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3293A - 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43293A
CN116143293A CN202310338604.6A CN202310338604A CN116143293A CN 116143293 A CN116143293 A CN 116143293A CN 202310338604 A CN202310338604 A CN 202310338604A CN 116143293 A CN116143293 A CN 116143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arrel
annular cavity
water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386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鹏
王杰源
施洪鑫
刘伟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3386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43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43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32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use of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所述反应器由同轴设置且直径逐渐增大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构成,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形成第一环状空腔,在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之间形成第二环状空腔;第一筒体对应的反应器底部设有进水口,第一筒体内设有第一生物填料,第一筒体顶端设有溢流堰,便于水体经第一筒体后溢流进入第一环状空腔,第一环状空腔内设有第二生物填料;第二筒体下端距离反应器底部一定高度,从而将第一环状空腔和第二环状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环状腔内设有藻类;所述第三筒体顶端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三筒体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筒体采用有机硅塑料制成。该反应器占地面积小,污水处理效率高且无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
背景技术
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极不稳定,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细菌和病原体以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为营养而大量繁殖,可导致传染病蔓延流行。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
目前,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包括厌氧-缺氧-好氧技术、好氧-缺氧技术等。但是好氧反应需要利用曝气设备向水体当中补充大量的氧气,其能耗较高。藻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从而降低能耗,然而,现有利用藻类结合其他污水处理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存在占地面积大、工艺复杂,可维护性低等缺点。而一体化成套设备可以有效克服现有处理技术占地面积大的缺点,所以对于生活污水处理,如何充分利用藻类产生氧气的特点,研发更加高效、节能、简易的一体化成套设备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该反应器占地面积小,污水处理效率高且无能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由同轴设置且直径逐渐增大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构成,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形成第一环状空腔,在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之间形成第二环状空腔。
第一筒体对应的反应器底部设有进水口,用于连接进水管,以将污水引入第一筒体,第一筒体内设有第一生物填料,第一筒体顶端设有溢流堰,便于水体经第一筒体后溢流进入第一环状空腔,所述第一环状空腔内设有第二生物填料;所述第二筒体下端距离反应器底部一定高度,从而将第一环状空腔和第二环状空腔连通,便于第一环状空腔内的水体进入第二环状腔,所述第二环状腔内设有藻类;所述第三筒体顶端设有出水口,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水体。
所述第三筒体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筒体采用有机硅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筒体顶端高出第二筒体一定高度,并在第一筒体高出第二筒体部分对应的第一筒体外壁均匀分布有若干挡水齿,便于水体从第一筒体跌入第一环状腔过程中实现增氧。
进一步地,第一筒体、第一环状腔和第二环状腔内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水平设有第一网格状隔板、第二网格状隔板和第三网格状隔板,所述第一生物填料设于两第一网格状隔板之间,所述第二生物填料设于两第二网格状隔板之间,所述藻类设于两第三网格状隔板之间,所述出水口设于第三网格状隔板外侧。
进一步地,位于第一筒体下端的第一网格状隔板距离反应器底部一定高度,在该第一网格状隔板下方对应的第一筒体上设有若干回流口,所有回流口沿第一筒体圆周均匀分布,并在回流口对应的第一筒体内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和回流口一一对应设置,挡水板倾斜设置,且挡水板的上端与回流口上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板与回流口下端对应的第一筒体壁的夹角为15~45°;挡水板的下端延伸至对应回流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状腔内设有均匀分布有若干大小不等的传质管,所有传质管位于两第二网格状隔板之间且与第一筒体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质管采用有机硅塑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经过缺氧处理、好氧处理和藻类深度处理可以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去除污水中的氮、磷,使经处理后的水体达标排放。本发明第二环状腔内的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能高效通过有机硅塑料进行传质,从而能有效的提高第一环状腔中水体的溶氧量,进而使得第一环状腔内好氧反应的有效进行,且无需曝气设备,故无能耗。
同时,本发明通过第一筒体及第一筒体上挡水齿的设置,进一步提高进入第一环状腔的水体的溶氧量,保证第一环状腔处于好氧环境。
2、本发明在第一筒体下端设置回流口,回流口的设置使得第一环状空腔内的水体部分回流到第一筒体内,进行二级缺氧处理,从而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3、本发明所述反应器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可用于处理单户生活污水,也可用于先将村镇生活污水收集后进行统一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图1的A-A剖面图。
其中:1-溢流堰;2-第一筒体;3-第二网格状隔板;4-传质管;5-第二筒体;6-第三网格状隔板;7-第三筒体;8-挡水板;9-进水口;10-出水口;11-第一网格状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所述反应器由同轴设置且直径逐渐增大的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5和第三筒体7构成,在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5之间形成第一环状空腔,在第二筒体5和第三筒体7之间形成第二环状空腔。
第一筒体2对应的反应器底部设有进水口,用于连接进水管,以将污水引入第一筒体2,第一筒体2内设有第一生物填料,第一筒体2顶端设有溢流堰1,便于水体经第一筒体2后溢流进入第一环状空腔,所述第一环状空腔内设有第二生物填料;所述第二筒体5下端距离反应器底部一定高度,从而将第一环状空腔和第二环状空腔连通,便于第一环状空腔内的水体进入第二环状腔,所述第二环状腔内设有藻类;所述第三筒体7顶端设有出水口,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水体。
所述第三筒体7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筒体5采用有机硅塑料制成。
图2中的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这里第三筒体可采用透明度比较好的玻璃制成,便于光照透过第三筒体进入第二环状腔,从而使得第二环状腔内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通过研究发现有机硅塑料有利于氧的传质,这里采用有机硅塑料能使第二环状腔内的氧气进入第一环状腔内。
这样,因污水进入第一筒体前,污水含有少量的氧气,当污水从进水口进入第一筒体内,在第一筒体内形成缺氧区,在缺氧区,反硝化细菌利用污水中的碳源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替代分子氧作电子受体,分解有机质,同时将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完成反硝化反应;然后经第一筒体上的溢流堰进入第一环状腔内,因第二环状空腔中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并通过有机硅塑料的传质作用,将氧传质到第一环状空腔,使得水中溶氧量升高,从而在第一环状空腔形成好氧区,在好氧区内,污水中的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亚硝酸盐,再经硝化细菌作用而转化为硝酸盐,完成硝化反应。如此,利用缺氧区与好氧区对污水进行配合处理,可将污水中的氨氮、COD基本降解,在第二环状空腔内的藻类对水体进行深度处理,从而在该区域形成藻类深度处理区,进一步除去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筒体2顶端高出第二筒体5一定高度,并在第一筒体2高出第二筒体5部分对应的第一筒体2外壁均匀分布有若干挡水齿(图中未示出),便于水体从第一筒体2跌入第一环状腔过程中实现增氧。
第一筒体顶端高出第二筒体顶端一定高度,这样当水体从溢流堰流出后沿第一筒体外壁流入第一环状腔内的过程中,能与空气接触,从而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
进一步地,在第一筒体外壁还设有挡水齿,这样在水体沿第一筒体外壁流入第一环状腔内的过程中,挡水齿还会对水体进行阻挡,使得水流在撞击挡水齿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进一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然后与第二环状腔内传递到第一环状腔内的氧,能有效保证第一环状腔处于好氧环境,保证污水处理效果。同时也避免使用曝气装置,实现零能耗。
具体实施时,第一筒体、第一环状腔和第二环状腔内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水平设有第一网格状隔板11、第二网格状隔板3和第三网格状隔板6,具体地,在第一筒体上端和下端设有第一网格状隔板11,在第二环状腔的上端和下端设有第二网格状隔板3,在第二环状腔内的上端和下端设有第三网格状隔板6。所述第一生物填料设于两第一网格状隔板11之间,所述第二生物填料设于两第二网格状隔板3之间,所述藻类设于两第三网格状隔板6之间,所述出水口10设于第三网格状隔板外侧。
这样可以将第一生物填料限制在两第一网格状隔板之间,将第二生物填料限制在两第二网格状隔板之间,将藻类限制在两第三网格状隔板之间,避免第一生物填料进入第一环状腔,以及避免第二生物填料进入第二环状腔。
具体实施时,位于第一筒体2下端的第一网格状隔板11距离反应器底部一定高度,在该第一网格状隔板11下方对应的第一筒体1上设有若干回流口,所有回流口沿第一筒体2圆周均匀分布,并在回流口对应的第一筒体2内设有挡水板8,所述挡水板8和回流口一一对应设置,挡水板8倾斜设置,且挡水板8的上端与回流口上口连接。同时,所述挡水板与回流口下端对应的第一筒体壁的夹角为15~45°;挡水板8的下端延伸至对应回流口下方。
这里可以通过调节挡水板的倾斜角度来调节第一环状腔内水体回流至第一筒体的回流比。同时挡流板下端延伸至对应回流口下方,这样可以有效减小回流的水体对第一筒体内的水体造成冲击力,保证第一生物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污水处理效果。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环状腔内设有均匀分布有若干大小不等的传质管4,所有传质管4与第一筒体2同轴设置。所有传质管4位于两第二网格状隔板3之间且与第一筒体2同轴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传质管设有三组,这样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第二环状腔内藻类产生的氧气透光第二筒体、传质管层层向第二环状腔内侧传递氧气,保证第一环状腔整个区域处于好氧环境,且传质管的设置将第一环状腔平均分成四份,有利于保证第二生物填料分布的均匀性。
还在反应器底部设有排泥口,用于排出污泥,同时本发明采用的是生物膜法处理污水,产生的污泥量极少,只需要定期排放即可。本发明所述反应器可用于处理单户生活污水,也可用于先将村镇生活污水收集后进行统一处理,只需要调整反应器的规格即可,同时当反应器用于山村高地时,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的进口端可位于反应器高处,便于污水自流进入反应器的第一筒体,避免产生能耗。
实施例
以重庆市某农村污水为处理对象,其进水水质为COD=300 mg/L,BOD5=250 mg/L、SS=200 mg/L、TP=10 mg/L、TN=50 mg/L、NH3-N=45mg/L。有效体积为1.5 m3,其中藻类深度处理区0.3 m3、缺氧区0.3 m3、好氧区0.9 m3,日处理量2.0 m3
运行参数:污泥龄(SRT)10天,MLSS 3000mg/L,污泥回流比100 %。
处理结果:出水COD≤50 mg/L、TN≤15mg/L、NH3-N≤5mg/L、TP≤1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75%、88%、85%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7)

1.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由同轴设置且直径逐渐增大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构成,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形成第一环状空腔,在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之间形成第二环状空腔;
第一筒体对应的反应器底部设有进水口,用于连接进水管,以将污水引入第一筒体,第一筒体内设有第一生物填料,第一筒体顶端设有溢流堰,便于水体经第一筒体后溢流进入第一环状空腔,所述第一环状空腔内设有第二生物填料;所述第二筒体下端距离反应器底部一定高度,从而将第一环状空腔和第二环状空腔连通,便于第一环状空腔内的水体进入第二环状腔,所述第二环状腔内设有藻类;所述第三筒体顶端设有出水口,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水体;
所述第三筒体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筒体采用有机硅塑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顶端高出第二筒体一定高度,并在第一筒体高出第二筒体部分对应的第一筒体外壁均匀分布有若干挡水齿,便于水体从第一筒体跌入第一环状腔过程中实现增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筒体、第一环状腔和第二环状腔内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水平设有第一网格状隔板、第二网格状隔板和第三网格状隔板,所述第一生物填料设于两第一网格状隔板之间,所述第二生物填料设于两第二网格状隔板之间,所述藻类设于两第三网格状隔板之间,所述出水口设于第三网格状隔板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筒体下端的第一网格状隔板距离反应器底部一定高度,在该第一网格状隔板下方对应的第一筒体上设有若干回流口,所有回流口沿第一筒体圆周均匀分布,并在回流口对应的第一筒体内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和回流口一一对应设置,挡水板倾斜设置,且挡水板的上端与回流口上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与回流口下端对应的第一筒体壁的夹角为15~45°;挡水板的下端延伸至对应回流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腔内设有均匀分布有若干大小不等的传质管,所有传质管位于两第二网格状隔板之间且与第一筒体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质管采用有机硅塑料制成。
CN202310338604.6A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 Pending CN1161432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38604.6A CN116143293A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38604.6A CN116143293A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3293A true CN116143293A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56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38604.6A Pending CN116143293A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43293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5710A (zh) * 2007-07-31 2008-02-20 重庆大学 可调节自流分流式环型氧化沟
KR100872381B1 (ko) * 2008-08-14 2008-12-05 (주) 영동엔지니어링 조류를 가용분해하여 탄소원을 공급하는 고도처리장치 및 방법
CN101468846A (zh) * 2007-12-25 2009-07-0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分段进水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05366808A (zh) * 2015-11-17 2016-03-02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三环式同步除碳脱氮生物反应器
KR20160052292A (ko) * 2014-11-04 2016-05-12 강동한 혐기조, 무산소조 및 광합성 미생물 배양조가 유기적으로 조합된 바이오매스 생산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6698806A (zh) * 2015-11-18 2017-05-24 内蒙古天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生态倍增反应系统
CN111408278A (zh) * 2020-04-27 2020-07-14 广东泽蓝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abr支撑复合氧合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453848A (zh) * 2020-06-01 2020-07-28 重庆大学 水力式无能耗复合双向生物移动床反应器
CN111762980A (zh) * 2020-07-16 2020-10-13 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可强化处理的mabr人工湿地装置
WO2022057123A1 (zh) * 2020-09-18 2022-03-24 广东粤海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双曝气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耦合装置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5710A (zh) * 2007-07-31 2008-02-20 重庆大学 可调节自流分流式环型氧化沟
CN101468846A (zh) * 2007-12-25 2009-07-0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分段进水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KR100872381B1 (ko) * 2008-08-14 2008-12-05 (주) 영동엔지니어링 조류를 가용분해하여 탄소원을 공급하는 고도처리장치 및 방법
KR20160052292A (ko) * 2014-11-04 2016-05-12 강동한 혐기조, 무산소조 및 광합성 미생물 배양조가 유기적으로 조합된 바이오매스 생산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5366808A (zh) * 2015-11-17 2016-03-02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三环式同步除碳脱氮生物反应器
CN106698806A (zh) * 2015-11-18 2017-05-24 内蒙古天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生态倍增反应系统
CN111408278A (zh) * 2020-04-27 2020-07-14 广东泽蓝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abr支撑复合氧合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453848A (zh) * 2020-06-01 2020-07-28 重庆大学 水力式无能耗复合双向生物移动床反应器
CN111762980A (zh) * 2020-07-16 2020-10-13 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可强化处理的mabr人工湿地装置
WO2022057123A1 (zh) * 2020-09-18 2022-03-24 广东粤海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双曝气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耦合装置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娄金生: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与应用》", vol. 1, 31 October 2022,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pages: 85 - 86 *
张剑桥;金文标;涂仁杰;郭艳梅;周旭;: "藻菌共生生物接触转盘反应器的研制和运行", 环境工程学报, no. 07, 5 July 2018 (2018-07-05), pages 80 - 87 *
赵阳国: "《辽河口湿地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实践》", vol. 1, 31 December 2017, 海洋出版社, pages: 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6229B (zh) 一种城市污水改良a2/o强化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及工艺
CN218910039U (zh) 高效的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
CN111099726A (zh) 一种同步反硝化脱氮除磷双泥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08178307A (zh) 一种七段深度脱氮生化处理方法
CN209024270U (zh) 一种同步反硝化脱氮除磷双泥污水处理系统
CN106045030B (zh) A2/o-uasb连续流城市生活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装置与方法
CN111453848B (zh) 零能耗菌藻深度处理移动床反应器
CN113184994A (zh) 一种基于mbbr耦合厌氧-好氧工艺一体化的农村生活废水处理装置与方法
CN212102192U (zh) 以aao或sbbr方式切换运行的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11198754U (zh) 一种内嵌沉淀结构的一体化a2/o生化塔
CN210764841U (zh) 一种多级接触泥膜共生高效生物反应器
CN209906446U (zh) 一种基于圆形罐体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08234714U (zh) 一种高效脱氮生物处理装置
CN116143293A (zh) 一种零能耗分隔式菌藻共生环形反应器
CN214360900U (zh) 一种流化床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109231712A (zh) 一种A2O2+Anammox微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1977797B (zh) 一种AxOx同步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CN215516841U (zh) 一种基于特制活性砂滤罐废水深度脱氮装置
CN208776535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11056902U (zh) 高效污水沉淀结构
CN113998846A (zh) 一种高效碳吸附耦合生物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CN209619000U (zh) 一种高浓度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7868330U (zh) 一种立式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反应器
CN221460083U (zh) 一种有机污泥原位减量排放的处理系统
CN203754569U (zh) 一种高效低能延缓膜污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