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74608A -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74608A
CN116274608A CN202310340911.8A CN202310340911A CN116274608A CN 116274608 A CN116274608 A CN 116274608A CN 202310340911 A CN202310340911 A CN 202310340911A CN 116274608 A CN116274608 A CN 116274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gear
material taking
taking mechanism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409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ng Hengtaixing Vacuum Updraft Ca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ng Hengtaixing Vacuum Updraft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ng Hengtaixing Vacuum Updraft Cas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yang Hengtaixing Vacuum Updraft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4091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746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74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46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24Perforating, i.e. punching ho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24Perforating, i.e. punching holes
    • B21D28/34Perforating tools; Die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 B21D43/026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feeding devices provided for in B21D43/04 - B21D43/18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 B21D43/04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 B21D43/08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by rollers
    • B21D43/09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by rollers by one or more pairs of rollers for feeding sheet or strip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 B21D43/04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 B21D43/1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by chains or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5/00Ejecting or stripping-off devices arranged in machines or tools dealt with in this subclass
    • B21D45/02Ejec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88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other parts for vehicles, e.g. cowlings, mudguar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其包括:冲压机构,所述冲压机构包括工作台、上模、下模以及驱动件;上料输送机,其设在工作台的一侧;下料输送机,其设在工作台的另一侧;移料机构,其包括滑座、第一传动机构、第一取料机构以及第二取料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其设在工作台上并与上料输送机以及下料输送机连接;本申请可不断的循环运行,自动对零部件进行送料、下料、取放料、冲孔以及碎片收集,这样就不需要通过人工对零部件进行运输以及上下料,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可大大加快零部件的冲孔效率,且该装置仅通过一个驱动件驱动整个装置运行,不仅增强了整个装置的联动效果,同时可降低成本,便于维护,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冲孔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是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随着技术的更新和改进,汽车上具备的功能越发繁多和强大,要实现这些功能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汽车零部件的种类有很多,其在生产加工时一般都需要进行冲孔工序。
相关技术中,在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冲孔时,一般是由人工将板材放入冲孔模具中,在通过冲头对原料冲孔以后,再由人工将冲孔以后的零部件从冲孔模具中取出,但是这样通过人工对零部件进行上下料,不仅会浪费大量人力,降低零部件的冲孔效率,同时人工在上下料时,冲压装置一直处于运行状态,会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现在设计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人工对零部件进行冲孔上下料,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同时还会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其包括:
冲压机构,所述冲压机构包括工作台、上模、下模以及驱动件,所述下模设在工作台上,所述上模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驱动件设在工作台上并与所述上模连接,以驱动所述上模上下移动;
上料输送机,其设在工作台的一侧,以用于带动工件向工作台方向移动,所述上料输送机上设有上料位;
下料输送机,其设在工作台的另一侧,以用于带动成品向工作台方向远离,所述下料输送机上设有下料位;
移料机构,其包括滑座、第一传动机构、第一取料机构以及第二取料机构,所述滑座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一取料机构以及第二取料机构均设在滑座上,以用于抓取和释放零部件,所述第一取料机构设在滑座靠近上料输送机的一侧,所述第二取料机构设在滑座靠近下料输送机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设在工作台上并与滑座连接,当所述驱动件驱动上模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滑座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取料机构将上料位上的工件移动至下模上,同时所述第二取料机构将下模上的成品移动至下料位上;
第二传动机构,其设在工作台上并与上料输送机以及下料输送机连接,当所述驱动件驱动上模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带动上料输送机以及下料输送机同时运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包括底座、架体、横梁以及若干导向杆,所述架体设在底座上,若干所述导向杆均贯穿所述架体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横梁与若干导向杆连接,所述驱动件设在架体上并与所述横梁连接;
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以及若干冲头,所述上模板设在横梁的下端,若干所述冲头均设在上模板的下端;
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模槽以及若干冲孔,所述下模板设在底座的上端,所述下模板位于上模板的下方,所述模槽开设在下模板的上端,若干所述冲孔均开设在模槽内并贯穿下模板,若干所述冲孔与若干冲头一一对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设有集料腔,所述底座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下料孔,若干所述下料孔与若干冲孔一一对应,若干所述下料孔均与集料腔相通,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与集料腔相对应的出料口,所述集料腔的底面为斜面,所述集料腔底面靠近出料口的一端高度低于集料腔底面的另一端高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滑轨;
所述滑座套设在滑轨上并与其滑动连接;
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移动机构以及升降机构;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连接架、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三齿条、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所述连接架设在架体上,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二齿轮设在第一齿轮上,所述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均设在连接架上,所述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均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分别位于第二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一齿条位于第二齿条的上方,所述第三齿条设在滑座上并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所述升降机构设在滑座上并与第一取料机构以及第二取料机构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取料机构以及第二取料机构升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四齿条、第五齿条、第三齿轮、蜗杆、蜗轮、旋转柱、套环、若干导向槽以及若干导向块,所述旋转柱转动设置在滑座上,所述蜗轮设在旋转柱上,所述蜗杆转动设置在滑座上,所述蜗杆与蜗轮相配合,所述第三齿轮设在蜗杆上,所述第四齿条设在底座靠近上料输送机的一侧,所述第五齿条设在底座靠近下料输送机的一侧,所述第四齿条以及第五齿条均与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四齿条以及第五齿条分别位于第三齿轮的两侧,所述第四齿条与第三齿轮的啮合长度大于第五齿条与第三齿轮的啮合长度,所述套环套设在旋转柱上并与其滑动连接,若干所述导向槽均开设在旋转柱上,所述导向槽倾斜设置在旋转柱的外侧,若干所述导向块均设在套环上,若干所述导向块分别滑动设置在若干导向槽内,所述套环与第一取料机构以及第二取料机构连接;
若干所述导向槽成环形均匀分布在旋转柱上,所述旋转柱上导向槽的数量不少于两个。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取料机构以及第二取料机构均包括支架、导向套、导向柱、吸气机构以及若干吸盘机构,所述导向柱设在滑座上,所述导向套套设在导向柱上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支架设在导向套上并与套环连接;
若干所述吸盘机构均设在支架上,所述吸盘机构包括固定管以及吸盘,所述固定管设在支架上,所述吸盘设在固定管的下端;
所述吸气机构设在滑座上并与若干固定管连接,以用于向固定管内吸气和吹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气机构包括气筒、套筒、活塞杆、活塞、卡扣机构以及若干连接管,所述气筒设在支架上,所述套筒设在滑座上,所述活塞杆滑动设置在套筒内,所述活塞设在活塞杆的上端,所述活塞滑动设置在气筒内,若干所述连接管均设在气筒的顶端并与其相通,若干所述连接管远离气筒的一端分别与若干固定管连接;
所述卡扣机构设在套筒内并与活塞杆连接,当所述活塞杆上下移动时,所述活塞杆具有锁止状态以及解锁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机构包括限位杆、导向槽、限位凸起以及第二弹簧,所述导向槽开设在活塞杆上,所述限位杆转动设置在套筒内,所述限位凸起设在限位杆上,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导向槽内,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套筒上,所述导向槽呈“V”字型,所述导向槽顶端中央的高度低于导向槽顶端两侧的高度形成凹陷部,当所述活塞杆移动至限位凸起位于凹陷部内时,所述活塞杆处于锁止状态,当所述活塞杆移动至限位凸起不位于凹陷部内时,所述活塞杆处于解锁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管滑动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固定管上设有位于支架上方的限位块,所述固定管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管以及支架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输送机以及下料输送机均包括支撑架、传送带、转轴、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一传动带、两组传动辊以及若干导向辊,两组所述传动辊以及若干导向辊均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若干所述导向辊均位于两组传动辊之间,所述传送带套设在两组所述传动辊以及若干导向辊上,所述第一传动轮设在其中一个传动辊上,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传动轮以及第三传动轮均设在转轴上,所述第一传动带套设在第一传动轮以及第二传动轮上;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带、第四传动轮、第四齿轮、旋转杆、棘轮机构以及若干张紧轮,所述旋转杆转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四传动轮设在旋转杆上,所述第四齿轮转动设置在旋转杆上,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若干所述张紧轮均转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二传动带套设在第四传动轮、两组第三传动轮以及若干张紧轮上;
所述棘轮机构包括棘轮槽、棘爪以及第三弹簧,所述棘轮槽开设在第四齿轮上,所述棘爪转动设置在旋转杆上,所述第三弹簧设在旋转杆上并与棘爪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本申请可不断的循环运行,自动对零部件进行送料、下料、取放料、冲孔以及碎片收集,这样就不需要通过人工对零部件进行运输以及上下料,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可大大加快零部件的冲孔效率,且该装置仅通过一个驱动件驱动整个装置运行,不仅增强了整个装置的联动效果,同时可降低成本,便于维护,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机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料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6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料机构的三维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盘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气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传动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初始位状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初始位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4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料位状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料位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7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放料中间位状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放料中间位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0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放料位状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放料位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3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状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6中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输送送料位状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输送送料位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9中H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冲压机构;11、工作台;111、底座;1111、集料腔;1112、下料孔;1113、出料口;112、架体;113、横梁;114、导向杆;115、滑轨;12、上模;121、上模板;122、冲头;13、下模;131、下模板;132、模槽;133、冲孔;14、驱动件;2、上料输送机;21、支撑架;22、传送带;23、转轴;24、第一传动轮;25、第二传动轮;26、第三传动轮;27、第一传动带;28、传动辊;29、导向辊;3、下料输送机;4、移料机构;41、滑座;42、第一传动机构;421、移动机构;4211、连接架;4212、第一齿条;4213、第二齿条;4214、第三齿条;4215、第一齿轮;4216、第二齿轮;422、升降机构;4221、第四齿条;4222、第五齿条;4223、第三齿轮;4224、蜗杆;4225、蜗轮;4226、旋转柱;4227、套环;4228、导向槽;4229、导向块;43、第一取料机构;431、支架;432、导向套;433、导向柱;434、吸气机构;4341、气筒;4342、套筒;4343、活塞杆;4344、活塞;4345、卡扣机构;43451、限位杆;43452、导向槽;43453、限位凸起;43454、第二弹簧;43455、凹陷部;4346、连接管;435、吸盘机构;4351、固定管;4352、吸盘;4353、限位块;4354、第一弹簧;44、第二取料机构;5、第二传动机构;51、第二传动带;52、第四传动轮;53、第四齿轮;54、旋转杆;55、棘轮机构;551、棘轮槽;552、棘爪;553、第三弹簧;56、张紧轮;60、工件;70、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人工对零部件进行冲孔上下料,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同时还会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请参阅图1-图12,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其包括:冲压机构1、上料输送机2、下料输送机3、移料机构4以及第二传动机构5,所述冲压机构1包括工作台11、上模12、下模13以及驱动件14,所述下模13设在工作台11上,所述上模12滑动设置在工作台11上,所述驱动件14设在工作台11上并与所述上模12连接,以驱动所述上模12上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14优选为液压缸,驱动件14的实施方式仅是为了便于理解,但并不局限与此,由于液压缸为冲压工艺中常用的设备,且并非本申请的改进点,为此不做过多描述,这样当液压缸带动上模12向下移动时,就可以通过上模12与下模13的配合作用对零部件进行冲孔作业;
所述上料输送机2设在工作台11的一侧,以用于带动工件60向工作台11方向移动,所述上料输送机2上设有上料位,这样就可以通过上料输送机2将工件60向工作台11上输送,所述下料输送机3设在工作台11的另一侧,以用于带动成品70向工作台11方向远离,所述下料输送机3上设有下料位,这样当零部件冲孔完成以后,就可以通过下料输送机3将成品70向外输送;
请参阅图1-图2,所述移料机构4包括滑座41、第一传动机构42、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所述滑座41滑动设置在工作台11上,所述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均设在滑座41上,以用于抓取和释放零部件,所述第一取料机构43设在滑座41靠近上料输送机2的一侧,所述第二取料机构44设在滑座41靠近下料输送机3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机构42设在工作台11上并与滑座41连接,当所述驱动件14驱动上模12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传动机构42带动滑座41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取料机构43将上料位上的工件60移动至下模13上,同时所述第二取料机构44将下模13上的成品70移动至下料位上;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设在工作台11上并与上料输送机2以及下料输送机3连接,当所述驱动件14驱动上模12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带动上料输送机2以及下料输送机3同时运动,这样在实施过程中,就可以将工件60放在上料输送机2上,然后液压缸带动上模12向上移动,这样上模12在上移的过程中就会带动第一传动机构42运行,使第一传动机构42带动滑座41上的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运动,从而通过第二取料机构44将下模13上冲孔后的成品70移动至下料输送机3的下料位上,同时通过第一取料机构43将上料输送机2上料位上的工件60移动至下模13上,这样就可以同时完成对零部件的上下料,然后液压缸带动上模12向下移动,这样上模12在下移的过程中就会通过与下模13的配合对下模13上的工件60进行冲孔,同时,下模13在下移时会带动第二传动机构5运动,这样第二传动机构5就会带动上料输送机2以及下料输送机3同时运动,从而使上料输送机2带动工件60向下模13方向靠近,使工件60移动至上料位,同时下料输送机3带动成品70远离下模13,使成品70从下料位上移除,从而将下料位空出来;
这样在对工件60冲孔完成以后形成成品70时,就可以再次通过液压缸带动上模12上移,然后重复以上步骤,将下模13上的成品70移动至下料位上,同时将工件60再次放入下模13内以便于下次的冲孔作业,这样就可以使该装置自动完成对零部件的运输、上下料以及冲孔作业,而使用者只需将工件60放在上料输送机2上,然后对下料输送机3输送出的成品70进行收集整理即可,这样就不需要通过人工对零部件进行运输以及上下料,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可大大加快零部件的冲孔效率;
且该装置仅通过一个液压缸驱动整个装置运行,可使零部件的冲孔、上下料以及运输能够同步进行,这样不仅增强了整个装置的联动效果,使装置运行起来更加流畅,同时可降低成本,便于维护,且该装置仅通过一个电器元件控制所有的机械进行运作,这样还可以减少装置使用时对设备的调试,各个结构之间紧密配合,不会产生干涉现象,使用者只需对驱动件14进行调试即可,实用性强。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11包括底座111、架体112、横梁113以及若干导向杆114,所述架体112设在底座111上,若干所述导向杆114均贯穿所述架体112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横梁113与若干导向杆114连接,所述驱动件14设在架体112上并与所述横梁113连接;
这样就可以通过液压缸驱动横梁113上下移动,从而通过横梁113带动上模12移动,同时可通过若干导向杆114与架体112滑动连接的限制导向作用,使横梁113只在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这样就可以使上模12移动的更加平稳,以便于上模12能够与下模13配合的更加准确紧密,从而避免上模12在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偏移影响与下模13的配合效果;
具体的,所述上模12包括上模板121以及若干冲头122,所述上模板121设在横梁113的下端,若干所述冲头122均设在上模板121的下端,所述下模13包括下模板131、模槽132以及若干冲孔133,所述下模板131设在底座111的上端,所述下模板131位于上模板121的下方,所述模槽132开设在下模板131的上端,若干所述冲孔133均开设在模槽132内并贯穿下模板131,若干所述冲孔133与若干冲头122一一对应;
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就可以将工件60放在下模板131上的模槽132内,然后通过液压缸带动横梁113上的上模板121下移,这样就可以通过上模板121上的若干冲头122对工件60进行冲孔同时伸入下模板131上的若干冲孔133内,同时冲压后的碎片会落入冲孔133内,这样就可以将工件60冲孔为成品70。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11内设有集料腔1111,所述底座111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下料孔1112,若干所述下料孔1112与若干冲孔133一一对应,若干所述下料孔1112均与集料腔1111相通,这样对工件60冲孔过程中产生的碎片落入冲孔133内以后,碎片就会通过重力作用下落并通过下料孔1112落入集料腔1111内,这样就可以将工件60冲孔过程中产生的碎片收集起来,避免碎片到处散落影响工作环境;
所述底座111的一侧设有与集料腔1111相对应的出料口1113,所述集料腔1111的底面为斜面,所述集料腔1111底面靠近出料口1113的一端高度低于集料腔1111底面的另一端高度,这样集料腔1111内的碎片达到一定的数量以后,碎片就会通过重力作用顺着集料腔1111倾斜的底面向出料口1113方向移动,最后通过出料口1113向外排出,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在出料口1113处放置收集框,即可自动对冲孔过程中产生的碎片进行集中清理,这样工作人员只需定期对收集框进行清理即可,方便了使用。
请参阅图5-图7,所述底座111的上端设有滑轨115,所述滑座41套设在滑轨115上并与其滑动连接,这样通过滑座41与滑轨115滑动连接的限制导向作用,就可以使滑座41只在滑轨115上做直线运动,从而避免滑座41在移动的过程中偏移影响装置的配合度;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42包括移动机构421以及升降机构422,所述移动机构421包括连接架4211、第一齿条4212、第二齿条4213、第三齿条4214、第一齿轮4215以及第二齿轮4216,所述连接架4211设在架体112上,所述第一齿轮4215转动设置在底座111上,所述第二齿轮4216设在第一齿轮4215上,这样当第二齿轮4216旋转时就会带动第一齿轮4215转动;
所述第一齿条4212以及第二齿条4213均设在连接架4211上,所述第一齿条4212以及第二齿条4213均与第二齿轮4216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4212以及第二齿条4213分别位于第二齿轮4216的两侧,所述第一齿条4212位于第二齿条4213的上方,所述第三齿条4214设在滑座41上并与第一齿轮4215相啮合;
所述升降机构422设在滑座41上并与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升降,这样在实施过程中,当下模13内的工件60冲孔完成以后,液压缸带动横梁113以及上模1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横梁113上的连接架4211就会带动第一齿条4212以及第二齿条4213移动,这样第一齿条4212就会先与第二齿轮4216啮合接触,这样当横梁113上移时,第一齿条4212就会通过与第二齿轮4216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二齿轮4216旋转,从而使第一齿轮4215旋转,这样第一齿轮4215在旋转的过程中就会通过与第三齿条4214的啮合传动带动滑座41向上料输送机2方向移动靠近,这样滑座41就会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移动,从而使第一取料机构43移动至上料输送机2上的上料位,同时使第二取料机构44移动至下模13的上方;
然后就可以通过升降机构422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向下移动,从而通过第一取料机构43抓取上料位上的工件60,使第二取料机构44抓取下模13上的成品70,然后再通过升降机构422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向上移动,从而通过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分别将工件60以及成品70抓起;
然后横梁113继续上移,第一齿条4212与第二齿轮4216的啮合结束,然后第二齿条4213就会在第二齿轮4216的另一侧与第二齿轮4216接触啮合,这样第二齿条4213在上移的过程中就会通过与第二齿轮4216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一齿轮4215反向转动,这样第一齿轮4215就会通过与第三齿条4214的啮合传动带动滑座41反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向下料输送机3方向靠近,最后当横梁113移动至最高位置时,第一取料机构43就会将工件60移动至下模13处,同时第二取料机构44会将成品70移动至下料输送机3上的下料处;
然后就可以通过升降机构422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向下移动,从而通过第一取料机构43将工件60放在下模13上,同时第二取料机构44将成品70放在下料处,然后再通过升降机构422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复位;
此时,通过液压缸带动横梁113以及上模12下移准备对新的工件60进行打孔,这样横梁113下移时就会带动连接架4211上的第一齿条4212以及第二齿条4213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二齿条4213先与第二齿轮4216接触啮合,从而带动第一齿轮4215正转,这样第一齿轮4215就又会通过与第三齿条4214的啮合传动带动滑座41向上料输送机2方向靠近移动,这样当第二齿条4213与第二齿轮4216接触啮合结束后,由于横梁113上下移动时,第二齿条4213与第二齿轮4216的啮合长度不变,因此滑座41位移的长度也不变,这样滑座41就会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移动至刚刚第二齿条4213未与第二齿轮4216啮合时的初始位置,即第一取料机构43移动至上料位,同时第二取料机构44移动至下模13的上方;
然后第二齿条4213与第二齿轮4216啮合结束,第一齿条4212就会与第二齿轮4216接触啮合,这样随着第一齿条4212的下移,第一齿条4212就会通过与第二齿轮4216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一齿轮4215反转,从而通过第一齿轮4215与第三齿条4214的啮合传动带动滑座41反向移动向下料输送机3方向靠近,同上述原理一致,由于第一齿条4212与第二齿轮4216的啮合长度不变,因此滑座41位移的长度也不变,这样滑座41就会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移动至最开始的位置,即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分别位于下模13的两侧,这样就可以使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复位,以便于再次运行;
然后连接架4211接着带动横梁113以及上模12下移,此时第一齿条4212已与第二齿轮4216脱离,因此上模12在下移至与下模13配合对工件60进行打孔时,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并不会产生运动,这样就可以避免横梁113带动上模12下移时与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产生运动干涉,然后当工件60冲孔完成以后,再次重复以上步骤,使液压缸带动横梁113以及上模12上移,即可使整个装置循环往复的对零部件进行上料、下料以及冲孔操作,实用性强。
请参阅图5、图6以及图9,所述升降机构422包括第四齿条4221、第五齿条4222、第三齿轮4223、蜗杆4224、蜗轮4225、旋转柱4226、套环4227、若干导向槽4228以及若干导向块4229,所述旋转柱4226转动设置在滑座41上,所述蜗轮4225设在旋转柱4226上,所述蜗杆4224转动设置在滑座41上,所述蜗杆4224与蜗轮4225相配合,所述第三齿轮4223设在蜗杆4224上,所述第四齿条4221设在底座111靠近上料输送机2的一侧,所述第五齿条4222设在底座111靠近下料输送机3的一侧,所述第四齿条4221以及第五齿条4222均与第三齿轮4223相啮合,所述第四齿条4221以及第五齿条4222分别位于第三齿轮4223的两侧,所述套环4227套设在旋转柱4226上并与其滑动连接,若干所述导向槽4228均开设在旋转柱4226上,所述导向槽4228倾斜设置在旋转柱4226的外侧,若干所述导向块4229均设在套环4227上,若干所述导向块4229分别滑动设置在若干导向槽4228内,所述套环4227与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连接,这样当滑座41向上料输送机2方向移动时,滑座41就会带动第三齿轮4223向第四齿条4221方向靠近,这样滑座41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三齿轮4223就会与第四齿条4221接触啮合,然后滑座41继续移动,第三齿轮4223就会通过与第四齿条4221的啮合传动而带动蜗杆4224旋转,这样蜗杆4224转动时就会通过与蜗轮4225的配合传动带动旋转柱4226旋转,而旋转柱4226旋转时会带动若干倾斜的导向槽4228旋转,这样旋转柱4226上的导向槽4228在转动时就会通过与导向块4229的配合作用带动套环4227向下移动,这样套环4227就会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下移,以便于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抓取零部件;
然后滑座41反向移动向第五齿条4222靠近时,由于滑座41会带动第三齿轮4223反向移动,这样第三齿轮4223就会在返程途中与第四齿条4221反向移动啮合,这样第四齿条4221就会带动蜗杆4224反转,同上,这样就可以通过蜗轮4225、蜗杆4224、旋转柱4226、导向槽4228、导向块4229以及套环4227的配合传动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上移复位;
然后当滑座41移动至第三齿轮4223与第五齿条4222接触啮合时,滑座41继续移动,由于第四齿条4221以及第五齿条4222分别位于第三齿轮4223的两侧,因此第三齿轮4223就会通过与第五齿条4222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三齿轮4223上的蜗杆正转,这样就可以通过蜗轮4225、蜗杆4224、旋转柱4226、导向槽4228、导向块4229以及套环4227的配合传动再次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向下移动,以便于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投放零部件;
然后滑座41再次反向移动向上料输送机2方向靠近,这样第三齿轮4223就会在返程途中与第五齿条4222反向移动啮合,这样第四齿条4221就会带动蜗杆4224反转,从而再次通过蜗轮4225、蜗杆4224、旋转柱4226、导向槽4228、导向块4229以及套环4227的配合传动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上移复位;
这样就可以使滑座41在移动的过程中,使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不断的上下移动,以便于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能够更好地抓取以及投放零部件,方便了使用;
同时本申请通过使用蜗轮4225以及蜗杆4224的配合传动带动旋转柱4226旋转,这样就可以通过蜗轮4225与蜗杆4224传动的自锁性,避免旋转柱4226自行旋转,这样就可以避免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带动零部件在上移悬空的过程中下落,从而保证装置的稳定运行,实用性强;
所述第四齿条4221与第三齿轮4223的啮合长度大于第五齿条4222与第三齿轮4223的啮合长度,这样第三齿轮4223在与第四齿条4221啮合时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下降的距离,就会大于第三齿轮4223在与第五齿条4222啮合时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下降的距离,从而使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在抓料时能够与零部件贴合的更加紧密以便于抓取零部件,而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在投放零部件时,就可以使零部件稍微悬空,从而使零部件通过重力作用下落,进行下料;
若干所述导向槽4228成环形均匀分布在旋转柱4226上,所述旋转柱4226上导向槽4228的数量不少于两个,这样通过多个环形导向槽4228的设置,可以使套环4227受力更加均匀,从而避免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升降时受力不均产生偏移影响零部件取放料的准确性,方便了使用。
请参阅图9-图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均包括支架431、导向套432、导向柱433、吸气机构434以及若干吸盘机构435,所述导向柱433设在滑座41上,所述导向套432套设在导向柱433上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支架431设在导向套432上并与套环4227连接;
这样当套环4227升降时,就会通过支架431带动若干吸盘机构435升降,同时可通过导向套432与导向柱433滑动连接的限位导向作用,使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只在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避免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偏移,影响使用效果;
若干所述吸盘机构435均设在支架431上,所述吸盘机构435包括固定管4351以及吸盘4352,所述固定管4351设在支架431上,所述吸盘4352设在固定管4351的下端,所述吸气机构434设在滑座41上并与若干固定管4351连接,以用于向固定管4351内吸气和吹气,这样当需要通过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进行取料时,当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下降到一定位置以后,使若干吸盘4352与零部件接触,然后就可以通过吸气机构434向固定管4351内吸气,这样吸盘4352内就会产生负压,从而使吸盘4352吸附在零部件上,这样当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上移时,就可以通过若干吸盘4352的吸附作用将零部件抓起来;
当需要松开零部件时,只需通过吸气机构434向固定管4351内吹气,使吸盘4352的吸力消失,这样零部件受到的力消失就会通过重力作用下落与吸盘4352脱离,从而实现对零部件的取放料,同时通过吸盘4352对零部件进行取放可避免零部件在抓取的过程中产生损坏,这样就可以保证零部件的质量,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气机构434包括气筒4341、套筒4342、活塞杆4343、活塞4344、卡扣机构4345以及若干连接管4346,所述气筒4341设在支架431上,所述套筒4342设在滑座41上,所述活塞杆4343滑动设置在套筒4342内,所述活塞4344设在活塞杆4343的上端,所述活塞4344滑动设置在气筒4341内,若干所述连接管4346均设在气筒4341的顶端并与其相通,若干所述连接管4346远离气筒4341的一端分别与若干固定管4351连接;
这样当活塞4344相对于气筒4341运动时,活塞4344向气筒4341内缩进,活塞4344就会将气筒4341内的空气向外推出,从而使空气通过连接管4346进入到固定管4351内,最后从吸盘4352喷出,使吸盘4352与零部件分离,而当活塞4344向气筒4341外移动时,活塞4344就会将外界的空气通过固定管4351以及连接管4346吸入气筒4341内,从而使吸盘4352内部产生负压,以便于吸盘4352能够更好地吸附在零部件上;
所述卡扣机构4345设在套筒4342内并与活塞杆4343连接,当所述活塞杆4343上下移动时,所述活塞杆4343具有锁止状态以及解锁状态,这样当活塞杆4343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卡扣机构4345使活塞杆4343达到锁止状态时,活塞杆4343就会固定在套筒4342内,这样当气筒4341随着支架431上下移动时,活塞4344就会相对于气筒4341运动,从而向吸盘4352内吸气或吹气,而当活塞杆4343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卡扣机构4345使活塞杆4343达到解锁状态时,活塞杆4343就会在套筒4342内滑动,这样当气筒4341移动时就会带动活塞4344一起移动,这样就不会向吸盘4352内吸气或吹气,这样就可以通过改变活塞杆4343的运动状态,来根据需要调节是否向吸盘4352内吸气或吹气,方便了使用。
更进一步的,所述卡扣机构4345包括限位杆43451、导向槽43452、限位凸起43453以及第二弹簧43454,所述导向槽43452开设在活塞杆4343上,所述限位杆43451转动设置在套筒4342内,所述限位凸起43453设在限位杆43451上,所述限位凸起43453位于导向槽43452内,所述第二弹簧43454套设在套筒4342上,所述导向槽43452呈“V”字型,所述导向槽43452顶端中央的高度低于导向槽43452顶端两侧的高度形成凹陷部43455,当所述活塞杆4343移动至限位凸起43453位于凹陷部43455内时,所述活塞杆4343处于锁止状态,当所述活塞杆4343移动至限位凸起43453不位于凹陷部43455内时,所述活塞杆4343处于解锁状态;
这样当支架431上下移动时,支架431就会带动气筒4341上下移动,这样当气筒434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活塞4344会通过第二弹簧43454的弹力作用始终紧贴气筒4341的顶部,然后随着气筒4341带动活塞4344以及活塞杆4343的下移,这样活塞杆4343上的导向槽43452也会不断的下移,这样限位凸起43453就会随着导向槽43452的导向作用沿着导向槽43452的走向移动,当活塞4344以及活塞杆4343下移至最低位置时,限位凸起43453就会移动至导向槽43452的顶端位置,然后气筒4341带动活塞4344以及活塞杆4343上移,这样限位凸起43453就会顺着导向槽43452顶端的斜边进入到凹陷部43455内,然后气筒4341继续上移,这样活塞杆4343就会通过限位凸起43453以及限位杆43451的限位作用停止移动,此时活塞杆4343就会处于锁止状态,这样当气筒4341上移时,就会通过活塞4344的配合作用向气筒4341内吸气,同时气筒4341下移时会将气筒4341内的气体向外吹出;
当气筒4341下移至抵住活塞4344以后,气筒4341下移就会推动活塞4344以及活塞杆4343向下移动,这样导向槽43452位置下移,限位凸起43453就会从导向槽43452顶部的斜面移出,然后气筒4341上移,活塞4344就会再次通过第二弹簧43454的弹力作用始终紧贴气筒4341的顶部,从而随着气筒4341的上移而移动,当活塞4344带动活塞杆4343移动至限位凸起43453位于导向槽43452的最底端时,气筒4341下移,就会推动活塞4344下移,从而使限位凸起43453再次沿着导向槽43452的走向移动,由于在此期间限位凸起43453始终不在凹陷部43455内,因此活塞杆4343一直处于随着气筒4341移动而移动的解锁状态,这样气筒4341上下移动时就不会向吸盘4352内吸气和吹气;
然后气筒4341下移至最低位置以后,活塞4344以及活塞杆4343会再次下移至最低位置,此时限位凸起43453就又会顺着导向槽43452的斜边进入到凹陷部43455内,从而使活塞杆4343处于锁止状态,这样当气筒4341再次上下移动时,气筒4341就又可以向吸盘4352内吸气和吹气,这样当气筒4341每次带动活塞4344以及活塞杆4343下移至最低位置时,都会让气筒4341进行循环的吸气吹气、不吸气吹气,而当气筒4341带动活塞4344以及活塞杆4343不下移至最低位置时,则不会改变气筒4341的吹气状态,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是否需要气筒4341进行吹气、吸气,方便了使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管4351滑动设置在支架431上,所述固定管4351上设有位于支架431上方的限位块4353,所述固定管435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354,所述第一弹簧435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管4351以及支架431连接,这样通过若干第一弹簧4354的弹力作用,就可以使支架431带动吸盘4352下移时,使吸盘4352能够始终贴合零部件的表面,从而保证吸盘4352能够对零部件更好地进行吸附,同时可避免固定管4351以及吸盘4352直接刚性挤压零部件导致设备损坏,且通过限位块4353的限位作用,可避免固定管4351从支架431上脱离,方便了使用。
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输送机2以及下料输送机3均包括支撑架21、传送带22、转轴23、第一传动轮24、第二传动轮25、第三传动轮26、第一传动带27、两组传动辊28以及若干导向辊29,两组所述传动辊28以及若干导向辊29均转动设置在支撑架21上,若干所述导向辊29均位于两组传动辊28之间,所述传送带22套设在两组所述传动辊28以及若干导向辊29上,所述第一传动轮24设在其中一个传动辊28上,所述转轴23转动设置在支撑架21上,所述第二传动轮25以及第三传动轮26均设在转轴23上,所述第一传动带27套设在第一传动轮24以及第二传动轮25上;
这样在使用时,就可以转动转轴23,使转轴23带动第二传动轮25以及第三传动轮26转动,这样第二传动轮25在转动的过程中就会通过第一传动带27带动第一传动轮24旋转,从而通过第一传动轮24带动其中一个传动辊28转动,这样其中一个传动辊28转动,就会通过与另一个传动辊28的配合作用带动传送带22运动,同时可通过若干导向辊29为传送带22起到支撑作用,避免零部件在传送带22上移动时产生凹陷,这样就可以通过转动上料输送机2上的转轴23以及下料输送机3上的转轴23使上料输送机2或下料输送机3运行对零部件进行送料,方便了使用;
请参阅图6、图7、图8以及图12,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包括第二传动带51、第四传动轮52、第四齿轮53、旋转杆54、棘轮机构55以及若干张紧轮56,所述旋转杆54转动设置在底座111上,所述第四传动轮52设在旋转杆54上,所述第四齿轮53转动设置在旋转杆54上,所述第四齿轮53与第一齿条4212相啮合,若干所述张紧轮56均转动设置在底座111上,所述第二传动带51套设在第四传动轮52、两组第三传动轮26以及若干张紧轮56上;
这样当第四传动轮52旋转时,第四传动轮52就会通过第二传动带51带动两个第三传动轮26旋转,从而使第三传动轮26带动两个转轴23转动,这样就可以通过转动第四传动轮52同时带动上料输送机2以及下料输送机3运行;
同时可通过若干张紧轮56的张紧作用,使第二传动带51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从而使第二传动带51能够与第四传动轮52以及第三传动轮26更好地进行配合传动,这样就可以保证装置的传动效率,方便了使用;
请参阅图8,所述棘轮机构55包括棘轮槽551、棘爪552以及第三弹簧553,所述棘轮槽551开设在第四齿轮53上,所述棘爪552转动设置在旋转杆54上,所述第三弹簧553设在旋转杆54上并与棘爪552连接,这样当第四齿轮53朝向上料输送机2方向转动时,第四齿轮53转动就会带动棘轮槽551旋转,这样棘轮槽551就会挤压棘爪552,使棘爪552向旋转杆54靠近,由于棘爪552此时并不与棘轮槽551配合,因此第四齿轮53转动不会带动旋转杆54旋转;
反之,当第四齿轮53朝向下料输送机3方向转动时,第四齿轮53上的棘轮槽551旋转,由于棘爪552会因为第三弹簧553的弹力作用始终向棘轮槽551内靠近,因此棘轮槽551转动时,棘爪552就会卡在棘轮槽551内并与其相配合,这样棘轮槽551就会带动棘爪552一起旋转,从而使第四齿轮53朝向下料输送机3方向转动时,带动旋转杆54旋转;
这样在实施过程中,当液压缸驱动横梁113上移时,横梁113带动连接架4211上移,连接架4211上的第一齿条4212在上移的过程中就会与第四齿轮53相啮合,并通过齿轮齿条的啮合传动带动第四齿轮53朝向上料输送机2方向转动,这样在第一齿条4212在上移过程中与第四齿轮53啮合传动时,就会通过棘轮机构55的传动作用不带动旋转杆54旋转;
反之,当连接架4211下移时,连接架4211上的第一齿条4212就会在下移的过程中与第四齿轮53啮合传动,并带动第四齿轮53朝向下料输送机3方向转动,这样第四齿轮53在转动的过程中就会通过棘轮机构55的传动作用带动旋转杆54旋转,从而通过旋转杆54带动第四传动轮52旋转,这样在第一齿条4212下移与第四齿轮53啮合的过程中,就可以带动上料输送机2以及下料输送机3运行,从而对零部件进行自动上下料,实用性强。
本申请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理解,现将上模12与下模13配合对零部件进行冲压时装置的状态定义为初始位状态,请参阅图13-图15,此时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分别位于下模13的两侧,第一齿条4212以及第二齿条4213均位于第四齿轮53的下方,同时活塞杆4343处于解锁状态;
然后液压缸驱动横梁113上移,使横梁113带动上模12以及连接架4211上移,这样连接架4211在上移的过程中,连接架4211上的第一齿条4212就会先与第四齿轮53接触啮合,但由于棘轮机构55的限制作用,因此第四齿轮53旋转时,不会带动旋转杆54转动,然后第一齿条4212继续上移就会与第二齿轮4216接触啮合,这样在第一齿条4212上移的过程中,就会带动第二齿轮4216上的第一齿轮4215旋转,这样第一齿轮4215就会通过与第三齿条4214的啮合传动带动滑座41上的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向上料输送机2方向移动靠近,同时在移动过程中,当第三齿轮4223移动至与第四齿条4221接触啮合以后,第三齿轮4223就会通过与第四齿条4221的啮合传动而带动蜗杆4224旋转,使蜗杆4224转动时通过与蜗轮4225的配合传动带动旋转柱4226旋转,从而使旋转柱4226旋转时带动若干倾斜的导向槽4228旋转,使旋转柱4226上的导向槽4228在转动时通过与导向块4229的配合作用带动套环4227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两侧的支架431下移,这样支架431在下移的过程中就会带动气筒4341以及活塞4344下移,这样当第一齿条4212与第二齿轮4216啮合完成以后,第一取料机构43就会移动至上料输送机2上的上料位,同时第一取料机构43上的若干吸盘4352会紧贴在上料输送机2上的工件60上,且第二取料机构44会移动至下模13内,同时气筒4341移动至最低位置,此时限位凸起43453也会移动至导向槽43452的顶端位置;
请参阅图16-图18,此时装置的状态为取料位状态,然后连接架4211继续上移,第二齿条4213就会与第二齿轮4216接触啮合,这样在啮合过程中,第二齿条4213就会通过与第二齿轮4216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一齿轮4215反向转动,使第一齿轮4215通过与第三齿条4214的啮合传动带动滑座41反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向下料输送机3方向靠近,同时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在反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三齿轮4223就会在返程途中与第四齿条4221反向移动啮合,这样第四齿条4221就会带动蜗杆4224反转,从而通过蜗轮4225、蜗杆4224、旋转柱4226、导向槽4228、导向块4229以及套环4227的配合传动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上移复位,在此过程中,气筒4341也会随着上移,然后气筒4341就会带动活塞4344以及活塞杆4343上移,这样限位凸起43453就会顺着导向槽43452顶端的斜边进入到凹陷部43455内,然后气筒4341继续上移,这样活塞杆4343就会通过限位凸起43453以及限位杆43451的限位作用停止移动,此时活塞杆4343就会处于锁止状态,这样气筒4341继续上移,活塞4344就会将外界的空气通过固定管4351以及连接管4346吸入气筒4341内,从而使吸盘4352内部产生负压,由于吸盘4352通过第一弹簧4354的弹力作用始终紧贴在零部件上,这样吸盘4352内产生负压,就可以通过第一取料机构43对上料输送机2上的工件60进行吸附夹取,同时第二取料机构44对下模13内的成品70进行吸附夹取,这样滑座41移动时,就可以同时将工件60以及成品70拿起,这样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上移的过程中,就可以同时将工件60以及成品70取出,然后滑座41继续移动至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分别位于下模13的两侧;
请参阅图19-图21,此时装置处于放料中间位状态,然后连接架4211继续上移,滑座41继续移动,当滑座41移动至第三齿轮4223与第五齿条4222接触啮合时,滑座41继续移动,第三齿轮4223就会通过与第五齿条4222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三齿轮4223上的蜗杆正转,这样就可以通过蜗轮4225、蜗杆4224、旋转柱4226、导向槽4228、导向块4229以及套环4227的配合传动再次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向下移动,同时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上的气筒4341下移,就会向吸盘4352内吹气,这样当第一取料机构43移动至下模13内时,同时第二取料机构44移动至下料位时,吸盘4352的吸力消失,第一取料机构43上的工件60就会通过重力作用落在下模13内,同时第二取料机构44上的成品70就会通过重力作用落在下料位上,此时上模12移动至最高位置;
由于第四齿条4221与第三齿轮4223的啮合长度大于第五齿条4222与第三齿轮4223的啮合长度,因此气筒4341在下移时并没有移动至最低位置,所以活塞杆4343的状态仍然处于锁止状态,同时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上的吸盘4352均处于悬空状态,并不与零部件接触;
请参阅图22-图24,此时装置处于放料位状态,这样在上模12上移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将上料输送机2上料位上的工件60放在下模13上,同时将下模13内的成品放在下料输送机3的下料位上;
然后液压缸驱动横梁113下移,使横梁113带动上模12以及连接架4211下移,这样在连接架4211下移的过程中,第二齿条4213就会先与第二齿轮4216再次反向的接触啮合,同上述原理相反,第二齿条4213会先与第二齿轮4216接触啮合,从而带动第一齿轮4215正转,这样第一齿轮4215就又会通过与第三齿条4214的啮合传动带动滑座41向上料输送机2方向靠近移动,同时滑座41在移动过程中,第三齿轮4223会在返程途中与第五齿条4222反向移动啮合,这样第四齿条4221就会带动蜗杆4224反转,从而再次通过蜗轮4225、蜗杆4224、旋转柱4226、导向槽4228、导向块4229以及套环4227的配合传动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上移复位,由于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上的零部件均已取下,所以气筒4341上移,吸盘4352并不会吸取零部件,然后当第二齿条4213与第二齿轮4216接触啮合结束后,由于横梁113上下移动时,第二齿条4213与第二齿轮4216的啮合长度不变,因此滑座41位移的长度也不变,这样滑座41就会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移动至刚刚第二齿条4213未与第二齿轮4216啮合时的初始位置,即第一取料机构43移动至上料位处,同时第二取料机构44移动至下模13处,同时滑座41在返程过程中会带动第三齿轮4223向第四齿条4221靠近,这样当第三齿轮4223再次与第四齿条4221接触啮合时,第三齿轮4223就又会通过与第四齿条4221的啮合传动而带动蜗杆4224旋转,使蜗杆4224转动时通过与蜗轮4225的配合传动带动旋转柱4226旋转,从而使旋转柱4226旋转时带动若干倾斜的导向槽4228旋转,使旋转柱4226上的导向槽4228在转动时通过与导向块4229的配合作用带动套环4227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两侧的支架431下移,并使支架431在下移的过程中带动气筒4341以及活塞4344下移,同时气筒4341会移动至最低位置,并推动限位凸起43453从导向槽43452顶部的斜面移出;
请参阅图25-图27,此时装置处于复位状态,此时装置的状态与取料位状态类似,但不同的是,上料位和下模13上都没有零部件,然后连接架4211继续下移,第二齿条4213与第二齿轮4216啮合结束,然后第一齿条4212与第二齿轮4216接触啮合,这样随着第一齿条4212的下移,第一齿条4212就会通过与第二齿轮4216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一齿轮4215反转,从而通过第一齿轮4215与第三齿条4214的啮合传动带动滑座41反向移动向下料输送机3方向靠近,同上述原理一致,由于第一齿条4212与第二齿轮4216的啮合长度不变,因此滑座41位移的长度也不变,这样滑座41就会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移向最开始的位置移动,即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分别位于下模13的两侧,同时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滑座41会带动第三齿轮4223向第五齿条4222靠近,这样第三齿轮4223就会在返程途中与第四齿条4221反向移动啮合,这样第四齿条4221就会带动蜗杆4224反转,同上,这样就可以通过蜗轮4225、蜗杆4224、旋转柱4226、导向槽4228、导向块4229以及套环4227的配合传动带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上移复位,同时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上的气筒4341在上移复位的过程中,活塞4344就会再次通过第二弹簧43454的弹力作用始终紧贴气筒4341的顶部,从而随着气筒4341的上移而移动,从而不向吸盘4352内吸气,这样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上移复位的过程中,吸盘4352就不会吸取到任何物品,然后连接架4211上的第一齿条4212继续下移,第一齿条4212与第二齿轮4216啮合结束,此时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分别位于下模13的两侧,且并不移动;
然后第一齿条4212就会与第四齿轮53接触啮合,并带动第四齿轮53朝向下料输送机3方向转动,这样第四齿轮53在转动的过程中就会通过棘轮机构55的传动作用带动旋转杆54旋转,从而通过旋转杆54带动第四传动轮52旋转,这样在第一齿条4212下移与第四齿轮53啮合的过程中,就可以带动上料输送机2以及下料输送机3运行,从而在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停止运行以后,通过上料输送机2将工件60移动至上料位,并通过下料输送机3将成品70从下料位向外送出,以便于装置的下次循环运行;
请参阅图28-图30,此时装置处于输送送料位状态,然后横梁113继续带动上模12以及连接架4211下移,这样就可以通过上模12和下模13的配合作用,对下模13内的工件60进行冲孔作业,同时冲孔过程中产生的碎片落入冲孔133内以后,会通过重力作用下落并通过下料孔1112落入集料腔1111内,最后顺着集料腔1111倾斜的底面向出料口1113方向移动,通过出料口1113向外排出,工作人员只需在出料口1113处放置收集框,即可自动对冲孔过程中产生的碎片进行集中清理;
然后上模12以及连接架4211继续下移至最低位置,装置就又会回到最初的初始位状态,然后液压缸继续带动上模12以及连接架4211上移,装置就又会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就可以通过启动驱动件14,使装置不断的循环运行,使整个装置自动对零部件进行送料、下料、取放料、冲孔以及碎片收集,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只需将工件60放在上料输送机2上,然后对下料输送机3输送出的成品70进行收集整理,最后在出料口1113处放置收集框,定期对收集框进行清理即可,这样就不需要通过人工对零部件进行运输以及上下料,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可大大加快零部件的冲孔效率,且该装置仅通过一个液压缸驱动整个装置运行,可使零部件的冲孔、上下料以及运输能够同步进行,这样不仅增强了整个装置的联动效果,使装置运行起来更加流畅,同时可降低成本,便于维护,且该装置仅通过一个电器元件控制所有的机械进行运作,这样还可以减少装置使用时对设备的调试,不需要使用多种智能电器元件,各个结构之间紧密配合,不会产生干涉现象,使用时使用者只需对驱动件14进行调试即可,就不需要购买以及调试多种电器设备,可大大降低成本,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冲压机构(1),所述冲压机构(1)包括工作台(11)、上模(12)、下模(13)以及驱动件(14),所述下模(13)设在工作台(11)上,所述上模(12)滑动设置在工作台(11)上,所述驱动件(14)设在工作台(11)上并与所述上模(12)连接,以驱动所述上模(12)上下移动;
上料输送机(2),其设在工作台(11)的一侧,以用于带动工件(60)向工作台(11)方向移动,所述上料输送机(2)上设有上料位;
下料输送机(3),其设在工作台(11)的另一侧,以用于带动成品(70)向工作台(11)方向远离,所述下料输送机(3)上设有下料位;
移料机构(4),其包括滑座(41)、第一传动机构(42)、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所述滑座(41)滑动设置在工作台(11)上,所述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均设在滑座(41)上,以用于抓取和释放零部件,所述第一取料机构(43)设在滑座(41)靠近上料输送机(2)的一侧,所述第二取料机构(44)设在滑座(41)靠近下料输送机(3)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机构(42)设在工作台(11)上并与滑座(41)连接,当所述驱动件(14)驱动上模(12)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传动机构(42)带动滑座(41)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取料机构(43)将上料位上的工件(60)移动至下模(13)上,同时所述第二取料机构(44)将下模(13)上的成品(70)移动至下料位上;
第二传动机构(5),其设在工作台(11)上并与上料输送机(2)以及下料输送机(3)连接,当所述驱动件(14)驱动上模(12)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带动上料输送机(2)以及下料输送机(3)同时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台(11)包括底座(111)、架体(112)、横梁(113)以及若干导向杆(114),所述架体(112)设在底座(111)上,若干所述导向杆(114)均贯穿所述架体(112)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横梁(113)与若干导向杆(114)连接,所述驱动件(14)设在架体(112)上并与所述横梁(113)连接;
所述上模(12)包括上模板(121)以及若干冲头(122),所述上模板(121)设在横梁(113)的下端,若干所述冲头(122)均设在上模板(121)的下端;
所述下模(13)包括下模板(131)、模槽(132)以及若干冲孔(133),所述下模板(131)设在底座(111)的上端,所述下模板(131)位于上模板(121)的下方,所述模槽(132)开设在下模板(131)的上端,若干所述冲孔(133)均开设在模槽(132)内并贯穿下模板(131),若干所述冲孔(133)与若干冲头(122)一一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11)内设有集料腔(1111),所述底座(111)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下料孔(1112),若干所述下料孔(1112)与若干冲孔(133)一一对应,若干所述下料孔(1112)均与集料腔(1111)相通,所述底座(111)的一侧设有与集料腔(1111)相对应的出料口(1113),所述集料腔(1111)的底面为斜面,所述集料腔(1111)底面靠近出料口(1113)的一端高度低于集料腔(1111)底面的另一端高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11)的上端设有滑轨(115);
所述滑座(41)套设在滑轨(115)上并与其滑动连接;
第一传动机构(42)包括移动机构(421)以及升降机构(422);
所述移动机构(421)包括连接架(4211)、第一齿条(4212)、第二齿条(4213)、第三齿条(4214)、第一齿轮(4215)以及第二齿轮(4216),所述连接架(4211)设在架体(112)上,所述第一齿轮(4215)转动设置在底座(111)上,所述第二齿轮(4216)设在第一齿轮(4215)上,所述第一齿条(4212)以及第二齿条(4213)均设在连接架(4211)上,所述第一齿条(4212)以及第二齿条(4213)均与第二齿轮(4216)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4212)以及第二齿条(4213)分别位于第二齿轮(4216)的两侧,所述第一齿条(4212)位于第二齿条(4213)的上方,所述第三齿条(4214)设在滑座(41)上并与第一齿轮(4215)相啮合;
所述升降机构(422)设在滑座(41)上并与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升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422)包括第四齿条(4221)、第五齿条(4222)、第三齿轮(4223)、蜗杆(4224)、蜗轮(4225)、旋转柱(4226)、套环(4227)、若干导向槽(4228)以及若干导向块(4229),所述旋转柱(4226)转动设置在滑座(41)上,所述蜗轮(4225)设在旋转柱(4226)上,所述蜗杆(4224)转动设置在滑座(41)上,所述蜗杆(4224)与蜗轮(4225)相配合,所述第三齿轮(4223)设在蜗杆(4224)上,所述第四齿条(4221)设在底座(111)靠近上料输送机(2)的一侧,所述第五齿条(4222)设在底座(111)靠近下料输送机(3)的一侧,所述第四齿条(4221)以及第五齿条(4222)均与第三齿轮(4223)相啮合,所述第四齿条(4221)以及第五齿条(4222)分别位于第三齿轮(4223)的两侧,所述第四齿条(4221)与第三齿轮(4223)的啮合长度大于第五齿条(4222)与第三齿轮(4223)的啮合长度,所述套环(4227)套设在旋转柱(4226)上并与其滑动连接,若干所述导向槽(4228)均开设在旋转柱(4226)上,所述导向槽(4228)倾斜设置在旋转柱(4226)的外侧,若干所述导向块(4229)均设在套环(4227)上,若干所述导向块(4229)分别滑动设置在若干导向槽(4228)内,所述套环(4227)与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连接;
若干所述导向槽(4228)成环形均匀分布在旋转柱(4226)上,所述旋转柱(4226)上导向槽(4228)的数量不少于两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取料机构(43)以及第二取料机构(44)均包括支架(431)、导向套(432)、导向柱(433)、吸气机构(434)以及若干吸盘机构(435),所述导向柱(433)设在滑座(41)上,所述导向套(432)套设在导向柱(433)上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支架(431)设在导向套(432)上并与套环(4227)连接;
若干所述吸盘机构(435)均设在支架(431)上,所述吸盘机构(435)包括固定管(4351)以及吸盘(4352),所述固定管(4351)设在支架(431)上,所述吸盘(4352)设在固定管(4351)的下端;
所述吸气机构(434)设在滑座(41)上并与若干固定管(4351)连接,以用于向固定管(4351)内吸气和吹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机构(434)包括气筒(4341)、套筒(4342)、活塞杆(4343)、活塞(4344)、卡扣机构(4345)以及若干连接管(4346),所述气筒(4341)设在支架(431)上,所述套筒(4342)设在滑座(41)上,所述活塞杆(4343)滑动设置在套筒(4342)内,所述活塞(4344)设在活塞杆(4343)的上端,所述活塞(4344)滑动设置在气筒(4341)内,若干所述连接管(4346)均设在气筒(4341)的顶端并与其相通,若干所述连接管(4346)远离气筒(4341)的一端分别与若干固定管(4351)连接;
所述卡扣机构(4345)设在套筒(4342)内并与活塞杆(4343)连接,当所述活塞杆(4343)上下移动时,所述活塞杆(4343)具有锁止状态以及解锁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机构(4345)包括限位杆(43451)、导向槽(43452)、限位凸起(43453)以及第二弹簧(43454),所述导向槽(43452)开设在活塞杆(4343)上,所述限位杆(43451)转动设置在套筒(4342)内,所述限位凸起(43453)设在限位杆(43451)上,所述限位凸起(43453)位于导向槽(43452)内,所述第二弹簧(43454)套设在套筒(4342)上,所述导向槽(43452)呈“V”字型,所述导向槽(43452)顶端中央的高度低于导向槽(43452)顶端两侧的高度形成凹陷部(43455),当所述活塞杆(4343)移动至限位凸起(43453)位于凹陷部(43455)内时,所述活塞杆(4343)处于锁止状态,当所述活塞杆(4343)移动至限位凸起(43453)不位于凹陷部(43455)内时,所述活塞杆(4343)处于解锁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管(4351)滑动设置在支架(431)上,所述固定管(4351)上设有位于支架(431)上方的限位块(4353),所述固定管(435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354),所述第一弹簧(435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管(4351)以及支架(431)连接。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输送机(2)以及下料输送机(3)均包括支撑架(21)、传送带(22)、转轴(23)、第一传动轮(24)、第二传动轮(25)、第三传动轮(26)、第一传动带(27)、两组传动辊(28)以及若干导向辊(29),两组所述传动辊(28)以及若干导向辊(29)均转动设置在支撑架(21)上,若干所述导向辊(29)均位于两组传动辊(28)之间,所述传送带(22)套设在两组所述传动辊(28)以及若干导向辊(29)上,所述第一传动轮(24)设在其中一个传动辊(28)上,所述转轴(23)转动设置在支撑架(21)上,所述第二传动轮(25)以及第三传动轮(26)均设在转轴(23)上,所述第一传动带(27)套设在第一传动轮(24)以及第二传动轮(25)上;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包括第二传动带(51)、第四传动轮(52)、第四齿轮(53)、旋转杆(54)、棘轮机构(55)以及若干张紧轮(56),所述旋转杆(54)转动设置在底座(111)上,所述第四传动轮(52)设在旋转杆(54)上,所述第四齿轮(53)转动设置在旋转杆(54)上,所述第四齿轮(53)与第一齿条(4212)相啮合,若干所述张紧轮(56)均转动设置在底座(111)上,所述第二传动带(51)套设在第四传动轮(52)、两组第三传动轮(26)以及若干张紧轮(56)上;
所述棘轮机构(55)包括棘轮槽(551)、棘爪(552)以及第三弹簧(553),所述棘轮槽(551)开设在第四齿轮(53)上,所述棘爪(552)转动设置在旋转杆(54)上,所述第三弹簧(553)设在旋转杆(54)上并与棘爪(552)连接。
CN202310340911.8A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 Pending CN1162746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0911.8A CN116274608A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0911.8A CN116274608A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74608A true CN116274608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28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40911.8A Pending CN116274608A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74608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4477A (zh) * 2023-09-26 2023-11-03 潍坊鑫盾门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门板冲孔机
CN117182585A (zh) * 2023-11-07 2023-12-08 路鑫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后盖加工成型系统及加工成型方法
CN117340140A (zh) * 2023-12-04 2024-01-05 广州市奥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金属件下料设备
CN117380841A (zh) * 2023-12-13 2024-01-12 江苏巨登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管连续冲压机
CN117884537A (zh) * 2024-03-14 2024-04-16 烟台宜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气动冲床
CN118218468A (zh) * 2024-05-22 2024-06-21 杭州天翔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零件的冲压成型设备
CN118287818A (zh) * 2024-05-08 2024-07-05 深圳清芬挺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散热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外壳及其加工装置
CN118492168A (zh) * 2024-07-19 2024-08-16 徐州世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大厚度挖斗钢板下料用冲裁装置
CN118543736A (zh) * 2024-07-29 2024-08-27 宁波华众汽车饰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配件冲孔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4477B (zh) * 2023-09-26 2023-12-12 潍坊鑫盾门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门板冲孔机
CN116984477A (zh) * 2023-09-26 2023-11-03 潍坊鑫盾门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门板冲孔机
CN117182585B (zh) * 2023-11-07 2024-02-20 路鑫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后盖加工成型系统及加工成型方法
CN117182585A (zh) * 2023-11-07 2023-12-08 路鑫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后盖加工成型系统及加工成型方法
CN117340140B (zh) * 2023-12-04 2024-02-23 广州市奥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金属件下料设备
CN117340140A (zh) * 2023-12-04 2024-01-05 广州市奥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金属件下料设备
CN117380841A (zh) * 2023-12-13 2024-01-12 江苏巨登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管连续冲压机
CN117884537A (zh) * 2024-03-14 2024-04-16 烟台宜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气动冲床
CN117884537B (zh) * 2024-03-14 2024-05-28 烟台宜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气动冲床
CN118287818A (zh) * 2024-05-08 2024-07-05 深圳清芬挺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散热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外壳及其加工装置
CN118218468A (zh) * 2024-05-22 2024-06-21 杭州天翔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零件的冲压成型设备
CN118492168A (zh) * 2024-07-19 2024-08-16 徐州世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大厚度挖斗钢板下料用冲裁装置
CN118543736A (zh) * 2024-07-29 2024-08-27 宁波华众汽车饰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配件冲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274608A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孔装置
CN107321831A (zh) 一种自动化冲床
CN110588842B (zh) 座椅滑轨装配线
CN208555772U (zh) 一种冲压气瓶顶盖的装置
CN110394389B (zh) 一种气动拉伸模具
CN110920132B (zh) 一种适用于金刚石刀头模具的自动拆模、装模方法
CN218015364U (zh) 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冲压模具
CN110405103B (zh) 一种刹车盘生产线
CN111890048A (zh) 一种数控冲激复合柔性生产线及其加工方法
JPH049231A (ja) ドロー金型からのワーク取り出し方法
CN207204953U (zh) 一种自动化冲床
CN114769400A (zh) 一种高效率的数控冲床
CN206624348U (zh) 双工位移动输送装置
CN211366206U (zh) 一种上下料装置
CN211495802U (zh) 一种上下料机及具有该上下料机的自动传送线
CN204353378U (zh) 一种汽车空调离合器线圈壳体的冲压成型设备
CN117282869A (zh) 一种汽车挡泥板冲压装置
CN218230910U (zh) 一种石英石毛板脱模分类收集装置
CN206624410U (zh) 循环输送装置
CN216780932U (zh) 汽车雨刮总成机构的支座压套设备
CN114506673A (zh) 一种石英石毛板脱模分类收集装置
CN210189526U (zh) 环式全自动砂轮生产流水线及砂轮盖板自动输送装置
CN115476223A (zh) 用于橡胶密封圈成型后的毛边去除装置和方法
CN115157848A (zh) 一种塑料制品绿色印刷设备及工艺
CN217531595U (zh) 一种用于生产环保餐具的压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