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61659B - 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61659B
CN116661659B CN202310957882.XA CN202310957882A CN116661659B CN 116661659 B CN116661659 B CN 116661659B CN 202310957882 A CN202310957882 A CN 202310957882A CN 116661659 B CN116661659 B CN 1166616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contact area
determining
points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578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61659A (zh
Inventor
胡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art Ca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art Ca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art Ca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art Ca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578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616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61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1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61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1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及系统,涉及智能穿戴技术的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的检测点的屏上距离信息;判断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基准距离值;若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不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将该检测点定义为空放点;若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将该检测点定义为待接点;根据所有待接点以确定接触区域,并于接触区域中获取区域显示画面;于区域显示画面中进行特征提取并判断是否存在预设的需求点击特征;若不存在需求点击特征,则维持原画面状态;若存在需求点击特征,则将该需求点击特征于接触区域中放大处理。本申请具有提高用户使用手表的整体使用体验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穿戴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
相关技术中,在用户对智能手表进行使用时,对应的画面均通过电子显示屏进行显示,用户仅需通过手指对屏幕上的接触点进行点击即可实现画面的切换,以有效的实现用户与手表的交互。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用户在使用手表时,所显示的画面于对应的软件已经确定,并不会跟随硬件屏幕大小的变化而进行对应变化,从而会出现部分画面中所需点击确定的位置(例如画面的关闭键)存在显示画面较小而不便于用户手指点击的情况,给到用户的整体使用体验较差,尚有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用户使用手表的整体使用体验,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的检测点的屏上距离信息;
判断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基准距离值;
若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不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将该检测点定义为空放点;
若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将该检测点定义为待接点;
根据所有待接点以确定接触区域,并于接触区域中获取区域显示画面;
于区域显示画面中进行特征提取并判断是否存在预设的需求点击特征;
若不存在需求点击特征,则维持原画面状态;
若存在需求点击特征,则将该需求点击特征于接触区域中放大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获取每个检测点的屏上距离以确定用户手指情况,当前距离较近时可对用户需要点击的区域进行确定,从而能于对应的区域中进行搜索以判断是否存在需要用户点击的按键,当有对应的按键需要用户点击时,可对按键进行放大处理以便于用户较为精准的对其点击,从而提高用户使用智能手表的整体使用体验。
可选的,根据所有待接点以确定接触区域的步骤包括:
将相邻的待接点划分于同一预设的点位收集集合中,并将存在待接点的点位收集集合定义为有效集合;
根据有效集合进行计数以确定有效数量;
判断有效数量是否为一;
若有效数量为一,则将各待接点相互连接以根据最外部的连接轮廓线确定接触区域;
若有效数量不为一,则于有效集合中根据待接点进行计数以确定有效点位数量,并根据有效点位数量以及预设的点击接触数量进行差值计算以确定点位差值数量;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点位差值数量,并根据该点位差值数量相对应的有效集合中的待接点相互连接以确定接触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外部物体对接触区域的确定造成干扰时,可对异常数据进行排除,以使得所确定的接触区域较为准确。
可选的,还包括点击接触数量的确定步骤,该步骤包括:
于预设的时间轴上建立宽度为预设的固定时长的检测区间,且使检测区间的后端点与当前时间点重合;
于检测区间中获取指令操作反应;
于指令操作反应与预设的有效反应一致时将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等于预设的点击距离值的检测点定义为接触点;
根据接触点进行计数以确定单次点击数量;
根据所有的单次点击数量进行均值计算以确定点击接触数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用户日常使用情况以确定用户手指大小,从而能确定较为准确的点击接触数量以供接触区域确定。
可选的,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点位差值数量后,确定接触区域的步骤还包括:
根据数值最小的点位差值数量进行计数以确定最小共存数量;
判断最小共存数量是否为一;
若最小共存数量为一,则根据该点位差值数量相对应的有效集合中的待接点相互连接以确定接触区域;
若最小共存数量不为一,则将各点位差值数量相对应的待接点的屏上距离信息定义为比较距离信息;
根据各有效集合中的待接点的比较距离信息进行均值计算以确定均值距离信息;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相对应数值最小的均值距离信息,并根据该均值距离信息相对应的有效集合确定接触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存在多个满足要求的区域时,可通过接触区域中待接点的距离检测情况以确定较为准确的接触区域。
可选的,根据所有待接点以确定接触区域后,智能手表互动方法还包括:
于时间轴上建立宽度为预设的单位时长的判定区间,且使判定区间的前端点与当前时间点重合;
根据判定区间前后端点所确定的接触区域进行计算以确定重合比例;
判断重合比例是否大于预设的需求比例;
若重合比例大于需求比例,则根据原接触区域进行区域显示画面获取;
若重合比例不大于需求比例,则于两个接触区域中确定区域中心点,并根据两个区域中心点以确定区域变化方向;
于每个接触区域中根据排序规则确定相对应数值最小的屏上距离信息,并将该屏上距离信息定义为趋势确定距离;
根据两个趋势确定距离以及区域变化方向以确定可能接触点;
根据可能接触点以及当前接触区域以更新接触区域,并根据更新后的接触区域进行区域显示画面获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用户手指移动过程中可对可能点击接触的位置点进行确定,以使得所确定的接触区域进一步准确。
可选的,区域中心点的确定步骤包括:
于接触区域中根据任意两个待接点以确定待接间隔距离;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的待接间隔距离,并将该待接间隔距离相对应的两个待接点定义为边界点,且根据两个边界点以确定边界长度直线;
于任一边界点处建立与边界长度直线相垂直的边界宽度直线,且控制边界宽度直线向另一边界点移动;
将边界宽度直线与接触区域轮廓的交点定义为轮廓交点,且根据两个轮廓交点以确定轮廓宽度;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的轮廓宽度,并将该轮廓宽度相对应的边界宽度直线与边界长度直线的交点定义为区域中心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区域轮廓情况确定较为准确的区域中心点。
可选的,将该需求点击特征于接触区域中放大处理的步骤包括:
将需求点击特征以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以获取放大特征;
控制放大特征的中心点于接触区域的每个位置进行放置并判断是否存在处于接触区域内的放大特征;
若存在处于接触区域内的放大特征,则将放大特征的中心点所处的位置定义为安放点,并以预设的修正参数对放大倍数进行更新处理以重新对需求点击特征进行放大处理,且重新判断;
若不存在处于接触区域内的放大特征,则以上一所确定的放大特征的放大倍数对需求点击特征进行放大处理,并将对应的放大特征的中心点移动至对应的安放点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需求点击特征尽可能的放大以便于用户后续进行点击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手表互动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手表互动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检测点的屏上距离信息;
处理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判断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判断;
判断模块判断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基准距离值;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不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处理模块将该检测点定义为空放点;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将处理模块该检测点定义为待接点;
处理模块根据所有待接点以确定接触区域,并使获取模块于接触区域中获取区域显示画面;
处理模块于区域显示画面中进行特征提取并使判断模块判断是否存在预设的需求点击特征;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不存在需求点击特征,则处理模块维持原画面状态;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存在需求点击特征,则处理模块将该需求点击特征于接触区域中放大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模块先获取每个检测点的屏上距离以确定用户手指情况,当前距离较近时可对用户需要点击的区域进行确定,从而处理模块能于对应的区域中进行搜索以使判断模块判断是否存在需要用户点击的按键,当判断模块判断出有对应的按键需要用户点击时,可使处理模块对按键进行放大处理以便于用户较为精准的对其点击,从而提高用户使用智能手表的整体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当用户于智能手表上所需点击的位置存在需要放大的按键特征时,可对按键特征进行放大处理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从而提高用户的整体使用体验;
可确定较为准确的接触区域,从而使得后续对需求点击特征的确定较为准确;
可根据所确定的接触区域尽可能的对特征进行放大处理,以进一步便于后续对其进行点击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手表互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智能手表显示屏示意图。
图3是接触区域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点击接触数量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接触区域筛选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接触区域修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区域中心点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特征放大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智能手表互动方法的模块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9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当用户在使用智能手表时,通过检测每个检测点的屏上距离情况以确定用户手指情况,从而在用户需要点击需要放大处理的特征时可对该特征进行放大处理,以使得用户在使用智能手表时不易出现无法点击需要点击的按键的情况,从而提高用户使用智能手表的整体体验。
参照图1,智能手表互动方法的方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预设的检测点的屏上距离信息。
检测点为智能手表屏幕上可对屏幕前方障碍物进行检测的设备所安装的点位,该设备可案子于屏幕下方且穿透对应的屏幕,该检测点相较于屏幕所在平面阵列设置,参照图2,具体的点位设置可由工作人员根据手表情况进行设定;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为检测点前方的障碍物与检测点的距离值。
步骤S101:判断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基准距离值。
基准距离值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认定有物体距离屏幕较近时的最大距离值,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是否有用户的手指需要对屏幕进行点击操作。
步骤S1011:若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不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将该检测点定义为空放点。
当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不小于基准距离值时,说明没有手指需要对该检测点所对应的屏幕位置进行点击,此时将该检测点定义为空放点以进行标识,以便于实现对检测点的区分。
步骤S1012:若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将该检测点定义为待接点。
当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时,说明有手指可能需要对该检测点所对应的屏幕位置进行点击,此时将该检测点定义为待接点以进行标识,以便于实现对检测点的区分。
步骤S102:根据所有待接点以确定接触区域,并于接触区域中获取区域显示画面。
接触区域为用户手指会对屏幕进行点击接触的区域,具体确定方法下文进行说明,此处不作赘述;区域显示画面为接触区域中屏幕所显示的图像画面。
步骤S103:于区域显示画面中进行特征提取并判断是否存在预设的需求点击特征。
需求点击特征为工作人员提前设定的用户可进行点击的按钮,例如文档的关闭键、缩小键等;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所确定的接触区域中是否有用户需要点击的按键,特征提取方法可通过对图像进行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处理以获取。
步骤S1031:若不存在需求点击特征,则维持原画面状态。
当不存在需求点击特征时,说明用户此时手指靠近屏幕的操作并不为需要点击操作,此时正常维持原画面即可。
步骤S1032:若存在需求点击特征,则将该需求点击特征于接触区域中放大处理。
当存在需求点击特征时,说明用户此时大概率需要对该需求点击特征进行点击处理,此时对该特征进行放大处理以减少用户未点击准该特征的情况,从而使得用户使用该智能手表时整体体验效果较佳。
参照图3,根据所有待接点以确定接触区域的步骤包括:
步骤S200:将相邻的待接点划分于同一预设的点位收集集合中,并将存在待接点的点位收集集合定义为有效集合。
点位收集集合为工作人员预设的用于划分接纳待接点的集合,于初始情况下为空集,将相邻的待接点划分至同一个点位收集集合中,以便于对待接点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划分方法为:存在A、B、C三个待接点,其中A与B相邻,B与C相邻但A与C不相邻时,A、B、C三个待接点会划分于同一点位收集集合中;定义有效集合以便于实现对不同的点位收集集合进行区分。
步骤S201:根据有效集合进行计数以确定有效数量。
有效数量为所确定的有效集合的总数量值,可根据有效集合一一计数进行获取。
步骤S202:判断有效数量是否为一。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是否所有待接点均在一起,以判断是否存在检测到不同位置的障碍物的情况。
步骤S2021:若有效数量为一,则将各待接点相互连接以根据最外部的连接轮廓线确定接触区域。
当有效数量为一时,说明仅有一个对应的障碍物,此时该障碍物大概率为用户手指,此时将所有待接点相互连线即可得到处于最外面的轮廓线,该轮廓线所围合新的的区域即接触区域,参照图2。
步骤S2022:若有效数量不为一,则于有效集合中根据待接点进行计数以确定有效点位数量,并根据有效点位数量以及预设的点击接触数量进行差值计算以确定点位差值数量。
当有效数量不为一时,说明存在多个障碍物,此时需要对哪个障碍物为用户手指进行判断;有效点位数量为所确定的有效集合中待接点的总数量,可通过对有效集合中的待接点一一计数进行获取;点击接触数量为用户日常对屏幕进行操作的手指所会覆盖的检测点的数量,具体确定方法下文进行说明,此处不作赘述;点位差值数量为所确定的障碍物所对应的待接点数量与日常情况下用户手指所对应的待接点数量的差值,该差值为绝对值。
步骤S203: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点位差值数量,并根据该点位差值数量相对应的有效集合中的待接点相互连接以确定接触区域。
利用排序规则可确定出与用户手指偏差最小的障碍物,此时可将该障碍物确定为用户手指,以利用该障碍物相对应的待接点进行接触区域确定。
参照图4,还包括点击接触数量的确定步骤,该步骤包括:
步骤S300:于预设的时间轴上建立宽度为预设的固定时长的检测区间,且使检测区间的后端点与当前时间点重合。
时间轴为通过各时间点所组合形成的坐标轴,固定时长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可对用户前一段时间手表使用情况进行采集的定值时长,具体数值由工作人员进行设置,建立检测区间可便于对用户手表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步骤S301:于检测区间中获取指令操作反应。
指令操作反应为屏幕感受到点击时屏幕画面所作出的反应,该反应包括手表有无指令变化。
步骤S302:于指令操作反应与预设的有效反应一致时将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等于预设的点击距离值的检测点定义为接触点。
有效反应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认定用户点击屏幕后屏幕画面存在变化时的反应,当指令操作反应与有效反应一致时,说明用户此时存在手指操作手表屏幕的情况,此时可对手指情况进行采集分析;点击距离值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用户手指与手表屏幕接触时距离对应的检测点的距离值,此时将对应的检测点定义为接触点,以便于实现对不同的检测点的区分。
步骤S303:根据接触点进行计数以确定单次点击数量。
单次点击数量为出现指令操作反应与有效反应一致的情况是所确定的接触点的总数量值。
步骤S304:根据所有的单次点击数量进行均值计算以确定点击接触数量。
根据检测区间内所确定的每次的单次点击数量进行均值计算可确定出用户手指所能覆盖的检测点数量,从而能够确定较为准确的点击接触数量。
参照图5,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点位差值数量后,确定接触区域的步骤还包括:
步骤S400:根据数值最小的点位差值数量进行计数以确定最小共存数量。
最小共存数量为所确定的数值最小的点位差值数量的数量值,例如点位差值数量分别为2、2、2、3、5,此时数值最小的点位差值数量为2,共有3个,此时的最小共存数量即为3。
步骤S401:判断最小共存数量是否为一。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是否仅有一个可确定的类似用户手指的障碍物。
步骤S4011:若最小共存数量为一,则根据该点位差值数量相对应的有效集合中的待接点相互连接以确定接触区域。
当最小共存数量为一时,说明仅有一个类似用户手指的障碍物,此时正常进行接触区域确定即可。
步骤S4012:若最小共存数量不为一,则将各点位差值数量相对应的待接点的屏上距离信息定义为比较距离信息。
当最小共存数量不为一时,说明存在至少两个类似于用户手指的障碍物,此时需要进一步分析;定义比较距离信息以便于对不同的评上距离信息进行区分,便于后续分析。
步骤S402:根据各有效集合中的待接点的比较距离信息进行均值计算以确定均值距离信息。
均值距离信息为障碍物距离手表屏幕的平均距离值,由各障碍物所对应的待接点的比较距离信息进行平均值计算获取。
步骤S403: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相对应数值最小的均值距离信息,并根据该均值距离信息相对应的有效集合确定接触区域。
利用排序规则可确定距离屏幕最近的障碍物,此时该障碍物大概率为靠近屏幕的用户手指,此时利用确定该均值距离信息的有效集合中的待接点进行接触区域确定即可。
参照图6,根据所有待接点以确定接触区域后,智能手表互动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0:于时间轴上建立宽度为预设的单位时长的判定区间,且使判定区间的前端点与当前时间点重合。
单位时长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可对用户手指情况进行分析的定值时长,该时长数值较小,以可对接触区域后用户手指移动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数值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步骤S501:根据判定区间前后端点所确定的接触区域进行计算以确定重合比例。
重合比例为前后端点所确定的接触区域的重叠部分占判定区间前端点所确定的接触区域的面积比值。
步骤S502:判断重合比例是否大于预设的需求比例。
需求比例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认定接触区域未存在较大变化时所需的最小重合比例,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当前所确定的接触区域是否存在较大变化,
步骤S5021:若重合比例大于需求比例,则根据原接触区域进行区域显示画面获取。
当重合比例大于需求比例时,说明接触区域未存在较大变化,此时根据判定区间后端点所确定的实时接触区域进行处理即可。
步骤S5022:若重合比例不大于需求比例,则于两个接触区域中确定区域中心点,并根据两个区域中心点以确定区域变化方向。
当重合比例不大于需求比例时,说明存在接触区域明显变化的情况,说明此时用户手指还处于移动过程,此时判定区间后端点所确定的接触区域有可能也不为最终的接触区域,需要进一步分析;区域中心点为判定区间前后端点所确定的两个接触区域的中心点,具体确定方法下文进行说明,区域变化方向为判定区间前端点所确定的接触区域的区域中心点指向判定区间后端点所确定的接触区域的区域中心点的方向。
步骤S503:于每个接触区域中根据排序规则确定相对应数值最小的屏上距离信息,并将该屏上距离信息定义为趋势确定距离。
利用排序规则可确定出在每个状态下用户手指距离手表屏幕的情况,定义趋势确定距离以便于实现对不同屏上距离信息的区分。
步骤S504:根据两个趋势确定距离以及区域变化方向以确定可能接触点。
可能接触点为根据用户手指移动趋势进行分析以确定出用户手指于手表屏幕上会进行接触的点,根据区域变化方向上单位变化距离下用户手指距离屏幕的距离值变化进行对应确定。
步骤S505:根据可能接触点以及当前接触区域以更新接触区域,并根据更新后的接触区域进行区域显示画面获取。
将可能接触点以及之前所确定的接触区域中的待接点继续连线以形成新的外部轮廓,从而能实现后续真正接触区域的提前确定,从而便于后续对特征按键情况进行控制处理。
参照图7,区域中心点的确定步骤包括:
步骤S600:于接触区域中根据任意两个待接点以确定待接间隔距离。
待接间隔距离为所确定的接触区域中两个待接点之间的距离值。
步骤S601: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的待接间隔距离,并将该待接间隔距离相对应的两个待接点定义为边界点,且根据两个边界点以确定边界长度直线。
利用排序规则可确定出间隔最远的两个待接点,此时将其定义为边界点以能够实现对不同待接点的区分,边界长度直线为贯穿两个边界点的直线,参照图2。
步骤S602:于任一边界点处建立与边界长度直线相垂直的边界宽度直线,且控制边界宽度直线向另一边界点移动。
控制边界宽度直线移动可得知接触区域整体轮廓情况,以便于后续分析。
步骤S603:将边界宽度直线与接触区域轮廓的交点定义为轮廓交点,且根据两个轮廓交点以确定轮廓宽度。
轮廓宽度为两个轮廓交点之间的距离值。
步骤S604: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的轮廓宽度,并将该轮廓宽度相对应的边界宽度直线与边界长度直线的交点定义为区域中心点。
利用排序规则可确定出距离最远的两个轮廓交点,此时于两个方向上均出现距离最远的点位,可将其交点确定为区域中心点。
参照图8,将该需求点击特征于接触区域中放大处理的步骤包括:
步骤S700:将需求点击特征以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以获取放大特征。
放大倍数为工作人员提前设置的定值倍数,放大特征为将需求点击特征的长宽均以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后得到的特征。
步骤S701:控制放大特征的中心点于接触区域的每个位置进行放置并判断是否存在处于接触区域内的放大特征。
放大特征的中心点即需求点击特征的中心点,于特征设定时由工作人员提前进行确定,例如关闭键“×”的中心点即交点处,控制中心点于接触区域中每个位置进行放置可得知放大特征于接触区域中的放置情况,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得知该倍数下的放大特征是否能于接触区域中较好的显示。
步骤S7011:若存在处于接触区域内的放大特征,则将放大特征的中心点所处的位置定义为安放点,并以预设的修正参数对放大倍数进行更新处理以重新对需求点击特征进行放大处理,且重新判断。
当存在处于接触区域内的放大特征时,说明该倍数下的放大特征能够较好的于接触区域中进行显示,此时将对应的中心点确定为安放点,以便于后续对需求点击特征实际放大处理并放置;修正参数为工作人员所设定的可对放大倍数进行调整的定值参数,利用修正参数加上放大倍数可对原放大倍数进行修正,以使放大特征能够更大,从而能确定出尽可能大的放大特征以供用户点击操作。
步骤S7012:若不存在处于接触区域内的放大特征,则以上一所确定的放大特征的放大倍数对需求点击特征进行放大处理,并将对应的放大特征的中心点移动至对应的安放点处。
当不存在处于接触区域内的放大特征时,说明该倍数下的放大特征无法于接触区域中较好的显示,即在修正至该倍数之前的放大倍数处理下的放大特征为所能放大处理的最大特征,此时根据对应的倍数进行放大处理即可。
参照图9,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手表互动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检测点的屏上距离信息;
处理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判断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判断;
判断模块判断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基准距离值;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不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处理模块将该检测点定义为空放点;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将处理模块该检测点定义为待接点;
处理模块根据所有待接点以确定接触区域,并使获取模块于接触区域中获取区域显示画面;
处理模块于区域显示画面中进行特征提取并使判断模块判断是否存在预设的需求点击特征;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不存在需求点击特征,则处理模块维持原画面状态;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存在需求点击特征,则处理模块将该需求点击特征于接触区域中放大处理;
接触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待接点确定接触区域;
点击接触数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较为准确的点击接触数量;
接触区域筛选模块,根据各个接触区域的距离情况以对接触区域进行筛选处理;
接触区域修正模块,根据用户手指移动情况以对接触区域进行修正处理;
区域中心点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接触区域的区域中心点;
放大处理控制模块,根据接触区域的区域大小情况以尽可能对特征做放大处理控制。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7)

1.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的检测点的屏上距离信息;
判断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基准距离值;
若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不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将该检测点定义为空放点;
若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将该检测点定义为待接点;
根据所有待接点以确定接触区域,并于接触区域中获取区域显示画面;
于区域显示画面中进行特征提取并判断是否存在预设的需求点击特征;
若不存在需求点击特征,则维持原画面状态;
若存在需求点击特征,则将该需求点击特征于接触区域中放大处理;
根据所有待接点以确定接触区域后,智能手表互动方法还包括:
于时间轴上建立宽度为预设的单位时长的判定区间,且使判定区间的前端点与当前时间点重合;
根据判定区间前后端点所确定的接触区域进行计算以确定重合比例;
判断重合比例是否大于预设的需求比例;
若重合比例大于需求比例,则根据原接触区域进行区域显示画面获取;
若重合比例不大于需求比例,则于两个接触区域中确定区域中心点,并根据两个区域中心点以确定区域变化方向;
于每个接触区域中根据排序规则确定相对应数值最小的屏上距离信息,并将该屏上距离信息定义为趋势确定距离;
根据两个趋势确定距离以及区域变化方向以确定可能接触点;
根据可能接触点以及当前接触区域以更新接触区域,并根据更新后的接触区域进行区域显示画面获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有待接点以确定接触区域的步骤包括:
将相邻的待接点划分于同一预设的点位收集集合中,并将存在待接点的点位收集集合定义为有效集合;
根据有效集合进行计数以确定有效数量;
判断有效数量是否为一;
若有效数量为一,则将各待接点相互连接以根据最外部的连接轮廓线确定接触区域;
若有效数量不为一,则于有效集合中根据待接点进行计数以确定有效点位数量,并根据有效点位数量以及预设的点击接触数量进行差值计算以确定点位差值数量;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点位差值数量,并根据该点位差值数量相对应的有效集合中的待接点相互连接以确定接触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点击接触数量的确定步骤,该步骤包括:
于预设的时间轴上建立宽度为预设的固定时长的检测区间,且使检测区间的后端点与当前时间点重合;
于检测区间中获取指令操作反应;
于指令操作反应与预设的有效反应一致时将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等于预设的点击距离值的检测点定义为接触点;
根据接触点进行计数以确定单次点击数量;
根据所有的单次点击数量进行均值计算以确定点击接触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小的点位差值数量后,确定接触区域的步骤还包括:
根据数值最小的点位差值数量进行计数以确定最小共存数量;
判断最小共存数量是否为一;
若最小共存数量为一,则根据该点位差值数量相对应的有效集合中的待接点相互连接以确定接触区域;
若最小共存数量不为一,则将各点位差值数量相对应的待接点的屏上距离信息定义为比较距离信息;
根据各有效集合中的待接点的比较距离信息进行均值计算以确定均值距离信息;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相对应数值最小的均值距离信息,并根据该均值距离信息相对应的有效集合确定接触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区域中心点的确定步骤包括:
于接触区域中根据任意两个待接点以确定待接间隔距离;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的待接间隔距离,并将该待接间隔距离相对应的两个待接点定义为边界点,且根据两个边界点以确定边界长度直线;
于任一边界点处建立与边界长度直线相垂直的边界宽度直线,且控制边界宽度直线向另一边界点移动;
将边界宽度直线与接触区域轮廓的交点定义为轮廓交点,且根据两个轮廓交点以确定轮廓宽度;
根据排序规则以确定数值最大的轮廓宽度,并将该轮廓宽度相对应的边界宽度直线与边界长度直线的交点定义为区域中心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需求点击特征于接触区域中放大处理的步骤包括:
将需求点击特征以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以获取放大特征;
控制放大特征的中心点于接触区域的每个位置进行放置并判断是否存在处于接触区域内的放大特征;
若存在处于接触区域内的放大特征,则将放大特征的中心点所处的位置定义为安放点,并以预设的修正参数对放大倍数进行更新处理以重新对需求点击特征进行放大处理,且重新判断;
若不存在处于接触区域内的放大特征,则以上一次所确定的放大特征的放大倍数对需求点击特征进行放大处理,并将对应的放大特征的中心点移动至对应的安放点处。
7.一种智能手表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检测点的屏上距离信息;
处理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判断模块,与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信息的判断;
判断模块判断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基准距离值;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不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处理模块将该检测点定义为空放点;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屏上距离信息所对应的距离值小于基准距离值,则将处理模块该检测点定义为待接点;
处理模块根据所有待接点以确定接触区域,并使获取模块于接触区域中获取区域显示画面;
处理模块于区域显示画面中进行特征提取并使判断模块判断是否存在预设的需求点击特征;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不存在需求点击特征,则处理模块维持原画面状态;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存在需求点击特征,则处理模块将该需求点击特征于接触区域中放大处理;
于处理模块根据所有待接点以确定接触区域后,处理模块于时间轴上建立宽度为预设的单位时长的判定区间,且使判定区间的前端点与当前时间点重合;
处理模块根据判定区间前后端点所确定的接触区域进行计算以确定重合比例;
判断模块判断重合比例是否大于预设的需求比例;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重合比例大于需求比例,则处理模块根据原接触区域进行区域显示画面获取;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重合比例不大于需求比例,则处理模块于两个接触区域中确定区域中心点,并根据两个区域中心点以确定区域变化方向;
处理模块于每个接触区域中根据排序规则确定相对应数值最小的屏上距离信息,并将该屏上距离信息定义为趋势确定距离;
处理模块根据两个趋势确定距离以及区域变化方向以确定可能接触点;
处理模块根据可能接触点以及当前接触区域以更新接触区域,并根据更新后的接触区域进行区域显示画面获取。
CN202310957882.XA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6616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57882.XA CN116661659B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57882.XA CN116661659B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1659A CN116661659A (zh) 2023-08-29
CN116661659B true CN116661659B (zh) 2023-11-21

Family

ID=87715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57882.XA Active CN116661659B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616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4025B (zh) * 2023-11-27 2024-02-27 泰安众诚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矿用高压开关保护控制方法、系统、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9526A (zh) * 2007-10-26 2009-04-29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使用手持移动通信设备的触摸屏进行文本选择
CN101539838A (zh) * 2009-05-04 2009-09-23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用户输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49199A (zh) * 2012-12-14 2013-04-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终端、控制装置以及触摸屏终端的工作方法
WO2014065203A1 (ja) * 2012-10-26 2014-05-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4199594A (zh) * 2014-09-28 2014-12-10 厦门幻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触摸屏的目标位置定位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26855A1 (en) * 2008-08-04 2010-02-04 Todd Conard Portable Multi Position Magnifier Camer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9526A (zh) * 2007-10-26 2009-04-29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使用手持移动通信设备的触摸屏进行文本选择
CN101539838A (zh) * 2009-05-04 2009-09-23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用户输入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065203A1 (ja) * 2012-10-26 2014-05-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3049199A (zh) * 2012-12-14 2013-04-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终端、控制装置以及触摸屏终端的工作方法
CN104199594A (zh) * 2014-09-28 2014-12-10 厦门幻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触摸屏的目标位置定位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1659A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661659B (zh) 一种智能手表互动方法及系统
CN107741898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游戏玩家操作偏好分析方法和系统
CN110365703B (zh) 物联网终端异常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JP710735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134226B2 (en) Surveillance system, surveillance method, and program
CN113752266B (zh) 基于协作化驱控一体机器人的人机协作方法、系统和介质
JPH08212005A (ja) 3次元位置認識型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CN109635029A (zh) 基于标签指标体系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687032A (zh) 一种服务器运维数据监管方法及系统
CN108803986A (zh) 一种移动终端虚拟按键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7015658A (zh) 一种空间图形数据可视化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784672A (zh) 一种视频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86386B (zh) 触屏点稳定的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和介质
US8355599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cting changes in background of images using multiple binary images thereof and hough transformation
EP3848778B1 (en) Fingertip detection method, fingertip detection means, fingertip detection device, and medium
CN116069197B (zh) 一种电磁感应式手写板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087024A (zh) 基于云计算的楼房变形监测方法及系统、云终端
CN11650216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视化信息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7506133B (zh) 投影触控系统的操作轨迹响应方法及系统
CN11117811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98644A (zh) 智能终端的屏幕操作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4202804A (zh) 行为动作识别方法、装置、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866163B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JP706907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204305A (zh) 移动终端的握持模式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