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5501A - 一种封面胶带及其使用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面胶带及其使用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5501A
CN115895501A CN202310003913.8A CN202310003913A CN115895501A CN 115895501 A CN115895501 A CN 115895501A CN 202310003913 A CN202310003913 A CN 202310003913A CN 115895501 A CN115895501 A CN 115895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film
film
layer
cover tap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39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俊林
王佳祥
李飞
李裕民
崔志宏
陈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039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55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5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55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封面胶带及其使用方法、显示装置。所述封面胶带包括层叠设置的底膜和保护膜、以及位于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底膜之间的复合结构层;所述保护膜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复合结构层的正投影;所述复合结构层包括防静电材质;所述封面胶带还包括设于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底膜之间的双面胶层,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底膜经由所述双面胶层粘接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封面胶带,集成了相关技术的封面胶带结构以及预固定膜结构,简化了产品整体的生产工序以及安装工序,不需要进行两次对位,有较高的对位精度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封面胶带及其使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面胶带及其使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具有高电压、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容易对电子产品质量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伤。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车载显示模组的工艺制程中,部分组件例如TCON-PCB板(Timer Control Register-Printed Circuit Board,驱动电路板),尤其需要注重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防护。TCON-PCB板还需要被临时固定在支撑结构上,以避免在工艺制程中干涉设备机构和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坏。
现有,传统的OLED车载显示模组设计中,TCON-PCB板需要被抬高固定在客户端主机上,以避免温升影响屏幕寿命。因此,在模组工艺制程中需要分别贴附IC Cover Tape(封面胶带)和预固定膜,IC Cover Tape始终保留在TCON-PCB板上,预固定膜需要在客户端主机撕离,现有的预固定膜面临不易撕离、对位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封面胶带及其使用方法、显示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封面胶带。所述封面胶带包括层叠设置的底膜和保护膜、以及位于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底膜之间的复合结构层;所述保护膜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复合结构层的正投影;所述复合结构层包括防静电材质;
所述封面胶带还包括设于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底膜之间的双面胶层,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底膜经由所述双面胶层粘接连接。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
所述保护膜在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二边沿中的至少一个边沿设有缺口。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在所述第一边沿设置的缺口记为第一缺口,所述保护膜在所述第二边沿设置的缺口记为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相对设置。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双面胶层与所述保护膜一侧的粘接强度大于所述双面胶层与所述底膜一侧的粘接强度。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双面胶层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
所述第一胶条和所述第二胶条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分设于所述缺口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且所构成的平面与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相平行。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封面胶带的厚度方向,所述复合结构层靠近所述底膜的一侧不超过所述双面胶层靠近所述底膜的一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结构层包括导电布层和麦拉胶层;所述导电布层相比所述麦拉胶层靠近所述保护膜;所述导电布层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麦拉胶层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至少部分交叠。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封面胶带还包括对位标识;所述对位标识设于所述底膜和所述保护膜之间;
所述保护膜为透明膜;所述对位标识为黑色膜层,且与所述双面胶层同层设置。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封面胶带还包括手撕部;所述手撕部与所述保护膜连接,且向着远离所述保护膜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手撕部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双面胶层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二边沿的第三边沿;所述手撕部与所述第三边沿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封面胶带的使用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封面胶带;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将所述底膜撕离,将除所述底膜之外的所述封面胶带粘接至固定部件;
将所述保护膜连同所述双面胶层撕离,使得所述复合结构层被保留在所述固定部件。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封面胶带设有对位标识的结构中,所述对位标识被保留在所述固定部件;或者,所述对位标识连同所述保护膜一同被撕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电路板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封面胶带;
所述底膜被撕离后的所述封面胶带粘接至所述电路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封面胶带,集成了相关技术的封面胶带结构以及预固定膜结构,简化了产品整体的生产工序以及安装工序,不需要进行两次对位,有较高的对位精度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
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实施例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实施例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图1为一种显示装置使用的封面胶带的结构;
图2为图1所示封面胶带标识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一种显示装置使用的预固定膜的结构;
图4为图3所示预固定膜标识B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封面胶带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封面胶带标识C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封面胶带的显示装置的部分贴附效果图一;
图8为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封面胶带的显示装置的部分贴附效果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封面胶带,101-第一底膜,102-麦拉胶,103-导电布,104-第一转移膜,105-第一对位孔;
20-预固定膜,201-第二底膜,202-保护膜,203-第二转移膜,204-第二对位孔;
30-封面胶带,301-底膜,302-保护膜,302a-第一边沿,302b-第二边沿,302c-第三边沿,303-第一缺口,304-第二缺口,305-手撕部,306-第一胶条,307-第二胶条,308-对位标识,309-导电布层,310-麦拉胶层;
40-第一中心轴线,50-第二中心轴线,60-电路板,70-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可以以多个不同形式来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个事实,就是方式和内容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及其范围的条件下被变换为一种或多种形式。因此,本公开不应该被解释为仅限定在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中。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中,有时为了明确起见,夸大表示了一个或多个构成要素的大小、层的厚度或区域。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式并不一定限定于该尺寸,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此外,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理想的例子,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形状或数值等。
本公开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是为了避免构成要素的混同而设置,而不是为了在数量方面上进行限定的。本公开中的“多个”包括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数量。
在本公开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句以参照附图说明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根据描述构成要素的方向适当地改变。因此,不局限于在说明书中说明的词句,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更换。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含义。
在本公开中,晶体管是指至少包括栅电极、漏电极以及源电极这三个端子的元件。晶体管在漏电极(漏电极端子、漏区域或漏极)与源电极(源电极端子、源区域或源极)之间具有沟道区域,并且电流能够流过漏电极、沟道区域以及源电极。在本公开中,沟道区域是指电流主要流过的区域。
在本公开中,第一极可以为漏电极、第二极可以为源电极,或者第一极可以为源电极、第二极可以为漏电极。在使用极性相反的晶体管的情况或电路工作中的电流方向变化的情况等下,“源电极”及“漏电极”的功能有时互相调换。因此,在本公开中,“源电极”和“漏电极”可以互相调换。
在本公开中,“电连接”包括构成要素通过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只要可以进行连接的构成要素间的电信号的授受,就对其没有特别的限制。“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的例子不仅包括电极和布线,而且还包括晶体管等开关元件、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其它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的元件等。
在本公开中,“平行”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10°以上且10°以下的状态,因此,可以包括该角度为-5°以上且5°以下的状态。另外,“垂直”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80°以上且100°以下的状态,因此,可以包括85°以上且95°以下的角度的状态。
在本公开中,“膜”和“层”可以相互调换。例如,有时可以将“导电层”换成为“导电膜”。与此同样,有时可以将“绝缘膜”换成为“绝缘层”。
本公开中的“约”,是指不严格限定界限,允许工艺和测量误差范围内的数值。
图1为一种显示装置使用的封面胶带的结构。图2为图1所示封面胶带标识AA处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封面胶带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底膜101、麦拉胶102、导电布103以及第一转移膜104。如图1所示,第一转移膜104上设有多个第一对位孔105,封面胶带10需要借助多个第一对位孔105进行安装对位。
图3为一种显示装置使用的预固定膜的结构。图4为图3所示预固定膜标识BB处的剖视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预固定膜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底膜201、保护膜202以及第二转移膜203。如图3所示,第二转移膜203上设有多个第二对位孔204,预固定膜20需要借助多个第二对位孔204进行安装对位。
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设计,将封面胶带10和预固定膜20分开单独设计以及制作,且均需要设计对位孔以进行安装对位,产品整体的生产工序以及安装工序较多,且需要进行两次对位,对位精度较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封面胶带。所述封面胶带包括层叠设置的底膜和保护膜、以及位于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底膜之间的复合结构层;所述保护膜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复合结构层的正投影;所述复合结构层包括防静电材质;
所述封面胶带还包括设于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底膜之间的双面胶层,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底膜经由所述双面胶层粘接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封面胶带,集成了相关技术的封面胶带结构以及预固定膜结构,简化了产品整体的生产工序以及安装工序,不需要进行两次对位,有较高的对位精度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封面胶带的俯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定义三个方向以便进行技术方案的阐述,且将第一方向标识为X,第二方向标识为Y,第三方向标识为Z(如图6所示),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不相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其中,第三方向也就是封面胶带30的厚度方向。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封面胶带30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底膜301和保护膜302。在图5中,保护膜302采用透明材质,以便于显示位于保护膜302和底膜301之间的部件。底膜301可作为承载封面胶带30除底膜301之外部件的载体而使用。底膜301作为载体起到转移和运输保护等作用,本公开对底膜301的使用材料不作限定。
如图5所示,封面胶带30设置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中心轴线40,沿第二方向的第二中心轴线50。底膜301可设置为沿第一中心轴线40以及第二中心轴线50均对称的结构。
如图5所示,在XY所构成的平面内,底膜301的正投影可为矩形等。如图5所示,在XY所构成的平面内,保护膜302的正投影可落在底膜301的正投影之内。示例的,如图5所示,保护膜302的正投影可落在底膜301的正投影的中部。
如图5所示,保护膜302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302a和第二边沿302b。保护膜302在XY构成的平面内的正投影可为H型。保护膜302在第一边沿302a和第二边沿302b中的至少一个边沿设置有缺口。该缺口被配置为与显示装置的其它部件相配合。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调整该缺口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以及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以满足不同部件的配合需求,可提升封面胶带30的通用性,降低封面胶带30的成本。
如图5所示,保护膜302在第一边沿302a设置的缺口为第一缺口303,保护膜302在第二边沿302b设置的缺口为第二缺口30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保护膜302设置有第一缺口303和第二缺口304为例。如图5所示,第一缺口303和第二缺口304可设置为沿第二中心轴线50对称的结构等。第一缺口303和第二缺口304的形状以及尺寸可设计为相同或者不同等。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调整第一缺口303和第二缺口304之间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以及第一缺口303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等,以满足不同部件的配合需求。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封面胶带30还可包括手撕部305,手撕部305固定至保护膜302的边缘,且部分超出保护膜302的边缘。利用设置的手撕部305,以便于在后续组装操作中,操作人员将保护膜302撕掉。底膜301未被保护膜302所覆盖的边缘区域也可作为底膜301的手撕部而使用。
如图5所示,手撕部305可设置在第一边沿302a和第二边沿302b之间的区域。保护膜302还可包括第三边沿302c,第三边沿302c的一端与第一边沿302a连接,第三边沿302c的另一端与第二边沿302b连接。
手撕部305可设于第三边沿302c,沿着第二方向向着远离保护膜302的方向延伸。在XY所构成的平面内,手撕部305的正投影可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手撕部305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三边沿302c沿第一方向的尺寸。本公开对手撕部305以及第三边沿302c的具体尺寸不作限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手撕部305可位于第三边沿302c的中部。在本公开中,中部并不是第三边沿302c的中点,除第三边沿302c的两个端点以外的区域均可统称为中部。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护膜302可与手撕部305设计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可避免组装操作,减少生产工序,可降低产品整体成本。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护膜302可设置为透明膜。示例的,保护膜302的材质可采用透明硅胶膜或者透明硅胶PET膜(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护膜302靠近底膜301的一侧可设有胶层。胶层可为单面胶,或者双面胶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封面胶带30还可包括设于底膜301和保护膜302之间的双面胶层。底膜301和保护膜302经由该双面胶层粘接在一起。双面胶层可包括一个以上的胶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以上表示一个或者多个。如图5所示,双面胶层可包括第一胶条306和第二胶条307等。第一胶条306和第二胶条307可沿着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双面胶层两侧的粘接强度不同,双面胶层与保护膜302间的剥离力大于双面胶层与底膜301间的剥离力。剥离力越大,表明粘接越强。双面胶层与保护膜302一侧的粘接强度大于双面胶层与底膜301一侧的粘接强度。在组装显示装置的过程中,需要从手撕部305处撕掉保护膜302,由于双面胶层与保护膜302间的剥离力较大,以便于双面胶层随着保护膜302一起被撕掉,以免双面胶层影响显示装置的静电防护性能。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胶条306和第二胶条307可均设置为长条状,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胶条306和第二胶条307可设置为相同胶条,可减少封面胶带30内所含部件的种类,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5所示,第一胶条306和第二胶条307可分设于缺口的两侧,以便于封面胶带30在组装集成到显示装置的过程中,封面胶带30与固定部件粘接牢固。示例的,固定部件可为TCON-PCB板。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手撕部305在封面胶带3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双面胶层在封面胶带3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如此设置,可提升手撕部305的使用方便性,以及可获得较优的撕离操作手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封面胶带30所在平面与XY所构成的平面相平行。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封面胶带30还包括对位标识308。对位标识308可位于保护膜302和底膜301之间。对位标识308可粘接至保护膜302和底膜301之间。对位标识308可位于第一胶条306和第二胶条307之间,且与双面胶层同层设置。
如图5所示,对位标识308可设置为长条状。对位标识308在XY所构成平面内的正投影可为长条形。对位标识308在XY所构成平面内的正投影可位于第一胶条306和缺口的正投影之间。如图5所示,对位标识308可紧贴第一胶条306设置,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对位标识308可设置为黑色膜层,可与双面胶层同层设置。保护膜302可设置为透明膜。如此设计,可利用对位标识308的颜色进行对位,黑色人眼易于分辨,便于快速对位。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位标识308的材质可为硬质硅胶或者硬泡棉等,本公开对具体材质不作限定,以满足起到对位作用即可。黑色的硬质硅胶或者黑色的硬泡棉可用于对位且便于手工拿取,无需单独在固定部件的相应位置设置标记,无需额外的转移膜设计,简化产品整体设计,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封面胶带30还包括层叠设置于保护膜302和底膜301之间的复合结构层。复合结构层包括防静电材质。保护膜302在封面胶带3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复合结构层的正投影。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复合结构层可包括层叠设置于保护膜302和底膜301之间导电布层309和麦拉胶层310。导电布层309靠近保护膜302的一侧,麦拉胶层310靠近底膜301的一侧。在XY所构成的平面内,导电布层309的正投影和麦拉胶层310的正投影可存在至少部分交叠。示例的,在XY所构成的平面内,导电布层309和麦拉胶层310的正投影可重叠。
在XY所构成的平面内,保护膜302的正投影可覆盖导电布层309和麦拉胶层310的正投影,以对导电布层309和麦拉胶层310进行保护,可避免运输等过程对导电布层309和麦拉胶层310造成损坏。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电布层309和麦拉胶层310可共同构成复合结构层的至少部分。复合结构层可与双面胶层同层设置。导电布层309和麦拉胶层310可设于第一胶条306和第二胶条307之间。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电布层309在XY所构成的平面内的正投影可为矩形等。麦拉胶层310在XY所构成的平面内的正投影可为矩形等。
图6为图5所示封面胶带标识C处的剖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保护膜302和底膜301沿着第三方向层叠设置。双面胶层、对位标识308、导电布层309以及麦拉胶层310均设置在保护膜302和底膜301之间。
如图6所示,沿着第三方向,也就是封面胶带30的厚度方向,复合结构层靠近底膜301的一侧不超过双面胶层靠近底膜301的一侧。在复合结构层仅包括麦拉胶层310和导电布层309的结构中,麦拉胶层310靠近底膜301的一侧不超过双面胶层靠近底膜301的一侧。示例的,麦拉胶层310靠近底膜301的一侧与双面胶层靠近底膜301的一侧平齐。或者,麦拉胶层310靠近底膜301的一侧低于双面胶层靠近底膜301的一侧。
如此设置,可避免由于封面胶带30的各膜层厚度不同所导致的与固定部件接触位置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可提升显示装置的使用可靠性。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封面胶带30相比传统模组工艺流程中,分别贴附封面胶带和预固定膜的两次对位,可通过模切工艺中的刀模整体切割获得,导电布层309、麦拉胶层310与保护膜302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更高,整体切割工艺成本更低。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封面胶带30,优化了模组工艺流程,原本的两次贴附工艺简化为一次贴附工艺,节省成本。将相关技术的封面胶带和预固定膜简化为同一复合膜,节省了多余的转移膜和底膜,且具有良好的ESD防护和预固定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封面胶带的使用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封面胶带。以将封面胶带30运用到电路板60为例。电路板60也就是前述的固定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示例的,电路板60可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板。该使用方法包括:
在显示装置的工艺端,电路板60设置在支撑件70的一侧。先撕离封面胶带30的底膜301,利用对位标识308,将第一胶条306和第二胶条307紧贴至支撑件70,使封面胶带30的部分与电路板60充分贴合。贴附效果如图7所示。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封面胶带30的底膜301已经被撕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给单独的标号进行标识。
在显示装置被运输至客户主机总成端后,再从手撕部305处撕离保护膜302,第一胶条306和第二胶条307随着保护膜302一起被撕离,导电布层309和麦拉胶层310被保留在电路板60上。
通过剥离力的匹配,对位标识308可保留在电路板60上,以作为潜在的其它结构的对位标记而使用。或者,对位标识308可随保护膜302被撕离。贴附效果如图8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封面胶带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将所述底膜撕离,将除所述底膜之外的所述封面胶带粘接至固定部件;
将所述保护膜连同所述双面胶层撕离,所述复合结构层被保留在所述固定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使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封面胶带。显示装置可包括电路板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封面胶带。所述底膜被撕离后的所述封面胶带可粘接至所述电路板。
显示装置可以是车载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可以为:显示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封面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底膜和保护膜、以及位于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底膜之间的复合结构层;所述保护膜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复合结构层的正投影;所述复合结构层包括防静电材质;
所述封面胶带还包括设于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底膜之间的双面胶层,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底膜经由所述双面胶层粘接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
所述保护膜在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二边沿中的至少一个边沿设有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在所述第一边沿设置的缺口记为第一缺口,所述保护膜在所述第二边沿设置的缺口记为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层与所述保护膜一侧的粘接强度大于所述双面胶层与所述底膜一侧的粘接强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层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
所述第一胶条和所述第二胶条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分设于所述缺口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且所构成的平面与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相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封面胶带的厚度方向,所述复合结构层靠近所述底膜的一侧不超过所述双面胶层靠近所述底膜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封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结构层包括导电布层和麦拉胶层;所述导电布层相比所述麦拉胶层靠近所述保护膜;所述导电布层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麦拉胶层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至少部分交叠。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封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面胶带还包括对位标识;所述对位标识设于所述底膜和所述保护膜之间;
所述保护膜为透明膜;所述对位标识为黑色膜层,且与所述双面胶层同层设置。
9.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封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面胶带还包括手撕部;所述手撕部与所述保护膜连接,且向着远离所述保护膜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手撕部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双面胶层在所述封面胶带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二边沿的第三边沿;所述手撕部与所述第三边沿连接。
11.一种封面胶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封面胶带;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将所述底膜撕离,将除所述底膜之外的所述封面胶带粘接至固定部件;
将所述保护膜连同所述双面胶层撕离,使得所述复合结构层被保留在所述固定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面胶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封面胶带设有对位标识的结构中,所述对位标识被保留在所述固定部件;或者,所述对位标识连同所述保护膜一同被撕离。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封面胶带;
所述底膜被撕离后的所述封面胶带粘接至所述电路板。
CN202310003913.8A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封面胶带及其使用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8955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3913.8A CN115895501A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封面胶带及其使用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3913.8A CN115895501A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封面胶带及其使用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5501A true CN115895501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95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3913.8A Pending CN115895501A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封面胶带及其使用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5501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22757A (ja) * 2010-04-09 2011-11-04 Koa Corp チップ抵抗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70323779A1 (en) * 2016-05-03 2017-11-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9402961U (zh) * 2018-12-20 2019-09-17 东莞智动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脑用导电屏蔽组件
CN209702645U (zh) * 2019-01-25 2019-11-29 苏州佳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局部绝缘便贴式导电胶带
CN113500839A (zh) * 2021-07-16 2021-10-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保护膜材、电子设备组装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042060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模组的散热膜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N216087090U (zh) * 2021-05-25 2022-03-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覆盖膜及显示装置
CN216700760U (zh) * 2021-11-23 2022-06-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散热膜、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103581A (zh) * 2022-04-29 2022-09-23 捷邦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用面板屏蔽组件及其生产工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22757A (ja) * 2010-04-09 2011-11-04 Koa Corp チップ抵抗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70323779A1 (en) * 2016-05-03 2017-11-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9402961U (zh) * 2018-12-20 2019-09-17 东莞智动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脑用导电屏蔽组件
CN209702645U (zh) * 2019-01-25 2019-11-29 苏州佳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局部绝缘便贴式导电胶带
WO2022042060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模组的散热膜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N216087090U (zh) * 2021-05-25 2022-03-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覆盖膜及显示装置
CN113500839A (zh) * 2021-07-16 2021-10-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保护膜材、电子设备组装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6700760U (zh) * 2021-11-23 2022-06-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散热膜、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103581A (zh) * 2022-04-29 2022-09-23 捷邦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用面板屏蔽组件及其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7959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8034209B2 (en) Electro-optic displays, and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EP2806307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8724048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conductive element for discharge of static charges generated in a display panel
CN102693036B (zh) 制造用于触摸屏的透明电路基板的方法
KR960018724A (ko) 회로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141584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1556648B (zh) 驱动芯片保护膜和显示装置
CN101765289B (zh) 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EP2472497B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2956156A (zh) 显示设备以及电子单元
CN113641019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母板
US20060146271A1 (en) Universal display module
CN115895501A (zh) 一种封面胶带及其使用方法、显示装置
CN108292484A (zh)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0820344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2631006A (zh) 显示装置
US8013971B2 (en) Display medium
CN113411939B (zh) 一种显示模组
US20090073098A1 (en) Display module with identification circuit on panel
CN106773386B (zh) 双面显示装置
CN215006158U (zh) 一种导电铜箔组件
CN218768773U (zh) 一种导电布离型膜结构
CN115915849A (zh) 显示模组、绑定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422918B (zh) 触控感测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