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5628A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25628A CN115525628A CN202211204921.0A CN202211204921A CN115525628A CN 115525628 A CN115525628 A CN 115525628A CN 202211204921 A CN202211204921 A CN 202211204921A CN 115525628 A CN115525628 A CN 1155256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current
- target
- state information
- image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应用于大数据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在确定与目标对象关联的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是分散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利用当前对象信息,更新临时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响应于检测到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由分散管理模式变更为集中管理模式,将当前对象信息从临时数据库迁移至目标数据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大数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银行网点在处理业务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凭证,例如凭证可以包括印鉴卡、记账凭证等。以单位客户预留印鉴卡为例,印鉴卡是单位身份、账户的证明,印鉴卡上记录有印鉴卡编号、公司名称、公司账号、生效日期、单位公章等信息。印鉴卡包括一联正卡和两联副卡,其中一联正卡和一联副卡由银行保管,另一联副卡由单位客户保管。
例如,单位客户可以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立印鉴卡,作为单位账户柜面渠道主要的支付依据。当用户需要利用单位客户签发的现金支票从银行取现时,银行需要核对相关信息是否一致,例如核对现金支票上的公章与印鉴卡上的公章是否一致,并在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向用户支付现金。因此,银行需要稽查印鉴卡是否被盗用,以确保印鉴卡处于真实有效状态,进而确保交易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在确定与所述目标对象关联的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是分散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当前对象信息,更新临时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由所述分散管理模式变更为集中管理模式,将所述当前对象信息从所述临时数据库迁移至目标数据库。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述当前对象信息包括当前要素信息和实际状态信息;所述确定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当前图像信息;对所述当前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当前要素信息;利用所述当前要素信息,从多个原始图像信息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目标原始图像信息;以及根据所述当前图像信息和所述目标原始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实际状态信息。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述目标对象包括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所述当前图像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一当前图像信息和与所述第二对象对应的第二当前图像信息,所述目标原始图像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一原始图像信息和与所述第二对象对应的第二原始图像信息;所述实际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一状态信息和与所述第二对象对应的第二状态信息;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图像信息和所述目标原始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实际状态信息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当前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状态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当前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二原始图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状态信息。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述实际状态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三状态信息;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图像信息和所述目标原始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实际状态信息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三状态信息。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三状态信息包括:在确定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状态信息是有效;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是有效且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有效,或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是有效且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是无需查验,或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是无需查验且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是有效。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还包括:在确定与所述目标对象关联的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是集中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当前对象信息,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还包括:获取针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在前记录数据;将所述在前记录数据与所述当前对象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以及输出所述对比结果。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述当前对象信息包括当前要素信息和实际状态信息;所述将所述在前记录数据与所述当前对象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包括:在确定所述在前记录数据包括所述当前要素信息,且所述在前记录数据中的状态信息和所述实际状态信息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对比结果是一致;在确定在所述前记录数据包括所述当前要素信息,且所述在前记录数据中的状态信息和所述实际状态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对比结果是不一致;以及在确定所述在前记录数据不包括所述当前要素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对比结果是:所述在前记录数据中缺失与所述目标对象有关的数据。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述获取针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在前记录数据包括:根据目标记录的标识,以及目标记录与对象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目标记录对应的对象信息,得到所述在前记录数据。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第一更新模块和迁移模块。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第一更新模块用于在确定与所述目标对象关联的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是分散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当前对象信息,更新临时数据库中的数据。迁移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由所述分散管理模式变更为集中管理模式,将所述当前对象信息从所述临时数据库迁移至目标数据库。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由于在实体对象处于分散管理模式时,将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存储于临时数据库,并在实体对象由分散管理模式更改为集中管理模式时,从临时数据库迁移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而无需重新确定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因此可以提高数据同步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内容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根据目标对象确定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数据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数据(如包括但不限于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和应用等处理,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了必要保密措施,且不违背公序良俗。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银行等金融机构采用分散管理模式来管理印鉴卡,即,银行开立的印鉴卡由各个银行网点的员工手工管理。此外,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对于已经开立的印鉴卡没有做线上库存管理,即其他机构(例如银行网点的管理部门)无法通过线上的方式查询各个银行网点所管理的印鉴卡的相关信息。
可以看出,银行网点的员工手工管理印鉴卡,存在员工盗取自身所管理的印鉴卡并进行非法操作的风险。因此,为了提高印鉴卡管理的安全性,要求各个银行网点采用集中管理模式来管理印鉴卡。
第一方面,在集中管理模式下,印鉴卡的相关信息需要存储至库存管理系统的目标数据库中。对于暂时未更新为集中管理模式的网点银行,其管理的印鉴卡的相关信息暂时未同步至库存管理系统的目标数据库中,这些印鉴卡可以由银行进行保管和稽查。在银行网点由分散管理模式更新为集中管理模式之后,再将这些银行网点管理的印鉴卡的相关信息同步至库存管理系统中。
针对上述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旨在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在银行网点由分散管理模式变更为集中管理模式之后,可以快速将印鉴卡的相关信息同步至库存管理系统的目标数据库中,从而提高数据同步效率。
第二方面,在集中管理模式下,银行网点需要将自身管理的印鉴卡移交至集中管理点,由集中管理点统一保管多个银行网点的印鉴卡。在移交过程中,集中管理点需要比对交接单和实物(即银行网点移交过来的印鉴卡)是否一致,并将不一致的印鉴卡退回银行网点处理。
针对上述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的部分实施例可以对交接单和实物进行自动比对,从而提高交接效率。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应用场景100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网络104和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购物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仅为示例)。
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所浏览的网站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仅为示例)。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用户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根据用户请求获取或生成的网页、信息、或数据等)反馈给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一般可以由服务器105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一般可以设置于服务器105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也可以由不同于服务器105且能够与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和/或服务器105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也可以设置于不同于服务器105且能够与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和/或服务器105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中。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以下将基于图1描述的场景,通过图2~图4对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200包括操作S210~操作S250。
在操作S210,确定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
例如,目标对象可以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管理的印鉴卡,印鉴卡可以包括一联正卡和一联副卡。
例如,当前对象信息可以表示当前由银行网点或者集中管理点所管理的印鉴卡的实际信息。当前对象信息可以包括当前要素信息和当前状态信息。
当前要素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印鉴卡的编号、公司账号、公司名称、生效日期、单位公章等信息。例如可以对当前保管的印鉴卡进行扫描和OCR识别,得到当前要素信息。
当前状态信息例如可以包括有效和无效,当前状态信息用于表征印鉴卡当前是否处于有效状态。例如,可以在开立印鉴卡时可以采集印鉴卡的原始信息,银行或者集中管理点可以定期对留存的印鉴卡进行稽查,或者银行网点将印鉴卡移交至集中管理点时,集中管理点可以对接收的印鉴卡进行稽查。稽查过程中可以比对印鉴卡开立时采集的原始信息与当前的印鉴卡的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当前状态信息是有效,若不一致则当前状态信息是无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多种场景下执行确定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的操作。例如,银行网点在将印鉴卡移交集中管理点之前,可以定期对自身所保管的印鉴卡进行稽查。又例如,银行网点在将印鉴卡移交集中管理点的过程中,集中管理点可以不认可银行网点的稽查结果,并对接收的印鉴卡进行再次稽查,以确保接收的印鉴卡的真实性。又例如,银行网点在将印鉴卡移交集中管理点之后,集中管理点可以对接收的印鉴卡进行定期稽查。上述稽查过程均可以确定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
在操作S220,确定与目标对象关联的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是否是分散管理模式。若是集中管理模式,则执行操作S230;若是分散管理模式,则执行操作S240。
例如,实体对象可以是银行网点。例如目标对象与实体对象相关联可以表示印鉴卡由银行网点管理。
在操作S230,利用当前对象信息,更新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
例如,目标数据库可以是库存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用于存储集中管理模式下的印鉴卡的相关信息。
例如,更新过程中,可以在目标数据库查询印鉴卡的标识,标识例如可以是印鉴卡的编号,若目标数据库不存在该标识,则可以新增信息,若目标数据库存在该标识,则可以将该当前对象信息与该标识对应的信息合并。
在操作S240,利用当前对象信息,更新临时数据库中的数据。
例如,更新过程中,可以在临时数据库查询印鉴卡的标识,标识例如可以是印鉴卡的编号,若临时数据库不存在该标识,则可以新增信息,若临时数据库存在该标识,则可以将该当前对象信息与该标识对应的信息合并。
在操作S250,响应于检测到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由分散管理模式变更为集中管理模式,将当前对象信息从临时数据库迁移至目标数据库。
例如,某个银行网点之前采用分散管理模式,该银行网点对印鉴卡进行稽查之后得到的当前对象信息存储于临时数据库。在该银行网点新加入集中管理模式之后,可以从临时数据中查找待迁移的印鉴卡的编号对应的当前对象信息,然后将当前对象信息存储至目标数据库,并从临时数据库中删除该当前对象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可以由银行网点的员工手动输入待迁移的印鉴卡的编号。又例如,可以预先存储印鉴卡与银行网点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基于关联关系来确定待迁移的印鉴卡的编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银行网点处于分散管理模式时,将印鉴卡的当前对象信息存储于临时数据库,并在银行网点由分散管理模式更改为集中管理模式时,从临时数据库迁移印鉴卡的当前对象信息,而无需重新确定印鉴卡的当前对象信息,因此可以提高数据同步效率。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根据目标对象确定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310可以包括操作S311~操作S314。
在操作S311,获取目标对象的当前图像信息。
例如,可以对当前所持有的印鉴卡进行扫描,得到当前图像信息。
在操作S312,对当前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得到当前要素信息。
例如,可以对当前图像信息进行OCR识别,从而得到印鉴卡编号、账户等当前要素信息。
在操作S313,利用当前要素信息,从多个原始图像信息中确定与目标对象对应的目标原始图像信息。
例如,在开立印鉴卡时,可以采集多个印鉴卡各自的原始图像信息。例如,可以利用当前要素信息中的编号等作为标识,并将与该编号一致的原始图像信息确定为目标原始图像信息。
在操作S314,根据当前图像信息和目标原始图像信息,确定实际状态信息。
例如,可以对当前图像信息和目标原始图像信息进行对比,对比的内容例如可以包括各要素信息、印章的位置、印章的颜色等。在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实际状态信息是有效,否则确定为无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当前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可以准确得到当前要素信息。基于当前要素信息,可以准确从多个原始图像信息确定目标原始图像信息,进而再将当前图像信息和目标原始图像信息进行对比,可以准确确定实际状态信息是否有效。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目标对象包括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例如,印鉴卡包括正卡和副卡,当前图像信息包括与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一当前图像信息和与第二对象对应的第二当前图像信息,目标原始图像信息包括与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一原始图像信息和与第二对象对应的第二原始图像信息;实际状态信息包括与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一状态信息和与第二对象对应的第二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当前图像信息和目标原始图像信息,确定实际状态信息的操作可以包括以下操作:根据第一当前图像信息和第一原始图像信息,确定第一状态信息。根据第二当前图像信息和第二原始图像信息,确定第二状态信息。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针对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分别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以便准确确定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各自是否有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当前图像信息和目标原始图像信息,确定实际状态信息的操作还可以包括以下操作:根据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确定实际状态信息中的第三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银行网点或者集中管理点保管的印鉴卡包括正卡和副卡,可以对正卡和副卡分别进行稽查,来得到正卡稽查结果和副卡稽查结果,正卡稽查结果和副卡稽查结果均通过才视为印鉴卡的整体稽查结果是通过。可以理解的是,正卡稽查结果为通过表示上述第一状态信息是有效,即正卡处于有效状态;副卡稽查结果为通过表示上述第二状态信息是有效,即副卡处于有效状态;正卡和副卡的稽查结果均为通过表示上述第三状态信息是有效,即正卡和副卡均处于有效状态。
在相关技术中,印鉴卡的采集系统独立处理正卡稽查结果和副卡稽查结果,在代码里更新正卡稽查结果和副卡稽查结果,会造成整个体稽查结果与正副稽查结果不一致。例如,先收到副卡稽查结果是不通过,代码里将稽查结果更新为不通过。然后又收到正卡稽查结果是通过,则在代码里将稽查结果更新为通过,并以最后接收到的稽查结果作为整体稽查结果。可以看出,该种方案整体稽查结果是通过,但是由于副卡稽查结果是不通过,因此整体稽查结果应当为不通过,导致整体稽查结果与正副稽查结果不一致。
为了解决上述不一致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根据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来确定第三状态信息,从而确保第三状态信息的准确性。
例如,可以确定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第三状态信息是有效,其中,预定条件包括:第一状态信息是有效且第二状态信息有效,或第一状态信息是有效且第二状态信息是无需查验,或第一状态信息是无需查验且第二状态信息是有效。
在实际应用中,在数据库中,印鉴卡的信息为一条记录,正卡稽查结果和副卡稽查结果是这条记录的两个属性字段。可以在数据库根据正卡稽查结果和副卡稽查结果的与判断,来确定整体稽查结果,具体操作如下:
Merge into印鉴卡库存信息表using dual on(印鉴卡编号=‘当前印鉴卡编号’)
When matched then
Update印鉴卡库存信息表set
印鉴卡稽查结果=decode(nvl(正卡稽查结果)||nvl(副卡稽查结果),‘11’,‘已稽查通过’,‘13’,‘已稽查通过’,‘已稽查不通过’)
例如,可以利用“0”表示未稽查,“1”表示已稽查通过,“2”表示已稽查不通过,“3”表示无需稽查。可以看出,上述‘11’表示正卡和副卡的稽查结果均是通过,‘13’表示正卡和副卡中一者的稽查结果是通过,另一者无需稽查。其他情况则属于‘已稽查不通过’。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银行网点将印鉴卡移交集中管理点进行保管时,集中管理点可以对接收到的实物(即接收到的印鉴卡)和交接单进行核对。为了提高交接效率,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400包括操作S460~操作S480。
在操作S460,获取针对目标对象的在前记录数据。
在一种示例中,集中管理点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待交接的印鉴卡的标识,从数据库中查询与该标识对应的印鉴卡信息,并将查询到的印鉴卡信息确定为在前记录信息。该数据库可以是上述目标数据库和临时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在另一种示例中,根据目标记录的标识,以及记录与对象的对应关系,查询与目标记录对应的对象信息,得到在前记录数据。例如,可以由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确定需要交接的印鉴卡,并在数据库中勾选印鉴卡的编号,利用勾选的编号自动生成交接单,该交接单即为上述目标记录。在交接时,集中管理点的工作人员输入交接单编号等交接单标识,然后根据多个交接单和多个印鉴卡之间的对应关系,调取该交接单的明细,明细即为待交接的印鉴卡的相关信息。可以将这些相关信息作为在前记录数据。
在操作S470,将在前记录数据与当前对象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
例如,集中管理点可以对接收到的印鉴进行稽查,例如通过扫描和识别来得到当前对象信息。例如,可以将当前对象信息与在前记录数据进行依次比较,从而得到对比结果。
例如,可以在确定在前记录数据不包括当前要素信息的情况下,确定对比结果是:在前记录数据中缺失与目标对象有关的数据。
例如,可以在确定在前记录数据包括当前要素信息,且在前记录数据中的状态信息和实际状态信息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对比结果是一致。
例如,可以在确定在前记录数据包括当前要素信息,且在前记录数据中的状态信息和实际状态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对比结果是不一致。
在操作S480,输出对比结果。
例如,针对对比结果是在前记录数据中缺失与目标对象有关的数据的情况,可以生成清单外数据。例如,针对对比结果是一致的情况,可以生成一致数据清单。例如,针对对比结果是不一致的情况,可以生成不一致数据清单。例如,可以展示上述清单外数据、一致数据清单和不一致数据清单,从而方便集中管理点的工作人员知晓印鉴卡实物与库存信息是否一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可以在银行网点和集中管理点交接印鉴卡的过程中,自动对印鉴卡实物和数据库记录的在前对象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还可以输出对比结果,因此,使集中管理点的工作人员可以知晓印鉴卡实物与数据库中记录的数据是否一致,从而提高交接效率。
以下结合场景实施例,对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主要关注以下两方面内容:单位客户预留印鉴卡库存及状态同步,单位客户预留印鉴卡自动交接核对。
针对上述第一方面,单位客户预留印鉴卡库存及状态同步。
首先,可以单笔或批量扫描当前保管的印鉴卡,自动识别印鉴卡的当前要素信息(例如编号、账号等)和当前状态信息(例如正卡稽查结果、副卡稽查结果)。然后将上述当前对象信息同步传输至库存管理系统。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中的当前状态信息可以是将本次扫描得到的当前图像信息与开立印鉴卡时的原始图像信息进行比较得到的。
然后,可以进行库存同步,包括库存的新增以及已有库存的状态更新。例如,可以先确定当前印鉴卡有关的银行网点是否采用集中管理模式,若是,则将数据更新至目数据库;若否,则将数据更新至临时数据库,临时数据库可以是存量临时表。在更新数据库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印鉴卡编号查询数据库中的现有库存,若库存没有该印鉴卡编号则直接通过insert方法新增,库存已有该印鉴卡编号则通过merge方法合并。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同一条印鉴卡记录存在正卡稽查结果和副卡稽查结果同时传送,如果在java代码里更新,则有可能因为查询到同一条印鉴卡记录来操作更新,从而导致印鉴卡稽查结果产生不一致的情况,解决不一致的方案可以是在数据库直接根据正卡稽查结果和副卡稽查结果的与判断,具体操作可以参考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接下来,部分银行网点之前没有采用集中管理模式,这些银行网点管理的印鉴卡的信息存储于临时数据库。当这些银行网点更新为集中管理模式,可以手工输入印鉴卡编号,来导入印鉴卡记录,例如,通过印鉴卡编号从临时数据库中查找与该编号对应的数据,然后将查找到的数据同步至目标数据库,并将查找到的数据从临时数据库中删除。导入印鉴卡记录时,导入的条数阈值需要根据数据处理的时长来参数化调整。
上述操作保证了印鉴卡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针对上述第二方面,单位客户预留印鉴卡自动交接核对。
在银行网点将印鉴卡移交至集中管理点的过程中,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提前根据待交接的印鉴卡勾选印鉴卡记录,从数据库中查找印鉴卡的相关信息,并生成交接单。银行网点还需要携带印鉴卡实物至集中管理点。
首先,可以根据交接单编号查询交接单明细数据,将查询到的该交接单下的多个印鉴卡信息放入字典(map)中,可以将印鉴卡编号作为map中的key,将印鉴卡的要素信息、状态信息等作为map中的value。可以理解的是,map中的数据表示上文中的在前记录数据。
然后可以对接收到的印鉴实物进行扫描和识别,从而得到印鉴卡的当前对象信息,并将当前对象信息循环与map中的数据做比对,并合并比对结果,比对结果可以包括正卡比对结果和副卡比对结果,还可以生成上文的清单外数据、一致数据清单和不一致数据清单。通过自动核对的方式来提高交接效率。
此外,集中管理点可以不认可银行网点提供的稽查结果,因此集中管理点在交接印鉴卡的过程中,可以再次进行稽查,以确保印鉴卡真实有效。在实际操作中,以交接过程中确定的印鉴卡的当前对象信息为准,并更新数据库。
可以理解的是,在更新数据库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根据正卡稽查结果和副卡稽查结果的与判断,来解决印鉴卡稽查结果不一致的问题。还可以对本次稽查的正卡稽查结果和副卡稽查结果进行展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交接时可能对未更新为集中管理模式的银行网点的印鉴卡进行扫描,并得到上述清单外数据。因此,在更新过程中,可以将上述清单外数据插入临时数据库。待银行网点更新为集中管理模式之后,可以手工导入印鉴卡的编号,此时将清单外数据中的印鉴卡信息从临时数据库迁移至目标数据库。
以上为对本公开提供的场景实施例进行的描述。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实现OCR技术在实物集中保管流程中的各类运用,从而实现交接单的自动核对、线下库存的自动同步、线上库存的自动更新,还在对数据自动处理过程中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耗时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时效性和风险性要求不高的系统,也可以采用日终定时处理数据的方式,不采用联机处理的方式。
基于上述数据处理方法,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以下将结合图5对该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50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510、第一更新模块520和迁移模块530。
第一确定模块510用于确定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51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10,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更新模块520用于在确定与目标对象关联的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是分散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利用当前对象信息,更新临时数据库中的数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更新模块52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20,在此不再赘述。
迁移模块530用于响应于检测到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由分散管理模式变更为集中管理模式,将当前对象信息从临时数据库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在一实施例中,迁移模块53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30,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当前对象信息包括当前要素信息和实际状态信息。第一确定模块包括:获取子模块、识别子模块、第一确定子模块以及第二确定子模块。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当前图像信息。识别子模块用于对当前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得到当前要素信息。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利用当前要素信息,从多个原始图像信息中确定与目标对象对应的目标原始图像信息。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当前图像信息和目标原始图像信息,确定实际状态信息。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目标对象包括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当前图像信息包括与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一当前图像信息和与第二对象对应的第二当前图像信息,目标原始图像信息包括与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一原始图像信息和与第二对象对应的第二原始图像信息。实际状态信息包括与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一状态信息和与第二对象对应的第二状态信息。第二确定子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和第二确定单元。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当前图像信息和第一原始图像信息,确定第一状态信息。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当前图像信息和第二原始图像信息,确定第二状态信息。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实际状态信息还包括与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三状态信息。第二确定子模块还包括: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确定第三状态信息。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第三确定单元包括:确定子单元,用于在确定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第三状态信息是有效。其中,预定条件包括:第一状态信息是有效且第二状态信息有效,或第一状态信息是有效且第二状态信息是无需查验,或第一状态信息是无需查验且第二状态信息是有效。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更新模块,用于在确定与目标对象关联的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是集中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利用当前对象信息,更新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上述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对比模块和输出模块。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针对目标对象的在前记录数据。对比模块用于将在前记录数据与当前对象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对比结果。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当前对象信息包括当前要素信息和实际状态信息。对比模块包括:第一对比子模块、第二对比子模块和第三对比子模块。第一对比子模块用于在确定在前记录数据包括当前要素信息,且在前记录数据中的状态信息和实际状态信息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对比结果是一致。第二对比子模块用于在确定在前记录数据包括当前要素信息,且在前记录数据中的状态信息和实际状态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对比结果是不一致。第三对比子模块用于在确定在前记录数据不包括当前要素信息的情况下,确定对比结果是:在前记录数据中缺失与目标对象有关的数据。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获取模块包括:查询子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记录的标识,以及目标记录与对象的对应关系,查询与目标记录对应的对象信息,得到在前记录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确定模块510、第一更新模块520和迁移模块530中的任意多个模块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确定模块510、第一更新模块520和迁移模块5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第一确定模块510、第一更新模块520和迁移模块5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数据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处理器601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例如CPU)、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601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601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在RAM 603中,存储有电子设备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601、ROM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处理器601通过执行ROM 602和/或RAM 603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需要注意,所述程序也可以存储在除ROM 602和RAM 6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处理器601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605,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I/O接口605的以下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6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6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6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609。通信部分6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6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605。可拆卸介质6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608。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装置/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装置/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上文描述的ROM 602和/或RAM 603和/或ROM 602和RAM 6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时,该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系统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物品推荐方法。
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装置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依托于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等有形存储介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也可以在网络介质上以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分发,并通过通信部分609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网络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设备、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具体地,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诸如Java,C++,python,“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
在确定与所述目标对象关联的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是分散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当前对象信息,更新临时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由所述分散管理模式变更为集中管理模式,将所述当前对象信息从所述临时数据库迁移至目标数据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当前对象信息包括当前要素信息和实际状态信息;所述确定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当前图像信息;
对所述当前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当前要素信息;
利用所述当前要素信息,从多个原始图像信息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目标原始图像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当前图像信息和所述目标原始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实际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对象包括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所述当前图像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一当前图像信息和与所述第二对象对应的第二当前图像信息,所述目标原始图像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一原始图像信息和与所述第二对象对应的第二原始图像信息;所述实际状态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一状态信息和与所述第二对象对应的第二状态信息;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图像信息和所述目标原始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实际状态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当前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一原始图像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状态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当前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二原始图像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状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实际状态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三状态信息;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图像信息和所述目标原始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实际状态信息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三状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三状态信息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状态信息是有效;
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是有效且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有效,或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是有效且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是无需查验,或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是无需查验且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是有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与所述目标对象关联的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是集中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当前对象信息,更新所述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获取针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在前记录数据;
将所述在前记录数据与所述当前对象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以及
输出所述对比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当前对象信息包括当前要素信息和实际状态信息;所述将所述在前记录数据与所述当前对象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包括:
在确定所述在前记录数据包括所述当前要素信息,且所述在前记录数据中的状态信息和所述实际状态信息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对比结果是一致;
在确定在所述前记录数据包括所述当前要素信息,且所述在前记录数据中的状态信息和所述实际状态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对比结果是不一致;以及
在确定所述在前记录数据不包括所述当前要素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对比结果是:所述在前记录数据中缺失与所述目标对象有关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取针对所述目标对象的在前记录数据包括:
根据目标记录的标识,以及目标记录与对象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目标记录对应的对象信息,得到所述在前记录数据。
10.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对象的当前对象信息;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在确定与所述目标对象关联的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是分散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当前对象信息,更新临时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
迁移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实体对象的当前模式由所述分散管理模式变更为集中管理模式,将所述当前对象信息从所述临时数据库迁移至目标数据库。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04921.0A CN115525628A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04921.0A CN115525628A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25628A true CN115525628A (zh) | 2022-12-27 |
Family
ID=84699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04921.0A Pending CN115525628A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525628A (zh) |
-
2022
- 2022-09-29 CN CN202211204921.0A patent/CN11552562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80374094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exing consumer enrollment using blockchain | |
US10657530B2 (en) | Automated transactions clearing system and method | |
US20190034903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ication of device authenticity | |
US20220327176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display of personalized images | |
CN109194495B (zh) | 服务器、报文处理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200007647A1 (en) | Real-time Event Orchestrator | |
CN115525628A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0216830B2 (en) | Multicomputer processing of client device request data using centralized event orchestrator and link discovery engine | |
US10748139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lligent routing for electronic wallet registration and usage | |
US10296882B2 (en) | Multicomputer processing of client device request data using centralized event orchestrator and link discovery engine | |
CN111026560A (zh) | 处理产品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0740757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d merchant verification | |
US11475039B2 (en) | Augmented reality databas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 |
US20220383273A1 (en) | Intelligent Distributed Ledger Consent Optimizing Apparatus for Asset Transfer | |
US20220383302A1 (en) | Intelligent Distributed Ledger Consent Optimizing Apparatus for Asset Transfer | |
WO2023273552A1 (zh) | 订单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20170118408A (ko) | Ocr 시스템을 이용한 거래정보 관리 시스템과 이를 이용한 전산 거래정보 관리방법 | |
CN113938481A (zh) | 回单处理方法、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265876A (zh) | 黑名单旅客校验拦截方法、相关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JP2008217740A (ja) | Erpユーザ情報管理方法と装置およびerpシステムとプログラム | |
CN115578081A (zh) | 代码流程可视化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2021033351A (ja) | 電文検索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システム | |
CN115689737A (zh) |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469801A (zh) | 审核结果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11563814A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