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7735A - 一种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37735A
CN115737735A CN202211276120.5A CN202211276120A CN115737735A CN 115737735 A CN115737735 A CN 115737735A CN 202211276120 A CN202211276120 A CN 202211276120A CN 115737735 A CN115737735 A CN 115737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preparing
mixed extract
treat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61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光曙
夏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2761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377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37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7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按照重量份数计,由黄芪8份、鸡血藤2份、白木1份、杜仲1份、僵蚕1份、土鳖虫1份、地龙1份、党参2份、当归1份、乌捎蛇1份、川芎1份、桃仁1份、粉葛3份、赤芍1份、丹参3份、红花1份、桂枝1份、桑寄生2份、陈皮1份、甘草1份和昌蒲1份组成。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中风一般指脑卒中。“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目前治疗中风的中成药,只能针对某些症状有所缓解,见效慢,后遗症难恢复。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目前治疗中风的中成药,只针对某些症状有所缓解,见效慢,后遗症难恢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所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按照重量份数计,由黄芪8份、鸡血藤2份、白木1份、杜仲1份、僵蚕1份、土鳖虫1份、地龙1份、党参2份、当归1份、乌捎蛇1份、川芎1份、桃仁1份、粉葛3份、赤芍1份、丹参3份、红花1份、桂枝1份、桑寄生2份、陈皮1份、甘草1份和昌蒲1份组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所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黄芪、杜仲、党参、当归和丹参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将黄芪、杜仲、党参、当归和丹参称取并混合后加水煎煮,将煎煮液真空浓缩;对蒸发液反渗透处理后与环糊精混合,再与浓缩清膏合并得到混合提取物A;
步骤二,进行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将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称取并混合后粉碎,加入有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经大孔树脂吸附、洗脱、真空浓缩、干燥,得到混合提取物B;
步骤三,进行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将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称取并混合后粉碎、浸泡;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渗漉处理,将渗漉液旋蒸,干燥,得到混合提取物B;
步骤四,进行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将僵蚕、土鳖虫、地龙、乌捎蛇、桃仁和粉葛称取并混合后粉碎,与混合提取物A、混合提取物B和混合提取物C混合后干燥,过筛或制片,罐装,灭菌,得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的黄芪、杜仲、党参、当归和丹参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黄芪、杜仲、党参、当归和丹参按照质量份数依次称取并混合后加入3~15倍重量份数的灭菌去离子水,加热煎煮,得到煎煮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煎煮液进行真空浓缩,并将浓缩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凝,得到蒸发液和相对密度为1.02~1.45的浓缩清膏;
(3)采用反渗透膜对步骤(2)得到的所述蒸发液进行处理,得到反渗透浓缩液;将所述反渗透浓缩液和环糊精进行混合,形成包合液;
(4)将步骤(2)得到的所述浓缩清膏和步骤(3)得到的所述包合液合并,得到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的混合提取物A。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的煎煮次数为2~4次,每次20~40min;
所述步骤(2)中的真空浓缩的压力为-0.06~-0.2MPa,温度为40~80℃;
所述步骤(3)中的反渗透膜膜内压为0.2~2.4MPa,反渗透温度为30~60℃。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的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按照质量份数依次称取并混合后再置于粉碎装置中进行粉碎处理,并过40~60目筛,得到混合粉末;
(2)向所述混合粉末中加入30~90倍重量份数的极性有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经减压回收溶剂、真空浓缩,得到粗提取物;
(3)将所述粗提取物用蒸馏水溶解后吸附于大孔树脂上,吸附后的大孔树脂经蒸馏水洗脱,至洗脱液无色为止,除去杂质成分;
(4)将大孔树脂经乙醇洗脱,洗脱液经减压回收溶剂、真空浓缩,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得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的混合提取物B。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的回流提取次数为2~3次,所述回流提取温度为35~90℃,所述回流提取时间为3~6h,在30~60℃的条件下减压回收溶剂;
所述步骤(2)中的有机溶剂是甲醇、乙醇、丙醇、乙酸乙酯或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溶剂,优先选用乙醇或乙酸乙酯;
所述步骤(3)中的大孔树脂是AB-8、S-8、D201、D4020、D208或D101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优选AB-8或D101大孔树脂;
所述步骤(4)中,将大孔树脂经30~60倍柱体积90%乙醇洗脱。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的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按照质量份数依次称取并混合后置于粉碎机内粉碎,过60~80目筛后使用有机溶剂浸泡;
(2)将步骤(1)得到的浸泡后的混合物料与有机溶剂的混合物按照5~30:1的重量比装入渗漉筒,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渗漉处理,得到渗漉液;
(3)将步骤(2)得到的所述渗漉液在20~40℃的条件下旋蒸,得到浓缩液;将所述浓缩液干燥,得到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的混合提取物B。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溶剂选自乙醇、甲醇、丙酮、正丁醇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优选为体积浓度40~80%的乙醇溶液;
所述步骤(1)中的浸泡温度为25~55℃,所述浸泡时间为12~24h;
所述步骤(2)中的渗漉温度为35~65℃,所述渗漉时间为6~36h;
所述步骤(3)中的旋蒸温度为20~35℃,所述旋蒸时间为10~20min。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的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僵蚕、土鳖虫、地龙、乌捎蛇、桃仁和粉葛按照质量份数依次称取并混合后置于粉碎机内粉碎,过80~120目筛后得到混合粉末;
(2)将步骤一得到的混合提取物A、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提取物B和步骤三得到的混合提取物C混合后再加入所述混合粉末,混合搅拌均匀;
(3)将步骤(2)得到的所述混合物料进行干燥处理,粉碎过筛或制片,罐装,灭菌,得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的干燥方法为真空干燥、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
结合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第一、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难度,紧密结合本发明的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以及研发过程中结果和数据等,详细、深刻地分析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何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带来的一些具备创造性的技术效果。具体描述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药源广,成本低廉,通过将黄芪、鸡血藤、白木、杜仲、僵蚕、土鳖虫、地龙、党参、当归、乌捎蛇、川芎、桃仁、粉葛、赤芍、丹参、红花、桂枝、桑寄生、陈皮、甘草和昌蒲相互配伍,功专效著,用于气虚血瘀证之中风治疗,起效快、症状消失快,使用安全。
第二,把技术方案看做一个整体或者从产品的角度,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具备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具体描述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配方合理,见效快,治愈率高;效果好,见效快,治愈率高,还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显著的预防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芪、杜仲、党参、当归和丹参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按重量份数计由黄芪8份、鸡血藤2份、白木1份、杜仲1份、僵蚕1份、土鳖虫1份、地龙1份、党参2份、当归1份、乌捎蛇1份、川芎1份、桃仁1份、粉葛3份、赤芍1份、丹参3份、红花1份、桂枝1份、桑寄生2份、陈皮1份、甘草1份和昌蒲1份组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配方合理,见效快,治愈率高;效果好,见效快,治愈率高,还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显著的预防作用。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进行黄芪、杜仲、党参、当归和丹参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将黄芪、杜仲、党参、当归和丹参称取并混合后加水煎煮,将煎煮液真空浓缩;对蒸发液反渗透处理后与环糊精混合,再与浓缩清膏合并得到混合提取物A;
S102,进行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将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称取并混合后粉碎,加入有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经大孔树脂吸附、洗脱、真空浓缩、干燥,得到混合提取物B;
S103,进行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将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称取并混合后粉碎、浸泡;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渗漉处理,将渗漉液旋蒸,干燥,得到混合提取物C;
S104,进行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将僵蚕、土鳖虫、地龙、乌捎蛇、桃仁和粉葛称取并混合后粉碎,与混合提取物A、混合提取物B和混合提取物C混合后干燥,过筛或制片,罐装,灭菌,得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1中的黄芪、杜仲、党参、当归和丹参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S201,将黄芪、杜仲、党参、当归和丹参按照质量份数依次称取并混合后加入3~15倍重量份数的灭菌去离子水,加热煎煮,得到煎煮液;
S202,将步骤S201得到的煎煮液进行真空浓缩,并将浓缩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凝,得到蒸发液和相对密度为1.02~1.45的浓缩清膏;
S203,采用反渗透膜对步骤S202得到的蒸发液进行处理,得到反渗透浓缩液;将反渗透浓缩液和环糊精进行混合,形成包合液;
S204,将S202得到的浓缩清膏和步骤S203得到的包合液合并,得到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的混合提取物A。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201中的煎煮次数为2~4次,每次20~40min;步骤S202中的真空浓缩的压力为-0.06~-0.2MPa,温度为40~80℃;步骤S203中的反渗透膜膜内压为0.2~2.4MPa,反渗透温度为30~60℃。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2中的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S301,将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按照质量份数依次称取并混合后再置于粉碎装置中进行粉碎处理,并过40~60目筛,得到混合粉末;
S302,向混合粉末中加入30~90倍重量份数的极性有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经减压回收溶剂、真空浓缩,得到粗提取物;
S303,将粗提取物用蒸馏水溶解后吸附于大孔树脂上,吸附后的大孔树脂经蒸馏水洗脱,至洗脱液无色为止,除去杂质成分;
S304,将大孔树脂经乙醇洗脱,洗脱液经减压回收溶剂、真空浓缩,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得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的混合提取物B。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302中的回流提取次数为2~3次,回流提取温度为35~90℃,回流提取时间为3~6h,在30~60℃的条件下减压回收溶剂;步骤S302中的有机溶剂是甲醇、乙醇、丙醇、乙酸乙酯或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溶剂,优先选用乙醇或乙酸乙酯;步骤S303中的大孔树脂是AB-8、S-8、D201、D4020、D208或D101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优选AB-8或D101大孔树脂;步骤S304中,将大孔树脂经30~60倍柱体积90%乙醇洗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3中的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按照质量份数依次称取并混合后置于粉碎机内粉碎,过60~80目筛后使用有机溶剂浸泡;
(2)将步骤(1)得到的浸泡后的混合物料与有机溶剂的混合物按照5~30:1的重量比装入渗漉筒,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渗漉处理,得到渗漉液;
(3)将步骤(2)得到的所述渗漉液在20~40℃的条件下旋蒸,得到浓缩液;将所述浓缩液干燥,得到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的混合提取物B。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1)中的有机溶剂选自乙醇、甲醇、丙酮、正丁醇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优选为体积浓度40~80%的乙醇溶液。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1)中的浸泡温度为25~55℃,浸泡时间为12~24h;步骤(2)中的渗漉温度为35~65℃,渗漉时间为6~36h;步骤(3)中的旋蒸温度为20~35℃,旋蒸时间为10~20min。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4中的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僵蚕、土鳖虫、地龙、乌捎蛇、桃仁和粉葛按照质量份数依次称取并混合后置于粉碎机内粉碎,过80~120目筛后得到混合粉末;
(2)将步骤一得到的混合提取物A、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提取物B和步骤三得到的混合提取物C混合后再加入所述混合粉末,混合搅拌均匀;
(3)将步骤(2)得到的所述混合物料进行干燥处理,粉碎过筛或制片,罐装,灭菌,得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3)中的干燥方法为真空干燥、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
下面结合药理学分析对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描述。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的功效。1.补气升阳。黄芪甘温,能入脾经,具有补气升阳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气不摄血、中焦虚寒、气虚发热等多种虚证,还可以治疗中气下陷导致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便血崩漏等。2.固表止汗。黄芪入脾、肺经,能补肺健脾,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脾肺气虚引起的自汗、盗汗。3.利水消肿。黄芪甘温补气,还可利水消肿,可治疗气虚无力导致的水肿、尿少。
鸡血藤,性味苦、甘,温,归肝、肾经。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本品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0.3~1cm,质坚硬,气微,味涩,具有活血补血、舒筋活络等功效。1.活血补血:鸡血藤既能活血,又能补血,对血瘀、血虚之证均适用,可用于血虚血瘀、月经不调、痛经、血寒经闭等证。2.舒筋活络:鸡血藤入肝经血分,能祛瘀血、生新血,有活血补血、舒筋活络之功,用于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麻木等证,可起到舒筋活络的功效。
白木,味苦、辛、寒,入膀胱、肺、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降逆、行气平喘、降水消肿、祛风除湿、祛痈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脘腹冷痛、胃寒呕吐、中寒呃逆、腰膝冷、大肠虚寒、小便溏、胸腹胀痛、气喘、手脚冰凉、脐痛、水肿、脚气、咳嗽气喘、湿疹、下肢溃疡、痈肿毒等症状。
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1.补肝肾:杜仲可用于肝肾不足的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等症状。以补肝肾见长,治肾虚腰痛有标本兼治之功,常与胡桃肉、补骨脂等配伍;治疗肾虚阳痿、精冷不固、小便频数,可与鹿茸、山茱萸、菟丝子等配伍,增强温补肾阳的功效。2.强筋骨:杜仲与五加皮同用,既可强壮筋骨又祛风湿,乃为补泻兼施的药对,适宜改善肝肾两虚,风湿侵入筋骨而致的腰腿痛、足膝酸痛、关节不利、两下肢无力等症。3.安胎:杜仲与补骨脂同用,温补肾阳力增,兼补脾、肝,既涩下元,又固冲任,亦可用于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
僵蚕,动物类药材,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常用于治疗中风、惊风、头风等。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多于春、秋季生产,生用或炒用。僵蚕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1.息风止痉:僵蚕味咸、辛,性平,入肝、肺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对于惊风、癫痫伴有痰热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祛风止痛:僵蚕味辛,入肝、肺二经,具有祛外风、散风热、止痛、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经风热上攻导致的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等症状。3.化痰散结:僵蚕味辛能散、咸能软坚,具有化痰软坚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核瘰疬之证。
土鳖虫,又叫蛰虫,性味咸、寒,有小毒,主要是归肝经。具有破瘀血,续筋骨的功效。1.土鳖虫的主要功效是破血逐瘀、通经消症瘕,可治痛经、经闭、疟疾日久不愈、脾脏肿大;2.在临床中单用土鳖虫或土鳖虫为主的复方治疗跌打损伤;3.土鳖虫水煎液具有调脂作用,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地龙,性味咸寒,归肝、脾、膀胱经,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改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等症状。地龙性寒,还可以起到清热定惊的作用,对于惊痫抽搐、高热神昏等病症有调理效果。清肺平喘,适合肺热咳喘的患者用药。有利尿之效,可以改善尿少水肿、小便不利的症状。
党参,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调理由于中气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体虚储怠、便溏泄泻等,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党参归脾、肺经,健脾益肺,可以改善肺以及脾胃的功能,能够治疗由于脾肺虚弱引起的面色萎黄、手足不温、气短、咳嗽等症状。另外,党参还有养血生津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造血功能,使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多,适合贫血患者服用。若血虚津亏引起心慌胸闷、咽干口渴等病症,也可以通过服用党参来缓解。
当归,具有益气养血、补益等功效与作用,可以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等症状的调理,党参也有益气生津的作用,也可以用于气血不足、津液耗伤所致的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症状的调理。不过由于二者合用,补益的作用比较强,如果是年轻力壮、湿热体质等患者不可以进行口服。
乌捎蛇,入肝经,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用,用于风寒湿导致的特别顽固的关节、肌肉疼痛,中医叫做顽痹。另外,乌梢蛇有通络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麻木、拘挛,也可以用于中风、肢体运动不良,也可以用于面瘫、口眼歪斜,另外也可以用于抽搐、痉挛的病症,也可以用于破伤风,同时也可以用于疥、癣的皮肤疾病,也可以用于瘰疬、疮毒病症上面。
川芎,辛香善升,有较好的祛风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疗由于风寒、风热引起的感冒头疼,并且对于血虚、血瘀、高血压引起的头痛,以及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麻木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川芎还有活血祛瘀的作用,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可以改善心肌以及大脑缺血的症状;女性若有痛经、经闭等病症,也可以用川芎来调理,跌打损伤的患者还可以用川芎缓解瘀痛、肿胀。川芎还有行气开郁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气血瘀滞引起的腹胁胀痛、吐酸烧心等症状。
桃仁,质润,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缓解肠燥引起的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腹部疼痛、腹胀等症状。由于桃仁味苦能降泄,活血祛瘀功效较强,有助于治疗血滞引起的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病症以及跌打损伤引起的淤血肿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桃仁中含有的苦杏仁苷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有助于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粉葛,可以起到解肌清热、生津止渴的效果,其中含有较多的黄酮类及皂苷物质,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的供血,缓解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悸、乏力、胸闷、胸痛,降低血压。葛根还有退热的作用,适合表证发热的患者使用。
赤芍,性微寒,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对于目赤肿痛、温毒发斑、吐血、鼻出血等病症有一定的调理效果。赤芍还可以起到散瘀止痛的作用,能够改善跌扑损伤、经闭痛经、肝郁胁痛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芍中的芍药苷,有镇静、抗炎、解痉、止痛的作用,能够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功效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1.活血祛瘀。用于治疗患者因瘀血阻滞所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等症状。2.通经止痛。用于治疗患者血瘀导致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痹等症状。3.清心除烦。用于治疗热入营血、烦躁不寐的症状。
红花,味辛,性温,具有特殊香气,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1.活血通经:红花活血通经,多用于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等病证,尤其是血寒性闭经、痛经和瘀血性疼痛等。2.消肿止痛:红花气香行散,可以祛瘀止痛,消除局部的肿胀,用于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等所致的局部肿胀、疼痛表现,既可内服,也可外用。3.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红花入心经,适量食用可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悸、缺血、缺氧的症状,可治疗胸痹心痛,如冠心病、心绞痛,也可治疗中风偏瘫、肢体不遂等病证,对高血压患者也具有辅助降压的效果。
桂枝,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它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其辛甘温煦、温可祛寒又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阳气、畅营血,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之功,可以用于治疗风寒表证。又辛散温通,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等。另外其性甘温既可以温脾阳助运水,又可以温肾阳助膀胱气化,可以治疗痰饮、水肿等,其辛甘温亦可助心阳、通血脉、平悸动、冲逆,可治疗心悸、奔豚。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解热降温的作用,也有健胃、利尿、强心、抑菌抗病毒、镇痛、镇静等等作用。
桑寄生,有补益肝肾的作用,适合肝肾亏虚的患者服用,能够帮助改善头晕耳鸣、身体乏力、腰膝酸痛等症状;桑寄生还适合久病体虚的老人以及筋骨无力者服用,可以起到强健筋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桑寄生还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对于因为风湿侵入关节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女性还可以使用桑寄生来治疗经血过多、崩漏等病症,怀孕期间若出现胎动不安的情况,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桑寄生改善。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1.理气健脾:陈皮味苦、辛,性温,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具有理气健脾的作用,常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等病症,适用于中焦寒湿、脾胃气滞引起的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病症,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时,常与山楂、神曲等同用。2.燥湿化痰:陈皮味苦,苦能燥湿、泻火、降气,用于缓解咳嗽痰多的症状,适用于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者。
甘草,性平,味甘,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等功效。1.补脾益气:具有补脾益气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缓解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2.缓急止痛: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改善脘腹、四肢挛急疼痛,以及痈肿疮毒,同时能够缓解药物的毒性、烈性。
昌蒲,味辛、苦而温,它归心经跟胃经。具有理气活血、开胃、化湿、豁痰开窍、醒神益智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按照重量份数计,由黄芪8份、鸡血藤2份、白木1份、杜仲1份、僵蚕1份、土鳖虫1份、地龙1份、党参2份、当归1份、乌捎蛇1份、川芎1份、桃仁1份、粉葛3份、赤芍1份、丹参3份、红花1份、桂枝1份、桑寄生2份、陈皮1份、甘草1份和昌蒲1份组成。
2.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黄芪、杜仲、党参、当归和丹参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将黄芪、杜仲、党参、当归和丹参称取并混合后加水煎煮,将煎煮液真空浓缩;对蒸发液反渗透处理后与环糊精混合,再与浓缩清膏合并得到混合提取物A;
步骤二,进行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将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称取并混合后粉碎,加入有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经大孔树脂吸附、洗脱、真空浓缩、干燥,得到混合提取物B;
步骤三,进行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将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称取并混合后粉碎、浸泡;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渗漉处理,将渗漉液旋蒸,干燥,得到混合提取物B;
步骤四,进行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将僵蚕、土鳖虫、地龙、乌捎蛇、桃仁和粉葛称取并混合后粉碎,与混合提取物A、混合提取物B和混合提取物C混合后干燥,过筛或制片,罐装,灭菌,得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黄芪、杜仲、党参、当归和丹参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黄芪、杜仲、党参、当归和丹参按照质量份数依次称取并混合后加入3~15倍重量份数的灭菌去离子水,加热煎煮,得到煎煮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煎煮液进行真空浓缩,并将浓缩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凝,得到蒸发液和相对密度为1.02~1.45的浓缩清膏;
(3)采用反渗透膜对步骤(2)得到的所述蒸发液进行处理,得到反渗透浓缩液;将所述反渗透浓缩液和环糊精进行混合,形成包合液;
(4)将步骤(2)得到的所述浓缩清膏和步骤(3)得到的所述包合液合并,得到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的混合提取物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煎煮次数为2~4次,每次20~40min;
所述步骤(2)中的真空浓缩的压力为-0.06~-0.2MPa,温度为40~80℃;
所述步骤(3)中的反渗透膜膜内压为0.2~2.4MPa,反渗透温度为30~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按照质量份数依次称取并混合后再置于粉碎装置中进行粉碎处理,并过40~60目筛,得到混合粉末;
(2)向所述混合粉末中加入30~90倍重量份数的极性有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经减压回收溶剂、真空浓缩,得到粗提取物;
(3)将所述粗提取物用蒸馏水溶解后吸附于大孔树脂上,吸附后的大孔树脂经蒸馏水洗脱,至洗脱液无色为止,除去杂质成分;
(4)将大孔树脂经乙醇洗脱,洗脱液经减压回收溶剂、真空浓缩,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得白木、川芎、陈皮、甘草和赤芍的混合提取物B。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回流提取次数为2~3次,所述回流提取温度为35~90℃,所述回流提取时间为3~6h,在30~60℃的条件下减压回收溶剂;
所述步骤(2)中的有机溶剂是甲醇、乙醇、丙醇、乙酸乙酯或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溶剂,优先选用乙醇或乙酸乙酯;
所述步骤(3)中的大孔树脂是AB-8、S-8、D201、D4020、D208或D101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优选AB-8或D101大孔树脂;
所述步骤(4)中,将大孔树脂经30~60倍柱体积90%乙醇洗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的混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按照质量份数依次称取并混合后置于粉碎机内粉碎,过60~80目筛后使用有机溶剂浸泡;
(2)将步骤(1)得到的浸泡后的混合物料与有机溶剂的混合物按照5~30:1的重量比装入渗漉筒,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渗漉处理,得到渗漉液;
(3)将步骤(2)得到的所述渗漉液在20~40℃的条件下旋蒸,得到浓缩液;将所述浓缩液干燥,得到鸡血藤、桂枝、桑寄生、红花和昌蒲的混合提取物B。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溶剂选自乙醇、甲醇、丙酮、正丁醇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优选为体积浓度40~80%的乙醇溶液;
所述步骤(1)中的浸泡温度为25~55℃,所述浸泡时间为12~24h;
所述步骤(2)中的渗漉温度为35~65℃,所述渗漉时间为6~36h;
所述步骤(3)中的旋蒸温度为20~35℃,所述旋蒸时间为10~20min。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僵蚕、土鳖虫、地龙、乌捎蛇、桃仁和粉葛按照质量份数依次称取并混合后置于粉碎机内粉碎,过80~120目筛后得到混合粉末;
(2)将步骤一得到的混合提取物A、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提取物B和步骤三得到的混合提取物C混合后再加入所述混合粉末,混合搅拌均匀;
(3)将步骤(2)得到的所述混合物料进行干燥处理,粉碎过筛或制片,罐装,灭菌,得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干燥方法为真空干燥、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
CN202211276120.5A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7377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6120.5A CN115737735A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6120.5A CN115737735A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7735A true CN115737735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53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6120.5A Pending CN115737735A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37735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1649A (zh) * 2016-11-03 2017-02-22 时维刚 一种治疗脑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41646A (zh) * 2018-02-12 2019-08-20 魏淑苹 一组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1649A (zh) * 2016-11-03 2017-02-22 时维刚 一种治疗脑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41646A (zh) * 2018-02-12 2019-08-20 魏淑苹 一组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0864B (zh)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烧伤及炎症的壮药药液
CN104666579A (zh) 一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67047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中药液
CN104491831A (zh) 一种治疗致密性骶髂骨关节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8228A (zh) 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制剂
CN104940868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配方及颈椎贴
CN106334171A (zh) 一种用于修复肝损伤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106872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37735A (zh) 一种治疗中风的组合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6110096A (zh) 一种治疗妇产科术后低热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05106869A (zh) 一种治疗黑色素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1340B (zh) 一种治疗经行泄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38052A (zh) 治疗脑血栓的中药配方
CN110193076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剂
CN104367896B (zh) 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4842B (zh) 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CN106361881A (zh) 一种用于治疗阴囊湿疹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20345A (zh) 一种用于麻醉止痛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6110190B (zh) 一种养血调经的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制剂
CN105688158B (zh) 一种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1414A (zh) 一种治疗乳房肿块及囊性增生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88638A (zh) 一种适用于秋天使用的减肥调理用中药
CN105125860A (zh) 一种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的制剂
CN115429868A (zh) 一种调节肥胖的中药制剂
CN105169277A (zh) 一种保肝利胆的栀子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