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2578A - 不断电系统及其电源转换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不断电系统及其电源转换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2578A
CN115882578A CN202111148241.7A CN202111148241A CN115882578A CN 115882578 A CN115882578 A CN 115882578A CN 202111148241 A CN202111148241 A CN 202111148241A CN 115882578 A CN115882578 A CN 115882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terminal
electrically coupled
turned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82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育程
杨光裕
叶承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yber Power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yber Power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yber Power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Cyber Power Systems Inc
Priority to CN2021111482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2578A/zh
Priority to US17/529,503 priority patent/US11539235B1/en
Priority to TW110143677A priority patent/TWI826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2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2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0Arrangements incorporating converting means for enabling loads to be operated at will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power supplies, e.g. from ac or d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AC powered loads
    • H02J9/063Common neutral, e.g. AC input neutral line connected to AC output neutral line and DC middle poi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95Hybrid converter topologies, e.g. NPC mixed with flying capacitor, thyristor converter mixed with MMC or charge pump mixed with buc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56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K17/567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ore than one typ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e.g. BIMOS, composite devices such as IGB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不断电系统的电源转换电路,包括有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与第三二极管。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一控制端,第一端电性耦接电感的其中一端。第二开关具有第三端、第四端与第二控制端,第三端电性耦接第二端,第四端电性耦接零线。第三开关具有第五端、第六端与第三控制端,第五端电性耦接第四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分别电性耦接第一端与正直流母线。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分别电性耦接第一端与第六端。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分别电性耦接第六端与负直流母线。

Description

不断电系统及其电源转换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供应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不断电系统及其电源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图1绘有一种习知的不断电系统的部分电路。请参照图1,此不断电系统100包括有开关130、开关140与习知的电源转换电路150。电源转换电路150又包括有电感152、开关154、开关156、开关158、开关160、二极管162、电容164、电容166与二极管168。电源转换电路150中的各电子组件的耦接关系如图所示,在此不再赘述。在图1中,开关130与140皆采一继电器(relay)来实现,开关154与156皆采一可控硅整流器(Silicon ControlledRectifier,SCR)来实现,而开关158与160皆采用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Bipolar Transistor,IGBT)来实现。
此外,电容164的其中一端用以作为正直流母线(如标示+BUS所示),另一端则电性耦接交流输入110的零线N。电容166的其中一端用以作为负直流母线(如标示-BUS所示),另一端则电性耦接交流输入110的零线N。开关130具有第一端130-1、第二端130-2与第三端130-3。开关130的第一端130-1电性耦接交流输入110的火线L,开关130的第二端130-2电性耦接电池120的正极,而开关130的第三端130-3电性耦接电感152。开关140电性耦接于电池120的负极与二极管156的阳极之间。当不断电系统100处于在线模式(On-line mode)时,开关130的第三端130-3电性耦接开关130的第一端130-1,而开关140则被关闭(turned off)。当不断电系统100处于电池模式(Battery mode)时,开关130的第三端130-3电性耦接开关130的第二端130-2,而开关140则被导通(turned on)。
习知的电源转换电路150有一缺点,就是其在运作时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较多,因而使得电源转换电路150的电子组件会产生更多的功率损耗。如此一来,就会降低不断电系统100的整体效率,也会导致不断电系统100的散热系统的体积与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断电系统的电源转换电路,其在运作时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较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电源转换电路的不断电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断电系统的电源转换电路,其包括有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与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的一端用以作为正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不断电系统的交流输入的零线。第二电容的一端用以作为负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零线。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一控制端,且第一端电性耦接电感的其中一端。第二开关具有第三端、第四端与第二控制端,且第三端电性耦接上述第二端,而第四端电性耦接零线。第三开关具有第五端、第六端与第三控制端,且第五端电性耦接上述第四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耦接上述第一端,而阴极电性耦接正直流母线。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耦接上述第一端,而阳极电性耦接上述第六端。至于第三二极管,其阴极电性耦接上述第六端,而阳极电性耦接负直流母线。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断电系统,其包括有电源转换电路。此电源转换电路又包括有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与第三二极管。此外,此不断电系统还包括有第四开关与第五开关。第一电容的一端用以作为正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不断电系统的交流输入的零线。第二电容的一端用以作为负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零线。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一控制端,且第一端电性耦接电感的其中一端。第二开关具有第三端、第四端与第二控制端,且第三端电性耦接上述第二端,而第四端电性耦接零线。第三开关具有第五端、第六端与第三控制端,且第五端电性耦接上述第四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耦接上述第一端,而阴极电性耦接正直流母线。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耦接上述第一端,而阳极电性耦接上述第六端。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耦接上述第六端,而阳极电性耦接负直流母线。第四开关具有第七端、第八端与第九端,其中第七端电性耦接交流输入的火线,第八端电性耦接电池的正极,而第九端电性耦接电感的另一端。至于第五开关,其电性耦接于电池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之间。当不断电系统处于在线模式时,上述第九端电性耦接上述第七端,且第五开关为关闭。而当不断电系统处于电池模式时,上述第九端电性耦接上述第八端,且第五开关为导通。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不断电系统的电源转换电路,其包括有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与二极管。第一电容的一端用以作为正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不断电系统的交流输入的零线。第二电容的一端用以作为负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零线。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一控制端,且第一端电性耦接电感的其中一端。第二开关具有第三端、第四端与第二控制端,且第三端电性耦接上述第二端,而第四端电性耦接零线。第三开关具有第五端、第六端与第三控制端,且第五端电性耦接上述第四端。第四开关具有第七端、第八端与第四控制端,且第七端电性耦接正直流母线,而第八端电性耦接上述第一端。第五开关具有第九端、第十端与第五控制端,且第九端电性耦接上述第一端,而第十端电性耦接上述第六端。至于二极管,其阴极电性耦接上述第六端,而阳极电性耦接负直流母线。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不断电系统,其包括有电源转换电路。此电源转换电路包括有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与二极管。此外,此不断电系统还包括有第六开关与第七开关。第一电容的一端用以作为正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不断电系统的交流输入的零线。第二电容的一端用以作为负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零线。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一控制端,且第一端电性耦接电感的其中一端。第二开关具有第三端、第四端与第二控制端,且第三端电性耦接上述第二端,而第四端电性耦接零线。第三开关具有第五端、第六端与第三控制端,且第五端电性耦接上述第四端。第四开关具有第七端、第八端与第四控制端,且第七端电性耦接正直流母线,而第八端电性耦接上述第一端。第五开关具有第九端、第十端与第五控制端,且第九端电性耦接上述第一端,而第十端电性耦接上述第六端。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耦接上述第六端,而阳极电性耦接负直流母线。第六开关具有第十一端、第十二端与第十三端,其中第十一端电性耦接交流输入的火线,第十二端电性耦接电池的正极,而第十三端电性耦接电感的另一端。至于第七开关,其电性耦接于电池的负极与二极管的阴极之间。当不断电系统处于在线模式时,上述第十三端电性耦接上述第十一端,且第七开关为关闭。而当不断电系统处于电池模式时,上述第十三端电性耦接上述第十二端,且第七开关为导通。
为了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以及实际实施后的增益性更为明显易懂,于下文中将以较佳的实施范例辅佐对应相关的图式来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绘有一种习知的不断电系统的部分电路。
图2绘有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不断电系统的部分电路。
图3系绘示不断电系统2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4系绘示不断电系统2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5系绘示不断电系统1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6系绘示不断电系统1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7系绘示不断电系统2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8系绘示不断电系统2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9系绘示不断电系统1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10系绘示不断电系统1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11系绘示不断电系统2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12系绘示不断电系统2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13系绘示不断电系统1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14系绘示不断电系统1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15系绘示不断电系统2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16系绘示不断电系统2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17系绘示不断电系统1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18系绘示不断电系统100于其中一状态下的电流路径。
图19绘有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不断电系统的部分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发明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图式,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发明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图式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发明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
本发明的优点、特征以及达到的技术方法将参照例示性实施例及所附图式进行更详细地描述而更容易理解,且本发明或可以不同形式来实现,故不应被理解仅限于此处所陈述的实施例,相反地,对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所提供的实施例将使本揭露更加透彻与全面且完整地传达本发明的范畴,且本发明将仅为所附加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定义。
图2绘有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不断电系统的部分电路。请参照图2,此不断电系统包括有开关230、开关240与电源转换电路250。所述电源转换电路250又包括有电感252、电容264、电容266、开关258、开关260、开关262、二极管254、二极管256与二极管268。电容264的一端用以作为正直流母线(如标示+BUS所示),另一端电性耦接不断电系统200的交流输入210的零线N。电容266的一端用以作为负直流母线(如标示-BUS所示),另一端电性耦接零线N。开关258具有第一端258-1、第二端258-2与控制端258-3,且第一端258-1电性耦接电感252的其中一端。开关260具有第一端260-1、第二端260-2与控制端260-3,且第一端260-1电性耦接开关258的第二端258-2,而第二端260-2电性耦接零线N。开关262具有第一端262-1、第二端262-2与控制端262-3,且第一端262-1电性耦接开关260的第二端260-2。
二极管254的阳极电性耦接开关258的第一端258-1,而阴极电性耦接正直流母线。二极管256的阴极电性耦接开关258的第一端258-1,而阳极电性耦接开关262的第二端262-2。二极管268的阴极电性耦接开关262的第二端262-2,而阳极电性耦接负直流母线。开关230具有第一端230-1、第二端230-2与第三端230-3,其中第一端230-1电性耦接交流输入210的火线L,第二端230-2电性耦接电池220的正极,而第三端230-3电性耦接电感252的另一端。至于开关240,其电性耦接于电池220的负极与二极管268的阴极之间。当不断电系统200处于在线模式时,开关230的第三端230-3电性耦接开关230的第一端230-1,且开关240为关闭。而当不断电系统200处于电池模式时,开关230的第三端230-3电性耦接开关230的第二端230-2,且开关240为导通。
在此例中,开关230与240皆采一继电器来实现,然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此外,在此例中,开关258、开关260与开关262皆采用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来实现。举例来说,用以作为开关258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collector)、发射极(emitter)与栅极(gate)可分别作为开关258的第一端258-1、第二端258-2与控制端258-3,或者分别作为开关258的第二端258-2、第一端258-1与控制端258-3。当然,开关258、开关260与开关262也可以是皆采用一MOS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来实现,或者是皆采一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来实现。举例来说,用以作为开关258的MOS晶体管的漏极(drain)、源极(source)与栅极(gate)可分别作为开关258的第一端258-1、第二端258-2与控制端258-3,或者分别作为开关258的第二端258-2、第一端258-1与控制端258-3。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某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具有本体二极管(body diode),因此若开关258、开关260与开关262皆以具有本体二极管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来实现,那么作为开关258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应分别电性耦接开关258的第一端258-1与第二端258-2,作为开关260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本体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应分别电性耦接开关260的第一端260-1与第二端260-2,而作为开关262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应分别电性耦接开关262的第一端262-1与第二端262-2。
类似地,由于某些MOS晶体管亦具有本体二极管,因此若开关258、开关260与开关262皆以具有本体二极管的MOS晶体管来实现,那么作为开关258的MOS晶体管的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应分别电性耦接开关258的第一端258-1与第二端258-2,作为开关260的MOS晶体管的本体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应分别电性耦接开关260的第一端260-1与第二端260-2,而作为开关262的MOS晶体管的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应分别电性耦接开关262的第一端262-1与第二端262-2。
以下将比较不断电系统200与不断电系统100这二者的电源转换电路在运作时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
请参照图2,当不断电系统200处于在线模式,并输出交流电压的正半波时,电源转换电路250依默认频率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不断切换。默认频率例如是20kHz-40kHz。其中在第一状态中,开关258与260皆导通,而开关262为关闭,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3所示。而在第二状态中,开关258、260与262皆关闭,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4所示。由图3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250中的电感252、开关258与开关260这三个电子组件。而由图4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250中的电感252、二极管254与电容264这三个电子组件。
请参照图1,作为对照,当不断电系统100处于在线模式,并输出交流电压的正半波时,电源转换电路150亦依默认频率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不断切换。默认频率例如是20kHz-40kHz。其中在第一状态中,开关154与158皆导通,而开关156与160皆为关闭,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5所示。而在第二状态中,开关154为导通,而开关156、158与160皆关闭,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6所示。由图5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150中的电感152、开关154与158这三个电子组件。而由图6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150中的电感152、开关154、二极管162与电容164这四个电子组件。
经由上述比较,可知当不断电系统100与200皆处于在线模式,并皆输出交流电压的正半波时,电源转换电路150与电源转换电路250各自于第一状态下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与各自于第二状态下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如以下表1所示:
Figure BDA0003286234510000081
表1
由以上表1可知,同样处于第二状态下,电源转换电路250的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少于电源转换电路150的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
请再参照图2,当不断电系统200处于在线模式,并输出交流电压的负半波时,电源转换电路250依默认频率在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之间不断切换。默认频率例如是20kHz-40kHz。其中在第三状态中,开关258与260皆导通,而开关262为关闭,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7所示。而在第四状态中,开关258、260与262皆为关闭,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8所示。由图7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250中的开关260、开关258与电感252这三个电子组件。而由图8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250中的电容266、二极管268、二极管256与电感252这四个电子组件。
请再参照图1,作为对照,当不断电系统100处于在线模式,并输出交流电压的负半波时,电源转换电路150亦依默认频率在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之间不断切换。默认频率例如是20kHz-40kHz。其中在第三状态中,开关156与160皆导通,而开关154与158皆为关闭,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9所示。而在第四状态中,开关156为导通,而开关154、158与160皆关闭,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10所示。由图9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150中的开关160、开关156与电感152这三个电子组件。而由图10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150中的电容166、二极管168、开关156与电感152这四个电子组件。
经由上述比较,可知当不断电系统100与200皆处于在线模式,并皆输出交流电压的负半波时,电源转换电路150与电源转换电路250各自于第三状态下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与各自于第四状态下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如以下表2所示:
Figure BDA0003286234510000091
表2
由以上表2可知,无论是同样处于第三状态下或者是同样处于第四状态下,电源转换电路250的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皆等于电源转换电路150的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
请再参照图2,当不断电系统200处于电池模式,并输出交流电压的正半波时,电源转换电路250依默认频率在第五状态与第六状态之间不断切换。默认频率例如是20kHz-40kHz。其中在第五状态中,开关258、260与262皆导通,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11所示。而在第六状态中,开关262为导通,而开关258与260皆为关闭,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12所示。由图11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250中的电感252、开关258、开关260与开关262这四个电子组件。而由图12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250中的电感252、二极管254、电容264与开关262这四个电子组件。
请再参照图1,作为对照,当不断电系统100处于电池模式,并输出交流电压的正半波时,电源转换电路150亦依默认频率在第五态与第六态之间不断切换。默认频率例如是20kHz-40kHz。其中在第五状态中,开关154、158、与160皆导通,而开关156为关闭,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13所示。而在第六状态中,开关154与160皆为导通,而开关156与158皆为关闭,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14所示。由图13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150中的电感152、开关154、开关158与开关160这四个电子组件。而由图14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150中的电感152、开关154、二极管162、电容164与开关160这五个电子组件。
经由上述比较,可知当不断电系统100与200皆处于电池模式,并皆输出交流电压的正半波时,电源转换电路150与电源转换电路250各自于第五状态下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与各自于第六状态下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如以下表3所示:
Figure BDA0003286234510000101
表3
由以上表3可知,同样处于第六状态下,电源转换电路250的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少于电源转换电路150的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
请再参照图2,当不断电系统200处于电池模式,并输出交流电压的负半波时,电源转换电路250依默认频率在第七状态与第八状态之间不断切换。默认频率例如是20kHz-40kHz。其中在第七状态中,开关258、260与262皆导通,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15所示。而在第八状态中,开关258与260皆为导通,而开关262为关闭,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16所示。由图15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250中的电感252、开关258、开关260与开关262这四个电子组件。而由图16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250中的电感252、开关258、开关260、电容266与二极管268这五个电子组件。
请再参照图1,作为对照,当不断电系统100处于电池模式,并输出交流电压的负半波时,电源转换电路150亦依默认频率在第七态与第八态之间不断切换。默认频率例如是20kHz-40kHz。其中在第七状态中,开关154、158、与160皆导通,而开关156为关闭,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17所示。而在第八状态中,开关154与158皆为导通,而开关156与160皆为关闭,因此此时的电流路径如图18所示。由图17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150中的电感152、开关154、开关158与开关160这四个电子组件。而由图18可知,此时电流依序经过电源转换电路150中的电感152、开关154、开关158、电容166与二极管168这五个电子组件。
经由上述比较,可知当不断电系统100与200皆处于电池模式,并皆输出交流电压的负半波时,电源转换电路150与电源转换电路250各自于第七状态下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与各自于第八状态下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如以下表4所示:
Figure BDA0003286234510000111
表4
由以上表4可知,无论是同样处于第七状态下或者是同样处于第八状态下,电源转换电路250的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皆等于电源转换电路150的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
借由上述说明,可知电源转换电路250运作于不同状态下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的总和为30个,而电源转换电路150运作于不同状态下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的总和为32个。显然,相较于电源转换电路150,电源转换电路250于运作时,其电子组件会产生更少的功率损耗。因此,相较于不断电系统100,不断电系统200的整体效率更高,且也不须增加散热系统的体积与成本。
图19绘有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不断电系统的部分电路。在图19中,其标示与图2中的标示相同者表示为相同构件。请同时参照图19与图2,相较于图2所示的不断电系统200,图19所示的不断电系统300的电源转换电路350乃是改采用开关354与356来分别取代二极管254与256。而如图19所示,开关354具有第一端354-1、第二端354-2与控制端354-3,且第一端354-1电性耦接正直流母线(如标示+BUS所示),第二端354-2电性耦接电感252的其中一端。开关356具有第一端356-1、第二端356-2与控制端356-3,且第二端356-2电性耦接负直流母线(如标示-BUS所示),而第一端356-1电性耦接电感252的其中一端。
在此例中,开关354与356皆采一可控硅整流器来实现。举例来说,用以作为开关354的可控硅整流器的阴极(cathode)、阳极(anode)与控制极(gate)可分别作为开关354的第一端354-1、第二端354-2与控制端354-3。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电源转换电路运作于不同状态下,其电流流经的电子组件数的总和较习知的电源转换电路来得少,因此本发明的电源转换电路于运作时,其电子组件会产生更少的功率损耗。而如此一来,便进而使得采用本发明的电源转换电路的不断电系统能具有更高的整体效率,且也不须增加散热系统的体积与成本。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创作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34)

1.一种不断电系统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
电感;
第一电容,其一端用以作为正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所述不断电系统的交流输入的零线;
第二电容,其一端用以作为负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所述零线;
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电感的其中一端;
第二开关,具有第三端、第四端与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三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二端,所述第四端电性耦接所述零线;
第三开关,具有第五端、第六端与第三控制端,所述第五端电性耦接所述第四端;
第一二极管,其阳极电性耦接所述第一端,而阴极电性耦接所述正直流母线;
第二二极管,其阴极电性耦接所述第一端,而阳极电性耦接所述第六端;以及
第三二极管,其阴极电性耦接所述第六端,而阳极电性耦接所述负直流母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在线模式,并输出交流电压的正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默认频率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导通,所述第三开关为关闭,而在所述第二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所述在线模式,并输出所述交流电压的负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所述默认频率在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三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导通,所述第三开关为关闭,而在所述第四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电池模式,并输出所述交流电压的所述正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所述默认频率在第五状态与第六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五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导通,而在所述第六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关闭,所述第三开关为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所述电池模式,并输出所述交流电压的所述负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所述默认频率在第七状态与第八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七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导通,而在所述第八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导通,所述第三开关为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为MOS晶体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具有第一本体二极管,所述第二开关具有第二本体二极管,所述第三开关具有第三本体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分别电性耦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分别电性耦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三端,而所述第三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分别电性耦接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六端。
9.一种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断电系统包括:
电源转换电路,包括:
电感;
第一电容,其一端用以作为正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所述不断电系统的交流输入的零线;
第二电容,其一端用以作为负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所述零线;
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电感的其中一端;
第二开关,具有第三端、第四端与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三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二端,所述第四端电性耦接所述零线;
第三开关,具有第五端、第六端与第三控制端,所述第五端电性耦接所述第四端;
第一二极管,其阳极电性耦接所述第一端,而阴极电性耦接所述正直流母线;
第二二极管,其阴极电性耦接所述第一端,而阳极电性耦接所述第六端;以及
第三二极管,其阴极电性耦接所述第六端,而阳极电性耦接所述负直流母线;
第四开关,具有第七端、第八端与第九端,所述第七端电性耦接所述交流输入的火线,所述第八端电性耦接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九端电性耦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以及
第五开关,电性耦接于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之间,
其中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在线模式时,所述第九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七端,且所述第五开关为关闭,而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电池模式时,所述第九端电性耦接所述第八端,且所述第五开关为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所述在线模式,并输出交流电压的正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默认频率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导通,所述第三开关为关闭,而在所述第二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关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所述在线模式,并输出所述交流电压的负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所述默认频率在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三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导通,所述第三开关为关闭,而在所述第四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关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所述电池模式,并输出所述交流电压的所述正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所述默认频率在第五状态与第六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五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导通,而在所述第六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关闭,所述第三开关为导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所述电池模式,并输出所述交流电压的所述负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所述默认频率在第七状态与第八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七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导通,而在所述第八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导通,所述第三开关为关闭。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为MOS晶体管。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具有第一本体二极管,所述第二开关具有第二本体二极管,所述第三开关具有第三本体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分别电性耦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分别电性耦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三端,而所述第三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分别电性耦接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六端。
17.一种不断电系统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
电感;
第一电容,其一端用以作为正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所述不断电系统的交流输入的零线;
第二电容,其一端用以作为负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所述零线;
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电感的其中一端;
第二开关,具有第三端、第四端与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三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二端,所述第四端电性耦接所述零线;
第三开关,具有第五端、第六端与第三控制端,所述第五端电性耦接所述第四端;
第四开关,具有第七端、第八端与第四控制端,所述第七端电性耦接所述正直流母线,所述第八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端;
第五开关,其具有第九端、第十端与第五控制端,所述第九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端,所述第十端电性耦接所述第六端;以及
二极管,其阴极电性耦接所述第六端,而阳极电性耦接所述负直流母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在线模式,并输出交流电压的正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默认频率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为导通,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为关闭,而在所述第二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为关闭,所述第四开关为导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所述在线模式,并输出所述交流电压的负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所述默认频率在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三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为导通,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为关闭,而在所述第四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四开关皆为关闭,所述第五开关为导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电池模式,并输出所述交流电压的所述正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所述默认频率在第五状态与第六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五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为导通,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关闭,而在所述第六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为关闭,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四开关皆为导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所述电池模式,并输出所述交流电压的所述负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所述默认频率在第七状态与第八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七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为导通,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为关闭,而在所述第八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为导通,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为关闭。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为MOS晶体管。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具有第一本体二极管,所述第二开关具有第二本体二极管,所述第三开关具有第三本体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分别电性耦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分别电性耦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三端,而所述第三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分别电性耦接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六端。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为可控硅整流器。
26.一种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断电系统包括:
电源转换电路,包括:
电感;
第一电容,其一端用以作为正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所述不断电系统的交流输入的零线;
第二电容,其一端用以作为负直流母线,另一端电性耦接所述零线;
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电感的其中一端;
第二开关,具有第三端、第四端与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三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二端,所述第四端电性耦接所述零线;
第三开关,具有第五端、第六端与第三控制端,所述第五端电性耦接所述第四端;
第四开关,具有第七端、第八端与第四控制端,所述第七端电性耦接所述正直流母线,所述第八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端;
第五开关,其具有第九端、第十端与第五控制端,所述第九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端,所述第十端电性耦接所述第六端;以及
二极管,其阴极电性耦接所述第六端,而阳极电性耦接所述负直流母线;
第六开关,具有第十一端、第十二端与第十三端,所述第十一端电性耦接所述交流输入的火线,所述第十二端电性耦接电池的正极,所述第十三端电性耦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以及
第七开关,电性耦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之间,
其中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在线模式时,所述第十三端电性耦接所述第十一端,且所述第七开关为关闭,而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电池模式时,所述第十三端电性耦接该所述第十二端,且所述第七开关为导通。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所述在线模式,并输出交流电压的正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默认频率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为导通,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为关闭,而在所述第二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为关闭,所述第四开关为导通。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所述在线模式,并输出所述交流电压的负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所述默认频率在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三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为导通,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为关闭,而在所述第四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四开关皆为关闭,所述第五开关为导通。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所述电池模式,并输出所述交流电压的所述正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所述默认频率在第五状态与第六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五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为导通,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关闭,而在所述第六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为关闭,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四开关皆为导通。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不断电系统处于所述电池模式,并输出所述交流电压的所述负半波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依所述默认频率在第七状态与第八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七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为导通,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为关闭,而在所述第八状态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为导通,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为关闭。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皆为MOS晶体管。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具有第一本体二极管,所述第二开关具有第二本体二极管,所述第三开关具有第三本体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分别电性耦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分别电性耦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三端,而所述第三本体二极管的阴极与阳极分别电性耦接所述第五端与所述第六端。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不断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五开关皆为可控硅整流器。
CN202111148241.7A 2021-09-29 2021-09-29 不断电系统及其电源转换电路 Pending CN115882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8241.7A CN115882578A (zh) 2021-09-29 2021-09-29 不断电系统及其电源转换电路
US17/529,503 US11539235B1 (en) 2021-09-29 2021-11-18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and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thereof
TW110143677A TWI826869B (zh) 2021-09-29 2021-11-24 不斷電系統及其電源轉換電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8241.7A CN115882578A (zh) 2021-09-29 2021-09-29 不断电系统及其电源转换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2578A true CN115882578A (zh) 2023-03-31

Family

ID=84689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8241.7A Pending CN115882578A (zh) 2021-09-29 2021-09-29 不断电系统及其电源转换电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9235B1 (zh)
CN (1) CN115882578A (zh)
TW (1) TWI82686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15866B1 (en) * 2007-12-10 2011-05-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verter controller, and motor driving device, electric compressor and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using the inverter controller
US8830711B2 (en) * 2010-08-10 2014-09-09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Hybrid switch for resonant power converters
EP3005528B1 (en) * 2013-05-30 2022-01-05 Schneider Electric IT Corporatio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control
CN103368231B (zh) 2013-07-05 2015-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不间断电源电路
CN107546836B (zh) * 2016-06-23 2019-11-26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ps电源
US9935549B2 (en) 2016-07-08 2018-04-03 Toshib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ulti-switch power converter
US10439484B2 (en) * 2017-07-11 2019-10-08 Alexei V. Nikitin Controllers for regulated power inverters, AC/DC, and DC/DC converters
EP3772794A1 (en) * 2019-08-08 2021-02-10 Schneider Electric IT Corporation Coupled-inductor-based power-device circuit topology
US11157430B2 (en) * 2019-12-19 2021-10-26 Schneider Electric It Corporation DC-DC power converter with four way power conversion
US11705753B2 (en) * 2020-12-09 2023-07-18 Schneider Electric It Corporation Integrated PFC and DC DC converter for dual DC bus for online UPS appl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6869B (zh) 2023-12-21
TW202315272A (zh) 2023-04-01
US11539235B1 (en) 202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80095503A (ko) Igbt 단락 검출 및 보호 회로 및 igbt-기반 제어 가능한 정류 회로
JP6945170B2 (ja)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EP1557948A1 (en) Alternating current switching circuit
JP2003164140A (ja) 半導体変換回路及び回路モジュール
EP4164111A1 (en) Inverter and inverter apparatus
JP2015033217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WO2000072433A1 (fr) Circuit de commutation
Kolar et al. Next-generation SiC/GaN three-phase variable-speed drive inverter concepts
US11165359B2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onfigured to perform power conversion between direct current and three-phase alternating current
JP2011223668A (ja) 電力伝達用絶縁回路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TWI774048B (zh) 用於裂相供電系統的電源轉換電路及換流器
CN115882578A (zh) 不断电系统及其电源转换电路
WO2014024596A1 (ja) インバータ駆動回路
TWI717661B (zh) 用於充電台的電力電子模組以及對應的充電台和充電站
CN114665735B (zh) Anpc三电平逆变拓扑电路、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TW202110033A (zh) 以疊接式氮化鎵進行高效率電力開關的裝置及方法
CN105449742A (zh) 一种电源极性切换电路及装置
US11251698B2 (e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JP5590015B2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09881654U (zh) 开关管电路、逆变器、驱动电路和空调
US10103638B1 (en) Flyback converter with capacitor module and switching module
CN112290850A (zh) 风扇灯控制电路、控制方法以及风扇灯系统
US11462994B2 (en)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CN109361323B (zh) I型三电平软开关电路及相应的三相变换电路和变流装置
Hu et al. High-Efficiency Half-Bridge Module with SiC MOSFETs for High-Power-Density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