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6657A - 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6657A
CN115836657A CN202310005358.2A CN202310005358A CN115836657A CN 115836657 A CN115836657 A CN 115836657A CN 202310005358 A CN202310005358 A CN 202310005358A CN 115836657 A CN115836657 A CN 115836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eding
catching
integrated
raising
s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53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学伟
马跃
杨旭
侯艳伟
柴亚强
贾爱军
柴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Wuhe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Wuhe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Wuhe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Wuhe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836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6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颠覆传统浮筏、底播增殖等固有模式,提供一种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实现大规模的海底贝类、海参等育养捕一体化健康养殖。本发明采用了海底设施养殖,避免了浮筏等海面养殖污损生物的大量附着,造成养殖设施透水性减弱、影响养殖效果、增加劳动强度和工作量等不利因素;同时替代底播增殖贝类、海参等经济物种拖网、潜水采收模式,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及劳动强度,保护了海底生态,减少了传统管理及采捕作业对海底的破坏,满足渔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本发明的育养捕一体化设施独特的结构设计,易于加工、搬运和投放,在海域内可连排投放作业,适合开展规模化生产养殖,极大地降低了养殖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及收益。

Description

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贝类、海参等经济物种的沉底式立体生态混养模式,具体涉及一种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自然资源环境以及现代渔业产业发展需求,中国的渔业生产己经开始从“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方向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设施养殖作为普遍使用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在较大的水域里面进行养殖,利用天然的环境,具有减少人为干预(换水、投喂)、降低投入成本等优点,相较于传统圈养,设施养殖更加方便采收;养殖设施养殖将是今后海洋养殖生态健康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生产方式,也是我国近几年对渔业结构的调整,对加速渔业产业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举措。
目前使用的养殖设施多为水面漂浮式,其存在很多的不足:一是,养殖设施处于上水层,养殖底栖物种更容易受水温、光照、波浪干扰,同时饵料下沉不易获取,影响生长;二是,占用大量海面影响通航;三是,大面积使用塑料/泡沫制品,造成环境污染;四是,上水层容易形成污损生物的大量附着,造成养殖设施透水性减弱,影响养殖效果,且增加劳动强度和工作量;五是,北方冬季产生大量浮冰,容易对养殖设施造成损坏,故而在北方海域推广受限。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的生态健康的新型养殖模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颠覆了传统养殖设施的固有模式,提供一种生态化、装备化、规模化的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用于实现大规模的海底贝类、海参等育养捕一体化健康养殖。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养殖海区
以水深大于6米的开放海区作为养殖区域,水温、盐度适宜养殖目标品种生长,海域底质承载力20kpa以上,海流平均流速不高于1.5m/s;
(2)运输及组装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笼架
将目标增养殖品种苗种,以及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标准组件运输至计划投放的养殖海区附近的投放船上,进行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现场组装;
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标准组件为若干镀锌的角钢和/或钢板制成的钢结构单元,若干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标准组件装配成双层结构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上层空间内安装贝类养殖设施,下层空间安装有采捕底网;采捕底网承接贝类养殖设施的排泄物,并设置有多个喇叭型由外向内凹陷的收缩口,即凹陷进入采捕底网内的收缩口边缘小且与采捕底网相连,海参、海螺能够通过收缩口进入到采捕底网且不能逃出;将目标增养殖品种苗种装入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
(3)搭建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设施
通过带有收放平台的投放船,将装有目标增养殖品种苗种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投放至选择的养殖海区,多个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坐底式连排置于海底;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顶部通过吊绳连接浮标,连排设置的两端的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顶部浮标位于海平面上,中间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的顶部浮标位于海平面下,在保证海面通航的基础上便于定位;
所述的收放平台安装在投放船船体上,收放平台设置有收放孔,收放孔直径大于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直径,对应收放孔设置有吊装设备,能够吊装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垂直通过收放孔精准投放至海底预设位置;
(4)养殖管理
完成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设施搭建一周后,进行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稳定性校验;根据目标增养殖品种的养殖周期,进行养成情况检验,了解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内目标养殖品种及采捕的生物生长存活等情况;
(5)采收
目标养殖品种达成商品规格后,投放船通过定位浮标定位,通过收放平台的吊装设备和收放孔,将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从养殖海区海底吊装至收放平台,采收达到商品规格的产品,不采收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养殖和捕捞品种,同时投放新的养殖苗种,将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重新投放至养殖海区,重复步骤(1),进入新一轮增养殖周期。
优选地,所述的收放平台的收放孔设置有活动盖板。
优选地,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上安装水下监控设备,水下监控设备连接陆上监控平台,便于增养殖管理的实时监控管理。
优选地,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顶部水平面内交错设置“井”字形横向支架,具备刚性吊梁的功能,有效缩短装置吊装点间距,避免大型笼架起重时吊点过宽造成的挤压变形;“井”字形横向支架顶部设置吊环,便于连接吊绳;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底部设置底部支撑柱,用于缓冲海底沉降和淤积;所述贝类养殖设施可拆卸安装在上层养殖笼架空间内;所述采捕底网可拆卸安装在下层养殖笼架空间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采捕底网为多个,通过其刚性框架可拆卸安装在立方体框架底层及其横向支架上,每个采捕底网设置多个喇叭型由外向内凹陷的收缩口,便于海参、海螺采捕。
优选地,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下层可拆卸安装有多个采捕底网,每个采捕底网设置有收缩开口;养殖笼架下层养殖笼架空间外围沿采捕底网四周边缘倾斜设置网片爬梯,且网片爬梯上边缘高于采捕底网边缘,用于海参、海螺等通过网片爬梯入到采捕底网内,不能逃逸。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采捕底网、网片爬梯为无结网配合钢性框架制作而成,即周边为刚性框架支撑,中间为无结网柔性平面,采苗底网从边缘向内自然倾斜。
优选地,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上层空间的“井”字形横向支架上间隔设置贝类养殖设施的固定安装孔或安装钩,用于贝类养殖设施的绑定安装。
优选地,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底部支撑柱和其纵向立柱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若干钢结构单元通过角连接件和连接件连接固定;角连接件和连接件上设置有螺纹孔,便于加固钢结构单元的定位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采捕底网内部铺设培养基,培养基采用PP管材横向开孔加工而成,为海参苗种提供栖息场所,使装置具备海参幼苗底播养殖功能。
本发明可实现大规模的海底贝类、海参等育养捕一体化立体生态养殖。沉底连排投放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笼架分层设置,上层装入贝类苗种,在海底透水性好的框架空间内自然滤食生长,贝类生长产生大量排泄物,沉积到框架底部的采捕底网内,为下层海参提供了更加充足的饵料,同时诱食周围的海参、海螺等生物进入到下层采捕底网内,采捕底网为单向进入结构,海参、海螺进入采捕底网内部且不易逃脱,在采捕底网内继续生长,从而实现育养捕一体化功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 颠覆传统浮筏、底播增殖等固有模式,提供一种沉底式育养捕一体化海底设施养殖生产模式,实现大规模的海底贝类、海参等育养捕一体化健康养殖;相对于浮筏养殖,本发明避免了污损生物的大量附着造成养殖设施透水性减弱、影响养殖效果、增加劳动强度和工作量等不利因素;同时替代底播增殖贝类、海参等经济物种拖网、潜水采收模式,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及劳动强度,保护了海底生态,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及劳动强度,减少了传统管理及采捕作业对海底的破坏,满足渔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2. 育养捕一体化设施独特的结构设计实现大规模海底多品种的立体化、生态化、育养捕一体化综合功能;同时环保、无污染材料制备单元化装配结构,易于加工,重量轻,易于搬运和投放;且材料强度大,稳定性强,坚固耐用,不易破碎,抗波、流的冲刷和磨损,镀锌材料抗腐蚀,耐久性强;可在投放现场组装,有效减轻了人工和运输的成本;每个育养捕一体化养殖装置自成一个独立的养殖空间,在海域内可连排投放作业,适合开展规模化生产养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的养殖的功能。
3. 收放平台结构设计,有效保障了育养捕一体化笼架大型装备投放及采收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化、装备化的养殖模式,实现了生态化、立体化、育养捕一体化的综合功能,适用海域范围广、空间利用充分、极大地降低了养殖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及收益,是加快渔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设施连排布放到海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收放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育养捕一体化笼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主视图;
图6是图4的俯视图;
图7是图4中立方体框架及采捕底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4中Ⅱ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4中Ⅲ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 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1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1中网片爬梯和采捕底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1中采捕底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1中培养基结构及铺设位置示意图;
图中:A、浮标,B、吊绳,C、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D、收放平台,C1、立方体框架,C2、多层养殖网笼,C3、横向支架,C4、连接角件,C5、纵向立柱,C6、框架横梁,C7、连接件,C8、中间纵向立柱,C9、采捕底网,C10、吊环,C11、收缩口,C12、固定安装孔,C13、底部支撑柱,C14、牡蛎养殖绳,C15、网片爬梯,C16、培养基,C17、采收口,D1、收放孔,D2、活动盖板,D3、龙门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采用本发明方法在大连市长海县海域进行虾夷扇贝增养殖。
如图1所示,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步骤如下:
(1)选择养殖海区
经过勘测,选择水温、盐度适宜虾夷扇贝生长的开放海区作为养殖区域,养殖海域水深20m以上,底质承载力20kpa以上,海流平均流速不高于1.5m/s;
(2)运输及组装育养捕一体化养殖设施
将虾夷扇贝苗种,以及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标准组件运输至计划投放的养殖海区附近的投放船上,在投放前于投放平台D上进行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的现场组装;
如图4至图6所示,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为双层立方体框架结构,包括耐海水腐蚀的金属材质的立方体框架C1,立方体框架C1采用镀锌的角钢和钢板制成,由若干钢结构单元装配而成,镀锌的角钢和钢板材质耐海水腐蚀,使用寿命长,且钢结构单元便于运输,每个钢结构单元的两端设置螺栓连接孔,如图9和图10所示,钢结构单元之间通过角连接件C4和连接件C7装配成立方体框架C1。
立方体框架C1由水平方向的框架横梁C6及垂直方向的纵向立柱C5构成;框架横梁C6构成的水平平面内交错设置“井”字形横向支架C3,“井”字形横向支架C3具备刚性吊梁的功能,“井”字形横向支架C3顶部设置吊环C10,便于连接吊绳B,有效缩短吊装点间距,避免笼架C起吊时吊点过宽造成的挤压变形;与框架横梁C6垂直的立方体框架C1纵向平面内的两个纵向立柱C5中间设置中间纵向立柱C8,用于加强立方体框架C1整体的强度。立方体框架C1顶部通过吊绳B连接浮标A;立方体框架C1底部设置底部支撑柱C13,用于缓冲海底沉降和淤积;纵向立柱C5、中间纵向立柱C8和其底部支撑柱C13均为一体结构。
如图7所示,横向支架C3和框架横梁C6上间隔设置有固定安装孔C12,便于多层养殖网笼C2绑定安装,从而使多层养殖网笼C2可拆卸安装在立方体框架C1空间内,用于扇贝养殖。多层养殖网笼C2中投放的虾夷扇贝苗种,苗种规格春季时壳高4cm以上,秋季时苗种规格壳高3cm以上,投放密度约为200枚/m2。本实施例中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上层空间绑定安装36个多层养殖网笼C2,每个多层养殖网笼C2为13层,每层网笼直径32cm、层高15cm,每层网笼内投放15~16枚虾夷扇贝苗种,苗种成本投入700元左右。
采捕底网C9为4个,采捕底网C9为无结网配合钢性框架制作而成,4个采捕底网C9的周边为的刚性框架为3m*3m,中间为孔目为1.2cm~2.2cm的无结网平面,刚性边框内部柔性网衣的结构设计,使采苗底网C9从边缘向内呈45°倾斜。如图8所示,采捕底网C9通过其刚性框架可拆卸安装在立方体框架C1底层及其横向支架C3上,每个采捕底网C9的侧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喇叭型由外向内凹陷的收缩口C11,即凹陷进入采捕底网C9内的收缩口C11边缘小且与采捕底网C9相连,便于海参、海螺进入到采捕底网C9内且有效防止其外逃。
(3)搭建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设施
如图2所示,通过带有收放平台D的投放船,将装有虾夷扇贝和海参苗种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连排投放至选择的养殖海区,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顶部通过吊绳B连接浮标A,便于定位,连排设置的两端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的顶部浮标位于海平面上,中间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的顶部浮标A位于海平面下,在保证海面通航的基础上便于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的定位。
如图3所示,收放平台D安装在投放船船体上,收放平台D设置有收放孔D1,收放孔D1直径大于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的直径,收放孔D1设置有活动盖板D2,对应收放孔D1设置有龙门吊D3,能够吊装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垂直通过收放孔D1精准投放至海底预设位置,避免在投放船船体侧面投放导致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产生晃动,降低了投放风险、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投放的精准度。活动盖板D2在投放和采收时打开,其他时间关闭,便于存放和作为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设施组装的工作平台。
(4)养殖管理
完成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设施搭建一周后,进行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稳定性校验,查验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是否发生倾倒等,进行校正;在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上安装水下监控设备,水下监控设备连接陆上监控平台,便于增养殖管理的实时监控管理;根据虾夷扇贝养殖周期,进行养成情况检验,是否达到商品规格。
(5)采收
根据虾夷扇贝苗种规格及产品上市计划,养殖周期1年左右,多层养殖网笼C2内虾夷扇贝达成2龄虾夷扇贝规格后,带有收放平台D的投放船通过定位浮标A定位,通过收放平台D的龙门吊D3和收放孔D1,将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从养殖海区海底吊装至收放平台D,采收多层养殖网笼C2内达到商品规格的虾夷扇贝,以及采捕底网内捕捞的自然海参、海螺等。未达到商品规格的虾夷扇贝和捕捞的海参、海螺等不采收,同时在多层养殖网笼C2内投放新的养殖苗种,将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重新投放至养殖海区,重复步骤(1),进入新一轮增养殖周期。每个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收获虾夷扇贝1000斤,虾夷扇贝差值超过2万元;采捕底网C9内采收到海螺9斤、海参10斤,每个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总产值达2.3万元。
实施例2
采用本发明方法在大连市长海县海域进行牡蛎和海参增养殖。
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实施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养殖海域选择适于牡蛎养殖的海域环境条件,水深6m以上;采用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为双层立方体框架结构,但与实施例1中不同的是上层空间可拆卸安装牡蛎苗绳C14,下层空间可拆卸安装的采捕底网C9结构不同。
如图11至图13所示,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上层横向支架C3和框架横梁C6上间隔绑定安装若干牡蛎苗绳C14,牡蛎苗绳C14总长500m左右,牡蛎苗绳C14上夹规格为3mm左右的牡蛎苗共夹苗约45000枚,苗种成本投入约400元;
如图14和图15所示,采捕底网C9为4个,每个采捕底网C9设置有采收口C17;4个采捕底网C9四周倾斜设置网片爬梯C15;采捕底网C9和网片爬梯C15为无结网配合钢性框架制作而成,即周边为刚性框架支撑,中间为孔目为1.2cm~2.2cm的无结网平面,刚性边框内部柔性网衣的结构设计,使采苗底网C9从边缘向内呈45°倾斜自然倾斜;网片爬梯C15上边缘高于采捕底网C9边缘,从而使得海参、海螺等通过网片爬梯C15掉入到采捕底网C9内,且不能从采苗底网C9内爬出,实现有效的采捕功能。采捕底网C9内部铺设培养基C16,培养基C16采用PP管材横向开孔加工而成;采捕底网C9 内投放20~30头/斤(海参规格按头计算,即1斤有几个称为几头,此处刺参苗种为1斤20~30个左右的规格)的海参苗种,共投放5斤海参苗种,海参苗种投入成本350元。
养殖周期为2年左右,采收后,每个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获得牡蛎产量约4000斤,按5元/斤计算,产值2万元;采捕底网内海参产量10斤,海螺10斤。每个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产值达2.3万元以上。
实施例3
采用本发明方法在大连市长海县海域进行大规格牡蛎苗种和海参增养殖。
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同实施例2,采用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结构稍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上层空间可拆卸安装实施例1中的多层养殖网笼C2,下层空间可拆卸安装实施2的采捕底网C9和网片爬梯C15结构。
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上层空间的36个13层的多层养殖网笼C2内,多层养殖网笼C2网笼投放规格为3mm~7mm的牡蛎苗,每个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约投放1000斤牡蛎苗种,牡蛎苗种投入成本约5000元;采捕底网C9 内投放8~15头/斤的海参苗种,共投放5斤海参苗种,海参苗种投入成本约400元。
养殖周期为1年左右,每个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收获牡蛎3000斤左右,海参18斤,海螺9斤,每个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C总产值达2.3万元以上。
本发明颠覆传统浮筏、底播增殖等固有模式,通过装备化的投放及养殖设施,实现沉底式育养捕一体化渔业生产模式,相对于浮筏养殖,避免了污损生物的大量附着造成养殖设施透水性减弱、影响养殖效果、增加劳动强度和工作量等不利因素;同时替代底播增殖贝类、海参等经济物种拖网、潜水采收模式,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及劳动强度,减少管理及采捕作业。对比传统的虾夷扇贝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本发明极大地节省养殖管理成本,且立体化养殖生物性食物链利用,同时采捕自然海参、海螺,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综合产值。
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精准投入海底后不需要增加养殖过程投入,根据投苗规格及上市计划,投放后一年即可陆续收获,收货时达不到收获规格的诱捕产品放回笼架继续养殖,放上新一轮的苗种继续养殖继续投放至海底养殖,符合生态化可持续增养殖的要求。
本发明结构化、装备化的养殖模式,实现了生态化、立体化、育养捕一体化的综合功能,适用海域范围广、空间利用充分、极大地降低了养殖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及收益,是加快渔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养殖海区
以水深大于6米的开放海区作为养殖区域,水温、盐度适宜养殖目标品种生长,海域底质承载力20kpa以上,海流平均流速不高于1.5m/s;
(2)运输及组装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设施
将目标增养殖品种苗种,以及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标准组件运输至计划投放的养殖海区附近的投放船上,进行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现场组装;
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标准组件为若干镀锌的角钢和/或钢板制成的钢结构单元,若干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标准组件装配成双层结构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上层空间内安装贝类养殖设施,下层空间安装有采捕底网;采捕底网承接贝类养殖设施的排泄物,并设置有多个喇叭型由外向内凹陷的收缩口,即凹陷进入采捕底网内的收缩口边缘小且与采捕底网相连,海参、海螺能够通过收缩口进入到采捕底网且不能逃出;将目标增养殖品种苗种装入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
(3)搭建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设施
通过带有收放平台的投放船,将装有目标增养殖品种苗种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投放至选择的养殖海区,多个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坐底式连排置于海底;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顶部通过吊绳连接浮标,连排设置的两端的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顶部浮标位于海平面上,中间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的顶部浮标位于海平面下,在保证海面通航的基础上便于定位;
所述的收放平台安装在投放船船体上,收放平台设置有收放孔,收放孔直径大于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的直径,对应收放孔设置有吊装设备,能够吊装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垂直通过收放孔精准投放至海底预设位置;
(4)养殖管理
完成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设施搭建一周后,进行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稳定性校验;根据目标增养殖品种的养殖周期,进行养成情况检验,了解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内目标养殖品种及采捕的生物生长存活等情况;
(5)采收
目标养殖品种达成商品规格后,投放船通过定位浮标定位,通过收放平台的吊装设备和收放孔,将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从养殖海区海底吊装至收放平台,采收达到商品规格的产品,不采收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养殖和捕捞品种,同时投放新的养殖苗种,将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重新投放至养殖海区,重复步骤(1),进入新一轮增养殖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放平台的收放孔设置有活动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上安装水下监控设备,水下监控设备连接陆上监控平台,便于增养殖管理的实时监控管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顶部水平面内交错设置“井”字形横向支架, “井”字形横向支架顶部设置吊环,便于连接吊绳;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底部设置底部支撑柱,用于缓冲海底沉降和淤积;所述贝类养殖设施可拆卸安装在上层养殖笼架空间内;所述采捕底网可拆卸安装在下层养殖笼架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捕底网为多个,通过其刚性框架可拆卸安装在立方体框架底层及其横向支架上,每个采捕底网设置多个喇叭型由外向内凹陷的收缩口,用于海参、海螺采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下层可拆卸安装多个有采捕底网,养殖笼架下层养殖笼架外围沿采捕底网四周边缘倾斜设置网片爬梯,且网片爬梯上边缘高于采捕底网边缘,用于海参、海螺等通过网片爬梯入到采捕底网内,不能逃逸。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捕底网、网片爬梯为无结网配合钢性框架制作而成,即周边为刚性框架支撑,中间为无结网柔性平面,采苗底网从边缘向内自然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钢结构单元通过角连接件和连接件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养殖笼架上层空间的“井”字形横向支架上间隔设置贝类养殖设施的固定安装孔或安装钩,用于贝类养殖设施的绑定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捕底网内部铺设培养基,培养基采用PP管材横向开孔加工而成,为海参苗种提供栖息场所,使装置具备海参幼苗底播养殖功能。
CN202310005358.2A 2022-12-31 2023-01-04 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 Pending CN1158366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33622 2022-12-31
CN202211733362 2022-12-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6657A true CN115836657A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79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5358.2A Pending CN115836657A (zh) 2022-12-31 2023-01-04 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366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36489A (zh) * 2023-07-21 2023-08-25 大连市蔚蓝海洋发展研究院 虾夷扇贝胶囊公寓式养殖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2122A (zh) * 2016-07-18 2016-12-07 莆田秀屿区群韬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海上风电场的海洋养殖方法及装置
CN109392786A (zh) * 2018-12-05 2019-03-01 大连海洋大学 一种多功能集约化海螺育养捕一体笼
CN211832407U (zh) * 2020-01-19 2020-11-03 大连海洋大学 一种模块式集约化贝类沉底养殖笼
CN114747521A (zh) * 2022-05-01 2022-07-15 辽宁五合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立方体沉底式海参牡蛎混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2122A (zh) * 2016-07-18 2016-12-07 莆田秀屿区群韬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海上风电场的海洋养殖方法及装置
CN109392786A (zh) * 2018-12-05 2019-03-01 大连海洋大学 一种多功能集约化海螺育养捕一体笼
CN211832407U (zh) * 2020-01-19 2020-11-03 大连海洋大学 一种模块式集约化贝类沉底养殖笼
CN114747521A (zh) * 2022-05-01 2022-07-15 辽宁五合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立方体沉底式海参牡蛎混养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36489A (zh) * 2023-07-21 2023-08-25 大连市蔚蓝海洋发展研究院 虾夷扇贝胶囊公寓式养殖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3552B (zh) 一种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及其构建方法
CN101611700B (zh) 一种刺参海上育苗网箱及育苗方法
JP5936005B2 (ja) 浮沈型回転式養殖生簀
CN108308078A (zh) 一种升降式养殖网箱平台系统及其鲍鱼养殖喂食方法
KR102146159B1 (ko) 이중 부력체와 복수재질의 그물망을 갖는 부침식 가두리
CN110140683A (zh) 一种多层次养殖海洋渔场
CN204560514U (zh) 一种潜伏式多功能单元养殖平台
CN102293168B (zh) 单浮管可潜浮式集约化海珍品养殖装置
KR101724819B1 (ko) 홍해삼 해중 양식틀
CN106857427A (zh) 一种黄鳍棘鲷天然鱼苗捕捞装置及其捕捞运输方法
CN211832407U (zh) 一种模块式集约化贝类沉底养殖笼
CN210808820U (zh) 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
CN206227372U (zh) 一种海洋甲壳类动物养殖钢结构网箱及立体养殖系统
CN115836657A (zh) 育养捕一体化增养殖方法
CN108713516A (zh) 一种暂养保护装置以及底播移植马蹄螺的方法
KR101286078B1 (ko) 침하식 해삼 가두리 양식 장치
CN208286194U (zh) 一种升降式养殖网箱平台系统
CN203136791U (zh) 一种陆基透水式养殖装置
CN109006613A (zh) 鱼类全生活史型海洋牧场
CN220369302U (zh) 虾夷扇贝胶囊公寓式养殖装置
CN109392786B (zh) 一种多功能集约化海螺育养捕一体笼
JP4849840B2 (ja) 多目的漁礁ブロック
CN113179983B (zh) 一种海上网箱养殖对虾系统
CN219305748U (zh) 育养捕一体化养殖装置
CN114747521A (zh) 立方体沉底式海参牡蛎混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