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4224A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4224A
CN116594224A CN202310610991.4A CN202310610991A CN116594224A CN 116594224 A CN116594224 A CN 116594224A CN 202310610991 A CN202310610991 A CN 202310610991A CN 116594224 A CN116594224 A CN 116594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 light
fluorescent
wavelength
backlight modul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109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94224B (zh
Inventor
陈青林
谢俊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109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42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4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4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94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42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基板、蓝光芯片、折射件和荧光层,蓝光芯片连接于基板,蓝光芯片包括出光面,折射件包括入射面和出射面,入射面与出射面呈夹角连接,沿着背光模组厚度方向,折射件设置于蓝光芯片上,入射面与蓝光芯片的出光面相对,荧光层覆盖出射面,荧光层包括第一荧光部分,第一荧光部分中掺杂有红色荧光粉和/或绿色荧光粉,蓝光芯片发出的光线经过折射件后至少形成第一波长蓝光和第二波长蓝光,且第一荧光部分位于第二波长蓝光的传播路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将蓝光中的高能短波蓝光分离出来并将其转化为其他波长的光,降低了高能短波蓝光对人眼的伤害。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液晶显示器一般要求具备低蓝光的性能。目的是减少蓝光对人体眼睛的伤害。蓝光中的高能短波蓝光一般对眼睛的伤害较大。因此,如何减少蓝光中的高能短波蓝光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将蓝光中的高能短波蓝光分离出来并将其转化为其他波长的光,降低了高能短波蓝光对人眼的伤害。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基板;
蓝光芯片,所述蓝光芯片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蓝光芯片包括出光面;
折射件,所述折射件包括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出射面呈夹角连接,沿着所述背光模组厚度方向,所述折射件设置于所述蓝光芯片上,所述入射面与所述蓝光芯片的出光面相对;及
荧光层,所述荧光层覆盖所述出射面,所述荧光层包括第一荧光部分,所述第一荧光部分中掺杂有红色荧光粉和/或绿色荧光粉;
所述蓝光芯片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折射件后至少形成第一波长蓝光和第二波长蓝光,且所述第一荧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波长蓝光的传播路径。
可以理解的是,折射件可以将蓝光芯片发出的光线进行发散,从而将第一波长蓝光与第二波长蓝光分离。蓝光芯片发出的第二波长蓝光沿传播路径到达显示面板,第一荧光部分位于传播路径。由于第二波长蓝光对人眼的伤害较大。将第二波长蓝光转化为波长较长的红光或者绿光,可以减少或者消除背光模组发出的第二波长蓝光,减少第二波长蓝光对人眼的损害。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波长蓝光的波长范围为420nm-460nm。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出射面的夹角的范围在15°-30°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出射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入射面的正投影。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荧光部分的面积占所述荧光层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1/3-1/4。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荧光层还包括第二荧光部分,所述第二荧光部分与所述第一荧光部分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荧光部分的荧光粉浓度小于所述第一荧光部分的荧光粉浓度,所述第二荧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波长蓝光的传播路径。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波长蓝光对人眼的伤害较小,因此将第一荧光部分的荧光粉浓度可以较小,使第一波长蓝光可以满足正常转化率即可。第二波长蓝光对人眼的伤害较大,因此将第二荧光部分的荧光粉浓度设置较大,可以使提高第二波长蓝光转化为红光或者绿光的转化率,从而尽量消除第二波长蓝光。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荧光层还包括无荧光部分,所述无荧光部分与所述第一荧光部分相邻设置,所述无荧光部分与所述第二荧光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荧光部分的相背两侧,所述蓝光芯片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折射件后还包括第三波长蓝光,所述无荧光部分位于所述第三波长蓝光的传播路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射面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出射面和第二出射面,所述第一出射面、所述第二出射面和所述入射面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一出射面、所述第二出射面和所述入射面彼此呈夹角设置;
所述荧光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出射面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区域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出射面的正投影。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射件的形状为三棱锥,所述三棱锥包括底面和三个侧面,所述底面为所述出射面,三个所述侧面分别为第一出射面、第二出射面和第三出射面;
所述荧光层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出射面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区域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出射面的正投影,所述第三区域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出射面的正投影。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射件的形状为四棱锥,所述四棱锥包括底面和四个侧面,所述底面为所述出射面,四个所述侧面分别为第一出射面、第二出射面、第三出射面和第四出射面;
所述荧光层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出射面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区域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出射面的正投影,所述第三区域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出射面的正投影,所述第四区域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四出射面的正投影。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所述显示面板接收所述背光模组的光线以显示图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折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荧光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背光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折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荧光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折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折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显示装置1000、背光模组100、显示面板200、基板120、折射件140、荧光层160、基板本体121、多个连接部122、芯片槽123、蓝光芯片130、出光面1301、入射面141、出射面142、第一直角边1433、第二直角边1434、斜边1435、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第三波长蓝光133、封装层150、背板110、第一荧光部分161、第二荧光部分162、无荧光部分163、第一子区域1611、第二子区域1612、第三子区域1621、第四子区域1622、底边1431、腰1432、第一出射面1421、第二出射面1422、第一区域1601、第二区域1602、第五子区域1613、第六子区域1614、第七子区域1623、第八子区域1624、第三出射面1423、第三区域1603、第四出射面1424、第四区域1604、反射层170、阵列基板210、对置基板2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首先对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进行解释。
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A与B连接,可以是A与B直接相连,也可以是A与B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地描述。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100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1000包括背光模组100和显示面板200。背光模组100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显示面板200接收背光模组100的背光可以显示图像。
目前,市场上液晶显示器一般要求具备低蓝光的性能。目的是减少蓝光对人体眼睛的伤害。蓝光的波长范围一般在400nm-500nm之间。蓝光中的高能短波蓝光一般对眼睛的伤害较大。因此,如何减少蓝光中的高能短波蓝光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100能够将蓝光中的高能短波蓝光分离出来并将其转化为其他波长的光,降低了高能短波蓝光对人眼的伤害。
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图未示)、基板120、蓝光芯片(图未示)、折射件140、封装层(图未示)和荧光层160。基板120连接于背板的一侧。蓝光芯片连接于基板120。折射件140连接于蓝光芯片背离基板120的表面。封装层连接于基板120设有蓝光芯片的一侧,且封装层完全覆盖蓝光芯片和折射件140。荧光层160连接于封装层背离基板120的一侧,并完全覆盖封装层。
折射件140包括入射面和出射面。入射面与出射面呈夹角连接。入射面与蓝光芯片的出光面相对。入射面可以与出光面连接。或者,入射面可以与出光面不连接,折射件可以为壳体状,罩设在蓝光芯片的四周。下文以折射件140的入射面与蓝光芯片的出光面连接进行示例性说明,但应当理解并不以此对折射件140进行限制。下文所述的折射件140的形状可以为三棱柱、三棱锥和四棱锥等。
当蓝光芯片发出的光线从入射面进入折射件140时,蓝光会发生第一次折射。当蓝光从出射面射出时,蓝光会发生第二次折射。两次折射可以将波长范围为400nm-500nm(包括端点值400nm和500nm)的蓝光分散,形成至少三个波长范围的光线射出。本实施例中,三个波长范围的光线为第一波长蓝光、第二波长蓝光和第三波长蓝光。第一波长蓝光为波长范围为400nm-420nm(包括端点值400nm和420nm)的蓝光。第二波长蓝光为波长范围为420nm-460nm(包括端点值420nm和460nm)的蓝光。第三波长蓝光为波长范围为460nm-500nm(包括端点值460nm和500nm)的蓝光。其中,第二波长蓝光会对人体的眼睛造成损伤。因此本申请通过荧光层160将第二波长蓝光转化为红色和/或绿色的光。从而减少背光模组100中第二波长蓝光。蓝光芯片发出的蓝光的传播路径如下:首先,蓝光芯片的出光面发出蓝光,并从折射件140的入射面射入折射件140,然后从折射140件的出射面射出进入封装层后,到达荧光层160。经过荧光层160的蓝光部分可以被转化为其他颜色的光,然后向显示面板200射出。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图3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基板120可以包括基板本体121和多个连接部122。多个连接部122可以阵列排布于基板本体121表面。连接部122设有芯片槽123,芯片槽123由连接部122背离基板本体121的一侧凹陷。基板本体121未设有连接部122的一侧与背板110连接。
蓝光芯片130的数量为多个。一个蓝光芯片130连接于一个芯片槽123的槽底壁。蓝光芯片130相对于连接部122背离基板本体121的一侧凹陷设置。
蓝光芯片130具有出光面1301,出光面1301为蓝光芯片130背离基板本体121的表面。折射件140设于出光面1301并完全覆盖出光面1301。在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上,折射件140与蓝光芯片130层叠设置,且厚度尺寸之和小于芯片槽123的槽深尺寸。折射件140包括入射面141和出射面142。入射面141与出射面142呈夹角连接。入射面141与蓝光芯片130的出光面1301相对且连接。
请参阅图5,图5是图3所示的折射件14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折射件140的形状可以为三棱柱。三棱柱包括两个端面和三个侧面。三个侧面依次连接且彼此呈夹角设置,且三个侧面可以垂直连接于两个端面之间。折射件140的端面143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包括第一直角边1433和第二直角边1434及斜边1435。第一直角边1433的长度大于第二直角边1434的长度。沿折射件140的长度方向,入射面141的两个相对的边分别为两个端面143的第一直角边1433。出射面142的两个相对的边分别为两个端面143的斜边1435。可以理解为,两个端面143的第一直角边1433之间的侧面为入射面141。两个端面的斜边1435之间的面为出射面142。示例性的,第一直角边1433与斜边1435之间的夹角范围在15°-30°之间(包括端点值15°和30°)。也即为,入射面141与出射面142之间的夹角范围在15°-30°之间(包括端点值15°和30°)。入射面141与蓝光芯片130背离基板本体121的表面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请再参阅图6,图6是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100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折射件140可以将蓝光芯片130发出的蓝光进行折射。具体为,当蓝光芯片130发出的光线从入射面141进入折射件140时,蓝光会发生第一次折射。当蓝光从出射面142射出时,蓝光会发生第二次折射。两次折射可以将波长范围为400nm-500nm(包括端点值400nm和500nm)的蓝光分散,形成至少三个波长范围的光线射出。本实施方式中,三个波长范围的光线为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和第三波长蓝光133。第一波长蓝光131为波长范围为400nm-420nm(包括端点值400nm和420nm)的蓝光。第二波长蓝光132为波长范围为420nm-460nm(包括端点值420nm和460nm)的蓝光。第三波长蓝光133为波长范围为460nm-500nm(包括端点值460nm和500nm)的蓝光。其中,第二波长蓝光132会对人体的眼睛造成损伤。因此本申请通过下述荧光层160将第二波长蓝光132转化为红色和/或绿色的光。从而减少背光模组100中第二波长蓝光132。需要说明的是图示中的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和第三波长蓝光133只是示意光线走向,而不代表光束的范围。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和第三波长蓝光133不是一条光线,而是具有一定范围的光束。
封装层150连接于基板120背离背板110的一侧。封装层150覆盖蓝光芯片130和折射件140。具体的,封装层150填充于芯片槽123,与芯片槽123周侧壁及底壁连接,并完全覆盖蓝光芯片130和折射件140。封装层150具有封装面151,封装面151背离基板120。在背光模组100的厚度方向上,封装面151距离折射件140具有一定距离。
请再参阅图6,荧光层160覆盖于封装层150的封装面151。荧光层160可以与连接部122背离基板本体121的一侧平齐,也就是说封装层150和荧光层160的厚度可以正好与芯片槽123的槽深度相同。荧光层160包括第一荧光部分161、第二荧光部分162和无荧光部分163。在折射件的宽度方向上,第二荧光部分162、第一荧光部分161和无荧光部分163依次设置。第一荧光部分161和第二荧光部分162中均掺杂有红色荧光粉和/或绿色荧光粉。第一荧光部分161的荧光粉浓度大于第二荧光部分162的荧光粉浓度。无荧光部分163的荧光层160不设有荧光粉。第一荧光部分161位于第二荧光部分162和无荧光部分163之间。第一荧光部分161、第二荧光部分162和无荧光部分163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在下文介绍。示例性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占荧光层160的面积的范围在1/3-1/4之间(包括端点值1/3和1/4)。
蓝光芯片130发出的第一波长蓝光131经过封装层150后到达荧光层160,然后在荧光层160的第二荧光部分162传播。蓝光芯片130发出的第二波长蓝光132在经过封装层150后到达荧光层160,然后在荧光层160的第一荧光部分161传播。蓝光芯片130发出的第三波长蓝光133在经过封装层150后到达荧光层160,然后在荧光层160的无荧光部分163传播。
可以理解的是,蓝光芯片130发出波长范围在420nm-460nm之间的第二波长蓝光132沿传播路径到达显示面板200,第一荧光部分161位于传播路径。由于第二波长蓝光132的波长范围在420nm-460nm之间(包括端点值420nm和460nm),在此范围内的蓝光对人眼的伤害较大。将第二波长蓝光132转化为波长较长的红光或者绿光,可以减少或者消除背光模组100发出的第二波长蓝光132,减少第二波长蓝光132对人眼的损害。由于第一波长蓝光131对人眼的伤害较小,因此将第一荧光部分161的荧光粉浓度可以较小,使第一波长蓝光131可以满足正常转化率即可。第二波长蓝光132对人眼的伤害较大,因此将第二荧光部分162的荧光粉浓度设置较大,可以使提高第二波长蓝光132转化为红光或者绿光的转化率,从而尽量消除第二波长蓝光132。
需要说明的是,折射件140还可以将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和第三波长蓝光133细分为更小的波长范围的子光束。对应每个子光束的荧光层160的荧光粉浓度可以不相同。其中对人眼伤害更大的子光束对应的荧光层中,荧光粉的浓度可以调高,以便提高在该波长范围内的蓝光的转化率。
请参阅图7,图7是图6所示的荧光层160的俯视示意图。第一荧光部分161可以包括第一子区域1611和第二子区域1612。第一子区域1611和第二子区域1612可以沿折射件14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子区域1611可以包括红色荧光粉。第二子区域1612可以包括绿色荧光粉。
第二荧光部分162可以包括第三子区域1621和第四子区域1622。第三子区域1621和第四子区域1622可以沿折射件140的侧面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第三子区域1621可以包括红色荧光粉。第四子区域1622可以包括绿色荧光粉。
可以理解的是,蓝光芯片130发出蓝光后。蓝光由入射面141进入折射件140,并且从出射面142射出。当蓝光从出射面142射出时,蓝光会发生第二次折射。从出射面142射出的蓝光包括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和第三波长蓝光133。可以知道的是,一般波长较长的光波在其他介质(非空气)中的传输速度较快。由于折射率等于光速与光波在其他介质(本申请指折射件140)中的传播速度。因此波长越长的光线其折射率越小,折射率越小代表其偏折角度越小。因此在折射件140内传输光束中,偏折最大的为第一波长蓝光131,偏折最小的为第三波长蓝光133。第二波长蓝光132位于第一波长蓝光131和第三波长蓝光133之间。第二荧光部分162在第一波长蓝光131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一波长蓝光131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向背离基板120的一侧传输。进入第二荧光部分162中第三子区域1621的第一波长蓝光131会被转化为红光。进入第四子区域1622的第一波长蓝光131会被转化为绿光。
第一荧光部分161在第二波长蓝光132的传播路径上。进入第一荧光部分161中第一子区域1611的第二波长蓝光132会被转化为红光。进入第一荧光部分161中第四子区域1622的第二波长蓝光132会被转化为绿光。然后红光和绿光可以向背离基板120的一侧传输。
无荧光部分163在第三波长蓝光133的传播路径上,第三波长蓝光133可以经无荧光部分163向背离基板120的一侧传输。
蓝光芯片130发出的光线经折射件140和荧光层160后,可以发出蓝色、红色和绿色的光线。蓝色、红色和绿色的光线可以在荧光层160背离基板120的一侧进行混光。从而形成白光。
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8、图9和图10,图8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10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折射件140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所示的荧光层160的俯视示意图。与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折射件140的端面为等腰三角形。并且本实施方式中荧光层160的设置方式与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荧光层160的设置方式不同。
请再参阅图9,三棱柱包括两个等腰三角形的端面143和三个矩形的侧面。两个等腰三角形的端面均包括一个底边1431和两个腰1432。三个侧面依次连接其彼此呈夹角设置,且三个侧面可以垂直连接于两个端面之间。三个侧面分别为入射面141、第一出射面1421和第二出射面1422。沿着140长度方向,两个第一出射面1421和第二出射面1422的底边1431为入射面141的相对两个边,第一出射面1421和第二出射面1422的两个相对的边分别为腰1432。可以理解为,在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1431之间的侧面为折射件140的入射面141。入射面141与蓝光芯片130连接。两个连接于两个等腰三角形的腰1432之间的侧面分别为第一出射面1421和第二出射面1422。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中,请再参阅图8,荧光层160可以包括第一区域1601和第二区域1602。第一区域1601和第二区域1602通过分隔面分隔,分隔面垂直于入射面141且经过第一出射面1421和第二出射面1422的共同的边的平面。第一区域1601和第二区域1602沿端面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区域1601位于第一出射面1421发出的蓝光的传输路径。第二区域1602位于第二出射面1422发出的蓝光的传输路径。
第一区域1601包括一个所述第一荧光部分161、一个所述第二荧光部分162和一个所述无荧光部分163。示例性的,在等腰三角形的宽度方向上,一个包括绿色荧光粉的第二荧光部分162、一个包括绿色荧光粉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和一个无荧光部分163依次设置。
第二区域1602包括一个第一荧光部分161、一个第二荧光部分162和一个无荧光部分163。示例性的,在等腰三角形的宽度方向上,一个包括红色荧光粉的第二荧光部分162、一个包括红色荧光粉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和一个无荧光部分163依次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蓝光芯片130发出蓝光后。蓝光由入射面141进入折射件140,并且从第一出射面1421和第二出射面1422射出。
从第一出射面1421射出的蓝光包括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和第三波长蓝光133。具体的,两次折射可以将波长范围为400nm-500nm(包括端点值400nm和500nm)的蓝光分散为三个波长范围。第一波长蓝光131为波长范围为400nm-420nm(包括端点值400nm和420nm)的蓝光。第二波长蓝光132为波长范围为420nm-460nm(包括端点值420nm和460nm)的蓝光。第三波长蓝光133为波长范围为460nm-500nm(包括端点值460nm和500nm)的蓝光。
第二荧光部分162在第一波长蓝光131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一波长蓝光131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向背离基板120的一侧传输。第二荧光部分162的绿色荧光粉将第一波长蓝光131转化为绿光。第一荧光部分161在第二波长蓝光132的传播路径,因此第一荧光部分161内的绿色荧光粉可以将第二波长蓝光132转化为绿光,然后绿光可以向背离基板120的一侧传输。无荧光部分163在第三波长蓝光133的传播路径上,第三波长蓝光133可以经无荧光部分163向背离基板120的一侧传输。
同理,从第二出射面1422射出的蓝光包括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和第三波长蓝光133。第二波长蓝光132位于第一波长蓝光131和第三波长蓝光133之间。另一个第二荧光部分162可以在第一波长蓝光131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一波长蓝光131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向背离基板120的一侧传输。第二部分的红色荧光粉可以将第一波长蓝光131转化为红光。另一个第一荧光部分161在第二波长蓝光132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一荧光部分161内的红色荧光粉可以将第二波长蓝光132转化为红光,然后红光可以向背离基板120的一侧传输。无荧光部分163在第三波长蓝光133的传播路径上,第三波长蓝光133可以经无荧光部分163向背离基板120的一侧传输。
蓝光芯片130发出的光线经折射件140和荧光层160后,可以发出蓝色、红色和绿色的光线。蓝色、红色和绿色的光线可以在荧光层160背离基板120的一侧进行混光。从而形成白光。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中,第一区域1601的无荧光部分163和第二荧光部分162可以互换位置。从而使由第一出射面1421射出的第一波长蓝光131到达第一区域1601的无荧光部分163。第一出射面1421射出的第三波长蓝光133到达第一区域1601的第二荧光部分162。
第二区域1602的无荧光部分163和第二荧光部分162可以互换位置。从而使由第二出射面1422射出的第一波长蓝光131到达无第二区域1602的荧光部分。第二出射面1422射出的第三波长蓝光133到达第二区域1602的第二荧光部分162。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中,请再参阅图10。第一区域1601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可以包括第一子区域1611和第二子区域1612。第一子区域1611和第二子区域1612可以沿折射件14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子区域1611内包括红色荧光粉。第二子区域1612内包括绿色荧光粉。从而使由第一出射面1421射出的第二波长蓝光132到达第一子区域1611和第二子区域1612,进而使第二波长蓝光132激发出红光和绿光。
第一区域1601的第二荧光部分162可以包括第三子区域1621和第四子区域1622。第三子区域1621和第四子区域1622可以沿折射件14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三子区域1621可以包括红色荧光粉。第四子区域1622可以包括绿色荧光粉。从而使由第一出射面1421射出的第一波长蓝光131到达第三子区域1621和第四子区域1622后激发出红光和绿光。
第二区域1602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域可以包括第五子区域1613和第六子区域1614。第五子区域1613和第六子区域1614的设置方式与第一子区域1611和第二子区域1612的设置方式相同。第二荧光部分162包括第七子区域1623和第八子区域1624。第七子区域1623和第八子区域1624的设置方式与第三子区域1621和第四子区域1622的设置方式相同。对第二区域1602中的设置参照第一区域1601的描述即可,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100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折射件140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折射件140的形状可以为三棱锥状。且本实施方式中荧光层160的设置方式与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荧光层160的设置方式不同。
三棱锥的底面与蓝光芯片130背离基板120的一侧连接。三棱锥的底面可以覆盖蓝光芯片130的出光面1301。三棱锥包括三个侧面,三个侧面分别呈夹角连接。三个侧面分别为第一出射面1421、第二出射面1422和第三出射面1423。第一出射面1421、第二出射面1422和第三出射面1423依次连接,且均与底面成夹角连接。示例性的,三棱锥可以为正四面体。
请参阅图12,荧光层160包括第一区域1601、第二区域1602和第三区域1603。第一区域1601、第二区域1602和第三区域以三棱锥顶点在荧光层160的对应位置为中心。第一区域1601、第二区域1602和第三区域在中心处相交,且沿中心的周向设置。第一区域1601和第二区域1602通过第一分隔面分隔,第一分隔面垂直于入射面且经过第一出射面1421和第二出射面1422的共同的边的平面。第二区域1602和第三区域1603通过第二分隔面分隔,第二分隔面垂直于入射面且经过第二出射面1422和第三出射面1423的共同的边的平面。第三区域1603和第一区域1601通过第三分隔面分隔,第三分隔面垂直于入射面且经过第三出射面1423和第一出射面1421的共同的边的平面。第一区域1601向基板120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出射面1421。第二区域1602向基板120的正投影覆盖第二出射面1422,第三区域向基板120的正投影覆盖第三出射面1423。
第一区域1601在由中心朝向边缘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一个包括红色荧光粉的第二荧光部分162、一个包括红色荧光粉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和一个无荧光部分163。第二区域1602在由中心朝向边缘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一个包括绿色荧光粉的第二荧光部分162、一个包括绿色荧光粉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和一个无荧光部分163。第三区域在远离中心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一个包括红色荧光粉和绿色荧光粉的第二荧光部分162、一个包括红色荧光粉和绿色荧光粉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和一个无荧光部分163。
可以理解的是,蓝光芯片130发出蓝光后。蓝光由入射面141进入折射件140,并且从第一出射面1421、第二出射面1422和第三出射面1423射出。偏折最大的为第一波长蓝光131,偏折最小的为第三波长蓝光133。第二波长蓝光132位于第一波长蓝光131和第三波长蓝光133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出射面1421射出的蓝光包括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和第三波长蓝光133。第二波长蓝光132位于第一波长蓝光131和第三波长蓝光133之间。第一区域1601的第二荧光部分162可以在第一波长蓝光131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一波长蓝光131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转化为红光。第一区域1601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可以在第二波长蓝光132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二波长蓝光132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转化为红光。第一区域1601的无荧光部分163可以在第三波长蓝光133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三波长蓝光133可以透过无荧光部分向荧光层160背离基板120的一侧射出。
从第二出射面1422射出的蓝光包括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和第三波长蓝光133。第二波长蓝光132位于第一波长蓝光131和第三波长蓝光133之间。第二区域1602的第二荧光部分162可以在第一波长蓝光131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一波长蓝光131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转化为绿光。第二区域1602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可以在第二波长蓝光132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二波长蓝光132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转化为绿光。第二区域1602的无荧光部分163可以在第三波长蓝光133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三波长蓝光133可以透过无荧光部分向荧光层160背离基板120的一侧射出。
从第三出射面1423射出的蓝光包括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和第三波长蓝光133。第二波长蓝光132位于第一波长蓝光131和第三波长蓝光133之间。第三区域的第二荧光部分162可以在第一波长蓝光131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一波长蓝光131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转化为红光和绿光。第三区域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可以在第二波长蓝光132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二波长蓝光132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转化为红光和绿光。第三区域的无荧光部分163可以在第三波长蓝光133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三波长蓝光133可以透过无荧光部分向荧光层160背离基板120的一侧射出。
蓝光芯片130发出的光线经折射件140、封装层150和荧光层160后,可以发出蓝色、红色和绿色的光线。蓝色、红色和绿色的光线可以在荧光层160背离基板120的一侧进行混光。从而形成白光。
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13和图14,图13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100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折射件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折射件140的形状可以为四棱锥状。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荧光层160的设置方式与第三种实施例的荧光层160的设置方式不同。四棱锥的底面与蓝光芯片130的出光面1301连接。四棱锥的底面可以覆盖蓝光芯片130背离基板120的一侧。四棱锥包括四个侧面,四个侧面分别为第一出射面1421、第二出射面1422、第三出射面1423和第四出射面1424。第一出射面1421、第二出射面1422、第三出射面1423和第四出射面1424依次连接,且均与底面成夹角连接。
荧光层160包括第一区域1601、第二区域1602、第三区域1603和第四区域1604。第一区域1601、第二区域1602、第三区域1603和第四区域1604以四棱锥顶点在荧光层160的对应位置为中心1600。
第一区域1601、第二区域1602、第三区域1603和第四区域1604在中心1600处相交,且沿中心1600的周向设置。第一区域1601和第二区域1602通过第一分隔面分隔,第一分隔面垂直于入射面且经过第一出射面1421和第二出射面1422的共同的边的平面。第二区域1602和第三区域1603通过第二分隔面分隔,第二分隔面垂直于入射面且经过第二出射面1422和第三出射面1423的共同的边的平面。第三区域1603和第四区域1604通过第三分隔面分隔,第三分隔面垂直于入射面且经过第三出射面1423和第四出射面1424的共同的边的平面。第四区域1604和第一区域1601通过第四分隔面分隔,第四分隔面垂直于入射面且经过第四出射面1424和第一出射面1421的共同的边的平面。第一区域1601向基板120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出射面1421。第二区域1602向基板120的正投影覆盖第二出射面1422。第三区域1603向基板120的正投影覆盖第三出射面1423。第四区域1604向基板120的正投影覆盖第四出射面1424。
第一区域1601在由中心1600朝向边缘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一个包括红色荧光粉的第二荧光部分162、一个包括红色荧光粉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和一个无荧光部分163。第二区域1602在由中心1600朝向边缘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一个包括绿色荧光粉的第二荧光部分162、一个包括绿色荧光粉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和一个无荧光部分163。第三区域1603在由中心1600朝向边缘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一个包括红色荧光粉的第二荧光部分162、一个包括红色荧光粉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和一个无荧光部分163。第四区域1604在由中心1600朝向边缘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一个包括绿色荧光粉的第二荧光部分162、一个包括绿色荧光粉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和一个无荧光部分163。
可以理解的是,蓝光芯片130发出蓝光后。蓝光由入射面141进入折射件140,并且从第一出射面1421、第二出射面1422、第三出射面1423和第四出射面1424射出。偏折最大的为第一波长蓝光131,偏折最小的为第三波长蓝光133。第二波长蓝光132位于第一波长蓝光131和第三波长蓝光133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出射面1421射出的蓝光包括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和第三波长蓝光133。第二波长蓝光132位于第一波长蓝光131和第三波长蓝光133之间。第一区域1601的第二荧光部分162可以在第一波长蓝光131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一波长蓝光131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转化为红光。第一区域1601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可以在第二波长蓝光132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二波长蓝光132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转化为红光。第一区域1601的无荧光部分163可以在第三波长蓝光133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三波长蓝光133可以透过无荧光部分向荧光层160背离基板120的一侧射出。
从第二出射面1422射出的蓝光包括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和第三波长蓝光133。第二波长蓝光132位于第一波长蓝光131和第三波长蓝光133之间。第二区域1602的第二荧光部分162可以在第一波长蓝光131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一波长蓝光131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转化为绿光。第二区域1602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可以在第二波长蓝光132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二波长蓝光132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转化为绿光。第二区域1602的无荧光部分163可以在第三波长蓝光133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三波长蓝光133可以透过无荧光部分向荧光层160背离基板120的一侧射出。
从第三出射面1423射出的蓝光包括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和第三波长蓝光133。第二波长蓝光132位于第一波长蓝光131和第三波长蓝光133之间。第三区域1603的第二荧光部分162可以在第一波长蓝光131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一波长蓝光131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转化为红光。第三区域1603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可以在第二波长蓝光132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二波长蓝光132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转化为红光。第三区域1603的无荧光部分163可以在第三波长蓝光133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三波长蓝光133可以透过无荧光部分向荧光层160背离基板120的一侧射出。
从第四出射面1424射出的蓝光包括第一波长蓝光131、第二波长蓝光132和第三波长蓝光133。第二波长蓝光132位于第一波长蓝光131和第三波长蓝光133之间。第四区域1604的第二荧光部分162可以在第一波长蓝光131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一波长蓝光131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转化为绿光。第四区域1604的第一荧光部分161可以在第二波长蓝光132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二波长蓝光132可以经第二荧光部分162转化为绿光。第四区域1604的无荧光部分163可以在第三波长蓝光133的传播路径上,因此第三波长蓝光133可以透过无荧光部分向荧光层160背离基板120的一侧射出。
蓝光芯片130发出的光线经折射件140、封装层150和荧光层160后,可以发出蓝色、红色和绿色的光线。蓝色、红色和绿色的光线可以在荧光层160背离基板120的一侧进行混光。从而形成白光。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将蓝光转化为红光和绿光的同时,不影响蓝光、红光和绿光混合为白光。
请再参阅图1,背光模组100还可以包括胶体和反射层170,胶体可以位于折射件140与蓝光芯片130之间。胶体可以将折射件140与蓝光芯片130进行粘接。示例性的胶体可以为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OCA光学胶的耐高温性较好,在蓝光芯片130发热时,仍可以保持较好的连接性能。避免折射件140与蓝光芯片130脱离。
反射层170可以设于基板本体121背离背板110的表面。反射层170可以将向基板本体121传递的光线进行折射,从而使光线向远离反射层170的一侧传输。
显示面板200可以包括阵列基板210和对置基板220。阵列基板210可以位于对置基板220朝向背光模组100的一侧。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蓝光芯片,所述蓝光芯片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蓝光芯片包括出光面;
折射件,所述折射件包括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出射面呈夹角连接,沿着所述背光模组厚度方向,所述折射件设置于所述蓝光芯片上,所述入射面与所述蓝光芯片的出光面相对;及
荧光层,所述荧光层覆盖所述出射面,所述荧光层包括第一荧光部分,所述第一荧光部分中掺杂有红色荧光粉和/或绿色荧光粉;
所述蓝光芯片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折射件后至少形成第一波长蓝光和第二波长蓝光,且所述第一荧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波长蓝光的传播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长蓝光的波长范围为420nm-460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出射面的夹角的范围在15°-3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出射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入射面的正投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荧光部分的面积占所述荧光层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1/3-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层还包括第二荧光部分,所述第二荧光部分与所述第一荧光部分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荧光部分的荧光粉浓度小于所述第一荧光部分的荧光粉浓度,所述第二荧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波长蓝光的传播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层还包括无荧光部分,所述无荧光部分与所述第一荧光部分相邻设置,所述无荧光部分与所述第二荧光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荧光部分的相背两侧,所述蓝光芯片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折射件后还包括第三波长蓝光,所述无荧光部分位于所述第三波长蓝光的传播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射面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出射面和第二出射面,所述第一出射面、所述第二出射面和所述入射面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一出射面、所述第二出射面和所述入射面彼此呈夹角设置;
所述荧光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出射面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区域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出射面的正投影。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件的形状为三棱锥,所述三棱锥包括底面和三个侧面,所述底面为所述出射面,三个所述侧面分别为第一出射面、第二出射面和第三出射面;
所述荧光层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出射面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区域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出射面的正投影,所述第三区域向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出射面的正投影。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所述显示面板接收所述背光模组的光线以显示图像。
CN202310610991.4A 2023-05-26 2023-05-26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65942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0991.4A CN116594224B (zh) 2023-05-26 2023-05-26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0991.4A CN116594224B (zh) 2023-05-26 2023-05-26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4224A true CN116594224A (zh) 2023-08-15
CN116594224B CN116594224B (zh) 2024-06-18

Family

ID=87607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0991.4A Active CN116594224B (zh) 2023-05-26 2023-05-26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422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7116A (zh) * 2010-12-03 2012-06-06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
US20150301259A1 (en) * 2014-04-17 2015-10-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70076216A (ko) * 2015-12-24 2017-07-04 공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색변환용 형광체층이 패터닝된 도광판,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소자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8931864A (zh) * 2017-05-24 2018-12-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509113A (zh) * 2020-03-13 2020-08-07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封装结构、发光装置及其发光方法
CN113138499A (zh) * 2021-05-27 2021-07-2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428418A (zh) * 2022-01-26 2022-05-0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7116A (zh) * 2010-12-03 2012-06-06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
US20150301259A1 (en) * 2014-04-17 2015-10-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70076216A (ko) * 2015-12-24 2017-07-04 공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색변환용 형광체층이 패터닝된 도광판,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소자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8931864A (zh) * 2017-05-24 2018-12-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509113A (zh) * 2020-03-13 2020-08-07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封装结构、发光装置及其发光方法
CN113138499A (zh) * 2021-05-27 2021-07-2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428418A (zh) * 2022-01-26 2022-05-0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4224B (zh) 202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54593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11323982B (zh) 防窥膜、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US8040028B2 (en) Photo luminescent light source
JP2008041528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光源装置、レンズ、電子機器及び導光板
EP2360515A1 (en) Thin backlight syste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CN109976041A (zh)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
CN111179769B (zh) 显示模组
US10545278B2 (en) Optical member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311027B (zh) 一种全彩化发光器件及显示模组
US8608361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19008661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0386560B2 (en) Wavelength conversion light guide assembly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CN116594224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591020B (zh) 投影系统
CN105911752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873126B (zh)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7009745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440952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N214504020U (zh) 光学系统及增强现实设备
CN211905786U (zh) 一种新型多通道并行接收光器件
JP2003242821A (ja) 面状光源装置
CN105425332B (zh) 导光板组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17031815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6818374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器
CN110703545A (zh) 一种投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