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97625A -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97625A
CN116897625A CN202310982311.1A CN202310982311A CN116897625A CN 116897625 A CN116897625 A CN 116897625A CN 202310982311 A CN202310982311 A CN 202310982311A CN 116897625 A CN116897625 A CN 116897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a
knives
fixedly connected
outer cove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823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彩侠
刘春雨
李前
孔丽丽
刘志全
侯云鹏
王蒙
秦裕波
孙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109823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976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97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976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49/00Combined machines
    • A01B49/04Combinations of soil-working tools with non-soil-working tools, e.g. planting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49/00Combined machines
    • A01B49/02Combined machines with two or more soil-working tools of different kind
    • A01B49/022Combined machines with two or more soil-working tools of different kind at least one tool being actively drive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级粉碎件设置于外罩内;多个拦截杆均固定连接于外罩的内壁;且多个拦截杆均设置于第一级粉碎件的后方;第二级粉碎件设置于外罩内,且第二级粉碎件设置于拦截杆的后方;多个定刀均固定连接于外罩的内壁;排菌机构设置于外罩的后方;检测机构与排菌机构相连接;通过多级粉碎装置,可以很好的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使其更易于分解和混入土壤;通过设置排菌机构,可以将菌种均匀地施加到秸秆和土壤中,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养分循环;通过检测机构,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情况,从而智能调整施菌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施菌,提高施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在玉米收获后,大量的秸秆通常被废弃或焚烧,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导致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和土壤退化,为了有效利用玉米秸秆,提高土壤质量,并减少环境污染,研发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变得非常重要。
目前,已经有一些农业机械可以将秸秆还田,但这些机械通常只是将秸秆切碎,但是切碎的秸秆在土壤里的腐熟速度较慢,通常需要加入菌肥,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土壤内养分不同,进而需求的菌肥量不同,因此需要一种智能化的施菌方式来满足不同类型土壤腐熟秸秆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以便满足不同类型的土壤腐熟秸秆的需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包括:外罩、传动机构、第一级粉碎件、拦截杆、第二级粉碎件、定刀、排菌机构、地轮和检测机构;传动机构设置于外罩上,且传动机构外接驱动装置;第一级粉碎件设置于外罩内;多个拦截杆均固定连接于外罩的内壁;且多个拦截杆均设置于第一级粉碎件的后方;第二级粉碎件设置于外罩内,且第二级粉碎件设置于拦截杆的后方;多个定刀均固定连接于外罩的内壁,且设置于第一级粉碎件上方定刀之间的间距大于设置于第二级粉碎件上方的定刀之间的间距;排菌机构设置于外罩的后方;地轮设置于排菌机构的后方;检测机构与排菌机构相连接。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级粉碎件包括:第一刀轴、第一甩刀和切割刀;第一刀轴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外罩;多个第一甩刀为弧形,且多个第一甩刀均连接于第一刀轴;切割刀的数量与第一甩刀的数量一致,且切割刀固定连接于第一甩刀远离第一刀轴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拦截杆设计为弧形,拦截杆居中设置于两个第一甩刀之间,且拦截杆靠近第一甩刀的一侧设置有拦截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级粉碎件包括:第二刀轴和第二甩刀;第二刀轴的两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外罩;多个第二甩刀均连接于第二刀轴,且两个第二甩刀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一甩刀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排菌机构包括:支撑架、排菌件、升降件和搅拌件;支撑架固定连接于外罩;排菌件设置于支撑架的上方;升降件设置于排菌件的上;搅拌件设置于升降件的下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排菌件包括:菌箱、排菌口、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支撑板、连接柱和封堵块;菌箱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的上方;多个排菌口开设于菌箱的底壁;两个第一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对称设置于菌箱的两端;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柱的数量与排菌口的数量一致,且连接柱的位置与排菌口的位置相对应,连接柱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封堵块的截面为菱形,封堵块的数量与连接柱的数量一致,且封堵块固定连接于连接柱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升降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第二支撑板、支撑柱、固定盒和移动孔;第二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于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两个支撑柱均限位滑动连接于支撑架;固定盒固定连接于支撑柱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侧;两个移动孔均开设于支撑架的两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搅拌件包括:电机、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动盘和转动刀;电机通过支杆连接于固定盒;转轴传动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且转轴贯穿于固定盒,转轴限位滑动连接于两个移动孔;第一锥齿轮的数量与排菌口的数量一致,且多个第一锥齿轮固定套接于转轴上;第二锥齿轮的数量与第一锥齿轮的数量一致,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转动盘的数量与第二锥齿轮的数量一致,且转动盘通过支杆穿过固定盒后固定连接于第二锥齿轮;多个转动刀固定连接于转动盘的下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齿轮箱、第二传动轴、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第一传动轴外接传动装置;齿轮箱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第二传动轴与齿轮箱连接;第一皮带轮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轴;第二皮带轮固定连接于第一刀轴,且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于与第一皮带轮相连;第三皮带轮固定连接于第二刀轴,且第三皮带轮通过皮带于与第二皮带轮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检测机构包括:土壤养分传感器和控制器;土壤养分传感器设置于外罩内;控制器分别与土壤养分传感器、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级粉碎件与外罩内壁的定刀的配合,将较长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并通过在第一级粉碎件后方设置有拦截杆,对上一级粉碎的后仍然较大的玉米秸秆进行拦截切割,如玉米秸秆仍没有粉碎,可重新回到第一粉碎件进行继续粉碎,对于通过拦截杆的玉米秸秆利用第二级粉碎件与外罩内壁的定刀的配合继续粉碎,第二级粉碎件的甩刀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级粉碎件的甩刀之间的间距,进而第二级粉碎件可以将玉米秸秆进一步的进行粉碎,使其更易于分解和混入土壤,从而实现了秸秆的还田,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通过设置地轮,地轮将对翻耕的土地进行处理,可使土地地面更加平整;通过设置排菌机构,可以将菌种均匀地施加到秸秆和土壤中,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养分循环;通过检测机构,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情况,从而智能调整施菌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施菌,提高施菌效果,本发明将秸秆还田和施菌结合在一起,避免在玉米收获后,大量的秸秆通常被废弃或焚烧,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该设计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以在农业生产中促进土壤改良、提高作物产量,并对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的排菌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的排菌机构的剖视图。
图中:100、外罩;110、传动机构;111、第一传动轴;112、齿轮箱;113、第二传动轴;114、第一皮带轮;115、第二皮带轮;116、第三皮带轮;117、第四皮带轮;120、第一级粉碎件;121、第一刀轴;122、第一甩刀;123、切割刀;130、拦截杆;140、第二级粉碎件;141、第二刀轴;142、第二甩刀;200、排菌机构;210、支撑架;220、排菌件;221、菌箱;222、排菌口;223、第一电动推杆;224、第一支撑板;225、连接柱;226、封堵块;230、升降件;231、第二电动推杆;232、第二支撑板;233、支撑柱;234、固定盒;235、移动孔;240、搅拌件;241、电机;242、转轴;243、第一锥齿轮;244、第二锥齿轮;245、转动盘;246、转动刀;300、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如图1-4所示,包括:外罩100、传动机构110、第一级粉碎件120、拦截杆130、第二级粉碎件140、定刀、排菌机构200、地轮300和检测机构400;传动机构110设置于外罩100上,且传动机构110外接驱动装置;第一级粉碎件120设置于外罩100内;多个拦截杆130均固定连接于外罩100的内壁;且多个拦截杆130均设置于第一级粉碎件120的后方;第二级粉碎件140设置于外罩100内,且第二级粉碎件140设置于拦截杆130的后方;多个定刀均固定连接于外罩100的内壁,且设置于第一级粉碎件120上方定刀之间的间距大于设置于第二级粉碎件140上方的定刀之间的间距;排菌机构200设置于外罩100的后方;地轮300设置于排菌机构200的后方;检测机构与排菌机构200相连接。
通过第一级粉碎件120与外罩100内壁的定刀的配合,将较长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并通过在第一级粉碎件120后方设置有拦截杆130,对上一级粉碎的后仍然较大的玉米秸秆进行拦截切割,如玉米秸秆仍没有粉碎,可重新回到第一粉碎件120进行继续粉碎,对于通过拦截杆130的玉米秸秆利用第二级粉碎件140与外罩100内壁的定刀的配合继续进行粉碎,第二级粉碎件140的甩刀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级粉碎件140的甩刀之间的间距,进而第二级粉碎件140可以将玉米秸秆进一步的进行粉碎,使其粉碎的更细,易于分解和混入土壤,从而实现了秸秆的还田,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通过设置地轮300,地轮300将对翻耕的土地进行处理,可使土地地面更加平整;通过设置排菌机构200,可以将菌种均匀地施加到秸秆和土壤中,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养分循环;通过检测机构,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情况,从而智能调整施菌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施菌,提高施菌效果,本发明将秸秆还田和施菌结合在一起,避免在玉米收获后,大量的秸秆通常被废弃或焚烧,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该设计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以在农业生产中促进土壤改良、提高作物产量,并对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级粉碎件120包括:第一刀轴121、第一甩刀122和切割刀123;第一刀轴121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外罩100;多个第一甩刀122为弧形,且多个第一甩刀122均连接于第一刀轴121,第一甩刀122可以和第一刀轴121进行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的连接,如可拆卸连接,便于对第一甩刀122进行维修和更换,如固定连接,可避免通过刀座与锁固件连接时,锁固件脱落,第一刀轴121不知丢失在何处;切割刀123的数量与第一甩刀122的数量一致,且切割刀123固定连接于第一甩刀122远离第一刀轴121一侧。
切割刀123与第一甩刀122轴线的倾斜角度最好为90°,且切割刀123与地面存在一定角度,可以理解为切割刀123在对地表以下的根系进行切割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翻土动作,可以更好的对玉米秸秆以及根系进行切割。
通过第一刀轴12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甩刀122以及切割刀123进行旋转,进而对较大的玉米秸秆进行切割粉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拦截杆130设计为弧形,拦截杆130居中设置于两个第一甩刀122之间,且拦截杆130靠近第一甩刀122的一侧设置有拦截刀;通过在第一甩刀122的后方设置有弧形的拦截杆130,且拦截杆130居中设置于两个第一甩刀122之间,拦截杆130与第一刀轴121的距离小于第一甩刀122的长度,进而可以对第一甩刀122切割后仍然较大的玉米秸秆进行拦截切割,如无法通过拦截杆130,可被第一甩刀122带回,进行重新进行切割。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二级粉碎件140包括:第二刀轴141和第二甩刀142;第二刀轴141的两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外罩100;多个第二甩刀142均连接于第二刀轴141,且两个第二甩刀14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一甩刀122之间的距离。
通过第二刀轴141转动带动第二甩刀142进行转动,因两个第二甩刀14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一甩刀122之间的距离,进而对第一级粉碎后的玉米秸秆进行进一步的粉碎,使其粉碎的更细,易于分解和混入土壤,从而实现了秸秆的还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排菌机构200包括:支撑架210、排菌件220、升降件230和搅拌件240;支撑架210固定连接于外罩100;排菌件220设置于支撑架210的上方;升降件230设置于排菌件220的上;搅拌件240设置于升降件230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排菌件220包括:菌箱221、排菌口222、第一电动推杆223、第一支撑板224、连接柱225和封堵块226;菌箱221固定连接于支撑架210的上方;菌箱221上方活动设置有箱盖,并在箱盖上设置多个通孔,连接柱225可在通孔内移动;多个排菌口222开设于菌箱221的底壁;两个第一电动推杆223的固定端对称设置于菌箱221的两端;第一支撑板224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电动推杆223的输出端;连接柱225的数量与排菌口222的数量一致,且连接柱225的位置与排菌口222的位置相对应,连接柱225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24;封堵块226的截面为菱形,封堵块226的数量与连接柱225的数量一致,且封堵块226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25远离第一支撑板224的一侧,通过将封堵块226封堵块226的截面为菱形,且最大直径处与排菌口222处的直径一致,可以将排菌口222进行封堵,使菌肥无法从排菌口222流出,且最大直径处的上方为圆锥体,避免菌肥堆积在封堵块226的上方,不便上下移动封堵块226,最大直径处的下方也为圆锥体,可以很好的对排菌口222的流量进行控制。
通过在外罩100的后方设置有支撑架210,并在支撑架210的上方设置有菌箱221,菌箱221的底部两端向中间倾斜,避免菌肥堆积在菌箱221底部周侧,并菌箱22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排菌口222,使得菌肥可以从排菌口222流到地面,进而对玉米秸秆还田后的土地进行施菌,同时,利用第一电动推杆223带动连接柱225以及固定连接的封堵块226进行上下移动,一方面,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养分情况,进而调整排菌口222的大小,从而调整施菌量,提高施菌效果,避免菌肥的浪费,另一方面,第一电动推杆223带动连接柱225以及固定连接的封堵块226进行上下移动时,避免菌肥在排菌口222处形成架桥现象,使得排菌口222无法进行向下输送菌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升降件230包括:第二电动推杆231、第二支撑板232、支撑柱233、固定盒234和移动孔235;第二电动推杆231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架210;第二支撑板232固定连接于第二电动推杆231的输出端;两个支撑柱233均限位滑动连接于支撑架210;固定盒234固定连接于支撑柱233远离第二支撑板232的一侧;两个移动孔235均开设于支撑架210的两端。
通过第二电动推杆231推动第二支撑板232进行轴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支撑柱233以及固定盒234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搅拌件240可以进行轴向移动,从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搅拌件240搅拌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以及土壤的深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搅拌件240包括:电机241、转轴242、第一锥齿轮243、第二锥齿轮244、转动盘245和转动刀246;电机241通过支杆连接于固定盒234;转轴242传动连接于电机241的输出轴,且转轴242贯穿于固定盒234,转轴242限位滑动连接于两个移动孔235;第一锥齿轮243的数量与排菌口222的数量一致,且多个第一锥齿轮243固定套接于转轴242上;第二锥齿轮244的数量与第一锥齿轮243的数量一致,且第二锥齿轮244与第一锥齿轮243相啮合;转动盘245的数量与第二锥齿轮244的数量一致,且转动盘245通过支杆固定连接于第二锥齿轮244,转动盘245的中心点与排菌口222中心点的连线与外罩100的侧壁平行,可以理解为,从排菌口222落下的菌肥正好在转动盘245的正前方,进而转动盘245下方的转动刀246进行转动时都会经过菌肥落下的地方;多个转动刀246固定连接于转动盘245的下方。
通过电机241带动转轴242进行转动,转轴242带动其上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24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244以及其下方固定连接的转动盘245进行转动,从而转动盘245带动其下方固定连接的转动刀246进行转动,转动刀246可以对菌肥、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以及翻新上来的土地进行搅拌,使得菌肥均匀的施加在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以及土地里,同时,因在转动盘245的下方设置多个转动刀246,转动刀246进一步的可以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使得粉碎效果更好。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传动机构110包括:第一传动轴111、齿轮箱112、第二传动轴113、第一皮带轮114、第二皮带轮115、第三皮带轮116和第四皮带轮117;第一传动轴111外接传动装置;齿轮箱112与第一传动轴111连接;第二传动轴113与齿轮箱112连接;第一皮带轮114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轴113;第二皮带轮115固定连接于第一刀轴121,且第二皮带轮115通过皮带于与第一皮带轮114相连;第三皮带轮116固定连接于第一刀轴121;第四皮带轮117固定连接于第二刀轴141,且第四皮带轮117通过皮带与第三皮带轮116相连。
通过装置与牵引设备装配后,第一传动轴111与牵引设备后传动装置连接,第一传动轴111驱动齿轮箱112带动第二传动轴113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轴1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14,第二传动轴113分别与第一刀轴121和第二刀轴141平行,第一刀轴121的一端伸出外罩100并与第二皮带轮115和第三皮带轮116固定连接,第二刀轴141伸出外罩100与第四皮带轮117固定连接,进而第一皮带轮114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115转动,第三皮带轮116通过皮带带动第四皮带轮117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刀轴121和第二刀轴14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甩刀122和第二甩刀142进行旋转,使得甩刀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还包括;连接架,连接架设置于外罩100上,通过设置连接架,便于还田机与牵引设备连接;还可以在支撑架210的下方安装摄像头(图中未显示),可以对施菌的情况以及秸秆的粉碎程度实时监控,并将采集的信息传递到显示屏上,显示屏(图中未显示)可以设置在驾驶农机车的司机前方,便于司机根据显示屏中信息进行实时调整,根据施菌的情况以及秸秆的粉碎程度,考虑是否需要调整前进的速度,是否重新粉碎等,还可以在支撑架210的下方设置有土壤湿度传感器(图中未显示),然后配合设置水箱、水泵和喷头(图中未显示),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土壤环境是否符合玉米秸秆腐解速率,如果水分低于指定范围,土壤湿度传感器可通过控制器,可以开启水泵,将水箱内的水,通过喷头喷洒在土地上,进而满足土地对玉米秸秆腐解速率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检测机构包括:土壤养分传感器和控制器(图中未显示);土壤养分传感器设置于外罩100内;控制器分别与土壤养分传感器和第一电动推杆223连接,控制器的型号为STM32,通过设置检测控制机构,利用土壤养分传感器检测地表内的养分情况,如果土壤中养分低于指定范围,土壤养分传感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223带动连接柱225以及固定连接的封堵块226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排菌口222的流量变大,从而从排菌口222留下的菌肥变多,如果土壤中养分高于指定范围,土壤养分传感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223带动连接柱225以及固定连接的封堵块226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排菌口222的流量变小,从而从排菌口222留下的菌肥变少,如果土壤中养分高于指定范围,土壤养分传感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223带动连接柱225以及固定连接的封堵块226进行移动,使得封堵块226最大直径处与排菌口222相抵触,进而使得菌肥无法从排菌口222流出,从而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情况,从而智能调整施菌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施菌,提高施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养分传感器、第一电动推杆223、第二电动推杆231和电机241的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故不再详细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罩;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外罩上,且所述传动机构外接驱动装置;
第一级粉碎件,所述第一级粉碎件设置于所述外罩内;
拦截杆,多个所述拦截杆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罩的内壁;且多个所述拦截杆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级粉碎件的后方;
第二级粉碎件,所述第二级粉碎件设置于所述外罩内,且所述第二级粉碎件设置于所述拦截杆的后方;
定刀,多个所述定刀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罩的内壁,且设置于所述第一级粉碎件上方的所述定刀之间的间距大于设置于所述第二级粉碎件上方的所述定刀之间的间距;
排菌机构,所述排菌机构设置于所述外罩的后方;
地轮,所述地轮设置于所述排菌机构的后方;
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与排菌机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粉碎件包括:
第一刀轴,所述第一刀轴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外罩;
第一甩刀,多个所述第一甩刀为弧形,且多个所述第一甩刀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刀轴;
切割刀,所述切割刀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甩刀的数量一致,且所述切割刀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甩刀远离所述第一刀轴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拦截杆设计为弧形,所述拦截杆居中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甩刀之间,且所述拦截杆靠近所述第一甩刀的一侧设置有拦截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级粉碎件包括:
第二刀轴,所述第二刀轴的两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外罩;
第二甩刀,多个所述第二甩刀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刀轴,且两个所述第二甩刀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一甩刀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菌机构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罩;
排菌件,所述排菌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上方;
升降件,所述升降件设置于所述排菌件的上;
搅拌件,所述搅拌件设置于所述升降件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菌件包括:
菌箱,所述菌箱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上方;
排菌口,多个所述排菌口开设于所述菌箱的底壁;
第一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对称设置于所述菌箱的两端;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
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数量与所述排菌口的数量一致,且所述连接柱的位置与所述排菌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
封堵块,所述封堵块的截面为菱形,所述封堵块的数量与所述连接柱的数量一致,且所述封堵块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包括:
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
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均限位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
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
移动孔,两个所述移动孔均开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通过支杆连接于所述固定盒;
转轴,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且所述转轴贯穿于所述固定盒,所述转轴限位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移动孔;
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数量与所述排菌口的数量一致,且多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套接于所述转轴上;
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数量一致,且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
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数量一致,且所述转动盘通过支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锥齿轮;
转动刀,多个所述转动刀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盘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外接传动装置;
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
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齿轮箱连接;
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
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刀轴,且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于与所述第一皮带轮相连;
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刀轴,且所述第三皮带轮通过皮带于与所述第二皮带轮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
土壤养分传感器,所述土壤养分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罩内;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土壤养分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和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连接。
CN202310982311.1A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 Pending CN1168976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82311.1A CN116897625A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82311.1A CN116897625A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97625A true CN116897625A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50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82311.1A Pending CN116897625A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976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6659A (zh) * 2023-10-24 2023-12-0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 一种水田灭茬搅浆整地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6659A (zh) * 2023-10-24 2023-12-0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 一种水田灭茬搅浆整地机
CN117136659B (zh) * 2023-10-24 2024-01-09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 一种水田灭茬搅浆整地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4553B (zh) 自走式前置秸秆粉碎后置旋耕开沟施肥播种联合作业装备
CN205179724U (zh) 一种开沟施肥机
CN206077998U (zh) 自走式前置秸秆粉碎后置旋耕开沟施肥播种联合作业装备
CN111955076B (zh) 一种果园绿肥粉碎翻压机
CN107046961A (zh) 一种秸秆粉碎并均匀还田的一体化装置
CN203827753U (zh) 一种秸秆粉碎中置收集机
CN112973892A (zh) 一种生物质液体燃料加工处理设备
CN219046651U (zh) 一种旱地玉米秸秆覆盖马铃薯免耕播种机
CN116897625A (zh)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施菌机
CN208227604U (zh) 一种灭茬双列旋耕刀式旋耕机
CN204482387U (zh) 一种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机
CN112126585A (zh) 用于水稻秸秆还田的微生物发酵预处理装置
CN203423942U (zh) 小麦灭茬玉米免耕多行播种机
CN210470201U (zh) 一种联合播种机用带状灭茬装置
CN1430870A (zh) 玉米秸秆覆盖地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
CN115868314B (zh) 一种农业用微耕机
CN108012599B (zh) 秸秆还田深翻装置
CN212344413U (zh) 一种果园绿肥粉碎翻压机
CN111742633B (zh) 一种设施瓜菜秸秆切碎还田旋耕一体机
CN200947746Y (zh) 新型玉米联合收获机
CN2543329Y (zh) 带有立式秸秆粉碎装置的免耕播种机
CN106561098A (zh) 一种粉茎粉根及土地处理一体机
CN206923309U (zh)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的施肥装置
CN111670630A (zh) 一种秸秆还田方法及秸秆还田综合整地机
CN221203202U (zh) 一种马铃薯播种覆膜全覆土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No.130033 ecological street,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east Innovation Center)

Address before: No. 1363 Ecological Street, Jingyu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