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8408A - 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8408A
CN116348408A CN202180019673.XA CN202180019673A CN116348408A CN 116348408 A CN116348408 A CN 116348408A CN 202180019673 A CN202180019673 A CN 202180019673A CN 116348408 A CN116348408 A CN 116348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body
walking
lifting
self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96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龙
何涛
李汉广
陈臻颖
范凯基
曹嘉利
郑创斌
赵文雁
叶文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anshe Bay District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Wuya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anshe Bay District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Wuya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anshe Bay District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Wuya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anshe Bay District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48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84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18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particular purposes
    • B66C23/2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particular purposes with supporting couples provided by walls of 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18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particular purposes
    • B66C23/26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use on building sites; constructed, e.g. with separable parts, to facilitate rapid assembly or dismantling, for operation at successively higher levels, for transport by road or ra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包括第一塔身(1),第一塔身(1)底部通过临时固定机构可拆卸连接于楼面;与塔吊主体(20)连接的自升装置(2),自升装置(2)通过升降机构滑动套接于第一塔身(1)外壁,自升装置(2)设有限定第一塔身(1)滑动的止动安全机构;用于调节自升装置(2)移动和固定的行走装置(3),行走装置(3)活动设置于自升装置(2)的底部;承重机构,承重机构用于导引行走装置(3)移动的且可拆卸安装于厂房的梁体或楼面,承重机构与行走装置(3)活动连接。该智能吊装机器人可自升上楼,可沿楼面水平自移,突破了传统吊装设备易受吊重和作业半径限制的技术瓶颈。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机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多高层混凝土厂房水平及竖向结构较为规则,具有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特点,具有推广实施装配式的有利条件。为响应国家、各级政府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号召,应探索符合工业化建造特征的装配式多高层混凝土厂房结构体系,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工业上楼混凝土厂房一般跨度大、层高高,构件尺寸大、重量重,由于吊装单元重量和吊装半径的需要,现有的相关技术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往往需要布设多台大型塔吊,或采用大型汽车吊、履带吊;或者采用现浇施工模式。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缺陷有: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对现场吊装机械的要求高,并且可能使建造成本大幅增加,进一步使装配式建造方式在工业上楼混凝土厂房项目中难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以解决或者至少部分上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包括第一塔身,所述第一塔身底部通过临时固定机构可拆卸连接于楼面;与塔吊主体连接的自升装置,所述自升装置通过升降机构滑动套接于第一塔身外壁,所述自升装置设有限定第一塔身滑动的止动安全机构;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用于调节自升装置移动和固定,所述行走装置活动设置于自升装置的底部;承重机构,所述承重机构用于导引行走装置移动的且可拆卸安装于厂房的梁体或楼面,所述承重机构与行走装置活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底架,所述行走底架连接于自升装置的底端;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转动连接于行走底架的底部且用于使自升装置行走;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行走机构的行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若干转轴,若干所述转轴连接于行走底架的底部;具有车轮架的车轮,所述车轮架通过调节机构转动连接于转轴远离行走底架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行走机构且用于限定行走机构的转向;调控组件,所述调控组件设置于行走机构且用于控制行走机构的行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与行走机构转动连接;止动部件,所述止动部件可拆卸设置于限位座且用于限定限位座与行走机构之间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控组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行走机构的行走;锁定部件,所 述锁定部件与承重机构活动连接且用于限定行走机构的行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驱动件且用于调控驱动件的启闭;远程遥控部件,所述远程遥控部件与传感器共享信号,且用于控制行走机构的行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机构包括以下至少两组,每组均包括:移动式转换梁,所述移动式转换梁可拆卸连接于厂房的梁体;轨道,所述轨道可拆卸连接于移动式转换梁顶部,所述行走机构与轨道滑动连接,所述锁定部件与轨道活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升装置包括:第二塔身,所述第二塔身通过升降机构滑动套接于第一塔身外壁,所述第二塔身的底端与行走底架连接;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紧固第二塔身与行走底架;压重组件,所述压重组件用于紧固第二塔身且可拆卸安装于行走支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可拆卸安装于第一塔身内侧;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的一端连接于支撑组件、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塔身顶端的底部;所述行走底架活动连接有用于限定第二塔身滑动的紧固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止动安全机构包括:止动杆,所述止动杆设置于第一塔身;与止动杆相适配的止动钩,所述止动钩转动连接于行走底架顶部;所述止动钩远离沟口的一侧抵接于行走底架、另一侧与止动杆锁扣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智能吊装机器人的示例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智能吊装机器人自升上楼状态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智能吊装机器人完成上楼状态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行走装置与自升装置连接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行走装置的示例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智能吊装机器人转向移动作业的示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智能吊装机器人水平移动作业的示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自升装置处于起升状态的示例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1示出了图9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2示出了图9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紧固组件打开与关闭状态的示例图。
图14示出了图9中E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框架梁;101、第二框架梁;1、第一塔身;11、基础节;12、标准节;13、止动杆;14、顶升油缸;15、滚轮;16、下底座;17、临时垫梁;18、顶升横梁;2、自升装置;20、塔吊主体;21、第二塔身;211、安装架;212、上底座;213、紧固座;214、卡槽;22、斜撑;23、压重块; 3、行走装置;31、行走底架;310、腔洞;311、止动钩;312、限位座;313、转轴;314、安装座;315、止动销;316、通孔;317、紧固块:32、车轮;321、车轮架;322、驱动件;323、夹轨器;33、轨道;331、移动式转换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将被解读为意指“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将被解读为“至少基于部分”。术语“一个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应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术语“另一实施方式”应理解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方式”。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指代不同或相同的对象。在下面可能包含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术语的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是一致的。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提及的各种数值都是示例性的,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更改这些数值,以实现基本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现有相关技术由于吊装单元重量和吊装半径的需要,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对现场吊装机械的要求很高,往往需要布设多台大型塔吊,或采用大型汽车吊、履带吊,成本高昂,不可避免带来建造成本的大幅增加,导致装配式建造方式在工业上楼混凝土厂房项目中难以推广应用,或者大量的工业上楼混凝土厂房建设项目可能仍然采用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的现浇施工模式,造成效率低下。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14来描述本申请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下文描述中,将本申请应用于多高层混凝土厂房建设项目。但是本申请的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能够采用在此描述的智能吊装机器人均涵盖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首先参考图1,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智能吊装机器人示例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吊装机器人包括第一塔身1、自升装置2、行走装置3以及承重机构;其中第一塔身1底部通过临时固定机构可拆卸连接于楼面,通过临时固定机构可以对第一塔身1进行临时固定;自升装置2的顶部与塔吊主体20连接,且自升装置2通过升降机构滑动套接于第一塔身1外壁,且自升装置2设有限定第一塔身1滑动的止动安全机构;行走装置3活动设置于自升装置2的底部,用于调节自升装置2移动和固定的行走装置3;承重机构与行走装置3活动连接且用于导引行走装置3的移动。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智能吊装机器人自升上楼状态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智能吊装机器人完成上楼状态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混凝土厂房建设过程中,智能吊装机器人通过止动安全机构限定第一塔身1的滑动,接着将承重机构安装于最底层的楼面,行走装置3通过承重机构的导引,使智能吊装机器人水平移动作业;然后转动方向时,先拆卸承重机构并安装于转向后的方向上,接着通过升降机构使行走装置3自升,再改变行走装置3转向,再通过升降机构使行走装置3回落复位并通过止动安全机构限定第一塔身1的滑动,使智能吊装机器人通过承重机构可以水 平转向并移动作业。
在即将完成一层厂房的吊装安装时,预留最后一个柱间的次梁、楼板暂不安装作为智能吊装机器人自升上楼的通道,先通过临时固定机构将第一塔身1支承于楼面,再通过升降机构使自升装置在预先预留的通道中自升,并将事先放置通道近旁预定位置的承重机构安装于厂房的梁体,进一步将行走装置3活动连接于预留的通道顶部的承重机构,然后解除临时固定机构的限定,且通过升降机构使第一塔身1提升复位,再通过止动安全机构限定第一塔身1的滑动,最后再通过行走装置3使吊装机器人可以在该层进行移动作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包括第一塔身1、与塔吊主体20连接的自升装置2、行走装置3以及承重机构;智能吊装机器人或其各结构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可以理解的是,智能吊装机器人包括但不限于塔吊本体、自升装置2以及行走装置3等。通过塔吊本体、自升装置2以及行走装置3的配合,满足单台设备实现楼层吊装作业的全覆盖,进一步达到能够自升上楼以及沿楼面水平自移的作用。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行走装置与自升装置连接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行走装置3包括行走底架31、行走机构以及调节机构。其中,行走底架31采用装配式空间桁架结构形式,行走底架31的外形尺寸根据厂房平面布置的柱距设计。行走底架31的顶部连接于自升装置2的底端,行走底架31随着自升装置2一同升降,行走底架3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供第一塔身1通过的腔洞310,在行走底架31顶部的腔洞310边沿设置止动安全机构,用于限定第一塔身1向腔洞310内滑动。行走底架31的底部与行走机构转动连接,其中,行走机构用于使自升装置2在水平方向行走。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行走装置的示例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与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行走机构包括车轮32与转轴313;其中,行走底架31的底部固定有至少四个与转轴313对应的安装座314且呈矩形排布,安装座314可采用螺栓固定于行走底架31的底部。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轮32包覆有车轮架321,转轴313的一端固定于安装座314、另一端通过调节机构转动连接于车轮架321,车轮32与承重机构滚动连接以使行走底架31通过承重机构行走。
图6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参考图2与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承重机构包括以下至少两组,每组均包括移动式转换梁331与轨道33;其中,移动式转换梁331采用“H”型钢,移动式转换梁331通过预埋件或者螺栓可拆卸支承于厂房的梁体。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吊装机器人水平移动作业的示例图。参考图7,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厂房的梁体包括若干对第一框架梁100与若干对第二框架梁101,其中,每对第一框架梁100的布置与安装方向即智能吊装机器人移动方向相同,每对第二框架梁101与安装方向(即智能吊装机器人移动方向)垂直,每对第一框架梁100与每对第二框架梁101大致形成一个矩形,另外,在每对的两根第二框架梁101之间设置次梁,次梁与第二框架梁101的布置方向相同。
参考图2与图6,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梁100与第二框架梁101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梁,通过预埋件便于将移动式转换梁331支承于第一框架梁100、第二框架梁101上;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轨道33采用钢轨,轨道33通过压板或高强螺栓可拆卸固定于移动式转换梁331,车轮32滚动连接于轨道33以带动行走底架31的行走。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智能吊装机器人水平移动作业的示例图。参考图8,移动式 转换梁331及其上的轨道33可根据厂房结构布置和安装计划情况设置,随着施工进度当智能吊装机器人行走至一组移动式转换梁331及轨道33时,拆除前序一组移动式转换梁331及轨道33,利用智能吊装机器人吊运并承接其下的移动式转换梁331及轨道33进行安装,如此交替重复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调节机构包括限位组件与调控组件;其中,限位组件用于限定行走机构的转向。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与止动部件,其中,限位座31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轴313远离安装座314的一端、另一端固定于车轮架321的顶部;止动部件包括止动销315,转轴313开设有一对与止动销315相适配且连通的通孔316;限位座312沿周向开设至少两对与转轴313一致的通孔316,止动销315滑动穿设于转轴与限位座的通孔316。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限位座312的至少两对通孔316间隔90度呈十字设置,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使车轮32便于达到90度的转向,通过止动销315穿设于转轴与限位座的通孔316,进而便于使吊装机器人转向移动作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与图5,调控组件用于控制行走机构的行走,调控组件包括驱动件322、锁定部件、传感器以及远程遥控部件。其中,驱动件322可以采用电机,驱动件322安装于车轮架321的侧壁,且驱动件322与车轮32固定连接,驱动件322带动车轮32在轨道33上滚动。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与图5,为了便于可以限定车轮32的移动,通过锁定部件限定车轮32的行走;锁定部件包括固定于车轮架321的夹轨器323,夹轨器323通过自身带有的螺母与轨道33进行固定,夹轨器323限定车轮32的滚动;另外,通过调节螺母使夹轨器323随着车轮32一起滚动,可以增加智能吊装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的安全稳固性。当然,以上夹轨器323是示例性说明,夹轨器323也可采用电动式。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控制吊装机器人的行走,在驱动件322上设置传感器,传感器用于调控驱动件322的启动与关闭,传感器采用位移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远程遥控部件包括遥控器,遥控器与传感器共享信号,通过遥控器即可实现远程控制车轮32的行走。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自升装置处于起升状态的示例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与图9,第一塔身1采用金属结构,第一塔身1由基础节11和模块化的标准节12装配而成;基础节11固定连接于标准节12的底部,基础节1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临时固定机构,临时固定机构可拆卸连接于楼面。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临时固定机构包括临时垫梁17,临时垫梁17通过螺栓临时固定于楼面,进而便于对第一塔身1进行固定。
图10是图9中B部分的放大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与图10,止动安全机构包括止动钩311;在基础节11的底部安装止动杆13或者将基础节11底部靠近止动安全机构的横杆作为止动杆13,止动钩311远离钩口的一端向上转动铰接于行走底架31顶部腔洞310的边沿,在使用时,将止动钩311朝向腔洞310转动,止动钩311远离钩口的一侧抵接于行走支架、另一侧与止动杆13锁扣连接,止动钩311的设置,限定第一塔身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滑动,进而便于使吊装机器人水平行走。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升装置2包括第二塔身21、固定组件与压重组件。参考图1与图10,第二塔身21由模块化的标准节12装配而成,第二塔身21的顶端与塔吊主体20连接,第二塔身21的底端与行走底架31腔洞310的边沿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其中塔吊主体20包括但不限于回转装置、臂架、起升装置、变幅装置、可调式配重等。由于塔吊主体20为常规配置用于吊装建筑构件,故此处不再赘述。第二塔身 21顶部设有连接架,连接架的顶部固定有上底座212,第二塔身21在上底座212的正下方设有供第一塔身1滑动的通道,第二塔身21通过升降机构滑动套接于第一塔身1的外壁。
图11是图9中C部分的放大图。参考图9与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顶升横梁18以及至少两组下底座16,至少两组下底座16沿第一塔身自身延伸方向设有上下设置,每组下底座16至少包括两个,每组下底座16沿第一塔身1的标准节12水平对角线方向相对两侧设置,两个相对的下底座16之间可拆卸连接有顶升横梁18。图12是图9中D部分的放大图。参考图11与图12,升降机构包括顶升油缸14与支撑组件;顶升油缸14的一端固定于支撑组件、另一端固定于上底座212,通过顶升油缸14的伸缩控制第二塔身21的升降,顶升油缸14的最大伸缸长度取值范围为8m-12m;需要说明的是,在智能吊装机器人作业过程中第二塔身21是持力机构,第一塔身1作为自升上楼作业时的支承结构和导引机构。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紧固组件打开与关闭状态的示例图。参考图9与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行走底架31活动连接有紧固组件,紧固组件用于限定第二塔身21向下滑动。楼层高度超出智能吊装机器人顶升油缸14的最大伸缸行程时,紧固组件与支撑组件协同作用可以使智能机器人完成自升上楼。其中,紧固组件包括若干紧固块317与若干紧固座213;紧固座213沿第一塔身1延伸方向上下分组设置于预定的高度,紧固座213的顶部开设有与紧固块317相适配的卡槽214;紧固块317转动连接于行走底架31,紧固块317的两端的同一侧均开设有倒角,在第二塔身21滑动时,紧固块317设置倒角的一侧与第一塔身1留有预定间距、另一侧抵接于行走底架31腔洞310的内壁,倒角的设置可以减少滑动过程中紧固块317碰触到第一塔身而影响智能机器人爬楼的可能。另外,楼层高度超出智能吊装机器人顶升油缸14的最大伸缸行程时,紧固块317转动卡接于紧固块317的卡槽214,紧固块317的远离倒角的一侧同时抵接于行走底架31、卡槽214的槽底,以限定第二塔身21的下滑。
参考图9与图11,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包括顶升横梁18以及两组下底座16,两组下底座16沿第一塔身自身延伸方向设有上下设置,每组下底座16至少包括两个,每组下底座16沿第一塔身1的标准节12水平对角线方向相对两侧设置,两个相对的下底座16之间可拆卸连接有顶升横梁18。紧固块317设置为两组,每组包括两个紧固块317,两组紧固块317沿垂直于第一塔身1延伸方向上分别设置于行走底架31相对两侧;紧固座213设置为两组且沿第一塔身1延伸方向上下分组设置于预定的高度,每组包括四个紧固座213,每组紧固座213沿第一塔身1周向设置且呈矩阵排布。
参考图2与图9,当楼层高度较高,超出智能吊装机器人顶升油缸14的最大伸缸行程时,智能吊装机器人采用将顶升横梁18从底部的下底座16通过顶升油缸的缩缸作业并安装于高度较高的下一组下底座16上。具体操作使用如下,参考图9与图13,首先通过顶升油缸14的伸缸作业将第二塔身21顶升至最大行程,然后转动行走底架31上的紧固块317,紧固块317远离倒角的一侧转动卡接于紧固座213的卡槽214内且同时抵接于行走底架31的顶部;参考图9与图11,自然将顶升油缸14工作时的顶升荷载转换至第一塔身1,将顶升横梁18从第一塔身1上拆除,进行顶升油缸14的缩缸作业;接着将顶升横梁18上移到下一组下底座16上并固定连接;参考图9与图13,最后解除紧固块317与紧固座213的连接,让紧固块317处于关闭状态,即紧固块317设置倒角的一侧与第一塔身1留有预定间距、另一侧抵接于行走底架31腔洞310的内壁,接着继续顶升油缸14顶升作业,即可将智能吊装机器人继续顶升至目标位置。
图14是图9中E部分的放大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2与图14,顶升油缸14的底部固定于顶 升横梁18、顶升油缸14的作动端固定于上底座212;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还包括若干个滚轮15;第二塔身21沿自身延伸方向上下至少设置两组滚轮15,每组均包括八个滚轮15,八个滚轮15两两一组沿第二塔身21内周向呈矩阵分布,在第二塔身21升降时,滚轮15沿着第一塔身1延伸方向滑动以使第一塔身1与第二塔身21之间滑动顺畅,以及增加第二塔身21的抗倾覆稳定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与图10,智能吊装机器人转向时,自升装置2与行走装置3协同作用,用于调节行走装置3的转向。可以先解除止动钩311脱离第一塔身1的止动杆13的限定,接着通过临时垫梁17将第一塔身1固定于楼面或者框架梁,再通过顶升油缸14使第二塔身21上升至预定高度,然后将车轮32转动至预定角度且将限位座312的通孔316与转轴313的通孔316对准,再使止动销315同时穿设于限位座312与转轴313的通孔316;最后通过顶升油缸14使第二塔身21下降直至车轮32与轨道33连接,在第一塔身1拆除临时垫梁17后并通过顶升油缸14使第一塔身1提升复位,接着止动钩311限定第二塔身21的滑动,吊装机器人便可以转向水平移动作业。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与图3,智能吊装机器人设置两组移动式转换梁331与其配对的轨道33,先将一组移动式转换梁331与其配对的轨道33吊至即将完工楼层的预定安装位置近旁且不影响智能吊装机器人自升上楼的预定通道,接着解除行走底架31上的止动钩311对第一塔身1的限制,并使第一塔身1通过临时垫梁17支承于楼面,再操控夹轨器323螺母使车轮32与轨道33脱离。然后利用顶升油缸14使第二塔身21顶升到位,并且使车轮32上升至高于后序施工楼层轨道安装位置的预定高度,接着将吊至预定位置的另一组移动式转换梁331及其上的轨道33安装就位后,当然,另一组移动式转换梁331及其上的轨道33也可以事先进行安装固定,进一步通过顶升油缸14完成行走装置3的回落以及使车轮32与轨道33配合连接,同时通过夹轨器323限定车轮32滚动的可能;最后,参考图3,利用顶升油缸14的缩缸作业将第一塔身1提升复位,并且通过止动钩311与止动杆13锁扣连接,限定第一塔身1的滑动,进而智能机器人完成自升上楼并进行后序施工楼层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与图4,固定部件包括若干斜撑22,斜撑22沿第二塔身21周向设置,斜撑2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塔身21、另一端固定于行走底架31。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行走底架31与外塔身之间设置至少四根斜撑22,行走底架31、外塔身以及两者之间的斜撑22整体大致呈棱台状,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相应地,可根据实际的尺寸以及安装作出适应性的设计。行走底架31、外塔身以及两者之间的斜撑22形成牢固的整体,使第二塔身21在移动过程中增加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与图4,压重部件包括压重块23,压重块23采用混凝土块体或金属块体,利用塔吊主体20或者汽车吊将压重块23设置于行走底架31上,压重块23使得智能吊装机器人作业过程中增加智能吊装机器人的抗倾覆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压重块23使得智能吊装机器人能够在稳定作业。
下面再给出智能吊装机器人具体使用方法的实施例,但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不应被认为是对智能吊装机器人的唯一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安装、使用、拆卸等。
1)智能吊装机器人的安装
a.参考图1与图6,采用塔吊或汽车吊沿智能吊装机器人行走路线先安装至少两组移动式转换梁331,每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移动式转换梁331,相邻两组的移动式转换梁331应首尾相接且通过预埋件布置 可拆卸安装于第二框架梁101的顶部。然后在移动式转换梁331上设置供智能塔吊机器人行走的轨道33,轨道33采用钢轨,轨道33与移动式转换梁331通过压板或高强螺栓固定在一起。
b.在地面上完成行走底架31和行走装置3的装配,并采用塔吊或汽车吊将其安装在轨道33上,并使车轮32架的夹轨器323与轨道33安装连接,同时利用塔吊或汽车吊将压重块23放置在行走底架31上。
c.智能吊装机器人的第一塔身1通过临时垫梁17临时固定于楼面,利用塔吊或汽车吊完成第一塔身1的装配,并完成顶升油缸14、顶升横梁18与第一塔身1之间的连接安装。
d.利用塔吊或汽车吊完成第二塔身21的装配,在行走底架31与第二塔身21之间的斜撑22等构件,使行走底架31、第二塔身21以及两者之间的斜撑22形成牢固整体,然后完成顶升油缸14与第二塔身21之间的连接安装后,并可选择地组装好上下工作平台及爬梯(图中未示出)。
e.在地面上组装成塔吊主体20,塔吊主体20为常规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f.在行走底架31和/或工作平台上进行电控柜、以及液压泵站等的安装,电路的接驳,最后控制系统的检查,调试、试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塔吊或汽车吊在地面上将第一塔身1、第二塔身21以及顶升油缸14拼装成整体,再吊装至行走底架31上,再完成第二塔身21与行走底架31的连接固定。
2)智能吊装机器人的使用
a.参考图9与图10,智能吊装机器人吊装作业时,第二塔身21作为持力受荷的结构,第一塔身1利用止动安全机构收纳于行走底架31的顶部,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行走底架31顶部的止动钩311与第一塔身1止动杆13的锁扣连接以限定第一塔身1的滑动,并使第一塔身1在预定高度且高于行走底架31以便于后期智能吊装机器人的行走。
参考图1与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吊装机器人的转向通过自升装置2与行走装置3的协同作用完成的。在需要转向的地方,先解除行走底架31上的止动安全机构对第一塔身1的限制,利用顶升油缸14控制第一塔身1向下滑动,接着使第一塔身1支承在临时垫梁17上并进行临时固定;再打开夹轨器323,利用智能吊装机器人的自升功能将行走装置3与轨道33脱离并上升预定的高度,将智能吊装机器人底部的移动式转换梁331及其上的轨道33拆除并转向90°铺设形成转向的轨道33,然后操控智能吊装机器人使其行走装置3也转向90°,并回落与转向后的轨道33连接安装,即可进行后序的行走行进和吊装作业。
至此,通过智能塔吊机器人在楼面的移动,可实现单台设备整个楼面吊装作业的全覆盖,突破了传统吊装设备吊重和工作半径易受限的瓶颈。
b.参考图4与图7,智能吊装机器人沿楼层平面的吊装作业。根据智能吊装机器人的吊装进度,利用智能吊装机器人本身,通过前述铺设的至少两组移动式转换梁331及轨道33的交替拆除和铺设来完成纵向(沿移动式转换梁331及轨道33的铺设方向)的行走和吊装工作。
c.智能吊装机器人的自升上楼
通过b步骤,当智能吊装机器人行进至楼层最后一个柱间时,该柱间的预制次梁和预制叠合楼板暂不安装,留作智能吊装机器人自升上楼的竖向通道。
参考图2与图6,利用智能吊装机器人拆除的前序移动式转换梁331,将前序的移动式转换梁331、与其配对的轨道33吊至即将完工楼层预定安装位置近旁,并不影响智能吊装机器人自升上楼的通道;接着 解除行走底架31上的止动钩311对第一塔身1的限制,并使第一塔身1通过临时垫梁17支承于楼面,再操控夹轨器323螺母使车轮32与轨道33脱离。参考图2与图3,然后利用顶升油缸14使第二塔身21顶升到位,并且使车轮32上升至高于后序施工楼层轨道33的预定高度,接着将吊至预定位置近旁的移动式转换梁331及其上的轨道33安装就位后,进一步通过顶升油缸14完成行走装置3的回落以及使车轮32与轨道33配合连接,同时通过夹轨器323限定车轮32滚动的可能;最后,参考图3,利用顶升油缸14的缩缸作业将第一塔身1提升复位,并且通过止动钩311与止动杆13锁扣连接,限定第一塔身1的滑动,进而智能机器人完成自升上楼并可以在后序施工楼层进行移动作业。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吊装机器人在自升过程中,可通过可调式配重或临时配重措施使智能吊装机器人减少产生弯矩的可能。
参考图2与图3,然后利用智能吊装机器人将前序楼层的一组移动式转换梁331及其上的轨道33吊至本楼层,前序楼层的移动式转换梁331及其上的轨道33与本楼层的移动式转换梁331及其上的轨道33进行首尾连接固定,接着将智能吊装机器人行进至下一柱间,拆除前序移动式转换梁331及其上的轨道33并承接至下一组的移动式转换梁331及其上的轨道33在后序柱间进行安装固定,并利用智能吊装机器人完成前序柱间预留竖向通道预制次梁、预制楼板的安装,然后按照b步骤,完成本楼层的吊装作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与图9,当楼层高度较高,超出智能吊装机器人顶升油缸14的最大伸缸行程时,智能吊装机器人采用将顶升横梁18从底部的下底座16通过顶升油缸的缩缸作业并安装于高度较高的下一组下底座16上。具体操作使用如下,参考图9与图13,首先通过顶升油缸14的伸缸作业将第二塔身21顶升至最大行程,然后转动行走底架31上的紧固块317,紧固块317远离倒角的一侧转动卡接于紧固座213的卡槽214内且同时抵接于行走底架31的顶部;参考图9与图11,自然将顶升油缸14工作时的顶升荷载转换至第一塔身1,将顶升横梁18从第一塔身1上拆除,进行顶升油缸14的缩缸作业;接着将顶升横梁18上移到下一组下底座16上并固定连接;参考图9与图13,最后解除紧固块317与紧固座213的连接,让紧固块317处于关闭状态,即紧固块317设置倒角的一侧与第一塔身1留有预定间距、另一侧抵接于行走底架31腔洞310的内壁,接着继续顶升油缸14顶升作业,即可将智能吊装机器人继续顶升至目标位置。
3)智能吊装机器人的拆卸
当智能吊装机器人完成楼面的吊装作业后,可采用塔吊或汽车吊,或者拔杆,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智能吊装机器人各装配单元的解体和拆卸,依次拆除塔吊主体20、顶升油缸14、第二塔身21、压重块23、行走底架31、第一塔身1、移动式转换梁331及轨道33。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效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 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塔身(1),所述第一塔身(1)底部通过临时固定机构可拆卸连接于楼面;
    与塔吊主体(20)连接的自升装置(2),所述自升装置(2)通过升降机构滑动套接于第一塔身(1)外壁,所述自升装置设有限定第一塔身(1)滑动的止动安全机构;
    行走装置(3),所述行走装置(3)用于调节自升装置(2)移动和固定,所述行走装置(3)活动设置于自升装置(2)的底部;
    承重机构,所述承重机构用于导引行走装置(3)移动的且可拆卸安装于厂房的梁体或楼面,所述承重机构与行走装置(3)活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3)包括:
    行走底架(31),所述行走底架(31)连接于自升装置(2)的底端;
    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转动连接于行走底架(31)的底部且用于使自升装置(2)行走;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行走机构的行走。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的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
    若干转轴(313),若干所述转轴(313)连接于行走底架(31)的底部;
    具有车轮架(321)的车轮(32),所述车轮架(321)通过调节机构转动连接于转轴(313)远离行走底架(31)的一端。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行走机构且用于限定行走机构的转向;
    调控组件,所述调控组件设置于行走机构且用于控制行走机构的行走。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限位座(312),所述限位座(312)与行走机构转动连接;
    止动部件,所述止动部件可拆卸设置于限位座(312)且用于限定限位座与行走机构之间的转动。
  6.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组件包括:
    驱动件(322),所述驱动件(322)用于驱动行走机构的行走;
    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与承重机构活动连接且用于限定行走机构的行走;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驱动件(322)且用于调控驱动件(322)的启闭;
    远程遥控部件,所述远程遥控部件与传感器共享信号,且用于控制行走机构的行走。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机构包括以下至少两组,每组均包括:
    移动式转换梁(331),所述移动式转换梁(331)可拆卸连接于厂房的梁体;
    轨道(33),所述轨道(33)可拆卸连接于移动式转换梁(331)顶部,所述行走机构与轨道(33)滚动连接,所述锁定部件与轨道(33)活动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升装置(2)包括:
    第二塔身(21),所述第二塔身(21)通过升降机构滑动套接于第一塔身(1)外壁,所述第二塔身(21)的底端与行走底架(31)连接;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紧固第二塔身(21)与行走底架(31);
    压重组件,所述压重组件用于紧固第二塔身(21)且可拆卸安装于行走支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可拆卸安装于第一塔身(1)内侧;
    顶升油缸(14),所述顶升油缸(14)的一端连接于支撑组件、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塔身(21)顶端的底部;
    所述行走底架(31)活动连接有用于限定第二塔身(21)滑动的紧固组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8所述的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塔身(1)包括止动杆(13);
    止动安全机构包括与止动杆(13)相适配的止动钩(311),所述止动钩(311)转动连接于行走底架(31)顶部;所述止动钩(311)远离沟口的一侧抵接于行走底架(31)、另一侧与止动杆(13)锁扣连接。
CN202180019673.XA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 Pending CN1163484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6055 WO2023070257A1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8408A true CN116348408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159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9673.XA Pending CN116348408A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8408A (zh)
WO (1) WO20230702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23647B (zh) * 2023-06-13 2023-09-22 江苏皓特节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预埋套筒自动安装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8670A (en) * 1969-04-09 1976-02-17 General Crane Industries Limited Tower crane
SU1728121A1 (ru) * 1990-02-21 1992-04-23 Днепропетровский инженер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Башенный приставной передвижной кран
IT1319372B1 (it) * 2000-12-11 2003-10-10 San Marco Internat S R L Gru a torre con struttura composita automontante e torre ripiegabile e sfilabile
CN101177932B (zh) * 2007-11-28 2010-10-13 贵州省桥梁工程总公司 移动塔吊桥面运行施工方法
CN105507594A (zh) * 2014-10-14 2016-04-20 德阳重科科技有限公司 塔式混凝土布料机
CN105000482B (zh) * 2015-08-02 2017-03-08 周兆弟 带行走机构的塔吊
CN206753105U (zh) * 2017-06-01 2017-12-15 李聪 一种高层建筑拆楼机
CN110857209A (zh) * 2018-08-25 2020-03-03 周兆弟 一种行走式塔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0257A1 (zh)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29768U (zh) 一种在楼面行走作业的门式起重机
CN111038940A (zh) 一种轨道式用于吊装运输的牵引系统
CN107724671B (zh) 一种整体式滑升模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02293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单块外围构件吊装方法及系统
CN217378620U (zh) 一种智能架桥系统
EP2345623B1 (en) A system comprising a movable work platform, as well as an apparatus and a crane device
CN116348408A (zh) 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
CN108396749B (zh) 一种基坑内钢支撑的安装系统以及安装方法
CN112726442A (zh) 大跨度薄壁混凝土声屏障浇筑台车的施工方法
CN209835463U (zh) 预制桥面板吊装设备
CN111531689A (zh) 一种箱梁外侧模板的装拆模小车及其装拆模板的方法
CN108265830B (zh) 一种多工位移动式施工座及拼装顶升式建筑施工方法
KR101415232B1 (ko) 시스템 동바리 이동 설비
JP2563762B2 (ja) 橋桁の扛上扛下工法,扛上機およびベント部材
US398263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ecting a vertical structure
CN111747313A (zh) 一种仓储物流建筑中预制梁吊装施工方法
CN113233343A (zh) 一种架设设备、架设方法及过高低不平面的方法
CN212399906U (zh) 一种箱梁外侧模板的装拆模小车
CN110565458A (zh) 一种用于铺设u型梁轨道的铺设台车及方法
CN114320364B (zh) 一种隧道喷锚辅助台车
CN115613477B (zh) 一种主梁悬臂无轨三角挂篮及施工方法
CN217325065U (zh) 架桥机
CN110356995B (zh) 液压提升装置配合龙门架吊装定子施工方法
CN215048148U (zh) 一种装配式路面的吊装铺设回收设备
CN112921718B (zh) 轻轨轨道梁连续顶升安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