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8599B - 一种绿色建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88599B
CN117188599B CN202311382127.XA CN202311382127A CN117188599B CN 117188599 B CN117188599 B CN 117188599B CN 202311382127 A CN202311382127 A CN 202311382127A CN 117188599 B CN117188599 B CN 1171885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rain pipe
connecting rope
plan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821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88599A (zh
Inventor
宋启贤
林淑莹
林伟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ongha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ongha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ongha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ongha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821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885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88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8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88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85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的技术领域,针对建筑顶部绿植层容易积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绿色建筑系统,包括建筑本体、绿植层、排水结构以及蓄水结构;所述建筑本体顶部四周围设有挡墙;所述绿植层包括架设在建筑本体顶部的若干种植箱,所述种植箱内种植有植物,所述种植箱底部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种植箱底部与所述建筑本体顶部留有间距;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挡墙底部的若干排水口,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围设在所述建筑本体顶部外周的环形雨水槽,所述环形雨水槽位于所述排水口下方所述环形雨水槽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蓄水结构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与所述排水管连通。本申请具有便于及时排除建筑顶部绿植层积水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建筑的顶部天台处通常会种植各种绿色植物以形成绿植层,一方面绿植层的设置可起到美化建筑外部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绿植层也可作为建筑顶部的隔热层,在夏天可限制外界热量进入建筑内部,冬天则可延缓建筑内部的热量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建筑的绿色节能减排起到促进作用。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目前建筑顶部绿植层需要人工定时进行浇灌维护,在雨季时,雨水容易滞留在绿植层上,造成绿植层积水,导致绿植层上种植的植物容易发生烂根等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及时将积聚在建筑顶部绿植层内的雨水排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建筑系统,包括建筑本体、绿植层、排水结构以及蓄水结构;
所述建筑本体顶部四周围设有挡墙;
所述绿植层包括架设在建筑本体顶部的若干种植箱,所述种植箱内种植有植物,所述种植箱底部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种植箱底部与所述建筑本体顶部留有间距;
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挡墙底部的若干排水口,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围设在所述建筑本体顶部外周的环形雨水槽,所述环形雨水槽位于所述排水口下方并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环形雨水槽底部连通有排水管;
所述蓄水结构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与所述排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种植箱底部开设有渗水孔且种植箱底部与建筑本体顶部留有间距,使得后续种植箱内的雨水可通过渗水孔及时排出至种植箱外并经由挡墙上的排水口流入至环形雨水槽,最后经由与环形雨水槽连通的排水管流入至蓄水箱内,一方面便于绿植层内多余雨水的及时排出,减少雨水过多积留导致绿植层的植物发生烂根等情况,同时还可实现雨水的集中收集,减少雨水的浪费。
优选的,还包括浇灌结构,所述浇灌结构包括架设在建筑本体顶部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连通有若干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位于所述种植箱上方;
所述浇灌结构还包括连通在蓄水箱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安装有抽水泵,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布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抽水泵将蓄水箱内收集的雨水泵入至布水管内,最后经由喷淋管喷出,以实现对种植箱内植物的浇灌,一方面使种植箱内植物的日常维护更加简单方便,另一方面,蓄水箱内的雨水可用作日常种植箱内植物的灌溉用水,有利于提升雨水的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铺设在所述建筑本体顶部的疏水层,所所述疏水层与所述挡墙上的排水口连通设置,所述疏水层由若干疏水板拼接而成,所述种植箱底部搭接于所述疏水板的若干凸起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疏水板的设置,一方面可对种植箱进行支撑并实现将种植箱撑离建筑本体顶部,使得种植箱底部与建筑本体顶部可以留有间距,便于后续种植箱内雨水的及时排出,同时疏水板还可提升建筑本体顶部的防水性能,限制雨水渗入至建筑本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顶部端口处同轴架设有滤筒,所述滤筒外周与所述排水管内周留有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筒的设置,可减少树叶等杂物落入至排水管内造成排水管堵塞的情况。通过滤筒外周与排水管内周留有间距,雨水可通过滤筒外周侧的滤筒流入排水管,减少后续因杂物堆积在滤筒底部而导致雨水难以通过滤筒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蓄水箱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对设置且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近一端留有间距;所述排水管还设置有驱使所述滤筒沿所述排水管升降的升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升降组件驱使滤筒滑出排水管底端以清理滤筒中滤除的杂物,有利于降低滤筒杂物清理的难度;滤筒清理完成后,再通过升降组件驱使滤筒上移至排水管的顶端,以实现滤筒的复位。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滤筒底部外壁的下移连接绳以及连接于所述滤筒底部内壁的上移连接绳;所述排水管底部外周侧连接有第一收纳杆与第二收纳杆,所述上移连接绳远离所述滤筒的一端伸出所述排水管顶端并缠绕固定在所述第一收纳杆上,所述下移连接绳远离所述滤筒的一端伸出所述排水管底端并缠绕固定在所述第二收纳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理滤筒内杂物时,先将上移连接绳与下移连接绳分别从第一收纳杆与第二收纳杆上绕出,向下拉动下移连接绳,直至下移连接绳带动滤筒滑出排水管底端,便可清理滤筒内滤除的杂物,待滤筒内杂物清理完成后,将滤筒移回至排水管内,并向下拉动上移连接绳,通过上移连接绳将滤筒拉回至排水管顶端,便可实现滤筒的复位;滤筒上移至排水管顶端后,将上移连接绳与下移连接绳两者分别缠绕固定在第一收纳杆与第二收纳杆上,实现滤筒的限位固定。清理滤筒时无需攀爬至建筑本体顶部清理滤筒内的杂物,通过拉动上移连接绳与下移连接绳便可带动滤筒升降往返于排水管顶端与底端,以便于滤筒内杂物的清理。
优选的,所述滤筒顶端外周同轴连接有环形限位板,所述环形限位板外周与所述排水管内周抵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环形限位板可对滤筒进行限位,实现将滤筒同轴架设在排水管内,便于滤筒外周与排水管保持均匀的间隙,同时后续升降组件驱使滤筒下移过程,可通过环形限位板将排水管内周粘附的杂质污泥等刮下并带出至排水管外。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顶端内周同轴连接有环形卡接板,所述环形卡接板下表面与所述环形限位板上表面抵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续滤筒清理完成后并通过升降组件驱使滤筒上移直至环形限位板与环形卡接板抵接,利用环形卡接板对环形限位板进行限位,以减少后续升降组件将滤筒带出排水管顶端。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种植箱底部开设若干渗水孔且种植箱底部与建筑本体顶部留有间距,便于后续雨天时种植箱内多余雨水可及时通过渗水孔排出种植箱外,减少植物因雨水积聚而出现烂根的情况;通过在建筑本体顶部围设环形雨水槽并使环形雨水槽与挡墙上的排水口连通,同时在环形雨水槽底部连通排水管并使排水管与蓄水箱连通,便于后续从种植箱底部渗出的雨水通过挡墙上排水口排入至环形雨水槽并经由排水管流入的至蓄水箱内,便于实现对雨水的集中收集。
2.通过排水管顶部架设有滤筒,排水管底端与蓄水箱进水管之间留有间距,排水管还设置有驱使滤筒升降的升降组件,后续通过升降组件驱使滤筒滑出至排水管底端,便可清理滤筒内滤除的杂物。
3.通过滤筒顶端同轴连接有环形限位板且环形限位板外周与排水管外周抵接,一方面可通过环形限位板对滤筒进行限位,以使滤筒外周可以与排水管外周保持均匀的间隙;另一方面,后续升降组件驱使滤筒沿排水管下移时,可通过环形限位板将排水管内壁上的污泥等刮下并带出排水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示意种植箱与疏水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示意排水管上升降组件与滤筒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建筑本体;11、挡墙;12、排水口;13、支撑杆;14、疏水板;2、种植箱;3、环形雨水槽;4、排水管;40、环形卡接板;41、滤筒;411、环形限位板;42、升降组件;421、上移连接绳;422、下移连接绳;43、第一收纳杆;44、第二收纳杆;45、限位环;5、蓄水箱;51、进水管;6、出水管;61、抽水泵;62、布水管;63、喷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绿色建筑系统,参照图1及图2,包括建筑本体1、绿植层、排水结构、蓄水结构以及浇灌结构,建筑本体1顶部外周均围设有挡墙11;绿植层包括架设建筑本体1顶部的若干种植箱2,种植箱2通过种植土种植有植物,种植箱2底部与建筑本体1顶端平面留有间距且种植箱2底部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排水结构包括开设在挡墙11上若干排水口12以及围设在建筑本体1顶部外周的环形雨水槽3,排水口12与环形雨水槽3顶部开口连通设置,环形雨水槽3底部连通有排水管4;蓄水结构包括蓄水箱5,蓄水箱5位于建筑本体1底部外侧,蓄水箱5与排水管4连通设置;浇灌结构包括连通在蓄水箱5上的出水管6以及架设在挡墙11顶部的布水管62,出水管6上安装有抽水泵61且出水管6与布水管62连通,布水管62连通有若干喷淋管63,喷淋管63位于种植箱2上方且喷淋管63的喷头朝向种植箱2。
雨季时,种植箱2内多余的雨水可经由种植箱2底部渗水孔及时排出并通过挡墙11上的排水口12流入至环形雨水槽3内,最后经由环形雨水槽3底部的排水管4排入至蓄水箱5内,日常浇灌维护绿植层时,通过抽水泵61将蓄水箱5内的雨水抽入至布水管62并经由喷淋管63喷出,实现对种植箱2内植物的浇灌。一方面,便于种植箱2内雨水的及时排除,减少种植箱2内因雨水长时间积聚导致植物发生烂根,同时,还可实现雨水收集利用,减少对雨水的浪费。
建筑本体1顶端平面上涂刷有防水涂料,有利于减少后续建筑本体1顶部雨水渗入至建筑本体1的内部。排水结构还包括铺设在建筑本体1顶部平面的疏水层,疏水层由若干疏水板14拼接而成,疏水板14与挡墙11上的若干排水口12相对设置,实现疏水层与排水口12的连通。疏水板14与种植箱2底部抵接于疏水板14的若干凸起顶端,通过以上设置,一方面实现将种植箱2架设在建筑本体1顶部并使种植箱2底部与建筑本体1顶端平面留有间距,便于后续种植箱2内雨水的顺利排出,同时,若干疏水板14形成的疏水层限制了雨水直接与建筑本体1顶端平面直接接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建筑本体1顶端平面的防水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种植箱2内种植的植物为佛甲草;种植箱2内部铺设有碎石层,便于通过碎石层限制雨水将种植箱2内的种植土一同带出渗水孔外,使得疏水板14凸起间间隙不易被沙土堵塞,便于雨水可以更好地通过疏水板14流至排水口12。
建筑本体1外墙垂直连接有若干支撑杆13,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3为金属方通;支撑杆13靠近建筑本体1的一端均垂直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均通过若干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建筑本体1外墙,实现支撑杆13与建筑本体1的紧固连接,环形雨水槽3底部搭接在若干支撑杆13上,实现将环形雨水槽3稳固围设在建筑本体1外周。
参照图3及图4,排水管4顶端管口处同轴架设有滤筒41且滤筒41外周与排水管4内周留有间距,滤筒41的设置,便于对环形雨水槽3内流入排水管4内的雨水进行过滤,减少雨水中携带的树叶等杂物一同流入至排水管4内造成排水管4堵塞的情况,通过滤筒41外周与排水管4内周留有间距,便于后续滤筒41底部堆积杂物后,雨水仍可通过滤筒41侧壁上滤孔排入至排水管4内。
参照图4及图5,排水管4设置有驱使滤筒41沿排水管4轴向升降的升降组件42,蓄水箱5顶部连通有进水管51,进水管51与排水管4相对设置以实现排水管4与蓄水箱5的连通,排水管4底端与进水管51之间留有间距且该间距可供滤筒41活动于进水管51与排水管4之间。进水管51内径大于排水管4外径,便于雨水可以更好地经由排水管4流入至进水管51内。通过以上设置后,后续清理滤筒41内滤除杂物时,可通过升降组件42驱使滤筒41滑出至排水管4底端,以便于清理滤筒41内的杂物,无需攀爬至建筑本体1顶部清理滤筒41,降低了滤筒41的清理难度。
滤筒41顶端同轴连接有环形限位板411,环形限位板411外轴与排水管4内周抵接,环形限位板411的设置,一方面环形限位板411可驱使滤筒41外周与排水管4外周保持均匀间隙,以便于后续流入滤筒41内的雨水可以通过滤筒41周侧的滤孔流入排水管4;另一方面,后续升降组件42驱使环形限位板411下移时,环形限位板411可将排水管4内粘附的淤泥等一同刮下并带出排水管4外,实现对排水管4内周的清理。
升降组件42包括上移连接绳421与下移连接绳422,上移连接绳421固定连接在滤筒41底部内壁,下移连接绳422固定连接在滤筒41底部外壁;排水管4底端外周垂直固定有第一收纳杆43与第二收纳杆44,第一收纳杆43与第二收纳杆44两者关于排水管4轴线对称分布。上移连接绳421远离滤筒41的一端伸出滤筒41顶端的同时绕过雨水槽顶部并绑扎固定在第一收纳杆43上,下移连接绳422远离滤筒41的一端绑扎固定在第二收纳杆44上。
通过以上设置,实现将滤筒41架设在过滤筒41顶端,需要清理滤筒41内的杂物时,将上移连接绳421与下移连接绳422分别从第一收纳杆43与第二收纳杆44上绕出,同时下拉下移连接绳422以带动滤筒41滑出至排水管4底端以清理滤筒41内滤除的树叶等杂物,滤筒41清理完成后,将滤筒41移回至排水管4底端并下拉上移连接绳421以带动滤筒41上移至排水管4顶端,实现滤筒41的复位,最后并将上移连接绳421缠绕固定第一收纳杆43上,将下移连接绳422缠绕固定在第二收纳杆44上,以限制滤筒41滑动。
上移连接绳421与下移连接绳422两者均为现有尼龙绳。上移连接绳421与下移连接绳422两者长度均为排水管4长度的2.5倍;上移连接绳421与下移连接绳422两者远离滤筒41的一端均连接有限位环45,将上移连接绳421与下移连接绳422分别从第一收纳杆43与第二收纳杆44上绕出后,将上移连接绳421上与下移连接绳422两者的限位环45分别套设在第一收纳杆43与第二收纳杆44上,以实现对上移连接绳421与下移连接绳422的限位,减少下拉下移连接绳422带动滤筒41下移时,上移连接绳421远离滤筒41的一端被滤筒41带入排水管4顶端,或是下拉上移连接绳421带动滤筒41上移时,下移连接绳422远离滤筒41的一端被滤筒41带入排水管4底端的情况。
排水管4顶端端部还同轴连接有环形卡接板40,环形卡接板40下表面与环形限位板411上表面抵接设置,用以限制后续下拉上移连接绳421以带动滤筒41上移复位时,滤筒41滑出至排水管4顶端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雨天时,雨水落入至绿植层的种植箱2内后可通过种植箱2底部渗水孔及时排出至疏水板14,有利于减少雨水过量集聚在种植箱2内导致植物发生烂根的情况,落入疏水板14上雨水经由挡墙11底部的排水口12排入至建筑本体1顶部外周的环形雨水槽3内,并经由环形雨水槽3底部排水管4流入至蓄水箱5内,实现对雨水的收集;日常浇灌维护绿植层的植物时,通过出水管6上的抽水泵61将蓄水箱5内收集的雨水抽入至布水管62,再经由若干喷淋管63喷出,实现对绿植层的植物的浇灌,有利于提升对雨水的利用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绿色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本体(1)、绿植层、排水结构以及蓄水结构;
所述建筑本体(1)顶部四周围设有挡墙(11);
所述绿植层包括架设在建筑本体(1)顶部的若干种植箱(2),所述种植箱(2)内种植有植物,所述种植箱(2)底部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种植箱(2)底部与所述建筑本体(1)顶部留有间距;
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挡墙(11)底部的若干排水口(12),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围设在所述建筑本体(1)顶部外周的环形雨水槽(3),所述环形雨水槽(3)位于所述排水口(12)下方并与所述排水口(12)连通,所述环形雨水槽(3)底部连通有排水管(4);
所述蓄水结构包括蓄水箱(5),所述蓄水箱(5)与所述排水管(4)连通;
所述排水管(4)顶部端口处同轴架设有滤筒(41),所述滤筒(41)外周与所述排水管(4)内周留有间距;
所述蓄水箱(5)顶部连通有进水管(51),所述排水管(4)与所述进水管(51)相对设置且所述排水管(4)与所述进水管(51)相近一端留有间距;所述排水管(4)还设置有驱使所述滤筒(41)沿所述排水管(4)升降的升降组件(42);
所述升降组件(42)包括连接于所述滤筒(41)底部外壁的下移连接绳(422)以及连接于所述滤筒(41)底部内壁的上移连接绳(421);所述排水管(4)底部外周侧连接有第一收纳杆(43)与第二收纳杆(44),所述上移连接绳(421)远离所述滤筒(41)的一端伸出所述排水管(4)顶端并缠绕固定在所述第一收纳杆(43)上,所述下移连接绳(422)远离所述滤筒(41)的一端伸出所述排水管(4)底端并缠绕固定在所述第二收纳杆(44)上;上移连接绳(421)与下移连接绳(422)两者远离滤筒(41)的一端均连接有限位环(45),将上移连接绳(421)与下移连接绳(422)分别从第一收纳杆(43)与第二收纳杆(44)上绕出后,将上移连接绳(421)与下移连接绳(422)两者的限位环(45)分别套设在第一收纳杆(43)与第二收纳杆(44)上,以实现对上移连接绳(421)与下移连接绳(422)的限位;
所述滤筒(41)顶端外周同轴连接有环形限位板(411),所述环形限位板(411)外周与所述排水管(4)内周抵接设置;
所述排水管(4)顶端内周同轴连接有环形卡接板(40),所述环形卡接板(40)下表面与所述环形限位板(411)上表面抵接设置;
还包括浇灌结构,所述浇灌结构包括架设在建筑本体(1)顶部的布水管(62),所述布水管(62)连通有若干喷淋管(63),所述喷淋管(63)位于所述种植箱(2)上方;所述浇灌结构还包括连通在蓄水箱(5)的出水管(6),所述出水管(6)安装有抽水泵(61),所述出水管(6)与所述布水管(6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铺设在所述建筑本体(1)顶部的疏水层,所述疏水层与所述挡墙(11)上的排水口(12)连通设置,所述疏水层由若干疏水板(14)拼接而成,所述种植箱(2)底部搭接于所述疏水板(14)的若干凸起上。
CN202311382127.XA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绿色建筑系统 Active CN1171885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82127.XA CN117188599B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绿色建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82127.XA CN117188599B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绿色建筑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8599A CN117188599A (zh) 2023-12-08
CN117188599B true CN117188599B (zh) 2024-08-16

Family

ID=88992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82127.XA Active CN117188599B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绿色建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8859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2619A (zh) * 2022-07-12 2022-10-04 广东鲁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
CN217949552U (zh) * 2022-08-06 2022-12-02 湖北群心群力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保温防水屋面
CN116427637A (zh) * 2023-03-31 2023-07-14 深圳市深港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78633B1 (ko) * 2004-12-01 2005-03-24 (주)엄앤드이종합건축사사무소 공동주택 단지내 옥상 빗물을 이용하는 정원조경 물공급구조
JP4886659B2 (ja) * 2007-11-07 2012-02-29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雨水集水装置及びその雨水集水装置を備える植物栽培システム
CN113266111B (zh) * 2021-06-16 2022-06-28 浙江韶华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排水系统
CN114197573B (zh) * 2021-12-22 2023-12-01 王文永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作用的园林景观用挡雨棚
CN219386906U (zh) * 2023-03-08 2023-07-21 马德龙 一种便于清理的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2619A (zh) * 2022-07-12 2022-10-04 广东鲁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
CN217949552U (zh) * 2022-08-06 2022-12-02 湖北群心群力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保温防水屋面
CN116427637A (zh) * 2023-03-31 2023-07-14 深圳市深港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8599A (zh) 2023-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66110B (zh)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CN115142619B (zh) 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
CN215530564U (zh) 一种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CN117188599B (zh) 一种绿色建筑系统
CN212035023U (zh) 一种环保式园林景观墙
CN210042931U (zh) 屋顶绿化给水装置
CN208803519U (zh) 一种屋顶蓄排水结构
CN216438195U (zh) 一种园林绿化供水装置
CN213654016U (zh)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屋顶
CN214070796U (zh) 一种用于园林景观工程的生态坡面绿化装置
CN112609906A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用装配式防水屋顶结构
CN207383158U (zh) 一种便捷型园林灌溉装置
CN219182311U (zh) 一种废弃矿山修复用浇灌装置
CN211898672U (zh) 一种园林坡道雨水收集装置
CN211898671U (zh) 一种坡地雨水利用构筑物
CN216722469U (zh) 一种园林灌溉系统
CN217564264U (zh)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墙体
CN216855950U (zh) 一种建筑服务用雨污水处理装置
CN221058913U (zh) 一种城市建设用环保绿化隔离带
CN210482777U (zh)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
CN221298046U (zh) 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雨水收集装置
CN214302125U (zh) 一种环保型绿化带蓄水结构
CN217160536U (zh) 一种多层园林绿化建筑
CN216041476U (zh) 一种停车棚自动蓄水与灌溉系统
CN211974093U (zh) 节能环保楼宇建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