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1069A - 按键开关 - Google Patents

按键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1069A
CN115621069A CN202210810839.6A CN202210810839A CN115621069A CN 115621069 A CN115621069 A CN 115621069A CN 202210810839 A CN202210810839 A CN 202210810839A CN 115621069 A CN115621069 A CN 115621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ap
pair
cov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108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永洋一
河村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180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1367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180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1367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21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10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4Cases; Covers
    • H01H13/0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20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6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asing, e.g. sealed casings or casings reducible in siz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5/00Movable contacts
    • H01H2205/016Separate bridge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02Casings sea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22Telephone hand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3/00Key modules
    • H01H2233/07Cap or button on actuator part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施加冲击,也能够维持防水功能的利用拱状的可动触点的按键开关。按键开关(1)包括:具备收纳部(23)和密封槽(25)的壳体(2);互相分离地设于收纳部(23)内的一对触点(3、4);在收纳部(23)内配置于一对触点(3、4)的上侧的可动触点(5b);具备配置于壳体(2)上的基底部(71)和从基底部(71)的周缘部向下方突出且用于将壳体(2)的密封槽(25)液密地密封的密封突部(76)的帽(7);以及在壳体(2)上以保持帽(7)的方式从上方安装于壳体(2)的罩(8)。帽(7)的密封突部(76)在壳体(2)的密封槽(25)内压缩变形,由此壳体(2)的密封槽(25)被液密地密封。

Description

按键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按键开关,更具体地,涉及通过按压操作,伴随着咔哒感动作的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作为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按钮,大多采用利用拱状的可动触点的按键开关。这样的按键开关可以实现小型化及低高度化,并且在通过使用者的按下使操作按钮动作时,能够给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咔哒感(按压操作感)。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图1及图2所示那样的按键开关500。图1是按键开关50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按键开关500的立体图。如图1及图2所示,按键开关500包括:壳体510,其具备大致四边形的底板511、从底板511的各边向上方延伸的四个壁部512、由底板511及四个壁部512限定的收纳部513、以及形成于对置的一对壁部(沿图中的Y方向延伸的一对壁部)512的每一个的卡合突部514;中央触点520及外侧触点530,其互相分离地设于壳体510的底板511上;拱状的可动触点540,其在壳体510的收纳部513内设于中央触点520及外侧触点530的上侧;帽550,其由弹性材料形成,具有配置于壳体510的四个壁部512的上端面上的平板状的基底部551和形成于基底部551的大致中央且用于向下方按压拱状的可动触点540的突出部552,且从上方覆盖壳体510的收纳部513;以及金属制的罩560,其通过从上方压紧帽550的基底部551,将帽550保持于壳体510上。
罩560具备:具有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顶板561;形成于顶板561的大致中央的圆形的开口562;以及从顶板561的对置的一对边(沿图中的Y方向延伸的一对边)分别向下方延伸的一对延伸部563。另外,一对延伸部563分别具有从顶板561的边向下方延伸的一对脚部5631和将一对脚部5631的下方前端部互相连接的架设部5632。另外,架设部5632从一对脚部5631的下方前端部向外侧倾斜。进一步地,壳体510的卡合突部514分别具有从上方朝向下方高度渐增的斜面5141和从斜面5141的头顶部向下方以直线状延伸的平坦部5142。
在将拱状的可动触点540配置于壳体510的收纳部513内,并进一步地将帽550的基底部551配置于壳体510的多个壁部512的上端面上的状态下,将罩560从上方(+Z方向)向壳体510压紧,将罩560安装于壳体510,由此组装成按键开关500。在将罩560从上方安装于壳体510时,罩560的一对延伸部563的架设部5632在壳体510的卡合突部514的斜面5141上滑行。由此,罩560的一对延伸部563向外侧打开,可以将罩560向下方(-Z方向)按入。之后,当罩560的一对延伸部563的架设部5632分别穿过壳体510的一对卡合突部514的平坦部5142时,壳体510的卡合突部514的平坦部5142的下端面与罩560的一对延伸部563的架设部5632的上端面卡合,罩560相对于壳体510被锁定,组装成按键开关500。
如图2所示,在组装成按键开关500的状态下,帽550的突出部552插通罩560的开口562,并从罩560的顶板561向上方突出。进一步地,罩560相对于壳体510被锁定,帽550的基底部551以被压缩的状态保持于壳体510的壁部512的上端面与罩560的顶板561之间。因此,壳体510与罩560之间的空间被帽550的基底部551液密地密封,能够防止水向壳体510的收纳部513内的侵入。通过这样的结构,按键开关500能够实现防水性能。
这样的按键开关500具有防水性能,因此多用于智能手机、游戏机的控制器这样的手持型的电子设备。但是,例如,在如使用者将电子设备掉落到地面的情况那样地,对电子设备施加强的冲击的情况下,存在按键开关500的壳体510产生形变、翘曲等变形,导致按键开关500的特性变换的问题。另外,在对按键开关500施加高负载、高载荷这样的情况下,也同样地在按键开关500的壳体510产生变形,导致按键开关500的特性变化。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冲击、负载、载荷,罩560在壳体510上动摇,罩560相对于壳体510的卡合松动,在壳体510与罩560之间产生间隙,导致按键开关500的防水性受损。因此,存在提高利用拱状的可动触点且具有防水功能的按键开关的耐冲击性、耐负载性能、耐载荷性能的强烈的需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36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利用拱状的可动触点且具有防水功能的按键开关的耐冲击性、耐负载性能、耐载荷性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这样的目的通过以下的(1)限定的本发明实现。
(1)一种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具备由底板及从上述上述底板向上方延伸的多个壁部限定的收纳部和形成于上述多个壁部的上端面上的密封槽;
一对触点,其互相分离地设于上述收纳部内的上述底板上;
可动触点,其在上述收纳部内配置于上述一对触点的上侧,且能够在使上述一对触点为非导通状态的第一位置和使上述一对触点为导通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帽,其具备配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多个壁部的上述上端面上的平板状的基底部、从上述基底部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以及从上述基底部的周缘部向下方突出且用于将上述壳体的上述密封槽液密地密封的密封突部,而且从上方覆盖上述壳体的上述收纳部;以及
罩,其具备顶板和以使上述帽的上述突出部插通的方式形成于上述顶板的开口,而且在上述壳体上以保持上述帽的方式从上方安装于上述壳体,
在通过上述罩在上述壳体上保持上述帽的状态下,上述帽的上述密封突部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密封槽内压缩变形,由此上述壳体的上述密封槽被液密地密封。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中,保持一对触点的壳体保持于罩与框架之间,因此壳体的上侧部分被罩加强,而且壳体的下侧部分被框架加强。因此,能够抑制对本发明的按键开关施加冲击、高负载、高载荷时的壳体的变形,能够提高按键开关的耐冲击性、耐负载性能、耐载荷性能。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中,罩的焊接片焊接于框架的焊接片。因此,能够抑制对本发明的按键开关施加冲击、高负载、高载荷时的壳体相对于罩的卡合的松动,能够提高按键开关的耐冲击性、耐负载性能、耐载荷性能。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中,由罩和框架将壳体从上下夹住,进一步地将罩和框架焊接,互相牢固地固定,从而防止了壳体的变形。因此,本发明的按键开关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耐负载性能、耐载荷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按键开关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立体图。
图4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3所示的按键开关的立体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5所示的按键开关的壳体、中央触点以及外侧触点的立体图。
图7是从再另一角度观察图5所示的按键开关的壳体、中央触点以及外侧触点的立体图。
图8是图6及图7所示的中央触点及外侧触点的立体图。
图9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5所示的按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5所示的帽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5所示的罩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再另一角度观察图5所示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在壳体的收纳部内收纳有第一可动触点、第二可动触点、按压部件以及帽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对按键开关未施加按压力的自然状态下的沿图3的A-A线的按键开关的纵剖视图。
图15是对按键开关施加有超过按键开关的工作力的按压力的按下状态下的沿图3的A-A线的按键开关的纵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俯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仰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主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后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左侧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右侧视图。
图中:
1—按键开关,2—壳体,21—底板,211—凹部,212—突出部,213—水平延伸部,22L—长壁部,222L—中央突出部,223L—框架卡定部,2231L—导向斜面,2232L—平坦部,224L—承接槽,2241L—第一承接槽,2242L—第二承接槽,225L—切口部,22S—短壁部,222S—罩卡定部,2221S—导向斜面,2222S—平坦部,221—上端面,23—收纳部,231—滑槽,232—凹部,24—承接凹部,25—密封槽,3—中央触点,31—主体部,32—接触面,33—端子部,4—外侧触点,41—主体部,42—接触面,43—端子部,5a—辅助弹簧,5b—可动触点,51—中央可动部,52—外缘部,6—按压部件,61—基底部,62—下侧突起,63—突起,64—上侧突起,65—定位孔,7—帽,71—基底部,72—突出部,73—下方突部,74—定位突部,75—外侧延伸部,76—密封突部,8—罩,81—顶板,82—开口,83—卡合延伸部,831—脚部,832—卡定部,833—倾斜部,84—焊接片,841—焊接面,85—下方延伸部,851—卡合凹部,9—框架,91—底部板,911—开口,912—切口部,92—卡合部,921—直线部,922—卡定部,9221—导向斜面,93—焊接片,931—焊接面,500—按键开关,510—壳体,511—底板,512—壁部,513—收纳部,514—卡合突部,5141—斜面,5142—平坦部,520—中央触点,530—外侧触点,540—可动触点,550—帽,551—基底部,552—突出部,560—罩,561—顶板,562—开口,563—延伸部,5631—脚部,5632—架设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按键开关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参照的各图是为了本发明的说明而准备的示意性的图。图面所示的各结构要素的尺寸(长度、宽度、厚度等)不必反映实际的尺寸。另外,在各图中,对同一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各图的Z轴的正方向称为“上方”,将Z轴的负方向称为“下方”。
以下,参照图3~图15,对本发明的按键开关进行详述。图3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立体图。图4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3所示的按键开关的立体图。图5是图3所示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5所示的按键开关的壳体、中央触点以及外侧触点的立体图。图7是从再另一角度观察图5所示的按键开关的壳体、中央触点以及外侧触点的立体图。图8是图6及图7所示的中央触点及外侧触点的立体图。图9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5所示的按压部件的立体图。图10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5所示的帽的立体图。图11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5所示的罩的立体图。图12是从再另一角度观察图5所示的框架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在壳体的收纳部内收纳有第一可动触点、第二可动触点、按压部件以及帽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对按键开关未施加按压力的自然状态下的沿图3的A-A线的按键开关的纵剖视图。图15是对按键开关施加有超过按键开关的工作力的按压力的按下状态下的沿图3的A-A线的按键开关的纵剖视图。
图3及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是在从使用者被施加超过按键开关1的工作力的按压力时成为接通状态,当从使用者施加的按压力解除时成为断开状态的开关。另外,按键开关1具有防水功能,能够防止水向按键开关1的内部的侵入。因此,按键开关1典型地被用于具有浸于水中的可能性的电子设备。例如,按键开关1能够用作智能手机、游戏机的控制器等手持型的电子设备的按键开关。
如图3及图4所示,按键开关1具有从低高度的长方体状的壳体2向上方突出有被使用者按压的突出部72的形状。如图5所示,按键开关1包括壳体2、中央触点3、外侧触点4、辅助弹簧5a、可动触点5b、按压部件6、帽7、罩8以及框架9。
壳体2由绝缘性树脂形成,为朝向上方开口的箱型部件。以下,参照图6及图7,对壳体2的构造进行详述。图6及图7示出了保持有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的壳体2。如图6及图7所示,壳体2具备:底板21;从底板21的外周部向上方延伸的一对长壁部22L及一对短壁部22S;由底板21及从底板21向上方延伸的一对长壁部22L及一对短壁部22S限定的收纳部23;形成于长壁部22L及短壁部22S的上端面221上的承接凹部24及密封槽25。另外,密封槽25形成于承接凹部24的底面上。
壳体2在内部以互相绝缘的状态保持有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底板21为具有大致四边形(更具体而言,大致长方形)的平面形状的板状部件,作为按键开关1的基板发挥功能。如图7所示,底板21具有:形成于自身的下表面上的凹部211;从凹部211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212;以及以夹着突出部212的方式形成的一对水平延伸部213。凹部211是为了收纳框架9的底部板91而形成于底板21的下表面上。凹部211的深度与框架9的底部板91的厚度大致相等。突出部212是从凹部211的大致中央部向下方突出的大致矩形状的突出部分。如图4所示,在将框架9相对于壳体2安装时,突出部212插通形成于框架9的底部板91的开口911,防止框架9相对于壳体2的面方向的摇动。一对水平延伸部213是从凹部211的Y轴方向的两壁部分别向内侧以直线状延伸的部分。在将框架9相对于壳体2安装时,一对水平延伸部213与在框架9的底部板91的一对短边分别形成的一对切口部912卡合,防止框架9相对于壳体2的X轴方向的摇动。此外,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称为“大致四边形”的情况,不仅是指正方形,还指长方形、将角部倒圆角的四边形、四边形的一部分被切除后的形状等。
返回图6,一对长壁部22L从底板21的长边分别向上方延伸,与底板21一体形成。同样地,一对短壁部22S从底板21的短边分别向上方延伸,与底板21一体形成。收纳部23是由底板21的上表面、长壁部22L的内侧面、以及短壁部22S的内侧面限定的向上方开口的凹部。图示的方式中,收纳部23的内侧面形成大致四边形(更具体而言,大致长方形)的平面形状。在收纳部23内收纳有按键开关1的各组件。这样,壳体2具有作为在收纳部23内收纳按键开关1的各组件的外壳的功能。另外,壳体2以互相绝缘的状态保持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在具有与壳体2的形状对应的内侧形状的金属模具内配置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向该金属模具内注入绝缘性树脂,并使其硬化,由此得到壳体2。
如图6及图7所示,一对长壁部22L分别包括:形成于自身的外侧面上的中央突出部222L;形成于中央突出部222L的两侧的一对框架卡定部223L;形成于一对框架卡定部223L的外侧的一对承接槽224L;以及形成于自身的上端面221的切口部225L。
中央突出部222L是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长壁部22L的外侧面的大致中央部上的矩形状部分。中央突出部222L的上端面为与形成于长壁部22L的上端面221的切口部225L连续的平坦面。如图3所示,在将罩8安装于壳体2时,中央突出部222L卡合于在从罩8的顶板81的长边的大致中央部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延伸部85的下端部所形成的卡合凹部851,防止罩8在壳体2上的向Y轴方向的摇动。
返回图7,一对框架卡定部223L是以沿Z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长壁部22L的外侧面上的锥状部分。一对框架卡定部223L以如下方式形成于长壁部22L的外侧面上:以与中央突出部222L分离的状态在Y轴方向上夹着中央突出部222L。一对框架卡定部223L分别具有:从下方朝向上方,高度渐增的导向斜面2231L;以及从导向斜面2231L的头顶部朝向上方以直线状延伸的平坦部2232L。导向斜面2231L具有如下功能:在相对于壳体2从下方安装框架9时,对从框架9的底部板91的长边向上方延伸的卡合部92的卡定部922(参照图3)进行导向的功能。在将框架9从下方安装于壳体2时,框架9的卡合部92的卡定部922在导向斜面2231L上滑行,由此框架9的卡合部92向外侧打开,对框架9相对于壳体2的安装进行导向。平坦部2232L具有如下功能:在将框架9相对于壳体2进行安装时,与框架9的卡合部92的卡定部922卡合,防止框架9从壳体2脱离。在将框架9从下方安装于壳体2时,当框架9的卡合部92的卡定部922越过平坦部2232L时,框架9的卡合部92向内侧弹性恢复,平坦部2232L的上端面和框架9的卡合部92的卡定部922的下端面卡合,框架9相对于壳体2锁定。此时,框架9的卡合部92的直线部921位于中央突出部222L与框架卡定部223L之间的空间内。
返回图7,一对承接槽224L分别为限定于框架卡定部223L与短壁部22S之间的空。承接槽224L包括:由框架卡定部223L、短壁部22S以及长壁部22L的外侧面限定的第一承接槽2241L;以及以沿Z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第一承接槽2241L的底面(长壁部22L的外侧面)上的矩形状的第二承接槽2242L。第一承接槽2241L为收纳罩8的焊接片84(参照图11)而形成。第二承接槽2242L为了收纳框架9的焊接片93(参照图12)而形成。
如图4所示,在将框架9相对于壳体2安装时,从框架9的底部板91的长边的每一个向上方延伸的一对焊接片93分贝位于一对承接槽224L的第二承接槽2242L内。而且,在将罩8相对于壳体2安装时,从罩8的顶板81的长边的每一个向下方延伸的一对焊接片84分别位于一对承接槽224L的第一承接槽2241L内。第二承接槽2242L的深度(X轴方向的长度)与框架9的焊接片93的厚度大致相等,因此第一承接槽2241L的底面和框架9的焊接片93的外侧面(焊接面)931(参照图12)位于同一平面上。另外,位于第一承接槽2241L内的罩8的焊接片84的内侧面(焊接面)841(参照图11)接触第一承接槽2241L的底面及框架9的焊接片93的外侧面(焊接面)931。
返回图6,切口部225L是通过对长壁部22L的上端面221的Y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进行切口而形成的部分。在将帽7的基底部71收纳于壳体2的承接凹部24内的状态下,如图13所示,帽7的基底部71的一对外侧延伸部75与一对长壁部22L的切口部225L分别卡合。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进行帽7相对于壳体2的定位,并且能够防止帽7相对于壳体2的Y轴方向的摇动。
返回图6及图7,一对短壁部22S分别包括形成于自身的外侧面上的一对罩卡定部222S。一对罩卡定部222S是以沿Y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短壁部22S的外侧面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上的锥状部分。一对罩卡定部222S分别具有:从上方朝向下方,高度渐增的导向斜面2221S;以及从导向斜面2221S的头顶部朝向下方以直线状延伸的平坦部2222S。导向斜面2221S具有如下功能:在将罩8从上方安装于壳体2时,对从罩8的顶板81的短边向下方延伸的卡合延伸部83(参照图3)进行导向。在将罩8从上方安装于壳体2时,罩8的卡合延伸部83的倾斜部833在导向斜面2221S上滑行,由此罩8的卡合延伸部83向外侧打开,对罩8相对于壳体2的安装进行导向。平坦部2222S具有如下功能:在将罩8相对于壳体2安装时,与罩8的卡合延伸部83的卡定部832卡合,防止罩8从壳体2的脱离。在将罩8从上方安装于壳体2时,当罩8的卡合延伸部83的卡定部832越过平坦部2222S时,罩8的卡合延伸部83向内侧弹性恢复,平坦部2222S的下端面和罩8的卡合延伸部83的卡定部832的上端面卡合,罩8相对于壳体2锁定。
如图6所示,收纳部23是由底板21的上表面、长壁部22L的内侧面以及短壁部22S的内侧面限定,且具有大致四边形(更具体而言,大致长方形)的平面形状的凹部。收纳部23包括一对滑槽231和形成于一对滑槽231的底面的一对凹部232。一对滑槽231是沿Z轴方向形成于收纳部23的Y轴方向的两壁部的内侧面的槽。后述的按压部件6的基底部61(参照图9)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收纳于一对滑槽231内。在对按键开关1施加有按压力时,按压部件6沿一对滑槽231向下方滑动。一对凹部232是形成于一对滑槽231的底面的矩形状的凹部。对按键开关1施加按压力,使按压部件6沿一对滑槽231向下方滑动时,按压部件6的形成于基底部61的下侧面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突起63(参照图9)分别插入一对凹部232内。
返回图6,承接凹部24形成于长壁部22L及短壁部22S的上端面221上,具有收纳帽7的基底部71的功能。承接凹部24以包围收纳部23的方式形成于长壁部22L及短壁部22S的上端面221上,且具有与帽7的基底部71对应的平面形状。另外,承接凹部24的深度为帽7的基底部71的厚度以下。在组装好按键开关1的状态下,帽7的基底部71收纳于承接凹部24内。因此,即使对按键开关1施加强的冲击、高负载、高载荷,也由于帽7的基底部71保持于承接凹部24内,因此不会产生帽7相对于壳体2的错位、倾斜或变形。
密封槽25为以包围收纳部23的方式形成于承接凹部24的底面上的环状的槽。密封槽25以在将帽7的基底部71收纳于承接凹部24内的状态下与帽7的密封突部76对置的方式形成于承接凹部24的底面上。另外,密封槽25的深度比帽7的密封突部76的从基底部71向下方的突出长度小。而且,如上述地,壳体2的承接凹部24的深度为帽7的基底部71的厚度以下。因此,如图13所示,在将帽7的基底部71收纳于承接凹部24内,且将罩8未安装于壳体2的状态下,帽7的基底部71的上侧部分从壳体2的承接凹部24向上方突出。
如后述地,在通过罩8将帽7保持于壳体2上的状态下,帽7的密封突部76以压缩变形的状态收纳于密封槽25内。该结果,通过帽7的密封突部76,密封槽25被液密地密封,能够提供防水功能。进一步地,帽7的密封突部76以压缩变形的状态收纳于密封槽25内,因此即使对按键开关1施加强冲击、高负载、高载荷,也不会产生帽7相对于壳体2的错位、倾斜、或变形。这样,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1中,在壳体2的长壁部22L及短壁部22S的上端面221上形成有用于分别收纳帽7的基底部71及密封突部76的承接凹部24及密封槽25,因此能够提供按键开关1的防水性能,并且提高按键开关1的耐冲击性能、耐负载性能、耐载荷性能。
图8示出了由壳体2保持的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一对触点)的立体图。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一对触点)互相分离地设于壳体2的收纳部23内的底面上。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分别由导电性材料、更具体而言,由铜等金属材料形成。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以互相绝缘的状态保持于壳体2的收纳部23内,作为固定电极发挥功能。
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分别通过对一张金属板实施打孔加工及折弯加工得到。中央触点3具有主体部31、与第二可动触点5b接触的四个接触面32、以及向壳体2的外侧延伸的端子部33。中央触点3的接触面32在壳体2的收纳部23内向上方露出,是在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取得第二位置时与可动触点5b接触的面。另外,在壳体2的收纳部23内,四个接触面32位于比主体部31的上表面靠上方。中央触点3的端子部33从壳体2的短壁部(-Y方向的短壁部)22S向外部延伸,作为通过焊锡连接等连接于电子设备的电路基板等的外部端子发挥功能。
外侧触点4具有主体部41、与第二可动触点5b接触的四个接触面42、以及向壳体2的外侧延伸的端子部43。外侧触点4的接触面42在壳体2的收纳部23内向上方露出,是不管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取得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哪一个时都与可动触点5b接触的面。另外,在壳体2的收纳部23内,四个接触面42位于比主体部41的上表面靠上方。外侧触点4的端子部43从壳体2的短壁部(+Y方向的短壁部)22S朝向外部延伸,且作为通过焊锡连接等连接于电子设备的电路基板等的外部端子发挥功能。
如图6所示,中央触点3被壳体2保持为如下状态:在壳体2的收纳部23内,中央触点3的主体部31的一部分及四个接触面32朝向上方露出,且进一步地中央触点3的端子部33从壳体2的短壁部(-Y方向的短壁部)22S朝向外部延伸出。进一步地,外侧触点4被壳体2保持为如下状态:在壳体2的收纳部23内,外侧触点4的主体部41的一部分及四个接触面42朝向上方露出,进一步地,外侧触点4的端子部43从壳体2的短壁部(+Y方向的短壁部)22S朝向外部延伸出。外侧触点4的四个接触面42位于壳体2的收纳部23的底板21的四个角。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由壳体2以互相绝缘的状态保持。另外,对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的与壳体2接触的面实施激光烧蚀处理(梨皮面处理),在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的与壳体2接触的面形成有多个微小的凹凸。通过这样的结构,提高了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相对于壳体2的贴近度。
返回图5,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是具有上方凸的拱形状的弹性导电性部件,且在壳体2的收纳部23内,配置于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的上侧。辅助弹簧5a在可动触点5b的上侧重叠地配置,与可动触点5b一起提供按键开关1的工作力(为了使按键开关1从断开状态成为接通状态而所需的按压力)及复位力(在对按键开关1的按压力被解除时,使按键开关1从接通状态复位到断开状态的力)。
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互相具有相同的结构,且被重叠地使用。此外,在图示的方式下,与可动触点5b重叠地使用的辅助弹簧5a的数量为一个,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所需的按键开关1的工作力及复位力,重叠使用的辅助弹簧5a的数量可以适当设定。
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分别具有适配于壳体2的收纳部23内的形状。在图示的方式下,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分别具有大致四边形(更具体而言,大致长方形)的平面形状,但只要是适配于壳体2的收纳部23内的形状,本发明就没有限制。例如,在壳体2的收纳部23的内侧面形成为大致圆形状、大致椭圆形状、或大致多边形形状等大致四边形以外的平面形状的情况下,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分别可以以适配于壳体2的收纳部23内的方式具有与由壳体2的收纳部23的内侧面形成的平面形状对应的形状。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分别构成为,能够在使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为非导通状态的第一位置和使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为导通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分别具有:与中央触点3接触的中央可动部51;以及在中央可动部51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的一对外缘部52。如图14的按键开关1的剖视图所示地,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重叠地设于壳体2的收纳部23内。在该状态下,可动触点5b的中央可动部51隔着间隙与中央触点3的四个接触面32对置,进一步地,可动触点5b的一对外缘部52与外侧触点4的四个接触面42分别接触。即,在对按键开关1从使用者未施加按压力的自然状态下,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向上方凸。在图14所示的自然状态下,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取得第一位置。位于第一位置时,可动触点5b与中央触点3不接触,另一方面,与外侧触点4接触。依次,在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取得第一位置时,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为非导通状态。
在图14所示的自然状态下,当从使用者对帽7的突出部72施加按压力时,帽7的突出部72向下方弹性变形,将按压部件6向下方按下。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按压部件6将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向下方按压,使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在可动触点5b位于第二位置时,可动触点5b的一对外缘部52与外侧触点4的四个接触面42分别接触,进一步地,可动触点5b的中央可动部51与中央触点3的接触面32接触。即,可动触点5b在位于第二位置时,与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双方接触。因此,在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取得第二位置时,可动触点5b作为中央触点3与外侧触点4之间的导通路径发挥功能,中央触点3和外侧触点4为导通状态。此外,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各自的形状不必限定为拱形状,只要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能够在使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成为非导通状态的第一位置和使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为导通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分别可以具有任意的形状。
返回图5,按压部件6是由尼龙树脂等硬质的树脂材料形成的部件。按压部件6设于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的上侧,且具有如下功能:通过将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向下方按压,使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位移。按压部件6收纳于壳体2的收纳部23的一对滑槽231内,且位于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的上方。按压部件6用于使从使用者对按键开关1施加的按压力有效地传递至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将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向下方按下。如图5及图9所示,按压部件6包括:具有与壳体2的收纳部23的一对滑槽231适配的平面形状(图示的方式中,大致四边形)的基底部61;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基底部61的下侧面的大致中央的拱状的下侧突起62(参照图9);形成于基底部61的下侧面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突起63;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基底部61的上侧面的大致中央的矩形状的上侧突起64(参照图5);以及形成于基底部61的上侧面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定位孔65。
如图14所示,在组装好按键开关1的状态下,基底部61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收纳于壳体2的收纳部23的一对滑槽231内。另外,下侧突起62与辅助弹簧5a的中央可动部51接触。
返回图5,帽7由硅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是从上方覆盖壳体2的收纳部23的部件。帽7从上方覆盖壳体2的收纳部23,防止水浸入壳体2的收纳部23内,由此提供按键开关1的防水功能。另外,在按键开关1组装好的状态下,帽7的突出部72从罩8向上方大幅地突出,因此使用者对按键开关1的按压操作变得容易。
帽7具有:配置于壳体2的长壁部22L及短壁部22S的上端面221上、更具体而言,收纳于壳体2的承接凹部24内的大致四边形(更具体而言,大致长方形)的基底部71;形成于基底部71的大致中央,且向上方突出的圆锥台状的突出部72;形成为从突出部72的头顶部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下方突部73(参照图10);形成于基底部71的下表面的一对定位突部74;形成为从基底部71的一对长边向外侧延伸的一对外侧延伸部75;以及从基底部71的周缘部向下方突出,且用于将壳体2的密封槽25液密地密封的密封突部76。
帽7的基底部71具有与壳体2的承接凹部24对应的尺寸及平面形状,且收纳于形成于长壁部22L及短壁部22S的上端面221上的承接凹部24内。如图14所示,在按键开关1组装好的状态下,帽7的基底部71保持于壳体2的承接凹部24的底面与罩8的顶板81之间。
帽7的突出部72是从基底部71的大致中央部向上方突出的圆锥台状部分。如图10所示,帽7的突出部72具有中空构造。帽7的下方突部73是从帽7的突出部72的头顶部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筒状部。图14所示的按键开关1的自然状态下,帽7的下方突部73与按压部件6的上侧突起64对置。
帽7由弹性材料形成,因此当使用者以将帽7的突出部72按下的方式施加按压力时,帽7的突出部72向下方弹性变形。当从该状态进一步施加按压力时,帽7的下方突部73与按压部件6的上侧突起64接触,按压部件6向下方被按下,按压部件6的下侧突起62使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的中央可动部51向下方弹性变形。其结果,如图15所示,可动触点5b的中央可动部51与中央触点3的接触面32接触,经由可动触点5b,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成为导通状态。
返回图10,帽7的一对定位突部74形成于与按压部件6的一对定位孔65分别对应的位置。图14所示的按键开关1的自然状态下,帽7的一对定位突部74与按压部件6的一对定位孔65分别嵌合。通过这样的构造,可防止帽7相对于按压部件6在面方向上的摇动、以及壳体2的收纳部23内的按压部件6的上下方向的摇动。
一对外侧延伸部75是从基底部71的一对长边的大致中央部向外侧延伸的矩形状部分。如图13所示,在将帽7的基底部71收纳于壳体2的承接凹部24内的状态下,帽7的一对外侧延伸部75与壳体2的一对切口部225L分别卡合。通过这样的结构,可进行帽7相对于壳体2的定位,并且可防止帽7相对于壳体2的Y轴方向的摇动。
返回图10,密封突部76从基底部71的周缘部向下方延伸,而且形成为绕基底部71的周缘部一周,是与壳体2的密封槽25卡合的环状部分。密封突部76为了将壳体2的密封槽25液密地密封而形成。密封突部76具有从与基底部71相接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厚度渐减的锥形状。另外,密封突部76的前端部被倒圆角。另外,在密封突部76在壳体2的密封槽25内压缩变形前的状态下,密封突部76的从基底部71向下方的突出长度(高度)比壳体2的密封槽25的深度深。因此,在将帽7的基底部71收纳于壳体2的承接凹部24内的状态下,密封突部76的前端部与壳体2的密封槽25的底面抵接。该结果,如图13所示地,帽7的基底部71的上侧部分从壳体2的承接凹部24向上方突出。
在该状态下,将罩8从上方相对于壳体2安装时,罩8的顶板81向下方按压从壳体2的承接凹部24向上方突出的帽7的基底部71,将帽7保持于壳体2上。进一步地,通过从罩8的顶板81对帽7的基底部71施加的按压力,密封突部76在壳体2的密封槽25内压缩变形,由此,壳体2的密封槽25被液密地密封。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按键开关1的防水性能。
这样,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1中,并非帽7的基底部71,而是帽7的密封突部76抵接于壳体2的密封槽25的底面并压缩变形。另外,帽7的密封突部76具有朝向前端侧厚度渐减的锥形状,因此帽7的密封突部76与壳体2的密封槽25的底面的接触面积非常小。因此,与如参照图1及图2所说明的现有技术的按键开关500那样将帽550的基底部551相对于壳体510按压的情况相比,帽相对于壳体的接触面积大幅减小。因此,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1中,帽7的相对于壳体2抵接的部分、即施加于密封突部76的每单位面积的按压力非常大。因此,能够大幅提高帽7的密封突部76相对于壳体2的密封槽25的贴紧度。因此,即使对按键开关1施加强的冲击、高负载、高载荷,也不会产生帽7的密封突部76相对于壳体2的错位、倾斜或变形,因此,能够维持按键开关1的防水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1中,通过使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帽7的密封突部76在壳体2的密封槽25内压缩变形,实现了防水功能。因此,能够无需使用用于实现防水功能的追加的零件,且使按键开关1的零件个数减少。
返回图5,罩8以将帽7保持于壳体2上的方式从上方安装于壳体2,通过从上方按下帽7的基底部71,具有将帽7保持于壳体2上的功能。罩8通过对一张金属板实施打孔加工及折弯加工而得到。此外,罩8的构成材料优选为包括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的不锈钢、铬钼钢、钛合金等具有高硬度(维氏硬度)的金属材料,但更优选为具有高的硬度及优异的耐锈性的不锈钢。
如图11所示,罩8具备:具有大致四边形(更具体而言,大致长方形)的平面形状的顶板81;以使帽7的突出部72插通的方式形成于顶板81的开口82;从顶板81的对置的一对短边(图中的沿X方向延伸的边)分别向下方延伸的一对卡合延伸部83;从顶板81的对置的一对长边(图中的沿Y方向延伸的边)分别向下方延伸的一对焊接片84;以及从顶板81的对置的一对长边各自的大致中央部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延伸部85。
顶板81在按键开关1组装好的状态下从上方将帽7的基底部71按下,由此具有将帽7保持于壳体2上的功能。进一步地,通过顶板81将帽7的基底部71向下方按下,使帽7的密封突部76在壳体2的密封槽25内压缩变形,壳体2的密封槽25内被液密地密封。顶板81是具有与帽7的基底部71对应的平面形状(图示的方式中,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板状部分。开口82是为了在按键开关1组装好的状态下使帽7的突出部72向上方插通而形成于顶板81的大致中央。在图示的方式中,开口82的形状为与帽7的突出部72的形状对应的大致椭圆形,但只要能够使帽7的突出部72向上方插通,就没有特别限定。
一对卡合延伸部83为了将罩8相对于壳体2锁定而形成。如图11所示,一对卡合延伸部83从顶板81的对置的一对短边(图中的沿X方向延伸的边)分别向下方延伸。一对卡合延伸部83分别具有:从顶板81的短边向下方延伸的一对脚部831;连接一对脚部831的下方前端部的卡定部832;以及形成于卡定部832的下端部的一对倾斜部833。
一对脚部831从顶板81的短边以互相分离的状态向下方以直线状延伸。一对脚部831的外侧侧面间的分离距离与形成于壳体2的短壁部22S的外侧面上的一对罩卡定部222S的内侧侧面间的分离距离大致相等。因此,如图3所示,当将罩8相对于壳体2安装时,一对脚部831的外侧侧面与壳体2的一对罩卡定部222S的内侧侧面分别卡合,防止罩8相对于壳体2的X轴方向的摇动。
返回图11,卡定部832是沿X轴方向为长条的部分,连接一对脚部831的下方前端部。如图3及图4所示,形成于壳体2的短壁部22S的外侧面上的一对罩卡定部222S的平坦部2222S的下端面和卡定部832的上端面卡合,由此罩8相对于壳体2被锁定。一对倾斜部833在卡定部832的下端部形成为以互相分离的状态朝向斜下方(外侧)延伸。一对倾斜部833的倾度与形成于壳体2的短壁部22S的外侧面上的一对罩卡定部222S的导向斜面2221S的倾度大致相等。因此,在将罩8从上方相对于壳体2按入时,罩8的一对倾斜部833在壳体2的一对罩卡定部222S的导向斜面2221S上滑行,罩8的卡合延伸部83向外侧打开。因此,一对倾斜部833具有使组装按键开关1时的罩8相对于壳体2的安装容易的功能。
返回图11,一对焊接片84是从顶板81的一对长边分别以分离的状态向下方延伸的板状部分。如图4所示,在将罩8相对于壳体2安装时,一对焊接片84收纳于形成于壳体2的长壁部22L的外侧面上的第一承接槽2241L内。返回图11,一对焊接片84各自的内侧面是焊接于框架9的焊接片84的焊接面841。下方延伸部85是从顶板81的一对长边分别向下方延伸的板状部分。下方延伸部85位于一对焊接片84之间,且从一对焊接片84分离。下方延伸部85具备形成于自身的下端部的卡合凹部851。如图4所示,在将罩8相对于壳体2安装时,下方延伸部85的卡合凹部851与形成于壳体2的长壁部22L的外侧面上的中央突出部222L卡合,可防止罩8在壳体2上的沿Y轴方向的摇动。另外,下方延伸部85从外侧覆盖帽7的外侧延伸部75。
当罩8相对于壳体2安装时,壳体2的长壁部22L及短壁部22S的上端面221由罩8的顶板81从外侧支撑,壳体2的长壁部22L的上侧部分由罩8的焊接片84及下方延伸部85从外侧支持,进一步地,壳体2的短壁部22S的上侧部分由罩8的卡合延伸部83从外侧支撑。其结果,壳体2的上侧部分被罩8加强。
返回图5,框架9相对于壳体2从下方安装,具有从下方支撑壳体2的功能。框架9通过对一张金属板实施打孔加工及折弯加工而得到。此外,框架9的构成材料优选为包括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的不锈钢、铬钼钢、钛合金等具有高硬度(维氏硬度)的金属材料,但更优选为具有高的硬度及优异的耐锈性的不锈钢。
如图12所示,框架9具备:具有大致四边形(更具体而言,大致长方形)的平面形状的底部板91;从底部板91的对置的一对长边分别向上方延伸的一对卡合部92;以及从底部板91的对置的一对长边分别向上方延伸的一对焊接片93。
底部板91是具有与凹部211对应的形状的板状部分,该凹部211形成于参照图7详述的壳体2的底板21的底面上。如图4所示,在相对于壳体2安装框架9时,底部板91收纳于壳体2的凹部211内,框架9相对于壳体2被一体化。由此,能够防止对按键开关1施加强的冲击、高负载、高载荷时的壳体2的形变、翘曲等变形,能够防止由壳体2的变形而引起的按键开关1的特性的变化。因此,本发明的按键开关1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耐负载性能、耐载荷性能。
返回图12,底部板91具有:形成于自身的略中央部的开口911;以及形成于自身的一对短边的一对切口部912。开口911具有与形成于壳体2的底板21的底面上的突出部212对应的形状。一对切口部912以在Y轴方向上夹着开口911的方式形成于底部板91的对置的一对短边。一对切口部912分别具有与形成于壳体2的底板21的底面上的一对水平延伸部213分别对应的形状。如图4所示,在相对于壳体2安装框架9时,框架9的开口911与壳体2的突出部212卡合,进一步地,框架9的一对切口部912与壳体2的一对水平延伸部213卡合。通过这样的结构,防止了框架9相对于壳体2的面方向上的摇动。
返回图12,一对卡合部92形成为从底部板91的对置的一对长边分别向上方延伸。一对卡合部92分别具有:从底部板91的长边向上方以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921;以及形成于直线部921的前端侧的卡定部922。如图3及图4所示,在将框架9相对于壳体2安装时,直线部921位于壳体2的形成于长壁部22L的外侧面上的中央突出部222L与框架卡定部223L之间的空间内。这样,直线部921保持于中央突出部222L及框架卡定部223L之间,因此可防止框架9相对于壳体2的Y轴方向的摇动。
卡定部922是从直线部921的前端部向外侧延伸的部分。另外,如图12所示,在卡定部922的前端部的内侧形成有导向斜面9221。导向斜面9221的倾度与形成于壳体2的长壁部22L的外侧面上的框架卡定部223L的导向斜面2231L的倾度大致相等。因此,在将框架9从下方相对于壳体2按入时,框架9的卡定部922在壳体2的框架卡定部223L的导向斜面2231L上滑动,框架9的卡合部92向外侧打开。从而,导向斜面9221具有使组装按键开关1时的框架9相对于壳体2的安装容易的功能。进一步地,如图3及图4所示,形成于壳体2的长壁部22L的外侧面的框架卡定部223L的平坦部2232L的上端面和卡定部922的下端面卡合,由此框架9相对于壳体2锁定。
一对焊接片93是从底部板91的一对对置的长边各自的两端部以互相分离的状态向上方以直线状延伸的板状部分。一对焊接片93收纳于形成于壳体2的长壁部22L的外侧面上的第二承接槽2242L内。一对焊接片93各自的外侧面是分别焊接于罩8的一对焊接片84的焊接面841的焊接面931。如图4所示,在将框架9相对于壳体2从下方安装时,框架9的焊接片93收纳于壳体2的第二承接槽2242L内。如上所述,壳体2的第二承接槽2242L的深度与框架9的焊接片93的厚度大致相等,因此壳体2的第一承接槽2241L的底面和框架9的焊接片93的上表面位于大致同一平面状。在相对于壳体2安装有框架9的状态下,在将罩8相对于壳体2从上方安装时,罩8的焊接片84收纳于壳体2的第一承接槽2241L内。
在该状态下,收纳于壳体2的第一承接槽2241L内的罩8的焊接片84位于收纳于壳体2的第二承接槽2242L内的框架9的焊接片93上。进一步地,框架9的焊接片93的焊接面931与罩8的焊接片84的焊接面841接触。进一步地,通过热熔敷、激光熔敷这样的任意的焊接方法,典型地,通过激光焊接,将框架9的焊接片93的焊接面931和罩8的焊接片84的焊接面841焊接,罩8和框架9牢固地固定。这样,壳体2被牢固地保持于互相焊接的罩8与框架9之间。
当相对于壳体2安装框架9时,壳体2的底板21由框架9的底部板91从外侧支撑,壳体2的长壁部22L的下侧部分由框架9的卡合部92及焊接片93从外侧支撑。其结果,壳体2的下侧部分被罩8加强。
本发明的按键开关1中,框架9的焊接片93的焊接面931和罩8的焊接片84的焊接面841被焊接,因此从上下保持壳体2的罩8和框架9互相牢固地固定。因此,即使对按键开关1施加强的冲击、高负载、高载荷,罩8也被牢固地固定于与壳体2一体化的框架9,因此,罩8相对于壳体2的卡合不会松动。因此,壳体2的密封槽25内的帽7的密封突部76的按压不会松动,能够维持帽7的密封突部76对壳体2的密封槽25的密封。由于这样的理由,即使对按键开关1施加强冲击、高负载、高载荷,也能够维持按键开关1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1中,壳体2由罩8及框架9从上下及侧方支撑而被加强,因此能够抑制对按键开关1施加强的冲击、高负载、高载荷时的壳体2的形变、翘曲等变形。特别是,罩8及框架9由具有比作为壳体2的构成材料的绝缘性树脂高的硬度(维氏硬度)的金属材料(不锈钢等)构成,因此通过利用罩8及框架9从壳体2的上下及侧方进行支撑,能够加强壳体2,更有效地抑制壳体2的变形。这样,在本发明的按键开关1中,利用罩8和框架9将壳体2从上下夹住,再将罩8和框架9焊接,互相牢固地固定,从而房子了壳体2的变形。因此,本发明的按键开关1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耐负载性能、耐载荷性能。
以下,对组装所详述的按键开关1的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将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以重叠的状态收纳于保持有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的壳体2的收纳部23内。然后,向壳体2的收纳部23的一对滑槽231内插入按压部件6的基底部61的两端部,将按压部件6配置于辅助弹簧5a上。然后,将帽7的基底部71收纳于壳体2的承接凹部24内。此时,帽7的密封突部76插入形成于壳体2的承接凹部24的密封槽25内。图13是表示将帽7的基底部71收纳于壳体2的承接凹部24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上所述,帽7的密封突部76为压缩变形的状态下的帽7的密封突部76的从基底部71向下方的突出长度比壳体2的密封槽25的深度大,而且壳体2的承接凹部24的深度为帽7的基底部71的厚度以下,因此如图13所示,帽7的基底部71的上侧部分从壳体2的承接凹部24向上方突出。在该状态下,相对于壳体2从下方安装框架9。然后,相对于壳体2,从上方安装罩8,使罩8与壳体2卡合。罩8与壳体2卡合时,罩8的顶板81将从壳体2的承接凹部24向上方突出的帽7的基底部71的上侧部分向下方按压,将帽7保持于壳体2上。进一步地,帽7的密封突部76由于从罩8的顶板81对帽7的基底部71施加的按压力而在壳体2的密封槽25内压缩变形。通过在壳体2的密封槽25内的帽7的密封突部76的压缩变形,壳体2的密封槽25被液密地密封,能够提供按键开关1的防水性能。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在将辅助弹簧5a、可动触点5b、按压部件6、以及帽7收纳于壳体2内之后,相对于壳体2安装框架9,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将辅助弹簧5a、可动触点5b、按压部件6以及帽7收纳于壳体2内之前,相对于壳体2安装框架9。
进一步地,在相对于壳体2安装了罩8及框架9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地,框架9的焊接片93位于罩8的焊接片84的内侧,框架9的焊接片93的焊接面931和罩8的焊接片84的焊接面841接触。然后,对框架9的焊接片93的焊接面931和罩8的焊接片84的焊接面841实施焊接处理(典型地,激光焊接处理),使框架9的焊接片93的焊接面931和罩8的焊接片84的焊接面841熔敷,罩8和框架9互相牢固地固定。当壳体2被互相牢固地固定的罩8和框架9从上下方向夹住并保持时,按键开关1的组装完成。
接下来,参照图14及图15,对按键开关1的动作进行详述。图14示出了对按键开关1未施加按压力的自然状态下的沿图3的A-A线的按键开关1的纵剖视图。图15示出了对按键开关1施加超过按键开关1的工作力的按压力的按下状态下的沿图3的A-A线的按键开关1的纵剖视图。
如图14所示,在按键开关1的自然状态下,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向上凸。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取得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可动触点5b的外缘部52与外侧触点4的接触面42接触,可动触点5b的中央可动部51与中央触点3的接触面32不接触。即,可动触点5b在位于第一位置时,与中央触点3不接触,而与外侧触点4接触。因此,在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位于第一位置时,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为非导通状态。
在图14所示的自然状态下,当从使用者对帽7的突出部72施加按压力时,帽7的突出部72向下方弹性变形。当从该状态进一步施加按压力时,帽7的下方突部73与按压部件6的上侧突起64接触,按压部件6向下方被按下,按压部件6的下侧突起62使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的中央可动部51向下方弹性变形。其结果,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位移到第二位置,按键开关1进入图15所示的按下状态。
在图15所示的按下状态下,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取得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可动触点5b的外缘部52与外侧触点4的接触面42接触,进一步地,可动触点5b的中央可动部51与中央触点3的接触面32接触。即,可动触点5b在位于第二位置时,与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双方接触。因此,在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位于第二位置时,可动触点5b作为中央触点3与外侧触点4之间的导通路径发挥功能,中央触点3及外侧触点4为导通状态。在图15所示的按下状态下,当对帽7的突出部72的按压力解除时,通过由辅助弹簧5a及可动触点5b的弹性恢复力提供的按键开关1的复位力,按键开关1恢复到图14所示的自然状态。
以上,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按键开关,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各结构能够与可发挥同样的功能的结构置换,或者能够对本发明的各结构附加任意的结构。
只要是本发明所属的领域及技术的技术人员,就能够不明显地脱离本发明的原理、方法以及范围地实施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结构的变更,具有进行了变更的结构的按键开关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图3~图15所示的按键开关的结构要素、数量、种类只是用于说明的示例,本发明不必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及意图的范围内,追加或组合任意的结构要素,或删除任意的结构要素而得到的方案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为了参考,将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准确的六面图示于图16~图21。图16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俯视图。图17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仰视图。图18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主视图。图19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后视图。图20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左侧视图。图21是本发明的按键开关的右侧视图。

Claims (12)

1.一种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具备由底板及从上述上述底板向上方延伸的多个壁部限定的收纳部和形成于上述多个壁部的上端面上的密封槽;
一对触点,其互相分离地设于上述收纳部内的上述底板上;
可动触点,其在上述收纳部内配置于上述一对触点的上侧,且能够在使上述一对触点为非导通状态的第一位置和使上述一对触点为导通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帽,其具备配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多个壁部的上述上端面上的平板状的基底部、从上述基底部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以及从上述基底部的周缘部向下方突出且用于将上述壳体的上述密封槽液密地密封的密封突部,而且从上方覆盖上述壳体的上述收纳部;以及
罩,其具备顶板和以使上述帽的上述突出部插通的方式形成于上述顶板的开口,而且在上述壳体上以保持上述帽的方式从上方安装于上述壳体,
在通过上述罩在上述壳体上保持上述帽的状态下,上述帽的上述密封突部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密封槽内压缩变形,由此上述壳体的上述密封槽被液密地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还具备承接凹部,该承接凹部以包围上述收纳部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多个壁部的上述上端面上,
上述帽的上述基底部收纳于上述壳体内的上述承接凹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的上述密封槽以包围上述收纳部的方式形成于上述承接凹部的底面上,
上述帽的上述密封突部形成为绕上述帽的上述基底部的上述周缘部一周,且与上述密封槽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帽的上述基底部收纳于上述壳体的上述承接凹部内的状态下,上述帽的上述基底部从上述壳体部的上述承接凹部向上方突出,
在上述罩安装于上述壳体时,上述罩的上述顶板向下方按压上述帽的上述基底部,由此上述帽的上述密封突部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密封槽内压缩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帽的上述基底部收纳于上述壳体的上述承接凹部内的状态下,上述帽的上述基底部从上述壳体部的上述承接凹部向上方突出,
在上述罩安装于上述壳体时,上述罩的上述顶板向下方按压上述帽的上述基底部,由此上述帽的上述密封突部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密封槽内压缩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帽的上述密封突部在上述密封槽内压缩变形之前的状态下,上述帽的上述密封突部的从上述基底部向下方的突出长度比上述壳体的上述密封槽的深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帽还具备从上述基底部的对置的一对边分别向外侧延伸的一对外侧延伸部,
上述壳体还具备形成于上述多个壁部的上述上端面上的一对切口部,
上述帽的上述一对外侧延伸部与上述壳体的上述一对切口部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框架,该框架具备底部板,且相对于上述壳体从下方安装,
上述壳体保持于上述罩与上述框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的上述顶板具有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
上述罩还具备从上述顶板的对置的一对边分别向下方延伸的一对焊接片,
上述框架的上述底部板具有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
上述框架还具有从上述底部板的对置的一对边分别向上方延伸的一对焊接片,
上述罩的上述一对焊接片分别焊接于上述框架的上述一对焊接片,由此,上述壳体保持于互相焊接的上述罩与上述框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还具备形成于上述多个壁部中的对置的一对壁部各自的外侧面上的一对承接槽,
上述一对承接槽分别包括用于收纳上述壳体的上述焊接片的第一承接槽和用于收纳上述框架的上述焊接片的第二承接槽,
收纳于上述第一承接槽内的上述罩的上述焊接片位于收纳于上述第二承接槽内的上述框架的上述焊接片上,
上述罩的上述焊接片的内侧面焊接于上述框架的上述焊接片的外侧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的上述焊接片激光焊接于上述框架的上述焊接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的上述焊接片激光焊接于上述框架的上述焊接片。
CN202210810839.6A 2021-07-16 2022-07-11 按键开关 Pending CN1156210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8022A JP2023013671A (ja) 2021-07-16 2021-07-16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21-118021 2021-07-16
JP2021-118022 2021-07-16
JP2021118021A JP2023013670A (ja) 2021-07-16 2021-07-16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1069A true CN115621069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57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10839.6A Pending CN115621069A (zh) 2021-07-16 2022-07-11 按键开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8640B2 (zh)
CN (1) CN11562106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819Y2 (zh) * 1988-04-27 1993-05-19
JP5394207B2 (ja) 2009-11-24 2014-01-2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FR3103310B1 (fr) * 2019-11-20 2021-11-19 Apem Interrupteur multipolai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08640B2 (en) 2024-02-20
US20230013822A1 (en) 2023-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00242B1 (ko) 슬라이드 조작식 스위치
US7997352B2 (en) Electric power tool
JP2001210176A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れを装着した電子機器、ならびにその装着方法
JP4557043B2 (ja) 押し込み操作型電子部品
JP2007324090A (ja) 押釦スイッチ及びその実装方法
JP2009193770A (ja) 押釦スイッチ
US20210125800A1 (en) Push switch
EP4343804A1 (en) Switch
CN115621069A (zh) 按键开关
US11462370B2 (en) Push switch
KR101609407B1 (ko) 전기 커넥터
JP4557044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23013671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23013670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5428890B2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JP4246119B2 (ja) 押釦スイッチ
US8455776B2 (en) Push switch
KR101629819B1 (ko) 푸시 스위치
JP4319885B2 (ja) 押釦スイッチ
CN112567490A (zh) 按压开关
JP6880644B2 (ja) 電子機器の筐体構造
WO2020105339A1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5900900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CN115136272A (zh) 按压开关
KR101637395B1 (ko) 푸시 스위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