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1077A - 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31077A CN116831077A CN202310837801.2A CN202310837801A CN116831077A CN 116831077 A CN116831077 A CN 116831077A CN 202310837801 A CN202310837801 A CN 202310837801A CN 116831077 A CN116831077 A CN 1168310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eeding
- spawning
- squid
- tiger
- drain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01K61/17—Hatching, e.g. incubat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及方法,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养殖池体和多个产卵框架,养殖池体内设有多个进水管,养殖池体内底侧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连接第一排水管;排水口处对应设有阻隔罩,阻隔罩表面均匀布设阻隔网眼,多个产卵框架用于设在养殖池体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卵质量较高且孵化率较高的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及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乌贼目(Sepioidea)、乌贼科(Sepiidae)乌贼属(Sepia)。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的沿岸海域,自近岸至水深100m的水域中均有发现。虎斑乌贼个体大(最大胴长达48cm,体重达5kg)、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近岸经济渔获物;由于其具有饵料转换率高、适合高密度养殖、抗病力强、生长快(养殖3~4个月即可上市)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发展养殖前景的经济头足类。
市场上可供养殖企业养殖的虎斑乌贼苗种全部来自南海海域野生种群所产受精卵孵化而来,受限于每年野生群体所产受精卵数量有限或不稳定,导致育苗数量有限,进而导致苗种难以满足虎斑乌贼规模化养殖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面对虎斑乌贼养殖热潮逐年升温,相关科研人员针对虎斑乌贼全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普遍存在虎斑乌贼人工养殖亲体越冬成活率低、产卵质量差、孵化率低(几乎为0)等问题。
现有技术如名为《人工乌贼产卵床》的发明专利,此发明专利的公开号为JP2003284445A。此发明提供一种乌贼类用人工产卵床,其能够通过使用轻而组装的简单塑料网来使用不腐烂的渔网或绳索来保持其形状,从而容易地确保、设置和回收与照叶树相匹敌的产卵量。但此发明无法实现保证产卵质量以及孵化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卵质量较高且孵化率较高的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包括养殖池体和多个产卵框架,养殖池体内设有多个进水管,养殖池体内底侧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连接第一排水管;
排水口处对应设有阻隔罩,阻隔罩表面均匀布设阻隔网眼,多个产卵框架用于设在养殖池体内。
通过对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整体的设计,通过在养殖池体内设置的多个进水管可以对养殖池体内提供富有氧气的干净水体,在养殖池体底部设有排水口,且排水口与第一排水管连接,第一排水管端部高度低于养殖池体内水体表面,即可通过排水口对养殖池体内沉降到底部的污物、残饵和粪便等碎屑从排水口排出,可以实现对养殖池体内的清洁,提高养殖池体内水体的洁净程度,防止养殖池体内水体富营养化或滋生大量细菌导致虎斑乌贼死亡的情况发生;在排水口处对应设有阻隔罩,且阻隔罩表面均匀布设有阻隔网眼,阻隔网眼大小可以针对虎斑乌贼的大小和年龄做灵活的调整,通过阻隔罩的设置,可防止因排水吸力过大导致乌贼吸附于塑料筐上擦伤死亡,阻隔网眼大小的调整以既保证池底残饵、粪便等碎屑顺利排出,又避免幼体乌贼从中逃逸。
通过产卵框架的设置,可以在待大部分虎斑乌贼出现交配现象时,在水体中放置产卵框架诱导其快速产卵,由于受精卵对虎斑乌贼的产卵行为具有正趋向性,只要附上了少量受精卵,接下来会有大量配对虎斑乌贼会在产卵框架上进行产卵。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阻隔罩顶部垂直设有第二轴体,第二轴体顶部设有弧形板,弧形板呈碗状,弧形板凹面侧朝向养殖池体底侧。
通过上述的设计,通过第二轴体可以使得弧形板与阻隔罩形成一定的间隔,在阻隔罩内的排水口在对养殖池体内水体进行排污时,可以实现限制阻隔罩周围水体的流向阻隔罩的流进方向,使排水口进流的水体是尽量沿着养殖池体底面流动的,可以集中有效的收集沉积在养殖池体底面的污物,避免在养殖池体内形成四面八方向阻隔罩方向聚集的水流,避免排污时水流会将养殖池体内大量水体向排水口方向集中流动,进而防止虎斑乌贼在水体引导下向养殖池中心聚集,可能产生应激反应的发生。
更进一步的,弧形板凹面侧同心设有多个台阶部,多个台阶部设端部设有环形条。通过多个同心设置的台阶部以及环形条,可以在水体流过时实现对水体缓速,即可以减小弧形板下方阻隔罩周围水体流动速度,防止流速过快导致在虎斑乌贼水体引导下向养殖池中心聚集,降低产生擦伤或应激反应概率。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弧形板顶部设有第一轴体,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对应设置,第一轴体顶部向两侧对称延伸设有连杆,连杆轴线与阻隔罩顶面水平设置;
连杆两侧均设有不少于一个的挡护件,挡护件包括挡护盘,挡护盘朝向养殖池体底面一侧环绕布设挡护条,当护盘另一侧设有挡护杆,挡护杆与连杆连接。
通过上述设计,挡护盘上设置的挡护条可以实现对生物和卵体的挡护,避免在排污时其向排水口移动,对生物和卵体起到保护作用,挡护条的存在是容许污物、残饵和粪便等碎屑通过向排水口方向移动,不影响排污效果;同时,挡护盘实现降低产卵筐周围水体流速,以减小水流影响导致的附着在产卵筐上的卵体掉落。第一轴体可以设置为转动也可以为固定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养殖池体内底侧朝排水口倾斜设置。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使得养殖池体内底侧残饵、粪便等碎屑可以朝向排水口聚拢,进而可以提高排水口对污物、残饵和粪便等碎屑的排出效率。
进一步地,养殖池体整个底部向中间排水口呈2到5度角倾斜。更进一步地,养殖池体整个底部向中间排水口呈2到4度角倾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一排水管端部收容有多段的套管。通过上述设计,在排水时逐级拔出,既便于碎屑等排出,又可避免因里外压力差过大,导致虎斑乌贼吸附在塑料筐上,导致虎斑乌贼擦伤或死亡的情况发生。
更进一步的,套管展开后端部高于养殖池体内水体表面。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在养殖池体无需排水时,将套管展开,即实现不排水。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还包括有引流组件,引流组件包括养殖体内竖直设置的引流插管,引流插管上部设有多个引流孔,引流插管下端连接有第二排水管。
通过上述设计,引流组件用于实现流水功能,即通过引流插管上部设有多个引流孔对养殖池体内水体实施引流,即将表层或上部水体通过引流孔排出至第二排水管内,第二排水管端部低于养殖池体内水体表面,并通过第二排水管排出。由于引流孔设置在引流插管上部,引流管顶部可以实现进气进而提高引流孔的进水效率,便于水体表面污物随流水快速流出。
更进一步地,养殖池体内设有第一泵体,第一泵体设于养殖池体内水体上表面或上层,第一泵体用于引导养殖池体内表层水体流向引流插管。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实现表层水体流向引流插管,提高水体从引流插管排出效率,提高水体表层污物排出的效率,防止浮沫或其他漂浮物对水体浑浊程度的影响,可以提高光照对水体的穿透力。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卵框架包括固定支架和不少于一个产卵筐,产卵筐表面布设多个产卵网眼,产卵筐上设有挂钩,挂钩用于将产卵筐固定于固定支架下部;
多个产卵筐沿固定支架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在固定支架下部。
通过上述设计,固定支架用于将产卵筐沉于沉底且能保持不动,意在为营造一个稳定的产卵环境;产卵筐上布设多个产卵网眼,方便受精卵缠绕于产卵筐的网眼处;通过在产卵筐上设有挂钩,方便产卵筐要拆卸,可以实现待某一产卵筐上受精卵达到一定规模后,可将固定支架拎出水面更换新的产卵筐供虎斑乌贼产卵。相较于普通漂浮于水面之上的产卵筐,通过上述设计可以为减少乌贼游到水面产卵的耗能。并通过多个产卵筐沿固定支架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在固定支架下部可以实现一次投放产卵框架可以收集更多的受精卵。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卵筐上下侧均套设浮环,两相邻浮环之间设有弹簧。
通过上述设计,产卵筐上下侧均套设浮环,有助于减小相邻的产卵筐干涉,还可以实现在最底侧的产卵筐底部与养殖池体的池底有间隔距离,避免污物与产卵筐过于接近,对卵体产生影响以及卵体掉落到污物中,还可以解决养殖池体底部有斜坡导致的产卵筐倾斜的问题,即通过浮环来修正产卵筐在水中的水平度,以避免其倾斜与固定支架卡死,难以取出;此外,两相邻浮环之间设有弹簧,可通过两个浮环之间的弹簧形成一定的过流峰隙,有助于在养殖池底的污物位移,特别是排污时,也确保了产卵筐底部的水体流通情况,避免产卵筐底部的卵体缺氧。
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方法,采用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建设养殖池体并对养殖池体消毒处理;
S2:苗种投放;
S3:对养殖池体内实施水质管理;
S4:定期饵料投喂以及倒池与分级处理;
S5:亲体促熟及诱导产卵。
首先将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中所述的养殖池体建造完成,并对养殖池体内实施消毒处理。
在苗种投放步骤中,采用用于亲体培育的虎斑乌贼苗种自野生受精卵孵化并养殖而来,选体质量400—500g左右规格作为初始投放苗种
对养殖池体内实施水质管理步骤中,分为三部分,即水温控制、盐度保障和吸污与换水。
在定期饵料投喂步骤中,饵料主要以舟山近岸拖网船捕获的饵料经济虾为主且饵料虾要保证新鲜不变质。倒池与分级处理步骤中,为了防止弧菌引起疾病的暴发,因此要定期倒池清理,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亲体促熟及诱导产卵步骤中,通过温度控制以及在水体中放置产卵框架诱导其快速产卵,并通过温度控制实现集中群体繁殖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养殖池体立体示意图;
图2为养殖池体俯视示意图;
图3为养殖池体剖视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养殖池体俯视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养殖池体剖视示意图;
图6为弧形板与挡护件组合示意图;
图7为弧形板立体示意图;
图8为产卵框架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养殖池体1,进水管11,排水口12,第一排水管13,阻隔罩14,阻隔网眼141,第二轴体142,套管15,弧形板16,台阶部161,环形条162,第一轴体163,连杆164,挡护件17,挡护盘171,挡护条172,挡护杆173,产卵框架2,固定支架21,产卵筐22,挂钩23,浮环24,弹簧25,引流插管31,引流孔32,第二排水管3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包括养殖池体1和多个产卵框架2,养殖池体1内设有多个进水管11,养殖池体1内底侧设有排水口12,排水口12连接第一排水管13;
排水口12处对应设有阻隔罩14,阻隔罩14表面均匀布设阻隔网眼141,多个产卵框架2用于设在养殖池体1内。
通过对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整体的设计,养殖池为长方形池,圆角,长7.0m,宽4.0m,高1.5m,通过在养殖池体1内设置的多个进水管11可以对养殖池体1内提供富有氧气的干净水体,在养殖池体1底部设有排水口12,且排水口12与第一排水管13连接,第一排水管13端部高度低于养殖池体1内水体表面,即可通过排水口12对养殖池体1内沉降到底部的污物、残饵和粪便等碎屑从排水口12排出,可以实现对养殖池体1内的清洁,提高养殖池体1内水体的洁净程度,防止养殖池体1内水体富营养化或滋生大量细菌导致虎斑乌贼死亡的情况发生;在排水口12处对应设有阻隔罩14,阻隔罩14直径要大于50cm且高度要大于25cm,且阻隔罩14表面均匀布设有阻隔网眼141,阻隔网眼141大小可以针对虎斑乌贼的大小和年龄做灵活的调整,通过阻隔罩14的设置,可防止因排水吸力过大导致乌贼吸附于塑料筐上擦伤死亡,阻隔网眼141大小的调整以既保证池底残饵、粪便等碎屑顺利排出,又避免幼体乌贼从中逃逸。
通过产卵框架2的设置,可以在待大部分虎斑乌贼出现交配现象时,在水体中放置产卵框架2诱导其快速产卵,由于受精卵对虎斑乌贼的产卵行为具有正趋向性,只要附上了少量受精卵,接下来会有大量配对虎斑乌贼会在产卵框架2上进行产卵。
养殖池体1内底侧朝排水口12倾斜设置。通过上述设计,可以使得养殖池体1内底侧残饵、粪便等碎屑可以朝向排水口12聚拢,进而可以提高排水口12对污物、残饵和粪便等碎屑的排出效率。
进一步地,养殖池体1整个底部向中间排水口12呈2到5度角倾斜。更进一步地,养殖池体1整个底部向中间排水口12呈2到4度角倾斜。
第一排水管13端部收容有四段的套管15。通过上述设计,在排水时逐级拔出,既便于碎屑等排出,又可避免因里外压力差过大,导致虎斑乌贼吸附在塑料筐上,导致虎斑乌贼擦伤或死亡的情况发生。
更进一步的,套管15展开后端部高于养殖池体1内水体表面。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在养殖池体1无需排水时,将套管15展开,即实现不排水。
还包括有引流组件,引流组件包括养殖体内竖直设置的引流插管31,引流插管31上部设有多个引流孔32,引流插管31下端连接有第二排水管33。
通过上述设计,引流组件用于实现流水功能,即通过引流插管31上部设有多个引流孔32对养殖池体1内水体实施引流,即将表层或上部水体通过引流孔32排出至第二排水管33内,第二排水管33端部低于养殖池体1内水体表面,并通过第二排水管33排出。由于引流孔32设置在引流插管31上部,引流管顶部可以实现进气进而提高引流孔32的进水效率,便于水体表面污物随流水快速流出。
更进一步地,养殖池体1内设有第一泵体,第一泵体设于养殖池体内水体上表面或上层,第一泵体用于引导养殖池体1内表层水体流向引流插管31。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实现表层水体流向引流插管31,提高水体从引流插管31排出效率,提高水体表层污物排出的效率,防止浮沫或其他漂浮物对水体浑浊程度的影响,可以提高光照对水体的穿透力。
更进一步地,养殖池体1内设有第一泵体,第一泵体用于引导养殖池体1内水体流向引流插管31。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减少干净水体的流出,降低资源的浪费,可以进一步提高引流组件对水体表面污物排出的效率。
产卵框架2包括固定支架21和产卵筐22,产卵筐22表面布设多个产卵网眼,产卵筐22上设有挂钩23,挂钩23用于将产卵筐22固定于固定支架21下部。
通过上述设计,固定支架21用于将产卵筐22沉于沉底且能保持不动,意在为营造一个稳定的产卵环境;产卵筐22上布设多个产卵网眼,产卵筐22网眼大小以1cm—1.5cm为宜,方便受精卵缠绕于产卵筐22的网眼处;通过在产卵筐22上设有挂钩23,方便产卵筐22要拆卸,可以实现待某一产卵筐22上受精卵达到一定规模后,可将固定支架21拎出水面更换新的产卵筐22供虎斑乌贼产卵。相较于普通漂浮于水面之上的产卵筐22,通过上述设计可以为减少乌贼游到水面产卵的耗能。
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方法,采用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建设养殖池体1并对养殖池体1消毒处理;
S2:苗种投放;
S3:对养殖池体1内实施水质管理;
S4:定期饵料投喂以及倒池与分级处理;
S5:亲体促熟及诱导产卵。
首先将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中所述的养殖池体1建造完成,并对养殖池体1内实施消毒处理。将次氯酸钠消毒溶液沿养殖池体1内壁上沿顺流整个养殖池体1,后加入10—15cm海水,控制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在300-400ppm以上,可杀灭一切潜在细菌及寄生虫等危害生物。且将养殖过程中用到的排水筐、插管、饵料筐、水瓢、捞网、充气石、进水网袋等工具浸泡于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时间为6—12h。全池彻底清洗,再用干净海水流清后方可使用。
除新池清洗(倒池)时将养殖工具(饵料筐、水瓢、捞网等)浸泡于300-400ppm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以外,每3—5天左右将养殖工具单独置于150L红桶内(淡水+300-400ppm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次,后用淡水冲洗干净,晾晒备用。养殖工具每次用完后随即用淡水冲洗干净,晾晒备用。
在苗种投放步骤中,采用用于亲体培育的虎斑乌贼苗种自野生受精卵孵化并养殖而来,选体质量400—500g左右规格作为初始投放苗种。虎斑乌贼作为底栖性头足类,主要趴于池子底部并作小范围内游动,不像鱼类等以巡游为主,特殊的习性导致虎斑乌贼养殖密度无法达到像鱼类一样高密度养殖,养殖密度往往受个体大小、水质条件及养殖池体1底面积的大小而定。一般在水质良好的情况下(流水养殖),虎斑乌贼体质量在400—500g时,控制密度在15-20尾/m2;体质量在750—1000g左右时,控制密度在10-15尾/m2;体质量在1500g—2000g左右时,控制密度在5-10尾/m2。因虎斑乌贼主要活动在水体中下层,加之采用流水养殖保证水质条件,故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养殖水体高度不需要太高,一般以1.0—1.2m即可。
对养殖池体1内实施水质管理步骤中,分为三部分,即水温控制、盐度保障和吸污与换水。其中水温控制是为了虎斑乌贼人工养殖亲体要面临越冬加温的问题,一般越冬期间水温维持在20-21度左右即可。此温度情况下可有3个优势:一是可保证虎斑乌贼正常的生长和摄食,若温度过低摄食下降,不利于生长;二是节约加温成本,由于冬季自然水温较低,养殖池水温一般采用油锅炉和加热棒等形式来维持(即油锅炉提升蓄水池水温,每天换水时,用水泵将蓄水池高温水抽至养殖池与自然低温砂滤水混合至所需养殖水温即可,加热棒则用来保持养殖池流水时的水温恒定),过高的温度势必造成加温成本偏高,造成资源浪费;三是避免性早熟的情况出现,若水体温度长期偏高,可使其加速到达繁殖期,达到繁殖期后乌贼生长速度会变缓且在产完卵后会相继死亡,个体相对较小的乌贼不仅产卵量较少且受精卵孵化率不高,不利于繁殖后代,我们的目的是在合适的水温下,优先使其规格长大,待达到较大规格后,通过一定手段来诱导产卵,达到提高产卵量及受精卵质量的目的。
其中盐度保障是由于虎斑乌贼对盐度相对要求较高,一般以不低于19‰为宜。冬季降雨量相对较小,自然海水中盐度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可满足虎斑乌贼对盐度的需求,但仍需备好足量海盐,以免盐度意外降低对乌贼造成急性损伤。
其中吸污与换水是由于乌贼抢食或受到刺激时常常会喷墨,墨汁浓度过高也会对乌贼本身产生毒性,因此上午和下午清除污物后为保证水质清新均需进行换水,每次换水量40%-60%左右,换水后转为微流水养殖,流水速度一般在15—20L/min,流水速度要结合加热棒数量来控制,一般30m3水体此流水速度下需配备3根2000w加热棒,即可保证流水带来的水体降温与加热棒带来的水体升温维持平衡,日总换水量维持在150%-200%左右。
在定期饵料投喂步骤中,饵料主要以舟山近岸拖网船捕获的饵料经济虾为主,如葛氏长臂虾、脊腹褐虾或南美白对虾等,规格以6—8cm以上为宜,太小则不适口;随着乌贼个体长大,饵料虾规格也要随之增大。饵料虾要保证新鲜不变质,投喂时宜用淡水浸泡5min,浸泡时可拌入2%-4%的维生素C、1%-2%维生素E和6%-8%的免疫多糖,增强乌贼抵抗力;采用定点、定时的方法投喂,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每天分06:00、10:00、14:00、18:00四个时间点投喂,日投喂量约占乌贼体重的3%—8%(随体重增大日投喂量比例逐渐减小),其中早上06:00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30%,10:00与14:00投喂量约占日投喂量的15%,晚上18:00投喂量约占日投喂量的40%,同时也应根据每天具体摄食及第二天残饵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做到既充分摄食,又不浪费饵料。
倒池与分级处理步骤中,弧菌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该类细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同一养殖池进行长时间的养殖后,弧菌常常作为致病菌引起疾病的暴发,因此要定期倒池清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养殖过程中,由于环境压力或饵料摄食不均等原因,虎斑乌贼生长速度不尽相同,个体间存在大小差异亦属正常;时间久了乌贼大小差异会越来越明显,会影响乌贼种群繁殖力。故每隔1个月左右要进行一次倒池,倒池时并进行大小分级,将小个体乌贼单独另一池养殖。每次倒池时,将个头最小的10%-15%左右的个体单独挑选至其他养殖池单独养殖。采用“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将生长速度慢、个头较小的乌贼个体在倒池时移除,相对均匀的个体对食物投喂时始终保持较高的抢食积极性,目的是更好地保障虎斑乌贼整体的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增重率升高。单独养殖的小个体乌贼生长也会加快,可逐渐减少与大个体乌贼的大小差距。其中,虎斑乌贼与大部分鱼类在倒池时的操作规范有所区别,大部分鱼类可直接用捞网捞取,短时间内处于离水环境,等再次入池后对其活力影响甚微;乌贼因其具有喷墨习性,若用普通捞网捞取,短时间处于离水环境,等再次入池后往往会发生喷墨现象,喷墨虽然不会带来乌贼的直接死亡,但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喷墨会带来自身能量的损耗,影响其自身活力;二是墨汁本身也具有毒性,大量的墨汁溶入新池,待达到一定浓度后也会对乌贼本身产生一定毒性。为避免喷墨带来的不足,乌贼倒池时须带水转运。可采用特制的捞网,捞网下半部分是不透水的(无网眼),上半部分是透水的(有网眼),这样可保证捞取乌贼转运时,乌贼始终处于水体当中,可减少喷墨的发生,避免因转运带来的损伤或死亡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亲体促熟及诱导产卵步骤中,通过温度控制以及在水体中放置产卵框架2诱导其快速产卵,并通过温度控制实现集中群体繁殖现象的产生。养殖过程中发现,待虎斑乌贼出现雌雄互相追尾或交配等繁殖期行为特征时,可利用水温促熟并调控其群体产卵速度的快慢。将水温控制在20℃以下时,交配产卵行为大大减少;而将水温提升至23℃以上时,交配产卵行为则会大大增加。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待其个别出现交配现象时,利用降低温度减缓其繁殖行为;待大部分乌贼出现交配现象时,提升温度加快群体繁殖现象的形成。存在的好处:一是,乌贼可将大部分能量优先用于生长,个体越大,繁殖能力越强;二是,乌贼受精卵会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产出,方便科研人员对其进行苗种培育,而稀稀拉拉产出的受精卵极不利于后期的饵料投喂等管理,且乌贼大小的差异也会引起相互蚕食现象的发生。还可以在水体中放置产卵框架2诱导其快速产卵,因受精卵对乌贼的产卵行为具有正趋向性,只要附上了少量受精卵,接下来会有大量配对乌贼会在产卵框架2上进行产卵。
采用上述的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及方法,针对初始规格为450g左右虎斑乌贼(为野生乌贼所产受精卵孵化而来),于2022年9月初开始进行人工养殖亲体培育实验,至2023年1月中旬时亲体规格可达1500g左右,初见交配产卵行为。随即投放产卵框架2,将温度提升至23℃左右,大量乌贼陆续开始产卵;后拿走产卵框架2和降低水温至20℃后,产卵速度放缓,待间隔几天后,再次投放产卵框架2和提升温度后,再次达到又一波的产卵高峰。
将产卵初期集中所产的部分受精卵进行了受精率、孵化率的统计及子一代幼体的培育实验,经统计:受精率为59.05%、孵化率为37.3%,至2月底时子一代胴长2.0cm幼体达700余只。人工养殖亲体所产受精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虽不及纯野生卵的数值高,但采用此技术要点后,较以往人工养殖亲体所产受精卵的孵化率几乎为0的境况有了质的突破,打破了以往普遍认为人工养殖亲体越冬成活率低和无法繁育后代的窘境。
实施例2:
如图4、5、6、7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阻隔罩14顶部垂直设有第二轴体142,第二轴体142顶部设有弧形板16,弧形板16呈碗状,弧形板16凹面侧朝向养殖池体1底侧。
通过上述的设计,通过第二轴体142可以使得弧形板16与阻隔罩14形成一定的间隔,在阻隔罩14内的排水口12在对养殖池体1内水体进行排污时,可以实现限制阻隔罩14周围水体的流向阻隔罩14的流进方向,使排水口12进流的水体是尽量沿着养殖池体1底面流动的,可以集中有效的收集沉积在养殖池体1底面的污物,避免在养殖池体1内形成四面八方向阻隔罩14方向聚集的水流,避免排污时水流会将养殖池体1内大量水体向排水口12方向集中流动,进而防止虎斑乌贼在水体引导下向养殖池体1中心聚集,可能产生应激反应的发生。
更进一步的,弧形板16凹面侧同心设有多个台阶部161,多个台阶部161设端部设有环形条162。通过多个同心设置的台阶部161以及环形条162,可以在水体流过时实现对水体缓速,即可以减小弧形板16下方阻隔罩14周围水体流动速度,防止流速过快导致在虎斑乌贼水体引导下向养殖池体1中心聚集,降低产生擦伤或应激反应概率。
弧形板16顶部设有第一轴体163,第一轴体163与第二轴体142对应设置,第一轴体163顶部向两侧对称延伸设有连杆164,连杆164轴线与阻隔罩14顶面平行设置;
连杆164两侧均设有不少于一个的挡护件17,挡护件17包括挡护盘171,挡护盘171朝向养殖池体1底面一侧环绕布设挡护条172,挡护盘171另一侧设有挡护杆173,挡护杆173与连杆164连接。
通过上述设计,挡护盘171上设置的挡护条172可以实现对生物和卵体的挡护,避免在排污时其向排水口12移动,对生物和卵体起到保护作用,挡护条172的存在是容许污物、残饵和粪便等碎屑通过向排水口12方向移动,不影响排污效果;同时,挡护盘171实现降低产卵筐22周围水体流速,以减小水流影响导致的附着在产卵筐22上的卵体掉落。第一轴体163可以设置为转动也可以为固定设置。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产卵筐22上下侧均套设浮环24,两相邻浮环24之间设有弹簧25。
通过上述设计,产卵筐22上下侧均套设浮环24,有助于减小相邻的产卵筐22干涉,还可以实现在最底侧的产卵筐22底部与养殖池体1的池底有间隔距离,避免污物与产卵筐22过于接近,对卵体产生影响以及卵体掉落到污物中,还可以解决养殖池体1底部有斜坡导致的产卵筐22倾斜的问题,即通过浮环24来修正产卵筐22在水中的水平度,以避免其倾斜与固定支架21卡死,难以取出;此外,两相邻浮环24之间设有弹簧25,可通过两个浮环24之间的弹簧25形成一定的过流峰隙,有助于在养殖池底的污物位移,特别是排污时,也确保了产卵筐22底部的水体流通情况,避免产卵筐22底部的卵体缺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包括养殖池体(1)和多个产卵框架(2),所述养殖池体(1)内设有多个进水管(11),所述养殖池体(1)内底侧设有排水口(12),所述排水口(12)连接第一排水管(13);
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12)处对应设有阻隔罩(14),所述阻隔罩(14)表面均匀布设阻隔网眼(141),多个所述产卵框架(2)用于设在所述养殖池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罩(14)顶部垂直设有第二轴体(142),所述第二轴体(142)顶部设有弧形板(16),所述弧形板(16)呈碗状,所述弧形板(16)凹面侧朝向养殖池体(1)底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16)顶部设有第一轴体(163),所述第一轴体(163)与第二轴体(142)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轴体(163)顶部向两侧对称延伸设有连杆(164),所述连杆(164)轴线与阻隔罩(14)顶面平行设置;
所述连杆(164)两侧均设有不少于一个的挡护件(17),所述挡护件(17)包括挡护盘(171),所述挡护盘(171)朝向养殖池体(1)底面一侧环绕布设挡护条(172),所述挡护盘(171)另一侧设有挡护杆(173),所述挡护杆(173)与连杆(16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体(1)内底侧朝排水口(12)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13)端部收容设有多段的套管(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引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包括养殖池(1)体内竖直设置的引流插管(31),所述引流插管(31)上部设有多个引流孔(32),所述引流插管(31)下端连接有第二排水管(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框架(2)包括固定支架(21)和不少于一个产卵筐(22),所述产卵筐(22)表面布设多个产卵网眼,所述产卵筐(22)上设有挂钩(23),所述挂钩(23)用于将产卵筐(22)固定于固定支架(21)下部;
多个所述产卵筐(22)沿所述固定支架(21)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21)下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筐(22)上下侧均套设浮环(24),两所述相邻浮环(24)之间设有弹簧(25)。
9.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建设养殖池体(1)并对养殖池体(1)消毒处理;
S2:苗种投放;
S3:对养殖池体(1)内实施水质管理;
S4:定期饵料投喂以及倒池与分级处理;
S5:亲体促熟及诱导产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37801.2A CN116831077A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37801.2A CN116831077A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31077A true CN116831077A (zh) | 2023-10-03 |
Family
ID=88161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37801.2A Pending CN116831077A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3107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177110A (zh) * | 2024-05-14 | 2024-06-14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无针乌贼室内养殖装置及其养殖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967515U (zh) * | 2011-01-27 | 2011-09-14 | 绍兴中亚工贸园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池调节水位的装置 |
CN103081843A (zh) * | 2011-11-04 | 2013-05-08 | 喃嵘水产(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集中式室内恒温循环养殖系统 |
CN103461260A (zh) * | 2013-09-11 | 2013-12-25 | 福建省海名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旋流排污的水产养殖池 |
CN207022948U (zh) * | 2017-07-14 | 2018-02-23 |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 一种鲟鱼流水养殖池中央排水口护鱼网结构 |
CN109006584A (zh) * | 2018-07-18 | 2018-12-18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适于乌贼生殖的礁式循环式附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4617092A (zh) * | 2022-03-07 | 2022-06-14 |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一种促进库区产粘沉性卵鱼类自然增殖的立体式人工鱼巢 |
-
2023
- 2023-07-10 CN CN202310837801.2A patent/CN11683107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967515U (zh) * | 2011-01-27 | 2011-09-14 | 绍兴中亚工贸园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池调节水位的装置 |
CN103081843A (zh) * | 2011-11-04 | 2013-05-08 | 喃嵘水产(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集中式室内恒温循环养殖系统 |
CN103461260A (zh) * | 2013-09-11 | 2013-12-25 | 福建省海名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旋流排污的水产养殖池 |
CN207022948U (zh) * | 2017-07-14 | 2018-02-23 |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 一种鲟鱼流水养殖池中央排水口护鱼网结构 |
CN109006584A (zh) * | 2018-07-18 | 2018-12-18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适于乌贼生殖的礁式循环式附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4617092A (zh) * | 2022-03-07 | 2022-06-14 |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一种促进库区产粘沉性卵鱼类自然增殖的立体式人工鱼巢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177110A (zh) * | 2024-05-14 | 2024-06-14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无针乌贼室内养殖装置及其养殖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77002C (zh) | 松江鲈鱼夏花苗种的生产方法 | |
CN101411311B (zh) | 松江鲈鱼苗种的生产方法 | |
CN104273074B (zh) | 一种培育乌贼种苗的方法 | |
CN114600806B (zh) | 一种利用虾塘藻培育西施舌亲贝的促熟方法 | |
CN104012435A (zh) | 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高效繁殖方法 | |
CN103563861B (zh) | 双齿围沙蚕全人工繁养工艺 | |
CN103109770B (zh) | 一种脉红螺苗种培育方法 | |
KR100918038B1 (ko) | 피조개 양식장치 | |
CN116831077A (zh) | 一种虎斑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亲体培育、促熟及诱导产卵的装置及方法 | |
JP2008125440A (ja) | サンゴ養殖方法 | |
CN105145413B (zh) | 一种菲律宾蛤仔种苗规模化培育方法 | |
CN106993572A (zh) | 一种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方法 | |
CN100484396C (zh) | 一种头足类苗种培育的方法及所用的装置 | |
CN110074026A (zh) | 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 | |
CN104642089B (zh) | 一种江蓠与石斑鱼的混养方法 | |
CN210094213U (zh) | 一种稻渔虾循环种养系统 | |
WO2013120322A1 (zh) | 短蛸室外土池人工繁殖方法 | |
CN110741982A (zh) | 一种鳜鱼循环流水养殖方法 | |
CN116019034B (zh) | 一种虎斑乌贼亲体越冬培育方法 | |
Yaqing et al. | The status of mariculture in northern China | |
CN212212242U (zh) | 海上悬浮式鳗草无土移植装置 | |
CN108522362A (zh) | 一种南美白对虾多品种池塘混养方法 | |
CN114568358A (zh) | 一种标准化热带海胆人工繁育与中间养成的方法 | |
CN106332811A (zh) | 一种石斑鱼繁育技术及其方法 | |
Apud | Extensive and semi-intensive culture of sugpo (Penaeus monodon) in the Philippin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