。
目标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即目标存储区块当前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空间,可以以数据长度来表示。当目标存储区块为新创建的存储区块时,可用存储空间为存储区块预设的最大可用存储空间,而当目标存储区块为存储上一条数据(上一条第一目标数据)时创建的存储区块时,可用存储空间为该目标存储区块的剩余空间,具体可参见图9所示实施例中相关介绍。在获得剩余存储数据和可用存储空间,根据二者的长度关系来确定具体的数据切割方法。
示例性地,使用不同数据格式的功能单元在利用存储区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功能单元会持续产生多条数据(第一目标数据),并将多条数据连续存储在存储区的存储区块中。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续存储多条第一目标数据的过程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0对分割剩余存储数据的具体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0所示,包括:
S1、接收data1。
基于JavaScript实现的功能单元向存储区输出第一目标数据data_1前,存储区内没有存储区块,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一目标数据data_1,终端设备在存储器内基于第一数据长度,创建一个新的存储区块,即目标存储区块buf_1,该目标存储区块buf_1当前的可用存储空间L1为最大可用存储区间,即第一数据长度,例如64字节(即L1=64)。之后,获取第一目标数据data_1的剩余存储数据(图中示为rem_1),此时未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分割,因此剩余存储数据L2为第一目标数据data_1的数据长度,例如100字节(即L2=100)。之后,由于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L2大于目标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L1(即L2>L1),则基于该可用存储空间L1,分割第一目标数据,得到一个数据长度L3为可用存储空间L1(即L3=64)的数据段,即目标数据段seg_1(步骤S204),
之后,将该目标数据段seg_1存储至对应的目标存储区块buf_1,并更新剩余存储数据以及对应的数据长度L2,得到更新后的剩余存储数据rem_2,对应的数据长度L2为36字节(L2=36)。
之后,由于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L2大于0,创建新的目标存储区块buf_2,对应的可用存储区间为L1,此时,由于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L2小于目标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L1(即L2<L1),则根据剩余存储数据rem_2,得到目标数据段seg_2(步骤S205),之后,将该目标数据段seg_2存储至对应的目标存储区块buf_2,并更新剩余存储数据以及对应的数据长度L2,此时,剩余存储数据对应的数据长度L2=0,结束循环。第一目标数据data_1存储过程完毕。
S2、接收data2。
基于JavaScript实现的功能单元向存储区输出第一目标数据data_2,目标存储区块buf_2在存储目标数据段seg_2之后,仍剩余可用存储空间(L1=28),因此,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一目标数据data_2,终端设备获取第一目标数据data_2的剩余存储数据(图中示为rem_3),此时未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分割,因此剩余存储数据L2为第一目标数据data_2的数据长度,例如80字节(即L2=80)。之后,由于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L2大于目标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L1(即L2>L1),则基于该可用存储空间L1,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分割,得到一个数据长度L3为可用存储空间L1(即L3=28)的数据段,即目标数据段seg_3(步骤S204)。
之后,将该目标数据段seg_3存储至对应的目标存储区块buf_2,并更新剩余存储数据以及对应的数据长度L2,得到更新后的剩余存储数据rem_4,对应的数据长度L2为52字节(L2=52)。由于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L2不为0,继续创建新的目标存储区块buf_3,并执行步骤S205,将剩余存储数据rem_4填充至目标存储区块buf_3,进而实现对第一目标数据data_2的存储。
本实施例步骤中,通过循环创建目标存储区块,并比较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和目标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的大小,来对剩余存储数据进行精确分割,实现第一目标数据的高效存储,避免存储区中存储空间的浪费。参考图10所示的实施例,通过精确分割功能单元两次发送的第一目标数据,并依次创建存储区块,仅通过三个存储区块即可存储两个数据长度(分别为100字节和80字节)大于存储区块的长度(64字节)的第一目标数据。相比于直接根据第一目标数据的长度,提前创建对应数量的存储单位进行存储的方案,至少能够节约一个存储区块的存储空间,而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各功能单元之间需要持续多次的进行数据交互,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大幅的提高存储区内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效率。
步骤S208:对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段进行数据序列化,生成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步骤S209:响应于数据读取指令,获得数据读取指针,其中,数据读取指令中包括第二数据长度,数据读取指针表征存储区中当前的数据读取位置。
步骤S210:根据第二数据长度和数据读取指针,读取对应的存储区块,得到第三目标数据。
进一步地,在将第一目标数据分段存储至对应的存储区块内,并进行序列化,生成第二目标数据后,其他功能单元需要从存储区块内读取相应的数据,来完成数据交互的过程。示例性地,上述从存储区的存储区块内读取第二目标数据的过程,可以通过其他功能单元发送的数据读取指令实现,其中,数据读取指令中包括表征存储区内的数据读取范围的第二数据长度。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获取表征存储区中当前的数据读取位置的数据读取指针,结合第二数据长度确,确定数据读取范围,从而读取对应的存储区块,得到对应的第三目标数据。其中,示例性地,第三目标数据具有第二数据格式,第三目标数据为第二目标数据的部分或全部。
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步骤S210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
步骤S2101:获取数据读取指针对应的目标存储区块。
步骤S2102:若数据读取指针移动第二数据长度后,超过目标存储区块的边界,则依次跳转读取至少一个相邻区块中的内容,得到第三目标数据,其中,相邻区块为在目标存储区块之后创建的逻辑标识相邻的存储区块,逻辑标识表征存储区块的创建次序。
示例性地,基于上述数据存储步骤,第一目标数据是通过多个存储区块进行分段存储的,同时,由于存储区块在存储区内的物理位置可能不连续,因此,在针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数据读取时,需要在多个存储区块间进行跳转读取。示例性地,存储区内包括物理位置不连续的多个存储区块,示例性地,分别为存储区块#1、存储区块#2和存储区块#3,其中,#1、#2、#3分别为存储区块#1、存储区块#2和存储区块#3的逻辑标识,存储区块#1、存储区块#2和存储区块#3依次创建。其中,存储区块#1为数据读取指针所对应的目标存储区块,存储区块#1、存储区块#2和存储区块#3长度均为64字节,从存储区块A中的数据读取指针所在位置开始读取数据,当第二数据长度大于数据读取指针至存储区块#1的长度,则进行跳转至下游逻辑相邻的存储区块#2,继续读取存储区块#2中的内容,直至达到第二数据长度。本实施例步骤中,通过在物理上不连续的多个存储区块间进行跳转读取,保证获得的数据与原始存储至存储区内的数据的一致性,提高数据读取准确性。
示例性地,若数据读取指针移动第二数据长度后,未超过目标存储区块的边界,则直接读取目标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此过程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01、步骤S208的实现方式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步骤S103的实现方式一致,详细论述请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公开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参照图12,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装置3,包括:
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基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目标数据;
储存模块32,用于将第一目标数据分割为至少两个数据段,并将各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存储区中对应的存储区块内,其中,各存储区块基于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依次创建,存储区块基于二进制数组实现;
序列化模块33,用于对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段进行数据序列化,生成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储存模块32,具体用于:基于依次获取的至少两个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分割第一目标数据,得到对应的至少两个目标数据段,并将各目标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对应的存储区块。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储存模块32在基于依次获取的至少两个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分割第一目标数据,得到对应的至少两个目标数据段,并将各目标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对应的存储区块时,具体用于:循环执行以下步骤,直至达到预设条件:获取目标存储区块,目标存储区块为存储区内当前可用于存储第一目标数据的存储区块;获得剩余存储数据,剩余存储数据为第一目标数据中当前未存入存储区块的数据;若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大于目标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则基于可用存储空间分割剩余存储数据,得到目标存储区块对应的目标数据段;若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小于或等于可用存储空间,则基于剩余存储数据得到目标存储区块对应的目标数据段;将目标数据段存储至对应的目标存储区块,并更新剩余存储数据;其中,预设条件为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为0。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储存模块32在获取目标存储区块时,具体用于:若存储区内当前存在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则将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确定为目标存储区块;若存储区内当前不存在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则基于预设的第一数据长度,创建目标存储区块,其中,第一数据长度表征目标存储区块的最大可用存储空间。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数据为结构体数据,序列化模块33,具体用于:接收序列化指令,序列化指令中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数据格式的格式标识;基于序列化指令,将存储区块内的结构体数据转化为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数据为基于JavaScript生成的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储存模块32,还用于:响应于数据读取指令,获得数据读取指针,其中,数据读取指令中包括第二数据长度,数据读取指针表征存储区中当前的数据读取位置;根据第二数据长度和数据读取指针,读取对应的存储区块,得到第三目标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储存模块32在根据第二数据长度和数据读取指针,读取对应的存储区块,得到第三目标数据时,具体用于:获取数据读取指针对应的目标存储区块;若数据读取指针移动第二数据长度后,超过目标存储区块的边界,则依次跳转读取至少一个相邻区块中的内容,得到第三目标数据,其中,相邻区块为在目标存储区块之后创建的逻辑标识相邻的存储区块,逻辑标识表征存储区块的创建次序。
其中,获取模块31、存储模块32、序列化模块33依次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装置3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电子设备4包括:
处理器41,以及与处理器4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42;
存储器42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41执行存储器4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图2-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
其中,可选地,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通过总线43连接。
相关说明可以对应参见图2-图11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所对应的相关描述和效果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参考图14,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9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服务器。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平板电脑(Portable Android Device,简称PAD)、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Player,简称PMP)、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14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4所示,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9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9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9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9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9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901、ROM 902以及RAM 903通过总线9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905也连接至总线9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9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9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简称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9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908;以及通信装置909。通信装置9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9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14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9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9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908被安装,或者从ROM9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9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简称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第一方面,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包括:
获取基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目标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分割为至少两个数据段,并将各所述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存储区中对应的存储区块内,其中,各所述存储区块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依次创建,所述存储区块基于二进制数组实现;对所述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段进行数据序列化,生成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分割为至少两个数据段,并将各所述数据段依次存储到对应的存储区块内,包括:基于依次获取的至少两个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分割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得到对应的至少两个目标数据段,并将各所述目标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对应的存储区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基于依次获取的至少两个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分割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得到对应的至少两个目标数据段,并将各所述目标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对应的存储区块,包括:循环执行以下步骤,直至达到预设条件:获取目标存储区块,所述目标存储区块为所述存储区内当前可用于存储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存储区块;获得剩余存储数据,所述剩余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当前未存入所述存储区块的数据;若所述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大于所述目标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则基于所述可用存储空间分割所述剩余存储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存储区块对应的目标数据段;若所述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可用存储空间,则基于所述剩余存储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存储区块对应的目标数据段;将所述目标数据段存储至对应的目标存储区块,并更新所述剩余存储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为0。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获取目标存储区块,包括:若所述存储区内当前存在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则将所述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确定为所述目标存储区块;若所述存储区内当前不存在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则基于预设的第一数据长度,创建目标存储区块,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长度表征所述目标存储区块的最大可用存储空间。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结构体数据,所述对所述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段进行数据序列化,生成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包括:接收序列化指令,所述序列化指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的格式标识;基于所述序列化指令,将所述存储区块内的结构体数据转化为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基于JavaScript生成的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数据读取指令,获得数据读取指针,其中,所述数据读取指令中包括第二数据长度,所述数据读取指针表征所述存储区中当前的数据读取位置;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长度和所述数据读取指针,读取对应的存储区块,得到第三目标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长度和所述数据读取指针,读取对应的存储区块,得到第三目标数据,包括:获取所述数据读取指针对应的目标存储区块;若所述数据读取指针移动所述第二数据长度后,超过所述目标存储区块的边界,则依次跳转读取至少一个相邻区块中的内容,得到所述第三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相邻区块为在所述目标存储区块之后创建的逻辑标识相邻的存储区块,所述逻辑标识表征所述存储区块的创建次序。
第二方面,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目标数据;
储存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分割为至少两个数据段,并将各所述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存储区中对应的存储区块内,其中,各所述存储区块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依次创建,所述存储区块基于二进制数组实现;
序列化模块,用于对所述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段进行数据序列化,生成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储存模块,具体用于:基于依次获取的至少两个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分割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得到对应的至少两个目标数据段,并将各所述目标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对应的存储区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储存模块在基于依次获取的至少两个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分割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得到对应的至少两个目标数据段,并将各所述目标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对应的存储区块时,具体用于:循环执行以下步骤,直至达到预设条件:获取目标存储区块,所述目标存储区块为所述存储区内当前可用于存储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存储区块;获得剩余存储数据,所述剩余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当前未存入所述存储区块的数据;若所述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大于所述目标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则基于所述可用存储空间分割所述剩余存储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存储区块对应的目标数据段;若所述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可用存储空间,则基于所述剩余存储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存储区块对应的目标数据段;将所述目标数据段存储至对应的目标存储区块,并更新所述剩余存储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为0。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储存模块在获取目标存储区块时,具体用于:若所述存储区内当前存在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则将所述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确定为所述目标存储区块;若所述存储区内当前不存在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则基于预设的第一数据长度,创建目标存储区块,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长度表征所述目标存储区块的最大可用存储空间。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结构体数据,所述序列化模块33,具体用于:接收序列化指令,所述序列化指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的格式标识;基于所述序列化指令,将所述存储区块内的结构体数据转化为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基于JavaScript生成的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储存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数据读取指令,获得数据读取指针,其中,所述数据读取指令中包括第二数据长度,所述数据读取指针表征所述存储区中当前的数据读取位置;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长度和所述数据读取指针,读取对应的存储区块,得到第三目标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储存模块在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长度和所述数据读取指针,读取对应的存储区块,得到第三目标数据时,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读取指针对应的目标存储区块;若所述数据读取指针移动所述第二数据长度后,超过所述目标存储区块的边界,则依次跳转读取至少一个相邻区块中的内容,得到所述第三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相邻区块为在所述目标存储区块之后创建的逻辑标识相邻的存储区块,所述逻辑标识表征所述存储区块的创建次序。
第三方面,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
第四方面,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2)

1.一种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基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目标数据;
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分割为至少两个数据段,并将各所述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存储区中对应的存储区块内,其中,各所述存储区块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依次创建,所述存储区块基于二进制数组实现;
对所述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段进行数据序列化,生成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分割为至少两个数据段,并将各所述数据段依次存储到对应的存储区块内,包括:
基于依次获取的至少两个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分割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得到对应的至少两个目标数据段,并将各所述目标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对应的存储区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依次获取的至少两个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分割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得到对应的至少两个目标数据段,并将各所述目标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对应的存储区块,包括:
循环执行以下步骤,直至达到预设条件:
获取目标存储区块,所述目标存储区块为所述存储区内当前可用于存储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存储区块;
获得剩余存储数据,所述剩余存储数据为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当前未存入所述存储区块的数据;
若所述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大于所述目标存储区块的可用存储空间,则基于所述可用存储空间分割所述剩余存储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存储区块对应的目标数据段;若所述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可用存储空间,则基于所述剩余存储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存储区块对应的目标数据段;
将所述目标数据段存储至对应的目标存储区块,并更新所述剩余存储数据;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剩余存储数据的数据长度为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存储区块,包括:
若所述存储区内当前存在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则将所述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确定为所述目标存储区块;
若所述存储区内当前不存在可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区块,则基于预设的第一数据长度,创建目标存储区块,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长度表征所述目标存储区块的最大可用存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结构体数据,对所述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段进行数据序列化,生成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包括:
接收序列化指令,所述序列化指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的格式标识;
基于所述序列化指令,将所述存储区块内的结构体数据转化为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基于JavaScript生成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数据读取指令,获得数据读取指针,其中,所述数据读取指令中包括第二数据长度,所述数据读取指针表征所述存储区中当前的数据读取位置;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长度和所述数据读取指针,读取对应的存储区块,得到第三目标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数据长度和所述数据读取指针,读取对应的存储区块,得到第三目标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读取指针对应的目标存储区块;
若所述数据读取指针移动所述第二数据长度后,超过所述目标存储区块的边界,则依次跳转读取至少一个相邻区块中的内容,得到所述第三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相邻区块为在所述目标存储区块之后创建的逻辑标识相邻的存储区块,所述逻辑标识表征所述存储区块的创建次序。
9.一种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目标数据;
储存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分割为至少两个数据段,并将各所述数据段依次存储至存储区中对应的存储区块内,其中,各所述存储区块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长度依次创建,所述存储区块基于二进制数组实现;
序列化模块,用于对所述存储区块内的数据段进行数据序列化,生成基于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
1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
CN202210918570.3A 2022-08-01 2022-08-01 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5393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8570.3A CN117539380A (zh) 2022-08-01 2022-08-01 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8570.3A CN117539380A (zh) 2022-08-01 2022-08-01 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39380A true CN117539380A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86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8570.3A Pending CN117539380A (zh) 2022-08-01 2022-08-01 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393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75298B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8761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ining deep learning model
CN110781658B (zh) 简历解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437516A (zh) 语义分割模型训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67516A (zh) 应用界面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13465B (zh) 一种信息获取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CN116226189A (zh) 缓存数据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697034B (zh) 一种数据写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12215A (zh) 内存分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24258B (zh) 多级下拉菜单配置项内容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704188B (zh) 内存分配器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09857503B (zh) 页面交互效果自适应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11752644A (zh) 接口模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39380A (zh) 基于二进制数组的数据序列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501832A (zh) 评论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9284350B (zh) 检索内容的更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626045A (zh) 字符长度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99902A (zh) 客户端源文件处理方法、装置、可读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5827415B (zh) 系统进程性能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N111562913B (zh) 视图组件的预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448550B (zh) 实现类的收集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介质
CN112688863B (zh) 网关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63930B (zh) 一种非易失性内存介质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11258777B (zh) 传输语音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94120B (zh) 数据文件合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