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0475A - 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0475A
CN116510475A CN202310107950.3A CN202310107950A CN116510475A CN 116510475 A CN116510475 A CN 116510475A CN 202310107950 A CN202310107950 A CN 202310107950A CN 116510475 A CN116510475 A CN 116510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housing
frame
baffl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079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契玮
秦昱晨
姚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1079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104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10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047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0Controlling by gas-analysis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1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2Carb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4Carbon di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2Other waste ga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节能减碳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壳体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机构,所述壳体内部分别设置有预处理机构和吸附机构,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固定连接于第一排气管一侧。通过循环机构的设计,在废气得到处理后,由气体检测仪对其进行检测,当气体检测仪检测到气体中残留的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仍然高于标准值后,废气进入框体通过循环管重新进入壳体内部进行再一次处理,直至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得到充分处理为止,有效避免了废气尚未处理完成而直接排出外界而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节能减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规模持续扩大,导致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不断增加,其高能耗、高排放问题日益严峻。面对较大的碳减排压力,建筑领域应寻求节能环保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专利网公开号CN217188489U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包括管体,管体内依次设有预处理机构、换热机构和吸附机构,预处理机构包括第一滤网、第二滤网、扇叶和电机,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一端均设有刮板,另一端设有毛刷,刮板与管体固定连接并与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进风侧接触,毛刷与管体固定连接并与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出风侧接触,刮板和毛刷配合对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进行清洁;通过两个滤网进行过滤,过滤效果更佳,同时通过换热机构对废气中余热进行利用,再由吸附机构吸附过滤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实现节能减碳的目的;同时设有刮板和毛刷对滤网自洁,防止使用过程中滤网堵塞影响处理效率。
以上装置在对废气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设置两个过滤网的方式来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的目的,但以上装置在对废气处理完成后,直接将废气向外界排放,但在废气快速通过的情况下,无法保证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是否已经得到充分吸附,故无法保证废气处理的完整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壳体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机构,所述壳体内部分别设置有预处理机构和吸附机构。
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固定连接于第一排气管一侧,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气体检测仪,所述气体检测仪设置于第一排气管一侧,所述框体一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气管,所述框体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一端前侧与进气管后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装置进行工作时,通过预处理机构可以对烟气中含有的颗粒性杂质进行过滤,并对烟气的余热进行利用,达到节能效果,通过吸附机构可以对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进行吸附,达到节能减碳的目的,经过处理后的烟气通过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当气体检测仪检测到烟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处理,则所排出的烟气经过循环管重新进行处理,直至有害物质清理完成后再向外界排放,有效确保了废气的处理质量。
优选的,所述框体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贯穿框体顶部并延伸出框体外部,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第二排气管一侧,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循环管前侧,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外侧表面均与框体内腔壁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依次对第一排气管和循环管与框体的连通状态进行调控。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内侧与框体前侧壁相接触,所述L形板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L形板可以分别对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进行调控。
优选的,所述框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气体检测仪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支撑板并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外部固定连接有齿轮,两个齿条分别设置于齿轮左右两侧,两个齿条均与齿轮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转动后可分别带动两个齿条进行相向或者相背离移动。
优选的,所述预处理机构包括两个隔板,两个隔板均固定连接于壳体内部,其中一个隔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外侧与壳体内腔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设置于两个隔板之间,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延伸入排污口内部并与排污口相匹配,所述密封盖与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以对废气中的颗粒性杂质进行过滤,并且过滤出的杂质可通过排污口排出。
优选的,所述壳体前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壳体前侧壁并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条形板,所述螺纹杆贯穿条形板并与条形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所述清洁刷一侧与过滤网一侧相接触,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两个限位杆分别设置于螺纹杆顶部和底部,两个限位杆均贯穿条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转动后带动清洁刷进行移动,促使清洁刷将过滤网表面截留的杂质刷落。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分别贯穿壳体顶部壁和前侧壁,所述导热管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端接口,所述导热管前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端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分通过进水端接口进入,并通过出水端接口排出,在水流经过导热管的时候,废气余热对导热管加热,从而对水分加热,达到余热利用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两个吸附框,所述吸附框左右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网板,所述吸附框内部放置有活性炭,所述吸附框贯穿壳体顶部并延伸入壳体内部,且吸附框外侧与壳体内腔壁紧密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通过吸附框后,吸附框内部放置的活性炭来对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
优选的,所述吸附框顶部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底部与吸附框顶部紧密贴合,所述吸附框内腔前后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贯穿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前侧设置有螺纹调节杆,所述螺纹调节杆贯穿U形板并与U形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调节杆一端转动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延伸入防护板内部,所述插板贯穿衔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板贯穿衔接板后,防护板在吸附框顶部得到定位的力,完成防护板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内部设置有两个定位板,两个定位板分别贯穿矩形框左右两侧壁,两个定位板均贯穿矩形框顶部,两个定位板分别贯穿矩形框左右两侧壁,且定位板延伸入防护板一侧内部,所述矩形框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竖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依次贯穿两个定位板,所述双向螺纹杆与定位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向螺纹杆左右两端螺纹方向相反,转动后可带动两个定位板进行相向或者相背离移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通过循环机构的设计,在废气得到处理后,由气体检测仪对其进行检测,当气体检测仪检测到气体中残留的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仍然高于标准值后,废气进入框体通过循环管重新进入壳体内部进行再一次处理,直至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得到充分处理为止,有效避免了废气尚未处理完成而直接排出外界而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
2、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通过过滤网对废气中的杂质进行剔除,并通过吸附框内部的活性炭对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质进行了吸附,保证了吸附处理效果,达到减碳排放目的,同时还能对废气中所含有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保证了处理过程中的节能效果,整个处理过程比较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导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防护板的侧视剖视图;
图7为图6中的B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中框体的侧视剖视图;
图9为图8中的C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进气管;3、第一排气管;4、循环机构;41、框体;42、支架;43、气体检测仪;44、第二排气管;45、循环管;46、第一挡板;47、第二挡板;48、L形板;49、齿条;491、支撑板;492、第一电机;493、转动杆;494、齿轮;5、预处理机构;51、隔板;52、过滤网;53、导热管;54、密封盖;55、第二电机;56、螺纹杆;57、条形板;58、清洁刷;59、限位杆;591、进水端接口;592、出水端接口;6、吸附机构;61、吸附框;62、活性炭;63、网板;64、防护板;65、U形板;66、螺纹调节杆;67、插板;68、矩形框;69、竖板;691、双向螺纹杆;692、衔接板;693、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参照图1-9,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壳体1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气管3,第一排气管3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机构4,壳体1内部分别设置有预处理机构5和吸附机构6;
循环机构4包括框体41,框体41固定连接于第一排气管3一侧,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架42,支架42上固定连接有气体检测仪43,气体检测仪43设置于第一排气管3一侧,框体41一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气管44,框体41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循环管45,循环管45一端前侧与进气管2后侧固定连接;
在本装置进行工作时,通过预处理机构5可以对烟气中含有的颗粒性杂质进行过滤,并对烟气的余热进行利用,达到节能效果,通过吸附机构6可以对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进行吸附,达到节能减碳的目的,经过处理后的烟气通过气体检测仪43进行检测,当气体检测仪43检测到烟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处理,则所排出的烟气经过循环管45重新进行处理,直至有害物质清理完成后再向外界排放,有效确保了废气的处理质量;
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本装置安装于建筑的出风口处,尤其是建筑物的烟气出口处,当建筑中的烟气向外排出时,一方面可以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收集二次利用,此为起到节能的技术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吸附机构6可以对出风口处排出烟气中的碳进行回收处理,也就是说起到减碳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碳的回收利用,与现代建筑的节能减碳不谋而合。
框体41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46和第二挡板47,第一挡板46和第二挡板47均贯穿框体41顶部并延伸出框体41外部,第一挡板46设置于第二排气管44一侧,第二挡板47设置于循环管45前侧,第一挡板46和第二挡板47外侧表面均与框体41内腔壁相贴合,通过第一挡板46和第二挡板47可依次对第一排气管3和循环管45与框体41的连通状态进行调控;
第一挡板46和第二挡板47顶部均固定连接有L形板48,L形板48内侧与框体41前侧壁相接触,L形板48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49,通过L形板48可以分别对第一挡板46和第二挡板47进行调控,框体41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91,支撑板491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92,第一电机492与气体检测仪43电性连接,第一电机492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93,转动杆493贯穿支撑板491并与支撑板491转动连接,转动杆493外部固定连接有齿轮494,两个齿条49分别设置于齿轮494左右两侧,两个齿条49均与齿轮494相啮合,齿轮494转动后可分别带动两个齿条49进行相向或者相背离移动;
预处理机构5包括两个隔板51,两个隔板51均固定连接于壳体1内部,其中一个隔板51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52,过滤网52外侧与壳体1内腔壁固定连接,壳体1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设置于两个隔板51之间,壳体1底部设置有密封盖54,密封盖54延伸入排污口内部并与排污口相匹配,密封盖54与壳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过滤网52可以对废气中的颗粒性杂质进行过滤,并且过滤出的杂质可通过排污口排出;
壳体1前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55,第二电机55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6,螺纹杆56贯穿壳体1前侧壁并与壳体1转动连接,壳体1内部设置有条形板57,螺纹杆56贯穿条形板57并与条形板57通过螺纹连接,螺纹杆56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洁刷58,清洁刷58一侧与过滤网52一侧相接触,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59,两个限位杆59分别设置于螺纹杆56顶部和底部,两个限位杆59均贯穿条形板57,螺纹杆56转动后带动清洁刷58进行移动,促使清洁刷58将过滤网52表面截留的杂质刷落;
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管53,导热管53分别贯穿壳体1顶部壁和前侧壁,导热管53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端接口591,导热管53前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端接口592,水分通过进水端接口591进入,并通过出水端接口592排出,在水流经过导热管53的时候,废气余热对导热管53加热,从而对水分加热,达到余热利用的目的;
吸附机构6包括两个吸附框61,吸附框61左右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网板63,吸附框61内部放置有活性炭62,吸附框61贯穿壳体1顶部并延伸入壳体1内部,且吸附框61外侧与壳体1内腔壁紧密贴合,废气通过吸附框61后,吸附框61内部放置的活性炭62来对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吸附框61顶部设置有防护板64,防护板64底部与吸附框61顶部紧密贴合;
吸附框61内腔前后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衔接板692,衔接板692贯穿防护板64,防护板64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形板65,U形板65前侧设置有螺纹调节杆66,螺纹调节杆66贯穿U形板65并与U形板65通过螺纹连接,螺纹调节杆66一端转动连接有插板67,插板67延伸入防护板64内部,插板67贯穿衔接板692,插板67贯穿衔接板692后,防护板64在吸附框61顶部得到定位的力,完成防护板64的安装;
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68,矩形框68内部设置有两个定位板693,两个定位板693分别贯穿矩形框68左右两侧壁,两个定位板693均贯穿矩形框68顶部,两个定位板693分别贯穿矩形框68左右两侧壁,且定位板693延伸入防护板64一侧内部,矩形框68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69,两个竖板69之间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691,双向螺纹杆691依次贯穿两个定位板693,双向螺纹杆691与定位板693通过螺纹连接,双向螺纹杆691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双向螺纹杆691左右两端螺纹方向相反,转动后可带动两个定位板693进行相向或者相背离移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将本装置接通电源,在进行工作时,废气通过进气管2进入,在进入后首先通过过滤网52对废气中含有的颗粒性杂质进行过滤,此时第二电机55工作后带动螺纹杆56转动,螺纹杆56带动条形板57移动,条形板57带动清洁刷58在过滤网52一侧来回刷动将截留出的杂质刷落,杂质掉落至两个隔板51之间进行储存,储存好后,解除螺栓对密封盖54的固定状态,随后所收集的杂质可以通过排污口排出;
导热管53的进水端接口591和出水端接口592均可以连接外界水管,并通过进水端接口591进水,流经导热管53后通过出水端接口592向外界排出,经过过滤网52过滤后的废气在经过导热管53时,废气中的余热对导热管53进行加热,从而对导热管53内部流动的水流加热,达到余热利用、节能的效果;
经过过滤后的废气通过吸附框61后,吸附框61内部的活性炭62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本装置设置有两个吸附框61,加强了对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的吸附效果,当需要对活性炭62进行更换时,首先转动双向螺纹杆691,双向螺纹杆691带动两个定位板693进行相向移动,当定位板693移动至离开防护板64内部后,防护板64解除受到的限位,随后可直接将防护板64向上提拉,此时吸附框61得以被抽离出壳体1外部,随后转动螺纹调节杆66,螺纹调节杆66带动插板67移动至离开衔接板692内部后,可将防护板64从吸附框61顶部取下,此时使用者可将吸附框61内部的活性炭62取出并进行更换,随后进行以上相反步骤即可重新对吸附框61进行安装,操作过程简单便捷,有利于保证本装置的吸附效果;
当废气经过以上所有处理步骤后,向第一排气管3方向排出,在废气经过气体检测仪43的时候,气体检测仪43对处理后的废气进行检测,本装置中气体检测仪43型号为YT-1200H-S4,当气体检测仪43检测到气体中残留的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仍然高于标准值后,第一电机492工作并带动转动杆493转动,转动杆493带动外部的齿轮494转动,齿轮494带动两侧的齿条49移动,齿条49移动后带动L形板48移动,两个L形板48分别带动第一挡板46和第二挡板47移动,此时第一挡板46向下移动并对第二排气管44一端遮挡,第二挡板47则向上移动至放弃对循环管45遮挡,此时废气进入框体41内部后,由于第二排气管44进入端被遮挡,固只能通过循环管45重新进入壳体1内部进行再一次处理,直至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得到充分处理为止,避免了废气尚未处理完成而直接排出外界而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所述壳体(1)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气管(3),所述第一排气管(3)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机构(4),所述壳体(1)内部分别设置有预处理机构(5)和吸附机构(6);
所述循环机构(4)包括框体(41),所述框体(41)固定连接于第一排气管(3)一侧,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架(42),所述支架(42)上固定连接有气体检测仪(43),所述气体检测仪(43)设置于第一排气管(3)一侧,所述框体(41)一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气管(44),所述框体(41)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循环管(45),所述循环管(45)一端前侧与进气管(2)后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41)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46)和第二挡板(47),所述第一挡板(46)和第二挡板(47)均贯穿框体(41)顶部并延伸出框体(41)外部,所述第一挡板(46)设置于第二排气管(44)一侧,所述第二挡板(47)设置于循环管(45)前侧,第一挡板(46)和第二挡板(47)外侧表面均与框体(41)内腔壁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46)和第二挡板(47)顶部均固定连接有L形板(48),所述L形板(48)内侧与框体(41)前侧壁相接触,所述L形板(48)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4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41)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91),所述支撑板(491)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92),所述第一电机(492)与气体检测仪(4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492)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93),所述转动杆(493)贯穿支撑板(491)并与支撑板(49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93)外部固定连接有齿轮(494),两个齿条(49)分别设置于齿轮(494)左右两侧,两个齿条(49)均与齿轮(494)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机构(5)包括两个隔板(51),两个隔板(51)均固定连接于壳体(1)内部,其中一个隔板(51)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52),所述过滤网(52)外侧与壳体(1)内腔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设置于两个隔板(51)之间,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密封盖(54),所述密封盖(54)延伸入排污口内部并与排污口相匹配,所述密封盖(54)与壳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前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55),所述第二电机(55)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6),所述螺纹杆(56)贯穿壳体(1)前侧壁并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条形板(57),所述螺纹杆(56)贯穿条形板(57)并与条形板(57)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56)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洁刷(58),所述清洁刷(58)一侧与过滤网(52)一侧相接触,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59),两个限位杆(59)分别设置于螺纹杆(56)顶部和底部,两个限位杆(59)均贯穿条形板(5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管(53),所述导热管(53)分别贯穿壳体(1)顶部壁和前侧壁,所述导热管(53)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端接口(591),所述导热管(53)前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端接口(59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6)包括两个吸附框(61),所述吸附框(61)左右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网板(63),所述吸附框(61)内部放置有活性炭(62),所述吸附框(61)贯穿壳体(1)顶部并延伸入壳体(1)内部,且吸附框(61)外侧与壳体(1)内腔壁紧密贴合。
CN202310107950.3A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 Withdrawn CN1165104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7950.3A CN116510475A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7950.3A CN116510475A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0475A true CN116510475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01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07950.3A Withdrawn CN116510475A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04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94581U (zh)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机构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112657304A (zh) 一种节能型空气净化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1701345A (zh) 一种城市大气环境除霾装置及其除霾方法
CN116481111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智能新风节能净化装置
CN112675648A (zh) 一种节能型空气净化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6712812A (zh) 一种用于烟气处理的环保排放装置
CN209362113U (zh) 一种高温高密度粉尘烟气净化设备
CN116510475A (zh) 一种多用途建筑节能减碳装置
CN216935372U (zh) 一种节能型沸石转轮和rto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6092875U (zh) 一种贴砖干混砂浆生产用除尘设备
CN216367244U (zh) 带气体净化功能的排风机
CN214106255U (zh) 一种砂浆生产用脉冲除尘机
CN213555878U (zh) 用于油烟排放改善的净化装置
CN215654529U (zh) 一种高级弹性外墙面漆生产用废气处理设备
CN213060399U (zh) 一种水污染处理循环装置
CN211274044U (zh) 一种高效工业烟尘节能净化装置
CN209165685U (zh) 一种具有消除雾霾粉尘的净化型新风机
CN207755911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的除尘装置
CN221333251U (zh) 一种油漆生产用的高效自动除废气装置
CN113694652A (zh) 一种粮食烘干机智能除尘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21763748U (zh) 一种空气净化机组排放口逆流器装置
CN221801826U (zh) 一种防排烟管道
CN219559031U (zh) 一种大气污染防治过滤装置
CN111481999A (zh) 一种废气粉尘快速处理装置
CN217303027U (zh) 一种带压缩直膨制冷及冷凝热回用节能型转轮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