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96338A - 车轮用轴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轮用轴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96338A
CN117396338A CN202180098812.2A CN202180098812A CN117396338A CN 117396338 A CN117396338 A CN 117396338A CN 202180098812 A CN202180098812 A CN 202180098812A CN 117396338 A CN117396338 A CN 117396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thick
wheel
hole
inne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88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田淑人
村上贵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396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963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5/00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 F16C35/04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in the case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5/06Mounting or dismounting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Fixing them onto shaft or in hou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047Hub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other elements
    • B60B27/0052Hub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other elements the element being a brake dis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078Hub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xation of b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5/00Axle units; Parts thereof ; Arrangements for lubrication of axles
    • B60B35/02Dead axles, i.e. not transmitting torqu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0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 F16C19/1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18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 F16C19/181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 F16C19/183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with two rows at opposite angles
    • F16C19/18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with two rows at opposite angles in O-arrangement
    • F16C19/18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with two rows at opposite angles in O-arrangement with three raceways provided integrally on parts other than race rings, e.g. third generation hu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10Reduction of
    • B60B2900/111W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30Increase in
    • B60B2900/311Rigidity or stiff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轴承装置(10)具有:外圈(12);内侧构件(11),在轴向一侧具有突缘部(27),该突缘部(27)设置有用于与车轮固定的多个螺栓孔(28)和用于固定制动转子的螺孔(38);以及多个滚珠(13),配置于外圈(12)与内侧构件(11)之间,突缘部(27)具有:薄壁部(34),形成于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是在周向上相邻的螺栓孔(28)之间的、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40)而不具有螺孔(38)的区域,该第二区域是在周向上相邻的螺栓孔(28)之间的、具有螺孔(38)的区域;第一厚壁部(33),包含使螺栓孔(28)的周围的区域从薄壁部(34)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的部位;以及第二厚壁部(37),使螺孔(38)的周围的区域从第二区域的薄壁部(34)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

Description

车轮用轴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轮用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在汽车的车身安装车轮及制动盘,使用被称为轮毂单元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车轮用轴承装置具备内轴,该内轴具有用于安装车轮等的突缘部。图9是以往的内轴90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以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的内轴90具有轴状的主体部91和设置于主体部91的轴向一侧的突缘部92。在突缘部92形成有多个用于安装(图外的)车轮的螺栓孔93。
突缘部92具有:横截面为圆形的突缘基部95,与主体部91连续;第一厚壁部96,在突缘基部95的径向外侧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且形成有螺栓孔93;薄壁部97,设置于第一厚壁部96之间,且比第一厚壁部96薄。突缘基部95具有位于第一厚壁部96的径向内侧且比第一厚壁部96更厚的第二厚壁部98。
在将(图外的)制动转子安装于突缘部92时,需要利用螺栓将该制动转子临时固定。为此在突缘部92形成有用于固定临时固定用的螺栓的螺孔99。螺孔99需要确保与螺栓的嵌合长度,因此形成于在突缘部92设置的隆起部94。通过在隆起部94形成螺孔99,从而在螺孔99的周围确保壁状的厚壁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53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图9所示的以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在突缘部92,仅在螺孔99的周围未确保厚壁部(隆起部94),因此在临时固定制动转子时,存在螺孔99因制动转子的重量而变形的情况。另外,在突缘部92,在为了确保螺孔99的强度而设置了隆起部94的情况下,担心内轴90的重量增大,并且周向上的突缘部92的重量平衡变差。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车轮用轴承装置中,兼顾内轴的重量增大的抑制和周向的重量平衡的确保,并且确保螺孔的强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外侧构件;内侧构件,在轴向一侧具有车轮安装突缘,该车轮安装突缘设置有用于与车轮固定的多个螺栓孔和用于固定制动转子的螺孔;以及多个滚动体,配置于所述外侧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之间,所述车轮安装突缘具有:薄壁部,形成于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是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螺栓孔之间的、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而不具有所述螺孔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螺栓孔之间的、具有所述螺孔的区域;第一厚壁部,包含使所述螺栓孔的周围的区域从所述薄壁部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的部位;以及第二厚壁部,使所述螺孔的周围的区域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薄壁部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在车轮用轴承装置中,能够兼顾内侧构件的重量增大的抑制和周向的重量平衡的确保,并且能够确保螺孔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轴的立体图。
图3是从轴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内轴的图。
图4是图3的A-A线向视的剖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内轴的立体图。
图6是从轴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内轴的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内轴的立体图。
图8是从轴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内轴的图。
图9是以往的内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要>
以下,列举本公开的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要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外侧构件;内侧构件,在轴向一侧具有车轮安装突缘,该车轮安装突缘设置有用于与车轮固定的多个螺栓孔和用于固定制动转子的螺孔;以及多个滚动体,配置于所述外侧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之间,所述车轮安装突缘具有:薄壁部,形成于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是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螺栓孔之间的、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而不具有所述螺孔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螺栓孔之间的、具有所述螺孔的区域;第一厚壁部,包含使所述螺栓孔的周围的区域从所述薄壁部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的部位;以及第二厚壁部,使所述螺孔的周围的区域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薄壁部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
在这样的结构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二厚壁部,能够确保螺孔的强度,通过设置贯通孔,能够抑制车轮安装突缘的重量增大,并且能够确保车轮安装突缘的周向上的重量平衡。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在车轮用轴承装置中,能够兼顾内侧构件的重量增大的抑制和周向的重量平衡的确保,并且能够确保螺孔的强度。
(2)本公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优选为,所述第一厚壁部具有:圆环状的基部,位于径向内侧;以及突出部,是使所述螺栓孔的周围的区域从所述薄壁部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的部位,且从所述基部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地突出,所述第二厚壁部在周向两侧与所述突出部连接。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第二厚壁部的强度。由此,在将制动转子临时固定于车轮安装突缘时,能够抑制螺孔因制动转子的重量而变形。
(3)本公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第一薄壁部和第二薄壁部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薄壁部,所述第一薄壁部形成有第一所述贯通孔,所述第二薄壁部形成有直径比所述第一贯通孔小的第二所述贯通孔。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车轮安装突缘的周向上的重量平衡。
(4)本公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优选具有两处所述螺孔,所述第一薄壁部配置于周向上的所述螺孔彼此的间隔小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薄壁部配置于周向上的所述螺孔彼此的间隔大的一侧。根据该结构,在具有两处螺孔的车轮安装突缘中,能够确保周向上的重量平衡。
(5)本公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优选具有一处所述螺孔,所述第二薄壁部相比所述第一薄壁部在周向上远离所述第二厚壁部而配置。根据该结构,在具有一处螺孔的车轮安装突缘中,能够确保周向的重量平衡。
(6)在本公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厚壁部的轴向尺寸比所述第一厚壁部的轴向尺寸小。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车轮安装突缘的重量增大。
(7)在本公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厚壁部在径向内侧与所述基部连接。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厚壁部的强度。
<本公开的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对本公开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关于轴承装置〕
图1是表示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0(以下,称为“轴承装置10”)被称为所谓的轮毂单元,安装于在汽车的车身设置的悬架装置(转向节),将车轮支承为能够旋转。虽然未图示,但在轴承装置10除了车轮之外还安装有制动盘。轴承装置10具备内侧构件11、筒状的外圈(外侧构件)12、作为滚动体的滚珠13、保持器14、设置于轴向一侧的第一密封装置15以及设置于轴向另一侧的第二密封装置16。在轴承装置10中,轴向是沿着轴承装置10的中心线C0的方向,另外,与中心线C0平行的方向也称为轴向。另外,径向是指与中心线C0正交的方向,周向是指以中心线C0为中心的旋转方向。
外圈12具有圆筒形状的外圈主体部21和从该外圈主体部21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的固定用的突缘部22。在外圈本体部21的内周侧形成有外滚道面12a、12b。外圈12通过突缘部22安装于作为车身侧构件的转向节(未图示),由此,包括外圈12的轴承装置10固定于车身。在轴承装置10固定于车身的状态下,内侧构件11所具有的后述的车轮安装用的突缘部27侧成为车辆的外侧。即,设置有突缘部27的轴向一侧成为车辆外侧,相反的轴向另一侧成为车辆内侧。
内侧构件11具有内轴(轮毂轴)23和安装于该内轴23的轴向另一侧的内圈24。在图1~图4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轴23。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内轴23称为第一内轴23A。此外,在本说明中,在简称为“内轴23”的情况下,对在第一内轴23A和后述的第二内轴23B(参照图5、图6)以及第三内轴23C(参照图7、图8)中共通的结构进行说明。
内轴23具有:轴状的主体部26,设置于外圈12的径向内侧;以及突缘部(车轮安装突缘)27,设置于主体部26的轴向一侧。在突缘部27形成有多个用于安装车轮的螺栓孔28。内轴23还具有用于防止内圈24向轴向另一侧脱落的铆接部25。内轴23的中心线与轴承装置10的中心线C0一致。突缘部27从主体部26的轴向一侧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在突缘部27的轴向一侧的面(突缘面55)安装有车轮以及制动转子(未图示)。铆接部25是圆筒状的部分25a通过塑性变形进行扩径而构成的。在图1中,塑性变形前的所述圆筒状的部分25a由双点划线表示。
主体部26的外周面具有台阶形状。即,主体部26具有形成有内滚道面11a的第一轴部29和外周面比第一轴部29直径小的第二轴部30。在使内圈24外嵌于第二轴部30的状态下,使上述圆筒状的部分25a塑性变形而扩径,作为铆接部25。由此,成为内圈24被夹在第一轴部29与铆接部25之间的状态。
内圈24是环状的构件,外嵌固定于第二轴部30。在第一轴部29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内滚道面11a,在内圈24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二内滚道面11b。在轴向一侧的外滚道面12a与内滚道面11a之间配置有多个滚珠13。在轴向另一侧的外滚道面12b与内滚道面11b之间配置有多个滚珠13。
作为轴承装置10的构成构件的内轴23、内圈24、外圈12以及滚珠13是钢制(碳钢、轴承钢)。保持器14可以是钢制,也可以是树脂制。
在内侧构件11与外圈12之间形成有环状空间K,在该环状空间K设置有滚珠13。在环状空间K的轴向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装置15,在环状空间K的轴向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装置16。密封装置15、16防止外部的异物侵入到环状空间K。第一密封装置15具有安装于外圈12的环状的密封构件31和沿着内轴23所具有的后述的基部35安装的环状的抛油环32。密封构件31的一部分(唇部31a)与抛油环32接触。由此,第一密封装置15能够防止异物从突缘部27与外圈12之间向环状空间K侵入。
(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轴)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轴23(第一内轴23A)的立体图。图3是从轴向观察第一内轴23A的图。图4是图3中的A-A线向视剖视图。如图2~图4所示,在第一内轴23A,圆板状的突缘部27具有设置于径向内侧的第一厚壁部33和设置于径向外侧的多个薄壁部34。第一厚壁部33具有在与中心线C0正交的横截面中为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环状)的基部35和从基部35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地突出的多个突出部36。基部35是第一厚壁部33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部位。突出部36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并形成有螺栓孔28。换言之,突出部36是使螺栓孔28的周围的区域从薄壁部34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的部位。第一厚壁部33包括使螺栓孔28的周围的区域从薄壁部34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的突出部36。突出部36比基部35薄。
薄壁部34在基部35的径向外侧设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突出部36、36之间。薄壁部34比第一厚壁部33薄。即,薄壁部34的轴向尺寸D3比第一厚壁部33(突出部36)的轴向尺寸D1小(参照图4)。
由于螺栓孔28设置于突出部36,因此突出部36的数量与螺栓孔28的数量(在第一内轴23A中为“5”)相同。另外,薄壁部34设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突出部36、36之间,因此薄壁部34的数量与突出部36的数量(在第一内轴23A中为“5”)相同。
突缘部27还具有第二厚壁部37。第一内轴23A中的第二厚壁部37设置于存在五处的薄壁部34中的两处薄壁部34。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突缘部27形成有多个第二厚壁部37。第二厚壁部37比第一厚壁部33薄,且比薄壁部34厚。即,第二厚壁部37的轴向尺寸D2比第一厚壁部33的轴向尺寸D1小,并且比薄壁部34的轴向尺寸D3大(D1>D2>D3,参照图4)。
突缘部27还在第二厚壁部37形成有螺孔38。第二厚壁部37是使螺孔38的周围的区域从后述的第三薄壁部34C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形成的部位。虽然未图示,但螺孔38用于制动转子的临时固定。在第一内轴23A的突缘部27设置有两处螺孔38。换言之,为了在突缘部27设置两处螺孔38,在第一内轴23A设置有两处第二厚壁部37。通过在第一内轴23A设置第二厚壁部37,能够确保螺孔38的强度。
第二厚壁部37在周向两侧与第一厚壁部33的突出部36连接。这样的第二厚壁部37与周向两侧未连接于突出部36的情况相比刚性提高。在这样的结构的第一内轴23A中,在将未图示的制动转子临时固定于突缘部时,能够确保能够抑制螺孔38因制动转子的重量而变形的刚性。
第二厚壁部37在径向内侧还与第一厚壁部33的基部35连接。这样的第二厚壁部37与径向内侧未连接于基部35的情况相比刚性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结构的第一内轴23A中,在将未图示的制动转子临时固定于突缘部时,能够可靠地抑制螺孔38因制动转子的重量而变形。
突缘部27还具备多个贯通孔40。贯通孔40是为了使突缘部27轻量化并且取得周向的重量平衡而设置的孔部。贯通孔40包括第一贯通孔41和第二贯通孔42。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贯通孔41以及第二贯通孔42设置于存在五处的薄壁部34中的未设置第二厚壁部37的(剩余的三处)薄壁部34。在第一内轴23A,在突缘部27形成有一处第一贯通孔41和两处第二贯通孔42。第二贯通孔42具有比第一贯通孔41小的直径。在第一内轴23A,将第一贯通孔41扩大至切除第一厚壁部33的基部35的位置而形成,确保第一贯通孔41所需的直径。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薄壁部34中的形成有第一贯通孔41的薄壁部34称为第一薄壁部34A,将形成有第二贯通孔42的薄壁部34称为第二薄壁部34B,将形成有第二厚壁部37的薄壁部34称为第三薄壁部34C。第一薄壁部34A、第二薄壁部34B以及第三薄壁部34C都是形成于在周向上相邻的螺栓孔28、28之间的区域的薄壁部34。第一薄壁部34A以及第二薄壁部34B是形成于在周向上相邻的螺栓孔28、28之间的区域中的不具有螺孔38的区域(第一区域)的薄壁部34。第三薄壁部34C是形成于在周向上相邻的螺栓孔28、28之间的区域中的具有螺孔38的区域(第二区域)的薄壁部34。
在第一内轴23A,在突缘部27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第二厚壁部37以及螺孔38。因此,突缘部27若仅观察第二厚壁部37及螺孔38的部分(第三薄壁部34C),则无法取得周向上的重量平衡。在第一内轴23A,通过设置在突缘部27形成有贯通孔40的多个薄壁部34(具体而言,第一薄壁部34A以及第二薄壁部34B),从而使突缘部27的重心位置位于中心线C0上,由此,确保了突缘部27的周向上的重量平衡。此外,在第一内轴23A,在突缘部27设置有直径不同的多种贯通孔40(第一贯通孔41以及第二贯通孔42),但在本公开的轴承装置中,多个贯通孔也可以全部为相同的直径。此外,从确保突缘部27的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贯通孔40的径向外侧沿径向确保4mm以上的壁厚。
在第一内轴23A,将位于两处螺孔38、38的周向的间隔变小的一侧的一处薄壁部34设为形成有第一贯通孔41的第一薄壁部34A,将位于螺孔38、38的周向的间隔变大的一侧的两处薄壁部34、34设为形成有第二贯通孔42的第二薄壁部34B。在第一内轴23A,通过将第一薄壁部34A以及第二薄壁部34B设为这样的配置,从而确保了突缘部27的周向上的重量平衡。换言之,在第一内轴23A,在周向上第二厚壁部37以及螺孔38(第三薄壁部34C)不均等的情况下,通过在周向上不均等地形成贯通孔40(第一贯通孔41以及第二贯通孔42),从而确保突缘部27的周向的重量平衡。即,在第一内轴23A,通过设置第一薄壁部34A以及第二薄壁部34B,能够抑制突缘部27的重量的增大,并且能够确保突缘部27的周向上的重量平衡。
(关于内轴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内轴23的立体图。图6是从轴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内轴23的图。在轴承装置10中,作为内轴23,也可以使用图5及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轴23(以下,称为第二内轴23B)。此外,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第二内轴23B中,对与第一内轴23A结构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省略标注相同标号的部分的说明。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二内轴23B具有与螺栓孔28的数量(在第二内轴23B中为“5”)相同数量的五处突出部36以及薄壁部34,在这一点上,构成与第一内轴23A相同。第二内轴23B具有与螺孔38的数量(在第二内轴23B中为“1”)相同数量的一处第二厚壁部37,在这一点上,结构与第一内轴23A不同。第二内轴23B的第三薄壁部34C为五处薄壁部34中的一处。在第二内轴23B,在突缘部27仅形成有一处第二厚壁部37。即,在第二内轴23B,为了在突缘部27设置一处螺孔38,设置有一处第二厚壁部37。在第二内轴23B,通过设置第二厚壁部37来确保螺孔38的强度。
在第二内轴23B,第一薄壁部34A以及第二薄壁部34B设置于五处薄壁部34中的第三薄壁部34C以外(剩余四处)的薄壁部34。在第二内轴23B,在突缘部27形成有包括两处第一贯通孔41和两处第二贯通孔42的合计四处贯通孔40。
在第二内轴23B,将与螺孔38的距离小的两处薄壁部34设为第一薄壁部34A,将与螺孔38的距离大的两处薄壁部34设为第二薄壁部34B。在第二内轴23B,通过将第一薄壁部34A以及第二薄壁部34B设为这样的配置,从而确保了突缘部27的周向上的重量平衡。即,在第二内轴23B,通过设置第一薄壁部34A以及第二薄壁部34B,从而抑制突缘部27的重量的增大,并且确保突缘部27的周向上的重量平衡。
(关于内轴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内轴23的立体图。图8是从轴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内轴23的图。在轴承装置10中,作为内轴23,也可以使用图7及图8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轴23(以下,称为第三内轴23C)。此外,在图7以及图8所示的第三内轴23C中,对与第一内轴23A以及第二内轴23B构成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省略标注相同标号的部分的说明。
如图7及图8所示,第三内轴23C具有与螺栓孔28的数量(第三内轴23C中为“4”)相同数量的四处突出部36及薄壁部34,在这一点上,结构与第一内轴23A及第二内轴23B不同。第三内轴23C具有与螺孔38的数量(在第三内轴23C中为“1”)相同数量的一处第二厚壁部37,在这一点上,结构与第一内轴23A不同,结构与第二内轴23B相同。第三内轴23C的第三厚壁部34C为四处薄壁部34中的一处。在第三内轴23C,在突缘部27仅形成有一个第二厚壁部37。即,在第三内轴23C,为了在突缘部27设置一处螺孔38,设置有一处第二厚壁部37。在第三内轴23C,通过设置第二厚壁部37来确保螺孔38的强度。
在第三内轴23C,第一薄壁部34A以及第二薄壁部34B设置于四处薄壁部34中的第三薄壁部34C以外(剩余三处)的薄壁部34。在第三内轴23C,在突缘部27形成有包括两处第一贯通孔41和一处第二贯通孔42在内的合计三处贯通孔40。
在第三内轴23C,将与螺孔38的距离小的两处薄壁部34设为第一薄壁部34A,将与螺孔38的距离大的一处薄壁部34设为第二薄壁部34B。在第三内轴23C,通过将第一薄壁部34A以及第二薄壁部34B设为这样的配置,从而确保了突缘部27的周向上的重量平衡。即,在第三内轴23C,通过设置第一薄壁部34A以及第二薄壁部34B,从而抑制突缘部27的重量的增大,并且确保突缘部27的周向上的重量平衡。
另外,在如第三内轴23C那样具有四个螺栓孔28的内轴23中,在周向上相位错开180度的薄壁部34中,能够设置两处第二厚壁部37以及螺孔38。在该情况下,通过在突缘部27的周向上等配设第二厚壁部37,能够确保突缘部27的周向上的重量平衡。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未设置第二厚壁部37及螺孔38的剩余的两处薄壁部34设置贯通孔40,实现突缘部27的轻量化。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轴承装置10具有:外圈12;内轴23,在轴向一侧具有突缘部27,该突缘部27设置有用于与车轮固定的多个螺栓孔28和用于固定制动转子的螺孔38;以及多个滚珠13,配置于外圈12与内轴23之间。突缘部(27)具有:薄壁部(34),形成于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是在周向上相邻的螺栓孔(28)之间的、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40)而不具有螺孔(38)的区域,该第二区域是在周向上相邻的螺栓孔(28)之间的、具有螺孔(38)的区域;第一厚壁部(33),包含使螺栓孔(28)的周围的区域从薄壁部(34)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的部位;以及第二厚壁部(37),使螺孔(38)的周围的区域从第二区域的薄壁部(34)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
在这样的结构的轴承装置10中,通过设置第二厚壁部37,能够确保螺孔38的强度,通过设置贯通孔40,能够抑制突缘部27的重量增大,并且能够确保突缘部27的周向上的重量平衡。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轴承装置10中,能够兼顾突缘部27的重量增大的抑制和周向上的重量平衡的确保,并且能够确保螺孔38的强度。
另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10中,第一厚壁部33具有:圆环状的基部35,位于径向内侧;以及突出部36,是使螺栓孔28的周围的区域从薄壁部34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的部位,且从基部35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地突出,第二厚壁部37在周向两侧与第一厚壁部33的突出部36连接。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第二厚壁部37的强度。由此,在将制动转子临时固定于突缘部27时,能够抑制螺孔38因制动转子的重量而变形。
另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10具有第一薄壁部34A和第二薄壁部34B作为第一区域的薄壁部34,该第一薄壁部34A形成有第一贯通孔41,该第二薄壁部34B形成有直径比第一贯通孔41小的第二贯通孔42。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突缘部27的周向上的重量平衡。
另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轴承装置10的第一内轴23A具有两处螺孔38,第一薄壁部34A配置于周向上的螺孔38彼此的间隔小的一侧,并且,第二薄壁部34B配置于周向上的螺孔38彼此的间隔大的一侧。根据该结构,在具有两处螺孔38的突缘部27中,能够确保周向上的重量平衡。
另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轴承装置10的第二内轴23B及第三内轴23C具有一处螺孔38,第二薄壁部34B相比第一薄壁部34A在周向上远离第二厚壁部37而配置。根据该结构,在具有一处螺孔38的突缘部27中,能够确保周向的重量平衡。
另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10使第二厚壁部37的轴向尺寸D2比第一厚壁部33的轴向尺寸D1小。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突缘部27的重量增大。
另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10中,第二厚壁部37在径向内侧与第一厚壁部33的基部35连接。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厚壁部37的强度。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括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结构等同的范围内的全部变更。例如,将滚动体作为滚珠13进行了说明,但滚动体也可以是滚子(圆锥滚子)。
标号说明
10:车轮用轴承装置
11:内方构件
12:外圈(外侧构件)
13:滚珠(滚动体)
23:内轴
27:突缘部(车轮安装突缘)
28:螺栓孔
33:第一厚壁部
34:薄壁部
34A:第一薄壁部
34B:第二薄壁部
35:基部(第一厚壁部)
36:突出部(第一厚壁部)
37:第二厚壁部
38:螺孔
40:贯通孔
41:第一贯通孔
42:第二贯通孔
D1:突出部(第一厚壁部)的轴向尺寸
D2:第二厚壁部的轴向尺寸

Claims (7)

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
外侧构件;
内侧构件,在轴向一侧具有车轮安装突缘,该车轮安装突缘设置有用于与车轮固定的多个螺栓孔和用于固定制动转子的螺孔;以及
多个滚动体,配置于所述外侧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之间,
所述车轮安装突缘具有:
薄壁部,形成于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是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螺栓孔之间的、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而不具有所述螺孔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螺栓孔之间的、具有所述螺孔的区域;
第一厚壁部,包含使所述螺栓孔的周围的区域从所述薄壁部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的部位;以及
第二厚壁部,使所述螺孔的周围的区域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薄壁部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厚壁部具有:圆环状的基部,位于径向内侧;以及突出部,是使所述螺栓孔的周围的区域从所述薄壁部向轴向另一侧隆起而成的部位,且从所述基部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地突出,
所述第二厚壁部在周向两侧与所述突出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第一薄壁部和第二薄壁部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薄壁部,所述第一薄壁部形成有第一所述贯通孔,所述第二薄壁部形成有直径比所述第一贯通孔小的第二所述贯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两处所述螺孔,
所述第一薄壁部配置于周向上的所述螺孔彼此的间隔小的一侧,
并且,所述第二薄壁部配置于周向上的所述螺孔彼此的间隔大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一处所述螺孔,
所述第二薄壁部相比所述第一薄壁部在周向上远离所述第二厚壁部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厚壁部的轴向尺寸比所述第一厚壁部的轴向尺寸小。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厚壁部在径向内侧与所述基部连接。
CN202180098812.2A 2021-06-10 2021-06-10 车轮用轴承装置 Pending CN1173963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22104 WO2022259460A1 (ja) 2021-06-10 2021-06-10 車輪用軸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6338A true CN117396338A (zh) 2024-01-12

Family

ID=84426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8812.2A Pending CN117396338A (zh) 2021-06-10 2021-06-10 车轮用轴承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259460A1 (zh)
KR (1) KR20240018609A (zh)
CN (1) CN117396338A (zh)
DE (1) DE112021007809T5 (zh)
WO (1) WO20222594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2588B2 (ja) * 2012-12-20 2017-02-1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軸受装置
JP6787198B2 (ja) * 2016-04-12 2020-11-1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ハブユニット軸受
JP6760149B2 (ja) * 2016-08-30 2020-09-2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車輪支持用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2020015398A (ja) 2018-07-25 2020-01-3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軸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18609A (ko) 2024-02-13
DE112021007809T5 (de) 2024-05-02
JPWO2022259460A1 (zh) 2022-12-15
WO2022259460A1 (ja) 2022-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69244B1 (en) Hub unit bearing
US9903417B2 (en) Assembly procedure of a bearing unit—HUB flange
JP2008121839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06089985B (zh) 轴承单元—轮毂凸缘的组装过程
EP1630433A2 (en) Rolling bearing unit
US6832854B2 (en) Vehicle-use rolling bearing device
EP1010546B1 (en) Wheel hub unit
CN117396338A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JP2007326473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10778601A (zh) 车辆用轴承装置
JP2008121813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5081856A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
EP4372241A1 (en) Vehicle wheel bearing device
CN112513483B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17083465A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JP2006096143A (ja) 車両用ハブユニット
JP2020046036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17662606A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EP2589506A1 (en) Strut mount with rod bearing
JP2006143069A (ja) 車軸用軸受装置
JP2020183781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4241234B2 (ja) 車輪支持構造
JP2023090468A (ja) 車輪支持用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2020050177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24089975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