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34217A - 一种水体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体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34217A
CN117534217A CN202311673941.7A CN202311673941A CN117534217A CN 117534217 A CN117534217 A CN 117534217A CN 202311673941 A CN202311673941 A CN 202311673941A CN 117534217 A CN117534217 A CN 117534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ody
water
layer
bone
a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739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松
阎登科
李献忠
赵楠楠
张金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739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342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34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342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8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4NH3-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22O2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修复方法,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水体修复方法,通过在水体中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沉水植物层、骨颗粒层以及进行曝气增氧处理,可以使沉水植物层、骨颗粒层和曝气增氧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水体修复效果。其中,沉水植物层不仅可以净化水质,也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并且可以增加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好氧环境的水体内,骨颗粒层中可快速形成好氧微生物膜;曝气增氧处理可以向水体中释放氧气,提高水体中的含氧量。本发明的水体修复方法适合于不同污染程度、不同深度的河流湖库、池塘及景观水体,具有处理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泛、操作简单、成本及维护费用低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水体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修复方法,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体中的溶解氧是水生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指标。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会导致厌氧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有机污染物的厌氧分解,从而导致河道等地表水体出现黑臭现象。向黑臭河道中曝气充氧,使其由缺氧状态变成富氧状态,进而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因此,曝气充氧是河道水体修复治理工程中常用的措施。但一般曝气设备的能耗很大,而且普通强度曝气的扰动较大,会造成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对下游水体环境带来不可预期的影响。
此外,常将曝气与微生物法相结合,即在曝气的条件下将微生物菌剂投加进水体中,从而同时利用曝气和微生物作用来降低污染物浓度。但是向水体中投加的微生物菌剂易随着水流而流失。另外,由于气候地域等差异,投加的微生物菌剂在与土著菌群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造成水体、河道修复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水体的修复效果,中国专利文献CN116332391A公开了一种黑臭水体低碳处理修复方法,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水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物理清源:清理水体周围垃圾,打捞水体悬浮藻类植物;(2)活水循环:水体中设置多段活水处理推进器,换水量为总量的12~18%,换水间隔为1~3d;(3)底泥修复:投加底质改良剂,投加量为0.05~0.3kg/m3;(4)曝气增氧:采用超微气泡发生器对底泥里射流曝气,充氧量为0.2~0.4L/min,流量为70~90m3/h,扬程为8~12m;(5)水质净化:曝气增氧后往水体投入净化剂,投入量为0.3~1.2kg/m3,搅拌后静置;(6)生态恢复:分别栽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沉水植物采用扦插方式种植,栽入底泥的深度为15~25cm。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水体修复方法,能有效恢复污染环境中的土著微生物的活力,从而促进底泥中污染物的降解;底泥修复+曝气增氧+水质净化结合,复合菌粉和复合酶能加速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和氨氮,增加曝气措施能显著发挥功能性微生物的氧化性能,净化剂能有效将水体中的胶质、硫化物沉淀析出,可节省50%的碳源需求,降低30%的需氧量,减少50%的剩余污泥产量。中国专利文献CN216650620U公开了一种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种植装置,该专利文献公开的装置包括用于提供浮力的浮力层、位于所述浮力层下方的沉水植物种植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浮力层与沉水植物种植层的连接结构;所述浮力层包括浮体框架、连接在所述浮体框架上的浮块,以及设置在所述浮体框架内的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的底部悬挂有微生物附着基(尼龙丝团),所述生态浮床包括浮盘,若干个所述浮盘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浮盘为镂空框架,所述镂空框架内填充有种植基质,所述种植基质内种植有挺水植物。该专利文献公开的装置可以保证沉水植物到水面的距离固定,保证沉水植物在水中能够受到充足的光照,提高沉水植物的成活率,从而有效发挥沉水植物的水体修复效果。生态浮床底部悬挂的微生物附着基,用以水体微生物的附着和降低水体的流速,确保浮床的稳定性。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提供的水体修复方法存在操作复杂、净化水质速度慢、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差的问题,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操作简单、可快速净化水质、恢复水体自净能力较好的水体修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修复方法,可以解决目前水体修复方法存在操作复杂、净化水质速度慢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水体修复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沉水植物层和骨颗粒层置于待修复水体中,并对待修复水体进行曝气增氧处理;所述骨颗粒层设置于所述沉水植物层沿所述沉水植物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所述曝气增氧处理在所述骨颗粒层沿所述骨颗粒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内进行。
本发明的水体修复方法,通过在水体中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沉水植物层、骨颗粒层以及进行曝气增氧处理,可以使沉水植物层、骨颗粒层和曝气增氧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水体修复效果。其中,沉水植物层不仅可以净化水质,也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并且可以增加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好氧环境的水体内,骨颗粒层中可快速形成好氧微生物膜,当生物膜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生物膜可随水流和气流扩散到水体,达到缓慢释放功能性微生物的目的;曝气增氧处理可以向水体中释放氧气,提高水体中的含氧量。本发明的水体修复方法,将物理法、生物法和生态法进行高效结合,可向水体缓慢释放功能功能性微生物,提高功能微生物的活性,增加污染物去除效率,使水体拥有长期稳定的自净能力,并且可以快速恢复并使修复后的水体长期稳定保持在富氧、干净澄清状态。本发明的水体修复方法适合于不同污染程度、不同深度的河流湖库、池塘及景观水体,具有处理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泛、操作简单、成本及维护费用低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层包括种植毯和固定种植在其上的沉水植物。种植毯可作为生物膜基质,还可以固定沉水植物的根系,防止沉水植物随气流或水流而飘散于水体。优选地,所述种植毯为聚酯纤维种植毯。所述种植毯上开设有直径为20~50mm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固定种植沉水植物的根系。
现有用于水体修复的沉水植物均适用于本发明,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为了提高修复效果,优选地,沉水植物层中的沉水植物选自苦草、黑藻、金鱼藻、浮叶眼子菜、篦齿眼子菜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为了便于快速形成稳定性较好的好氧微生物膜,同时为了提高功能性微生物的负载量,优选地,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30mm。
为了便于好氧微生物在骨颗粒内部空隙形成菌落,提高骨颗粒上菌落负载的稳定性,优选地,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的平均孔径为0.01~0.5mm,比表面积为800~1700m2/m3
优选地,骨颗粒层中骨颗粒之间的空隙的总体积占骨颗粒层的总体积的5~10%。
在好氧环境的水体内,骨颗粒表面可快速形成好氧微生物膜,且在生物膜过厚时,可随水流和气流扩散到水体,达到缓慢释放功能性微生物的目的,为了降低成本,优选地,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选自鸡骨颗粒、猪骨颗粒、牛骨颗粒、鱼骨颗粒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为了确保形成足够厚度的好氧微生物膜,进而提高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含量,骨颗粒层的厚度可以根据水体的深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所述骨颗粒层的厚度为待修复水体深度的30~50%。
为了提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提高水体的修复效果,优选地,曝气增氧时,骨颗粒层沿骨颗粒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内每平方米的充氧量为0.05~0.1m3/min。
优选地,曝气增氧时释放的气泡直径为微纳米级。例如,曝气增氧时释放的气泡直径为0.1~50μm。曝气增氧时释放的微纳米气泡具有停留时间长、溶解效率高的优点,可使水体快速、稳定充氧。
水体修复过程中,检测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和氨氮浓度,当水体的溶解氧浓度不低于2mg/L,且水体的氨氮浓度低于1.5mg/L时,停止曝气增氧处理,利用沉水植物层和骨颗粒层对水体进行后续处理,以实现对水体的长期净化。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水体修复方法适合于COD浓度超标、氨氮浓度超标、溶解氧含量不足的水体。
本发明中,水体的COD浓度、NH4 +-N浓度、溶解氧含量和透明度均按照标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规定的方法测定得到。
本发明的水体修复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实现如上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的水体修复装置,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沉水植物层、骨颗粒层和曝气盘。
本发明的水体修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不同污染程度、不同深度的河流湖库、池塘及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具有处理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泛、成本及维护费用低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为了固定沉水植物层、骨颗粒层,方便使用,同时为了减少水生动物对沉水植物的牧食,优选地,所述水体修复装置还包括网状框体,所述沉水植物层、骨颗粒层和曝气增氧装置设置于网状框体内。
本发明中的网状框体可以为竹笼、金属笼等,例如,钢丝笼。
本发明中的网状框体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所述网状框体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为了提高网状框体的稳定性以及使用便利性,当网状框体为长方体时,网状框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之比为(1.0~1.6):(0.5~0.7):1;当网状框体为圆柱体时,网状框体的直径和高度之比为(0.4~0.6):1。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水体修复装置在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网状框体;2-支脚;3-骨颗粒;4-种植毯;5-沉水植物;6-功能微生物;7-微纳米曝气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水体修复方法,将物理法、生物法和生态法进行高效结合,通过在水体中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沉水植物层、骨颗粒层以及进行曝气增氧处理,可以使沉水植物层、骨颗粒层和曝气增氧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水体修复效果。其中,沉水植物层不仅可以净化水质,也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并且可以增加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好氧环境的水体内,骨颗粒层中可快速形成好氧微生物膜,当生物膜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生物膜可随水流和气流扩散到水体,达到缓慢释放功能性微生物的目的;曝气增氧处理可以向水体中释放氧气,提高水体中的含氧量。本发明的水体修复方法,可向水体缓慢释放功能功能性微生物,提高功能微生物的活性,增加污染物去除效率,使水体拥有长期稳定的自净能力,并且可以快速恢复并使修复后的水体长期稳定保持在富氧、干净澄清状态。本发明的水体修复方法适合于不同污染程度、不同深度的河流湖库、池塘及景观水体,具有处理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泛、操作简单、成本及维护费用低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一、本发明的水体修复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水体修复装置在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水体修复装置包括网状框体1,网状框体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网状框体1可以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为了提高网状框体1的稳定性以及使用便利性,当网状框体1为长方体时,网状框体1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之比为(1.0~1.6):(0.5~0.7):1;当网状框体1为圆柱体时,网状框体1的直径和高度之比为(0.4~0.6):1;本实施例中的网状框体1为长方体,网状框体1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之比为1.2:0.7:1.0。网状框体1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沉水植物层、骨颗粒层和微纳米曝气盘7。网状框体1可以为竹笼、金属笼等,本实施例中的网状框体1为钢丝笼,网状框体1可以固定沉水植物层、骨颗粒层,方便使用,同时也可以减少水生动物对沉水植物5的牧食。
沉水植物层包括种植毯4和固定种植在其上的沉水植物5,沉水植物5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取,例如,苦草、黑藻、金鱼藻、浮叶眼子菜、篦齿眼子菜。本实施例中的种植毯4为聚酯纤维种植毯,聚酯纤维种植毯上开设有直径为50mm的通孔,用于沉水植物根系的固定栽种,沉水植物5包括苦草和黑藻(苦草和黑藻的数量比为1:1),沉水植物5的种植密度为150株/m2
骨颗粒层由骨颗粒3堆积而成,在好氧环境的水体内,骨颗粒3表面可快速形成好氧微生物膜,且在生物膜过厚时,可随水流和气流扩散到水体,达到缓慢释放功能微生物6的目的;为了便于快速形成稳定性较好的好氧微生物膜,同时为了提高功能微生物6的负载量,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3的平均粒径为5~30mm;为了便于好氧微生物在骨颗粒3内部空隙形成菌落,提高骨颗粒3上菌落负载的稳定性,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3的平均孔径为0.01~0.5mm,比表面积为800~1700m2/m3;为了降低成本,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3为鸡骨颗粒、猪骨颗粒、牛骨颗粒、鱼骨颗粒;本实施例中,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3为鸡骨颗粒,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3的平均粒径为5mm,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3的平均孔径为0.01mm,比表面积为1700m2/m3,骨颗粒层的总体积为V1,骨颗粒层中骨颗粒之间的空隙的总体积为V2,则V2/V1=10%。
本实施例中,沉水植物层和骨颗粒层的面积相等。
微纳米曝气盘7设置于网状框体1的底部,其有若干个,微纳米曝气盘7用于向水体中曝气增氧,曝气增氧时释放的气泡直径为微纳米级,曝气增氧时释放的微纳米气泡具有停留时间长、溶解效率高的优点,可使水体快速、稳定充氧。
本发明的水体修复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装置底部的支脚将修复装置固定在河道底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水体修复装置包括网状框体1,网状框体1为钢丝笼,网状框体1为圆柱体,网状框体1的直径和高度之比为0.4:1。网状框体1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沉水植物层、骨颗粒层和微纳米曝气盘7。
沉水植物层包括种植毯4和固定种植在其上的沉水植物5,骨颗粒层由骨颗粒3堆积而成,微纳米曝气盘7设置于网状框体1的底部,其有若干个,微纳米曝气盘7用于向水体中曝气增氧,曝气增氧时释放的气泡直径为微纳米级。本实施例中的种植毯4为聚酯纤维种植毯,聚酯纤维种植毯上开设有直径为20mm的通孔,用于沉水植物根系的固定栽种,沉水植物5包括苦草和金鱼藻(苦草和金鱼藻的数量比为2:1),沉水植物5的种植密度为150株/m2
本实施例中,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3为牛骨颗粒,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3的平均粒径为30mm,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3的平均孔径为0.5mm,比表面积为800m2/m3,骨颗粒层的总体积为V1,骨颗粒层中骨颗粒之间的空隙的总体积为V2,则V2/V1=5%。
本实施例中,沉水植物层和骨颗粒层的面积相等。
本发明的水体修复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装置底部的支脚2将修复装置固定在水体底部。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装置与实施例1的水体修复装置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装置中将微纳米曝气盘7替换为普通的曝气盘。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装置与实施例1的水体修复装置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装置中将骨颗粒层替换为填料层,填料层由多孔陶瓷堆积而成,填料层中的多孔陶瓷的平均粒径为5mm,填料层中的多孔陶瓷的平均孔径为0.01mm,比表面积为800m2/m3,填料层中的多孔陶瓷之间的空隙的总体积V2和填料层的总体积V1的比值等于实施例1中骨颗粒层中骨颗粒之间的空隙的总体积V2和骨颗粒层的总体积V1的比值,本对比例中的填料层的厚度和实施例1中的骨颗粒层的厚度相同,本对比例中的填料层的面积和实施例1中的骨颗粒层的面积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装置与实施例1的水体修复装置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装置中将骨颗粒层替换为填料层,填料层由多孔聚丙烯填料堆积而成,填料层中的多孔聚丙烯填料的平均粒径为5mm,填料层中的多孔聚丙烯填料的平均孔径为0.01mm,比表面积为800m2/m3,填料层中的多孔聚丙烯填料之间的空隙的总体积V2和填料层的总体积V1的比值等于实施例1中骨颗粒层中骨颗粒之间的空隙的总体积V2和骨颗粒层的总体积V1的比值,本对比例中的填料层的厚度和实施例1中的骨颗粒层的厚度相同,本对比例中的填料层的面积和实施例1中的骨颗粒层的面积相同。
对比例4
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装置与实施例1的水体修复装置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装置中网状框体1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处理层和微纳米曝气盘7,处理层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骨颗粒层和沉水植物层,本对比例中的沉水植物层与实施例1中的沉水植物层相同,本对比例中的骨颗粒层与实施例1中的骨颗粒层相同。
对比例5
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装置与实施例2的水体修复装置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装置中不设置骨颗粒层,即骨颗粒层的厚度为0。
对比例6
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装置与实施例2的水体修复装置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装置中不设置沉水植物层。
二、本发明的水体修复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水体修复方法采用实施例1的水体修复装置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5个实施例1的水体修复装置均匀放置于某景观水体的待处理区域A1(面积为100m2,平均深度为1.5m)中以对待处理区域进行修复处理,开启微纳米曝气盘,向水体中曝气增氧,曝气增氧时释放的气泡直径为0.1~50μm,曝气增氧时,骨颗粒层沿骨颗粒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内每平方米的充氧量为0.05m3/min,水体修复过程中,检测水体的自净能力,当水体的溶解氧浓度不低于2mg/L,且水体的氨氮浓度低于1.5mg/L时,停止曝气增氧处理,利用沉水植物层和骨颗粒层对水体进行后续处理,以实现对水体的长期净化。本实施例中,5个实施例1的水体修复装置中的沉水植物层的总面积和骨颗粒层的总面积相等,均为待处理区域A1的面积的10%,实施例1的水体修复装置中的骨颗粒层的深度为待处理区域A1的深度的3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水体修复方法采用实施例2的水体修复装置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5个实施例2的水体修复装置均匀放置于某受污染河流的待处理区域A2(待处理区域A2的长度为25m,宽为6.2m,平均深度为0.8m)中以对待处理区域进行修复处理,修复过程中,开启微纳米曝气盘,向水体中曝气增氧,曝气增氧时释放的气泡直径为0.1~50μm,曝气增氧时,骨颗粒层沿骨颗粒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内每平方米的充氧量为0.1m3/min,水体修复过程中,检测水体的自净能力,当水体的溶解氧浓度不低于2mg/L,且水体的氨氮浓度低于1.5mg/L时,停止曝气增氧处理,利用沉水植物层和骨颗粒层对水体进行后续处理,以实现对水体的长期净化。本实施例中,5个实施例2的水体修复装置中的沉水植物层的总面积和骨颗粒层的总面积相等,均为待处理区域A2的面积的15%,实施例2的水体修复装置中的骨颗粒层的深度为待处理区域A2的深度的50%。
对比例7
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方法采用对比例1的水体修复装置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5个对比例1的水体修复装置均匀放置于与实施例3中相同的景观水体的待处理区域B1(面积为100m2,平均深度为1.5m)中以对待处理区域进行修复处理,修复过程中,开启普通曝气盘,向水体中曝气增氧,曝气增氧时释放的气泡直径为0.5~3mm,曝气增氧时,骨颗粒层沿骨颗粒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内每平方米的充氧量与实施例3中的相同。
对比例8
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方法采用对比例2的水体修复装置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5个对比例2的水体修复装置均匀放置于与实施例3中相同的景观水体的待处理区域B2(面积为100m2,平均深度为1.5m)中以对待处理区域进行修复处理,修复过程中,开启曝气盘,向水体中曝气增氧,曝气增氧时释放的气泡直径与实施例3中的相同,曝气增氧时,填料层沿填料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内每平方米的充氧量与实施例3中的相同。
对比例9
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方法采用对比例3的水体修复装置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5个对比例3的水体修复装置均匀放置于与实施例3中相同的景观水体的待处理区域B3(面积为100m2,平均深度为1.5m)中以对待处理区域进行修复处理,修复过程中,开启曝气盘,向水体中曝气增氧,曝气增氧时释放的气泡直径与实施例3中的相同,曝气增氧时,填料层沿填料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内每平方米的充氧量与实施例3中的相同。
对比例10
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方法采用对比例4的水体修复装置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5个对比例4的水体修复装置均匀放置于与实施例3中相同的景观水体的待处理区域B4(面积为100m2,平均深度为1.5m)中以对待处理区域进行修复处理,修复过程中,开启微纳米曝气盘,向水体中曝气增氧,曝气增氧时释放的气泡直径与实施例3中的相同,曝气增氧时,处理层沿处理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内每平方米的充氧量与实施例3中骨颗粒层沿骨颗粒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内每平方米的充氧量相同,5个对比例4的水体修复装置中的骨颗粒层的中部深度相等,均等于实施例3中的骨颗粒层的中部深度,5个对比例4的水体修复装置中的沉水植物层的深度相等,均等于实施例3中的沉水植物层的深度。
对比例11
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方法采用对比例5的水体修复装置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10个对比例5的水体修复装置均匀放置于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河流的另一段待处理区域B5(待处理区域B5的长度为24m,宽为6.3m,平均深度为0.8m)中以对待处理区域进行修复处理,修复过程中,开启微纳米曝气盘,向水体中曝气增氧,曝气增氧时释放的气泡直径与实施例4中的相同,曝气增氧时,沉水植物层沿沉水植物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内每平方米的充氧量与实施例4中骨颗粒层沿骨颗粒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内每平方米的充氧量相同,10个对比例5的水体修复装置中的沉水植物层的深度相等,均等于实施例4中的沉水植物层的深度。
对比例12
本对比例的水体修复方法采用对比例6的水体修复装置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10个对比例6的水体修复装置均匀放置于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河流的另一段待处理区域B6(待处理区域B6的长度为24m,宽为6.3m,平均深度为0.8m)中以对待处理区域进行修复处理,修复过程中,开启微纳米曝气盘,向水体中曝气增氧,曝气增氧时释放的气泡直径与实施例4中的相同,曝气增氧时,骨颗粒层沿骨颗粒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内每平方米的充氧量与实施例4中的相同,10个对比例6的水体修复装置中的骨颗粒层的深度相等,均等于实施例4中的骨颗粒层的深度。
实验例
为了评价不同水体修复方法对水体的修复效果,将实施例3-4和对比例7-12的水体修复方法中一年内不同处理时间时水体的水质指标(包括水体底部溶解氧含量、平均透明度、NH4 +-N平均浓度和COD平均浓度)总结于表1-8中。
表1实施例3的水体修复方法中不同时间时水体的水质指标
表2对比例7的水体修复方法中不同时间时水体的水质指标
表3对比例8的水体修复方法中不同时间时水体的水质指标
表4对比例9的水体修复方法中不同时间时水体的水质指标
表5对比例10的水体修复方法中不同时间时水体的水质指标
表6实施例4的水体修复方法中不同时间时水体的水质指标
表7对比例11的水体修复方法中不同时间时水体的水质指标
表8对比例12的水体修复方法中不同时间时水体的水质指标
由表1-8可知,本发明的水体修复方法处理景观水体和河道水体时,水体的COD和NH4 +-N浓度在1个月内均可达到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Ⅳ类标准,曝气停止后水体底部溶解氧含量仍可达到4~6mg/L,水体透明度也提高了2倍左右,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水质明显好于对比例7-12,且相较于对比例7-12,本发明的水体修复方法能长时间维持水体处于良好水质状态。
为了评价不同类型的沉水植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按照实施例3的水体修复方法重复实验,区别在于,将水体修复装置中的沉水植物替换为苦草、黑藻、金鱼藻、浮叶眼子菜或者篦齿眼子菜,测试结果表明,替换沉水植物后的水体修复方法对水体的修复效果与实施例3的水体修复方法对水体的修复效果一致。

Claims (10)

1.一种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沉水植物层和骨颗粒层置于待修复水体中,并对待修复水体进行曝气增氧处理;所述骨颗粒层设置于所述沉水植物层沿所述沉水植物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所述曝气增氧处理在所述骨颗粒层沿所述骨颗粒层的垂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区域内进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层包括种植毯和固定种植在其上的沉水植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沉水植物层中的沉水植物选自苦草、黑藻、金鱼藻、浮叶眼子菜、篦齿眼子菜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30mm。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的平均孔径为0.01~0.5mm,比表面积为800~1700m2/m3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骨颗粒层中骨颗粒之间的空隙的总体积占骨颗粒层的总体积的5~10%。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骨颗粒层中的骨颗粒选自鸡骨颗粒、猪骨颗粒、牛骨颗粒、鱼骨颗粒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曝气增氧时释放的气泡直径为微纳米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曝气增氧时释放的气泡直径为0.1~50μm。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骨颗粒层的厚度为待修复水体深度的30~50%。
CN202311673941.7A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水体修复方法 Pending CN1175342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3941.7A CN117534217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水体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3941.7A CN117534217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水体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34217A true CN117534217A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85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73941.7A Pending CN117534217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水体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3421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2639A (zh) * 2016-01-27 2016-04-20 同济大学 一种农村厨余垃圾中难降解动物骨头与生活污水共处置的方法
CN108212070A (zh) * 2018-02-02 2018-06-29 和县伊迈炭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有机生物滤池填料
CN108314175A (zh) * 2018-02-02 2018-07-24 和县伊迈炭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生物滤池填料的有机添加剂
CN109987710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姚竣耀 用于水体黑臭治理及水质提升的索状生态水链
CN111320284A (zh) * 2020-03-25 2020-06-23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对河道/湖库水体生态修复的系统及修复方法
CN112794448A (zh) * 2020-12-30 2021-05-14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流域污染河流修复的方法
CN113636658A (zh) * 2021-08-31 2021-11-12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持续净化底泥和水体污染物的生态拼接毯
CN113955845A (zh) * 2021-11-27 2022-01-21 重庆大学 一种组合填料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4262062A (zh) * 2021-12-27 2022-04-01 杭州民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沉水植物净化毯与水下生态修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2639A (zh) * 2016-01-27 2016-04-20 同济大学 一种农村厨余垃圾中难降解动物骨头与生活污水共处置的方法
CN109987710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姚竣耀 用于水体黑臭治理及水质提升的索状生态水链
CN108212070A (zh) * 2018-02-02 2018-06-29 和县伊迈炭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有机生物滤池填料
CN108314175A (zh) * 2018-02-02 2018-07-24 和县伊迈炭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生物滤池填料的有机添加剂
CN111320284A (zh) * 2020-03-25 2020-06-23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对河道/湖库水体生态修复的系统及修复方法
CN112794448A (zh) * 2020-12-30 2021-05-14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流域污染河流修复的方法
CN113636658A (zh) * 2021-08-31 2021-11-12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持续净化底泥和水体污染物的生态拼接毯
CN113955845A (zh) * 2021-11-27 2022-01-21 重庆大学 一种组合填料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4262062A (zh) * 2021-12-27 2022-04-01 杭州民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沉水植物净化毯与水下生态修复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6657B (zh) 碳纤维湿地式生态浮床及其设置方法
CN103739079A (zh) 一种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的方法
CN103723820A (zh) 太阳能曝气增氧-植物床载带生物膜装置
CN102249400B (zh) 一种自然水体原位生态修复装置
CN112616766B (zh) 改进型循环水水产生态养殖系统及其尾水处理方法
CN209507762U (zh) 生物曝气装置及使用该装置进行水处理的设备
CN113003869A (zh) 一种规模化养猪场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6808519U (zh) 一种运用微生物和生态净化工艺的饮用水预处理系统
CN106830339B (zh) 一种新型生物膜净水与喷泉曝气耦合装置
CN208234621U (zh) 原位治理黑臭水体的多级复合生物膜反应器
CN208378648U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快速净化装置
CN108218137A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快速净化方法及装置
CN209685423U (zh) 一种河涌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CN117534217A (zh) 一种水体修复方法
KR100278798B1 (ko) 수직형회전접촉여상법을이용한오,폐수정화처리장치및방법
CN212356734U (zh) 一种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
KR100458764B1 (ko) 침적형 고정층 미생물막법을 이용한 수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1456621A (zh) 一种生物填料及其水处理工艺
CN101172733A (zh) 一种高藻水处理工艺
CN211620078U (zh) 一种生物生态一体化曝气浮岛装置
CN211226797U (zh) 一种利用组合生物技术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
CN108773898B (zh) 固定式微生物滤墙
CN111039414B (zh) 一种生物净化系统
CN207891128U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与修复的mabr装置
CN110683711A (zh) 一种利用组合生物技术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