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8607A - 限位开关 - Google Patents

限位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8607A
CN116848607A CN202180092998.0A CN202180092998A CN116848607A CN 116848607 A CN116848607 A CN 116848607A CN 202180092998 A CN202180092998 A CN 202180092998A CN 116848607 A CN116848607 A CN 116848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nger
contact portion
cam
contact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29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田昂平
月森一如
小川翔
伊藤守
的场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848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86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1/24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 H01H21/28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1/24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 H01H21/28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 H01H2021/287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with adjustable head, e.g. the actuator head can have different positions in relation to the limit switch itself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限位开关具备能够进行接通断开切换的开关主体和与开关主体连接的操作部。操作部具有:箱状的壳体;轴部,其轴主体和凸轮部,所述轴主体以能够绕旋转轴线从复位位置朝向第一动作位置进行正转且能够从复位位置朝向相对于复位位置而与第一动作位置相反一侧的第二动作位置进行反转的状态支承于壳体,所述凸轮部设置于位于壳体的内部的轴主体,与轴主体一起进行正反旋转;施力部,其使轴主体向复位位置复位;以及柱塞,其构成为通过凸轮部的旋转而移动来切换开关主体的接通断开,并且能够从单侧动作和两侧动作中的任一方设定动作方式。

Description

限位开关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限位开关。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在内部收纳有内置开关的壳体的限位开关。在该限位开关中构成为,具有能够旋转的轴和根据轴的旋转而被切换接通断开的内置开关,该限位开关进行如下的所谓两侧动作:在轴向正反任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内置开关都被切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042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多样化,不仅是两侧动作的限位开关,在轴向正向旋转的情况下内置开关被切换、但在轴向反向旋转的情况下内置开关不被切换的所谓单侧动作的限位开关的需求也提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单侧动作和两侧动作中的任一方设定动作方式的限位开关。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一个例子的限位开关具备:
开关主体,其能够进行接通断开切换;以及
操作部,其与所述开关主体连接,
所述操作部具备:
箱状的壳体;
轴部,其具有轴主体和凸轮部,所述轴主体沿着第一方向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内部,以能够绕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从复位位置朝向第一动作位置进行正转且能够从所述复位位置朝向相对于所述复位位置而与所述第一动作位置相反一侧的第二动作位置进行反转的状态支承于所述壳体,所述凸轮部设置于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所述轴主体,与所述轴主体一起进行正反旋转;
施力部,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向接近所述开关主体的方向对所述凸轮部施力,使所述轴主体向所述复位位置复位;以及
柱塞,其构成为,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开关主体与所述凸轮部之间,并且与所述凸轮部对置配置,通过所述凸轮部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来切换所述开关主体的接通断开,并且能够从单侧动作和两侧动作中的任一方设定动作方式,在所述单侧动作中,所述柱塞在所述第一动作位置处与所述凸轮部接触、但在所述第二动作位置处不与所述凸轮部接触,或者在所述第二动作位置处与所述凸轮部接触、但在所述第一动作位置处不与所述凸轮部接触,在所述两侧动作中,所述柱塞不仅在所述第一动作位置处与所述凸轮部接触,在所述第二动作位置处也与所述凸轮部接触,
所述凸轮部具有:
凸轮主体,其与所述施力部接触;
第一突出部,其构成为,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从所述凸轮主体的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的一侧沿着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径向朝向远离所述凸轮主体的方向突出,能够与所述柱塞接触;
第二突出部,其构成为,从所述凸轮主体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另一侧沿着所述径向朝向远离所述凸轮主体的方向突出,能够与所述柱塞接触;
第一缺口,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在所述径向上离所述旋转轴线较远一侧的端部朝向所述旋转轴线延伸;以及
第二缺口,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在所述径向上离所述旋转轴线较远一侧的端部朝向所述旋转轴线延伸,
所述柱塞具有:
柱塞主体,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凸轮部对置;
第一接触部,其构成为从所述柱塞主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凸轮部突出,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一缺口且能够与所述第二突出部接触;
第二接触部,其构成为从所述柱塞主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凸轮部突出,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二缺口且能够与所述第一突出部接触;
第三接触部,其从所述柱塞主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凸轮部突出,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一缺口且能够与所述第二突出部接触、或者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二缺口且能够与所述第一突出部接触;以及
非接触部,其不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接触,
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被配置成在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对置方向上相互对置,所述第三接触部和所述非接触部被配置成在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且与所述对置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相互对置,
在所述柱塞以如下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将动作方式设定为所述两侧动作: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一突出部对置,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对置,
在所述柱塞以如下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将动作方式设定为所述单侧动作: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对置且所述非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一突出部对置,或者,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一突出部对置且所述非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对置。
发明效果
根据所述限位开关,柱塞具有:柱塞主体;第一接触部,其构成为能够收纳于第一缺口且能够在第一动作位置处与第一突出部接触;第二接触部,其构成为能够收纳于第二缺口且能够在第二动作位置处与第二突出部接触;第三接触部,其构成为能够收纳于第一缺口或第二缺口,且能够在第一动作位置处与第一突出部接触或者能够在第二动作位置处与第二突出部接触;以及非接触部,其不与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接触。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被配置成在对置方向上相互对置,第三接触部和非接触部被配置成在与对置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相互对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如下这样的限位开关:能够从单侧动作和两侧动作中的任一方设定动作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限位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限位开关的操作部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2的操作部的凸轮部以及柱塞的俯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2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动作方式被设定为单侧动作的情况下的图1的限位开关的俯视图。
图8是动作方式被设定为两侧动作的情况下的图1的限位开关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语(例如,包括“上”、“下”、“右”、“左”的用语),但这些用语的使用是为了容易理解参照了附图的本公开,并非根据这些用语的意思来限定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另外,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为例示,并不意图限制本公开、其应用物或其用途。而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率等未必与现实的一致。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限位开关1具备能够进行接通断开切换的开关主体2和与开关主体2连接的操作部3。
如图1所示,开关主体2具有大致长方体状,在其一面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有操作部3。
操作部3具有壳体10、从壳体10的外部延伸至壳体10的内部的轴部20、配置于壳体10的内部的施力部30(参照图3)和柱塞40(参照图3)、以及在壳体10的外部与轴部20连接的操作杆50。
如图2所示,壳体10具有与开关主体2连接的中空且大致立方体状的壳体主体11、和设置于该壳体主体11的周壁部12。
壳体主体11具有设置于其内部的轴承13和收纳部14。如图3所示,轴承13配置于后述的贯通孔122,将轴部20支承为能够正反旋转。收纳部14收纳施力部30及柱塞40。
作为一例,周壁部12具有大致圆筒状,从壳体主体11的与连接于开关主体2的面相邻的面111向与该面111交叉的方向(例如图3的X方向)突出。周壁部12具有:开口121,其设置于X方向上的离壳体主体11较远一侧的面;以及贯通孔122,其在周壁部12的内部沿X方向延伸而连接收纳部14和开口121。
如图3所示,轴部20具有轴主体21和凸轮部22,该凸轮部22设置于位于壳体10的内部的轴主体21且与轴主体21一起进行正反旋转。
轴主体21例如如图3所示,具有沿第一方向(例如X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以能够绕旋转轴线211从复位位置P1正反旋转的状态支承于壳体10。轴主体21的位于壳体10的内部的端部212收纳于凹部15,该凹部15设置于壳体10的构成收纳部14的内壁。凹部15被配置成在第一方向X上与贯通孔122对置,从收纳部14沿第一方向X朝向远离周壁部12的方向凹陷。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如图2所示,将绕旋转轴线211从复位位置P1朝向第一动作位置P2的旋转设为正转,将从复位位置P1朝向相对于复位位置P1而与第一动作位置P2相反一侧的第二动作位置P3的旋转设为反转。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操作杆50在各位置处的中心线。
如图4所示,凸轮部22具有凸轮主体221、第一突出部222、第二突出部223、第一缺口224以及第二缺口225。
凸轮主体221构成为与施力部30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凸轮主体221是以X方向成为长度方向的方式配置的大致矩形的板状,具有在轴主体21位于复位位置P1的状态下沿着XY平面延伸的接触面226。施力部30与该接触面226接触(参照图3)。如图3所示,在轴主体21位于复位位置P1的情况下,凸轮主体221的大部分在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第二方向(例如Z方向)上配置为比旋转轴线211靠近开关主体2。
如图4所示,第一突出部222构成为,在沿着第二方向Z观察时,从凸轮主体221的与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Z交叉的第三方向(例如,Y方向)上的一侧沿相对于旋转轴线211的径向(以下,简称为径向)向远离凸轮主体221的方向突出,能够与柱塞40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突出部222为尖细形状,从凸轮主体221朝向柱塞40的第三方向Y上的两端中较近的一端(在图5中为左端)沿着径向突出。
如图4所示,第二突出部223构成为,从凸轮主体221的第三方向Y上的另一侧沿径向朝向远离凸轮主体221的方向突出,能够与柱塞40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二突出部223从凸轮主体221朝向柱塞40的第三方向Y上的两端中较近的一端(在图5中为右端)沿着径向突出。
如图4所示,第一缺口224设置于第一突出部222的第一方向X上的一端,从第一突出部222的在径向上离旋转轴线211较远一侧的端部朝向旋转轴线211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缺口224设置于第一突出部222的第一方向X上的靠周壁部12侧的端部。如图4所示,第二缺口225设置于第一方向X上的另一端,从第二突出部223的在径向上离旋转轴线211较远一侧的端部朝向旋转轴线211延伸。
如图3所示,施力部30在壳体10的内部配置为在第二方向Z上比凸轮部22离开关主体2更远。施力部30具有螺旋弹簧31和配置于螺旋弹簧31与凸轮部22之间的复位柱塞32。螺旋弹簧31在第二方向Z上向接近开关主体2的方向对凸轮部22施力,使轴主体21向复位位置P1复位。复位柱塞32由与凸轮主体221接触而将螺旋弹簧31的作用力向凸轮部22传递的传递板部321和对传递板部321在第二方向Z上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板部322构成。
如图3所示,柱塞40在壳体10的内部,在第二方向Z上配置于开关主体2与凸轮部22之间,并且与凸轮部22对置配置,通过凸轮部22的旋转而在第二方向Z上移动来切换开关主体2的接通断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第一动作位置P2处与凸轮部22接触但在第二动作位置P3处不与凸轮部22接触的动作、或者在第二动作位置P3处与凸轮部22接触但在第一动作位置P2处不与凸轮部22接触的动作设为单侧动作。将不仅在第一动作位置P2处与凸轮部22接触、在第二动作位置P3处也与凸轮部22接触的动作设为两侧动作。
详细而言,如图4以及图5所示,柱塞40具有柱塞主体41、第一接触部42、第二接触部43、第三接触部44以及非接触部45。
作为一例,如图4所示,柱塞主体41具有大致正方形的板状,其厚度方向的一面在第二方向Z上与凸轮部22对置。
如图5所示,第一接触部42构成为,从柱塞主体41沿着第二方向Z朝向凸轮部22突出,能够收纳于第一缺口224且能够与第一突出部222接触。如图5所示,第二接触部43构成为,从柱塞主体41沿着第二方向Z朝向凸轮部22突出,能够收纳于第二缺口225且能够与第一突出部222接触。第一接触部42和第二接触部43被配置为,在与第二方向Z交叉的对置方向(例如,第三方向Y)上相互对置。
如图5所示,第三接触部44构成为从柱塞主体41沿着第二方向Z朝向凸轮部22突出,能够收纳于第一缺口224且能够与第二突出部223接触、或者能够收纳于第二缺口225且能够与第一突出部222接触。如图5所示,非接触部45构成为不与第一突出部222及第二突出部223接触。第三接触部44和非接触部45被配置为,在与第二方向Z交叉且与对置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第一方向X)上相互对置。
例如,在图4以及图5所示的柱塞40中,柱塞主体41具有由作为在第三方向Y上对置的边的一方的第一边411、在第三方向Y上与第一边411对置的第二边412、与第一边411和第二边412交叉的第三边413、以及与第三边413对置的第四边414构成的四边形形状。第一接触部42是截面大致矩形的棒形状,配置于柱塞主体41的第一边411。第二接触部43是截面大致矩形的棒形状,配置于柱塞主体41的第二边412。第三接触部44是截面大致矩形的棒形状,配置于柱塞主体41的第三边413,非接触部45配置于柱塞主体41的第四边414。第三接触部4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接触部4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三接触部44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第二接触部4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接触部42和第二接触部43分别具有设置于相互对置的面中的在第二方向Z上远离柱塞主体41的端部的倾斜面421、431。各倾斜面421、431朝向如下这样的方向倾斜:随着在第二方向Z上远离柱塞主体41而相互分离。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三接触部44具有与第一接触部42和第二接触部各自的倾斜面421、431连续的倾斜面441。如图5所示,非接触部45由凹部构成,该凹部由第一接触部42、第二接触部43以及柱塞主体41包围,能够收纳第一突出部222以及第二突出部223。
如图6所示,柱塞40被壳体10的构成收纳部14的内表面限制相对于第一方向X及第三方向Y的移动。换言之,壳体10在内部具有收纳部14,该收纳部14将柱塞40在与第二方向Z交叉的方向上定位并收纳。
具体而言,收纳部14的收纳柱塞40的部分141具有与柱塞40的沿着第二方向Z观察时的外形大致相同的矩形形状。在该部分141的第一方向X上离周壁部12较远的内表面设置有向远离周壁部12的方向凹陷的凹部142。通过该凹部142,容易将收纳于收纳部14的状态的柱塞40从收纳部14卸下。
如图1所示,操作杆50配置于壳体主体11的外部,在与轴部20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操作杆50构成为,操作杆50延伸的方向的一端与轴部20连接,能够与轴部20一起旋转。
柱塞40构成为,能够从单侧动作和两侧动作中的任一方设定动作方式。
在图4中,柱塞40被配置成,在第二方向Z上,第三接触部44与第二缺口225以及第一突出部222对置,非接触部45与第一缺口224以及第二突出部223对置。在该情况下,当使轴主体21从复位位置P1朝向第一动作位置P2(即,箭头A方向)正转时,第一突出部222与第三接触部44接触而使柱塞40在第二方向Z上向接近开关主体2的方向(以下,称为动作方向)移动,开关主体2从断开切换为接通。另外,当使轴主体21从复位位置P1朝向第二动作位置P3(即,箭头B方向)反转时,第三接触部44收纳于第二缺口225,第二突出部223收纳于非接触部45。即,即使使轴主体21反转,柱塞40也不会向动作方向移动,开关主体2保持断开而不切换为接通。
图7表示使图4所示的柱塞40绕第二方向Z旋转180度后的限位开关1。在图7中,柱塞40被配置成,在第二方向Z上,第三接触部44与第一缺口224及第二突出部223对置,非接触部45与第二缺口225及第一突出部222对置。在该情况下,当使轴主体21向箭头A方向正转时,第三接触部44被收纳于第一缺口224,第一突出部222被收纳于非接触部45。即,即使使轴主体21正转,柱塞40也不会向动作方向移动,开关主体2保持断开而不切换为接通。另外,当使轴主体21向箭头B方向反转时,第二突出部223与第三接触部44接触而使柱塞40向动作方向移动,开关主体2从断开切换为接通。
即,在如下所示配置柱塞40的状态下,限位开关1的动作方式被设定为单侧动作。
·以如下方式配置柱塞40:在第二方向Z上,第三接触部44与第一缺口224及第二突出部223对置,非接触部45与第二缺口225及第一突出部222对置。
·以如下方式配置柱塞40:在第二方向Z上,第三接触部44与第二缺口225及第一突出部222对置,非接触部45与第一缺口224及第二突出部223对置。
图8表示使图4所示的柱塞40绕第二方向Z旋转90度后的限位开关1。在图8中,柱塞40被配置成,在第二方向Z上,第二接触部43与第一缺口224及第二突出部223对置,第一接触部42与第二缺口225及第一突出部222对置。在该情况下,当使轴主体21向箭头A方向正转时,第一突出部222与第一接触部42接触而使柱塞40向动作方向移动,开关主体2从断开切换为接通。另外,当使轴主体21向箭头B方向反转时,第二突出部223与第二接触部43接触而使柱塞40向动作方向移动,开关主体2从断开切换为接通。
即,在如下所示配置柱塞40的状态下,限位开关1的动作方式被设定为两侧动作。
·以如下方式配置柱塞40:在第二方向Z上,第一接触部42与第二缺口225以及第一突出部222对置,第二接触部43与第一缺口224以及第二突出部223对置。
·以如下方式配置柱塞40:在第二方向Z上,第一接触部42与第一缺口224以及第二突出部223对置,第二接触部43与第二缺口225以及第一突出部222对置。
本实施方式的限位开关1能够发挥如下的效果。
在限位开关1中,柱塞40具有:柱塞主体41;第一接触部42,其构成为能够收纳于第一缺口224,且能够在第一动作位置P2处与第一突出部222接触;第二接触部43,其构成为能够收纳于第二缺口225,且能够在第二动作位置P3处与第二突出部223接触;第三接触部44,其构成为能够收纳于第一缺口224或第二缺口225,且能够在第一动作位置P2处与第一突出部222接触或者能够在第二动作位置P3处与第二突出部223接触;以及非接触部45,其不与第一突出部222和第二突出部223接触。第一接触部42和第二接触部43被配置成在对置方向上相互对置,第三接触部44和非接触部45被配置成在与对置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相互对置。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如下这样的限位开关1:能够从单侧动作和两侧动作中的任一方设定动作方式。
壳体10在内部具有收纳部14,该收纳部14将柱塞40在与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定位并收纳。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柱塞40可靠地与凸轮部22对置,因此,能够提高限位开关1的动作可靠性。
非接触部45由凹部构成,该凹部被第一接触部42、第二接触部43以及柱塞主体41包围,能够收纳第一突出部222和第二突出部223。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能够从单侧动作和两侧动作中的任一方设定动作方式的限位开关1。
在沿着第二方向观察时,柱塞主体41具有由第一边411、与第一边411对置的第二边412、与第一边411和第二边412交叉的第三边413、以及与第三边413对置的第四边414构成的四边形形状。第一接触部42配置于第一边411,第二接触部43配置于第二边412,第三接触部44配置于第三边413,非接触部45配置于第四边414。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能够从单侧动作和两侧动作中的任一方设定动作方式的限位开关1。
限位开关1也可以如下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沿着第一方向X从自周壁部12朝向壳体主体11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顺时针相反方向的旋转设为正转,将顺时针的旋转设为反转,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在沿着第一方向X从自周壁部12朝向壳体主体11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顺时针的旋转设为正转,将相反方向的旋转设为反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4中,将设置于凸轮主体221的第三方向Y的上侧的突出部222设为第一突出部,将设置于凸轮主体221的第三方向Y的下侧的突出部223设为第二突出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设置于凸轮主体221的第三方向Y的下侧的突出部223设为第一突出部,将设置于凸轮主体221的第三方向Y的上侧的突出部222设为第二突出部。
开关主体2可以采用能够通过轴主体21的旋转经由柱塞40进行接通断开切换的任意的结构。
操作部3也可以以不能装卸的方式与开关主体2连接。
周壁部12不限于与壳体主体11一体设置的情况,也可以分体设置。在该情况下,周壁部12可以由与壳体主体11相同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
构成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限位开关1的各部件的形状以及结构是一个例子,也可以采用其他任意的形状以及结构。
例如,柱塞主体41不限于在沿着第二方向Z观察时具有四边形形状的情况。柱塞主体41的形状也可以是在沿着第二方向Z观察时呈多边形状,也可以是圆形状。
例如,非接触部45不限于由第一接触部42、第二接触部43以及柱塞主体41包围而构成的情况。非接触部45可以采用在轴主体21旋转时不与第一突出部222以及第二突出部223接触的任意的结构。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公开中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最后,对本公开的各种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一例,也添加参照标记来记载。
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限位开关1具有:
开关主体2,其能够进行接通断开切换;以及
操作部3,其与所述开关主体2连接,
所述操作部3具备:
箱状的壳体10;
轴部20,其具有轴主体21和凸轮部22,所述轴主体21沿着第一方向从所述壳体10的外部延伸至所述壳体10的内部,以能够绕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211从复位位置朝向第一动作位置进行正转且能够从所述复位位置朝向相对于所述复位位置而与所述第一动作位置相反一侧的第二动作位置进行反转的状态支承于所述壳体10,所述凸轮部22设置于位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的所述轴主体21,与所述轴主体21一起进行正反旋转;
施力部30,其配置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向接近所述开关主体2的方向对所述凸轮部22施力,使所述轴主体21向所述复位位置复位;以及
柱塞40,其构成为,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开关主体2与所述凸轮部22之间,并且与所述凸轮部22对置配置,通过所述凸轮部22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来切换所述开关主体2的接通断开,并且能够从单侧动作和两侧动作中的任一方设定动作方式,在所述单侧动作中,所述柱塞40在所述第一动作位置处与所述凸轮部22接触、但在所述第二动作位置处不与所述凸轮部22接触,或者在所述第二动作位置处与所述凸轮部22接触、但在所述第一动作位置处不与所述凸轮部22接触,在所述两侧动作中,所述柱塞40不仅在所述第一动作位置处与所述凸轮部22接触,在所述第二动作位置处也与所述凸轮部22接触,
所述凸轮部22具有:
凸轮主体221,其与所述施力部接触;
第一突出部222,其构成为,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从所述凸轮主体221的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的一侧沿着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211的径向朝向远离所述凸轮主体221的方向突出,能够与所述柱塞40接触;
第二突出部223,其构成为,从所述凸轮主体221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另一侧沿着所述径向朝向远离所述凸轮主体221的方向突出,能够与所述柱塞40接触;
第一缺口224,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突出部222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从所述第一突出部222的在所述径向上离所述旋转轴线211较远一侧的端部朝向所述旋转轴线211延伸;以及
第二缺口225,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突出部223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突出部223的在所述径向上离所述旋转轴线211较远一侧的端部朝向所述旋转轴线211延伸,
所述柱塞40具有:
柱塞主体41,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凸轮部22对置;
第一接触部42,其构成为从所述柱塞主体41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凸轮部22突出,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一缺口224且能够与所述第二突出部223接触;
第二接触部43,其构成为从所述柱塞主体41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凸轮部22突出,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二缺口225且能够与所述第一突出部222接触;
第三接触部44,其从所述柱塞主体41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凸轮部22突出,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一缺口224且能够与所述第二突出部223接触、或者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二缺口225且能够与所述第一突出部222接触;以及
非接触部45,其不与所述第一突出部222和所述第二突出部223接触。
所述第一接触部42和所述第二接触部43被配置成在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对置方向上相互对置,所述第三接触部44和所述非接触部45被配置成在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且与所述对置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相互对置,
在所述柱塞40以如下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将动作方式设定为所述两侧动作: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接触部42与所述第二缺口225和所述第一突出部222对置,所述第二接触部43与所述第一缺口224和所述第二突出部223对置,
在所述柱塞40以如下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将动作方式设定为所述单侧动作: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接触部44与所述第一缺口224和所述第二突出部223对置且所述非接触部45与所述第二缺口225和所述第一突出部222对置,或者,所述第三接触部44与所述第二缺口225和所述第一突出部222对置且所述非接触部45与所述第一缺口224和所述第二突出部223对置。
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限位开关1中,所述壳体10在内部具有收纳部14,所述收纳部14在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所述柱塞40进行定位并收纳。
本公开的第三方式的限位开关1中,所述非接触部45由凹部构成,该凹部由所述第一接触部42、所述第二接触部43以及所述柱塞主体41包围,能够收纳所述第一突出部222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223。
本公开的第四方式的限位开关1中,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所述柱塞主体41具有多边形形状。
本公开的第五方式的限位开关1中,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所述柱塞主体41具有由第一边411、与所述第一边411对置的第二边412、与所述第一边411和所述第二边412交叉的第三边413、以及与所述第三边413对置的第四边414构成的四边形形状,
所述第一接触部42配置于所述第一边411,所述第二接触部43配置于所述第二边412,所述第三接触部44配置于所述第三边413,所述非接触部45配置于所述第四边414。
另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各种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能够起到各自具有的效果。另外,能够进行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或实施例彼此的组合或实施方式与实施例的组合,并且也可以进行不同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的特征彼此的组合。
本公开参照附图而与优选的实施方式相关联地充分记载,但对于熟练该技术的人们来说,各种变形、修正是显而易见的。应理解为,这样的变形和修正只要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本公开的范围,就包含在其中。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限位开关例如能够应用于汽车等组装线。
标号说明
1限位开关
2开关主体
3操作部
10壳体
11壳体主体
12周壁部
13轴承
14收纳部
141部分
142凹部
15凹部
20轴部
21轴主体
211旋转轴线
212端部
22凸轮部
221凸轮主体
222第一突出部
223第二突出部
224第一缺口
225第二缺口
226接触面
30施力部
31螺旋弹簧
32复位柱塞
321传递板部
322引导板部
40柱塞
41柱塞主体
411第一边
412第二边
413第三边
414第四边
42第一接触部
421倾斜面
43第二接触部
431倾斜面
44第三接触部
441倾斜面
45非接触部
50操作杆

Claims (5)

1.一种限位开关,该限位开关具备:
开关主体,其能够进行接通断开切换;以及
操作部,其与所述开关主体连接,
所述操作部具备:
箱状的壳体;
轴部,其具有轴主体和凸轮部,所述轴主体沿着第一方向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内部,以能够绕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从复位位置朝向第一动作位置进行正转且能够从所述复位位置朝向相对于所述复位位置而与所述第一动作位置相反一侧的第二动作位置进行反转的状态支承于所述壳体,所述凸轮部设置于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所述轴主体,与所述轴主体一起进行正反旋转;
施力部,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向接近所述开关主体的方向对所述凸轮部施力,使所述轴主体向所述复位位置复位;以及
柱塞,其构成为,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开关主体与所述凸轮部之间,并且与所述凸轮部对置配置,通过所述凸轮部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来切换所述开关主体的接通断开,并且能够从单侧动作和两侧动作中的任一方设定动作方式,在所述单侧动作中,所述柱塞在所述第一动作位置处与所述凸轮部接触、但在所述第二动作位置处不与所述凸轮部接触,或者在所述第二动作位置处与所述凸轮部接触、但在所述第一动作位置处不与所述凸轮部接触,在所述两侧动作中,所述柱塞不仅在所述第一动作位置处与所述凸轮部接触,在所述第二动作位置处也与所述凸轮部接触,
所述凸轮部具有:
凸轮主体,其与所述施力部接触;
第一突出部,其构成为,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从所述凸轮主体的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的一侧沿着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径向朝向远离所述凸轮主体的方向突出,能够与所述柱塞接触;
第二突出部,其构成为,从所述凸轮主体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另一侧沿着所述径向朝向远离所述凸轮主体的方向突出,能够与所述柱塞接触;
第一缺口,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在所述径向上离所述旋转轴线较远一侧的端部朝向所述旋转轴线延伸;以及
第二缺口,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在所述径向上离所述旋转轴线较远一侧的端部朝向所述旋转轴线延伸,
所述柱塞具有:
柱塞主体,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凸轮部对置;
第一接触部,其构成为从所述柱塞主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凸轮部突出,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一缺口且能够与所述第二突出部接触;
第二接触部,其构成为从所述柱塞主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凸轮部突出,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二缺口且能够与所述第一突出部接触;
第三接触部,其从所述柱塞主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凸轮部突出,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一缺口且能够与所述第二突出部接触、或者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二缺口且能够与所述第一突出部接触;以及
非接触部,其不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接触,
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被配置成在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对置方向上相互对置,所述第三接触部和所述非接触部被配置成在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且与所述对置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相互对置,
在所述柱塞以如下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将动作方式设定为所述两侧动作: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一突出部对置,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对置,
在所述柱塞以如下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将动作方式设定为所述单侧动作: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对置且所述非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一突出部对置,或者,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一突出部对置且所述非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开关,其中,
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收纳部,该收纳部在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所述柱塞进行定位并收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限位开关,其中,
所述非接触部由凹部构成,该凹部由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以及所述柱塞主体包围,能够收纳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限位开关,其中,
在沿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所述柱塞主体具有多边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位开关,其中,
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所述柱塞主体具有由第一边、与所述第一边对置的第二边、与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交叉的第三边、以及与所述第三边对置的第四边构成的四边形形状,
所述第一接触部配置于所述第一边,所述第二接触部配置于所述第二边,所述第三接触部配置于所述第三边,所述非接触部配置于所述第四边。
CN202180092998.0A 2021-02-12 2021-03-11 限位开关 Pending CN1168486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1035A JP7487682B2 (ja) 2021-02-12 2021-02-12 リミットスイッチ
JP2021-021035 2021-02-12
PCT/JP2021/009907 WO2022172474A1 (ja) 2021-02-12 2021-03-11 リミット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8607A true CN116848607A (zh) 2023-10-03

Family

ID=82837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2998.0A Pending CN116848607A (zh) 2021-02-12 2021-03-11 限位开关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5406A1 (zh)
JP (1) JP7487682B2 (zh)
KR (1) KR20230125060A (zh)
CN (1) CN116848607A (zh)
DE (1) DE112021007062T5 (zh)
WO (1) WO20221724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06319A (en) * 1980-01-25 1981-08-24 Fujitsu Ten Ltd Inversion switching mechanism
JP6316075B2 (ja) 2014-04-15 2018-04-25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リミットスイッチ
JP6866863B2 (ja) 2018-03-14 2021-04-2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ミットスイッ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05406A1 (en) 2024-03-28
JP2022123617A (ja) 2022-08-24
DE112021007062T5 (de) 2024-01-18
WO2022172474A1 (ja) 2022-08-18
KR20230125060A (ko) 2023-08-28
JP7487682B2 (ja) 202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890001357B1 (ko) 다련(多連)스위치
WO2019026945A1 (ja) 電磁継電器
CN116848607A (zh) 限位开关
CN111033667B (zh) 限位开关
CN111033668B (zh) 限位开关
CN115810506A (zh) 限位开关
US7038580B2 (en) Turn signal switch device
EP1953040A2 (en) Turn signal switch device
JPH08264075A (ja) 多機能スイッチ
JP2006019131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US20170018380A1 (en) Switch device
CN111066111B (zh) 限位开关
KR20240052704A (ko) 레버 스위칭 유니트
KR101529430B1 (ko) 각도 접점 스위치
WO2018168127A1 (ja) スイッチ
US9406452B2 (en) Movable contact point for switch
JP2013149458A (ja) スイッチ装置
KR20010110318A (ko) 입력장치
JP2018055947A (ja) スイッチ装置、自動変速機のレバー位置検知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JP2002283869A (ja) 自動変速機用コントロールスイッチの接点構造
JPH08249981A (ja) スライド式スイッチ装置
JP2001173778A (ja) 電動工具の速度切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