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79602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79602A
CN117079602A CN202311119784.5A CN202311119784A CN117079602A CN 117079602 A CN117079602 A CN 117079602A CN 202311119784 A CN202311119784 A CN 202311119784A CN 117079602 A CN117079602 A CN 117079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display panel
frame
data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197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小国
孙莹
杨金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1978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796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79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96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像素电路在第二模式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像素电路的一帧刷新时间包括前置阶段和发光阶段,在第一模式,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1,在第二模式,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2;其中,(F1‑F2)×(L1‑L2)<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数据刷新频率较低时,延长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在数据刷新频率较高时,缩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以缩小显示面板在不同数据刷新频率下的画面显示亮度差异,解决了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中通常设置有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能够依据其所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产生驱动电流,从而驱动发光元件进行发光,使得显示面板呈现出相应亮度的显示画面。
由于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显示面板具有不同的工作模式,不同工作模式下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亮度具有差异,使得显示面板出现画面显示亮度均一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显示面板出现画面显示亮度均一性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
所述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在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
所述像素电路的一帧刷新时间包括前置阶段和发光阶段,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1,在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2;其中,
(F1-F2)×(L1-L2)<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在第二模式,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在第一模式,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1,在第二模式,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2。其中,通过设置(F1-F2)×(L1-L2)<0,从而在数据刷新频率较低时,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较长,使得发光元件在一帧刷新时间中的发光时长更长,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对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提高画面显示亮度;数据刷新频率较高时,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较短,使得发光元件在一帧刷新时间中的发光时长更短,降低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降低画面显示亮度;进而可缩小显示面板在不同数据刷新频率下由于保持帧的亮度衰减差异所导致的画面显示亮度差异,使得显示面板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更为均一,解决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10和发光元件11,像素电路10的工作过程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像素电路10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在第二模式,像素电路10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像素电路10的一帧刷新时间包括前置阶段和发光阶段,在第一模式,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1,在第二模式,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2;其中,(F1-F2)×(L1-L2)<0。
具体的,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可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电路10和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元件11,多个像素电路10和多个发光元件11的排布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继续参考图1,多个像素电路10和多个发光元件11对应电连接,像素电路10用于为与其电连接的发光元件11提供驱动电流,以实现驱动发光元件11发光。
其中,发光元件1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但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1也可以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如Micro-LED、Mini-LED)或者其他类型的发光器件。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7所示,可选的,像素电路10包括数据写入模块11、驱动模块12和补偿模块13。其中,驱动模块12包括驱动晶体管T2,驱动晶体管T2用于为发光元件11提供驱动电流;数据写入模块11连接于驱动晶体管T2的第一极(即N2节点),用于为驱动晶体管T2提供数据信号;补偿模块13连接于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即N1节点)和第二极(即N3节点)之间,用于补偿驱动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
此外,像素电路10还可以包括复位模块15,用于为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提供复位信号Vref;初始化模块16,用于为发光元件11提供初始化信号Vini;发光控制模块17,用于选择性地允许发光元件11进入发光阶段,可选的,发光控制模块17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171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172,第一发光控制模块171连接于第一电源信号端与驱动晶体管T2的一极之间,第二发光控制模块172连接于驱动晶体管T2的另一极与发光元件11之间。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数据写入模块11的控制端接收第一扫描信号S1,第一扫描信号S1控制数据写入模块11的开启和关断;补偿模块13的控制端接收第二扫描信号S2,第二扫描信号S2控制补偿模块13的开启和关断;复位模块15的控制端接收第三扫描信号S3,第三扫描信号S3控制复位模块15的开启和关断;初始化模块16的控制端接收第四扫描信号S4,第四扫描信号S4控制初始化模块16的开启和关断;发光控制模块17的控制端接收发光控制信号EM,发光控制信号EM控制发光控制模块17的开启和关断。
另外,可选的,本实施例中,数据写入模块11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T1,第一扫描信号S1控制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开启和关断;补偿模块13包括补偿晶体管T3,第二扫描信号S2控制补偿晶体管T3的开启和关断;复位模块15包括复位晶体管T5,第三扫描信号S3控制复位晶体管T5的开启和关断;初始化模块16包括初始化晶体管T6,第四扫描信号S4控制初始化晶体管T6的开启和关断;第一发光控制模块171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7,第二发光控制模块172包括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8,发光控制信号EM控制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7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8的开启和关断。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图7所示,像素电路还可以包括偏置调节模块14,用于为驱动晶体管T2提供偏置调节信号。可选的,如图4和图6所示,偏置调节模块14连接于驱动晶体管T2的第一极(即N2节点);如图5和图7所示,偏置调节模块14连接于驱动晶体管T2的第二极(即N3节点)。可选的,偏置调节模块14的控制端接收偏置调节控制信号SV,偏置调节控制信号SV控制偏置调节模块14的开启和关断;偏置调节模块14包括偏置调节晶体管T4,偏置调节控制信号SV控制偏置调节晶体管T4的开启和关断。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图4、图5所示的像素电路10,驱动晶体管T2为PMOS型晶体管,其中,像素电路10还包括存储电容C1,存储电容C1的第一极连接于第一电源信号端,第二极连接于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用于存储传输至驱动晶体管T2栅极的信号。如图3、图6、图7所示的像素电路10,驱动晶体管T2为NMOS型晶体管,其中,像素电路10还包括存储电容C1,存储电容C1的第一极连接于发光元件11,第二极连接于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用于存储传输至驱动晶体管T2栅极的信号。
本实施例中,发光控制模块17、驱动晶体管T2和发光元件11串联于第一电源信号端和第二电源信号端之间,通过第一电源信号PVDD和第二电源信号PVEE之间的电势差,产生驱动电流,从而驱动发光元件11进行发光。其中,第一电源信号端用于提供第一电源信号PVDD,第二电源信号端用于提供第二电源信号PVEE,且第一电源信号PVDD的电压大于第二电源信号PVEE。
此外,图2-图7只是示例性地提供了几种像素电路的结构,但不包括全部,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的一帧刷新时间F内,像素电路10的工作过程包括前置阶段t10和发光阶段t20,在一些情形中,前置阶段t10与发光阶段t20可以依序进行。
其中,在一帧刷新时间F内,前置阶段t10为发光元件11不发光的阶段,发光阶段t20为发光元件11发光的阶段。
具体的,如图2-图8所示,在前置阶段t10,发光控制信号EM为无效脉冲,发光控制模块17的控制端在发光控制信号EM的作用下关断,此时,发光元件11不发光。在发光阶段t20,发光控制信号EM为有效脉冲,发光控制模块17的控制端在发光控制信号EM的作用下开启,此时,驱动晶体管T2产生的驱动电流可传输至发光元件11,进而控制发光元件11进入发光阶段而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控制信号EM的有效脉冲可根据发光控制模块17中晶体管的沟道类型进行设置。
示例性的,如图2-图8所示,第一发光控制模块171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7,第二发光控制模块172包括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8,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7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8均为PMOS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7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8的栅极接收发光控制信号EM。在前置阶段t10,发光控制信号EM的无效脉冲为高电平,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7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8在发光控制信号EM的控制下关断。在发光阶段t20,发光控制信号EM的有效脉冲为低电平,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7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8在发光控制信号EM的控制下开启,以在驱动晶体管T2导通时,使驱动晶体管T2产生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元件11,发光元件11发光。
可以理解的是,发光控制模块17中的晶体管为NMOS型晶体管时,则发光控制信号EM的无效脉冲为低电平,发光控制信号EM的有效脉冲为高电平,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一帧刷新时间是以驱动电流写入发光元件11的最小周期而计算的,在发光控制信号EM的一个刷新周期中,发光控制模块17可以导通一次,驱动电流可传输至发光元件11,进而发光元件11进入发光阶段。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其中,图9所示的时序可以对应于图2所示的像素电路结构,如图2和图9所示,在至少一帧刷新时间中,像素电路10的前置阶段t10可以包括复位阶段t11。
其中,在复位阶段t11,第三扫描信号S3为高电平的有效信号,使得复位晶体管T5导通,复位信号Vref通过导通的复位晶体管T5传输至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即N1节点),从而对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进行复位,此时,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即N1节点)的电位与复位信号Vref保持一致,以避免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上所携带的上一帧的数据信号影响下一帧数据信号的写入。
继续参考图2和图9,在至少一帧刷新时间中,像素电路10的前置阶段t10还可以包括数据写入阶段t12。
其中,在数据写入阶段t12,第一扫描信号S1为低电平的有效脉冲,第二扫描信号S2为高电平的有效脉冲,使得数据写入晶体管T1和补偿晶体管T3导通,同时,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电位与复位信号Vref保持一致,驱动晶体管T2也导通,数据信号Vdata经过数据写入晶体管T1、驱动晶体管T2和补偿晶体管T3,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即N1节点),N1节点的电位逐渐拉高,直至驱动晶体管T2截止。当驱动晶体管T2截止时,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电位为Vdata-|Vth|,其中,Vdata为数据信号Vdata的电压值,|Vth|为驱动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
继续参考图2和图9,在至少一帧刷新时间中,在数据写入阶段t12结束后,显示面板可以进入发光阶段t20。
其中,在发光阶段t20,发光控制信号EM为低电平的有效脉冲,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7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8导通,因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7的导通,第一电源信号PVDD会传输至驱动晶体管T2的第一极,则驱动晶体管T2的第一极和栅极的电压差为VPVDD-(Vdata-|Vth|),使得驱动晶体管T2所产生的驱动电流为K*(Vdata-VPVDD)2,K为与驱动晶体管T2的尺寸和材料等相关的系数,如此,驱动晶体管T2所产生的驱动电流与其自身的阈值电压|Vth|无关,该驱动电流通过导通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8传输至发光元件11的阳极,使得发光元件11进行发光。
继续参考图2和图9,在至少一帧刷新时间中,像素电路10的前置阶段t10还可以包括初始化阶段t13。
其中,在初始化阶段t13,第四扫描信号S4为低电平的有效脉冲,使得初始化晶体管T6导通,初始化信号Vini经初始化晶体管T6传输至发光元件11的阳极,以对发光元件11的阳极进行初始化,防止上一帧提供至发光元件11阳极的驱动电流,影响下一帧发光元件11的显示发光亮度。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其中,图10所示的时序可以对应于图4所示的像素电路结构,如图4和图10所示,在至少一帧刷新时间中,像素电路10的前置阶段t10还可以包括偏置调节阶段t14。
其中,在偏置调节阶段t14,偏置调节控制信号SV为低电平的有效脉冲,使得偏置调节晶体管T4导通,偏置调节信号V0输入至驱动晶体管T2的第一极(即N2节点),以调整驱动晶体管T2栅极与第一极(即N2节点)之间的电压差,从而消除驱动晶体管T2内部产生的反向电场,解决偏置问题,避免驱动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发生偏移,从而有利于减弱闪烁现象。
例如,当驱动晶体管T2为PMOS型晶体管时,在偏置调节阶段t14,可以通过偏置调节信号V0拉高驱动晶体管T2的第一极或者第二极的电位,以提高驱动晶体管T2的第一极或者第二极与栅极之间的电压差,抵消驱动晶体管T2内部产生的反向电场,解决偏置问题,但并不局限于此。
继续参考图4和图10,在偏置调节阶段t14,第二扫描信号S2可以为高电平的有效脉冲,使得补偿晶体管T3导通,此时,偏置调节信号V0可通过补偿晶体管T3传输至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以使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与第一极(即N2节点)的电位保持一致,可进一步改善驱动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偏移的现象,进而减弱闪烁现象。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初始化晶体管T6的沟道类型可以与偏置调节晶体管T4的晶体管沟道类型相同,如此,可以设置偏置调节控制信号SV和第四扫描信号S4为相同的信号,使得初始化晶体管T6与偏置调节晶体管T4能够同时导通或断开。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仅示例性地对像素电路10中各晶体管的类型及对应的驱动过程进行了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像素电路10中各晶体管的类型发生变化时,通过改变各晶体管的栅极接收的信号,同样能够具有与上文类似的驱动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低功耗以及满足用户对不同显示模式的需求,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需要能够具有对应不同数据刷新频率的刷新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像素电路10的工作过程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像素电路10在第一模式下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像素电路10在第二模式下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且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和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不同。
其中,在显示面板中,帧刷新频率为画面刷新的最小单元帧的变化频率,帧刷新频率可等于1秒内完成一帧刷新时间的次数。而数据刷新频率是指数据信号Vdata写入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频率,数据刷新频率可等于1秒内数据信号Vdata写入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次数。
进一步地,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数据写入帧和保持帧,数据写入帧包括数据写入阶段,在数据写入阶段,数据写入模块为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写入数据信号;保持帧不包含数据写入阶段。
当显示面板以低于帧刷新频率的数据刷新频率进行显示时,一般采用插帧(Frameskip)的方式进行降频,也即在每一数据刷新周期的数据写入帧之后插入保持帧,不同刷新频率下的数据写入帧的时长可以相同,通过调节保持帧的时长,使实际显示效果满足相应的数据刷新频率。
示例性的,以帧刷新频率为120Hz的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数据刷新频率为60Hz时,则表示,一个数据刷新周期内包括1个数据写入帧和1个保持帧;当数据刷新频率为30Hz时,则表示,一个数据刷新周期内包括1个数据写入帧和3个保持帧,以此类推。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刷新频率即为数据写入帧出现的频率,其中,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则像素电路10在第一模式下一个数据刷新周期内包括的保持帧数量小于像素电路10在第二模式下一个数据刷新周期内包括的保持帧数量;同理,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小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则像素电路10在第一模式下一个数据刷新周期内包括的保持帧数量大于像素电路10在第二模式下一个数据刷新周期内包括的保持帧数量。
发明人研究发现,当像素电路具有对应不同数据刷新频率的工作模式(例如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时,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像素电路在较低数据刷新频率的工作模式下,在一个数据刷新周期内,数据写入帧之后插入有较多的保持帧,例如,以帧刷新频率为120Hz,数据刷新频率为1Hz为例进行说明,此时,数据刷新周期为1秒,在1个数据刷新周期内包括1个数据写入帧以及在该数据写入帧之后的119个保持帧。
可以理解的是,在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的119个保持帧内,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需要始终保持该数据刷新周期中数据写入帧所写入的数据信号,而由于119个保持帧的时长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会因漏电流等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像素电路驱动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发生衰减。
其中,数据刷新频率越低,则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保持帧的数量越多,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所有保持帧的整体持续时间越长,对应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会越大,画面显示亮度降低得越明显。
因此,在像素电路工作于较低数据刷新频率的工作模式时,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会存在较大幅度的衰减,从而导致画面显示亮度较低;在像素电路工作于较高数据刷新频率的工作模式时,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衰减会降低,从而导致画面显示亮度较高。进而在像素电路工作于不同数据刷新频率的工作模式(例如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时,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下,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1,像素电路在第二模式下,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2,设置(F1-F2)×(L1-L2)<0。
具体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第一模式,像素电路10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所对应的一帧刷新时间为f1;在第二模式,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所对应的一帧刷新时间为f2。
其中,如图11所示,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F1-F2>0,像素电路在第二模式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保持帧的数量会大于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保持帧的数量,从而使得像素电路在第二模式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所有保持帧的整体持续时间比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所有保持帧的整体持续时间更长,则像素电路在第二模式下所驱动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会大于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下所驱动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导致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低于第一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在本实施例中,设置L1-L2<0,即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大于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使得第二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较长,从而使得第二模式下发光元件在一帧刷新时间f2中的发光时长更长,以提高发光元件在第二模式下的发光效率,对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最终使得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趋近于第一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同理,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小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F1-F2<0,则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会高于第一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在本实施例中,设置L1-L2>0,即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小于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使得第一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较长,从而使得第一模式下发光元件在一帧刷新时间f1中的发光时长更长,以提高发光元件在第一模式下的发光效率,对第一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最终使得第一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趋近于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刷新频率越低,则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保持帧的数量越多,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所有保持帧的整体持续时间越长,对应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会越大,画面显示亮度降低得越明显,则可通过延长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即,设置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较长,以使发光元件在一帧刷新时间中的发光时长更长,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对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提高画面显示亮度。同样的,数据刷新频率越高,则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保持帧的数量越少,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所有保持帧的整体持续时间越短,对应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会越小,画面显示亮度降低得越不明显,则可通过缩短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即,设置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较短,以使发光元件在一帧刷新时间中的发光时长更短,降低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降低画面显示亮度。最终,缩小显示面板在高数据刷新频率和低数据刷新频率下的画面显示亮度差异,使得显示面板在高数据刷新频率和低数据刷新频率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更为均一。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在第二模式,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在第一模式,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1,在第二模式,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2。其中,通过设置(F1-F2)×(L1-L2)<0,从而在数据刷新频率较低时,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较长,使得发光元件在一帧刷新时间中的发光时长更长,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对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提高画面显示亮度;数据刷新频率较高时,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较短,使得发光元件在一帧刷新时间中的发光时长更短,降低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降低画面显示亮度;进而可缩小显示面板在不同数据刷新频率下由于保持帧的亮度衰减差异所导致的画面显示亮度差异,使得显示面板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更为均一,解决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如图13所示,可选的,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第一时间段D1和第二时间段D2。在第一时间段D1,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一模式,在第二时间段D2,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二模式。
其中,用户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对显示面板的数据刷新频率具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在竞技类的游戏场景、高清动态视频观看场景等应用场景下,需要具有较高的数据刷新频率,以保证快速的画面刷新,提升用户体验。而在阅读电子书等应用场景下,则可设置较低的数据刷新频率,满足静态的显示画面或其它无需较高数据刷新频率的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同时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可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设置,在不同的时间段,设置像素电路工作于不同的模式,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实现不同的数据刷新频率,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
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以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一时间段D1,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一模式,此时,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以保证快速的画面刷新,满足用户在竞技类的游戏场景、高清动态视频观看场景体验等应用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在第二时间段D2,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二模式,此时,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以满足静态的显示画面或其它无需较高数据刷新频率的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并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其中,如图13所示,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大于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即,第二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较长,使得第二模式下发光元件在一帧刷新时间f2中的发光时长更长,可以提高发光元件在第二模式下的发光效率,对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最终使得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趋近于第一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从而可使显示面板在第一时间段D1和第二时间段D2的画面显示亮度相当,避免显示面板在第一时间段D1和第二时间段D2切换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时出现画面闪烁问题。
同理,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小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也可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在不同时间段选择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以满足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使用需求,此处不再赘述。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第一显示区21的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一模式,第二显示区22的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二模式。
具体的,如图14所示,显示面板包括不同的显示区域(例如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在一些使用场景下,对于不同的显示区域的功能要求,体现在数据刷新频率的差异。例如,如图14所示,第一显示区21为播放电影、游戏等画面的区域,则要求较高的数据刷新频率,以保证快速的画面刷新,提升用户体验。而第二显示区22为显示文字、时间信息等的区域,则不需要较高的数据刷新频率,在较低的数据刷新频率下,即可满足要求。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不同的显示区域,像素电路可工作于不同的模式,以满足不同显示区域的显示需求。
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以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为例进行说明,由于人眼对显示面板中间区域的画面显示较为敏感,人眼对对显示面板周边区域的画面显示较为不敏感,因此,可将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设置为第一显示区21,周边区域设置为第二显示区22,其中,在第一显示区21,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一模式,此时,第一显示区21中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的画面刷新频率较高,满足用户需求,周边区域的画面刷新频率较低,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同时,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对于仪表类显示产品,只有显示数字部分的区域的画面需要更新,此时,可将显示数字部分的区域设置为第一显示区21,其他显示区域设置为第二显示区22。对于电子书类显示产品,可能只需对显示每一章节的具体文字内容的区域进行更新,而插图或标题部分无需更新,此时,可将显示每一章节的具体文字内容的区域设置为第一显示区21,显示插图或标题部分的区域设置为第二显示区22,以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的位置进行任意设置,并在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选择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以满足用户在不同显示区域的使用需求。
其中,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原理说明,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在工作于第一模式的第一显示区21,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较短;在工作于第二模式的第二显示区22,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较长,从而可使得工作于第一模式的第一显示区21的画面显示亮度和工作于第二模式的第二显示区22的画面显示亮度相当,进而可避免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出现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同理,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小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在第一显示区21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大于第二显示区22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从而可使得工作于第一模式的第一显示区21的画面显示亮度和工作于第二模式的第二显示区22的画面显示亮度相当,进而避免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出现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11,可选的,F1>F2,F1/F2>L2/L1。
具体的,如图11所示,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大于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
其中,发明人研究发现,若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与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之间的比值过大,可能会导致显示面板在第一模式下由于发光阶段t20的时间过短而无法正常发光,或者,显示面板在第二模式下由于发光阶段t20的时间过长而严重压缩前置阶段t10的时长,导致数据信号无法正常写入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影响画面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F1/F2>L2/L1,即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与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之间的比值,小于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和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之间的比值,以合理设置L2和L1之间的比值关系,使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与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不会因差异过大而导致显示面板无法正常显示。
继续参考图11,可选的,F1>F2,L1/L2>1/2。
具体的,如图11所示,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大于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
其中,参考上述实施例,若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与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之间的比值过小,可能会导致显示面板在第一模式下由于发光阶段t20的时间过短而无法正常发光,或者,显示面板在第二模式下由于发光阶段t20的时间过长而严重压缩前置阶段t10的时长,导致数据信号无法准确写入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影响画面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L1/L2>1/2,即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为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的一半以上,以合理设置L1和L2之间的比值关系,使得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与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不会因差异过大而导致显示面板无法正常显示。
继续参考图11和图12,可选的,在第一模式,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为W1,在第二模式,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为W2;其中,(F1-F2)×(W1-W2)≥0。
具体的,如图11所示,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F1-F2>0,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大于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以对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使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趋近于第一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此时,设置W1-W2>0,即(F1-F2)×(W1-W2)>0,使得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小于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可以在帧刷新频率不变的条件下,为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提供足够的延长空间,从而在实现对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的同时,为像素电路提供发光控制信号等显示信号的驱动芯片可以依据固定的帧刷新频率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进而可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同理,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小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F1-F2<0,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小于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以对第一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使第一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趋近于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此时,设置W1-W2<0,即(F1-F2)×(W1-W2)>0,使得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大于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可以在帧刷新频率不变的条件下,为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提供足够的延长空间,从而在实现对第一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的同时,为像素电路提供发光控制信号等显示信号的驱动芯片可以依据固定的帧刷新频率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进而可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缩小显示面板在高数据刷新频率和低数据刷新频率下的画面显示亮度差异,使得显示面板在高数据刷新频率和低数据刷新频率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更为均一,数据刷新频率越低,则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越长,以提高画面显示亮度,此时,可缩短一帧刷新时间中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以使一帧刷新时间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提高驱动过程的稳定性。同理,数据刷新频率越高,则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越短,以降低画面显示亮度,此时,可延长一帧刷新时间中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以使一帧刷新时间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提高驱动过程的稳定性。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图,如图15所示,可选的,可设置W1=W2,即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等于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此时,(F1-F2)×(W1-W2)=0。如此设置,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不变,从而有利于保证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下和第二模式下前置阶段t10中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栅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对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
继续参考图11和图12,可选的,W1+L1=W2+L2。
具体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模式下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与第一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的和即为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第二模式下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与第二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的和即为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W1+L1=W2+L2,可使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和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相等,即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一模式和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二模式时的一帧刷新时间相同,此时,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一模式和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二模式时的帧刷新频率相同,驱动芯片可以依据固定的帧刷新频率为像素电路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进而可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继续参考图15,可选的,F1>F2,W1+L1<W2+L2。
具体的,如图15所示,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大于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以对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使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趋近于第一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W1+L1<W2+L2,即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小于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可在L2>L1的条件下,即,实现对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的同时,使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中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和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中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无需对应进行调整,从而有利于保证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下和第二模式下前置阶段t10中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栅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影响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效果。
此外,在根据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和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调整第一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和第二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时,可通过缩短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1,和/或,延长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f2来为第一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和第二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提供充足的调整空间,不会再受到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的限制,可提高第一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和第二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的设计自由度。同时,第一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和第二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以及,第一模式下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和第二模式下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均可独立进行调节,有利于使显示面板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
可选的,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包括第一频率段和第二频率段,第一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为△F1,第一频率段内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保持不变,第二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为△F2,第二频率段内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保持不变;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位于第一频率段,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位于第二频率段。
其中,发明人研究发现,当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变化不大的时候,例如,在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分别为110Hz和120Hz时,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保持帧的数量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则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所有保持帧的整体持续时间不会形成较大的差距,对应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也不会存在较大的差异,画面显示亮度的变化并不明显。
因此,在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和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差异很小时,即在第一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和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差异很小时,设置第一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和第二模式下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不同,可能会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使显示面板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不均。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频率段和第二频率段,第一频率段和第二频率段中不存在相同的数据刷新频率。
第一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为△F1,第二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为△F2,其中,数据刷新频率跨度是指频率段中的最高数据刷新频率和最低数据刷新频率之间的跨度,或者说,频率段中的最高数据刷新频率和最低数据刷新频率之间的差值。
示例性的,以第一频率段包括60Hz~90Hz,第二频率段包括90Hz~120Hz为例进行说明,则第一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F1等于30Hz,第二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F2等于30Hz。
当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在第一频率段内变化时,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的变化范围会被限制在数据刷新频率跨度△F1以内,此时,像素电路在不同数据刷新频率下的画面显示亮度的差异较小,如此,可设置第一频率段内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保持不变,以避免矫枉过正的问题。
同样的,当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在第二频率段内变化时,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的变化范围会被限制在数据刷新频率跨度△F2以内,此时,像素电路在不同数据刷新频率下的画面显示亮度的差异较小,如此,可设置第一频率段内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保持不变,以避免矫枉过正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位于第一频率段,由于第一频率段内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保持不变,则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为第一频率段内的任意数据刷新频率时,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L1均不会改变。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位于第二频率段,由于第二频率段内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保持不变,则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为第二频率段内的任意数据刷新频率时,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L2均不会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和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分别设置于不同的频率段中(例如第一频率段和第二频率段中),可使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和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之间具有较大的差距,从而可保证显示面板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此时,通过调整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L1和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L2不同,可以避免矫枉过正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频率段和第二频率段可以为连续的频率段(例如第一频率段为60Hz~90Hz,第二频率段为90Hz~120Hz),第一频率段和第二频率段也可以为非连续的频率段(例如第一频率段为30Hz~60Hz,第二频率段为90Hz~120Hz),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可行的实施例中,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可包括多个频率段,当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在其中任意一个频率段中变化时,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均保持不变,以避免矫枉过正的问题。而当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由其中一个频率段切换至另一个频率段中时,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对应变化,以对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解决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其中,第一频率段和第二频率段可以为上述多个频率段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频率段,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数据刷新频率跨度可以为5Hz、10Hz、15Hz、20Hz、30Hz、40Hz、50Hz、60Hz或80Hz等。
相应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为△F1可以设置为5Hz、10Hz、15Hz、20Hz、30Hz、40Hz、50Hz、60Hz或80Hz;第二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为△F2可以设置为5Hz、10Hz、15Hz、20Hz、30Hz、40Hz、50Hz、60Hz或80Hz,但并不局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越大,则位于不同频率段中的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和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之间的差距越大,显示面板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的差异较大,则通过调整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L1和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L2不同,可以避免矫枉过正的问题。
而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越小,则位于不同频率段中的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和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之间的差距越小,显示面板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的差异较小,则通过调整第一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L1和第二模式下的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L2不同,可以更加精细的对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
可选的,△F1=△F2。
其中,通过设置第一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为△F1和第二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为△F2相等,例如,第一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F1和第二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F2均为10Hz,如此可使第一频率段和第二频率段的设置逻辑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的,F1<F2,△F1<△F2。
其中,发明人研究发现,在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较高时,例如,在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从120Hz变化至60Hz时,虽然数据刷新频率的跨度较大(数据刷新频率的跨度为60Hz),但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保持帧的数量仅增加了1个,此时,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所有保持帧的整体持续时间不会形成较大的差距,对应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也不会存在较大的差异,画面显示亮度的变化并不明显。
而在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较低时,例如,在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从10Hz变化至1Hz时,虽然数据刷新频率的跨度较小(数据刷新频率的跨度仅为9Hz),但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保持帧的数量增加了一百多个,此时,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所有保持帧的整体持续时间会形成较大的差距,对应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画面显示亮度的变化较为明显。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小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较小,设置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所位于的第一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F1较小,从而在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较低时,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变化较小范围就会超出当前所在频率段,此时,通过调整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可以更加密集的对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从而在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较低时,更好的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同时,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较大,设置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所位于的第二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F2较大,从而在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较高时,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变化较大范围才会超出当前所在频率段,此时再调整一帧刷新时间中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可以避免矫枉过正的问题。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如图16-图18所示,可选的,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在第一模式M1,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为L11,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为L12;在第二模式M2,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为L21,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为L22;其中,(F1-F2)×(L11-L21)<0;和/或,(F1-F2)×(L12-L22)<0。
具体的,如图16-图18所示,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数据写入帧31包括数据写入阶段t12,在数据写入阶段t12,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进一步地,数据写入帧31还可以包括复位阶段t11、初始化阶段t13和偏置调节阶段t14中的至少一者,其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16-图18,保持帧32不包含数据写入阶段,通过调节1个数据刷新周期内保持帧的数量,可以使实际显示效果满足相应的数据刷新频率。
进一步地,保持帧32可以包括初始化阶段t13和偏置调节阶段t14中的至少一者,其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6所示,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F1-F2>0,像素电路在第二模式M2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保持帧32的数量会大于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保持帧32的数量,从而使得像素电路在第二模式M2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所有保持帧32的整体持续时间比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所有保持帧32的整体持续时间更长,则像素电路在第二模式M2下所驱动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会大于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下所驱动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导致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低于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L11-L21<0,此时,(F1-F2)×(L11-L21)<0,从而在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1大于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1,使得第二模式M2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更长,从而使得第二模式M2下发光元件在一帧刷新时间中的发光时长更长,可提高发光元件在第二模式M2下的发光效率,对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最终使得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趋近于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同理,在另一实施例中,若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小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即F1-F2<0,则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会高于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L11-L21>0,此时,(F1-F2)×(L11-L21)<0,从而在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1小于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1,使得第一模式M1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更长,从而使得第一模式M1下发光元件在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的发光时长更长,以提高发光元件在第一模式M1下的发光效率,对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最终使得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趋近于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如图17所示,可选的,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即F1-F2>0,还可设置L12-L22<0,此时,(F1-F2)×(L12-L22)<0,从而在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2大于在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2,实现第二模式M2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更长,从而使得第二模式M2下发光元件在一帧刷新时间中的发光时长更长,可提高发光元件在第二模式M2下的发光效率,对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同理,在另一实施例中,若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小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即F1-F2<0,则可设置L12-L22>0,此时,(F1-F2)×(L12-L22)<0,从而在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2小于在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2,实现第一模式M1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更长,从而使得第一模式M1下发光元件在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的发光时长更长,以提高发光元件在第一模式M1下的发光效率,对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如图18所示,可选的,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即F1-F2>0,还可同时设置L11-L21<0,L12-L22<0,此时,(F1-F2)×(L11-L21)<0且(F1-F2)×(L12-L22)<0,可以进一步延长第二模式M2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使得第二模式M2下发光元件在一帧刷新时间中的发光时长更长,提高发光元件在第二模式M2下的发光效率,对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同理,若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小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即F1-F2<0,可同时设置L11-L21>0,L12-L22>0,此时,(F1-F2)×(L11-L21)<0且(F1-F2)×(L12-L22)<0,可以进一步延长第一模式M1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使得第一模式M1下发光元件在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的发光时长更长,提高发光元件在第一模式M1下的发光效率,对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继续参考图18,可选的,|L11-L21|=|L12-L22|。
其中,如图18所示,通过设置|L11-L21|=|L12-L22|,使得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的变化幅度与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的变化幅度相同,如此设置,有助于在同一模式下使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相同,使得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较为简单,容易实现。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如图19所示,可选的,|L11-L21|≠|L12-L22|。
其中,如前所述,像素电路分别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时,1个数据刷新周期内均包括1个数据写入帧,而1个数据刷新周期内的保持帧的数量不同,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画面显示亮度的衰减程度的不同,主要是基于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内保持帧数量的差异。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通过设置|L11-L21|≠|L12-L22|,可使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的变化幅度与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的变化幅度不同,如此设置,可根据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内保持帧的数量,针对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分别对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进行调整,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此外,如图19所示,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的工作过程不同,在数据写入帧31中,需要写入像素电路的显示信号较多,而在保持帧32中,需要写入像素电路的显示信号较少,因此,针对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分别对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进行调整,可以基于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的工作过程的特点,分别对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对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进行独立调整,从而可提高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中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调节的灵活度,有利于使显示面板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
继续参考图16和图17,可选的,|L11-L21|=0,|L12-L22|≠0;或者,|L11-L21|≠0,|L12-L22|=0。
具体的,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L11=L21,L12≠L22,即在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1等于在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1,仅通过调整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对不同模式下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其中,在像素电路工作于较低数据刷新频率的工作模式时,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保持帧的数量较多,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所有保持帧的整体持续时间较长,对应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衰减程度会较大,画面显示亮度的衰减较为明显。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数量较多的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对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可以实现较大幅度的亮度补偿,从而改善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此外,如图17所示,在数据写入帧31中,需要写入像素电路的显示信号较多,而在保持帧32中,需要写入像素电路的显示信号较少,因此,通过调整数量较多的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对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在可调整的幅度范围更大的同时,可以使得数据写入帧31中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较为稳定,从而有利于提高像素电路在数据写入帧31中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栅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对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可设置L11≠L21,L12=L22,即在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2等于在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2,仅通过调整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对不同模式下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其中,在像素电路工作于任意数据刷新频率的工作模式时,1个数据刷新周期中仅包括1个数据写入帧3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数量较少的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可以对画面显示亮度进行更为精细的补偿,改善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同时,调整数量较少的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需要调整驱动时序的帧的数量较少,有利于降低驱动时序的复杂度,容易实现。
继续参考图17和图19,可选的,0≤|L11-L21|<|L12-L22|。
具体的,如图17所示,0=|L11-L21|<|L12-L22|,此时,L11=L21,L12≠L22,在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1等于在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1,仅通过调整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对不同模式下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如此设置,通过调整数量较多的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对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可以实现较大幅度的亮度补偿。同时,可以使得数据写入帧31中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较为稳定,从而有利于提高像素电路在数据写入帧31中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栅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对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0<|L11-L21|<|L12-L22|,此时,L11≠L21,L12≠L22,通过同时调整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在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对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可以实现更大幅度的亮度补偿,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L11-L21|<|L12-L22|,此时,对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的调整幅度大于对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的调整幅度,一方面,对数量较多的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可以实现较大幅度的亮度补偿;另一方面,对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进行较小幅度的调整,可以降低数据写入帧31中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的变化范围,从而有利于保证像素电路在数据写入帧31中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栅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对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如图20-图22所示,可选的,在第一模式M1,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为W11,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为W12;在第二模式M2,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为W21,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为W22;其中,(F1-F2)×(W11-W21)≥0;和/或,(F1-F2)×(W12-W22)≥0。
具体的,如图20所示,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F1-F2>0,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1大于在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1,对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此时,设置W11-W21>0,即(F1-F2)×(W11-W21)>0,使得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1小于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1,可以在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为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1提供足够的延长空间,从而在实现对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的同时,为像素电路提供发光控制信号等显示信号的驱动芯片可以基于固定的帧刷新频率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进而可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同理,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小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F1-F2<0,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1小于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1,以对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使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趋近于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此时,可设置W11-W21<0,即(F1-F2)×(W11-W21)>0,使得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1大于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1,可以在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为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1提供足够的延长空间,从而在实现对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的同时,为像素电路提供发光控制信号等显示信号的驱动芯片可以基于固定的帧刷新频率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进而可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如图21所示,可选的,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F1-F2>0,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2大于在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2,以对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此时,设置W12-W22>0,即(F1-F2)×(W12-W22)>0,使得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W22小于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2,可以在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为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2提供足够的延长空间,从而在实现对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的同时,为像素电路提供发光控制信号等显示信号的驱动芯片可以基于固定的帧刷新频率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进而可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同理,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小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F1-F2<0,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2小于在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2,以对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使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趋近于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此时,可设置W12-W22<0,即(F1-F2)×(W12-W22)>0,使得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W22大于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2,可以在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为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2提供足够的延长空间,从而在实现对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的同时,为像素电路提供发光控制信号等显示信号的驱动芯片可以基于固定的帧刷新频率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进而可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如图22所示,可选的,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F1-F2>0,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1大于在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1,且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2大于在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2,以对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此时,设置W11-W21>0且W12-W22>0,即(F1-F2)×(W11-W21)>0且(F1-F2)×(W12-W22)>0,使得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1小于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1,且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W22小于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2,从而可以在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为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提供足够的延长空间,从而在实现对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的同时,为像素电路提供发光控制信号等显示信号的驱动芯片可以基于固定的帧刷新频率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进而可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同理,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小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F1-F2<0,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1小于在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1,且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2小于在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2,以对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使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趋近于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此时,可设置W11-W21<0且W12-W22<0,即(F1-F2)×(W11-W21)>0且(F1-F2)×(W12-W22)>0,使得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1大于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1,且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W22大于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2,从而可以在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为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提供足够的延长空间,从而在实现对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的同时,为像素电路提供发光控制信号等显示信号的驱动芯片可以基于固定的帧刷新频率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进而可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继续参考图16-图19,可选的,还可设置W11=W21,即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1等于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1,此时,(F1-F2)×(W11-W21)=0。如此设置,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不变,从而有利于保证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中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栅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对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
继续参考图16-图19,可选的,还可设置W12=W22,即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W22等于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2,此时,(F1-F2)×(W12-W22)=0。如此设置,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不变,从而有利于保证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中初始化阶段t13以及偏置调节阶段t14的稳定性,降低对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
继续参考图16-图19,可选的,还可同时设置W11=W21,W12=W22,此时,(F1-F2)×(W11-W21)=0且(F1-F2)×(W12-W22)=0,从而有利于保证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中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栅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保证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中初始化阶段t13以及偏置调节阶段t14的稳定性,降低对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
继续参考图22,可选的,|W11-W21|=|W12-W22|。
其中,如图22所示,通过设置|W11-W21|=|W12-W22|,使得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的变化幅度与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的变化幅度相同,如此设置,有助于在同一模式下使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相同,使得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较为简单,容易实现。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的驱动时序图,如图23所示,可选的,|W11-W21|≠|W12-W22|。
其中,如前所述,像素电路分别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时,1个数据刷新周期内均包括1个数据写入帧,而1个数据刷新周期内的保持帧的数量不同,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画面显示亮度的衰减程度的不同,主要是基于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内保持帧32数量的差异。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通过设置|W11-W21|≠|W12-W22|,可使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的变化幅度与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的变化幅度不同,如此设置,可根据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1个数据刷新周期内保持帧32的数量,针对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分别对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进行调整,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此外,如图23所示,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的工作过程不同,在数据写入帧31中,需要写入像素电路的显示信号较多,而在保持帧32中,需要写入像素电路的显示信号较少,因此,针对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分别对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进行调整,可以基于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的工作过程的特点,分别对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对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进行独立调整,从而可提高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中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调节的灵活度,有利于使显示面板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
继续参考图20和图21,可选的,|W11-W21|=0,|W12-W22|≠0;或者,|W11-W21|≠0,|W12-W22|=0。
具体的,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W11=W21,W12≠W22,此时,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1等于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1,如此设置,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不变,从而有利于保证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中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栅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对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
同时,W12≠W22,即通过调整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实现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不变,进而使驱动芯片可以基于固定的帧刷新频率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可设置W11≠W21,W12=W22,此时,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2等于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2,如此设置,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不变,从而有利于保证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中初始化阶段t13以及偏置调节阶段t14的稳定性,降低对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
同时,W11≠W21,即通过调整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实现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不变,进而使驱动芯片可以基于固定的帧刷新频率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继续参考图21和图23,可选的,0≤|W11-W21|<|W12-W22|。
具体的,如图21所示,0=|W11-W21|<|W12-W22|,此时,W11=W21,W12≠W22,其中,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1等于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1,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不变,从而有利于保证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中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栅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对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调整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实现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不变,进而使驱动芯片可以基于固定的帧刷新频率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0<|W11-W21|<|W12-W22|,此时,W11≠W21,W12≠W22,通过同时调整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在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可以实现整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不变,进而使驱动芯片可以基于固定的帧刷新频率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W11-W21|<|W12-W22|,此时,对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的调整幅度大于对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的调整幅度,在实现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对数量较多的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从而有利于实现较大幅度的亮度补偿;同时,使得数据写入帧31中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的变化范围较小,从而有利于保证像素电路在数据写入帧31中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栅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对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
继续参考图20-图23,可选的,W11+L11=W21+L21;和/或,W12+L12=W22+L22。
具体的,如图20-图23所示,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1与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1的和即为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1与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1的和即为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W11+L11=W21+L21,可使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相等,即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一模式M1和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二模式M2时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相同,此时,驱动芯片可以依据固定的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为像素电路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进而可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继续参考图20-图2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通过设置W12+L12=W22+L22,使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相等,即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一模式M1和像素电路工作于第二模式M2时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相同,此时,驱动芯片可以依据固定的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为像素电路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进而可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继续参考图20-图23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还可同时设置W11+L11=W21+L21,且W12+L12=W22+L22,使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相等,且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相等,此时,驱动芯片可以依据固定的数据写入帧31和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为像素电路提供显示信号,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驱动芯片输出显示信号的复杂程度,进而可降低驱动芯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和工艺制作成本。
继续参考图19,可选的,F1>F2,W11+L11<W21+L21;和/或,F1>F2,W12+L12<W22+L22。
具体的,如图19所示,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1大于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1,以对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使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趋近于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W11+L11<W21+L21,即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小于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可在L21>L11的条件下,即,实现对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的同时,使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1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1无需对应进行调整,从而有利于保证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前置阶段t10中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栅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影响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19,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2大于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2,以对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使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趋近于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W12+L12<W22+L22,即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小于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可在L22>L12的条件下,即,实现对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的同时,使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2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W22无需对应进行调整,从而有利于保证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中初始化阶段t13以及偏置调节阶段t14的稳定性,降低对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
继续参考图19,在又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大于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时,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1大于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1,同时,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22大于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发光阶段t20的时间长度L12,以对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进行补偿,使第二模式M2下的画面显示亮度趋近于第一模式M1下的画面显示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画面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可同时设置W11+L11<W21+L21,且W12+L12<W22+L22,即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小于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一帧刷新时间,且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小于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一帧刷新时间,从而可在L21>L11,且L22>L12的条件下,使第一模式M1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1和第二模式M2下数据写入帧31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21无需对应进行调整,且第一模式M1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的时间长度W12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W22无需对应进行调整,从而有利于保证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前置阶段t10中数据信号写入驱动晶体管栅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影响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效果,同时,有利于保证像素电路在第一模式M1和第二模式M2下保持帧32的前置阶段t10中初始化阶段t13以及偏置调节阶段t14的稳定性,降低对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效果的影响。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该显示装置40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41,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40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40可以为图24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明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
所述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在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
所述像素电路的一帧刷新时间包括前置阶段和发光阶段,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1,在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2;其中,
(F1-F2)×(L1-L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所述像素电路工作于所述第一模式,在所述第二时间段,所述像素电路工作于所述第二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
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像素电路工作于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像素电路工作于所述第二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F1>F2,F1/F2>L2/L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F1>F2,L1/L2>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为W1,在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为W2;其中,
(F1-F2)×(W1-W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W1+L1=W2+L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F1>F2,W1+L1<W2+L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包括第一频率段和第二频率段,所述第一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为△F1,所述第二频率段内所述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保持不变,所述第一频率段的数据刷新频率跨度为△F2,所述第二频率段内所述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保持不变;
所述第一数据刷新频率F1位于所述第一频率段,所述第二数据刷新频率F2位于所述第二频率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F1=△F2。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F1<F2,△F1<△F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数据写入帧和保持帧;
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数据写入帧的所述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11,所述保持帧的所述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12;
在所述第二模式,所述数据写入帧的所述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21,所述保持帧的所述发光阶段的时间长度为L22;其中,
(F1-F2)×(L11-L21)<0;和/或,
(F1-F2)×(L12-L22)<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L11-L21|=|L12-L22|。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L11-L21|≠|L12-L22|。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L11-L21|=0,|L12-L22|≠0;或者,
|L11-L21|≠0,|L12-L22|=0。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0≤|L11-L21|<|L12-L22|。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数据写入帧的所述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为W11,所述保持帧的所述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为W12;
在所述第二模式,所述数据写入帧的所述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为W21,所述保持帧的所述前置阶段的时间长度为W22;其中,
(F1-F2)×(W11-W21)≥0;和/或,
(F1-F2)×(W12-W22)≥0。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W11-W21|=|W12-W22|。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W11-W21|≠|W12-W22|。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W11-W21|=0,|W12-W22|≠0;或者,
|W11-W21|≠0,|W12-W22|=0。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0≤|W11-W21|<|W12-W22|。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W11+L11=W21+L21;和/或,
W12+L12=W22+L22。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F1>F2,W11+L11<W21+L21;和/或,
F1>F2,W12+L12<W22+L22。
2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3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1119784.5A 2023-08-31 2023-08-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0796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9784.5A CN117079602A (zh) 2023-08-31 2023-08-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9784.5A CN117079602A (zh) 2023-08-31 2023-08-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9602A true CN117079602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13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19784.5A Pending CN117079602A (zh) 2023-08-31 2023-08-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796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40796B2 (en) Output control device, output control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82775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105119A1 (en) Pixel Circuit,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405595B2 (en) Display panel control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panel
CN11317816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1002565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13012638B (zh) 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379351B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54293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驱动方法
CN115662334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12365843B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US10425623B2 (en) Display panel control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panel
CN115527487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4495836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783349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6665592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03307B (zh) 信号提供方法、信号提供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03585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6884343A (zh) 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582289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3823224B (zh) Oled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芯片及显示装置
CN115547236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707960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1200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23222A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