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7014A - 车辆用光源系统、车辆用传感系统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光源系统、车辆用传感系统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7014A
CN115667014A CN202180036409.7A CN202180036409A CN115667014A CN 115667014 A CN115667014 A CN 115667014A CN 202180036409 A CN202180036409 A CN 202180036409A CN 115667014 A CN115667014 A CN 115667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device
light source
laser
temperatur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64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野田幸央
曾根秀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67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70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2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for lighting other areas than only the way ahead
    • B60Q1/249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for lighting other areas than only the way ahead for illuminating the field of view of a sensor or camer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93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7/931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land veh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of transmitters alone
    • G01S7/481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of transmitters alone using multiple transmit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97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车辆用光源系统(22F)具备:射出第一激光的第一激光装置(221F);射出第二激光的第二激光装置(223F);测定周边温度的温度测定装置(224F);以及根据所述周边温度与阈值温度之间的关系来控制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的光源控制部(220F)。光源控制部(220F)在周边温度小于阈值温度的情况下,以使所述第一激光的输出强度比所述第二激光的输出强度大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光源控制部(220F)在周边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以使所述第二激光的输出强度比所述第一激光的输出强度大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光源系统、车辆用传感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光源系统、车辆用传感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各国积极地对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进行研究,各国对用于使车辆(以下,“车辆”是指汽车)能够以自动驾驶模式在公路上行驶的法律法规进行了研究。在此,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车辆系统自动地控制车辆的行驶。具体而言,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车辆系统基于从摄像机、雷达(例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得到的表示车辆的周边环境的信息(周边环境信息),自动地进行转向控制(车辆的行进方向的控制)、制动控制以及加速控制(车辆的制动、加减速的控制)中的至少1个。另一方面,在以下所述的手动驾驶模式中,像现有类型的车辆通常那样,驾驶员控制车辆的行驶。具体而言,在手动驾驶模式下,根据驾驶员的操作(转向操作、制动操作、加速操作)来控制车辆的行驶,车辆系统不会自动地进行转向控制、制动控制以及加速控制。另外,车辆的驾驶模式不是仅存在于一部分车辆的概念,而是在包括不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现有类型的车辆在内的所有车辆中存在的概念,例如,车辆的驾驶模式根据车辆控制方法等进行分类。
这样,预想将来在公路上以自动驾驶模式行驶的车辆(以下,适当地称为“自动驾驶车”)和以手动驾驶模式行驶的车辆(以下,适当地称为“手动驾驶车”)混在一起。
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后车自动跟随前车行驶的自动跟随行驶系统。在该自动跟随行驶系统中,前车和后车分别具备照明系统,在前车的照明系统中显示用于防止其他车辆插入到前车和后车之间的文字信息,并且在后车的照明系统中显示表示是自动跟随行驶的意思的文字信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778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中,需要飞跃性地增大车辆对周边环境的识别范围。在这一点上,目前正在研究将多个不同种类的传感器(例如,摄像机、LiDAR单元、毫米波雷达等)搭载于车辆。例如,目前正在研究在车辆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分别搭载LiDAR单元或红外线摄像机。
例如,在将红外线摄像机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向车辆的外部射出红外线的红外线光源模块搭载于车辆。特别是目前正在研究将射出红外线激光的红外线光源模块搭载于车辆。在这一点上,在研究阶段判明了如下情况:在由二维排列的多个面发光激光元件构成的红外线激光装置被用于红外线光源模块的情况下,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会根据红外线激光装置的周边温度而大幅变动。在该情况下,伴随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的温度依赖性,红外线摄像机等红外线传感装置的检测精度会降低。这样,对于用于降低红外线激光等激光的输出强度的温度依赖性的车辆用光源系统存在研究的余地。
另外,在研究阶段中判明了如下情况:在端面出射型的红外线激光装置被用于红外线光源模块的情况下,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会根据红外线激光装置的周边温度而大幅变动。在该情况下,由于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偏移量变大,因此需要扩大配置在红外线摄像机的前方的带通滤波器的波长透过范围。另一方面,在带通滤波器的波长透过范围变宽的情况下,从红外线摄像机输出的信号的信噪比(S/N)降低,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会降低。这样,对于抑制红外线激光等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温度依赖性的车辆用光源系统,存在研究的余地。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激光输出强度的温度依赖性的车辆用光源系统。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温度依赖性的车辆用光源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辆用光源系统被搭载于车辆,且具有:
第一激光装置,所述第一激光装置被构成为向所述车辆的外部射出第一激光;
第二激光装置,所述第二激光装置被构成为向所述车辆的外部射出第二激光;
温度测定装置,所述温度测定装置被构成为测定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中的至少一者的周边温度;以及
光源控制部,所述光源控制部被构成为根据所述周边温度和阈值温度之间的关系来控制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
比所述阈值温度小的温度时的所述第一激光的输出强度与比所述阈值温度小的温度时的所述第二激光的输出强度相比更大。
比所述阈值温度大的温度时的所述第一激光的输出强度与比所述阈值温度大的温度时的所述第二激光的输出强度相比更小。
在所述周边温度比所述阈值温度小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激光的输出强度比所述第二激光的输出强度大,
在所述周边温度为所述阈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以使得所述第二激光的输出强度比所述第一激光的输出强度大。
根据上述结构,在周边温度比阈值温度小的情况下,第一激光的输出强度比第二激光的输出强度大。另一方面,在周边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第二激光的输出强度比第一激光的输出强度大。这样,即使在第一激光以及第二激光的输出强度特性会根据周边温度大幅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能够抑制激光的输出强度的温度依赖性的车辆用光源系统。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辆用光源系统被搭载于车辆,且具有:
第一激光装置,所述第一激光装置被构成为向所述车辆的外部射出第一激光;
第二激光装置,所述第二激光装置被构成为向所述车辆的外部射出第二激光;
温度测定装置,所述温度测定装置被构成为测定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中的至少一者的周边温度;以及
光源控制部,所述光源控制部被构成为根据所述周边温度与阈值温度之间的关系,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中的一者点亮,并且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中的另一者熄灭。
所述第一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比所述第二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更大。
所述第一激光以及所述第二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会根据所述周边温度而变动。
在所述周边温度比所述阈值温度小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点亮且使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熄灭,
在所述周边温度为所述阈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激光熄灭且使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点亮。
根据上述结构,在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的周边温度比阈值温度小的情况下,第一激光装置点亮,并且第二激光装置熄灭。另一方面,在该周边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第一激光装置熄灭,并且第二激光装置点亮。这样,即使在第一激光以及第二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根据周边温度而较大地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从车辆用光源系统射出的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温度依赖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车辆系统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2是具有前方车辆用传感系统以及后方车辆用传感系统的车辆系统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光源系统的框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配置于车辆前表面的前方车辆用传感系统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控制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激光装置和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分别表示从第一激光装置射出的第一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的温度依赖性以及从第二激光装置射出的第二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的温度依赖性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控制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激光装置和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2个阈值温度来控制第一激光装置和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的处理的表示2个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的温度依赖性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光源系统的框图。
图10是概略地表示配置于车辆前表面的前方车辆用传感系统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控制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激光装置和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分别表示从第一激光装置射出的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温度依赖性以及从第二激光装置射出的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温度依赖性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控制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激光装置和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根据2个阈值温度来控制第一激光装置和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的处理的表示2个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温度依赖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便于说明,本附图所示的各部件的尺寸有时与实际的各部件的尺寸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有时适当地使用“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这些方向是针对图1所示的车辆1设定的相对方向。在此,“左右方向”是包含“左方向”以及“右方向”的方向。“上下方向”是包含“上方向”以及“下方向”的方向。“前后方向”是包含“前方向”及“后方向”的方向。上下方向虽在图1中未示出,但上下方向是与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
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系统2进行以下说明。图1是设置有车辆系统2的车辆1的俯视图。图2是车辆系统2的框图。车辆1是能够以自动驾驶模式行驶的车辆(汽车)。
如图2所示,车辆系统2具备车辆控制部3、前方车辆用传感系统6F(以下简称为传感系统6F)、后方车辆用传感系统6R(以下简称为传感系统6R)。此外,车辆系统2具备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接口)8、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9、无线通信部10和存储装置11。车辆系统2还包括转向致动器12、转向装置13、制动致动器14、制动装置15、加速致动器16和加速装置17。
车辆控制部3构成为控制车辆1的行驶。车辆控制部3例如由至少一个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构成。电子控制单元包含由计算机系统(例如,SoC(System on a Chip:片上系统)等)和晶体管等有源元件及无源元件构成的电子电路,该计算机系统包含1个以上处理器和1个以上存储器。处理器例如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Unit:图形处理器)以及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张量处理器)中的至少一个。CPU也可以由多个CPU核构成。GPU也可以由多个GPU核构成。存储器包括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在ROM中可以存储车辆控制程序。例如,车辆控制程序可以包含自动驾驶用的人工智能(AI)程序。AI程序是通过使用了多层神经网络的有教师或无教师的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构建的程序(已学习模型)。RAM可以临时存储车辆控制程序、车辆控制数据和/或表示车辆的周围环境的周围环境信息。处理器可以构成为,将从存储于ROM的各种车辆控制程序中指定的程序在RAM上运行,通过与RAM的协作来执行各种处理。另外,计算机系统也可以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非诺曼型计算机构成。并且,计算机系统也可以由诺曼型计算机和非诺曼型计算机的组合构成。
传感系统6F配置于车辆1的前表面。传感系统6F可以配置于前格栅或前保险杠,也可以配置于左侧前照灯30L及/或右侧前照灯30R内(参照图1)。传感系统6F具备控制部21F、红外线摄像机23F(红外线传感器的一例)、车辆用光源系统22F。
控制部21F构成为控制车辆用光源系统22F的动作,并且控制红外线摄像机23F的动作。控制部21F由包含1个以上处理器和1个以上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以及晶体管等有源元件及无源元件构成的电子电路。例如,控制部21F将从红外线摄像机23F获取的红外线图像数据传送到车辆控制部3。另外,控制部21F也可以在基于从搭载于车辆1的照度传感器(未图示)获取到的照度数据而判断为车辆1的行驶环境较亮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在测定出的照度大于阈值照度的情况下),不使车辆用光源系统22F工作,另一方面,在基于照度数据而判断为车辆1的行驶环境较暗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在测定出的照度为阈值照度以下的情况下),使车辆用光源系统22F工作。
红外线摄像机23F构成为获取表示车辆1的前方区域的周边环境的红外线图像数据。红外线摄像机23F具有红外线图像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的一例)。红外线图像传感器例如由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互补型MOS)等构成。红外线摄像机23F在获取了表示车辆1的周边环境的红外线图像数据之后,经由控制部21F将该红外线图像数据发送到车辆控制部3。车辆控制部3基于接收到的红外线图像数据,获取周边环境信息。在此,周边环境信息可以包含与存在于车辆1外部的对象物(行人、其他车辆、标识等)相关的信息。例如,周边环境信息可以包含与存在于车辆1外部的对象物的属性相关的信息和与对象物相对于车辆1的距离、方向相关的信息。红外线摄像机23F既可以构成为单眼摄像机,也可以构成为立体摄像机。
车辆用光源系统22F(以下简称为光源系统22F)构成为朝向车辆1的前方区域射出红外线激光(特别是近红外线激光)。从光源系统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例如在800nm至1000nm的范围内。在这一点上,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例如为850nm附近。从光源系统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照射到在车辆1外部存在的其他车辆等对象物之后,被对象物反射后的红外线激光入射到红外线摄像机23F。这样,通过来自光源系统22F的红外线激光,能够在夜间基于红外线图像数据准确地检测存在于车辆1周边的对象物。即,为了抑制红外线摄像机23F的检测精度的降低,不仅要确保红外线摄像机23F的可靠性,而且确保作为红外线的光源的光源系统22F的可靠性也很重要。
接着,参照图3对光源系统22F进行具体说明。如图3所示,光源系统22F具备第一激光装置221F、第二激光装置223F、温度测定装置224F和光源控制部220F。
第一激光装置221F构成为朝向车辆1的外部射出第一红外线激光。如图6所示,从第一激光装置221F射出的第一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1根据周边温度T而变动。即,第一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1具有温度依赖性。特别是随着周边温度T变高,第一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1降低。第一激光装置221F例如可以是射出红外线激光的半导体激光装置。特别是,第一激光装置221F可以由二维排列的多个面发光激光元件构成。构成第一激光装置221F的面发光激光元件的个数例如为1000个。面发光激光元件由于其结构的特性,根据周边温度T,输出强度的变动较大,因此第一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1具有温度依赖性。
第二激光装置223F构成为朝向车辆1的外部射出第二红外线激光。如图6所示,从第二激光装置223F射出的第二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2根据周边温度而变动。即,第二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2具有温度依赖性。特别是随着周边温度T变低,第二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2降低。第二激光装置223F例如可以是射出红外线激光的半导体激光装置。特别是,第二激光装置223F可以由二维排列的多个面发光激光元件构成。构成第二激光装置223F的面发光激光元件的个数例如为1000个。
温度测定装置224F构成为测定第一激光装置221F和第二激光装置223F中的至少一者的周边温度T。温度测量装置224F例如是热敏电阻。温度测定装置224F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激光装置221F和/或第二激光装置223F的附近,也可以配置在图4所示的传感系统6F的规定部位。
光源控制部220F控制第一激光装置221F和第二激光装置223F的驱动。特别是,光源控制部220F构成为,在从温度测定装置224F接收到表示激光装置的周边温度T的信号的基础上,根据激光装置的周边温度T与后述的阈值温度Tth之间的关系,控制第一激光装置221F和第二激光装置223F。光源控制部220F例如可以由微控制器和/或模拟控制电路构成。在此,微控制器可以包括CPU等处理器和由ROM以及RAM构成的存储器。模拟控制电路可以由包含MOSFET等开关元件的有源元件以及无源元件构成。
接着,回到图2,对传感系统6R进行说明。传感系统6R配置于车辆1的后表面。传感系统6R可以配置于后保险杠,也可以配置在左侧后组合灯40L及/或右侧后组合灯40R内(参照图1)。传感系统6R具备控制部21R、红外线摄像机23R、车辆用光源系统22R。控制部21R控制车辆用光源系统22R的动作,并且控制红外线摄像机23R的动作。控制部21R可以具有与上述的控制部21F相同的结构。
红外线摄像机23R构成为获取表示车辆1的后方区域的周边环境的红外线图像数据。红外线摄像机23R可以具有与上述的红外线摄像机23F相同的结构。车辆用光源系统22R(以下,简称为光源系统22R)构成为朝向车辆1的后方区域射出红外线激光(特别是近红外线激光)。从光源系统22R射出的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例如在800nm至1000nm的范围内。在这一点上,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例如在850nm附近。光源系统22R可以具有与图3所示的光源系统22F相同的结构。
回到图2,HMI 8包括接受来自驾驶员的输入操作的输入部和将行驶信息等向驾驶员输出的输出部。输入部包括方向盘、加速踏板、制动踏板、切换车辆1的驾驶模式的驾驶模式切换开关等。输出部是显示各种行驶信息的显示器(例如,Head Up Display(HUD):平视显示器等)。GPS 9构成为获取车辆1的当前位置信息,并将该获取到的当前位置信息输出至车辆控制部3。
无线通信部10构成为,从位于车辆1的周围的其他车辆接收与其他车辆相关的信息(例如,行驶信息等),并且将与车辆1相关的信息(例如,行驶信息等)发送到其他车辆(车车间通信)。另外,无线通信部10构成为从信号机、标识灯等基础设施接收基础设施信息,并且将车辆1的行驶信息发送到基础设施(路车间通信)。另外,无线通信部10构成为从行人所携带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接收与行人相关的信息,并且将车辆1的本车行驶信息发送给便携式电子设备(步车间通信)。车辆1可以通过自组织模式与其他车辆、基础设施或便携式电子设备直接通信,也可以经由互联网等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存储装置11是硬盘驱动器(HDD)或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等外部存储装置。在存储装置11中,可以存储2维或3维的地图信息和/或车辆控制程序。例如,3维的地图信息可以由3D映射数据(点群数据)构成。存储装置11构成为,根据来自车辆控制部3的要求,将地图信息、车辆控制程序输出到车辆控制部3。地图信息、车辆控制程序也可以经由无线通信部10和通信网络进行更新。
在车辆1以自动驾驶模式行驶的情况下,车辆控制部3基于行驶状态信息、周边环境信息、当前位置信息、地图信息等,自动地生成转向控制信号、加速控制信号以及制动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者。转向致动器12构成为从车辆控制部3接收转向控制信号,并基于接收到的转向控制信号来控制转向装置13。制动致动器14构成为从车辆控制部3接收制动控制信号,并基于接收到的制动控制信号来控制制动装置15。加速致动器16构成为从车辆控制部3接收加速控制信号,并基于接收到的加速控制信号来控制加速装置17。这样,车辆控制部3基于行驶状态信息、周边环境信息、当前位置信息、地图信息等,自动地控制车辆1的行驶。即,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车辆1的行驶由车辆系统2自动控制。
另一方面,在车辆1以手动驾驶模式行驶的情况下,车辆控制部3根据驾驶员对加速踏板、制动踏板以及方向盘的手动操作,生成转向控制信号、加速控制信号以及制动控制信号。这样,在手动驾驶模式中,转向控制信号、加速控制信号以及制动控制信号通过驾驶员的手动操作而生成,因此车辆1的行驶由驾驶员控制。
接着,参照图4对传感系统6F的具体结构的一例进行说明。图4是概略地表示搭载于车辆1前表面的传感系统6F的水平方向上的截面的图。另外,传感系统6R可以具有与图4所示的传感系统6F同样的结构。
如图4所示,在传感系统6F中,红外线摄像机23F、光源系统22F、控制部21F配置在由具有开口部的壳体61F和罩62F形成的空间内。具体而言,由壳体61F和罩62F形成的空间具有第一空间S1和与第一空间S1隔离的第二空间S2。红外线摄像机23F配置在第一空间S1内,另一方面,光源系统22F和控制部21F配置在第二空间S2内。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相互隔离,所以能够适当地防止从光源系统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直接入射到红外线摄像机23F。这样,能够提高由红外线摄像机23F获取的红外线图像数据的可靠性。
在光源系统22F中,光源控制部220F、第一激光装置221F、第二激光装置223F以及温度测定装置224F可以配置在未图示的电路基板上。光源系统22F配置在辅助支架33F上。辅助支架33F配置在散热器34F上。由光源系统22F产生的热经由辅助支架33F以及散热器34F被释放到第二空间S2的空气中。从光源系统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入射到投影透镜36F后,被投影透镜36F折射。之后,透过投影透镜36F后的红外线激光在被扩散透镜37F扩散后向外部射出。这样,通过投影透镜36F和扩散透镜37F,能够扩大空间上的指向性高的红外线激光的照射范围。
在罩62F中,在与红外线摄像机23F对置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63F。在贯通孔63F设置有仅使红外线透过的红外线透过滤波器64F。红外线透过滤波器64F以仅使红外线入射到红外线摄像机23F的方式配置在红外线摄像机23F的前方。特别是,红外线透过滤波器64F构成为仅使从第一激光装置221F射出的第一红外线激光及从第二激光装置223F射出的第二红外线激光通过。这样,作为仅使红外线透过的带通滤波器的红外线透过滤波器64F配置于红外线摄像机23F的前方,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从红外线摄像机23F输出的图像信号的信噪比(S/N比)的降低。因此,通过防止S/N比的降低,能够提高红外线图像数据的可靠性。在这一点上,为了提高S/N比,优选缩小红外线透过滤波器64F的波长透过范围。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的控制方法)
接着,参照图5和图6,以下对控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激光装置221F和第二激光装置223F的点亮熄灭的处理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说明控制第一激光装置221F和第二激光装置223F的点亮熄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6是分别表示从第一激光装置221F射出的第一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1的温度依赖性以及从第二激光装置223F射出的第二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2的温度依赖性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系统22F中,设置有在低温侧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高的第一激光装置221F和在高温侧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高的第二激光装置223F这两个激光装置,根据周边温度T控制第一激光装置和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
如图5所示,在步骤S1中,温度测定装置224F测定第一激光装置221F及第二激光装置223F中的至少一者的周边温度T。然后,温度测定装置224F将表示周边温度T的信号发送至光源控制部220F。接着,在步骤S2中,光源控制部220F在从温度测定装置224F接收到表示周边温度T的信号的基础上,判定周边温度T是否小于阈值温度Tth。在此,如图6所示,阈值温度Tth相当于第一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1(T)的温度特性曲线与第二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2(T)的温度特性曲线图的交点处的温度。在本例中,阈值温度Tth为25℃。另外,阈值温度Tth并不限定于2个温度特性曲线的交点处的温度,也可以是该交点附近的温度。
如图6所示,在周边温度T比阈值温度Tth小的情况下,第一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1(T)比第二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2(T)大。另一方面,在周边温度T大于阈值温度Tth的情况下,第一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1(T)小于第二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2(T)。
接着,光源控制部220F在判断为周边温度T比阈值温度Tth小的情况下(步骤S2:是),使第一激光装置221F点亮,并且使第二激光装置223F熄灭(步骤S3)。与之相对,光源控制部220F在判断为周边温度T为阈值温度T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否),使第一激光装置221F熄灭,并且使第二激光装置223F点亮(步骤S4)。可以像这样以规定的定时反复执行步骤S1~S4的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周边温度T比阈值温度Tth小的情况下,第一激光装置221F点亮,而第二激光装置223F熄灭。另一方面,在周边温度T为阈值温度Tth以上的情况下,第一激光装置221F熄灭,而第二激光装置223F点亮。这样,即使在第一红外线激光以及第二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根据周边温度T而大幅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从光源系统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的温度依赖性。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周边温度T为阈值温度Tth以上的情况下,伴随着周边温度T的上升,第一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1(T)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在周边温度T比阈值温度Tth小的情况下,伴随着周边温度T的降低,第二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2逐渐降低。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周边温度T与阈值温度Tth之间的关系,来控制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因此能够抑制从光源系统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的温度依赖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阈值温度Tth被设定为第一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1的温度特性曲线与第二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2的温度特性曲线的交点处的温度(以下,称为“交点温度”。在本例中为25℃)。因此,根据周边温度T与对应于交点温度的阈值温度Tth之间的关系,控制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因此能够抑制从光源系统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的温度依赖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周边温度T与阈值温度Tth之间的关系来控制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周边温度T比阈值温度Tth小的情况下,可以以第一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1比第二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2大的方式控制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而且,在周边温度T为阈值温度Tth以上的情况下,可以以使第二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2大于第一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P1的方式控制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在这一点上,在周边温度T比阈值温度Tth小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一激光装置221F振荡,而使向第二激光装置223F输入的输入电流的值小于激光振荡的阈值电流值。并且,在周边温度T为阈值温度Tth以上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二激光装置223F振荡,而使输入到第一激光装置221F的输入电流的值小于激光振荡的阈值电流值。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的控制方法)
接着,参照图7和图8,以下对控制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激光装置221F和第二激光装置223F的点亮熄灭的处理进行说明。图7是用于说明控制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激光装置221F和第二激光装置223F的点亮熄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2个阈值温度Tth1、Tth2来控制第一激光装置221F和第二激光装置223F的点亮熄灭的处理的表示2个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的温度依赖性的图。
在本变形例中,与已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的控制方法不同的点在于,根据2个阈值温度Tth1、Tth2(参照图8)与周边温度T之间的关系来控制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如图8所示,第一阈值温度Tth1比第二阈值温度Tth2大。
如图7所示,在步骤S10中,温度测定装置224F测定第一激光装置221F及第二激光装置223F中的至少一者的周边温度T。然后,温度测定装置224F将表示周边温度T的信号发送至光源控制部220F。接着,在步骤S11中,光源控制部220F在从温度测定装置224F接收到表示周边温度T的信号的基础上,判定周边温度T是否处于上升中或下降中。
之后,光源控制部220F在判定为周边温度T处于上升中的情况下,判定周边温度T是否小于第一阈值温度Tth1(步骤S12)。光源控制部220F在判定为周边温度T比第一阈值温度Tth1小的情况下(步骤S12:是),使第一激光装置221F点亮,并且使第二激光装置223F熄灭(步骤S13)。另一方面,光源控制部220F在判定为周边温度T为第一阈值温度T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2:否),使第一激光装置221F熄灭,并且使第二激光装置223F点亮(步骤S14)。
另外,光源控制部220F在判定为周边温度T处于下降中的情况下,判定周边温度T是否小于第二阈值温度Tth2(<Tth1)(步骤S15)。光源控制部220F在判定为周边温度T比第二阈值温度Tth2小的情况下(步骤S15:是),使第一激光装置221F点亮,并且使第二激光装置223F熄灭(步骤S13)。另一方面,光源控制部220F在判定为周边温度T为第二阈值温度Tth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5:否),使第一激光装置221F熄灭,并且使第二激光装置223F点亮(步骤S14)。也可以像这样以规定的定时反复执行步骤S10~S15的处理。
这样,根据本变形例,通过根据2个阈值温度Tth1、Tth2与周边温度T之间的关系来切换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能够使阈值温度具有滞后特性。这样,即使在周边温度T在第一阈值温度Tth1或者第二阈值温度Tth2的附近频繁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防止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频繁地发生点亮熄灭。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系统122F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成要素,省略重复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9对搭载于传感系统6F的光源系统122F进行具体说明。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系统122F具备第一激光装置321F、第二激光装置323F、温度测定装置324F、光源控制部320F。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图2所示的传感系统6F搭载有光源系统22F,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传感系统6F搭载有光源系统122F。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系统122F的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系统22F的功能不同。在这一点上,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不相同。另外,在图2所示的传感系统6R搭载有具有与光源系统122F同样的结构的光源系统。
第一激光装置321F构成为朝向车辆1的外部射出第一红外线激光。如图12所示,从第一激光装置321F射出的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1根据周边温度T而变动。即,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1具有温度依赖性。特别是随着周边温度T变高,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1变大。例如,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1的温度依赖性可以用以下的式(1)来表现。
λ1(T)=a×T+λ01……(1)
在此,a、λ01是任意的值。
第一激光装置321F例如可以是射出红外线激光的半导体激光装置。特别是,第一激光装置321F可以是以纵向多模式振荡的半导体激光器(具体而言,端面出射型的法布里-珀罗半导体激光器等)。以纵向多模式振荡的半导体激光器基于其结构特性,根据周边温度T,与激光的峰值输出强度对应的峰值振荡波长的变动变大,因此与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输出强度对应的峰值振荡波长λ1具有温度依赖性。
第二激光装置323F构成为朝向车辆1的外部射出第二红外线激光。如图12所示,从第二激光装置323F射出的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2根据周边温度而变动。即,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2具有温度依赖性。特别是,与第一红外线激光同样地,随着周边温度T变高,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2变大。例如,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2的温度依赖性可以用以下的式(2)来表现。
λ2(T)=a×T+λ02……(2)
在此,a、λ02是任意的值。
第二激光装置323F例如可以是射出红外线激光的半导体激光装置。特别是,第二激光装置323F可以是以纵向多模式振荡的半导体激光器(具体而言,端面出射型的法布里-珀罗半导体激光器等)。以纵向多模式振荡的半导体激光器基于其结构特性,根据周边温度T,与激光的峰值输出强度对应的峰值振荡波长的变动变大,因此与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输出强度对应的峰值振荡波长λ2具有温度依赖性。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系统122F中,与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输出强度对应的峰值振荡波长λ1大于与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输出强度对应的峰值振荡波长λ2(即,λ01>λ02成立)。
温度测定装置324F构成为测定第一激光装置321F和第二激光装置323F中的至少一者的周边温度T。温度测量装置324F例如是热敏电阻。温度测定装置324F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激光装置321F和/或第二激光装置323F的附近,也可以配置在图10所示的传感系统6F的规定部位。
光源控制部320F控制第一激光装置321F和第二激光装置323F的驱动。特别是,光源控制部320F构成为,在从温度测定装置324F接收到表示激光装置的周边温度T的信号的基础上,根据激光装置的周边温度T与后述的阈值温度Tth之间的关系,控制第一激光装置321F和第二激光装置323F。光源控制部320F例如可以由微控制器和/或模拟控制电路构成。在此,微控制器可以包括CPU等处理器和由ROM以及RAM构成的存储器。模拟控制电路可以由包含MOSFET等开关元件的有源元件以及无源元件构成。
接着,参照图10对传感系统6F的具体结构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0是概略地表示搭载于车辆1的前表面的传感系统6F的水平方向上的截面的图。另外,传感系统6R可以具有与图10所示的传感系统6F同样的结构。
如图10所示,在传感系统6F中,红外线摄像机23F、光源系统122F、控制部21F配置在由具有开口部的壳体61F和罩62F形成的空间内。具体而言,由壳体61F和罩62F形成的空间具有第一空间S1和与第一空间S1隔离的第二空间S2。红外线摄像机23F配置在第一空间S1内,另一方面,光源系统122F和控制部21F配置在第二空间S2内。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相互隔离,所以能够适当地防止从光源系统1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直接入射到红外线摄像机23F。这样,能够提高由红外线摄像机23F获取到的红外线图像数据的可靠性。
在光源系统122F中,光源控制部320F、第一激光装置321F、第二激光装置323F、温度测定装置324F可以配置在未图示的电路基板上。光源系统122F配置在辅助支架33F上。辅助支架33F配置在散热器34F上。由光源系统122F产生的热经由辅助支架33F以及散热器34F被释放到第二空间S2的空气中。从光源系统1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在入射到投影透镜36F之后,被投影透镜36F折射。之后,透过投影透镜36F后的红外线激光在被扩散透镜37F扩散后向外部射出。这样,通过投影透镜36F和扩散透镜37F,能够扩大空间上的指向性高的红外线激光的照射范围。
在罩62F中,在与红外线摄像机23F对置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63F。在贯通孔63F设置有仅使红外线透过的红外线透过滤波器64F。红外线透过滤波器64F被配置在红外线摄像机23F的前方,以使得仅红外线入射到红外线摄像机23F。特别是,红外线透过滤波器64F构成为仅使从第一激光装置321F射出后的第一红外线激光及从第二激光装置323F射出后的第二红外线激光通过。这样,作为仅使红外线透过的带通滤波器的红外线透过滤波器64F被配置于红外线摄像机23F的前方,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从红外线摄像机23F输出的图像信号的信噪比(S/N比)降低。因此,通过防止S/N比的降低,能够提高红外线图像数据的可靠性。在这一点上,为了提高S/N比,优选缩小红外线透过滤波器64F的波长透过范围。
根据以下说明的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的控制方法,能够降低从光源系统1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波长偏移量,因此能够缩窄与红外线摄像机23F对置的红外线透过滤波器64F的波长透过范围。关于这一点,红外线透射滤波器的波长透射范围依赖于从光源系统122F出射的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波长偏移量。这样,通过使红外线激光的波长偏移量变窄,从而能够适当地防止从红外线摄像机23F输出的图像信号的S/N比的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的控制方法)
接着,参照图11和图12,以下对控制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激光装置321F和第二激光装置323F的点亮熄灭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1是用于说明控制第一激光装置321F和第二激光装置323F的点亮熄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2是分别表示从第一激光装置321F射出的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1的温度依赖性以及从第二激光装置323F射出的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2的温度依赖性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系统122F中,设置有其峰值振荡波长根据周边温度T而变动的2个激光装置即第一激光装置321F以及第二激光装置323F,根据周边温度T来控制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如图12所示,从第一激光装置321F射出的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1比从第二激光装置323F射出的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2大。峰值振荡波长λ1、λ2如上述式(1)及(2)所示那样变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周边温度T处于作为最小温度的第一温度T1到作为最大温度的第二温度T2的范围内。第一温度T1例如为-40℃。第二温度T2例如为125℃。
如图11所示,在步骤S21中,温度测定装置324F测定第一激光装置321F及第二激光装置323F中的至少一者的周边温度T。然后,温度测定装置324F将表示周边温度T的信号发送至光源控制部320F。接着,在步骤S22中,光源控制部320F在从温度测定装置324F接收到表示周边温度T的信号的基础上,判定周边温度T是否小于阈值温度Tth。
在此,如图12所示,阈值温度Tth优选设定在温度Ta至温度Tb(>温度Ta)的范围内。温度Ta时的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2(Ta)等于第一温度T1时的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1(T1)。另外,温度Tb时的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1(Tb)等于第二温度T2时的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2(T2)。这样,阈值温度Tth时的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2(Tth)大于等于第一温度T1时的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1(T1)。进而,阈值温度Tth时的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1(Tth)小于等于第二温度T2时的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2(T2)。
接着,光源控制部320F在判断为周边温度T比阈值温度Tth小的情况下(步骤S22:是),使第一激光装置321F点亮,并且使第二激光装置323F熄灭(步骤S23)。另一方面,光源控制部320F在判断为周边温度T为阈值温度T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2:否),使第一激光装置321F熄灭,并且使第二激光装置323F点亮(步骤S24)。也可以像这样以规定的定时反复执行步骤S21~S24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在周边温度T比阈值温度Tth小的情况下,从光源系统122F射出第一红外线激光,另一方面,在周边温度T为阈值温度Tth以上的情况下,从光源系统122F射出第二红外线激光。在该情况下,周边温度T从第一温度T1变化到第二温度T2期间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波长偏移量Δλe为以下。
Δλe=λ2(T2)-λ1(T1)=a(T2-T1)-(λ0102) (3)
另一方面,周边温度T从第一温度T1变化到第二温度T2期间的第一红外线激光或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波长偏移量Δλc如下。
Δλc=a(T2-T1) (4)
由此可知,波长偏移量Δλe比波长偏移量Δλc小(λ0102)。即,通过控制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能够使波长偏移量减少(λ0102)的量。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周边温度T比阈值温度Tth小的情况下,第一激光装置321F点亮,而第二激光装置323F熄灭。另一方面,在周边温度T为阈值温度Tth以上的情况下,第一激光装置321F熄灭,而第二激光装置323F点亮。这样,即使在峰值振荡波长λ1、λ2根据周边温度T而大幅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从光源系统1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温度依赖性。换言之,能够降低从光源系统1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波长偏移量。
并且,光源系统122F能够降低与周边温度的变化对应的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偏移量,因此能够缩窄配置于红外线摄像机23F前方的红外线透过滤波器64F(带通滤波器的一例)的透过波长范围。这样,能够提高从红外线摄像机23F输出的图像信号的S/N比,能够适当地抑制红外线摄像机23F的检测精度的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阈值温度Tth时的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2(Tth)大于等于第一温度T1时的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1(T1)。而且,阈值温度Tth时的第一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1(Tth)小于等于第二温度T2时的第二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2(T2)。这样,能够进一步抑制从光源系统1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的波长偏移量。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的控制方法)
接着,参照图13和图14,以下对控制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激光装置321F和第二激光装置323F的点亮熄灭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3是用于说明控制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激光装置321F和第二激光装置323F的点亮熄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4是用于说明根据2个阈值温度Tth1、Tth2来控制第一激光装置321F和第二激光装置323F的点亮熄灭的处理的表示2个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温度依赖性的图。
在本变形例中,与已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的控制方法不同点在于,根据2个阈值温度Tth1、Tth2(参照图14)与周边温度T之间的关系来控制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如图14所示,第一阈值温度Tth1比第二阈值温度Tth2大。
如图13所示,在步骤S30中,温度测定装置324F测定第一激光装置321F及第二激光装置323F中的至少一者的周边温度T。然后,温度测定装置324F将表示周边温度T的信号发送至光源控制部320F。接着,在步骤S31中,光源控制部320F在从温度测定装置324F接收到表示周边温度T的信号的基础上,判定周边温度T是否处于上升中还是下降中。
之后,光源控制部320F在判定为周边温度T处于上升中的情况下,判定周边温度T是否小于第一阈值温度Tth1(步骤S32)。光源控制部320F在判定为周边温度T比第一阈值温度Tth1小的情况下(步骤S32:是),使第一激光装置321F点亮,并且使第二激光装置323F熄灭(步骤S33)。另一方面,光源控制部320F在判定为周边温度T为第一阈值温度T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2:否),使第一激光装置321F熄灭,并且使第二激光装置323F点亮(步骤S34)。
另外,光源控制部320F在判定为周边温度T处于下降中的情况下,判定周边温度T是否小于第二阈值温度Tth2(<Tth1)(步骤S35)。光源控制部320F在判定为周边温度T比第二阈值温度Tth2小的情况下(步骤S35:是),使第一激光装置321F点亮,并且使第二激光装置323F熄灭(步骤S33)。另一方面,光源控制部320F在判定为周边温度T为第二阈值温度Tth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5:否),使第一激光装置321F熄灭,并且使第二激光装置323F点亮(步骤S34)。也可以像这样以规定的定时反复执行步骤S30~S35的处理。
这样,根据本变形例,通过根据2个阈值温度Tth1、Tth2与周边温度T之间的关系来切换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的点亮熄灭,能够使阈值温度具有滞后特性。这样,即使在周边温度T在第一阈值温度Tth1或者第二阈值温度Tth2的附近频繁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防止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频繁地发生点亮熄灭。并且,在本变形例中也同样地,即使在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λ1、λ2根据周边温度T而大幅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从光源系统1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温度依赖性。换言之,能够降低从光源系统122F射出的红外线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的波长偏移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言而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应被本实施方式的说明限定性地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仅为一例,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实施方式的变更。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及其等同的范围来确定。
例如,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红外线传感器的一个例子,对红外线摄像机进行了说明,但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红外线传感器也可以相当于搭载于车辆并且构成为获取表示车辆的周边环境的点群数据的LiDAR单元的传感器部。在该情况下,车辆用光源系统也可以相当于该LiDAR单元的红外线光源部。特别是,也可以将红外线激光的输出强度的温度特性互不相同的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设置于LIDAR单元的红外线光源部。并且,也可以在LiDAR单元的红外线光源部设置对激光装置的周边温度T进行测定的温度测定装置以及对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的点熄灯进行控制的光源控制部。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光源系统构成为出射红外线激光,但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车辆用光源系统也可以构成为出射可见光激光。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从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射出的可见光激光的输出强度的温度特性互不相同。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第一激光装置以及第二激光装置射出的可见光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根据周边温度而变动。进而,射出可见光激光的车辆用光源系统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在路面上描绘光图案的路面描绘装置的光源、或者远光灯或将近光用配光图案向车辆的前方射出的照明单元的光源。
本申请适当引用了在2020年5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20-088259号)中公开的内容、以及在2020年5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20-088260号)中公开的内容。

Claims (14)

1.一种车辆用光源系统,其被搭载于车辆,所述车辆用光源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激光装置,所述第一激光装置被构成为向所述车辆的外部射出第一激光;
第二激光装置,所述第二激光装置被构成为向所述车辆的外部射出第二激光;
温度测定装置,所述温度测定装置被构成为测定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中的至少一者的周边温度;以及
光源控制部,所述光源控制部被构成为根据所述周边温度和阈值温度之间的关系来控制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
比所述阈值温度小的温度时的所述第一激光的输出强度与比所述阈值温度小的温度时的所述第二激光的输出强度相比更大,
比所述阈值温度大的温度时的所述第一激光的输出强度与比所述阈值温度大的温度时的所述第二激光的输出强度相比更小,
在所述周边温度比所述阈值温度小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激光的输出强度比所述第二激光的输出强度大,并且
在所述周边温度为所述阈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以使得所述第二激光的输出强度比所述第一激光的输出强度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边温度比所述阈值温度小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点亮,且使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熄灭,并且
在所述周边温度为所述阈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熄灭,且使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点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阈值温度是所述第一激光的输出强度的温度特性曲线与所述第二激光的输出强度的温度特性曲线的交点处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分别具备被二维排列的多个面发光激光元件。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阈值温度包含第一阈值温度和比所述第一阈值温度小的第二阈值温度,
在所述周边温度上升且所述周边温度比所述第一阈值温度小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点亮且使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熄灭,
在所述周边温度上升且所述周边温度为所述第一阈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熄灭且使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点亮,
在所述周边温度下降且所述周边温度为所述第二阈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使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点亮且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熄灭,并且
在所述周边温度下降且所述周边温度比所述第二阈值温度小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使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熄灭且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点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二激光是红外线激光。
7.一种车辆用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光源系统;以及
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被搭载于车辆,且被构成为获取所述车辆的周边环境。
8.一种车辆用光源系统,其被搭载于车辆,所述车辆用光源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激光装置,所述第一激光装置被构成为向所述车辆的外部射出第一激光;
第二激光装置,所述第二激光装置被构成为向所述车辆的外部射出第二激光;
温度测定装置,所述温度测定装置被构成为测定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中的至少一者的周边温度;以及
光源控制部,所述光源控制部被构成为根据所述周边温度与阈值温度之间的关系,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中的一者点亮,并且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激光装置中的另一者熄灭,
所述第一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比所述第二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更大,
所述第一激光以及所述第二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根据所述周边温度而变动,
在所述周边温度比所述阈值温度小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点亮且使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熄灭,并且
在所述周边温度为所述阈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激光熄灭且使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点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温度在第一温度T1到比所述第一温度T1高的第二温度T2的范围内,
所述阈值温度时的所述第二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为所述第一温度T1时的第一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以上,
所述阈值温度时的所述第一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为所述第二温度T2时的第二激光的峰值振荡波长以下。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用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激光装置和所述第二激光装置分别是以纵向多模式振荡的激光装置。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阈值温度包含第一阈值温度和比所述第一阈值温度小的第二阈值温度,
在所述周边温度上升且所述周边温度比所述第一阈值温度小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点亮且使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熄灭,
在所述周边温度上升且所述周边温度为所述第一阈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熄灭且使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点亮,
在所述周边温度下降且所述周边温度为所述第二阈值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熄灭,且使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点亮,并且
在所述周边温度下降且所述周边温度比所述第二阈值温度小的情况下,所述光源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激光装置点亮,且使所述第二激光装置熄灭。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激光以及第二激光是红外线激光。
13.一种车辆用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光源系统;
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被搭载于车辆,且被构成为获取所述车辆的周边环境;以及
带通滤波器,所述带通滤波器被配置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前方,且被构成为使红外线透过。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如权利要求7或13所述的车辆用传感系统。
CN202180036409.7A 2020-05-20 2021-04-30 车辆用光源系统、车辆用传感系统以及车辆 Pending CN1156670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8259 2020-05-20
JP2020-088259 2020-05-20
JP2020-088260 2020-05-20
JP2020088260 2020-05-20
PCT/JP2021/017293 WO2021235220A1 (ja) 2020-05-20 2021-04-30 車両用光源システム、車両用センシング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7014A true CN115667014A (zh) 2023-01-31

Family

ID=78708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6409.7A Pending CN115667014A (zh) 2020-05-20 2021-04-30 车辆用光源系统、车辆用传感系统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84902A1 (zh)
JP (1) JPWO2021235220A1 (zh)
CN (1) CN115667014A (zh)
WO (1) WO202123522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1174B2 (ja) * 2014-03-25 2018-02-2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及び結合分配器
JP2018122742A (ja) * 2017-02-01 2018-08-0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光源駆動装置、車両用灯具
US20190176679A1 (en) * 2017-12-08 2019-06-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lamp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35220A1 (ja) 2021-11-25
JPWO2021235220A1 (zh) 2021-11-25
US20230184902A1 (en) 2023-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63134B1 (en) Vehicular lighting system and vehicle
US20220073035A1 (en) Dirt detection system, lidar unit, sensing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US20190248281A1 (en) Vehicle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vehicle
CN109969077B (zh) 车辆用照明系统及车辆
JP7187291B2 (ja) 赤外線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US20220126792A1 (en) Sensing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US20220014650A1 (en) Infrared camera system, infrared camera module, and vehicle
US11858410B2 (en) Vehicular lamp and vehicle
CN115667014A (zh) 车辆用光源系统、车辆用传感系统以及车辆
US20220206153A1 (en) Vehicular sensing system and vehicle
CN211468303U (zh) 红外线相机系统以及车辆
CN211468302U (zh) 红外线相机系统以及车辆
CN211468308U (zh) 红外线相机系统以及车辆
US20220009406A1 (en) Vehicle lighting system
US20240192360A1 (en)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 and driving assistance method
WO2022004467A1 (ja) 車両用レーダ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US20230358868A1 (en) Mitigating Crosstalk from High-Intensity Returns in a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Device
JP7472865B2 (ja) 経路制御装置及び経路制御方法
US11947048B2 (en) Crosstalk reduction fo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devices using wavelength locking
US20230194676A1 (en) Two-Step Return Calibration for Lidar Cross-Talk Mitig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