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13384B -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13384B CN115413384B CN202080099875.5A CN202080099875A CN115413384B CN 115413384 B CN115413384 B CN 115413384B CN 202080099875 A CN202080099875 A CN 202080099875A CN 115413384 B CN115413384 B CN 1154133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b
- housing
- pole
- battery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100),包括外壳(10)和容置于所述外壳(10)内的电芯(20),所述电芯(20)包括第一极片(21)和第二极片(22)。所述第一极片(21)包括第一极耳(211)和第二极耳(212),所述第一极耳(211)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极耳(212),所述第二极耳(212)电连接所述外壳(10)。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电池(100)的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池通常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所述电芯包括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的集流体上均需设置极耳以实现电子的传导。对于包含多极耳的电池,需要将多个极耳聚集然后转接焊到金属片,再由金属片导出。然而,所述极耳在转接焊前通常需要进行裁切,裁切产生的毛刺可能会刺穿隔离膜,造成电池内部短路,从而引发安全风险,且转接焊使得极耳结构复杂,导致电池能量密度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的电池。
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和容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所述外壳。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三极耳和第四极耳,所述第三极耳电连接至所述第四极耳,所述第四极耳电连接所述外壳。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所述极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电性隔绝,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于所述极柱,所述第四极耳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或所述第一壳体。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耳包括第一部分和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极耳焊接至所述第一部分形成第一焊接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极耳包括第三部分和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三极耳焊接至所述第三部分形成第二焊接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容置于所述外壳中的第一绝缘件,所述电芯包括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外周,所述第一极耳连接所述外周,所述第一绝缘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端部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容置于所述外壳中的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外周之间。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或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绝缘件与所述外周之间,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或所述第二焊接部上设有绝缘胶。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电性隔绝,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四极耳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耳和/或所述第四极耳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通过导电胶电连接,和/或所述第三极耳与所述第四极耳通过导电胶电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所述用电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
本申请设置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至所述外壳,从而省略现有的转接焊工艺(即将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电连接到转接件,通过转接件再和其他部件电连接),并避免转接焊之前裁切极耳造成的毛刺问题,从而避免电芯短路,提高安全性能;而且,省略转接焊可以减小极耳连接后的体积,在电池体积一定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池沿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电池于IV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电池于V处的放大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电池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用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用电装置 1
外壳 10
第一壳体 11
第二壳体 12
极柱 13
注液塞 14
电芯 20
第一端部 20a
第二端部 20b
外周 20c
第一极片 21
第二极片 22
第一绝缘件 30
第二绝缘件 40
绝缘基板 41
胶粘层 42
电池 100,200
容置空间 110
第一极耳 211
第二极耳 212
第一焊接部 213
第三极耳 221
第四极耳 222
第二焊接部 223
第一部分 2121
第二部分 2122
第三部分 2221
第四部分 222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为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池100,包括外壳10和容置于所述外壳10内的电芯20。所述电芯20包括第一极片21、第二极片22和位于所述第一极片21和所述第二极片22之间的隔离膜。所述第一极片21包括第一极耳211和第二极耳212,请一并参与图4,所述第一极耳211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极耳212,第二极耳212电连接至外壳10。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极耳21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极耳211的长度,当然第二极耳212的长度也可等于或小于第一极耳211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极耳2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第二极耳21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本申请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极耳211均可电连接至至少一所述第二极耳212,由第二极耳212电连接到外壳,从而省略现有的转接焊工艺,并避免转接焊之前裁切极耳造成的毛刺问题,从而避免电芯20短路,提高安全性能。而且,省略转接焊可以减小极耳连接后的体积,在电池100体积一定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能量密度。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片22包括第三极耳221和第四极耳222,所述第三极耳221电连接至所述第四极耳222,第四极耳222电连接到外壳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极耳22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极耳221的长度,当然第四极耳222也可等于或小于第三极耳221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三极耳2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第四极耳22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本申请设置多个所述第三极耳221均可电连接至至少一所述第四极耳222,再由第四极耳222电连接到外壳10,从而省略现有的转接焊工艺,进一步提高电芯20的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
可以理解,如图3,为了提高能量密度,防止极耳受力拉伸导致极片错位短路,多个所述第一极耳211和多个第二极耳212均可以弯折成U型。
其中,所述第一极片21包括第一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上的第一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一极耳211和所述第二极耳212均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体,且未被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覆盖。所述第二极片22包括第二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体上的第二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三极耳221和所述第四极耳222均连接于所述第二集流体,且未被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覆盖。所述第一极片21与所述第二极片22呈现相反的电极性,如,所述第一极片21可以为负极极片,所述第二极片22可以为正极极片。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1、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的第二壳体12、以及极柱13。所述极柱13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2且与所述第二壳体12电性隔绝,所述第二极耳212电连接于所述极柱13,所述第四极耳22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或所述第一壳体11。
通过将所述第二极耳212电连接于所述极柱13,所述极柱13可呈现与所述第一极片21相同的电极性,如,当所述第一极片21为负极极片时,所述极柱13可呈现负极性。所述第二极耳212不需进行转接焊直接与所述极柱13电连接。通过将所述第四极耳22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或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二壳体12或所述第一壳体11可呈现与所述第二极片22相同的电极性,如,当所述第二极片22为正极极片时,所述第二壳体12或所述第一壳体11可呈现正极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极柱13还可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1电性隔绝。所述第二极耳212电连接于所述极柱13,所述第四极耳22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或所述第一壳体11。由于所述第二极耳212的长度较长,所述第二极耳212能够适应所述极柱13在所述外壳10上不同的安装位置。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极柱13也可以省略。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电性隔绝,所述第二极耳21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所述第四极耳222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从而,所述第一极片21和所述第二极片22的电极性可分别引出至所述第二壳体12和所述第一壳体11。此时,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可设有绝缘层(图未示),所述绝缘层用于使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电性隔绝。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耳212包括第一部分2121和连接所述第一部分2121的第二部分2122,所述第一极耳211焊接至所述第一部分2121形成第一焊接部213。当然第一极耳211也可以通过导电胶电连接到第二极耳212。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第四极耳222包括第三部分2221和连接所述第三部分2221的第四部分2222,所述第三极耳221焊接至所述第三部分2221形成第二焊接部223。其中,所述焊接可以为超声波焊接。当然第三极耳221也可通过导电胶电连接到第四极耳222。
其中,所述第二极耳212相较于所述第一极耳211伸出的部分即为所述第二部分2122。所述第四极耳222相较于所述第三极耳221伸出的部分即为所述第四部分2222。所述第二极耳212通过所述第二部分2122连接于所述极柱13,所述第四极耳222通过所述第四部分222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或所述第一壳体11。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100还包括容置于所述外壳10中的第一绝缘件30,所述电芯20包括第一端部20a、与所述第一端部20a相对的第二端部20b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20a和所述第二端部20b之间的外周20c。所述第一极耳211连接所述外周20c,所述第一绝缘件30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一端部20a和/或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端部20b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件3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所述第一绝缘件30位于所述第一端部20a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用于防止所述电芯20与所述极柱13直接接触,进而避免短路情况发生。另一所述第一绝缘件30位于所述第二端部20b和所述第一壳体11之间,用于防止所述电芯20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底壁直接接触,进而进一步避免短路情况发生。
所述第一绝缘件30的材质可以选自聚丙烯(PP)、聚氨酯(PU)、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酰亚胺(PI)、聚酯(PET)、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A)等高分子材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绝缘件30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复合结构。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100还包括容置于所述外壳10中的第二绝缘件40,所述第二绝缘件40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外周20c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绝缘件40用于防止所述电芯20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侧壁直接接触,进而进一步避免短路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接部213和/或所述第二焊接部223位于所述第二绝缘件40和所述电芯20的外周20c之间。所述第一焊接部213和/或所述第二焊接部223上设有绝缘胶41。其中,所述绝缘胶41用于防止所述第一焊接部213和/或所述第二焊接部223和具有相反的电极性的极片直接接触,从而防止短路。所述绝缘胶41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焊接部213和/或所述第二焊接部223提供缓冲力,从而限制所述第一焊接部213和/或所述第二焊接部223由于弯曲而产生的弯曲应力。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耳212和所述第四极耳222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电芯20为叠片电芯,包括多个第一极片21和多个第二极片22。其中三个所述第一极片21上连接有所述第二极耳212,其它多个所述第一极片21上均连接有所述第一极耳211。所述第二极耳212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极耳211的顶部、底部或中间任意层。同理,其中三个所述第二极片22上连接有所述第四极耳222,其它多个所述第二极片22上均连接有所述第三极耳221。所述第四极耳222位于多个所述第三极耳221的顶部、底部或中间任意层。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1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电芯20的容置空间110,所述第二壳体12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1以封闭所述容置空间110。即,所述第二壳体12为所述外壳10的顶盖。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如,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的材质可以为钢合金、铝合金、铁合金、铜合金、镍合金等。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通过焊接或粘胶的方式连接。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电池100为扣式电池,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的材质均为不锈钢。制备时,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可以采用激光切割、机床加工等工艺形成所需的形状。所述第一壳体11还可以采用冲压成型形成冲坑(即,所述容置空间110)。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12设有注液孔(图未示),电解液可经所述注液孔注入。所述注液孔中设有注液塞14,所述注液塞14用于密封所述注液孔,避免注入的电解液漏出或避免外界杂质进入电池内部。当然,所述注液孔还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
请参阅图6,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池200。与所述电池100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极耳212和/或所述第四极耳22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如图6所示,所述第四极耳22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部分所述第三极耳221电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四极耳222,且通过所述第四极耳22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其余的所述第三极耳221电连接于另一所述第四极耳222,且通过所述第四极耳222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底壁。
如此,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可均呈现与所述第二极片22相同的电极性。当然, 两个所述第四极耳222可均电连接于第一壳体11,还可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不做限定。
实际制备时,可以将位于所述电芯20上半部分的第二极片22(即靠近极柱13的部分第二极片22)的第三极耳221电连接于所述第四极耳222,将位于所述电芯20下半部分的第二极片21的第三极耳221电连接于所述第四极耳222。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极耳212和/或所述第四极耳222,可以减小所述电芯20的内阻。
请参阅图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1,所述用电装置1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100或电池200。其中,所述用电装置1可以是消费性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用电装置1还可以为电动工具、储能装置、动力装置等。例如,所述用电装置1还可以是电动汽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池,包括外壳和容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所述外壳;
多个所述第一极耳和多个所述第二极耳弯折成U型,所述第二极耳包括第一部分和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极耳焊接至所述第一部分形成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极耳相较于所述第一极耳伸出的部分即为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电芯包括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外周,所述第一极耳连接所述外周,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第一端部之间;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和极柱,所述极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电性隔绝,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于所述极柱;
所述电池包括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容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第二绝缘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外周之间;
所述第一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绝缘件与所述外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三极耳和第四极耳,所述第三极耳电连接至所述第四极耳,所述第四极耳电连接所述外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极耳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或所述第一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极耳包括第三部分和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三极耳焊接至所述第三部分形成第二焊接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端部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绝缘件与所述外周之间,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或所述第二焊接部上设有绝缘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极耳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通过导电胶电连接,和/或所述第三极耳与所述第四极耳通过导电胶电连接。
9.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0/093451 WO2021237711A1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13384A CN115413384A (zh) | 2022-11-29 |
CN115413384B true CN115413384B (zh) | 2024-10-18 |
Family
ID=78745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99875.5A Active CN115413384B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413384B (zh) |
WO (1) | WO202123771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53670A (zh) * | 2022-12-09 | 2023-05-02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电池盖板、电池、电池包及储能设备 |
CN119426840A (zh) * | 2025-01-10 | 2025-02-14 | 江苏固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软包电池的极耳焊接装置及极耳焊接方法、电池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765527U (zh) * | 2018-01-29 | 2018-08-24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极耳组件、电极组件及电池 |
CN109860498A (zh) * | 2019-01-18 | 2019-06-07 | 重庆市紫建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壳电池的极耳焊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280715B1 (ko) * | 1998-12-17 | 2001-11-02 | 김순택 | 리튬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
WO2010017782A1 (zh) * | 2008-08-15 | 2010-02-18 |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电池极耳与盖板的连接结构及装配方法 |
DE202009012647U1 (de) * | 2009-09-21 | 2009-11-26 | Auto-Kabel Managementgesellschaft Mbh | Batteriezellenverbinder |
CN202662698U (zh) * | 2012-05-07 | 2013-01-09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
CN203119023U (zh) * | 2013-01-14 | 2013-08-07 | 淄博国利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电容电池 |
JP2014146467A (ja) * | 2013-01-28 | 2014-08-14 | Toyota Industries Corp | 蓄電装置 |
CN205050912U (zh) * | 2015-10-19 | 2016-02-2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CN206332097U (zh) * | 2016-11-23 | 2017-07-14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二次电池电芯 |
CN106784586B (zh) * | 2016-12-14 | 2019-06-18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JP7000706B2 (ja) * | 2017-05-29 | 2022-01-19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
WO2019218283A1 (zh) * | 2018-05-16 | 2019-11-21 | 深圳前海优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与电子装置 |
CN208690367U (zh) * | 2018-06-23 | 2019-04-02 | 深圳市创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卷芯和圆柱锂离子电池 |
CN208298952U (zh) * | 2018-06-26 | 2018-12-28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及电子设备 |
CN109301152A (zh) * | 2018-09-30 | 2019-02-01 | 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工艺 |
WO2020103014A1 (zh) * | 2018-11-21 | 2020-05-28 | 深圳市马力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电池及其锂电芯 |
-
2020
- 2020-05-29 WO PCT/CN2020/093451 patent/WO202123771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5-29 CN CN202080099875.5A patent/CN1154133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765527U (zh) * | 2018-01-29 | 2018-08-24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极耳组件、电极组件及电池 |
CN109860498A (zh) * | 2019-01-18 | 2019-06-07 | 重庆市紫建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壳电池的极耳焊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237711A1 (zh) | 2021-12-02 |
CN115413384A (zh) | 2022-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265199B1 (ko) | 이차 전지 | |
JP2021501457A (ja) | バスバー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
KR102490178B1 (ko) | 배터리 및 상기 배터리를 구비하는 전기 장치 | |
JP2008520067A (ja) |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 |
EP4086979A1 (en) |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 |
EP3664191A1 (en) | Electrode assembly comprising plastic member applied to electrode tab-lead joint part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ntaining same | |
CN211654934U (zh) |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 |
CN115413384B (zh) |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 |
CN116093339A (zh) | 电芯及用电设备 | |
CN115588769B (zh) | 一种电池及电子装置 | |
CN115133232B (zh) | 电芯及用电装置 | |
KR100994954B1 (ko) | 보호회로기판이 접속되는 이차전지 | |
CN113597709B (zh) |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 |
CN113661608A (zh) | 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 | |
EP3512007B1 (en) | Electrode component, electrode assembly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 |
JP2023528611A (ja) | 電池及び前記電池を有する電気機器 | |
KR102043458B1 (ko) | 이차 전지 | |
CN212323083U (zh) |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 |
CN216213613U (zh) | 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111403670A (zh) |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 |
CN115189100B (zh) |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107369853B (zh) | 电化学储能装置 | |
CN111403669B (zh) | 电池及具有该电池的用电装置 | |
CN216903439U (zh) | 连接装置、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17468710U (zh) |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