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8291B -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8291B
CN116198291B CN202310492192.1A CN202310492192A CN116198291B CN 116198291 B CN116198291 B CN 116198291B CN 202310492192 A CN202310492192 A CN 202310492192A CN 116198291 B CN116198291 B CN 1161982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ece
air guide
air outlet
guid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921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98291A (zh
Inventor
林士强
陈红军
李琳
黄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921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82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8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8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98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8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包括控制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的开闭程度分别根据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位置来调节;控制机构通过第一传动机构控制第一导风件和/或第二导风件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调节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之间的风流量比例;控制机构通过第二传动机构控制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运动行程发生变化从而调节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的总通风量。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均作用在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上,使得实现上下风向调节功能和风量调节功能的集成,无需增加额外的风门调节件。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出风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手动的隐藏式车辆出风口的功能一般可细分为上下风向调节功能、左右风向调节功能、风量调节功能以及风口关闭功能,通常来说前3种功能都对应一套终端调节组件,具体来说,上下风向调节功能对应上下导风件组件,左右风向调节功能对应左右导风件组件,风量调节功能对应风门组件,而风口关闭功能可整合集成在前3种调节组件中。
从功能的替代性角度来讲,上下风向调节功能、左右风向调节功能无可替代是必要的,而风量调节功能一定程度上不是必要的因为可以被鼓风机的出风量调节功能替代。有些厂家希望减小在进风至出风方向上的出风口总成尺寸以满足出风口总成在车辆上的安装尺寸限制,其方案就是精简删去了风门组件,但是这种精简付出的代价就是部分乘客实际使用体验的降低。其原因是虽然鼓风机的出风量调节功能替代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出风口的风量调节功能,但是鼓风机的出风量调节功能是同时调节车辆内所有出风口的出风量,有些乘客的需求就是降低所在位置的出风口的出风量而不降低其他出风口的出风量,也即希望仅调节单个出风口的出风量,这种需求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乘客的使用体验降低。
故而在不增加风门组件、不增加出风口尺寸的情况下如何使出风口具备风量调节功能也是值得研究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避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使上下导风件组件同时具备上下风向调节功能和风量调节功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包括外壳体、内壳体、控制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气流调节机构;内壳体设于外壳体中并区分外壳体内部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包括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气流调节机构包括可活动的设在空气通道内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的开闭程度分别根据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位置来调节;控制机构可分别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气流调节机构运动;当控制机构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气流调节机构运动时,控制机构可控制第一导风件和/或第二导风件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调节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之间的风流量比例,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位置分别在各自的当前运动行程范围内变化;当控制机构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气流调节机构运动时,控制机构可同时控制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运动行程发生变化从而调节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的总通风量,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分别在各自的运动行程范围中的相对位置不变。
进一步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末端传动件,末端传动件与气流调节机构连接且两者之间的连接位置可变化,末端传动件运动时带动气流调节机构运动进而调节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位置,末端传动件运动过程中与气流调节机构的连接位置不变;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行程调节件,行程调节件与气流调节机构连接并可在运动时带动气流调节机构运动进而调节末端传动件和气流调节机构之间的连接位置;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运动行程根据末端传动件和气流调节机构之间的连接位置来调节。
进一步的,运动行程包括下限风量位置和上限风量位置;行程调节件运动时可调节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上限风量位置,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上限风量位置分别在各自的闭合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变化。
进一步的,末端传动件呈转盘状;气流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一曲柄、第二连杆和第二曲柄;第一连杆与第一曲柄活动连接,第一曲柄与第一导风件固定连接;第一连杆具有与末端传动件联动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杆与第二曲柄活动连接,第二曲柄与第二导风件固定连接;第二连杆具有与末端传动件联动的第二连接部;末端传动件转动时可带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末端传动件的周向移动,第一连杆的第一连接部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曲柄和第一导风件同步转动,第二连杆的第二连接部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曲柄和第二导风件同步转动;行程调节件运动时可带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末端传动件的径向移动。
进一步的,末端传动件具有第一联动槽,第一联动槽从末端传动件的圆心向外延伸;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设在第一联动槽内且与第一联动槽形状配合;第二连接部为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与第一连接柱轴向连接;行程调节件具有第二联动槽;第二连杆还具有与第二连接柱同轴的第三连接柱,第三连接柱设在第二联动槽内且与第二联动槽形状配合;末端传动件转动时通过第一联动槽的侧壁带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沿末端传动件的周向移动,同时第三连接柱相对第二联动槽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行程调节件转动时通过第二联动槽的侧壁带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沿第一联动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当第一连接柱在第一联动槽的位置处于末端传动件的圆心时,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均处于闭合位置;第一联动槽呈圆弧状;末端传动件的运动行程包括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末端传动件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联动槽的圆心与第一连杆和第一曲柄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一联动槽的圆心与第二连杆和第二曲柄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第二联动槽呈圆弧状;当第一连接柱在末端传动件最外围时,第一连接柱沿末端传动件的周向移动形成的轨迹线与第二联动槽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的,控制机构包括旋钮件,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与壳体连接的第一转轴件以及中间传动件;旋钮件与第一转轴件连接并可绕第一转轴件的轴线转动,第一转轴件的一端与中间传动件的轴部连接并可带动中间传动件转动,中间传动件的传动部与末端传动件并可带动末端传动件转动。
进一步的,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锥齿件、第二锥齿件;旋钮件与第一锥齿件连接并可带动第一锥齿件绕旋钮件的自转轴转动,第一锥齿件转动时通过锥齿结构带动第二锥齿件自转,第二锥齿件转动的同时带动行程调节件同轴转动,旋钮件的自转轴与第二锥齿件的自转轴呈垂直关系。
进一步的,中间传动件还具有避让通孔,行程调节件的轴部穿过避让通孔,避让通孔用于在中间传动件过程中避免与行程调节件的轴部接触。
本发明另提出的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出风口总成。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均作用在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上,第二传动机构调节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运动行程,第一传动机构调节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位置,使得空调出风口可实现上下风向调节功能和风量调节功能的集成,无需增加额外的风门调节件,也不会增加出风口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空调出风口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空调出风口总成隐去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部分零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空调出风口总成风量最大时向上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空调出风口总成风量最大时水平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空调出风口总成风量最大时向下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空调出风口总成风量一半时向上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空调出风口总成风量一半时水平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空调出风口总成风量一半时向下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空调出风口总成风量为零时向上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空调出风口总成风量为零时水平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空调出风口总成风量为零时向下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为方便理解机构运动原理将图4至图12合并在一起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00-外壳体;200-内壳体;301-第一出风通道;302-第二出风通道;303-进风通道;400-控制机构;410-旋钮件;500-第一传动机构;510-末端传动件;511-第一联动槽;520-第一转轴件;530-中间传动件;531-避让通孔;600-第二传动机构;610-行程调节件;611-第二联动槽;620-第一锥齿件;630-第二锥齿件;700-气流调节机构;710-第一导风件;720-第一曲柄;730-第一连杆;731-第一连接柱;740-第二导风件;750-第二曲柄;760-第二连杆;761-第二连接柱;762-第三连接柱。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照附图1-13,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包括外壳体100、内壳体200、控制机构400、第一传动机构500、第二传动机构600、气流调节机构700;内壳体200设于外壳体100中并区分外壳体100内部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包括第一出风通道301、第二出风通道302和进风通道303;气流调节机构700包括可活动的设在空气通道内的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第一出风通道301、第二出风通道302的开闭程度分别根据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位置来调节;控制机构400可分别通过第一传动机构500和第二传动机构600带动气流调节机构700运动;
当控制机构400通过第一传动机构500带动气流调节机构700运动时,控制机构400可控制第一导风件710和/或第二导风件740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调节第一出风通道301和第二出风通道302之间的风流量比例,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位置分别在各自的运动行程范围内变化;当控制机构400通过第二传动机构600带动气流调节机构700运动时,控制机构400可同时控制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运动行程发生变化从而调节第一出风通道301和第二出风通道302的总通风量,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分别在各自的运动行程范围中的相对位置不变。本发明中,导风件在其运动行程范围中的初始位置和终末位置之间运动,如果将初始位置和终末位置进行位置进度百分比化,即可将初始位置和终末位置分别定义为0%进度位置和100%进度位置,相对位置即指导风件的当前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或终末位置百分比化后的进度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500和第二传动机构600的作用不同,第一传动机构500用于调节第一导风件710和/或第二导风件740的位置进而调节第一出风通道301和第二出风通道302之间的风流量比例,实现上下风向调节功能;同时由于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位置仅在其各自的运动行程范围内变化,而运动行程决定了导风件的初始位置和终末位置,故当两个导风件的运动行程均不变时,第一出风通道301和第二出风通道302的总通风量即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不受变化。第二传动机构600用于调节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运动行程进而调节第一出风通道301和第二出风通道302的总通风量,实现风量调节功能;同时由于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分别在各自的运动行程范围中的相对位置不变,进而决定了第一出风通道301和第二出风通道302之间的风流量比例也不变,故而出风口的上下风向不受变化。本实施例空调出风口总成通过第一传动机构500和第二传动机构600均作用在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上,使得空调出风口可实现上下风向调节功能和风量调节功能的集成却又无需增加额外的风门调节件。
本实施例主要核心创新点在于第一传动机构500和第二传动机构600的结合,才能使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按预设需求运动,本实施例中具体介绍一种思路方案:
第一传动机构500包括末端传动件510,末端传动件510与气流调节机构700连接且两者之间的连接位置可变化;控制机构400通过末端传动件510带动气流调节机构700运动时可调节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位置,运动过程中末端传动件510与气流调节机构700的连接位置不变;第二传动机构600包括行程调节件610,行程调节件610与气流调节机构700连接;控制机构400通过行程调节件610带动气流调节机构700运动时可调节气流调节机构700和末端传动件510之间的连接位置;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运动行程根据气流调节机构700和末端传动件510之间的连接位置来调节。
现有的出风口总成中控制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气流调节机构运动,其中各传动零件的位置变化关系都是互相对应的,换句话说,当现有的出风口总成结构确定后,控制机构的运动行程就已经决定了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运动行程。要想改变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运动行程就需要打破传动链中至少两个相邻传动零件之间的位置变化关系。本实施例创新性的引入末端传动件510和行程调节件610的概念,使行程调节件610可调节气流调节机构700和末端传动件510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而达到使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运动行程可调节的目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通常运动的物体如果具有运动行程,则运动行程必然包括两个极限位置,在现有的出风口总成的导风件中,导风件的运动行程的下限风量位置和上限风量位置分别为闭合位置(也即最小风量位置)和全开位置(也即最大风量位置),下限风量位置和闭合位置的概念是相同或等价的,上限风量位置和全开位置的概念是相同或等价的。而本发明中的导风件的运动行程由于是可调节的,为了与现有技术作出区别,现将本发明中的导风件运动行程的两个极限位置分别称为下限风量位置和上限风量位置,运动行程范围可理解为从下限风量位置到上限风量位置所经过的距离或角度,闭合位置为导风件可动范围中风量从有到无时的临界位置,全开位置为导风件可动范围中风量到最大时的临界位置。导风件的运动行程发生变化理论上存在以下几种方案:
1、下限风量位置以闭合位置为基准向风量更小方向位置变化,这种方案意味着导风件存在一段风量始终为零的行程,属于无效行程;
2、下限风量位置以闭合位置为基准向风量更大方向位置变化,这种方案意味着新的下限风量位置的风量大于零,出风口总成将就无法实现总通风量为零或者说风门关闭的效果;
3、上限风量位置以全开位置为基准向风量更大方向位置变化,与第一种类似的,这种方案意味着导风件存在一段风量始终为零的行程,属于无效行程;
4、上限风量位置以全开位置为基准向风量更小方向位置变化,这一种方案具有实际意义;
5、方案1和方案4的结合方案;在下限风量位置和上限风量位置同时变化的组合方案中,方案1和方案4的结合方案相比其余的方案1和方案3的结合、方案2和方案3的结合、方案2和方案4的结合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是相比仅方案4又不如。
基于上述分析,故本实施例采取方案为:使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上限风量位置以全开位置为基准发生向风量更小方向位置进行变化,即控制机构400可通过第二传动机构600调节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上限风量位置发生变化,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上限风量位置分别在各自的闭合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变化,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下限风量位置始终处于闭合位置。
前述的思路方案其实涵盖了多种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运动模式,比如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可以是转动运动,也可以是平移运动的,或是转动加平移形成的综合运动的。
本实施例优选介绍的一种导风件为转动式的结构实施方式,具体如下:
控制机构400包括旋钮件410;第一传动机构5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轴件520、中间传动件530和末端传动件510,末端传动件510呈转盘状;末端传动件510具有呈圆弧状的第一联动槽511,第一联动槽511从末端传动件510的圆心向外延伸;第二传动机构6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锥齿件620、第二锥齿件630和行程调节件610;行程调节件610具有呈圆弧状的第二联动槽611;第二锥齿件630设在行程调节件610的轴部上;中间传动件530还具有避让通孔531,行程调节件610的轴部穿过避让通孔531,避让通孔531用于在中间传动件530过程中避免与行程调节件610的轴部接触;
气流调节机构700还包括第一导风件710、第一曲柄720、第一连杆730、第二导风件740、第二曲柄750和第二连杆760;第一导风件710与第一曲柄72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曲柄720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730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30具有与末端传动件510联动的第一连接柱731,第一连接柱731设在第一联动槽511内且与第一联动槽511形状配合;第二导风件740与第二曲柄75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曲柄75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760转动连接;第二连杆760具有与第一连接柱731轴向连接的第二连接柱761以及与第二连接柱761同轴的第三连接柱762;第三连接柱762设在第二联动槽611内且与第二联动槽611形状配合;
当第一连接柱731在第一联动槽511的位置处于末端传动件510的圆心时,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均处于闭合位置;末端传动件510的运动行程包括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末端传动件510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联动槽511的圆心与第一连杆730和第一曲柄720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一联动槽511的圆心与第二连杆760和第二曲柄750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当第一连接柱731在末端传动件510的最外围时,第一连接柱731沿末端传动件510的周向移动形成的轨迹线与第二联动槽611的中心线重合;
旋钮件410与第一转轴件520连接并可绕第一转轴件520的轴线转动,第一转轴件520的一端与中间传动件530的轴部连接并可带动中间传动件530转动,中间传动件530的传动部与末端传动件510并可带动末端传动件510转动。末端传动件510转动时可通过第一联动槽511的侧壁带动第一连接柱731和第二连接柱761沿末端传动件510的周向移动,同时第三连接柱762相对第二联动槽611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第一连杆730的第一连接柱731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曲柄720和第一导风件710同步转动,第二连杆760的第二连接柱761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曲柄750和第二导风件740同步转动;
旋钮件410与第一锥齿件620连接并可带动第一锥齿件620绕旋钮件410的自转轴转动,第一锥齿件620转动时通过锥齿结构带动第二锥齿件630绕行程调节件610的轴线转动,第二锥齿件630转动的同时带动行程调节件610同轴转动。行程调节件610转动时可通过第二联动槽611的侧壁带动第一连接柱731和第二连接柱761沿末端传动件510的第一联动槽511的长度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空调出风口总成上下风向调节功能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以图4-6组成的图组所示,为空调出风口总成处于风量最大状态时的上下风向调节;此时由于末端传动件510与第一连接柱731的连接位置处于末端传动件510的第一联动槽511的最外围,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运动行程范围最大且上限风量位置分别在各自的全开位置,空调出风口总成的总通风量为最大。在该风量状态下,手动上下调节旋钮件410,旋钮件410带动第一转轴件520转动,第一转轴件520转动的同时带动中间传动件530同步转动,中间传动件530转动的同时带动末端传动件510转动,末端传动件510可通过第一连杆730和第二连杆760分别带动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同时在各自的下限风量位置(对应闭合位置)和上限风量位置(对应全开位置)之间变化转动,从而调节空调出风口总成在出风风量最大状态时的上下风向。
以图7-9组成的图组所示,为空调出风口总成处于风量一半状态时的上下风向调节;此时由于末端传动件510与第一连接柱731的连接位置处于末端传动件510的第一联动槽511的中间位置,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上限风量位置分别在各自的半开位置,空调出风口总成的总通风量为中等。在该风量状态下,手动上下调节旋钮件410可带动末端传动件510转动,末端传动件510可通过第一连杆730和第二连杆760分别带动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同时在各自的下限风量位置(对应闭合位置)和上限风量位置(对应半开位置)之间变化转动,从而调节空调出风口总成在出风风量中等状态时的上下风向。
以图10-12组成的图组所示,为空调出风口总成处于风量为零状态时的上下风向调节;此时由于末端传动件510与第一连接柱731和第二连接柱761的连接位置处于末端传动件510的圆心,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上限风量位置分别在各自的闭合位置,空调出风口总成的总通风量为零。在该风量状态下,手动上下调节旋钮件410可带动末端传动件510转动,但是由于末端传动件510与第一连接柱731的连接位置在末端传动件510的圆心,末端传动件510转动不会带动第一连杆730和第二连杆760发生位置变化,也即不会带动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转动,空调出风口总成的总通风量始终为零。
本实施例空调出风口总成风量调节功能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以图4、7、10组成的图组所示,为空调出风口总成处于向上出风状态时的出风风量调节。手动旋转旋钮件410,旋钮件410带动第一锥齿件620转动,第一锥齿件620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锥齿件630和行程调节件610绕行程调节件610的轴线转动,行程调节件610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二联动槽611的侧壁带动第一连接柱731和第二连接柱761沿末端传动件510的第一联动槽511的长度方向移动。当末端传动件510与第一连接柱731的连接位置处于末端传动件510的圆心时,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下限风量位置分别在各自的闭合位置;当旋钮件410旋转带动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运动时,由于末端传动件510的第一联动槽511的圆心与第一连杆730和第一曲柄720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故而第一连杆730实际上仅在进行圆心固定的圆周转动并未带动第一曲柄720和第一导风件710转动,因此第一导风件710的上限风量位置一直处于闭合位置;而第二导风件740的上限风量位置在其闭合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变化,从而调节空调出风口总成在向上出风状态时的出风风量。
以图5、8、11组成的图组所示,为空调出风口总成处于水平出风状态时的出风风量调节。当末端传动件510与第一连接柱731的连接位置在末端传动件510的圆心时,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下限风量位置分别在各自的闭合位置;当旋钮件410旋转带动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运动时,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上限风量位置同时在各自的闭合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变化,从而调节空调出风口总成在水平出风状态时的出风风量。
以图6、9、12组成的图组所示,为空调出风口总成处于向下出风状态时的出风风量调节。当末端传动件510与第一连接柱731的连接位置在末端传动件510的圆心时,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的下限风量位置分别在各自的闭合位置;当旋钮件410旋转带动第一导风件710和第二导风件740运动时,由于末端传动件510的第一联动槽511的圆心与第二连杆760和第二曲柄750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故而第二连杆760实际上仅在进行圆心固定的圆周转动并未带动第二曲柄750和第二导风件740转动,因此第二导风件740的上限风量位置一直处于闭合位置,而第一导风件710的上限风量位置在闭合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变化,从而调节空调出风口总成在向下出风状态时的出风风量。
需要知道的是,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中是通过同一个旋钮件410的两种不同运动方式分别带动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两个控制件分别带动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控制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气流调节机构;所述内壳体设于外壳体中并区分外壳体内部的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包括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所述气流调节机构包括可活动的设在所述空气通道内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的开闭程度分别根据所述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位置来调节;所述控制机构可分别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气流调节机构运动;
当所述控制机构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气流调节机构运动时,所述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运动行程不变,控制机构可控制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调节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之间的风流量比例,所述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位置分别在各自的当前运动行程范围内变化;
当所述控制机构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气流调节机构运动时,控制机构可同时控制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运动行程发生变化从而调节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的总通风量,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分别在各自的运动行程范围中的相对位置不变;
所述运动行程包括下限风量位置和上限风量位置,运动行程范围为从下限风量位置到上限风量位置所经过的距离或角度;相对位置指导风件的当前位置相对于下限风量位置或上限风量位置百分比化后的进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末端传动件,所述末端传动件与所述气流调节机构连接且两者之间的连接位置可变化,所述末端传动件运动时带动气流调节机构运动进而调节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位置,末端传动件运动过程中与气流调节机构的连接位置不变;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行程调节件,所述行程调节件与所述气流调节机构连接并可在运动时带动气流调节机构运动进而调节末端传动件和气流调节机构之间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运动行程根据末端传动件和气流调节机构之间的连接位置来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调节件运动时可调节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上限风量位置,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上限风量位置分别在各自的闭合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传动件呈转盘状;所述气流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一曲柄、第二连杆和第二曲柄;第一连杆与第一曲柄活动连接,第一曲柄与第一导风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具有与末端传动件联动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杆与第二曲柄活动连接,第二曲柄与第二导风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具有与末端传动件联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末端传动件转动时可带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末端传动件的周向移动,第一连杆的第一连接部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曲柄和第一导风件同步转动,第二连杆的第二连接部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曲柄和第二导风件同步转动;所述行程调节件运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末端传动件的径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传动件具有第一联动槽,第一联动槽从末端传动件的圆心向外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设在第一联动槽内且与第一联动槽形状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与第一连接柱轴向连接;所述行程调节件具有第二联动槽;所述第二连杆还具有与第二连接柱同轴的第三连接柱,第三连接柱设在第二联动槽内且与第二联动槽形状配合;所述末端传动件转动时通过第一联动槽的侧壁带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沿末端传动件的周向移动,同时第三连接柱相对第二联动槽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所述行程调节件转动时通过第二联动槽的侧壁带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沿第一联动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连接柱在第一联动槽的位置处于末端传动件的圆心时,所述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均处于闭合位置;所述第一联动槽呈圆弧状;所述末端传动件的运动行程包括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所述末端传动件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联动槽的圆心与第一连杆和第一曲柄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一联动槽的圆心与第二连杆和第二曲柄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二联动槽呈圆弧状;当第一连接柱在末端传动件最外围时,第一连接柱沿末端传动件的周向移动形成的轨迹线与第二联动槽的中心线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旋钮件,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与壳体连接的第一转轴件以及中间传动件;所述旋钮件与第一转轴件连接并可绕第一转轴件的轴线转动,第一转轴件的一端与中间传动件的轴部连接并可带动中间传动件转动,中间传动件的传动部与末端传动件并可带动末端传动件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锥齿件、第二锥齿件;所述旋钮件与第一锥齿件连接并可带动第一锥齿件绕旋钮件的自转轴转动,第一锥齿件转动时通过锥齿结构带动第二锥齿件自转,第二锥齿件转动的同时带动行程调节件同轴转动,旋钮件的自转轴与第二锥齿件的自转轴呈垂直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传动件还具有避让通孔,所述行程调节件的轴部穿过所述避让通孔,所述避让通孔用于在中间传动件过程中避免与行程调节件的轴部接触。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出风口总成。
CN202310492192.1A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116198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2192.1A CN116198291B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2192.1A CN116198291B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8291A CN116198291A (zh) 2023-06-02
CN116198291B true CN116198291B (zh) 2023-08-01

Family

ID=86517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2192.1A Active CN116198291B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82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2711B (zh) * 2023-07-14 2023-10-31 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90663B1 (ko) * 2012-03-29 2013-07-30 한국 티알더블류 자동차부품산업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벤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2060873A (zh) * 2020-09-30 2020-12-11 英华利汽车模具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式叶片结构的空调出风口、空调器及导风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14962B2 (ja) * 1992-09-29 1997-05-28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吹出装置
KR101240601B1 (ko) * 2006-06-26 2013-03-0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풍향 및 풍량 조절장치
JP2014024438A (ja) * 2012-07-26 2014-02-06 Nippon Plast Co Ltd 風向調整装置
CN209552882U (zh) * 2019-09-20 2019-10-29 宁波舜宇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
CN111731077B (zh) * 2020-08-07 2020-11-27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的双风道出风口结构
CN216424024U (zh) * 2020-12-26 2022-05-03 上美塑胶(南京)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空调出风口叶片调控的多向传动机构
CN113147329B (zh) * 2021-04-29 2022-10-04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控制空调出风口结构
CN113246691B (zh) * 2021-06-03 2021-09-24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导风及风量控制结构的汽车空调出风口
CN218906854U (zh) * 2022-12-26 2023-04-25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90663B1 (ko) * 2012-03-29 2013-07-30 한국 티알더블류 자동차부품산업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벤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2060873A (zh) * 2020-09-30 2020-12-11 英华利汽车模具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式叶片结构的空调出风口、空调器及导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8291A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98291B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CN108001167B (zh) 出风口出风调节结构
CN109910593B (zh) 具有在侧表面上具有控制槽的控制筒的百叶窗设备
KR102120773B1 (ko) 자동차용 에어벤트
CN113022268B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结构
CN216033631U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的单旋钮控制机构
US9963015B1 (en) Vent outlet assembly
CN116572711B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WO2018188368A1 (zh) 空调器
CN113246691B (zh) 一种具有导风及风量控制结构的汽车空调出风口
CN112706587B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
CN112793395B (zh) 一种手动操控的圆形出风口
CN211710596U (zh) 一种汽车出风口总成
KR101635420B1 (ko) 벤츄리 형상을 가진 가변형 풍량 조절장치
CN219583897U (zh) 一种空调模块
CN111731069A (zh) 一种风门结构及使用其的汽车空调出风口
WO2018058880A1 (zh) 导风板运动机构和空调器
CN114593457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552446U (zh) 手动隐藏式出风口
CN115056633A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CN210740396U (zh) 限流装置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09441880B (zh) 电扇的挡风结构
CN219389899U (zh) 空调器
CN218763678U (zh) 一种新风阀门组件、新风机构和空调器
CN215951721U (zh) 连杆组件和用于双导风板的运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