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7150A - 通风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风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07150A CN116007150A CN202211596794.3A CN202211596794A CN116007150A CN 116007150 A CN116007150 A CN 116007150A CN 202211596794 A CN202211596794 A CN 202211596794A CN 116007150 A CN116007150 A CN 1160071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driving piece
- underground street
- street
- undergr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4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通风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该地下街的通风控制方法,应用于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送风驱动件、回风驱动件及排风驱动件,通风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地下街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若地下街室内温度小于室外温度,则关闭送风驱动件和回风驱动件,同时打开排风驱动件,以使通风系统进入负压运行模式。本公开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通风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家用电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演进,各种类型的地下街不断兴建,人们对地下街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地下街具有人流量大、开口部多、建筑狭长等特点,使得地下街的热环境和空气质量分布不均匀,无法满足人们对地下街室内空气质量的需求。因此,往往需要对地下街室内的通风状况进行调整,以改善地下街室内空气质量。
相关技术中,地下街通风系统运行模式一般通过地下街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整,以改善地下街室内空气质量。但是,由于二氧化碳浓度随地下街室内滞留人数的变化而具有滞后性,易造成通风系统的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风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以解决传统通风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此,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风控制方法,应用于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送风驱动件、回风驱动件及排风驱动件,通风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地下街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
若地下街室内温度小于室外温度,则关闭送风驱动件和回风驱动件,同时打开排风驱动件,以使通风系统进入负压运行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地下街室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室外温度,则获取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若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则打开送风驱动件和排风驱动件,同时关闭回风驱动件,以使通风系统进入全新风运行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为800PPM~1000PP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小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则获取地下街滞留人数;
若地下街滞留人数小于预设在留人数,则同时打开送风驱动件、回风驱动件及排风驱动件,以使通风系统进入混风运行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地下街滞留人数包括:
获取单位时间内进入地下街的入场人数和滞留时间率,并根据入场人数和滞留时间率的乘积得到地下街滞留人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地下街滞留人数之后还包括:
若地下街滞留人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在留人数,则控制通风系统进入全新风运行模式。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风控制装置,应用于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送风驱动件、回风驱动件及排风驱动件,通风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配置为获取地下街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
控制模块,配置为若地下街室内温度小于室外温度,则关闭送风驱动件和回风驱动件,同时打开排风驱动件,以使通风系统进入负压运行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获取模块进一步配置为,若地下街室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室外温度,则获取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控制模块进一步配置为,若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则打开送风驱动件和排风驱动件,同时关闭回风驱动件,以使通风系统进入全新风运行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获取模块进一步配置为,若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小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则获取地下街滞留人数;
控制模块进一步配置为,若地下街滞留人数小于预设在留人数,则同时打开送风驱动件、回风驱动件及排风驱动件,以使通风系统进入混风运行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人数检测器,设于地下街的开口部,用于检测并计数进入地下街的入场人数。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通风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该通风控制方法,应用于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送风驱动件、回风驱动件及排风驱动件,通风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地下街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若地下街室内温度小于室外温度,则关闭送风驱动件和回风驱动件,同时打开排风驱动件,以使通风系统进入负压运行模式。本公开技术方案,通过优化地下街通风系统的通风控制方法,以减少能源浪费,提高地下街通风系统的节能效果。具体而言,将通风控制方法设置为当地下街室内温度小于外界环境中的室外温度时,控制通风系统的排风驱动件进入作业状态,同时控制通风系统的送风驱动件和回风驱动件处于非工作状态,如此,以使地下街中的室内气体和外界环境中的室外气体保持负压状态,此时,新鲜的室外气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地下街的各个开口部进入地下街,从而改善地下街的空气质量;并且,由于本通风控制方法利用地下街室内气体和室外气体之间的温差而形成的压力差,使室外气体自发进入地下街,规避了需通过通风系统的驱动力将室外气体抽入地下街内的作业步骤,减少了能源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地下街通风系统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地下街的通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地下街通风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送风驱动件;110、新风进口;200、回风驱动件;210、回风出风口;220、回风排风口;300、排风驱动件;310、排风口;400、室内温度传感器;500、室外温度传感器;600、二氧化碳传感器;700、人数检测器;
1、获取模块;2、控制模块;
10、地下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风控制方法,应用于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送风驱动件、回风驱动件及排风驱动件,通风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地下街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
步骤S2、若地下街室内温度小于室外温度,则关闭送风驱动件和回风驱动件,同时打开排风驱动件,以使通风系统进入负压运行模式。
本实施例中,通过优化地下街通风系统的通风控制方法,以减少能源浪费,提高地下街通风系统的节能效果。具体而言,将通风控制方法设置为当地下街室内温度小于外界环境中的室外温度时,控制通风系统的排风驱动件300进入作业状态,同时控制通风系统的送风驱动件100和回风驱动件200处于非工作状态,如此,以使地下街10中的室内气体和外界环境中的室外气体保持负压状态;此时,室外气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地下街10的各个开口部进入地下街10,从而改善地下街10的空气质量。并且,由于本通风控制方法利用地下街10室内气体和室外气体之间的温差而形成的压力差,使室外气体自发进入地下街10,规避了需通过通风系统的驱动力将室外气体抽入地下街10内的作业步骤,减少了能源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地下街通风系统的节能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3、若地下街室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室外温度,则获取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步骤S4、若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则打开送风驱动件和排风驱动件,同时关闭回风驱动件,以使通风系统进入全新风运行模式。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对地下街10的通风控制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地下街10通风控制的准确性。具体而言,当地下街室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室外温度,此时,地下街10室内气压较大,室外气压较小,室外气体无法自发进入地下街10内部。因此,需根据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的大小,控制通风系统的运行模式。当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时,说明地下街10的室内空气质量差,急需改善空气质量,此时,控制通风系统的送风驱动件100和排风驱动件300进入工作状态,同时控制通风系统的回风驱动件200处于非工作状态,如此,以使地下街10保持最大的进风量和出风量,加快地下街10内空气的更换,快速改善地下街10内空气质量,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为800PPM~1000PPM。例如但不限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为900PP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5、若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小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则获取地下街滞留人数;
步骤S6、若地下街滞留人数小于预设在留人数,则同时打开送风驱动件、回风驱动件及排风驱动件,以使通风系统进入混风运行模式。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对地下街10的通风控制方法进行优化,以改善二氧化碳浓度随地下街10室内滞留人数的变化而具有滞后性问题,提高通风系统对地下街10室内空气更换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具体而言,当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小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此时,地下街10室内空气质量较差,需更换的气体体积相较于全新风运行模式时整体体量较低;因此,需进一步获取地下街滞留人数参数,以通过地下街滞留人数来精准获取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解决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滞后性问题,及时控制通风系统的进风、排风、回风的比例,使地下街10室内空气保持健康舒适的同时,降低通风系统的运行能源,提高通风系统的节能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地下街滞留人数包括:
步骤S51、获取单位时间内进入地下街的入场人数和滞留时间率,并根据入场人数和滞留时间率的乘积得到地下街滞留人数。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对混风运行模式进行优化,以提高混风运行模式的精准性。具体而言,本实施例通过获取单位时间内进入地下街10的入场人数和人在地下街10室内的滞留时间率参数,以获得地下街滞留人数数据。其中,滞留时间率为路长与人均步行速度的比值。
地下街滞留人数为:H=Hin*R,
其中,H为地下街滞留人数,单位:个;
Hin为地下街10入场人数,单位:个;
R为滞留时间率。
在一具体示例中,设成年人步速为0.9m/s,地下街10总长度为180m,则滞留时间率R为200s。若获取得到单位时间内地下街10的入场人数Hin为200人,则单位时间内的地下街滞留人数H=11.2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地下街滞留人数之后还包括:
步骤S7、若地下街滞留人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在留人数,则控制通风系统进入全新风运行模式。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对地下街10的通风控制方法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当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此时,地下街10室内空气质量非常差,需更换的大量气体,因此,需继续保持全新风运行模式,以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更换地下街10室内空气,提高地下街10室内空气的质量。
参见图2和图3,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风控制装置,应用于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送风驱动件100、回风驱动件200及排风驱动件300,通风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配置为获取地下街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
控制模块2,配置为若地下街室内温度小于室外温度,则关闭送风驱动件100和回风驱动件200,同时打开排风驱动件300,以使通风系统进入负压运行模式。
本实施例中,将通风控制装置配置为至少包括获取模块1和控制模块2的组合构件,该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温度数据信息,该控制模块2用于接收并处理获取模块1获取到的温度数据信息,并控制通风系统中送风驱动件100、回风驱动件200及排风驱动件300的运行,从而使通风系统进入负压运行模式。如此,在地下街10室内保持干净新鲜空气的同时,地下街通风系统的运行能耗最低,节能效果最佳。
在一示例中,送风驱动件100为送风风扇,回风驱动件200为回风风扇,排风驱动件300为排风风扇。该送风驱动件100连通新风进口110,该新风进口110连通室外环境和地下街的内部,如此,通过送风驱动件100可将室外空气引入地下街10内。该回风驱动件200连通回风出风口210和回风排风口220,该回风出风口210连通地下街10的内部,用于引入经空调机组处理过的空气;该回风排风口220连通地下街10内部,用于收集地下街10内部空气。该排风驱动件300连通排风口310,该排风口310连通室外环境和地下街的内部,如此,通过排风驱动件300可将地下街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同时,该排风口310还连通回风排风口220,以对收集的地下街室内空气进行分流。
在一示例中,获取模块1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400和室外温度传感器500,该室内温度传感器400设置在地下街10中央,用于获取地下街室内温度。该室外温度传感器500设置在靠近地下街10开口部的外界环境中,用于获取室外温度。该室内温度传感器400和室外温度传感器500均通信连接于控制模块2,并将其各自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传递给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在获得地下街室内温度数据和室外温度数据后,对其进行比较、判断,当获取的地下街室内温度小于室外温度时,打开排风驱动件300,以排出地下街10室内空气;同时关闭送风驱动件100和回风驱动件200,以利用地下街10室内外温差产生的压力差,使外界新鲜空气进入地下街10室内,替换地下街10室内质量较差的空气。如此,以通过最低的运行能耗,提高地下街10空气质量,极大降低了地下街通风系统的能源损耗,提高了地下街通风系统的节能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获取模块1进一步配置为,若地下街室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室外温度,则获取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控制模块2进一步配置为,若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则打开送风驱动件100和排风驱动件300,同时关闭回风驱动件200,以使通风系统进入全新风运行模式。
本实施例中,将通风控制装置配置为至少包括获取模块1和控制模块2的组合构件,该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温度数据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信息,该控制模块2用于接收并处理获取模块1获取到的温度数据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信息,并控制通风系统中送风驱动件100、回风驱动件200及排风驱动件300的运行,从而使通风系统进入全新风运行模式。如此,通过多个数据信息提高地下街通风系统在处理不同空气质量时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在一示例中,获取模块1还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600,该二氧化碳传感器600配置于地下街10中央,用于获取地下街10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二氧化碳传感器600通信连接于控制模块2,并将其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传递给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在获取地下街10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后,将其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比较、判断,并在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时,打开送风驱动件100和排风驱动件300,同时关闭回风驱动件200,以最快速更换地下街10室内空气,提高地下街10室内空气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获取模块1进一步配置为,若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小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则获取地下街滞留人数;
控制模块2进一步配置为,若地下街滞留人数小于预设在留人数,则同时打开送风驱动件100、回风驱动件200及排风驱动件300,以使通风系统进入混风运行模式。
本实施例中,将通风控制装置配置为至少包括获取模块1和控制模块2的组合构件,该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温度数据信息、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信息及地下街滞留人数数据信息,该控制模块2用于接收并处理获取模块1获取到的温度数据信息、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信息及地下街滞留人数数据信息,并控制通风系统中送风驱动件100、回风驱动件200及排风驱动件300的运行,从而使通风系统进入混风运行模式。如此,通过多个数据信息提高地下街通风系统在处理不同空气质量时的精准性。
在一示例中,地下街滞留人数通过地下街10的入场人数和滞留时间率的乘积获得,该入场人数为地下街10各个开口部处入场人数的总和,该滞留时间率为路长与人均步行速度的比值。其中,入场人数可以通过人工在各个地下街10的开口部处计数获得,也可以通过摄像机、红外感应计数等智能设备计数获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人数检测器700,设于地下街10的开口部,用于检测并计数进入地下街10的入场人数。
本实施例中,为节省时间,提高入场人数的记录效率,配置了人数检测器700。该人数检测器700可自动识别并计数,规避了人工计数计数不精准、计数工作量大等问题。例如但不限于,人数检测器700为摄像机,该摄像机配置于地下街10的各个开口部处,用于统计每个开口部处进入地下街10的入场人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风控制方法,应用于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送风驱动件、回风驱动件及排风驱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地下街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
若所述地下街室内温度小于所述室外温度,则关闭所述送风驱动件和所述回风驱动件,同时打开所述排风驱动件,以使所述通风系统进入负压运行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地下街室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室外温度,则获取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若所述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则打开所述送风驱动件和所述排风驱动件,同时关闭所述回风驱动件,以使所述通风系统进入全新风运行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为800PPM~1000PP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小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则获取地下街滞留人数;
若所述地下街滞留人数小于预设在留人数,则同时打开所述送风驱动件、所述回风驱动件及所述排风驱动件,以使所述通风系统进入混风运行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地下街滞留人数包括:
获取单位时间内进入地下街的入场人数和滞留时间率,并根据所述入场人数和所述滞留时间率的乘积得到所述地下街滞留人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地下街滞留人数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地下街滞留人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在留人数,则控制所述通风系统进入全新风运行模式。
7.一种通风控制装置,应用于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送风驱动件、回风驱动件及排风驱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配置为获取地下街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
控制模块,配置为若所述地下街室内温度小于所述室外温度,则关闭所述送风驱动件和所述回风驱动件,同时打开所述排风驱动件,以使所述通风系统进入负压运行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配置为,若所述地下街室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室外温度,则获取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配置为,若所述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则打开所述送风驱动件和所述排风驱动件,同时关闭所述回风驱动件,以使所述通风系统进入全新风运行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配置为,若所述地下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小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则获取地下街滞留人数;
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配置为,若所述地下街滞留人数小于预设在留人数,则同时打开所述送风驱动件、所述回风驱动件及所述排风驱动件,以使所述通风系统进入混风运行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人数检测器,设于地下街的开口部,用于检测并计数进入地下街的入场人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96794.3A CN116007150A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通风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96794.3A CN116007150A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通风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07150A true CN116007150A (zh) | 2023-04-25 |
Family
ID=86034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596794.3A Pending CN116007150A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通风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007150A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86838A (zh) * | 2010-08-13 | 2010-11-17 | 重庆星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 |
CN204513684U (zh) * | 2014-12-02 | 2015-07-29 | 深圳市东方风光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室内自然通风装置和系统 |
CN106403137A (zh) * | 2016-10-27 | 2017-02-15 | 殷晓冬 | 上送上回空气净化系统 |
CN106524380A (zh) * | 2016-09-28 | 2017-03-22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用于畜禽舍四季通风的变频风机热回收通风系统 |
CN106934229A (zh) * | 2017-03-06 | 2017-07-07 | 中山大学 | 考虑滞留乘客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聚集人数计算方法 |
CN107458402A (zh) * | 2017-08-04 | 2017-12-12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8006905A (zh) * | 2017-10-20 | 2018-05-08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空调新风控制方法 |
CN110296513A (zh) * | 2019-07-12 | 2019-10-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新风机混风阀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639431A (zh) * | 2021-07-30 | 2021-11-12 |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及新风机 |
CN113669811A (zh) * | 2021-08-21 | 2021-11-19 | 太原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的环控方法 |
-
2022
- 2022-12-12 CN CN202211596794.3A patent/CN11600715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86838A (zh) * | 2010-08-13 | 2010-11-17 | 重庆星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 |
CN204513684U (zh) * | 2014-12-02 | 2015-07-29 | 深圳市东方风光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室内自然通风装置和系统 |
CN106524380A (zh) * | 2016-09-28 | 2017-03-22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用于畜禽舍四季通风的变频风机热回收通风系统 |
CN106403137A (zh) * | 2016-10-27 | 2017-02-15 | 殷晓冬 | 上送上回空气净化系统 |
CN106934229A (zh) * | 2017-03-06 | 2017-07-07 | 中山大学 | 考虑滞留乘客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聚集人数计算方法 |
CN107458402A (zh) * | 2017-08-04 | 2017-12-12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8006905A (zh) * | 2017-10-20 | 2018-05-08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空调新风控制方法 |
CN110296513A (zh) * | 2019-07-12 | 2019-10-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新风机混风阀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639431A (zh) * | 2021-07-30 | 2021-11-12 |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及新风机 |
CN113669811A (zh) * | 2021-08-21 | 2021-11-19 | 太原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的环控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468252U (zh) | 具有热交换和空气净化功能的窗户通风系统 | |
CN110410931A (zh) | 基于多参数评价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05202646B (zh) | 智能净化柜式新风换气机 | |
KR100979185B1 (ko) | 공조 설비 통제 제어 시스템 | |
CN110030703A (zh) | 一种基于人员定位检测的室内空气质量调控系统及方法 | |
CN106369774A (zh) | 一种智能控制新风机与空调的方法 | |
CN107110531A (zh) | 用于房间的空气管理的设备和方法 | |
CN102444958A (zh) | 基于视频人流统计的新风系统及其节能控制方法 | |
CN104315680B (zh) | 通风系统 | |
CN109990444A (zh) | 空气质量管理系统和方法 | |
CN209229949U (zh) | 基于室内人数的空调及新风系统预测性控制系统 | |
CN109373549A (zh) | 基于人员定位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以及通风计算方法 | |
CN205842870U (zh) | 一种壁挂式新风净化器 | |
CN107101283A (zh) | 一种新型壁挂式新风净化一体机 | |
CN203274107U (zh) | 空调新风智能一体双风系统 | |
CN205137723U (zh) | 舒适新风净化一体机 | |
EP3762659A1 (en) | Building comprising an air quality control system an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ir quality control | |
CN106226209A (zh) | 一种室内空气尘埃粒子浓度检测方法、系统和家用电器 | |
CN107192098B (zh) | 医院通风调控方法及调控系统 | |
CN116007150A (zh) | 通风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 |
CN103807983A (zh) | 一种室内环境自动调节装置 | |
CN107559964A (zh) | 一种智能平衡封闭与半封闭空间空气质量的新风系统 | |
CN117329665B (zh) | 一种基于智能ai算法的空调室内联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3280490A (zh) | 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新风系统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209371446U (zh) | 可调室内外混风比的新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