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4710A - 一种农作物收获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作物收获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34710A CN116034710A CN202310086261.9A CN202310086261A CN116034710A CN 116034710 A CN116034710 A CN 116034710A CN 202310086261 A CN202310086261 A CN 202310086261A CN 116034710 A CN116034710 A CN 1160347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ps
- harvesting
- lifting
- roller
- scre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13/00—Diggers, e.g. potato plough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33/00—Accessories for digging harvest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Root Cro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收获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农作物收获机,所述承载座用于驱动收获机运动;所述前置收获机构可跟随承载座运动,且位于承载座的前端;所述料仓设置于承载座,所述料仓沿承载座的高度方向延伸,以同前置收获机构形成高度差,所述料仓的料仓入料口位于其高处;所述螺旋送料机构设置于承载座,位于前置收获机构和料仓的底部之间的第一预留空间内;所述提料机构设置于承载座,用于将农作物从料仓入料口投入料仓内;所述物料分离机构设置于承载座侧边的第二预留空间内;所述螺旋送料机构和提料机构通过物料分离机构连通。本发明针对无人或遥控操作而设计,布局紧凑,功能完善,可实现农作物从田地到仓储的全流程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收获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作物收获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根茎类农作物收获的过程中,基本采用人工收获方式。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收获效率,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通过拖拉机拉动的方式实现农作物收获的机械装备,以替代人工收获。
然而,这种机械装备体积庞大,功能单一。并且这种机械装备容易损伤农作物,从土壤中挖出的农作物仍然带有大量泥块,造成农作物收获质量欠佳,降低产品品质的同时增加了后续工序的处理难度,也无法在一次收获作业中储存数量较多的农作物,并且转运不够便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作物收获机,针对无人或遥控操作而设计,布局紧凑,功能完善,可实现农作物从田地到仓储的全流程处理。
本发明通过旋转收获农作物的方式降低挖掘中对农作物的损伤;通过多种方式多次去泥,极大减少了农作物上泥块的附着,提升了后续工序的处理效率;并在转运农作物的过程中,使农作物从上至下落入料仓并在料仓中分散堆积,以实现较大数量的农作物暂存,并且能与各种接收机构方便地进行对接。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包括:
承载座,用于驱动收获机运动;
前置收获机构,所述前置收获机构可跟随承载座运动,且位于承载座的前端;
料仓,所述料仓设置于承载座,所述料仓沿承载座的高度方向延伸,以同前置收获机构形成高度差,用于暂存大数量的农作物,所述料仓的料仓入料口位于其高处;
螺旋送料机构,所述螺旋送料机构设置于承载座,位于前置收获机构和料仓的底部之间的第一预留空间内,用于接收前置收获机构转运的农作物;
提料机构,所述提料机构设置于承载座,用于将农作物从料仓入料口投入料仓内;以及
物料分离机构,所述物料分离机构设置于承载座侧边的第二预留空间内,用于改变农作物在收获机中的转运方向,并将农作物随附的泥土打散;
其中,所述螺旋送料机构和提料机构通过物料分离机构连通。
所述收获机合理利用承载座的尺寸,以紧凑的布局,集成了农作物挖掘、去土、暂存等实用功能,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收获效率,还能够提高农作物收获质量,并且,由于料仓的料仓入料口位于其高处,因此,收获机可以将农作物转运至相对较高的位置,从而使农作物从料仓的高处落入其内部,从而以堆叠的方式实现较大数量的农作物暂存。
优选的,所述前置收获机构包括:
收获机架,所述收获机架设置于承载座的前端,所述收获机架设有输送链条;
挖掘辊,所述挖掘辊与收获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挖掘辊沿其轴向布置有若干组并列设置的挖掘件,任意相邻的两组挖掘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以在任意相邻的两组挖掘件之间暂存农作物,且使农作物携带的部分泥土从第一间隙掉落;以及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收获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方向与挖掘辊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转轴沿其轴向布置有若干组并列设置的扒送件,用于将挖掘辊挖掘的农作物扒至输送链条。
由于任意相邻的两组挖掘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因此通过相邻的两组挖掘件可将农作物从泥土中挖出,并且通过该间隙还能够使随附在农作物上的部分泥土从第一间隙处掉落;由于挖掘辊转动时,挖掘件占用一定的运动空间,此时输送链条并未处于挖掘辊的下方,因此挖掘件挖掘的农作物可能不会直接落至输送链条上,因此,当农作物通过挖掘辊的挖掘后,由第一转轴的扒送件将暂留于挖掘辊的农作物扒送至输送链条上,通过卷料的方式阻抗离心力,从而确保挖掘件挖掘的农作物均能够落至输送链条上。
优选的,所述前置收获机构还包括:
定高辊;以及
调高组件,所述调高组件的一端与收获机架连接,另一端与定高辊连接,用于调整定高辊和收获机架之间的相对位置;
其中,在收获机的前行路径上,所述定高辊位于挖掘辊的前端。
所述定高辊为挖掘辊提供相对于收获机架位置的调节能力,此时,利用定高辊的自身重力可改变挖掘辊的挖掘深度,从而适应不同的挖掘要求。
优选的,所述调高组件包括:
过渡件,所述过渡件与收获机架转动连接,其一端与定高辊转动连接;以及
调高合件,所述调高合件与收获机架连接;
其中,所述过渡件远离定高辊的一端与调高合件抵触。
通过调高合件能够利用过渡件的杠杆作用对定高辊相对于收获机架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满足对挖掘辊相对于机架位置的调整,从而适应不同的收获作业场景。
优选的,所述收获机架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所述过渡件设有弧形的腰型孔;若干第一连接孔的中心连线所在延长线与腰型孔的中心线所在延长线重合;
所述调高合件包括: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具有外螺纹,该端与收获机架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过渡件远离定高辊的一端抵触;以及
至少一个固定件;
其中,固定件通过第一连接孔和腰型孔使收获机架和过渡件连接。
当过渡件连接定高辊后,通过定高辊的自身重力,使过渡件远离定高辊的一端的相对泥土的高度高于定高辊,此时调节杆远离与机架螺纹连接的一端即可同过渡件紧密抵触,由此在螺纹连接的基础上即可调整调节杆同机架之间的相对高度,从而调整过渡件两端的相对高度,以适应具体的作业工况;由于调节杆和过渡件之间为抵触,因此,在收获机前行过程中,若泥土不够平整,则可能导致定高辊产生相对于收获机架的跳动,此时不利于收获机在前行过程中保持挖掘辊的挖掘深度,因而通过固定件确定收获机架和定高辊的相对位置后,能够为挖掘辊实现定高,从而更好的满足农作物挖掘要求。
优选的,所述前置收获机构还包括:
至少一个碾压辊,碾压辊与收获机架转动连接,且位于输送链条的上侧,用于将农作物携带的泥土破碎或清理;
其中,碾压辊的表面分布有若干齿块或沿碾压辊的周向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棱。
碾压辊能够实现快速旋转,以将随附于农作物的泥土进行破碎和/或清理,从而进一步实现料土分离。
优选的,碾压辊具有两个,沿输送链条的转运路径依次为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
其中,所述第一辊体的表面分布有若干齿块,用于破碎农作物携带的泥土;
所述第二辊体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棱,用于清理农作物携带的泥土。
所述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的设置能够使收获机同时具备破碎泥土和清理泥土的能力,从而将农作物携带的大部分泥土脱离于农作物。
优选的,所述前置收获机构还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碾压辊对应设置,用于安装碾压辊,所述安装座与收获机架滑动连接;以及
调节组件,用于调整收获机架和安装座之间的相对位置;
其中,当农作物携带有难以破碎的物料经过碾压辊时,所述安装座相对于收获机架滑动。
在安装时,通过调节组件可调整碾压辊和收获机架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碾压辊的作用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对随附泥土的农作物给予合适的作用力,以达到破碎和/或清理泥土的目的,并使农作物经辊体碎土后仍保持良好的完整性;并且,当难以破碎的物料经过碾压辊,由于安装座能够相对于机架滑动,实现被动调整,因而可以使难以破碎的物料直接通过碾压辊,从而实现保护功能。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具有连接面板,所述收获机架具有表面板,所述表面板设有连接通孔;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为阶梯结构,其具有阶梯面,所述调节杆通过阶梯面定位于连接面板,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连接通孔,该端可沿连接通孔的轴向往复运动;
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调节杆穿过连接通孔的一端连接;
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调节杆远离连接通孔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面板位于台阶面和锁紧螺母之间。
在安装时,需要确定初始状态下碾压辊和收获机架之间的相对位置,此时,通过旋动调节螺母即可很好的实现对安装座的提动或推动,从而方便调整;将连接面板设置于台阶面和锁紧螺母之间,能够方便通过调节螺母实现安装座和收获机架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且在满足难以破碎的物料通过碾压辊时,安装座能够携带碾压辊运动;此外,相比于调节杆和安装座直接的螺纹连接,通过锁紧螺母能够提高连接强度,且避免通过调节螺母调整碾压辊和收获机架之间的相对高度而导致的调节杆和安装座之间产生松动,以及避免在碾压辊自重作用下的结构失稳。
优选的,所述前置收获机构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调节杆的外侧,位于表面板和连接面板之间,且呈压缩状态;
其中,当难以破碎的物料经过碾压辊时,所述弹性件发生形变。
将所述弹性件设置于表面板和连接面板之间,能够通过弹性件自身的形变能力以避免难以破碎的物料经过碾压辊时,安装座和收获机架之间产生硬性接触;并且,当弹性件呈压缩状态时,其实际上预压于表面板和连接面板之间,从而能够对物料上的泥土施加下压外力,从而更好的实现碾压辊的去土效果。
优选的,所述前置收获机构还包括:
压平组件,所述压平组件与收获机架连接,所述压平组件将输送链条压折为两面具有相对角度的转运面。
利用压平组件将输送链条压折后,输送链条能够将位于相对低处的农作物转运至相对高处,从而通过设置在承载座上的螺旋送料机构继续转运。
优选的,所述压平组件包括:
压平辊,所述压平辊与收获机架转动连接,位于输送链条的上侧,且与输送链条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所述压平辊的两端均设有压平链轮,压平链轮与输送链条啮合。
所述压平辊设置的压平链轮能够改变输送链条的转运平面,以更好的转运农作物至相对较高处,方便后续机构收集和/或送料。优选的,所述压平辊的两个压平链轮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中间轮体;
其中,中间轮体与输送链条抵靠连接,或
中间轮体与输送链条啮合。
中间轮体能够在设置压平链轮的基础上,配合压平链轮压紧输送链条,以进一步稳定输送链条的转运平面。
优选的,所述螺旋送料机构的其中一端设有螺旋出料口,其另外一端对应于输送链条设置有螺旋入料口;
其中,所述螺旋入料口从螺旋送料机构远离螺旋出料口的一端朝螺旋出料口所在的一端延伸,所述螺旋入料口的长度不小于输送链条的宽度;
所述螺旋送料机构包括:
沿自身轴线转动的螺旋轴,所述螺旋轴上设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旋和第二螺旋;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设置于螺旋入料口处,其长度不小于输送链条的宽度;
所述第二螺旋设置于螺旋送料机构远离第一螺旋的一端;
所述螺旋出料口位于第一螺旋和第二螺旋之间。
由于螺旋入料口的长度不小于输送链条的宽度,因此输送链条可以一次性转运较大数量的农作物进入螺旋送料机构内;此外,第一螺旋和第二螺旋的设置,能够实现农作物的运限位,并使农作物及时从螺旋出料口离开螺旋送料机构,避免农作物被继续推送而超过螺旋出料口的范围。
优选的,所述收获机架远离挖掘辊的一端与螺旋送料机构可活动连接;
还包括:
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承载座或螺旋送料机构铰接,另一端与收获机架铰接,用于调整收获机架与承载座之间的相对角度。
由于收获机架和承载座之间的相对角度可调,因此能够通过相应的调整以配合定高辊确保挖掘辊的挖掘深度。
优选的,所述物料分离机构包括:
具有内腔的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设置于承载座,所述第一容器的两端设置有分离入料口和分离出料口,所述第一容器的壁上设有若干镂空,所述镂空的宽度较农作物的宽度小,所述第一容器可绕一轴心自转;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螺旋状布置在第一容器的内壁,且从分离入料口延伸至分离出料口;以及
拨动机构,所述拨动机构设置在第一容器内,用于将第一容器内的农作物从低处向高处拨动。
通过拨动机构将农作物从第一容器的底部拨动至第一容器顶部,然后利用农作物自身的重力摔打到第一容器底部,分离后的泥土通过第一容器侧壁上的镂空跌落出第一容器,从而将物料与泥土分离;而螺旋状布置的导流板利用第一容器的旋转能将农作物由分离入料口方向往分离出料口方向输送。
优选的,所述拨动机构还包括:
随第一容器转动的支架;以及
若干拨动件,拨动件设置于支架。
支架由第一容器带动,无需为拨动机构设置单独的动力源;支架作为拨动件的支撑机构,并带动拨动件旋转。
优选的,所述转运组件还包括:
可做环形运动的提料机构,所述提料机构包括:
提料机架,所述提料机架具有位于提料机架低处的提料入料口和位于提料机架高处的提料出料口;
两条呈环形且平行设置的提料链条,提料链条设置于提料机架内,两条提料链条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杆;
若干载物件,载物件设置在连接杆上,且载物件朝向提料机架的内侧设置;以及
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端伸入提料出料口,另一端位于料仓的上方;
其中,在提料链条的行程中至少有一段为由低处向高处运行的提升段,载物件在运行到提升段时可支撑农作物由低向高运动;
在提料链条的行程中至少有一段为放料段,载物件在运行到放料段时载物件上支撑的农作物从载物件上滑落;
所述物料分离机构通过提料入料口将农作物转运至提料框架内。
利用提料机构的运行带动载物件,通过载物件运行到提升段时,通过载物件支撑农作物向上运行;当载物件运行到放料段,农作物从载物件上滑落实现自动下料,且农作物自动下料至第一传送带,即可经第一传送带将农作物转运至料仓内;并且,利用提料链条和连接杆构成转运农作物的手段,具有传动效率高,并且便于安装载物件的优势。
优选的,所述提料机构还包括:
位于提料机架顶部的支撑链轮组,所述支撑链轮组包括:
平行且与提料链条对应设置的两个支撑链轮;
用于让两个支撑链轮同步转动的第二转轴;以及
与支撑链轮对应设置的轴承座,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与轴承座连接;
其中,所述轴承座可相对于提料机架调整位置。
所述支撑链轮能够实现对提料链条的张紧度调节。
优选的,所述提料机构还包括:
设置于轴承座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有螺孔;
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和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穿过支撑板与提料机架的顶部抵触;以及
螺杆螺母,所述螺杆螺母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用于禁止支撑板携带轴承座沿调节螺杆的轴向运动。
具体利用支撑链轮调节提料链条的张紧度时,通过旋动螺杆螺母就能调节支撑链轮竖直方向的位置,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提料机构还包括:
至少一组且位于提料机架的高处和低处之间的张紧链轮组,张紧链轮组包括:
平行且与提料链条对应设置的两个张紧链轮;
用于让两个张紧链轮同步转动的第三转轴;
与第三转轴的端部对应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提料机架可摆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与对应的连接板连接;
所述提料机架上开有弧形孔,所述连接板可利用固定件在弧形孔处固定。
第三转轴可随连接板摆动,调节连接板到位后,通过固定件在弧形孔处固定连接板即可实现张紧轮对提料链条的张紧度调节。
优选的,任意一个载物件包括:
并排设置的两根支撑杆,任意一根支撑杆的尾端与连接杆连接且首端弯折,两根支撑杆的首端通过连杆连接;
当载物件运行到提升段时,任意一根支撑杆的首端弯折方向向上。
对于根茎类农作物来说,其根茎具有一定的体积,因此支撑杆、连接杆、连杆围合的置物空间能够更好的实现农作物转运。
优选的,所述料仓包括:
用于存放农作物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设有料仓出料口;
设置于第二容器底部的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能够带动农作物在第二容器内来回运动,使得农作物在运动方向上分散,或者将第二容器内的农作物通过料仓出料口输送至第二容器外;以及
物料驱动机构,用于对第二容器内堆积的农作物进行驱赶,使得农作物分散,物料驱动机构包括:
可沿自身轴线转动的螺"#$,所述螺"#$可利用自身往复运动将物料从堆积处向远端驱赶。
利用第二传送带既可以将农作物从第二容器内输送至第二容器外下一道工序,也能通过第二传送带来回运动使得农作物在运动方向上分散铺满;同时设置物料驱动机构,得以驱赶农作物分散,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农作物在第二容器中平铺;通过螺旋叶片驱赶农作物分散,其结构和运动方式都较简单。
优选的,所述料仓还包括:
仓门,所述仓门活动设置于料仓出料口。
将农作物从第二容器内输送至第二容器外时,需要开启仓门。
优选的,所述料仓还包括:
位于第二容器外的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的末端活动连接,使得第三传送带可在竖直方向翻转从而调整第三传送带的输出方向;
其中,所述第三传送带沿其径向设置有挡板。
将第三传送带设置为可相对于第二传送带翻转的形式,能够在暂存农作物期间减小收获机的整体体积;所述挡板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三传送带在转运农作物的过程中农作物滑落。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针对无人或遥控操作而设计,布局紧凑,功能完善,可实现农作物从田地到仓储的全流程处理;
2、在使用过程中完整地挖掘出农作物,并在此过程中避免损伤农作物根茎,此外,还能够避免泥土阻力影响收获机前行,确保挖掘辊挖掘的农作物顺利落至输送链条;
3、本发明先通过辊压方式去除大块泥土,再通过滚笼状、带有格栅式拨动机构的分离机构进一步去除体积较小、附着较紧的泥土附着物,两种方式的结合,本发明能够很好的实现料土分离,使收获的农作物仅携带少量泥土;
4、本发明能够在难以破碎的物料经过碾压辊时,避免损伤碾压辊和/或输送链条;
5、本发明通过压平链轮改变输送链条的转运平面,以更好的将物料朝后方转运;
6、本发明能够通过改变调节螺母和调节杆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于不同农作物的收获;
7、本发明利用调节螺母和调节杆之间不同的相对位置,调整弹性件的压缩量,以预设辊体对物料的压力;
8、本发明通过台阶面很好的实现了调节杆和安装座之间的定位,使得安装更为方便,并且连接强度更高,在颠簸的田地中操作,不容易发生结构失稳;
9、本发明可以将农作物提升至一定高度,无需占用过多的场地,方便布置节约空间,且在提料过程中,上料、提升、放料均可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
10、本发明通过第二容器底部的第二传送带执行往复来回运动使得农作物在运动方向上分散为新的农作物腾出存放空间直到运动方向上铺满物料,同时在第二容器内设置物料驱动机构,从其他方向驱赶物料使得物料进一步分散,从而尽可能让物料在容器内平铺,使得容器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其中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另外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收获机架其中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收获机架另外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7为图4的B处放大图;
图8为图5的C处放大图;
图9为图5的D处放大图;
图10为图5的E处放大图;
图11为图7的局部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螺旋送料机构其中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螺旋送料机构另外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物料分离机构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侧视局部剖面图;
图17为图16的F处放大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件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料仓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俯视图。
图中:1-承载座;2-收获机架;3-挖掘辊;4-第一转轴;5-料仓;6-输送链条;7-挖掘件;8-扒送件;9-定高辊;10-过渡件;11-第一连接孔;12-腰型孔;13-调高杆;14-板块;15-抵靠座;16-调高螺母;17-加强件;18-碾压辊;19-安装座;20-连接面板;21-表面板;22-调节杆;23-调节螺母;24-锁紧螺母;25-机架安装框架;26-导轨;27-滑槽;28-弹性件;29-压平辊;30-压平链轮;31-中间轮体;32-第一螺旋;33-第二螺旋;34-伸缩机构;35-安装缺口;36-链条轴;37-第一容器;38-导流板;39-安装环;40-肋条;41-支架;42-拨动件;43-固定齿环;44-动力源;45-环槽;46-支撑滚轮;47-支撑齿轮;48-提料机架;49-提料链条;50-载物件;51-第一传送带;52-连接杆;53-支撑链轮;54-第二转轴;55-轴承座;56-支撑板;57-调节螺杆;58-螺杆螺母;59-张紧链轮;60-第三转轴;61-连接板;62-弧形孔;63-第二容器;64-第二传送带;65-螺旋叶片;66-仓门;67-第三传送带;68-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0所示,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包括承载座1、前置收获机构、料仓5、螺旋送料机构、提料机构和物料分离机构;所述承载座1用于驱动收获机运动;所述前置收获机构可跟随承载座1运动,且位于承载座1的前端;所述料仓5设置于承载座1,所述料仓5沿承载座1的高度方向延伸,以同前置收获机构形成高度差,用于暂存大数量的农作物,所述料仓5的料仓5入料口位于其高处;所述螺旋送料机构设置于承载座1,位于前置收获机构和料仓5的底部之间的第一预留空间内,用于接收前置收获机构转运的农作物;所述提料机构设置于承载座1,用于将农作物从料仓5入料口投入料仓5内;所述物料分离机构设置于承载座1侧边的第二预留空间内,用于改变农作物在收获机中的转运方向,并将农作物随附的泥土打散;所述螺旋送料机构和提料机构通过物料分离机构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1设有皮带运动机构,通过皮带运动机构可使收获机沿控制方向运动,可知的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车轮运动机构实现收获机的运动。
因而,本实施例无需利用拖拉机带动,即本实施例的收获机可自行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1具有相对较大的面积,所述前置收获机的一次性收获宽度比承载座1的宽度略小,且比螺旋送料机构的宽度略小,其能够将一定收获宽度的农作物一次性转运至螺旋送料机构中,由此大幅度提高收获效率。
所述第一预留空间和第二预留空间是通过料仓5的结构而在承载座1上划分的放置区域,其通过合理布局,实现了相应机构在承载座1上的装配。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前置收获机构位于承载座1的前端,由承载座1推动工作,所述螺旋送料机构位于前置收获机构和料仓5之间,所述螺旋送料机构和物料分离机构呈直角设置,且物料分离机构位于承载座1的左边,所述提料机构位于承载座1的左上角。在该紧凑布局的结构中,所述料仓5的上部面积较下部面积更大,在更便于聚集农作物收纳的基础上,为螺旋送料机构和物料分离机构提供了第一预留和第二预留空间,而在其他的空间位置,同样也预留了如油箱、机电箱等布置空间。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前置收获机构包括收获机架2、挖掘辊3和第一转轴4;所述收获机架2设置于承载座1的前端,所述收获机架2设有输送链条6;所述挖掘辊3与收获机架2转动连接,所述挖掘辊3沿其轴向布置有若干组并列设置的挖掘件7,任意相邻的两组挖掘件7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以在任意相邻的两组挖掘件7之间暂存农作物,且使农作物携带的部分泥土从第一间隙掉落;所述第一转轴4与收获机架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的转动方向与挖掘辊3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转轴4沿其轴向布置有若干组并列设置的扒送件8,用于将挖掘辊3挖掘的农作物扒至输送链条6。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挖掘辊3逆时针转动。所述挖掘辊3的底部旋转方向的切线所在直线与收获机的前行方向所在直线平行。
当收获机进行收获作业时,通过挖掘辊3的转动,使挖掘件7在泥土内和泥土外循环运动,从而实现持续性的农作物挖掘,在该过程中,挖掘件7从农作物的底部穿过,在持续运动的过程中,即可将农作物掘出泥土。此时,所述第一间隙能够确保农作物停留在挖掘件7上,并且使一部分附着的泥土掉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获机的收获对象为川芎,可知的是,川芎根茎外形属于异形,因此,第一间隙一般应小于川芎根茎的最小宽度,此时,绝大部分的川芎都不会从第一间隙处掉落。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川芎根茎挖出时带有泥块,因此第一间隙也可以比川芎根茎的最小宽度大。
因此,可知的是,第一间隙的设置,是为了能够挖出川芎,并且在挖出川芎后,在川芎不会从第一间隙掉落的基础上,仅掉落部分泥土。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获机的收获对象也可以是土豆、红薯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铲土装置在作业过程中,相对于收获机的位置不变,因此,泥土本身作用于铲土装置的阻力容易造成收获机前行不畅,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不断转动的挖掘辊3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当农业收获机启动后,任意一组扒送件8从对应的第一间隙穿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4能够同其设置的扒送件8将挖掘辊3转运的农作物扒送至输送链条6上。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转轴4以顺时针转动。当挖掘辊3通过逆时针挖掘农作物而使农作物离开泥土后,扒送件8通过顺时针运动相对于农作物从上至下拨赶农作物,从而将农作物扒送至输送链条6上。
在本实施例中,任意一组挖掘件7包括至少一个挖爪,任意一个挖爪沿挖掘辊3的旋转方向弯曲。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挖掘一致性,在挖掘辊3的径向投影上,可以以多组挖掘件7的投影重合的方式进行设置。
由于挖爪呈弯曲结构,因而农作物在被扒送的过程中,弯曲的挖爪能够起到良好的卷料效果,避免农作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而导致输送链条6无法接收农作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挖爪沿挖掘辊3的旋转方向弯折。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任意一组扒送件8包括至少一个扒爪,任意一个扒爪沿转轴的旋转方向弯折。
此时,扒爪在扒送过程中,能够将农作物抱在其弯折处,实现抱料或卷料,同样避免了农作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由此也确保农作物能够被扒送至输送链条6上。
可以理解的是,扒爪也可以呈弯曲结构。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扒送件8的扒送效率,所述转轴的转速大于挖掘辊3的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料仓5具有较高的高度,因此其具有较大的容积,以暂存较多的农作物。因而本实施例通过转运组件将收获机收获的农作物从较低的位置转运至较高的位置,以使农作物能够从料仓5的顶部进入其内部,从而储存较多的农作物。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前置收获机构还包括定高辊9和调高组件;所述调高组件的一端与收获机架2连接,另一端与定高辊9连接,用于调整定高辊9和收获机架2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收获机的前行路径上,所述定高辊9位于挖掘辊3的前端。
所述定高辊9自身不具有动力,其转动通过摩擦力实现,即定高辊9和泥土接触后,在收获机运动的过程中,实现转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定高辊9的重力来调整挖掘辊3和泥土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实现对挖掘深度的调整,由此适应不同的种植场景。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调高组件包括过渡件10和调高合件;所述过渡件10与收获机架2转动连接,其一端与定高辊9转动连接;所述调高合件与收获机架2连接;所述过渡件10远离定高辊9的一端与调高合件抵触。
所述过渡件10以杠杆原理作用于定高辊9和收获机架2。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气压杆或液压杆来实现定高辊9相对于收获机架2的高度调节。可以理解的是,过渡件10和收获机架2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过渡件10的两端之间,一般来说,位于过渡件10的中部偏向远离定高辊9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简单的结构同样可以实现定高辊9的高度调节。
具体的,所述收获机架2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11,所述过渡件10设有弧形的腰型孔12;若干第一连接孔11的中心连线所在延长线与腰型孔12的中心线所在延长线重合;所述调高合件包括调高杆13,以及至少一个固定件;所述调高杆13的一端具有外螺纹,该端与收获机架2螺纹连接,所述调高杆13的另一端与过渡件10远离定高辊9的一端抵触;固定件通过第一连接孔11和腰型孔12使收获机架2和过渡件10连接。
在使用本实施例时,所述定高辊9通过其自身重力使过渡件10紧靠于调高杆13。
所述收获机架2具有凸出于其侧壁的板块14,所述过渡件10设有与板块14对应的抵靠座15。所述调高杆13的一端穿过板块14与抵靠座15接触。所述调高杆13具有外螺纹,由此,所述调高杆13与板块14螺纹连接后,能够将定高辊9保持在一定的相对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块14上固定设置有调高螺母16,所述调高杆13的外螺纹与调高螺母16螺纹连接。所述板块14设有通孔,该通孔的内径大于调高杆13的外径,由此,调高杆13和通孔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即调高杆13和板块14之间可产生相对滑动。需要调节定高辊9相对于收获机架2的高度时,由于调高螺母16不会相对于板块14转动,因此只需要转动调高杆13即可。
为了进一步确保定高辊9始终接触泥土而不会产生跳动,本实施例通过利用两个固定件实现收获机架2和过渡件10之间的固定。
当调整定高辊9相对于收获机架2的高度时,始终存在第一连接孔11位于腰型孔12内,也就是说,在调整合适的高度过后,第一连接孔11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保证通过腰型孔12来连接收获机架2和过渡件1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收获机架2具有两个侧壁,任意一个辊体都设置于收获机架2的两个侧壁之间,因此,相应的,过渡件10也同时为两个,因而为了保证过渡件10的连接稳定性,两个侧壁上的过渡件10之间设有加强件17。当然,在两个侧壁之间同样能够设置加强件17,以稳定收获机架2的结构,保证收获机架2上安装的各个机构的使用稳定性,同时使收获机能够更安全的行进。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前置收获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碾压辊18,碾压辊18与收获机架2转动连接,且位于输送链条6的上侧,用于将农作物携带的泥土破碎或清理;碾压辊18的表面分布有若干齿块或沿碾压辊18的周向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棱。
进一步的,碾压辊18具有两个,沿输送链条6的转运路径依次为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所述第一辊体的表面分布有若干齿块,用于破碎农作物携带的泥土;所述第二辊体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棱,用于清理农作物携带的泥土。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前置收获机构还包括安装座19和调节组件;所述安装座19与碾压辊18对应设置,用于安装碾压辊18,所述安装座19与收获机架2滑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整收获机架2和安装座19之间的相对位置;当农作物携带有难以破碎的物料经过碾压辊18时,所述安装座19相对于收获机架2滑动。
具体的,所述安装座19具有连接面板20,所述收获机架2具有表面板21,所述表面板21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22、调节螺母23和锁紧螺母24;所述调节杆22为阶梯结构,其具有阶梯面,所述调节杆22通过阶梯面定位于连接面板20,所述调节杆22的一端穿过连接通孔,该端可沿连接通孔的轴向往复运动;所述调节螺母23与调节杆22穿过连接通孔的一端连接;所述锁紧螺母24与调节杆22远离连接通孔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面板20位于台阶面和锁紧螺母24之间。
所述阶梯面形成于调节杆22的大径端和小径端的连接处,因此,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一般存在两种连接可能性,一种为调节杆22的大径端与连接面板20连接,调节杆22的小径端穿过表面板21,并与表面板21滑动连接,另一种为调节杆22的小径端与连接面板20连接,调节杆22的大径端穿过表面板21,并与表面板21滑动连接。
所述农业收获机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农作物,针对不同农作物的尺寸,通过调节组件即可调整输送链条6和碾压辊18之间的间隙,以使农作能够经碾压辊18碎土,并在此基础上,确保难以破碎的物料直接通过碾压辊18。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碾压辊18高速旋转,可以正常破碎和/或清理大、小泥土,然而,遇到难以破碎的物料时,则通过安装座19和收获机架2之间的相对滑动,使其直接通过。难以破碎的物料一般指农作物本身、石块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初始组装时,通过调节组件能够确定未使用收获机时,收获机架2和安装座19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且在难以破碎的物料经过碾压辊18时,使收获机架2和安装座19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自适应调整。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获机架2上设有机架安装框架25,所述机架安装框架25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延长线垂直于其所在收获机架2的上表面,且表面板21位于机架安装框架25。所述安装座19设置于机架安装框架25内,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座19可相对于机架安装框架25滑动。
将调节杆22设置为阶梯结构,很好的利用台阶面实现了调节杆22在机架安装框架25上的定位,由此满足快捷安装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孔的内径大于调节杆22的大径端的外径。所述调节杆22的小径端与连接面板20连接,所述调节杆22的大径端穿过连接通孔并与调节螺母23连接,且该端与表面板21滑动连接。
当选择性确定辊体和输送链条6之间的相对位置后,即可确定调节螺母23于调节杆22上的位置,此时,由于调节杆22和连接通孔之间具有间隙,因而,当难以破碎的物料经过辊体时,辊体受力,使安装座19相对于机架安装框架25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22可相对于连接面板20转动,此时旋转调节杆22、固定调节螺母23,或固定调节杆22、旋转调节螺母23,均可满足安装座19的位置调整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螺母24和调节杆22之间还插入有销钉,以进一步保证锁紧螺母24和调节杆22之间不会在位置调整过程中发生相对转动。
还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面板20夹持于台阶面和锁紧螺母24之间,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螺母24能够将调节杆22的一端锁止在连接面板20上,通过固定调节杆22、旋动调节螺母23,同样能够实现安装座19的位置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安装框架25设有导轨26,所述安装座19设有与导轨26配合的滑槽27。
相互配合的导轨26和滑槽27能够为安装座19的滑动进行方向限位。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安装框架25设有滑槽27,所述安装座19设有与滑槽27配合的导轨26。此处不再累述。
还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导向孔和导向杆以实现运动路径导向。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前置收获机构还包括弹性件28,所述弹性件28套设于调节杆22的外侧,位于表面板21和连接面板20之间,且呈压缩状态;当难以破碎的物料经过碾压辊18时,所述弹性件28发生形变。
所述弹性件28能够在表面板21和连接面板20之间形成缓冲,从而避免表面板21和连接面板20直接硬性接触,此外,通过保持弹性件28的压缩状态,使得碾压辊18能够具有对农作物的预压力,从而更好的满足碎土、去土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当农作物由收获机收获并进入收获机后,先经过第一辊体,然后再经过第二辊体。农作物经过第一辊体时,第一辊体利用其齿块将泥土破碎,此时部分破碎的泥土从农作物上掉落,并从输送链条6的缝隙间掉出,农作物经过第二辊体时,第二辊体则利用其凸棱将大部分泥土从农作物上压掉,再从输送链条6的缝隙间掉出,由此,农作物中仅有少量泥土被收获机继续转运。农作物本体和/或石块则因顶起碾压辊18而直接通过碾压辊18,不会造成碾压辊18、输送链条6等部件的损坏。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还包括压平组件,所述压平组件与收获机架2连接,所述压平组件将输送链条6压折为两面具有相对角度的转运面。
具体的,所述压平组件包括压平辊29,所述压平辊29与收获机架2转动连接,位于输送链条6的上侧,且与输送链条6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压平辊29的两端均设有压平链轮30,压平链轮30与输送链条6啮合。
由于收获机的后端机构具有一定的离地高度,因此,利用输送链条6能够直接将农作物提升一定的高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输送链条6具有一平行于水平面的输送平面,以及一朝上方倾斜的输送平面,由此,在设置压平链轮30时,能够改变输送链条6的转运平面,以更好的满足挖掘后川芎的转运要求。由此可知,所述压平辊29将输送链条6压折为两面具有相对角度的转运面。
需要说明的是,压平链轮30本身具有相对较大的外径,利用该外径使压平辊29和输送链条6之间形成第三间隙,可以满足农作物及其随附泥土的通过需求。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压平辊29的两个压平链轮3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中间轮体31;中间轮体31与输送链条6抵靠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两个压平链轮30之间的中部设有一个中间轮体31,其与输送链条6抵靠,以使输送链条6在转运川芎的过程中,避免跳动,使转运过程更加稳定。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轮体31与输送链条6啮合。在该实施例中,同样能够实现本实施例的具体效果,此处不再累述。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轮体31的数量可以通过输送链条6的宽度,以及具体转运物料品种以做取舍。
由于中间轮体31和压平链轮30同时设置于压平辊29,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可通过调节块连接压平辊29,使压平辊29和输送链条6之间的接触压力得到改变,从而满足输送链条6的绷拉要求。可知的是,调节块可在收获机架2的确定路径上滑动、并固定。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转运组件包括螺旋送料机构,所述螺旋送料机构设置于承载座1,所述螺旋送料机构的其中一端设有螺旋出料口,其另外一端对应于输送链条6设置有螺旋入料口;所述螺旋入料口从螺旋送料机构远离螺旋出料口的一端朝螺旋出料口所在的一端延伸,所述螺旋入料口的长度不小于输送链条6的宽度;所述螺旋送料机构包括沿自身轴线转动的螺旋轴,所述螺旋轴上设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旋32和第二螺旋33;所述第一螺旋32设置于螺旋入料口处,其长度不小于输送链条6的宽度;所述第二螺旋33设置于螺旋送料机构远离第一螺旋32的一端;所述螺旋出料口位于第一螺旋32和第二螺旋3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螺旋送料机构的螺旋入料口,能够使输送链条6携带的每一排农作物完整吸收,从而提高农作物转运效率。当农作物经第一螺旋32输送至第二螺旋33处时,第二螺旋33基于农作物相对于第一螺旋32相反的作用力,从而使农作物及时从螺旋出料口处离开螺旋送料机构。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收获机架2远离挖掘辊3的一端与螺旋送料机构可活动连接;还包括伸缩机构34,所述伸缩机构34的一端与承载座1或螺旋送料机构铰接,另一端与收获机架2铰接,用于调整收获机架2与承载座1之间的相对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机构34的一端与承载座1铰接。当需要调整收获机构和承载座1之间的相对角度时,通过驱动伸缩机构34即可实现。
此外,所述螺旋送料机构具有安装缺口35,所述输送链条6通过链条轴36驱动;当安装缺口35与链条轴36配合时,即可实现收获机架2与螺旋送料机构之间的活动连接,该活动连接除了角度调整外,还可实现便捷装配。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转运组件还包括物料分离机构,所述物料分离机构包括具有内腔的第一容器37,以及导流板38和拨动机构;所述第一容器37设置于承载座1,所述第一容器37的两端设置有分离入料口和分离出料口,所述第一容器37的壁上设有若干镂空,所述镂空的宽度较农作物的宽度小,所述第一容器37可绕一轴心自转;所述导流板38呈螺旋状布置在第一容器37的内壁,且从分离入料口延伸至分离出料口;所述拨动机构设置在第一容器37内,用于将第一容器37内的农作物从低处向高处拨动;所述螺旋出料口与分离入料口连通。
第一容器37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安装环39;相邻安装环39之间设置有若干肋条40;相邻肋条40间留有间隙从而形成镂空。根据物料的不同,肋条40间的间隙宽度也不同,原则是保证物料不从第一容器37内被排出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加大间隙以便分离出来的杂物如泥土等被顺利排出第一容器37。例如本实施例如果针对川芎进行分离,那么镂空的宽度就要保证绝大多数个体的川芎都不会从中落出。
导流板38的数量可为多组,本实施例中优选为2组。当第一容器37旋转时,螺旋状的导流板38可将农作物从进口端往出口端驱赶,从而完成农作物的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拨动机构还包括随第一容器37转动的支架41,以及若干拨动件42;拨动件42设置于支架4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41直接与第一容器37连接,以跟随第一容器37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器37的外侧设有固定齿环43,通过动力源44啮合固定齿环43,即可实现第一容器37的转动,且由于第一容器37底部会有分离出来的泥土被排出,因此为了避免泥土对第一容器37的转动影响,上述动力源44设置在第一容器37顶部,具体的,动力源44的固定端连接在料仓5的外壁上。
可知的是,所述第一容器37的外侧还设有环槽45,且在环槽45的基础上,还设有与环槽45配合的支撑滚轮46,所述支撑滚轮46的固定端设置于承载座1,而滚轮本体在环槽45内与第一容器37活动连接,以实现在承载座1上支撑第一容器37。同理,在固定齿环43处还可设置支撑齿轮47。
由此,物料分离机构工作的时候,将待分离的农作物通过螺旋送料机构从第一容器37的分离入料口送入第一容器37内。农作物在导流板38的作用下由分离入料口向分离出料口运动。同时,农作物在第一容器37转动以及拨动件42拨动的双重作用下,从第一容器37的底部抛至第一容器37的顶部,并最终在重力的作用下跌落到第一容器37的底部进行摔打,将农作物与泥土通过冲击力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泥土通过肋条40间的间隙被排出第一容器37。农作物在行进的过程中被反复抛起并摔打,并且每次都被抛至第一容器37的顶部蓄积最大的重力势能,从而保证了农作物与泥土的分离效率。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提料机构可做环形运动,所述提料机构包括提料机架48、两条呈环形且平行设置的提料链条49、若干载物件50,以及第一传送带51;所述提料机架48具有位于提料机架48低处的提料入料口和位于提料机架48高处的提料出料口;提料链条49设置于提料机架48内,两条提料链条49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杆52;载物件50设置在连接杆52上,且载物件50朝向提料机架48的内侧设置;所述第一传送带51的一端伸入提料出料口,另一端位于料仓5的上方;在提料链条49的行程中至少有一段为由低处向高处运行的提升段,载物件50在运行到提升段时可支撑农作物由低向高运动;在提料链条49的行程中至少有一段为放料段,载物件50在运行到放料段时载物件50上支撑的农作物从载物件50上滑落;所述物料分离机构通过提料入料口将农作物转运至提料框架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效率最大化,提升段应该竖直设置,这样可以让农作物被垂直提升。为了让农作物能够在提升后自动从载物件50上自行滑脱,将载物件50设置在提料链条49的内环面,并且将放料段水平设置并让所述放料段的起始端与提升段的尾端连接。这样当载物件50支撑物料运行到提升段的尾端时,可随之进入放料段。由于放料段水平设置,载物件50呈90°翻转。例如当载物件50在提升段为水平状态,那么在放料段就为竖直状态,这样就有利于物料从载物件50上滑脱从而实现自动放料。
为了便于农作物被载物件50成功挂载,提高提升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还包括进料段,所述进料段水平设置,并且进料段的尾端与提升段的起始端连接。这样,实际上从低到高顺着传送带运动的方向依次为进料段、提升段和放料段。由于提料链条49要做环形运动,那么放料段与进料段之间还应该有一段回归段。这样提料链条49呈竖立设置的四边形。当然,由于提升段为竖直设置,进料段和放料段水平设置,作为以一种比较经济的方式,回归段也应该是竖直设置。这样整个提料机构呈就如图16所示的矩形。
可以预见的是,所述提料链条49由分设于其4角的轮组进行支撑。轮组的类型根据传送带的不同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例如链条采用链轮组,皮带采用皮带轮组等等。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提料机构还包括位于提料机架48顶部的支撑链轮53组,所述支撑链轮53组包括平行且与提料链条49对应设置的两个支撑链轮53、用于让两个支撑链轮53同步转动的第二转轴54、与支撑链轮53对应设置的轴承座55;所述第二转轴54的端部与轴承座55连接;所述轴承座55可相对于提料机架48调整位置。
具体的,所述提料机构还包括设置于轴承座55的支撑板56、调节螺杆57和螺杆螺母58;所述支撑板56上开有螺孔;所述调节螺杆57和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57的一端穿过支撑板56与提料机架48的顶部抵触;所述螺杆螺母58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用于禁止支撑板56携带轴承座55沿调节螺杆57的轴向运动。
调节螺杆57,所述调节螺杆57贯穿支撑板56并由螺栓螺母紧固;所述支撑板56上开有与调节螺杆57螺纹配合的螺孔。这样通过调节螺杆57与支撑板56配合就能实现轴承座55竖直位置的调节,从而实现提料链条49在竖直位置的调节。
再进一步的,所述提料机构还包括至少一组且位于提料机架48的高处和低处之间的张紧链轮59组,张紧链轮59组包括平行且与提料链条49对应设置的两个张紧链轮59、用于让两个张紧链轮59同步转动的第三转轴60、与第三转轴60的端部对应设置的连接板61;所述连接板61与提料机架48可摆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60的端部与对应的连接板61连接;所述提料机架48上开有弧形孔62,所述连接板61可利用固定件在弧形孔62处固定。
通过张紧链轮59组可实现提料链条49的张紧精调。即第三转轴60可随连接板61摆动,调节到位后,通过固定件在弧形孔62处固定连接板61即可。由于竖直向的提料链条49较长,为了更好的张紧提料链条49,张紧链轮59组可为纵向设置多个。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任意一个载物件50包括并排设置的两根支撑杆,任意一根支撑杆的尾端与连接杆52连接且首端弯折,两根支撑杆的首端通过连杆连接;当载物件50运行到提升段时,任意一根支撑杆的首端弯折方向向上。
由此,使用提料机构的时候,物料分离机构将农作物转运至进料段上,进料段向提升段运行的过程中,载物件50对农作物进行挂载使得农作物随载物件50运动。提升段运行结束后进入放料段,此时载物件50翻转,其上挂载的农作物也从载物件50上滑脱。放料段的下方为第一传送带51,通过第一传送带51即可将农作物转运至料仓5内。卸料后的载物件50随回归段重新进入进料段,如此循环。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料仓5包括用于存放农作物的第二容器63、设置于第二容器63底部的第二传送带64、物料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容器63的底部设有料仓5出料口;所述第二传送带64能够带动农作物在第二容器63内来回运动,使得农作物在运动方向上分散,或者将第二容器63内的农作物通过料仓5出料口输送至第二容器63外;物料驱动机构用于对第二容器63内堆积的农作物进行驱赶,使得农作物分散,物料驱动机构包括可沿自身轴线转动的螺旋叶片65,所述螺旋叶片65可利用自身往复运动将物料从堆积处向远端驱赶。
本实施例中,第二容器63由四面侧壁围成,其顶部和底部开口。顶部开口是为了便于投放农作物。底部由于设置有第二传送带64用于承载农作物,因此无需再设置容器底。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农作物集中,第二容器63上方可以为直径较大的直段,而下方为上大下小的锥段。
本实施例通过两个方向对农作物进行分散,使得农作物尽可能的平铺在第二容器63内。首先是通过底部设置的第二传送带64。第二传送带64在本实施例中为可做正向和反向运转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延伸出第二容器63。为了方便表述,本实施例中将第二传送带64所在平面(容器正常放置时应该为水平面)设置平面坐标系,其运动方向设为x轴方向。第二传送带64可在x轴正负方向来回运动,使得第二容器63内的农作物在x轴正负方向上分散。其次通过物料驱动机构从农作物堆积处将农作物向远端驱赶,从而使得农作物在x轴以外的方向分散。当然,为了效率最大化,所述第二传送带64带动物料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方向与物料驱动机构驱动物料分散的方向相互垂直,也就是物料驱动机构驱动物料分散的方向为y轴方向。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伸缩的驱动杆以替代螺旋叶片65。因此,可以理解的是,物料驱动机构的驱动件只要通过自身的往复运动能够将农作物从堆积处向远端驱赶即可。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物料驱动机构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等。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料仓5还包括仓门66,所述仓门66活动设置于料仓5出料口。
仓门66在平时关闭,而在需要向外输送农作物时开启。为了尽量减小空间的占用,本实施例中,仓门66为竖直方向开闭。仓门66的驱动机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油缸或者气缸,当然,也不排除其他任何可以驱动仓门66竖直方向开闭的机构。
机构用于改变物料的输出方向。
基于此,所述料仓5还包括位于第二容器63外的第三传送带67,所述第三传送带67与第二传送带64的末端活动连接,使得第三传送带67可在竖直方向翻转从而调整第三传送带67的输出方向;所述第三传送带67沿其径向设置有挡板68。
第二传送带64与第三传送带67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第三传送带67转运角度的调节油缸或者调节气缸,需要调整输出角度的时候,通过驱动伸缩调节油缸或者调节气缸工作即可。
因而使用料仓5时,来自提料机构的农作物被卸于第二容器63内,由第二容器63底部的第二传送带64支撑。当农作物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启动第二传送带64来回运动,使得农作物在第二传送带64的运动方向即x轴方向上分散。仅向x轴方向分散不足以使得农作物在第二容器63内平铺,因此可以启动第二容器63内设置的物料驱动机构,通过螺旋叶片65的周向往复运动,将农作物在y轴方向分散,从而使得农作物尽可能的在第二容器63内平铺。需要将农作物转送至第二容器63外时,开启仓门66,第二传送带64单向运动将农作物从第二容器63内向外输送。第三传送带67调整至所需的输出角度,承接来自第二传送带64的农作物并将农作物以设定的角度进行输出。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5)
1.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座,用于驱动收获机运动;
前置收获机构,所述前置收获机构可跟随承载座运动,且位于承载座的前端;
料仓,所述料仓设置于承载座,所述料仓沿承载座的高度方向延伸,以同前置收获机构形成高度差,用于暂存大数量的农作物,所述料仓的料仓入料口位于其高处;
螺旋送料机构,所述螺旋送料机构设置于承载座,位于前置收获机构和料仓的底部之间的第一预留空间内,用于接收前置收获机构转运的农作物;
提料机构,所述提料机构设置于承载座,用于将农作物从料仓入料口投入料仓内;以及
物料分离机构,所述物料分离机构设置于承载座侧边的第二预留空间内,用于改变农作物在收获机中的转运方向,并将农作物随附的泥土打散;
其中,所述螺旋送料机构和提料机构通过物料分离机构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收获机构包括:
收获机架,所述收获机架设置于承载座的前端,所述收获机架设有输送链条;
挖掘辊,所述挖掘辊与收获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挖掘辊沿其轴向布置有若干组并列设置的挖掘件,任意相邻的两组挖掘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以在任意相邻的两组挖掘件之间暂存农作物,且使农作物携带的部分泥土从第一间隙掉落;以及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收获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方向与挖掘辊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转轴沿其轴向布置有若干组并列设置的扒送件,用于将挖掘辊挖掘的农作物扒至输送链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收获机构还包括:
定高辊;以及
调高组件,所述调高组件的一端与收获机架连接,另一端与定高辊连接,用于调整定高辊和收获机架之间的相对位置;
其中,在收获机的前行路径上,所述定高辊位于挖掘辊的前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高组件包括:
过渡件,所述过渡件与收获机架转动连接,其一端与定高辊转动连接;以及
调高合件,所述调高合件与收获机架连接;
其中,所述过渡件远离定高辊的一端与调高合件抵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获机架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所述过渡件设有弧形的腰型孔;若干第一连接孔的中心连线所在延长线与腰型孔的中心线所在延长线重合;
所述调高合件包括:
调高杆,所述调高杆的一端具有外螺纹,该端与收获机架螺纹连接,所述调高杆的另一端与过渡件远离定高辊的一端抵触;以及
至少一个固定件;
其中,固定件通过第一连接孔和腰型孔使收获机架和过渡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收获机构还包括:
至少一个碾压辊,碾压辊与收获机架转动连接,且位于输送链条的上侧,用于将农作物携带的泥土破碎或清理;
其中,碾压辊的表面分布有若干齿块或沿碾压辊的周向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棱。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碾压辊具有两个,沿输送链条的转运路径依次为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
其中,所述第一辊体的表面分布有若干齿块,用于破碎农作物携带的泥土;
所述第二辊体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棱,用于清理农作物携带的泥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收获机构还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碾压辊对应设置,用于安装碾压辊,所述安装座与收获机架滑动连接;以及
调节组件,用于调整收获机架和安装座之间的相对位置;
其中,当农作物携带有难以破碎的物料经过碾压辊时,所述安装座相对于收获机架滑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具有连接面板,所述收获机架具有表面板,所述表面板设有连接通孔;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为阶梯结构,其具有阶梯面,所述调节杆通过阶梯面定位于连接面板,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连接通孔,该端可沿连接通孔的轴向往复运动;
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调节杆穿过连接通孔的一端连接;
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调节杆远离连接通孔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面板位于台阶面和锁紧螺母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收获机构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调节杆的外侧,位于表面板和连接面板之间,且呈压缩状态;
其中,当难以破碎的物料经过碾压辊时,所述弹性件发生形变。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收获机构还包括:
压平组件,所述压平组件与收获机架连接,所述压平组件将输送链条压折为两面具有相对角度的转运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组件包括:
压平辊,所述压平辊与收获机架转动连接,位于输送链条的上侧,且与输送链条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所述压平辊的两端均设有压平链轮,压平链轮与输送链条啮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辊的两个压平链轮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中间轮体;
其中,中间轮体与输送链条抵靠连接,或
中间轮体与输送链条啮合。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送料机构的其中一端设有螺旋出料口,其另外一端对应于输送链条设置有螺旋入料口;
其中,所述螺旋入料口从螺旋送料机构远离螺旋出料口的一端朝螺旋出料口所在的一端延伸,所述螺旋入料口的长度不小于输送链条的宽度;
所述螺旋送料机构包括:
沿自身轴线转动的螺旋轴,所述螺旋轴上设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旋和第二螺旋;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设置于螺旋入料口处,其长度不小于输送链条的宽度;
所述第二螺旋设置于螺旋送料机构远离第一螺旋的一端;
所述螺旋出料口位于第一螺旋和第二螺旋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获机架远离挖掘辊的一端与螺旋送料机构可活动连接;
还包括:
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承载座或螺旋送料机构铰接,另一端与收获机架铰接,用于调整收获机架与承载座之间的相对角度。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分离机构包括:
具有内腔的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设置于承载座,所述第一容器的两端设置有分离入料口和分离出料口,所述第一容器的壁上设有若干镂空,所述镂空的宽度较农作物的宽度小,所述第一容器可绕一轴心自转;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螺旋状布置在第一容器的内壁,且从分离入料口延伸至分离出料口;以及
拨动机构,所述拨动机构设置在第一容器内,用于将第一容器内的农作物从低处向高处拨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机构还包括:
随第一容器转动的支架;以及
若干拨动件,拨动件设置于支架。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料机构可做环形运动,所述提料机构包括:
提料机架,所述提料机架具有位于提料机架低处的提料入料口和位于提料机架高处的提料出料口;
两条呈环形且平行设置的提料链条,提料链条设置于提料机架内,两条提料链条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杆;
若干载物件,载物件设置在连接杆上,且载物件朝向提料机架的内侧设置;以及
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端伸入提料出料口,另一端位于料仓的上方;
其中,在提料链条的行程中至少有一段为由低处向高处运行的提升段,载物件在运行到提升段时可支撑农作物由低向高运动;
在提料链条的行程中至少有一段为放料段,载物件在运行到放料段时载物件上支撑的农作物从载物件上滑落;
所述物料分离机构通过提料入料口将农作物转运至提料框架内。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料机构还包括:
位于提料机架顶部的支撑链轮组,所述支撑链轮组包括:
平行且与提料链条对应设置的两个支撑链轮;
用于让两个支撑链轮同步转动的第二转轴;以及
与支撑链轮对应设置的轴承座,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与轴承座连接;
其中,所述轴承座可相对于提料机架调整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料机构还包括:
设置于轴承座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有螺孔;
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和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穿过支撑板与提料机架的顶部抵触;以及
螺杆螺母,所述螺杆螺母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用于禁止支撑板携带轴承座沿调节螺杆的轴向运动。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料机构还包括:
至少一组且位于提料机架的高处和低处之间的张紧链轮组,张紧链轮组包括:
平行且与提料链条对应设置的两个张紧链轮;
用于让两个张紧链轮同步转动的第三转轴;
与第三转轴的端部对应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提料机架可摆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与对应的连接板连接;
所述提料机架上开有弧形孔,所述连接板可利用固定件在弧形孔处固定。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载物件包括:
并排设置的两根支撑杆,任意一根支撑杆的尾端与连接杆连接且首端弯折,两根支撑杆的首端通过连杆连接;
当载物件运行到提升段时,任意一根支撑杆的首端弯折方向向上。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包括:
用于存放农作物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设有料仓出料口;
设置于第二容器底部的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能够带动农作物在第二容器内来回运动,使得农作物在运动方向上分散,或者将第二容器内的农作物通过料仓出料口输送至第二容器外;以及
物料驱动机构,用于对第二容器内堆积的农作物进行驱赶,使得农作物分散,物料驱动机构包括:
可沿自身轴线转动的螺"#$,所述螺"#$可利用自身往复运动将物料从堆积处向远端驱赶。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还包括:
仓门,所述仓门活动设置于料仓出料口。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还包括:
位于第二容器外的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的末端活动连接,使得第三传送带可在竖直方向翻转从而调整第三传送带的输出方向;
其中,所述第三传送带沿其径向设置有挡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86261.9A CN116034710A (zh) | 2023-01-20 | 2023-01-20 | 一种农作物收获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86261.9A CN116034710A (zh) | 2023-01-20 | 2023-01-20 | 一种农作物收获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34710A true CN116034710A (zh) | 2023-05-02 |
Family
ID=86125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86261.9A Pending CN116034710A (zh) | 2023-01-20 | 2023-01-20 | 一种农作物收获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034710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675866A (en) * | 1949-07-11 | 1952-07-16 | Geoffrey Heaton Thorns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achines for harvesting ground crops such as potatoes |
CN102498818A (zh) * | 2011-10-13 | 2012-06-20 | 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牵引式甜菜联合收获机及其控制系统 |
CN104067761A (zh) * | 2014-05-22 | 2014-10-01 | 宁波特能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榨菜收割机 |
CN209473025U (zh) * | 2019-01-30 | 2019-10-11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新型马铃薯收割机 |
CN112262650A (zh) * | 2020-10-22 | 2021-01-26 | 刁正双 | 一种白芍根挖掘装置 |
CN219373115U (zh) * | 2023-01-20 | 2023-07-21 | 成都宇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农作物收获机 |
-
2023
- 2023-01-20 CN CN202310086261.9A patent/CN11603471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675866A (en) * | 1949-07-11 | 1952-07-16 | Geoffrey Heaton Thorns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achines for harvesting ground crops such as potatoes |
CN102498818A (zh) * | 2011-10-13 | 2012-06-20 | 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牵引式甜菜联合收获机及其控制系统 |
CN104067761A (zh) * | 2014-05-22 | 2014-10-01 | 宁波特能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榨菜收割机 |
CN209473025U (zh) * | 2019-01-30 | 2019-10-11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新型马铃薯收割机 |
CN112262650A (zh) * | 2020-10-22 | 2021-01-26 | 刁正双 | 一种白芍根挖掘装置 |
CN219373115U (zh) * | 2023-01-20 | 2023-07-21 | 成都宇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农作物收获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E60024616T2 (de) | Ernteverfahren und erntevorrichtung | |
CN107750659B (zh) | 一种残膜回收与秸秆还田联合作业机 | |
CN111296041B (zh) | 一种低扬尘的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 | |
US10842076B2 (en) | Nut collector | |
CN108293331A (zh) | 自走式小颗粒根茎作物收获机 | |
CN114600619B (zh) | 一种分段式根茎收获装置 | |
CN104380907B (zh) | 一种黄芪切秧收获机 | |
CN105217315B (zh) | 一种多级喂料气力输送装置 | |
CN219373115U (zh) | 一种农作物收获机 | |
CN205142918U (zh) | 自走式自动捡拾摘果机 | |
CN205093171U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14365625B (zh) | 一种落果捡拾可调式筛分收获装置 | |
CN116034710A (zh) | 一种农作物收获机 | |
CN115136780B (zh) | 一种易分离的多功能马铃薯秧茎收获机 | |
CN104350870A (zh) | 两层固定筛油莎豆收获机 | |
CN116889153B (zh) | 一种玉米联合收获机 | |
EP3703482B1 (de) | Trennvorrichtung | |
CN209134819U (zh) | 一种花生收获机 | |
CN210671363U (zh) | 一种花生摘果机 | |
CN204957803U (zh) | 一种多级喂料气力输送装置 | |
CN109566105B (zh) | 一种全自动捡拾喂料机 | |
CN213103233U (zh) | 一种玉米初清筛 | |
CN109348874B (zh) | 一种玉米小区脱粒机 | |
CN219628389U (zh) | 一种收获机的粮仓卸粮装置 | |
CN222174875U (zh) | 一种食品原料筛分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