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51471A - 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51471A CN116551471A CN202310472308.5A CN202310472308A CN116551471A CN 116551471 A CN116551471 A CN 116551471A CN 202310472308 A CN202310472308 A CN 202310472308A CN 116551471 A CN116551471 A CN 1165514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piece
- plane
- inclined surface
- grinding
- machine to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00—Processes of grinding or polishing;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proce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6—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9/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edges or bevels on work or for removing bur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9/02—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edges or bevels on work or for removing burr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design with respect to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specific to articles to be groun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加工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并使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一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一夹角;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并使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所述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等于第一预设倾斜角度±预设角度误差值。本申请提供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可逐步提高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的平面加工精度,降低机床自身精度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斜面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床的加工过程中,针对工件的平面加工,通常由机床,例如精密磨床来完成最后一道工序,从而使得加工后的平面具有较高的平面度精度。
有时候还需要对工件的斜面进行加工,尤其是当两个工件之间需要通过斜面进行配合时,对斜面的加工精度要求尤其高。然而采用机床直接加工工件的斜面容易受机床自身精度等影响,从而导致加工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提高了斜面的加工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
加工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并使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一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一夹角;
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
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并使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
所述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等于第一预设倾斜角度±预设角度误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并使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具体包括步骤:
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上,并使粗加工后的第二斜面抵于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
将所述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固定在机床上,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进行磨削精加工;
当第二平面磨削完成后,将工件与配磨治具松开,并翻转所述工件,使得磨削完成后的第二平面抵于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再将工件与配磨治具固定;
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直到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并使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具体包括步骤:
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上,并使粗加工后的第二平面抵于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
将所述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固定在机床上,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
当第二斜面磨削完成后,将工件与配磨治具松开,并翻转所述工件,使得磨削完成后的第二斜面抵于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再将工件与配磨治具固定;
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进行磨削精加工,直到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
进一步地,步骤“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具体包括:
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工件上的通孔并与所述配磨治具上的螺纹孔连接,以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
进一步地,步骤“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工件上的通孔并与所述配磨治具上的螺纹孔连接,以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之前,还包括:
利用机床在所述工件上加工出通孔,并在所述配磨治具上加工出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具体包括:
利用机床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并使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表面分别留有加工余量。
进一步地,步骤“利用机床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并使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表面分别留有加工余量”,具体包括:
将工件固定在机床的加工台上,利用机床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并使所述第二平面的表面留有加工余量;
以粗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为定位基准,将第二平面固定在机床的加工台上,利用机床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斜面,并使所述第二斜面的表面留有加工余量。
进一步地,所述加工余量的厚度为0.1-0.5mm。
进一步地,步骤“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具体包括:
利用机床磨削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以去除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斜面表面上的加工余量。
进一步地,步骤“加工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并使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一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一夹角”之后还包括:
在配磨治具上加工出定位面,所述定位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平面及所述第一斜面连接,且所述定位面远离所述第一平面的一端凸出所述第一斜面的表面,用于与所述工件抵接并定位。
本申请提供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先加工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并使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一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一夹角,并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再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利用机床对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并使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可逐步提高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的平面加工精度,降低机床自身精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磨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磨治具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件的第二斜面抵于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件的第二平面抵于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30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30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配磨治具;11、第一平面;12、第一斜面;13、定位面;20、工件;
21、第二平面;22、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现对本申实施例请提供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S100、S200、S300。
S100、加工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并使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一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一夹角。
步骤S100中,请参阅图2至图3,先对配磨治具10进行加工,并在配磨治具10上加工出第一平面11与第一斜面12,并使第一平面11与第一斜面12之间形成具有第一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一夹角α。其中,第一夹角α的第一预设倾斜角度可以为0°-180°。
S200、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
步骤S200中,请参阅图4至图5,先对工件20的第二平面21与第二斜面22进行粗加工,使得工件的第二平面21与第二斜面22达到初步的要求,方便后续的精加工操作。其中,工件可以是楔形板或传动板,由于楔形板与传动板之间通过斜面进行配合,因此要求的斜面精度较高。
S300、请参阅图6至图7,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利用机床对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并使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β;
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等于第一预设倾斜角度±预设角度误差值。
步骤S300中,通过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再利用机床对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可逐步提高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的平面加工精度,降低机床自身精度的影响。
其中,预设角度误差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0°-0.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通过先加工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并使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一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一夹角,并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再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利用机床对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并使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可逐步提高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的平面加工精度,降低机床自身精度的影响,且定位简单方便。
请参阅图8,步骤S300“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利用机床对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并使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310、S320、S330、S340。
S310、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上,并使粗加工后的第二斜面抵于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
S320、将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固定在机床上,利用机床对工件的第二平面进行磨削精加工。
通过步骤S310与S320,以粗加工后的第二斜面为基准,实现对工件的第二平面进行精加工。
S330、当第二平面磨削完成后,将工件与配磨治具松开,并翻转工件,使得磨削完成后的第二平面抵于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再将工件与配磨治具固定。
S340、利用机床对工件的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直到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
通过步骤S330与步骤S340,通过以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为基准,对第二斜面进行精加工,可提高第二斜面的加工精度。
通过步骤S310、S320、S330、S340的设置,以粗加工后的第二斜面为基准,先对工件的第二平面进行精加工,再以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为基准,对第二斜面进行精加工,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的加工精度。
当然,步骤S300“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利用机床对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并使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S300还可以具体包括步骤S350、S360、S370、S380。
S350、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上,并使粗加工后的第二平面抵于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
S360、将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固定在机床上,利用机床对工件的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
通过步骤S350与S360,以粗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为基准,实现对工件的第二斜面进行精加工。
S370、当第二斜面磨削完成后,将工件与配磨治具松开,并翻转工件,使得磨削完成后的第二斜面抵于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再将工件与配磨治具固定。
S380、利用机床对工件的第二平面进行磨削精加工,直到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
通过步骤S370与步骤S380,通过以精加工后的第二斜面为基准,对第二平面进行精加工,可提高第二平面的加工精度。
通过步骤S350、S360、S370、S380的设置,以粗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为基准,先对工件的第二斜面进行精加工,再以精加工后的第二斜面为基准,对第二平面进行精加工,同样可以提高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的加工精度。
步骤“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具体可以包括:通过螺钉穿过工件上的通孔并与配磨治具上的螺纹孔连接,以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通过利用螺钉实现将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上,其拆装十分简单方便,可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步骤“通过螺钉穿过工件上的通孔并与配磨治具上的螺纹孔连接,以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之前,还可以包括:利用机床在工件上加工出通孔,并在配磨治具上加工出螺纹孔。通过利用机床在工件上加工出通孔,在配磨治具上加工出螺纹孔,可方便后续步骤利用螺钉将工件与配磨治具进行固定。
步骤S200“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具体可以包括:
S210、利用机床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并使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的表面分别留有加工余量。
其中,步骤S210中,通过留有加工余量,可方便后续对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进行精加工操作。加工余量的厚度可以为0.1-0.5mm。例如,可以为0.1mm、0.2mm、0.3mm、0.4mm、0.5mm等。
步骤S210“利用机床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并使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的表面分别留有加工余量”,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211、S212。
S211、将工件固定在机床的加工台上,利用机床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并使第二平面的表面留有加工余量。
S212、以粗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为定位基准,将第二平面固定在机床的加工台上,利用机床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斜面,并使第二斜面的表面留有加工余量。
通过步骤S211、S212,可实现对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表面留有加工余量。
步骤“利用机床对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具体可以包括:利用机床磨削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以去除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表面上的加工余量。
通过磨削加工,可去除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表面的加工余量,且可提高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的平面度。具体的,机床可以采用磨床对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进行磨削加工。
步骤S100、“加工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并使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一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一夹角”之后还可以包括:在配磨治具10上加工出定位面13,定位面13分别与第一平面11及第一斜面12连接,且定位面13远离第一平面11的一端凸出第一斜面12的表面,用于与工件20抵接并定位。通过定位面13的设置,可提高工件20的定位精度,方便固定时工件的定位,避免工件移位,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加工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并使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一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一夹角;
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
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并使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
所述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等于第一预设倾斜角度±预设角度误差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并使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具体包括步骤:
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上,并使粗加工后的第二斜面抵于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
将所述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固定在机床上,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进行磨削精加工;
当第二平面磨削完成后,将工件与配磨治具松开,并翻转所述工件,使得磨削完成后的第二平面抵于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再将工件与配磨治具固定;
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直到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并使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具体包括步骤:
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上,并使粗加工后的第二平面抵于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
将所述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固定在机床上,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
当第二斜面磨削完成后,将工件与配磨治具松开,并翻转所述工件,使得磨削完成后的第二斜面抵于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再将工件与配磨治具固定;
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进行磨削精加工,直到磨削精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二夹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具体包括:
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工件上的通孔并与所述配磨治具上的螺纹孔连接,以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工件上的通孔并与所述配磨治具上的螺纹孔连接,以将粗加工后的工件固定在配磨治具的第一斜面上”之前,还包括:
利用机床在所述工件上加工出通孔,并在所述配磨治具上加工出螺纹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具体包括:
利用机床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并使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表面分别留有加工余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利用机床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并使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表面分别留有加工余量”,具体包括:
将工件固定在机床的加工台上,利用机床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平面,并使所述第二平面的表面留有加工余量;
以粗加工后的第二平面为定位基准,将第二平面固定在机床的加工台上,利用机床粗加工出工件的第二斜面,并使所述第二斜面的表面留有加工余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余量的厚度为0.1-0.5mm。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利用机床对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及第二斜面进行磨削精加工”,具体包括:
利用机床磨削所述工件的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以去除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斜面表面上的加工余量。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加工配磨治具的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并使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形成具有第一预设倾斜角度的第一夹角”之后还包括:
在配磨治具上加工出定位面,所述定位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平面及所述第一斜面连接,且所述定位面远离所述第一平面的一端凸出所述第一斜面的表面,用于与所述工件抵接并定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72308.5A CN116551471A (zh) | 2023-04-23 | 2023-04-23 | 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72308.5A CN116551471A (zh) | 2023-04-23 | 2023-04-23 | 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51471A true CN116551471A (zh) | 2023-08-08 |
Family
ID=87495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72308.5A Pending CN116551471A (zh) | 2023-04-23 | 2023-04-23 | 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551471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194814A (ja) * | 2007-11-26 | 2008-08-28 | Hirai Kogyo Kk | 角度基準加工用治具 |
CN202825264U (zh) * | 2012-08-07 | 2013-03-27 | 南京利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铣床加工斜面的工具 |
CN104440537A (zh) * | 2014-11-24 | 2015-03-25 | 广元飞达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用于平面磨床磨削工件倾斜面的夹具 |
CN112605905A (zh) * | 2020-12-29 | 2021-04-06 | 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砂轮斜面加工辅助装置 |
CN215510114U (zh) * | 2021-05-26 | 2022-01-14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基于数控铣削加工用的多功能角度垫块 |
-
2023
- 2023-04-23 CN CN202310472308.5A patent/CN11655147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194814A (ja) * | 2007-11-26 | 2008-08-28 | Hirai Kogyo Kk | 角度基準加工用治具 |
CN202825264U (zh) * | 2012-08-07 | 2013-03-27 | 南京利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铣床加工斜面的工具 |
CN104440537A (zh) * | 2014-11-24 | 2015-03-25 | 广元飞达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用于平面磨床磨削工件倾斜面的夹具 |
CN112605905A (zh) * | 2020-12-29 | 2021-04-06 | 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砂轮斜面加工辅助装置 |
CN215510114U (zh) * | 2021-05-26 | 2022-01-14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基于数控铣削加工用的多功能角度垫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24326A (zh) | 可转位刀片磨削定位误差补偿方法 | |
CN102328216A (zh) | 一种用于精车外圆的夹具及夹具加工方法 | |
CN104440328A (zh) | 一种车床及其加工弧面板的夹具 | |
CN111001997A (zh) | 一种壳体加工工艺 | |
CN116551471A (zh) | 具有斜面的工件的加工方法 | |
CN112643293A (zh) | 一种大型圆筒薄壁类舱段零件的加工方法 | |
CN218312056U (zh) | 一种航空用弯管接头加工工装 | |
CN110773830B (zh) | 一种薄壁壳体电解成形的精确定位方法 | |
CN208117476U (zh) | 一种异形零件内孔磨削装夹装置 | |
CN218017136U (zh) | 一种回转偏心铣削夹具 | |
CN115781439A (zh) | 一种曲面内圆凸台的加工装置 | |
CN110625342B (zh) | 一种陀螺仪基体的制造方法 | |
CN108819093A (zh) | 中框组件的加工方法、中框组件及电子装置 | |
CN213592282U (zh) | 定位治具 | |
CN204799970U (zh) | 成型刀具 | |
CN114603375A (zh) | 一种薄壁板类零件的加工工装及加工工艺 | |
CN217890496U (zh) | 一种柱面镜零件加工及配套磨具 | |
CN119526047A (zh) | 一种填料盒加工用夹持装置和加工方法 | |
CN210132059U (zh) | 一种斜面光学系统的车削治具 | |
CN221792560U (zh) | 一种异面相贯线加工工装 | |
CN215616559U (zh) | 装夹治具、待加工中间件及加工设备 | |
CN105252091A (zh) | 光学元件柔性支撑结构支撑面的电火花加工方法 | |
CN215092179U (zh) | 一种凹台孔加工装置 | |
CN218284556U (zh) | 一种球头车削工装 | |
CN220241132U (zh) | 一种适用于柱面光学元件定心磨边的工装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