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7639A - 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7639A
CN117477639A CN202311413130.3A CN202311413130A CN117477639A CN 117477639 A CN117477639 A CN 117477639A CN 202311413130 A CN202311413130 A CN 202311413130A CN 117477639 A CN117477639 A CN 117477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ystem
simulation
transmission delay
power system
curren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131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小珊
周保荣
洪潮
苏寅生
赵利刚
周挺辉
涂思嘉
王长香
甄鸿越
黄冠标
徐原
毛振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 Power Grid International Co ltd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outh Power Grid International Co ltd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outh Power Grid International Co ltd,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outh Power Gri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131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76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7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76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8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in-phase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50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out-of-phase compon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4Power grid distribution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2Timing analysis or timing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02J2300/26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involv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在对使用多核心CPU进行电力系统离线仿真时,因计算资源条件有限,导致难以实现高仿真精度和整数倍时步之间协调平衡的问题。方法包括:获取包含多个子系统的待仿真电力系统;设置全局仿真步长,根据异步多速率仿真的同时性约束设置传输时延,并基于传输时延,分别构建各个子系统的节点方程;按照全局仿真步长,基于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分别计算各个子系统的电流源相关插值;根据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节点方程;当仿真时间达到预设仿真时间时,结束仿真,并输出仿真求解结果。

Description

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仿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装置、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风、光等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源、网、荷核心设备的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正形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以及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发展趋势,从而使得组织形态以及运行特征发生了较为深刻而持久的变化。虽然这种转变有益于可持续电网的建设,但却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挑战。
当前已经出现了许多与可再生能源以及电力电子装备并网相关的问题,例如强不确定性、功率振荡和过电压等,因此,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借助有效的暂态仿真方法,以深入了解这些动态过程的内部机理与特征变化,在实际应用中,暂态离线仿真可以灵活选用足够小的微秒级步长以捕捉新能源与变流器装备最详细的暂态,从而更精确地刻画动态过程,为理论分析提供支持。
目前较为主流的离线仿真器多采用CPU串行处理器作为底层硬件计算资源,而基于串行处理器的仿真器设计囿于信号处理速度以及物理结构的限制,仿真计算能力较为有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CPU已包含多处理器核心,具备一定的并行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处理速度,从而为高性能双高电力系统离线仿真器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并网使得电力系统的仿真规模剧增,导致离线仿真器的计算负担过重,同时,考虑到电力电子开关的高频开关特性,需要以微秒级的仿真时步对这些暂态过程进行高保真再现,计算负担以及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对双高电力系统的离线仿真提出了重大挑战。
多速率仿真,即采用不同时步对多解耦子网进行仿真的形式,被认为是实现大规模系统快速离线仿真的最有力手段之一。目前,同步多速率算法是仿真应用中最成熟的多速率算法,其支持具有整数倍时步关系的互联子系统的可扩展仿真。相应地,将同步多速率算法应用于仿真必须满足一定的先决条件,即硬件资源与同步约束之间要达成两个平衡,一方面是整数倍时步要求下计算资源以及仿真精度之间的协调,另一方面是可扩展仿真中通信资源与解耦子系统数量之间的协调。
然而,由于对计算效率的需求,有时很难实现协调平衡,其原因在于,对于仿真器而言,计算资源与解算速度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在有限的计算资源条件下,很难为每个解耦子系统确定一个合适的仿真步长,以同时实现高仿真精度与整数倍时步的协调平衡,特别是对于解耦后会形成大量子系统的大规模电网。虽然该问题可以通过进一步分解子网络以及配置更丰富的硬件资源进行缓解,然而这会增加仿真的计算成本以及协调处理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在对使用多核心CPU进行电力系统离线仿真时,因计算资源条件有限,导致难以实现高仿真精度和整数倍时步之间协调平衡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仿真电力系统,所述待仿真电力系统包含多个第一子系统,每一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一个第二子系统;
设置全局仿真步长,根据异步多速率仿真的同时性约束,设置所述第一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并基于所述传输时延,构建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节点方程,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节点方程;
按照所述全局仿真步长,基于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计算所述第一子系统的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的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
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一节点方程,同时根据所述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二节点方程;
当仿真时间达到预设仿真时间时,结束仿真,并输出仿真求解结果。
可选地,所述根据异步多速率仿真的同时性约束,设置所述第一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包括:
基于仿真设置,确定传输时延取值下限以及传输时延取值上限,并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取值下限以及所述传输时延取值上限,确定系统传输时延取值范围;
根据所述第一子系统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次数以及仿真迭代步长,通过下述公式,确定同时性约束取值范围:
对所述系统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以及所述同时性约束取值范围进行取并集处理,获得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
若所述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为非空集,则选取所述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第一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
若所述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为空集,则重新调整所述待仿真电力系统的仿真参数,并基于调整后的仿真参数,重新进行传输时延的设置;
其中,Mn为第二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次数,t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步长,Mm为第一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次数,t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步长,τmn为第m个第一子系统与第n个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传输时延,构建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节点方程,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节点方程,包括:
基于所述传输时延,通过如下公式,构建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节点方程:
Gmvm(t)=im(t)-Ih,m(t-tm)-Im,m(t-τmn)-Im,n(t-τmn)
其中,t表示仿真时刻,G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节点电导矩阵,v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节点电压,i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节点注入电流,Ih,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中除贝瑞隆线路模型之外其他各元件的历史项电流源,Im,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m个第一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Im,n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n个第二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
通过如下公式,构建所述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节点方程:
Gnvn(t)=in(t)-Ih,n(t-tn)-In,n(t-τmn)-In,m(t-τmn)
其中,G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节点电导矩阵,v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节点电压,i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节点注入电流,Ih,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中除贝瑞隆线路模型之外其他各元件的历史项电流源,In,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n个第二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In,m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m个第一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
可选地,所述按照所述全局仿真步长,基于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计算所述第一子系统的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的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包括:
步骤S01:初始化仿真器,并设置初始仿真时刻为0,启动仿真;
步骤S02:根据所述全局仿真步长,将仿真时刻向前推进;
步骤S031:根据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子系统的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
步骤S032:根据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二子系统的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
其中,表示Im,m的插值,/>表示Im,n的插值,/>表示In,n的插值,/>表示In,m的插值,h=1,2,…,Mm,g=1,2,…,Mn,/>Δt′、Δt″均表示仿真时间差, 表示向上取整运算,/>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一节点方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在每一次迭代求解过程中,通过如下公式求解所述第一节点方程:
以使得所述第一子系统完成相应仿真迭代次数的仿真求解,并输出对应的求解结果。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二节点方程,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在每一次迭代求解过程中,通过如下公式求解所述第二节点方程:
以使得所述第二子系统完成相应仿真迭代次数的仿真求解,并输出对应的求解结果。
可选地,在进行仿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需要进行离线仿真的多核CPU电力系统确定为待仿真电力系统;
采用贝瑞隆线路模型对所述待仿真电力系统进行解耦,获得多个待分配子系统,并读取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的元件参数;
基于所述元件参数,生成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电气部分的节点电导纳矩阵以及控制部分的计算矩阵;
构建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各自对应的子系统存储结构体,并将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的节点电导纳矩阵、计算矩阵以及仿真相关数据,存储至各自对应的子系统存储结构体;
将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按照实际解算时间进行降序排序,并定义全部在拓扑上具有直接连接关系的子系统对,同时定义第一子系统编号集合以及第二子系统编号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子系统编号集合中的编号m与第二子系统编号集合中编号n为一一对应关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装置,包括:
待仿真电力系统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仿真电力系统,所述待仿真电力系统包含多个第一子系统,每一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一个第二子系统;
传输时延节点方程构建模块,用于设置全局仿真步长,根据异步多速率仿真的同时性约束,设置所述第一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并基于所述传输时延,构建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节点方程,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节点方程;
电流源相关插值计算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全局仿真步长,基于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计算所述第一子系统的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的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
传输时延节点方程求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一节点方程,同时根据所述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二节点方程;
仿真求解结果输出模块,用于当仿真时间达到预设仿真时间时,结束仿真,并输出仿真求解结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核心CPU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针对子系统节点方程的构建,根据异步多速率仿真的同时性约束设置子系统之间交互数据的传输时延,并基于传输时延对节点方程进行调整,使得求解出的仿真结果能够充分考虑双高电力系统的结构特点,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基于多核心CPU的双高电力系统离线仿真器的仿真精度以及灵活性,为实现基于多核心CPU的大规模复杂电力系统的快速离线仿真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含光伏以及永磁直驱风机的双高电力系统测试算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级式光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子系统中线路149-1的A相电流IGrid,A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单元中换流器直流端电压Udc,PV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单元并网点A相电流IPV,A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单元并网点A相电流IWT,A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单元并网点A相电流IPV,A的相对误差比对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在对使用多核心CPU进行电力系统离线仿真时,因计算资源条件有限,导致难以实现高仿真精度和整数倍时步之间协调平衡的问题。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作为一种示例,目前,同步多速率算法是仿真应用中最成熟的多速率算法,其支持具有整数倍时步关系的互联子系统的可扩展仿真。但采用这种方式对多核心CPU的电力系统进行离线仿真时,因计算资源条件有限,导致难以实现高仿真精度和整数倍时步之间协调平衡的问题。
针对大规模双高电力系统的多速率仿真需求,采用异步多速率仿真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基于多核心CPU的离线仿真器的灵活仿真与规模扩展能力。其原因在于,异步多速率仿真允许具有任意时步关系的多解耦子网进行分布式仿真,避免了所有子系统仿真的全局同步过程。同时,与同步多速率仿真相比,异步多速率仿真还可以缓解整数倍时步要求下的计算资源与仿真精度之间的矛盾,允许各解耦子网采用与系统时间常数最匹配的仿真时步。
综上,对于基于多核CPU的离线仿真器,通过采用异步多速率仿真方法,可在提升仿真灵活性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大规模复杂电力系统的仿真精度以及保真度。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核心发明点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核心CPU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针对子系统节点方程的构建,根据异步多速率仿真的同时性约束设置子系统之间交互数据的传输时延,并基于传输时延对节点方程进行调整,使得求解出的仿真结果能够充分考虑双高电力系统的结构特点,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基于多核心CPU的双高电力系统离线仿真器的仿真精度以及灵活性,为实现基于多核心CPU的大规模复杂电力系统的快速离线仿真奠定基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待仿真电力系统,所述待仿真电力系统包含多个第一子系统,每一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一个第二子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仿真的时候,可以获取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的待仿真电力系统,以基于多个子系统进行异步仿真。
具体地,在进行仿真之前,还可以对待仿真电力系统进行子系统划分,以及进行相关的仿真设置,进一步地,该过程主要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1:将需要进行离线仿真的多核CPU电力系统确定为待仿真电力系统;
步骤S1012:采用贝瑞隆线路模型对待仿真电力系统进行解耦,获得多个待分配子系统,并读取各个待分配子系统的元件参数;
在使用包含至少N个物理核心的多核CPU作为计算单元的双高电力系统暂态离线仿真器中(N>1),将待仿真电力系统依据拓扑连接关系及仿真器的计算资源,采用贝瑞隆线路模型解耦后,可以划分为N个子系统,接着可以读取各子系统元件的基本参数,如节点电压、节点注入电流、电流/电压参考值等相关参数。
步骤S1013:基于元件参数,生成各个待分配子系统电气部分的节点电导纳矩阵以及控制部分的计算矩阵;
接着可以基于元件参数,形成各子系统电气部分的节点电导矩阵以及控制部分的计算矩阵。
步骤S1014:构建各个待分配子系统各自对应的子系统存储结构体,并将各个待分配子系统的节点电导纳矩阵、计算矩阵以及仿真相关数据,存储至各自对应的子系统存储结构体;
建立各子系统存储结构体,将形成的矩阵以及各子系统的仿真步长等仿真数据,分别存储至各自对应的子系统存储结构体中,其中,每个子系统对应一个CPU物理核心。
步骤S1015:将各个待分配子系统按照实际解算时间进行降序排序,并定义全部在拓扑上具有直接连接关系的子系统对,同时定义第一子系统编号集合以及第二子系统编号集合,其中,第一子系统编号集合中的编号m与第二子系统编号集合中编号n为一一对应关系。
为更好地进行区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第一子系统指代解算时间高于预设解算时间阈值的子系统,由于第一子系统需要用到的解算时间较长,因此可以对应理解为慢子系统,采用第二子系统指代解算时间低于或等于预设解算时间阈值的快子系统,由于第二子系统需要用到的解算时间较短,因此可以对应理解为快子系统。
接着根据各子系统的实际解算时间进行降序排列,各子系统的编号可以设置为1到N,设置第i个子系统的仿真步长为ti,第j个子系统的仿真步长为tj
其中,i=1,2,…,N,j=i+1,i+2,…,N,且满足
定义全部在拓扑上具有直接连接关系的子系统对,j=i+1,i+2,…,N,若子系统i与子系统j直接相连,则将子系统编号i加入慢子系统编号的集合/>(即第一子系统编号集合)中,将j加入快子系统编号的集合/>(即第二子系统编号集合)中,定义编号/>编号n为集合中/>与m一一对应的子系统对的编号。
在实际应用中,解耦使得快、慢子系统具有相对性,一个子系统对中的慢子系统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子系统对中的快子系统,子系统可以通过不同传输线与其它子系统相连,因此,存在对某传输线作为快子系统,但对另一传输线作为慢子系统的情况,但每一条传输线的处理是独立的,相互之间并不会产生影响。
步骤102,设置全局仿真步长,根据异步多速率仿真的同时性约束,设置所述第一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并基于所述传输时延,构建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节点方程,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节点方程;
设置仿真器全局仿真步长为Δt,且满足Δt∈[t1,t2,…,tN],其中[·]为取最小公倍数运算,Δt=Miti=Mjtj,Mi表示第i个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次数,Mj表示第j个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次数,Mi和Mj均取正整数。
进一步地,根据异步多速率仿真的同时性约束,设置第一子系统与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1:基于仿真设置,确定传输时延取值下限以及传输时延取值上限,并根据传输时延取值下限以及传输时延取值上限,确定系统传输时延取值范围;
首先可以基于仿真设置,确定传输时延取值下限τmin以及传输时延取值上限τmax,以确定τmn的系统传输时延取值范围Τ1=[τminmax]。
其中,τmin为结合实际情况基于仿真经验进行设置的仿真最小传输时延,τmax为仿真可允许的最大传输时延,需根据算例情况进行设置。
步骤S1022:根据第一子系统以及第二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次数以及仿真迭代步长,通过下述公式,确定同时性约束取值范围Τ2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同时性约束,是指第m个第一子系统和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传输时延τmn应至少满足如上公式。
其中,Mn为第二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次数,t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步长,Mm为第一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次数,t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步长,τmn为第m个第一子系统与第n个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
步骤S1023:对系统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以及同时性约束取值范围进行取并集处理,获得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
对系统传输时延取值范围Τ1以及同时性约束取值范围Τ2进行取并集处理,可以获得τmn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Τ1∩Τ2
步骤S1024:若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为非空集,则选取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中的最小值作为第一子系统与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
当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Τ1∩Τ2为非空集时,选取其中的最小值作为τmn
步骤S1025:若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为空集,则重新调整待仿真电力系统的仿真参数,并基于调整后的仿真参数,重新进行传输时延的设置;
若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Τ1∩Τ2为空集,则说明当前异步多速率参数设置存在问题,导致传输时延计算失败,需重新调整仿真参数。
从前述相关步骤可以看出,最终选取的传输时延τmn为满足同时性约束与τmn∈[τminmax]的最小实数,如果不存在满足条件的τmn,则认为当前设置的异步多速率仿真参数无效,需要返回调整仿真参数步骤重新进行参数设置,从而通过同时性约束进行传输时延的设置,可以在仿真过程中,减小各子系统的仿真步长,也就是说,相比于利用不同步长之间整倍数关系进行约束的同步多速率方法,采用同时性约束的异步多速率方法可以采用非整数倍的步长,从而使得可选择仿真步长更小,仿真精度更高。
进一步地,在前述步骤基础上,基于传输时延,构建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节点方程,以及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节点方程,可以包括:
基于传输时延τmn,通过如下公式,构建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节点方程:
Gmvm(t)=im(t)-Ih,m(t-tm)-Im,m(t-τmn)-Im,n(t-τmn)
其中,t表示仿真时刻,G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节点电导矩阵,v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节点电压,i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节点注入电流,Ih,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中除贝瑞隆线路模型之外其他各元件的历史项电流源,Im,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m个第一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Im,n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n个第二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
同时,可以通过如下公式,构建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节点方程:
Gnvn(t)=in(t)-Ih,n(t-tn)-In,n(t-τmn)-In,m(t-τmn)
其中,G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节点电导矩阵,v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节点电压,i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节点注入电流,Ih,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中除贝瑞隆线路模型之外其他各元件的历史项电流源,In,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n个第二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In,m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m个第一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
步骤103,按照所述全局仿真步长,基于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计算所述第一子系统的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的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
在具体的实现中,按照全局仿真步长,基于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计算第一子系统的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以及第二子系统的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01:初始化仿真器,并设置初始仿真时刻t=0,启动仿真;
步骤S02:根据全局仿真步长,将仿真时刻向前推进,t=t+Δt;
步骤S031:第m个第一子系统,根据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一子系统的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以及/>
步骤S032:第n个第二子系统,根据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二子系统的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以及/>
其中,表示Im,m的插值,/>表示Im,n的插值,/>表示In,n的插值,/>表示In,m的插值,h=1,2,…,Mm,g=1,2,…,Mn,/>Δt′、Δt″均表示仿真时间差, 表示向上取整运算,/>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由于在设置传输时延时,采用了非整数倍步长的传输时延调整方式,则通过设置上述时间差,可以将电流源取值时刻回归到子系统m或n的仿真步长的整倍数以求得电流值,也就是说,子系统只在这些时刻才有实际计算值。
其中,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是指利用第m个第一子系统在全局仿真步长Δt内计算得到的个In,m依次进行两点线性插值计算后,将得到的/>个数值作为第n个第二子系统在全局仿真步长Δt内每个仿真步长tn仿真计算的输入;利用第n个第二子系统在全局仿真步长Δt内计算得到的/>个Im,n依次进行两点线性插值计算后,将得到的/>个数值作为第m个第一子系统在每个仿真步长tm仿真计算的输入。示例性地,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示意图如图2所示。
步骤104,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一节点方程,同时根据所述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二节点方程;
接着可以利用和/>完成Mm次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节点方程的求解。
则具体地,根据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第一节点方程,可以为根据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以及/>在每一次迭代求解过程中,通过如下公式求解第一节点方程:
以使得第一子系统完成相应仿真迭代次数的仿真求解,并输出对应的求解结果。
同时,可以利用和/>完成Mn次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节点方程的求解。
则具体地,根据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第二节点方程,可以为根据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以及/>在每一次迭代求解过程中,通过如下公式求解第二节点方程:
以使得第二子系统完成相应仿真迭代次数的仿真求解,并输出对应的求解结果。
步骤105,当仿真时间达到预设仿真时间时,结束仿真,并输出仿真求解结果。
在仿真过程中,每完成一次迭代,可以判断仿真时间t是否达到预设仿真时间T,如达到预设仿真时间T,则结束仿真,并输出仿真求解结果,否则继续进行迭代求解。
需要说明的是,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对类型相同但实际指向意义不同的数据进行区分,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部分技术特征采用了第一,第二进行区分说明,第一,第二仅作为数据区分使用,并无其他特殊含义,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核心CPU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针对子系统节点方程的构建,根据异步多速率仿真的同时性约束设置子系统之间交互数据的传输时延,并基于传输时延对节点方程进行调整,使得求解出的仿真结果能够充分考虑双高电力系统的结构特点,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基于多核心CPU的双高电力系统离线仿真器的仿真精度以及灵活性,为实现基于多核心CPU的大规模复杂电力系统的快速离线仿真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地进行说明,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仅以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的大体流程进行简要性说明,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参照理解即可,此处不作赘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1)采用贝瑞隆线路模型对待仿真电力系统进行解耦,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
(2)读取各个子系统元件的基本参数,形成各子系统电气部分的节点电导纳矩阵以及控制部分的计算矩阵,并将各子系统的节点电导纳矩阵、计算矩阵以及仿真相关数据,存储到各自对应的结构体中;
(3)按各子系统实际解算时间进行降序排列,并依此确定若干个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对包含第一子系统以及第二子系统;
(4)设置仿真器全局仿真步长,根据异步多速率仿真的同时性约束,设置每个子系统对交互数据的传输时延;
(5)基于传输时延,分别构建第m个第一子系统以及第n个第二子系统各自对应的节点方程;
(6)初始化仿真器,设置仿真时刻为0,启动仿真;
(7)基于全局仿真步长将仿真时间向前推进,第m个第一子系统完成Mm次节点方程的求解,同时第n个第二子系统完成Mn次节点方程的求解;
(8)判断仿真时间是否达到预设仿真时间,若是,则结束仿真,并输出仿真求解结果;若否,则返回至步骤(7)继续进行迭代求解。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通过一个具体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示例中基于多核心CPU的离线仿真平台主要由使用X86架构的多核CPU作为计算单元的计算硬件、与之适配的异步多速率仿真软件以及其他外部设备组成。
双高电力系统测试算例采用的是含光伏以及永磁直驱风机的IEEE 123节点系统,如图4所示,在IEEE 123节点系统的节点82和108处分别接入单级式光伏发电单元和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单元,单级式光伏发电单元的结构如图5所示,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单元的结构如图6所示。
光伏阵列通过DC/AC逆变器、滤波器、线路与网络连接,其中,光伏阵列容量为10kW,光伏阵列工作温度为298.15K(温度单位:开尔文),DC/AC逆变器采用经典dq双环控制,即外环采用直流电压和无功功率控制,内环采用基于dq同步旋转坐标系的电流控制。外环直流电压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MPPT)控制策略,通过控制直流母线电压,使光伏阵列工作在有功功率最大点,同时,控制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功率,保证光伏运行在功率因数为1的状态。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单元由原动机同轴带动永磁同步机,经双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变流器并网运行。
机侧变流器采用基于转子磁场定向控制实现,d轴通道采用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策略,q轴通道则利用电流和转矩成正比的关系,在风机最优功率曲线上根据转速实时给定有功功率参考值,从而形成功率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
网侧变流器则采用电压定向矢量控制实现,在保证灵活控制与电网交互的无功功率的同时,维持电容直流电压恒定,保证风机捕获的能量都输送到电网,因此,d轴通道进行直流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闭环控制,q轴通道进行无功功率外环、电流内环的闭环控制。
本示例中,将仿真场景设置为光伏并网点在3s时发生A相接地故障,并于0.3s后切除,同时设置风力发电单元的风速在4.2s时由12m/s降为10m/s。
整个测试算例在前述多核心CPU离线仿真平台上进行仿真,考虑到单个子系统的建模能力支持和不同的瞬态研究需求,将算例解耦为三个子系统,具体为网络子系统、光伏子系统以及风机子系统。
其中,光伏子系统以及风机子系统分别在线路76-77和67-97处与网络子系统解耦,每个子系统在单个CPU核心上进行仿真,网络子系统占用核心1,光伏子系统以及风机子系统分别占用核心2、核心3。为了实现对测试算例的准确仿真,网络子系统、风机子系统和光伏子系统的仿真步长分别设置为22μs、7μs和3μs。
为了便于比较同步多速率仿真方法与异步多速率仿真方法的性能,利用离线仿真平台实现了对测试算例的同步多速率仿真,此时三个子系统的仿真步长分别设置为24μs、8μs和4μs。
基于多核心CPU的离线仿真结果与当前常用仿真软件PSCAD/EMTDC(PowerSystems ComputerAided Design,一种电磁暂态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对比如图7至图11所示,其中,PSCAD/EMTDC上整个测试算例采用单一仿真步长3μs。
从图7至图11可以看出,异步多速率仿真结果与PSCAD/EMTDC参考波形非常吻合,同时异步多速率仿真的相对误差小于同步多速率仿真的相对误差,从而验证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基于多核心CPU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参照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
待仿真电力系统获取模块1201,用于获取待仿真电力系统,所述待仿真电力系统包含多个第一子系统,每一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一个第二子系统;
传输时延节点方程构建模块1202,用于设置全局仿真步长,根据异步多速率仿真的同时性约束,设置所述第一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并基于所述传输时延,构建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节点方程,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节点方程;
电流源相关插值计算模块1203,用于按照所述全局仿真步长,基于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计算所述第一子系统的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的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
传输时延节点方程求解模块12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一节点方程,同时根据所述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二节点方程;
仿真求解结果输出模块1205,用于当仿真时间达到预设仿真时间时,结束仿真,并输出仿真求解结果。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时延节点方程构建模块1202包括:
系统传输时延取值范围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仿真设置,确定传输时延取值下限以及传输时延取值上限,并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取值下限以及所述传输时延取值上限,确定系统传输时延取值范围;
同时性约束取值范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子系统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次数以及仿真迭代步长,通过下述公式,确定同时性约束取值范围:
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系统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以及所述同时性约束取值范围进行取并集处理,获得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
传输时延选取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为非空集,则选取所述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第一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
传输时延重新设置模块,用于重新调整所述待仿真电力系统的仿真参数,并基于调整后的仿真参数,重新进行传输时延的设置;
其中,Mn为第二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次数,t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步长,Mm为第一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次数,t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步长,τmn为第m个第一子系统与第n个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时延节点方程构建模块1202包括:
第一节点方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传输时延,通过如下公式,构建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节点方程:
Gmvm(t)=im(t)-Ih,m(t-tm)-Im,m(t-τmn)-Im,n(t-τmn)
其中,t表示仿真时刻,G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节点电导矩阵,v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节点电压,i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节点注入电流,Ih,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中除贝瑞隆线路模型之外其他各元件的历史项电流源,Im,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m个第一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Im,n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n个第二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
第二节点方程构建模块,用于通过如下公式,构建所述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节点方程:
Gnvn(t)=in(t)-Ih,n(t-tn)-In,n(t-τmn)-In,m(t-τmn)
其中,G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节点电导矩阵,v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节点电压,i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节点注入电流,Ih,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中除贝瑞隆线路模型之外其他各元件的历史项电流源,In,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n个第二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In,m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m个第一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源相关插值计算模块1203包括:
仿真启动模块,用于执行步骤S01:初始化仿真器,并设置初始仿真时刻为0,启动仿真;
仿真时刻向前推进模块,用于执行步骤S02:根据所述全局仿真步长,将仿真时刻向前推进;
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计算模块1203,用于执行步骤S031:根据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子系统的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
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计算模块1203,用于执行步骤S032:根据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二子系统的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
其中,表示Im,m的插值,/>表示Im,n的插值,/>表示In,n的插值,/>表示In,m的插值,h=1,2,…,Mm,g=1,2,…,Mn,/>Δt、′Δt″均表示仿真时间差, 表示向上取整运算,/>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时延节点方程求解模块1204包括:
第一节点方程求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在每一次迭代求解过程中,通过如下公式求解所述第一节点方程:
/>
以使得所述第一子系统完成相应仿真迭代次数的仿真求解,并输出对应的求解结果。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时延节点方程求解模块1204包括:
第二节点方程求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在每一次迭代求解过程中,通过如下公式求解所述第二节点方程:
以使得所述第二子系统完成相应仿真迭代次数的仿真求解,并输出对应的求解结果。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子系统分割模块,用于将需要进行离线仿真的多核CPU电力系统确定为待仿真电力系统;
子系统解耦模块,用于采用贝瑞隆线路模型对所述待仿真电力系统进行解耦,获得多个待分配子系统,并读取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的元件参数;
矩阵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元件参数,生成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电气部分的节点电导纳矩阵以及控制部分的计算矩阵;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构建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各自对应的子系统存储结构体,并将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的节点电导纳矩阵、计算矩阵以及仿真相关数据,存储至各自对应的子系统存储结构体;
子系统对定义模块,用于将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按照实际解算时间进行降序排序,并定义全部在拓扑上具有直接连接关系的子系统对,同时定义第一子系统编号集合以及第二子系统编号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子系统编号集合中的编号m与第二子系统编号集合中编号n为一一对应关系。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程序代码传输给处理器;
处理器用于根据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仿真电力系统,所述待仿真电力系统包含多个第一子系统,每一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一个第二子系统;
设置全局仿真步长,根据异步多速率仿真的同时性约束,设置所述第一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并基于所述传输时延,构建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节点方程,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节点方程;
按照所述全局仿真步长,基于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计算所述第一子系统的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的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
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一节点方程,同时根据所述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二节点方程;
当仿真时间达到预设仿真时间时,结束仿真,并输出仿真求解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异步多速率仿真的同时性约束,设置所述第一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包括:
基于仿真设置,确定传输时延取值下限以及传输时延取值上限,并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取值下限以及所述传输时延取值上限,确定系统传输时延取值范围;
根据所述第一子系统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次数以及仿真迭代步长,通过下述公式,确定同时性约束取值范围:
对所述系统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以及所述同时性约束取值范围进行取并集处理,获得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
若所述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为非空集,则选取所述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中的最小值作为所述第一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
若所述目标传输时延取值范围为空集,则重新调整所述待仿真电力系统的仿真参数,并基于调整后的仿真参数,重新进行传输时延的设置;
其中,Mn为第二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次数,t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步长,Mm为第一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次数,t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仿真迭代步长,τmn为第m个第一子系统与第n个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传输时延,构建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节点方程,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节点方程,包括:
基于所述传输时延,通过如下公式,构建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节点方程:
Gmvm(t)=im(t)-Ih,m(t-tm)-Im,m(t-τmn)-Im,n(t-τmn)
其中,t表示仿真时刻,G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节点电导矩阵,v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节点电压,i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的节点注入电流,Ih,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中除贝瑞隆线路模型之外其他各元件的历史项电流源,Im,m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m个第一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Im,n是第m个第一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n个第二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
通过如下公式,构建所述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节点方程:
Gnvn(t)=in(t)-Ih,n(t-tn)-In,n(t-τmn)-In,m(t-τmn)
其中,G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节点电导矩阵,v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节点电压,i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的节点注入电流,Ih,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中除贝瑞隆线路模型之外其他各元件的历史项电流源,In,n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n个第二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In,m是第n个第二子系统中的贝瑞隆线路模型在第m个第一子系统侧的历史项电流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全局仿真步长,基于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计算所述第一子系统的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的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包括:
步骤S01:初始化仿真器,并设置初始仿真时刻为0,启动仿真;
步骤S02:根据所述全局仿真步长,将仿真时刻向前推进;
步骤S031:根据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子系统的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
步骤S032:根据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二子系统的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
其中,表示Im,m的插值,/>表示Im,n的插值,/>表示In,n的插值,/>表示In,m的插值,h=1,2,…,Mm,g=1,2,…,Mn,/>Δt′、Δt″均表示仿真时间差, 表示向上取整运算,/>表示向下取整运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一节点方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在每一次迭代求解过程中,通过如下公式求解所述第一节点方程:
以使得所述第一子系统完成相应仿真迭代次数的仿真求解,并输出对应的求解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二节点方程,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在每一次迭代求解过程中,通过如下公式求解所述第二节点方程:
以使得所述第二子系统完成相应仿真迭代次数的仿真求解,并输出对应的求解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仿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需要进行离线仿真的多核CPU电力系统确定为待仿真电力系统;
采用贝瑞隆线路模型对所述待仿真电力系统进行解耦,获得多个待分配子系统,并读取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的元件参数;
基于所述元件参数,生成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电气部分的节点电导纳矩阵以及控制部分的计算矩阵;
构建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各自对应的子系统存储结构体,并将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的节点电导纳矩阵、计算矩阵以及仿真相关数据,存储至各自对应的子系统存储结构体;
将各个所述待分配子系统按照实际解算时间进行降序排序,并定义全部在拓扑上具有直接连接关系的子系统对,同时定义第一子系统编号集合以及第二子系统编号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子系统编号集合中的编号m与第二子系统编号集合中编号n为一一对应关系。
8.一种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仿真电力系统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仿真电力系统,所述待仿真电力系统包含多个第一子系统,每一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一个第二子系统;
传输时延节点方程构建模块,用于设置全局仿真步长,根据异步多速率仿真的同时性约束,设置所述第一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子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传输时延,并基于所述传输时延,构建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节点方程,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节点方程;
电流源相关插值计算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全局仿真步长,基于快慢子系统交互时序,计算所述第一子系统的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以及所述第二子系统的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
传输时延节点方程求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一节点方程,同时根据所述第二电流源相关插值求解所述第二节点方程;
仿真求解结果输出模块,用于当仿真时间达到预设仿真时间时,结束仿真,并输出仿真求解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
CN202311413130.3A 2023-10-27 2023-10-27 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4776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13130.3A CN117477639A (zh) 2023-10-27 2023-10-27 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13130.3A CN117477639A (zh) 2023-10-27 2023-10-27 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7639A true CN117477639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37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13130.3A Pending CN117477639A (zh) 2023-10-27 2023-10-27 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76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A projective integration method for transient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power systems with a high penetration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CN103678900B (zh) 一种用于区域配电网实时仿真的网络解耦计算方法
CN103810646B (zh) 一种基于改进投影积分算法的有源配电系统动态仿真方法
CN110334407B (zh) 基于fpga的双馈风力电机电磁暂态仿真方法和仿真系统
CN109782625B (zh) 一种电路模型的实时仿真方法及系统
US1156968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fast power network simulator
CN107423476B (zh) 基于多fpga的有源配电网实时仿真器并行通讯方法
Sun et al. Real-time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simulation of multi-terminal hvdc–ac grids based on gpu
JP2015119629A (ja) スマートグリッド分散システムのための有限時間電力制御
Cao et al. Faster-than-real-time dynamic simulation of AC/DC grids on reconfigurable hardware
CN110765594B (zh) 一种风电场实时仿真器内部交互接口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947199B (zh) 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
CN117498433A (zh) 一种混合并联系统暂态稳定功率极限量化方法
CN110445174A (zh) 一种考虑随机风速影响的风电场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
CN117875241A (zh) 级联h桥变流器储能系统的仿真计算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477639A (zh) 双高电力系统异步多速率离线仿真方法及装置
CN108520105A (zh) 一种基于fpga的有源配电网多速率实时仿真方法
CN110597084A (zh) 风电场仿真测试方法、装置和风电场仿真模型
CN108563588B (zh) 基于fpga的有源配电网实时仿真器多速率接口设计方法
Abusalah et al. CPU based parallel comput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s for large scale power systems
CN117973096B (zh) 基于双层分网的直驱风电场并行仿真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hen et al. Optimization location selection analysis of energy storage unit in energy internet system based on tabu search
CN111082426A (zh) 包含电采暖设备的三相潮流处理方法
Cao et al. Faster-than-real-time hardware emulation of transients and dynamics of a grid of microgrids
Amel et al. RT-LAB based real-time simulation of flywheel energy storage system associated to a variable-speed wind gen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