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77020B - 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77020B
CN115677020B CN202211566028.2A CN202211566028A CN115677020B CN 115677020 B CN115677020 B CN 115677020B CN 202211566028 A CN202211566028 A CN 202211566028A CN 115677020 B CN115677020 B CN 1156770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zone
flow rate
concentration
wastewater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660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77020A (zh
Inventor
钱东
罗华瑞
卫少华
周合喜
崔文亮
刘礼祥
马景德
朱定国
陈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g Shenchang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Changzhou Deepwater River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Huizhou Shenshui Jinshan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Jurong Deepwater Water Co ltd
Shenzhen Huanshui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Tengzhou Shenshui Shenteng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Zhejiang Shende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Rudong Deep Wat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g Shenchang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Changzhou Deepwater River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Huizhou Shenshui Jinshan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Jurong Deepwater Water Co ltd
Shenzhen Huanshui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Tengzhou Shenshui Shenteng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Zhejiang Shende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Rudong Deep Wat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g Shenchang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Changzhou Deepwater River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Huizhou Shenshui Jinshan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Jurong Deepwater Water Co ltd, Shenzhen Huanshui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Tengzhou Shenshui Shenteng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Zhejiang Shende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Rudong Deep Wat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xing Shenchang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660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77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77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7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77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7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臭氧接触氧化区、催化氧化反应区、两相分离区以及活性炭反应区,步骤包括:根据臭氧接触氧化区内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需求量;根据第一臭氧需求量、第一臭氧浓度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流速,根据第一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有机废水和臭氧流入至催化氧化反应区进行反应,剩余臭氧以及反应后的有机废水在两相分离区分离,有机废水流入至活性炭反应区进行活性炭处理;根据第一臭氧剩余浓度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根据所述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Description

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废水就是以有机污染物为主的废水,有机废水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危害比较大。现有的有机废水包括但不限于农药废水、精细化工废水等等。在现有的有机废水处理中,并无法结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进行组合,对有机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可以结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进行组合,对有机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根据废水的浓度、流速的不同,对臭氧使用量进行控制,具有节能、高效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臭氧接触氧化区、催化氧化反应区、两相分离区以及活性炭反应区,通过以下步骤对有机废水处理,具体包括:
获取臭氧接触氧化区内有机废水的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根据所述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需求量;
获取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第一臭氧浓度,根据所述第一臭氧需求量、第一臭氧浓度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流速,根据所述第一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臭氧接触氧化区内的有机废水和臭氧流入至催化氧化反应区进行反应,反应后的剩余臭氧以及反应后的有机废水在两相分离区分离,分离后的剩余臭氧回收至尾气处理装置,分离后的有机废水流入至活性炭反应区进行活性炭处理;
获取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内的第一臭氧剩余浓度,根据所述第一臭氧剩余浓度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根据所述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臭氧催化分解柱、活性炭滤柱以及气体反冲洗装置和/或液体反冲洗装置,所述臭氧催化分解柱和活性炭滤柱的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臭氧接触氧化区、催化氧化反应区、两相分离区分别位于所述臭氧催化分解柱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
所述活性炭反应区位于所述活性炭滤柱内,所述活性炭滤柱设置有出水口;
通过悬浮物检测装置对所述出水口的水悬浮物进行检测,在判断水悬浮物量值达到预设悬浮物量值后,控制气体反冲洗装置和/或液体反冲洗装置对所述活性炭滤柱进行反冲洗处理。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臭氧接触氧化区内有机废水的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根据所述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需求量,包括:
调取预先设置的标准有机物浓度、标准废水流速以及相对应的标准臭氧需求量;
将所述第一有机物浓度与所述标准有机物浓度比对,得到有机物浓度量化系数,将所述第一废水流速与所述标准废水流速比对,得到废水流速系数;
根据所述废水流速系数对所述标准臭氧需求量进行计算,得到相对应的第一臭氧需求量,通过以下方式计算第一臭氧需求量,
其中,X1为第一臭氧需求量,n1为第一有机物浓度,nsta为标准有机物浓度,un为浓度归一化值,s1为第一废水流速,ssta为标准废水流速,us为流速归一化值,Z为预设转化值,Xsta为标准臭氧需求量。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第一臭氧浓度,根据所述第一臭氧需求量、第一臭氧浓度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流速,根据所述第一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包括:
基于臭氧浓度传感器获取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第一臭氧浓度;
根据所述第一臭氧需求量、第一臭氧浓度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流速,通过以下方式计算第一臭氧流速,
其中,v1为第一臭氧流速,ρ1为第一臭氧浓度,f1为第一流速权重;
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通过显示装置进行显示,若判断用户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主动调整,并输入主动调整的第三臭氧流速;
根据所述第三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并对所述第一流速权重进行修正。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三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并对所述第一流速权重进行修正,包括:
若判断所述第三臭氧流速大于所述第一臭氧流速,则根据所述第三臭氧流速和第一臭氧流速得到流速增加值;
根据所述流速增加值、第一臭氧流速对所述第一流速权重进行增加调整,得到增加调整后的第二流速权重;
若判断所述第三臭氧流速小于所述第一臭氧流速,则根据所述第三臭氧流速和第一臭氧流速得到流速减小值;
根据所述流速减小值、第一臭氧流速对所述第一流速权重进行减小调整,得到减小调整后的第二流速权重。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后的第二流速权重,
其中,v3为第三臭氧流速,f2为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后的第二流速权重,e+为第一增加系数值,e-为第一减小系数值。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内的第一臭氧剩余浓度,根据所述第一臭氧剩余浓度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根据所述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包括:
基于臭氧浓度传感器获取尾气处理装置内所回收的第一臭氧剩余浓度,将所述第一臭氧剩余浓度与预设臭氧剩余浓度进行比对,若第一臭氧剩余浓度与预设臭氧剩余浓度的剩余浓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值,则判断需要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整;
若所述剩余浓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值、且剩余浓度差值大于0,则根据所述剩余浓度差值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进行降速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
若所述剩余浓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值、且剩余浓度差值小于0,则根据所述剩余浓度差值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进行提速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
根据所述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计算所述剩余浓度差值与预设臭氧剩余浓度的浓度比值,根据所述浓度比值、第一臭氧浓度进行综合计算,得到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的调整幅度值;
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后的第二臭氧流速,
ρ2=ρ45
其中,ρ2为剩余浓度差值,ρ3为预设浓度差值,ρ4为第一臭氧剩余浓度,ρ5为预设臭氧剩余浓度,v2为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后的第二臭氧流速,r+为第二增加系数值,r-为第二减小系数值,A为预设常数值。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接收用户配置的优先调整逻辑;
若所述优先调整逻辑为人工调整逻辑优先,则根据第三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不再根据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若所述优先调整逻辑为自动调整逻辑优先,则根据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若判断用户输入第三臭氧流速,在第三臭氧流速与第二臭氧流速的速度差值大于预设速度差值时,根据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有益效果:
1、本方案会对有机废水的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进行监测,得到第一臭氧需求量,从而对臭氧供给量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使得臭氧供给达到较佳的状态;其中,本方案会依据第一臭氧需求量和第一臭氧浓度,来计算出合适的第一臭氧浓度,之后,本方案会实时监测尾气处理装置内的第一臭氧剩余浓度,依据第一臭氧剩余浓度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适应性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利用第二臭氧流速来进行臭氧的供给。本方案可以结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进行组合,对有机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根据废水的浓度、流速的不同,对臭氧使用量进行控制,具有节能、高效的效果。
2、本方案在计算第一臭氧需求量时,会综合有机物浓度维度以及废水流速维度进行综合计算,可以得到较为合适的第一臭氧需求量,再结合第一臭氧浓度计算出较佳的第一臭氧流速;本方案在得到第一臭氧流速后,会依据剩余浓度差值与预设臭氧剩余浓度来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反馈调整,得到较为合适的第二臭氧流速,对臭氧使用量进行控制,具有节能、高效的效果。
3、本方案在计算得到第一臭氧流速后,设置有用户主动调整臭氧流速的过程,并结合用户的主动调整数据,来对计算第一臭氧流速的计算模型中的权重进行调整,使得下次计算出的臭氧流速较为贴合用户需求;另外,本方案还设置有自动调整臭氧流速的过程,结合剩余浓度差值与预设臭氧剩余浓度来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反馈调整,得到较为合适的第二臭氧流速;此外,本方案还设置有优先调整逻辑,优先调整逻辑包括人工调整逻辑优先和自动调整逻辑优先。如果优先调整逻辑为人工调整逻辑优先,本方案会优先采用用户主动配置的第三臭氧流速,利用第三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不再根据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如果优先调整逻辑为自动调整逻辑优先,本方案会优先采用计算得到的第二臭氧流速,利用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同时,如果判断用户输入第三臭氧流速,在第三臭氧流速与第二臭氧流速的速度差值大于预设速度差值时,说明用户可能输入的值太大或者太小,可能会影响整个处理流程,本方案会强制以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本方案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依据用户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灵活的对臭氧使用量进行控制,具有节能、高效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水处理流程的示意图。
图中,1、臭氧接触氧化区;2、催化氧化反应区;3、两相分离区;4、活性炭反应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A、B和C”、“包含A、B、C”是指A、B、C三者都包含,“包含A、B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之一,“包含A、B和/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中任1个或任2个或3个。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与A对应的B”、“与A相对应的B”、“A与B相对应”或者“B与A相对应”,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A与B的匹配,是A与B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包括依次设置的臭氧接触氧化区1、催化氧化反应区2、两相分离区3以及活性炭反应区4。其中,本方案可以将废水注入臭氧接触氧化区1,并通过布气装置从底部向反应区内均匀投加臭氧气体,臭氧气体与废水发生氧化反应;将废水注入臭氧接触氧化区2,并通过布气装置从底部向反应区内均匀投加臭氧气体,臭氧气体与废水发生氧化反应;将经过臭氧催化氧化后的废水、臭氧尾气送入两相分离区3,臭氧尾气通过尾气收集装置排出系统,富含溶解氧的废水则进入活性炭反应区4;在活性炭反应区4的活性炭吸附富集臭氧氧化后的小分子有机物,为微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提供基质,并使废水得到净化。
本方案还包括臭氧催化分解柱、活性炭滤柱以及气体反冲洗装置和/或液体反冲洗装置,臭氧催化分解柱和活性炭滤柱的通过管道连通;臭氧接触氧化区1、催化氧化反应区2、两相分离区3分别位于臭氧催化分解柱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活性炭反应区4位于活性炭滤柱内,活性炭滤柱设置有出水口。
本方案通过悬浮物检测装置对活性炭滤柱的出水口的水悬浮物进行检测,在判断水悬浮物量值达到预设悬浮物量值后,控制气体反冲洗装置和/或液体反冲洗装置对活性炭滤柱进行反冲洗处理。
参见图2,本方案通过以下步骤对有机废水处理,具体包括S1-S4:
S1,获取臭氧接触氧化区内有机废水的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根据所述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需求量。
本方案会实时获取臭氧接触氧化区内有机废水的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根据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需求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越大,对应的第一臭氧需求量也就越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S1(所述获取臭氧接触氧化区内有机废水的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根据所述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需求量)包括S11-S13:
S11,调取预先设置的标准有机物浓度、标准废水流速以及相对应的标准臭氧需求量。
本方案设置有标准有机物浓度和标准废水流速,标准有机物浓度、标准废水流速相对应设置有标准臭氧需求量,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标准有机物浓度、标准废水流速,对应的标准臭氧需求量不同。
S12,将所述第一有机物浓度与所述标准有机物浓度比对,得到有机物浓度量化系数,将所述第一废水流速与所述标准废水流速比对,得到废水流速系数。
本方案会将第一有机物浓度与标准有机物浓度比对,得到有机物浓度量化系数,将第一废水流速与标准废水流速比对,得到废水流速系数。
S13,根据所述废水流速系数对所述标准臭氧需求量进行计算,得到相对应的第一臭氧需求量,通过以下方式计算第一臭氧需求量,
其中,X1为第一臭氧需求量,n1为第一有机物浓度,nsta为标准有机物浓度,un为浓度归一化值,s1为第一废水流速,ssta为标准废水流速,us为流速归一化值,Z为预设转化值,Xsta为标准臭氧需求量。
上述公式中,代表有机物浓度量化系数,n1-nsta代表有机物浓度差值,差值越大,在有机物浓度维度上需要调整的幅度也就越大,需要说明的是,n1-nsta可能为负数,为负数时,说明第一有机物浓度较低,臭氧需求量较少,会对预设转化值进行减小趋势的调整;/>代表废水流速系数,s1-ssta代表废水流速差值,差值越大,在废水浓度维度上需要调整的幅度也就越大,需要说明的是,s1-ssta可能为负数,为负数时,说明第一废水流速较低,臭氧需求量较少,会对预设转化值进行减小趋势的调整。最后综合有机物浓度量化系数和废水流速系数,得到综合系数,来对标准臭氧需求量Xsta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臭氧需求量X1。其中,预设转化值Z可以是工作人员预先设置的。
S2,获取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第一臭氧浓度,根据所述第一臭氧需求量、第一臭氧浓度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流速,根据所述第一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本方案会获取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第一臭氧浓度,然后根据第一臭氧需求量、第一臭氧浓度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流速,根据第一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在一些实施例中,S2(所述获取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第一臭氧浓度,根据所述第一臭氧需求量、第一臭氧浓度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流速,根据所述第一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包括S21-S24:
S21,基于臭氧浓度传感器获取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第一臭氧浓度。本方案设置有臭氧浓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第一臭氧浓度。
S22,根据所述第一臭氧需求量、第一臭氧浓度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流速,通过以下方式计算第一臭氧流速,
其中,v1为第一臭氧流速,ρ1为第一臭氧浓度,f1为第一流速权重。
上述公式中,在第一臭氧浓度ρ1一定时,第一臭氧需求量X1越大,对应的第一臭氧流速v1也就越大;在第一臭氧需求量X1一定时,第一臭氧浓度ρ1越大,对应的第一臭氧流速v1也就越小;其中,第一流速权重f1可以是工作人员预先设置的。
S23,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通过显示装置进行显示,若判断用户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主动调整,并输入主动调整的第三臭氧流速。
本方案设置有显示装置,可以对计算出的第一臭氧流速进行显示,用户如果觉得计算出的第一臭氧流速不满足要求,可以主动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整,并输入主动调整的第三臭氧流速。
可以理解的是,在用户觉得第一臭氧流速较小时,可以输入较大的第三臭氧流速进行调整,在用户觉得第一臭氧流速较大时,可以输入较小的第三臭氧流速进行调整。
S24,根据所述第三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并对所述第一流速权重进行修正。
本方案在得到第三臭氧流速后,可以根据第三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并对第一流速权重进行修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S24(所述根据所述第三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并对所述第一流速权重进行修正)包括S241-S244:
S241,若判断所述第三臭氧流速大于所述第一臭氧流速,则根据所述第三臭氧流速和第一臭氧流速得到流速增加值。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判断第三臭氧流速大于第一臭氧流速,说明用户觉得计算出的第一臭氧流速偏小,本方案会根据第三臭氧流速和第一臭氧流速得到流速增加值。
S242,根据所述流速增加值、第一臭氧流速对所述第一流速权重进行增加调整,得到增加调整后的第二流速权重。
在计算得到流速增加值后,本方案可以根据流速增加值、第一臭氧流速对第一流速权重进行增加调整,得到增加调整后的第二流速权重。通过第二流速权重对计算模型中的权重值进行调整,以使得下一次计算的结果较为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S243,若判断所述第三臭氧流速小于所述第一臭氧流速,则根据所述第三臭氧流速和第一臭氧流速得到流速减小值。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判断第三臭氧流速小于第一臭氧流速,说明用户觉得计算出的第一臭氧流速偏大,本方案会根据第三臭氧流速和第一臭氧流速得到流速减小值。
S244,根据所述流速减小值、第一臭氧流速对所述第一流速权重进行减小调整,得到减小调整后的第二流速权重。
在计算得到流速减小值后,本方案可以根据流速减小值、第一臭氧流速对第一流速权重进行减小调整,得到减小调整后的第二流速权重。通过第二流速权重对计算模型中的权重值进行调整,以使得下一次计算时较为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后的第二流速权重,
其中,v3为第三臭氧流速,f2为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后的第二流速权重,e+为第一增加系数值,e-为第一减小系数值。
上述公式中,当v3>v1时,说明第三臭氧流速大于第一臭氧流速,说明用户觉得计算出的第一臭氧流速偏小,本方案会根据第三臭氧流速和第一臭氧流速得到流速增加值,其中,代表需要调大的幅度,v3-v1越大,说明差值越大,需要调整的幅度也就越大;当v3<v1时,说明第三臭氧流速小于第一臭氧流速,说明用户觉得计算出的第一臭氧流速偏大,本方案会根据第三臭氧流速和第一臭氧流速得到流速减小值,其中,/>代表需要调小的幅度,|v3-v1|的值越大,说明差值越大,需要调小的幅度也就越大;其中,第一增加系数值e+和第一减小系数值e-可以是工作人员预先设置的。
S3,臭氧接触氧化区内的有机废水和臭氧流入至催化氧化反应区进行反应,反应后的剩余臭氧以及反应后的有机废水在两相分离区分离,分离后的剩余臭氧回收至尾气处理装置,分离后的有机废水流入至活性炭反应区进行活性炭处理。
本方案的臭氧接触氧化区内的有机废水和臭氧流入至催化氧化反应区进行反应,反应后的剩余臭氧以及反应后的有机废水在两相分离区分离,分离后的剩余臭氧回收至尾气处理装置,分离后的有机废水流入至活性炭反应区进行活性炭处理。
S4,获取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内的第一臭氧剩余浓度,根据所述第一臭氧剩余浓度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根据所述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的尾气处理装置用于接收尾气,尾气中含有未用完的臭氧,本方案会实时获取尾气处理装置内的第一臭氧剩余浓度,根据第一臭氧剩余浓度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根据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在一些实施例中,S4(所述获取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内的第一臭氧剩余浓度,根据所述第一臭氧剩余浓度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根据所述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包括S41-S44:
S41,基于臭氧浓度传感器获取尾气处理装置内所回收的第一臭氧剩余浓度,将所述第一臭氧剩余浓度与预设臭氧剩余浓度进行比对,若第一臭氧剩余浓度与预设臭氧剩余浓度的剩余浓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值,则判断需要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整。
本方案设置有臭氧浓度传感器,实时获取尾气处理装置内所回收的第一臭氧剩余浓度,之后,本方案会将第一臭氧剩余浓度与预设臭氧剩余浓度进行比对,如果第一臭氧剩余浓度与预设臭氧剩余浓度的剩余浓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值,则判断需要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整。其中,可以依据情况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大或者调小的调整。
S42,若所述剩余浓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值、且剩余浓度差值大于0,则根据所述剩余浓度差值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进行降速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
如果剩余浓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值、且剩余浓度差值大于0,说明第一臭氧流速过快,导致臭氧有较多未用完,此时,本方案可以根据剩余浓度差值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降速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
S43,若所述剩余浓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值、且剩余浓度差值小于0,则根据所述剩余浓度差值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进行提速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
如果剩余浓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值、且剩余浓度差值小于0,说明第一臭氧流速过慢,导致臭氧不够用,此时,本方案可以根据剩余浓度差值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提速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
S44,根据所述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本方案在计算出第二臭氧流速后,可以根据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本方案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依据臭氧的剩余量来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整,使其调整为第二臭氧流速,使得臭氧提供量处于较佳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计算所述剩余浓度差值与预设臭氧剩余浓度的浓度比值,根据所述浓度比值、第一臭氧浓度进行综合计算,得到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的调整幅度值;
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后的第二臭氧流速,
ρ2=ρ45
其中,ρ2为剩余浓度差值,ρ3为预设浓度差值,ρ4为第一臭氧剩余浓度,ρ5为预设臭氧剩余浓度,v2为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后的第二臭氧流速,r+为第二增加系数值,r-为第二减小系数值,A为预设常数值。
上述公式中,ρ2>0且ρ23>0时,说明剩余浓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值,且第一臭氧流速过快,导致臭氧有较多未用完,会使得剩余浓度差值ρ2大于预设浓度差值ρ3,本方案会对v1进行减小调整,代表需要减小的幅度,ρ23越大,说明差值越大,需要调整的幅度也就越大,第一臭氧浓度ρ1越小,说明单位时间内提供的臭氧也就越少,说明流速需要调整幅度的越大;ρ2<0且|ρ2|-ρ3>0时,说明第一臭氧流速过慢,导致臭氧不够用,会使得剩余浓度差值ρ2为负值,此时本方案会对v1进行增大调整,代表需要增大的幅度,||ρ2|-ρ3|越大,说明差值越大,需要调整的幅度也就越大,第一臭氧浓度ρ1越小,说明单位时间内提供的臭氧也就越少,说明流速需要调整幅度的越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S51-S54:
S51,接收用户配置的优先调整逻辑。
本方案的用户可以配置优先调整逻辑,优先调整逻辑包括人工调整逻辑优先和自动调整逻辑优先。
S52,若所述优先调整逻辑为人工调整逻辑优先,则根据第三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不再根据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优先调整逻辑为人工调整逻辑优先,本方案会优先采用用户主动配置的第三臭氧流速,利用第三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不再根据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S53,若所述优先调整逻辑为自动调整逻辑优先,则根据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优先调整逻辑为自动调整逻辑优先,本方案会优先采用计算得到的第二臭氧流速,利用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S54,若判断用户输入第三臭氧流速,在第三臭氧流速与第二臭氧流速的速度差值大于预设速度差值时,根据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判断用户输入第三臭氧流速,在第三臭氧流速与第二臭氧流速的速度差值大于预设速度差值时,说明用户可能输入的值太大或者太小,可能会影响整个处理流程,本方案会强制以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臭氧接触氧化区、催化氧化反应区、两相分离区以及活性炭反应区,通过以下步骤对有机废水处理,具体包括:
获取臭氧接触氧化区内有机废水的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根据所述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需求量;
获取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第一臭氧浓度,根据所述第一臭氧需求量、第一臭氧浓度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流速,根据所述第一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臭氧接触氧化区内的有机废水和臭氧流入至催化氧化反应区进行反应,反应后的剩余臭氧以及反应后的有机废水在两相分离区分离,分离后的剩余臭氧回收至尾气处理装置,分离后的有机废水流入至活性炭反应区进行活性炭处理;
获取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内的第一臭氧剩余浓度,根据所述第一臭氧剩余浓度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根据所述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所述获取臭氧接触氧化区内有机废水的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根据所述第一有机物浓度和第一废水流速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需求量,包括:
调取预先设置的标准有机物浓度、标准废水流速以及相对应的标准臭氧需求量;
将所述第一有机物浓度与所述标准有机物浓度比对,得到有机物浓度量化系数,将所述第一废水流速与所述标准废水流速比对,得到废水流速系数;
根据所述废水流速系数对所述标准臭氧需求量进行计算,得到相对应的第一臭氧需求量,通过以下方式计算第一臭氧需求量,
其中,为第一臭氧需求量,/>为第一有机物浓度,/>为标准有机物浓度,/>为浓度归一化值,/>为第一废水流速,/>为标准废水流速,/>为流速归一化值,/>为预设转化值,为标准臭氧需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臭氧催化分解柱、活性炭滤柱以及气体反冲洗装置和/或液体反冲洗装置,所述臭氧催化分解柱和活性炭滤柱的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臭氧接触氧化区、催化氧化反应区、两相分离区分别位于所述臭氧催化分解柱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
所述活性炭反应区位于所述活性炭滤柱内,所述活性炭滤柱设置有出水口;
通过悬浮物检测装置对所述出水口的水悬浮物进行检测,在判断水悬浮物量值达到预设悬浮物量值后,控制气体反冲洗装置和/或液体反冲洗装置对所述活性炭滤柱进行反冲洗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第一臭氧浓度,根据所述第一臭氧需求量、第一臭氧浓度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流速,根据所述第一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包括:
基于臭氧浓度传感器获取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第一臭氧浓度;
根据所述第一臭氧需求量、第一臭氧浓度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臭氧流速,通过以下方式计算第一臭氧流速,
其中,为第一臭氧流速,/>为第一臭氧浓度,/>为第一流速权重;
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通过显示装置进行显示,若判断用户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主动调整,并输入主动调整的第三臭氧流速;
根据所述第三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并对所述第一流速权重进行修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三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并对所述第一流速权重进行修正,包括:
若判断所述第三臭氧流速大于所述第一臭氧流速,则根据所述第三臭氧流速和第一臭氧流速得到流速增加值;
根据所述流速增加值、第一臭氧流速对所述第一流速权重进行增加调整,得到增加调整后的第二流速权重;
若判断所述第三臭氧流速小于所述第一臭氧流速,则根据所述第三臭氧流速和第一臭氧流速得到流速减小值;
根据所述流速减小值、第一臭氧流速对所述第一流速权重进行减小调整,得到减小调整后的第二流速权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后的第二流速权重,
其中,为第三臭氧流速,/>为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后的第二流速权重,/>为第一增加系数值,/>为第一减小系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内的第一臭氧剩余浓度,根据所述第一臭氧剩余浓度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根据所述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包括:
基于臭氧浓度传感器获取尾气处理装置内所回收的第一臭氧剩余浓度,将所述第一臭氧剩余浓度与预设臭氧剩余浓度进行比对,若第一臭氧剩余浓度与预设臭氧剩余浓度的剩余浓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值,则判断需要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调整;
若所述剩余浓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值、且剩余浓度差值大于0,则根据所述剩余浓度差值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进行降速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
若所述剩余浓度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浓度差值、且剩余浓度差值小于0,则根据所述剩余浓度差值对所述第一臭氧流速进行提速调整得到第二臭氧流速;
根据所述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算所述剩余浓度差值与预设臭氧剩余浓度的浓度比值,根据所述浓度比值、第一臭氧浓度进行综合计算,得到对第一臭氧流速进行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的调整幅度值;
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后的第二臭氧流速,
其中,为剩余浓度差值,/>为预设浓度差值,/>为第一臭氧剩余浓度,/>为预设臭氧剩余浓度,/>为增加调整或减小调整后的第二臭氧流速,/>为第二增加系数值,/>为第二减小系数值,/>为预设常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用户配置的优先调整逻辑;
若所述优先调整逻辑为人工调整逻辑优先,则根据第三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不再根据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若所述优先调整逻辑为自动调整逻辑优先,则根据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若判断用户输入第三臭氧流速,在第三臭氧流速与第二臭氧流速的速度差值大于预设速度差值时,根据第二臭氧流速控制臭氧发生器向臭氧微孔曝气头排放臭氧。
CN202211566028.2A 2022-12-07 2022-12-07 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Active CN115677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6028.2A CN115677020B (zh) 2022-12-07 2022-12-07 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6028.2A CN115677020B (zh) 2022-12-07 2022-12-07 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7020A CN115677020A (zh) 2023-02-03
CN115677020B true CN115677020B (zh) 2023-12-05

Family

ID=85056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66028.2A Active CN115677020B (zh) 2022-12-07 2022-12-07 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7702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38457A (ko) * 2002-11-01 2004-05-08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총유기탄소를 이용한 오존공정과 고도산화공정의자동제어장치 및 방법
JP2005305328A (ja) * 2004-04-22 2005-11-04 Toshiba Corp 水処理制御システム
CN101700944A (zh) * 2009-09-16 2010-05-05 汤苏云 一种提高用臭氧和曝气生物滤池联合处理废水的臭氧利用率的方法
CN102001767A (zh) * 2010-10-26 2011-04-0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02557230A (zh) * 2011-05-17 2012-07-11 济南市供排水监测中心 一种用于确定水处理中臭氧投加量的设备及其方法
CN105174625A (zh) * 2015-09-17 2015-12-23 成都中机盈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臭氧-生物活性炭一体化废水深度处理方法与装置
KR101799961B1 (ko) * 2017-02-13 2017-11-21 (주)원하이테크 정수장용 오존설비의 용존오존 제어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JP2019000781A (ja) * 2017-06-14 2019-01-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廃水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廃水処理方法
CN111392852A (zh) * 2020-04-24 2020-07-10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馈-反馈协同控制臭氧精确投加系统及方法
CN114684905A (zh) * 2020-12-30 2022-07-01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废水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38457A (ko) * 2002-11-01 2004-05-08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총유기탄소를 이용한 오존공정과 고도산화공정의자동제어장치 및 방법
JP2005305328A (ja) * 2004-04-22 2005-11-04 Toshiba Corp 水処理制御システム
CN101700944A (zh) * 2009-09-16 2010-05-05 汤苏云 一种提高用臭氧和曝气生物滤池联合处理废水的臭氧利用率的方法
CN102001767A (zh) * 2010-10-26 2011-04-0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02557230A (zh) * 2011-05-17 2012-07-11 济南市供排水监测中心 一种用于确定水处理中臭氧投加量的设备及其方法
CN105174625A (zh) * 2015-09-17 2015-12-23 成都中机盈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臭氧-生物活性炭一体化废水深度处理方法与装置
KR101799961B1 (ko) * 2017-02-13 2017-11-21 (주)원하이테크 정수장용 오존설비의 용존오존 제어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JP2019000781A (ja) * 2017-06-14 2019-01-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廃水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廃水処理方法
CN111392852A (zh) * 2020-04-24 2020-07-10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馈-反馈协同控制臭氧精确投加系统及方法
CN114684905A (zh) * 2020-12-30 2022-07-01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废水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7020A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69453B1 (ko) 폐수 처리에서 질소 제거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608027B2 (ja) 水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曝気風量制御方法
US2007007501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JP2016512169A5 (zh)
JP2011147858A (ja) 下水処理装置及び下水処理方法
US11339067B2 (en) Controlled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US11485655B2 (en) Water treatment control system
CN115677020B (zh) 融合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US20140124457A1 (en) Methods For Treating Liquid Waste With High Purity Oxygen
JP4617787B2 (ja) 汚水処理システム
JP3914587B2 (ja) 固定化培養菌を使用するバイオフィルタまたはその他のデバイスによる水性廃物の処理方法
JP4622958B2 (ja) 窒素含有廃液の処理方法
JP2002126779A (ja) 汚水処理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装置
CN212476266U (zh) 基于脉冲曝气下的厌氧氨氧化污水自养脱氮装置
JP2002219481A (ja) 曝気槽の溶存酸素濃度の制御装置
Simon-Varhelyi et al.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of aer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wwtp nitrification reactor
CN110526401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方法
CN213060360U (zh) 用于控制废水处理系统的操作的控制单元及废水处理系统
US2023031238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US2024018234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treating high strength wastewater
JP4743100B2 (ja) 醗酵廃液処理方法及び発酵廃液処理装置
KR101565329B1 (ko) 산소농도 조절이 가능한 오폐수 처리장치용 산소공급장치
JP2004025051A (ja) 有機性廃水処理方法及び有機性廃水処理装置
JPH06126293A (ja) 曝気槽溶存酸素制御方法
Van Huynh et al. Investigation of Performance in MBR Operated with Low DO for Low C/N Ratio Wastewa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