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07304A - 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07304A
CN117007304A CN202311279183.0A CN202311279183A CN117007304A CN 117007304 A CN117007304 A CN 117007304A CN 202311279183 A CN202311279183 A CN 202311279183A CN 117007304 A CN117007304 A CN 117007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standard
worm wheel
rod
stat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791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07304B (zh
Inventor
谈伟
王烨
席海燕
恽洪园
程凯
周飞
陆俊
孙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D Max Precision Dr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D Max Precision Dr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D Max Precision Dr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D Max Precision Dr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791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073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07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07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07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073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01M13/02Gearings;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ars, Cam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属于蜗杆副检测设备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底座,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上具有两组轴夹,两组轴夹适于相互靠近或远离,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安装于底座上,调节机构上具有台座,转台组件,该转台组件安装于台座上,转台组件由转台与转轴组成,转台上开设有至少两组凹槽,还包括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设置于凹槽的上方,夹持机构具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轴承安装有标准蜗轮,调节单元,该调节单元设置于凹槽内,调节单元包括滑块,该滑块滑动安装于凹槽内,滑块与夹持机构相连接,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设置于滑块与凹槽内壁之间。本申请的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达到标准蜗轮与蜗杆自行啮合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蜗杆副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蜗杆副是一种传动装置,其主要由标准蜗轮和蜗杆组成,标准蜗轮是一个圆盘状的齿轮,蜗杆是一个螺旋状的轴,并且蜗杆上具有与标准蜗轮齿形相配合的蜗杆齿;
当蜗杆转动时,标准蜗轮会沿着蜗杆的螺旋线运动,但在蜗杆副投入使用前,需要对蜗杆副啮合状态进行检测,以对蜗杆副的传动参数等参数进行检测,以确保蜗杆副传动的安全性等要求;
如公开号为CN21652478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标准蜗轮蜗杆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主要包括基座及设置于基座上的支撑架,支撑架上轴承安装于有蜗杆,蜗杆端部连接有驱动组件以带动蜗杆旋转,同时支撑架一侧设置有加载组件,该加载组件具有滑动安装于基座上的移动平台,该移动平台上安装有标准蜗轮,并带动标准蜗轮向着蜗杆移动,以与蜗杆进行啮合;
然而在上述公开的测试装置中,该测试装置采用通过驱动移动平台带动标准蜗轮移动,同时通过工作人员观察标准蜗轮上斜齿与蜗杆上螺旋齿是否对齐,以判断能否将标准蜗轮与蜗杆进行啮合,但该方式每次标准蜗轮与蜗杆进行啮合,都需要工作人员观察,以致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理解本申请构思的背景技术,并且因此,它可以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达到标准蜗轮与蜗杆自行啮合的效果。
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包括底座,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上具有两组轴夹,两组所述轴夹适于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对蜗杆进行夹持,所述轴夹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适于与蜗杆端部相接触,以对标准蜗轮施加于蜗杆上的压力进行检测,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调节机构上具有台座,所述台座适于向着所述固定组件靠近或远离,转台组件,该转台组件安装于所述台座上,所述转台组件由转台与转轴组成,所述转台上开设有至少两组呈圆周阵列排布的凹槽,还包括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夹持机构具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上套设有标准蜗轮,所述轴承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用于对标准蜗轮转速进行检测,调节单元,该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滑块,该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滑块与所述夹持机构相连接,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凹槽内壁之间,所述第一弹簧适于带动滑块在所述凹槽内自适应的滑动,所述转台适于带动标准蜗轮向着蜗杆旋转靠近,并配合标准蜗轮的自适应旋转,使得标准蜗轮与蜗杆相接触,并最终完全啮合。
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调节座,所述台座滑动安装于所述调节座上,所述调节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台座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连接座与按压块,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滑块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固定于连接座上,所述按压块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以对标准蜗轮进行限位。
进一步,所述转台下方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对所述滑块进行固定,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架上端滑动安装有轴杆,所述转台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轴杆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轴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齿,所述滑块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轴杆相适配的锁孔,所述锁孔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相对应的第二齿。
进一步,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由第一杆与第二杆组成,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之间连接处为直角端,所述第一杆与所述安装架底部铰接,所述直角端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端部与所述轴杆端部铰接,所述驱动杆适于带动所述直角端转动,并在所述连杆的作用下,带动轴杆移动。
进一步,所述轴杆上靠近与所述连杆连接处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与所述安装架顶部之间固定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设与所述轴杆上,所述第三弹簧用于对所述轴杆进行复位,并防止所述轴杆自适应的下降。
进一步,所述第二杆上远离所述直角端位置处为驱动端,所述驱动端上安装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铰接于所述驱动杆上,所述传动块上开设有与所述驱动杆相适配的槽口,所述传动块与所述驱动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传动块适于自适应的倾斜。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处于蜗杆的下方,所述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固定架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限位块,所述传动块与所述限位块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面。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在转台的作用下,带动标准蜗轮向着蜗杆旋转靠近,并且蜗轮适于在调节单元的带动沿着凹槽设置方向移动,同时配合标准蜗轮的自适应旋转,使得标准蜗轮与蜗杆相接触,并最终完全啮合,并达到标准蜗轮与蜗杆自行啮合的效果。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申请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检测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转台组件的半剖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蜗杆副的初始定位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蜗杆副的正常啮合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标准蜗轮与蜗杆的脱离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底座;11、总控箱;12、外壳;13、总控主机;
2、固定组件;
21、安装台;22、导轨;23、滑台;24、第一电机;25、轴夹;
3、调节机构;31、调节座;32、台座;33、第一螺杆;34、第二电机;
4、转台组件;41、转台;411、凹槽;42、转轴;43、安装板;
5、夹持机构;
51、滑块;511、锁孔;512、第二齿;52、第一弹簧;53、连接座;54、轴承;55、第二螺杆;56、按压块;
6、锁止机构;
61、安装架;611、滑动端;612、连接端;62、轴杆;621、第一齿;622、台阶;63、驱动杆;631、直角端;632、第一杆;633、第二杆;64、连杆;65、传动块;651、第一斜面;652、第一竖直面;653、槽口;66、第二弹簧;67、第三弹簧;
7、限位机构;71、固定架;72、限位块;721、第二斜面;722、第二竖直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具体阐述了蜗杆副检测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该检测设备主要是利用标准蜗轮与蜗杆的啮合动作,来检测蜗杆的啮合情况是否可以满足实际需求,在本实施例中,标准蜗轮采用标准蜗轮,从而通过蜗杆与标准蜗轮啮合情况来进行判断,同时蜗杆的中间段设置有螺旋齿,并且标准蜗轮外圈上设置有与螺旋齿相匹配的斜齿,以使得标准蜗轮与蜗杆进行啮合与传动,具体地: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包括底座1及安装于底座1上地外壳12,且该外壳12上设置有开合门(图中未标出),该开合门用于打开外壳12以对内部检测的标准蜗轮与蜗杆进行更换;
如图2所示,该底座1的一侧上设置有固定组件2,该固定组件2用于对蜗杆进行安装,固定组件2包括安装台21及固定安装于安装台21上的导轨22,且在导轨22上滑动安装有两组滑台23,且每组滑台23上均设置有驱动单元(图中未示出),从而通过驱动单元带动滑台23沿着导轨22滑动,并使两组滑台23相互靠近或远离,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可以采用电机丝杠结构,也可以采用气缸推动等其他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在两组滑台23相对面上均转动安装有轴夹25,该轴夹25由转盘及安装于转盘上的多组卡爪(图中未标出),且多组卡爪适于向着转盘中心处移动,以对蜗杆的端部进行夹持,且两组滑台23均适于带动其上的轴夹25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对不同长度的蜗杆进行夹持,并且该轴夹25为现有技术,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中的三爪卡盘相同,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在其中一组的滑台23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24,该第一电机24与该滑台23上的轴夹25相连接,从而通过第一电机24带动轴夹25旋转,当两组轴夹25对蜗杆的两端进行夹持固定时,通过第一电机24的驱动下,带动蜗杆旋转;
同时在底座1上还安装有调节机构3,该调节机构3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的调节座31,及滑动安装于调节座31上的台座32,并且调节座31上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杆33,该第一螺杆33与台座32螺纹连接,从而使得旋转第一螺杆33时,带动台座32沿着第一螺杆33的轴线方向移动;
在底座1上还固定有第二电机34,该第二电机34的输出端与第一螺杆33固定连接,该第二电机34适于带动第一螺杆33旋转,以对台座32位置进行调节;
如图2-图4所示,该台座32上转动安装有转台组件4,该转台组件4包括转台41及固定安装于转台41中心处的转轴42,该转轴42底部连接有第三电机(图中未示出),该第三电机可以带动转台41进行旋转;
在转台41上开设有多组凹槽411,且多组凹槽411在转台41上呈圆周阵列排布;
同时每组凹槽411上均设置有夹持机构5,该夹持机构5用于对标准蜗轮进行夹持,夹持机构5包括连接座53,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座53固定安装于凹槽411上;
夹持机构5还包括固定安装于连接座53上的第二螺杆55,且该第二螺杆55上靠近连接座53处安装有轴承54,该轴承54用于将标准蜗轮转动安装于第二螺杆55上,使得标准蜗轮适于旋转,并且在轴承54上安装有速度传感器,该速度传感器用于对标准蜗轮转速进行检测;
同时在第二螺杆55上螺纹安装有按压块56,且该按压块56的下端开设有容纳腔(图中未标出),该容纳腔与轴承54外径相适配,从而该按压块56可以在第二螺杆55上旋转移动,并可以向着标准蜗轮的方向靠近,以对标准蜗轮进行按压,从而对标准蜗轮位置进行限定;
在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总控箱11,该总控箱11内设置有PLC控制系统,该PLC控制系统与第一电机24、第二电机34及第三电机间电连接;
综上所述,当需要对蜗杆进行检测时,首先将蜗杆安装在轴夹25上,并将标准蜗轮安装在轴承54的外圈,并且在驱动单元的作用下,通过滑台23带动蜗杆沿着安装台21移动,使得蜗杆上的螺旋齿中间段与转台41中心处对齐;
然后PLC控制系统控制第三电机,带动转台41旋转,以将标准蜗轮位置旋转至与蜗杆上螺旋齿,后PLC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机34带动标准蜗轮向着蜗杆靠近,并且通过工作人员观察标准蜗轮与蜗杆间的状态,并适当调节蜗杆的角度,以使得标准蜗轮与蜗杆相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轴夹25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与轴夹25夹持的蜗杆端部相接触,该压力传感器用于在标准蜗轮与蜗杆啮合时,对标准蜗轮施加于蜗杆上的压力进行检测;
同时在底座1上安装有总控主机13,该总控主机13内设置有数据采集系统及与数据采集系统电连接的分析软件,同时数据采集系统与压力传感器及速度传感器间为电连接;
在标准蜗轮与蜗杆啮合时,由于台座32带动,使得标准蜗轮施加一定的压力至蜗杆上,此时蜗杆所受压力通过其端部施加于压力传感器上,进而压力传感器测出标准蜗轮施加于蜗杆上的压力数值,并在数据采集系统的作用,收集压力传感器检测数值,并通过分析软件,以分析蜗杆的啮合信息,从而判断蜗杆是否可以满足实际需求;
同时在标准蜗轮与蜗杆啮合检测完成后,第一电机24带动蜗杆旋转时,蜗杆的旋转,带动标准蜗轮旋转,此时轴承54上的速度传感器检测出标准蜗轮的转速,后通过数据采集系统收集数据,并将传输于分析软件,以分析蜗杆与标准蜗轮间的传动数据是否符合标准。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标准蜗轮与蜗杆间的啮合方式,通常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观察并辅助调节,以使得标准蜗轮与蜗杆间进行啮合,从而使得每次标准蜗轮与蜗杆进行啮合均需要工作人员在一侧观察,进而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降低蜗杆副的检测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具体阐述了如何自动将标准蜗轮与蜗杆进行啮合,具体地:
如图3-图4所示,该夹持机构5底部还设置有调节单元,该调节单元设置于凹槽411内,且调节单元适于自适应的带动夹持机构5沿着凹槽411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该调节单元由滑块51与第一弹簧52组成,该滑块51滑动安装于凹槽411内,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机构5与调节单元相连接,以使得夹持机构5适于沿着凹槽411设置方向滑动,并且连接座53的底部与滑块51顶部固定连接;
同时第一弹簧52设置于凹槽411内侧与滑块51之间,在将滑块51按压向着凹槽411内部移动时,滑块51挤压第一弹簧52,在滑块51失去外力后,第一弹簧52带动滑块51复位;
综上所述,当需要将蜗杆与标准蜗轮进行啮合时,如图6-图7所示,固定组件2将蜗杆进行夹持,并使得蜗杆上的螺旋齿与转台41中心处对齐,同时调节机构3通过第二电机34,带动台座32向着固定组件2上的蜗杆靠近,从而间接带动夹持机构5上标准蜗轮向着蜗杆靠近,并使标准蜗轮上的斜齿外圈与蜗杆上螺旋齿的外圈处于同一直线处,之后,调节机构3停止运作,使得台座32位置固定;
然后第三电机带动转台41旋转,同时带动夹持机构5上的标准蜗轮上的斜齿,向着蜗杆上螺旋齿处靠近,并使得标准蜗轮上斜齿的齿顶与蜗杆上螺旋齿的齿顶相互接触,此时标准蜗轮与蜗杆的状态为初始切入状态(如图7中局部放大图所示);
当蜗杆与标准蜗轮处于初始切入状态后,转台41继续旋转,由于标准蜗轮适于在夹持机构5上旋转,从而在转台41带动标准蜗轮旋转时,并在标准蜗轮自适应的旋转配合下,使得标准蜗轮通过其上的斜齿沿着蜗杆螺旋齿上,沿着蜗杆轴线方向滚动;
并且在转台41带动标准蜗轮旋转的过程中,由于蜗杆对标准蜗轮产生作用力,从而使得滑块51适于自适应的带动夹持机构5上的标准蜗轮,向着凹槽411的内侧方向移动,以使得标准蜗轮上的斜齿与蜗杆上螺旋齿相互切入,即标准蜗轮上斜齿的齿顶缓慢进入蜗杆上螺旋齿的齿底状态,标准蜗轮与蜗杆此时的状态为初始啮合状态,在该状态下,因为标准蜗轮上斜齿与蜗杆上螺旋齿始终处于倾斜啮合状态,因此两者不会完全啮合;
当标准蜗轮与蜗杆处于为初始啮合状态后,转台41继续旋转,由于标准蜗轮适于在夹持机构5上旋转,在转台41的作用下,带动标准蜗轮在蜗杆的螺旋齿上,沿着蜗杆轴线方向滚动,以使得标准蜗轮斜齿与蜗杆上螺旋齿完全啮合,在此过程中,滑块51自适应的带动夹持机构5上的标准蜗轮沿着凹槽411移动,此时蜗杆与标准蜗轮处于正常啮合状态(如图8所示),从而实现标准蜗轮与蜗杆间的自动啮合;
当标准蜗轮与蜗杆处于正常啮合状态下时,需要对标准蜗轮的位置进行固定,以使得可以对蜗杆进行正常检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如图5及图10所示,在转盘41上设置有锁止机构6,该锁止机构6安装于转盘41底部并处于凹槽411正下方,且每组凹槽411处均设有一组锁止机构6,具体地:
该锁止机构6包括安装架61,且转台41底部固定设置有安装板43,从而可以将安装架61螺栓固定于安装板43上,且该安装架61上端设置为滑动端611,该滑动端611为柱状结构,且滑动端611上贯穿有轴杆62,该轴杆62适于在滑动端611内移动,并且在转台41底部开设有与轴杆62相对应的通孔(图中未标出),该通孔与凹槽411贯通设置,从而使得轴杆62在滑动的过程中可以进入凹槽411内;
在安装架61底端设置为连接端612,连接端612上铰接有驱动杆63,该驱动杆63为直角杆,从而该驱动杆63上具有直角端631,以及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杆632和第二杆633,其中:第一杆632与第二杆633为一体式结构组成驱动杆63,第一杆632远离直角端631的位置与连接端612铰接,同时直角端631处铰接有连杆64,且连杆64的另一端与轴杆62的底端相铰接,并且第二杆633远离直角端631的位置为驱动端;
同时在轴杆62上设置有台阶622,该台阶622靠近轴杆62与连杆64的铰接处的上端,在滑动端611的下方与台阶622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三弹簧67,且该第三弹簧67套设于轴杆62上,该第三弹簧67用于对轴杆62进行复位,并防止轴杆62自适应的下降;
综上所述,在标准蜗轮与蜗杆处于初始切入状态时,限位机构7与锁止机构6相互分离;
当标准蜗轮与蜗杆由初始切入状态切换至初始啮合状态时,限位机构7与锁止机构6相互靠近直到接触;
当第二杆633绕着连接端612处旋转并向着轴杆62靠近时,驱动杆63的旋转带动其上的直角端631向上旋转,并通过连杆64与直角端631铰接的配合下,使得连杆64向上移动,并带动轴杆62向着凹槽411内伸入;
在轴杆6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齿621,且滑块51底部开设有与轴杆62相适配的锁孔511,且锁孔511内设置有与第一齿621相适配的第二齿512,在滑块51带动其上的锁孔511与转台41上的通孔相对应时,通过驱动杆63带动轴杆62向着锁孔511内伸入,并通过第一齿621与第二齿512的啮合,以将滑块51位置固定;
在驱动杆63的驱动端上铰接有传动块65,且该传动块65上开设有与驱动端相适配的槽口653,且驱动杆63与槽口653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6,在驱动杆63旋转过程中,传动块65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受到挤压,使得第二弹簧66收缩,以使得传动块65适于自适应的倾斜;
如图5和10所示,在底座1上安装有限位机构7,该限位机构7位于蜗杆的下方,该限位机构7包括固定架71及安装于固定架71端部的限位块72,其中固定架71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该限位块72向着锁止机构6处设置有第二斜面721,且第二斜面721的一侧为第二竖直面722,同时传动块65也具有与第二斜面721相适配的第一斜面651,且在传动块65上第一斜面651的一侧为第一竖直面652;
综上所述,在转台41旋转带动标准蜗轮与蜗杆由初始啮合状态切换至正常啮合状态的过程中,传动块65的第一斜面651与限位块72的第二斜面721相接触,并在转台41的带动下,使得传动块65通过第一斜面651沿着第二斜面721移动,并且由于传动块65适于自适应的倾斜,使得第一斜面651沿着第二斜面721始终处于接触状态;
在传动块65移动过程中,传动块65受外力影响,带动驱动杆63以连接端612为中心旋转,并在连杆64的配合下,带动轴杆62向着转台41的通孔内移动;
在标准蜗轮与蜗杆处于正常啮合状态下后,此时滑块51的锁孔511与转台41的通孔相对应,并且转台41的旋转带动传动块65的第一竖直面652与限位块72的第二竖直面722相抵触,从而带动驱动杆63旋转,并在连杆64的配合下,带动轴杆62伸入锁孔511内,并使第一齿621与第二齿512相啮合,从而将滑块51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夹持机构5的固定,进而对标准蜗轮位置进行限定,从而可以对标准蜗轮与蜗杆进行检测。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具体阐述当前检测的标准蜗轮如何脱离蜗杆,具体地:
如图5及图10-图12所示,在对标准蜗轮与蜗杆检测完成后,转台41继续旋转带动标准蜗轮沿着蜗杆的螺旋齿上滚动,同时转台41的旋转,带动传动块65,使得其第一竖直面652脱离于第二竖直面722,并第三弹簧67的作用下,带动轴杆62进行复位;
在轴杆62脱离于锁孔511内之后,使得滑块51此时处于自由状态,同时转台41继续旋转,带动标准蜗轮在蜗杆上滚动,并向着蜗杆的螺旋齿边缘处靠近,同时在第一弹簧52的配合下,带动标准蜗轮中心截面斜齿缓慢脱离于蜗杆螺旋齿上,此时标准蜗轮与蜗杆处于脱离状态(如图12中局部放大图所示),并继续旋转转台41,使得标准蜗轮完全与蜗杆脱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包括:底座(1);固定组件(2),该固定组件(2)上具有两组轴夹(25),两组所述轴夹(25)适于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对蜗杆进行夹持,所述轴夹(25)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适于与蜗杆端部相接触,以对标准蜗轮施加于蜗杆上的压力进行检测;调节机构(3),该调节机构(3)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调节机构(3)上具有台座(32),所述台座(32)适于向着所述固定组件(2)靠近或远离;转台组件(4),该转台组件(4)安装于所述台座(32)上,所述转台组件(4)由转台(41)与转轴(42)组成,所述转台(41)上开设有至少两组呈圆周阵列排布的凹槽(4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机构(5),该夹持机构(5)设置于所述凹槽(411)的上方,所述夹持机构(5)具有第二螺杆(55),所述第二螺杆(55)上套设有轴承(54),所述轴承(54)上套设有标准蜗轮,所述轴承(54)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用于对标准蜗轮转速进行检测;调节单元,该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凹槽(411)内,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滑块(51),该滑块(51)滑动安装于所述凹槽(411)内,所述滑块(51)与所述夹持机构(5)相连接;第一弹簧(52),该第一弹簧(52)设置于所述滑块(51)与所述凹槽(411)内壁之间,所述第一弹簧(52)适于带动滑块(51)在所述凹槽(411)内自适应的滑动;其中:所述转台(41)适于带动标准蜗轮向着蜗杆旋转靠近,并配合标准蜗轮的自适应旋转,使得标准蜗轮与蜗杆相接触,并最终完全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调节座(31),所述台座(32)滑动安装于所述调节座(31)上,所述调节座(31)上转动安装有第一螺杆(33),所述第一螺杆(33)与所述台座(32)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5)包括连接座(53)与按压块(56),所述连接座(53)与所述滑块(51)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55)固定于连接座(53)上,所述按压块(56)与所述第二螺杆(55)螺纹连接,以对标准蜗轮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41)下方设置有安装板(43),所述安装板(43)固定有锁止机构(6),所述锁止机构(6)用于对所述滑块(51)进行固定;所述锁止机构(6)包括安装架(61),所述安装架(61)固定于所述安装板(43),所述安装架(61)上端滑动安装有轴杆(62),所述转台(41)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轴杆(62)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轴杆(6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齿(621);所述滑块(51)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轴杆(62)相适配的锁孔(511),所述锁孔(511)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621)相对应的第二齿(5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6)还包括驱动杆(63),所述驱动杆(63)由第一杆(632)与第二杆(633)组成,所述第一杆(632)与所述第二杆(633)之间连接处为直角端(631);所述第一杆(632)与所述安装架(61)底部铰接,所述直角端(631)上铰接有连杆(64),所述连杆(64)的端部与所述轴杆(62)端部铰接;其中:所述驱动杆(63)适于带动所述直角端(631)转动,并在所述连杆(64)的作用下,带动轴杆(62)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62)上靠近与所述连杆(64)连接处设置有台阶(622),所述台阶(622)与所述安装架(61)顶部之间固定有第三弹簧(67),所述第三弹簧(67)套设与所述轴杆(62)上,所述第三弹簧(67)用于对所述轴杆(62)进行复位,并防止所述轴杆(62)自适应的下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633)上远离所述直角端(631)位置处为驱动端,所述驱动端上安装有传动块(65),所述传动块(65)铰接于所述驱动杆(63)上,所述传动块(65)上开设有与所述驱动杆(63)相适配的槽口(653),所述传动块(65)与所述驱动杆(63)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6),所述传动块(65)适于自适应的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限位机构(7),所述限位机构(7)处于蜗杆的下方,所述限位机构(7),该限位机构(7)包括固定架(71)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71)上的限位块(72),所述传动块(65)与所述限位块(72)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面。
CN202311279183.0A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 Active CN117007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9183.0A CN117007304B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9183.0A CN117007304B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07304A true CN117007304A (zh) 2023-11-07
CN117007304B CN117007304B (zh) 2023-12-01

Family

ID=88569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79183.0A Active CN117007304B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0730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94320A (zh) * 2024-09-13 2024-10-18 山西中盈万维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铲斗齿尖的智能检测装置
CN119610027A (zh) * 2025-02-14 2025-03-14 中科航空动力(株洲)装备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发动机装配用可调角度装配平台
CN119609179A (zh) * 2025-02-14 2025-03-14 常州德劢精密传动有限公司 蜗杆蜗齿数控车削机床
CN119852074A (zh) * 2025-03-19 2025-04-1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 一种零序电流互感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83529A (en) * 1926-05-26 1928-04-05 Western Electric Co Improvements in power transmitting mechanism
US6740996B1 (en) * 2003-03-25 2004-05-25 Curtis Liu Motor drive with a combination step control
CN105598534A (zh) * 2016-03-18 2016-05-25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蜗轮副传动精度临床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9125421U (zh) * 2018-12-05 2019-07-19 沈阳海克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加工中心四转台同步驱动机构
CN209569299U (zh) * 2019-02-13 2019-11-01 焦作大学 一种弧面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CN110779720A (zh) * 2019-11-12 2020-02-11 杭州萧山天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蜗轮蜗杆电子双啮仪
CN210719701U (zh) * 2019-09-25 2020-06-09 天津市子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蜗轮蜗杆啮合度检测台
CN111879512A (zh) * 2020-08-25 2020-11-03 湖北恒隆凯迩必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蜗轮蜗杆啮合检测装置
CN216410665U (zh) * 2021-12-06 2022-04-29 常州青峰亿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蜗轮蜗杆测试工装
CN114770201A (zh) * 2022-05-20 2022-07-22 山西风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蜗杆啮合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数控旋风铣机床
CN217560948U (zh) * 2022-05-31 2022-10-11 常州德劢精密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蜗杆副啮合检测机
CN219348166U (zh) * 2023-03-08 2023-07-14 江阴缇基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减速机蜗轮蜗杆结构磨合调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83529A (en) * 1926-05-26 1928-04-05 Western Electric Co Improvements in power transmitting mechanism
US6740996B1 (en) * 2003-03-25 2004-05-25 Curtis Liu Motor drive with a combination step control
CN105598534A (zh) * 2016-03-18 2016-05-25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蜗轮副传动精度临床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9125421U (zh) * 2018-12-05 2019-07-19 沈阳海克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加工中心四转台同步驱动机构
CN209569299U (zh) * 2019-02-13 2019-11-01 焦作大学 一种弧面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CN210719701U (zh) * 2019-09-25 2020-06-09 天津市子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蜗轮蜗杆啮合度检测台
CN110779720A (zh) * 2019-11-12 2020-02-11 杭州萧山天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蜗轮蜗杆电子双啮仪
CN111879512A (zh) * 2020-08-25 2020-11-03 湖北恒隆凯迩必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蜗轮蜗杆啮合检测装置
CN216410665U (zh) * 2021-12-06 2022-04-29 常州青峰亿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蜗轮蜗杆测试工装
CN114770201A (zh) * 2022-05-20 2022-07-22 山西风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蜗杆啮合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数控旋风铣机床
CN217560948U (zh) * 2022-05-31 2022-10-11 常州德劢精密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蜗杆副啮合检测机
CN219348166U (zh) * 2023-03-08 2023-07-14 江阴缇基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减速机蜗轮蜗杆结构磨合调试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94320A (zh) * 2024-09-13 2024-10-18 山西中盈万维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铲斗齿尖的智能检测装置
CN118794320B (zh) * 2024-09-13 2024-11-22 山西中盈万维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铲斗齿尖的智能检测装置
CN119610027A (zh) * 2025-02-14 2025-03-14 中科航空动力(株洲)装备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发动机装配用可调角度装配平台
CN119609179A (zh) * 2025-02-14 2025-03-14 常州德劢精密传动有限公司 蜗杆蜗齿数控车削机床
CN119852074A (zh) * 2025-03-19 2025-04-1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 一种零序电流互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07304B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07304B (zh) 一种蜗杆副啮合状态检测设备
CN110907092B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检测装置
CN113251895B (zh) 回转轴承齿轮跳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6000336A (zh) 一种工件夹持用的机床三爪卡盘及其使用方法
CN113776816B (zh) 一种数控机床弹性卡盘的可靠性试验装置
CN212844385U (zh) 一种便于装夹的汽车方向盘转动扭矩测试装置
CN113029557B (zh) 一种传动齿轮齿强度智能便携检测仪
CN109676049A (zh) 四边折边机夹紧旋转送进装置
CN216634209U (zh) 千斤顶导向套拧紧机
CN216116751U (zh) 一种轴承抗疲劳模拟检测装置
CN114674274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主体的左/右后悬挂用检具
CN114179027A (zh) 千斤顶导向套拧紧机
CN209716269U (zh) 四边折边机夹紧旋转送进装置
CN219043839U (zh) 一种轴类零件液压夹紧装置
CN205629937U (zh) 曲轴箱夹具
CN220348233U (zh) 一种同步带轮检测用夹具
CN217717530U (zh) 一种螺纹检测系统
CN222618080U (zh) 一种刹车卡钳检具
CN218170050U (zh) 一种用于轴类产品检测的夹持装置
CN219798202U (zh) 一种传动轴总成部件检测用偏摆仪
CN218991842U (zh) 一种大功率液压泵综合性能试验台
CN221260180U (zh) 一种利用力感应器进行手轮转动力测试的装置
CN221280508U (zh) 一种轴承用力矩测量机构
CN222635360U (zh) 一种汽车底盘总成检具
CN219348955U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