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67389A - 垂直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垂直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67389A
CN115367389A CN202210987321.XA CN202210987321A CN115367389A CN 115367389 A CN115367389 A CN 115367389A CN 202210987321 A CN202210987321 A CN 202210987321A CN 115367389 A CN115367389 A CN 115367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er arm
rocker
cylinder
connecting rod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73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况念
张捷
徐秀才
鲁健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73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673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67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73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7/00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B65G17/30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7/00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B65G17/30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 B65G17/32Individual load-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7/00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B65G17/30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 B65G17/38Chains or like traction elements; Connections between traction elements and load-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垂直输送装置,属于工件输送技术领域。所述垂直输送装置包括筒体、摇臂结构、止挡结构和连杆结构;所述筒体内部具有运输通道,所述筒体的侧壁具有沿着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摇臂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且与所述筒体的外壁连接,所述止挡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且与所述筒体的外壁相连;所述连杆结构连接所述摇臂结构和所述止挡结构,用于使所述止挡结构与所述摇臂结构联动。本公开通过垂直输送装置,可以使得工件在连续输送时,避免发生相互碰撞的现象。

Description

垂直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工件垂直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垂直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领域内,经常需要将物体从低处移动到高处,或将物体从高处移动到低处,此时,一般都需要借助垂直输送装置,即通过垂直输送装置连通高处和低处。
相关技术中,垂直输送装置一般包括筒体和提升结构。其中,筒体的内部具有输送通道。提升结构包括链轮、链条和托爪,链轮可转动地连接在筒体的顶部和底部,托爪与链条连接。固定在链条上的托爪在链轮的作用下能够沿着输送通道上下提升工件。工件在进行输送时,先将工件置于输送通道内,然后使得工件的底部与托爪接触,再驱动链轮转动,链条便可提升托爪带动工件进行移动。然而,当连续输送工件时,工件在输送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惯性和冲击力,可能导致工件在连续输送时发生撞击而影响输送。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垂直输送装置,可以使得工件在连续输送时,避免发生相互碰撞的现象。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垂直输送装置,所述垂直输送装置包括筒体、摇臂结构、止挡结构和连杆结构;所述筒体内部具有运输通道,所述筒体的侧壁具有沿着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摇臂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且与所述筒体的外壁连接,所述摇臂结构被配置为在位于所述运输通道内的工件的作用下从第一状态运动到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摇臂结构部分位于所述筒体中,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摇臂结构位于所述筒体外;所述止挡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且与所述筒体的外壁相连;所述连杆结构连接所述摇臂结构和所述止挡结构,用于使所述止挡结构与所述摇臂结构联动,且所述摇臂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止挡结构位于所述筒体外,所述摇臂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止挡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筒体内。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摇臂结构包括摇臂支架、摇臂本体,所述摇臂支架位于所述筒体之外,且与所述筒体的外壁连接;所述摇臂本体与所述摇臂支架转动连接,且所述摇臂本体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所述筒体的中心轴线,所述摇臂本体与所述传动件转动连接,当所述摇臂结构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摇臂本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筒体之内,当所述摇臂结构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摇臂本体位于所述筒体之外。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摇臂本体远离所述筒体的一侧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摇臂本体的转动平面平行;所述摇臂结构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摇臂支架相抵。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摇臂结构还包括弹簧套,所述弹簧套套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第二端,且一端位于所述限位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限位孔外,与所述摇臂支架相抵。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摇臂支架包括立柱、支座和限位柱,所述立柱沿所述筒体的径向布置,一端与所述筒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支座相连,所述摇臂本体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柱与所述支座连接,所述限位柱和所述摇臂本体的转动轴分别位于所述弹簧套的轴线的两侧,且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摇臂本体的转动平面内。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摇臂本体靠近所述筒体的一侧具有弧形面,所述摇臂本体与所述摇臂支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弧形面的内侧。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止挡结构包括楔形块、阻挡杆和安装结构,所述阻挡杆沿所述筒体的径向布置,所述阻挡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楔形块相连,所述阻挡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所述阻挡杆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筒体上,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楔形块配合,以推动所述阻挡杆轴向移动。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二复位弹簧和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套在所述阻挡杆外,且与所述筒体相连;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导向筒内,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向筒的内壁相抵,第二端与所述阻挡杆的外壁相抵。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摇臂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楔形块传动连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杆结构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滚轮的外圆与所述楔形块的斜面相抵。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当使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垂直输送装置在工件进行连续输送时,由于该垂直输送装置包括筒体,所以可以通过筒体内部的输送通道为工件提供输送通道。
又由于该垂直输送装置包括摇臂结构和止挡结构,且摇臂结构在工件的作用下能够从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同时,止挡结构通过连杆结构联动,且摇臂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止挡结构位于筒体外,摇臂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止挡结构至少部分位于筒体内,所以,这样便可通过摇臂结构来判断筒体的中部是否有工件存在,一旦筒体的内部正在输送工件,此时,摇臂结构便会在工件的作用下由第一状态转化为第二状态,对应的,摇臂结构便会通过连杆结构带动止挡结构移动,使得止挡结构至少部分位于筒体内而对进入到筒体内的下一个工件进行阻挡,避免输送的相邻两个工件之间发生碰撞。
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垂直输送装置不仅能够将工件进行输送,而且,当工件被连续输送时,也能够通过摇臂结构和止挡结构等之间的配合,对工件进行止挡,以保证运输通道内仅有唯一的工件被输送,避免工件之间发生碰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垂直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摇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止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垂直输送装置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筒体;10、运输通道;101、第一开口;102、第二开口;
2、摇臂结构;21、摇臂支架;211、立柱;212、支座;213、限位柱;22、摇臂本体;221、限位孔;222、弧形面;223、减重孔;224、主体;225、连接臂;23、第一复位弹簧;24、弹簧套;
3、止挡结构;31、楔形块;311、楔形部;312、安装部;310、斜面;32、阻挡杆;321、环状凸起;33、安装结构;331、第二复位弹簧;332、导向筒;3321、限位套;3322、外凸缘;
4、连杆结构;41、第一连杆;411、第一接头;412、螺纹调节筒;413、螺纹调节杆;414、连接套;415、第二接头;42、第二连杆;43、滚轮;
10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垂直输送装置,如图1所示,垂直输送装置包括筒体1、摇臂结构2、止挡结构3和连杆结构4。筒体1内部具有运输通道10,筒体1的侧壁具有沿着筒体1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
摇臂结构2位于第一开口101处,且与筒体1的外壁连接,摇臂结构2被配置为在位于运输通道10内的工件的作用下从第一状态运动到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摇臂结构2部分位于筒体1中,在第二状态,摇臂结构2位于筒体1外。
止挡结构3位于第二开口102处,且与筒体1的外壁相连。连杆结构4连接摇臂结构2和止挡结构3,用于使止挡结构3与摇臂结构2联动,且摇臂结构2处于第一状态时,止挡结构3位于筒体1外,摇臂结构2处于第二状态时,止挡结构3至少部分位于筒体1内。
当使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垂直输送装置在工件进行连续输送时,可以通过筒体1内部的运输通道10输送工件。由于该垂直输送装置包括摇臂结构2和止挡结构3,且摇臂结构2在工件的作用下该能够从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同时,止挡结构3通过连杆结构4联动,且摇臂结构2处于第一状态时,止挡结构3位于筒体1外,摇臂结构2处于第二状态时,止挡结构3至少部分位于筒体1内,所以,在工件运动到第一开口101处时,摇臂结构2便会在工件的作用下由第一状态转化为第二状态,对应的,摇臂结构2便会通过连杆结构4带动止挡结构3移动,使得止挡结构3至少部分位于筒体1内,而对进入到筒体1内的下一个工件进行阻挡,避免输送的相邻两个工件之间发生碰撞。
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垂直输送装置不仅能够将工件进行输送,而且,当工件被连续输送时,也能够通对工件进行止挡,避免工件之间发生碰撞。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摇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可选地,摇臂结构2包括摇臂支架21、摇臂本体22,摇臂支架21位于筒体1之外,且与筒体1的外壁连接。摇臂本体22与摇臂支架21转动连接,且摇臂本体22的转动平面平行于筒体1的中心轴线,摇臂本体22与连杆结构4转动连接。
当摇臂结构2位于第一状态时,摇臂本体22至少部分位于筒体1之内,当摇臂结构2位于第二状态时,摇臂本体22位于筒体1之外。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摇臂结构2设置为以上结构,可以通过摇臂支架21与筒体1连接,以为摇臂本体22提供安装基础。同时,可以通过摇臂本体22相对筒体1中的第一开口101转动,以与工件接触而发生转动。在摇臂本体22转动时,可以带动连杆结构4一起移动,进而通过连杆结构4使得摇臂本体22和止挡结构3发生联动。
可选地,摇臂本体22远离筒体1的一侧具有限位孔221,限位孔221的长度方向与摇臂本体22的转动平面平行。
摇臂结构2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23,第一复位弹簧23的第一端位于限位孔221内,第一复位弹簧23的第二端与摇臂支架21相抵。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限位孔221用于安装第一复位弹簧23,以对第一复位弹簧23提供安装基础。
第一复位弹簧23用于将摇臂本体22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即当摇臂本体22在工件的挤压作用下,从第一状态运动到第二状态时,第一复位弹簧23被压缩,在工件与摇臂本体22分离后,第一复位弹簧23能够推动摇臂本体22,使摇臂本体22能够从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
可选地,摇臂结构2还包括弹簧套24,弹簧套24套在第一复位弹簧23的第二端,且弹簧套24的一端位于限位孔221内,弹簧套24的另一端位于限位孔221外,与摇臂支架21相抵。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弹簧套24用于与限位孔221配合,以对第一复位弹簧23进行挤压,使得摇臂本体22能够在第一复位弹簧23下从第二状态转换为第一状态。并且,弹簧套24能够增大第一复位弹簧23与支座212的接触面积,进而稳定的挤压第一复位弹簧23,使得第一复位弹簧23能够发生形变而让摇臂本体22从第二状态复位至第一状态中。
继续参见图1和图2,可选地,摇臂支架21包括立柱211、支座212和限位柱213,立柱211沿筒体1的径向布置,一端与筒体1相连,另一端与支座212相连,摇臂本体22与支座212转动连接,限位柱213与支座212连接,限位柱213和摇臂本体22的转动轴分别位于弹簧套24的轴线的两侧,且限位柱213位于摇臂本体22的转动平面内。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摇臂支架21设置为立柱211、支座212和限位柱213,这样可以通过立柱211与筒体1连接,以使得摇臂支架21能够与筒体1连为一体。同时,限位柱213用于对摇臂本体22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当摇臂本体22在工件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运动时,摇臂本体22向限位柱213靠近,如果摇臂本体22与限位柱213的端部接触,这样摇臂本体22便停止继续转动。
示例性地,限位柱213可以为止动螺钉,其中,止动螺钉通过螺母固定在支座212上。即预先在支座212上焊接螺母,然后止动螺钉通过与螺母配合固定在支座212上。这样方便限位柱213与支座212连接,同时又可以调整限位柱213位于支座212与摇臂本体22之间的长度,从而调整摇臂本体22可转动的范围。
可选地,摇臂本体22靠近筒体的一侧具有弧形面222,摇臂本体22与摇臂支架21的连接处位于弧形面222的内侧。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弧形面222的设置能够使得摇臂本体22在工件的推动下,快速的全部移出筒体1外,避免摇臂本体22阻碍工件移动。
示例性地,摇臂本体22靠近弧形面222的内侧具有减重孔223。这样通过设置减重孔223可以大大减轻摇臂本体22的重量,使得摇臂本体22能够灵活的转动。
可选地,为了方便摇臂本体22与连杆结构4的连接,摇臂本体22包括主体224和连接臂225,主体224与连接臂225的一端连接,连接臂225的另一端与连杆结构4转动连接,且主体224与连接臂225的连接处与支座212转动连接。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止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止挡结构3包括楔形块31、阻挡杆32和安装结构33,阻挡杆32沿筒体1的径向布置,阻挡杆32的第一端与楔形块31相连,阻挡杆32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口102相对,阻挡杆32通过安装结构33安装在筒体1上,连杆结构4与楔形块31配合,以推动阻挡杆32轴向移动。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楔形块31用于与连杆结构4配合,以在连杆结构4沿着筒体1的轴线方向上下移动时而能够推动阻挡杆32轴向移动,使得阻挡杆32能够部分伸入在第二开口102中。
由于阻挡杆32能够在楔形块31的作用下进行轴向移动,所以阻挡杆32在部分伸入在筒体1内时,便可对位于第二开口102处的工件进行止挡。安装结构33用于与筒体1连接,以便使阻挡杆32能够相对第二开口102移动。
可选地,安装结构33包括第二复位弹簧331和导向筒332,导向筒332套在阻挡杆32外,且与筒体1相连。
第二复位弹簧331位于导向筒332内,且第二复位弹簧331的第一端与导向筒332的内壁相抵,第二端与阻挡杆32的外壁相抵。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二复位弹簧331和导向筒332用于对阻挡杆32进行复位,即使得阻挡杆32能够从第二开口102中移出筒体1之外。
由于导向筒332与筒体1连接,且第二复位弹簧331分别与阻挡杆32和导向筒332的内壁相抵,这样当阻挡杆32在楔形块31的推动下位于第二开口102中时,第二复位弹簧331就会在阻挡杆32以及导向筒332的挤压下被压缩。当摇臂本体22从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时,连杆结构4便会下移,此时,楔形块31不会推动阻挡杆32,第二复位弹簧331就会使得阻挡杆32从第二开口102退出,恢复原位。
示例性地,为了方便第二复位弹簧331与阻挡杆32相抵,阻挡杆32的中部具有环状凸起321,第二复位弹簧331的第二端与环状凸起321相抵。
另外,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阻挡杆32不会移出导向筒332内,导向筒332朝向楔形块31的一端具有限位套3321,限位套3321的外壁与导向筒332的内壁连接,且限位套3321的内径小于环状凸起321的外径。
示例性地,为了方便限位套3321与导向筒332之间连接,限位套3321与导向筒33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即限位套3321的外壁具有外螺纹,导向筒332的内壁具有内螺纹。这样方便实现限位套3321与导向筒332拆卸连接。
可选地,限位套332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导向筒332内。
另外,为了方便导向筒332与筒体1之间连接,导向筒332靠近筒体1的一端具有外凸缘3322,外凸缘3322上设有螺孔,螺孔的轴线方向与导向筒332的轴线平行。这样在螺孔内布置螺钉,便可通过螺钉将导向筒332连接到筒体1的外壁上。
示例性地,楔形块31包括楔形部311和安装部312,楔形部311的一侧为斜面310,安装部312位于楔形块31与该斜面310相对的另一侧。安装部312与阻挡杆32相连。
可选地,楔形部311与安装部312之间通过销轴以及开口销进行连接。这样方便实现楔形部311与安装部312之间拆卸连接。
再次参见图1,可选地,连杆结构4包括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第一连杆41的第一端与摇臂本体22转动连接,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4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连杆42的第二端与楔形块31传动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杆41用于与摇臂本体22转动连接,以在摇臂本体22转动时能够进行上下移动。而第二连杆42用于与第一连杆41连接,同时与楔形块31配合。
当摇臂本体22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时,第一连杆41上移,第二连杆42也跟着上移,这样就会推动楔形块31,而使得楔形块31朝向筒体1移动。
示例性地,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形成L型结构。这样方便连杆结构4分别与摇臂本体22和止挡结构3连接配合。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可选地,第一连杆41的轴线方向与筒体1的轴线方向相同。第一连杆41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接头411、螺纹调节筒412、螺纹调节杆413、连接套414和第二接头415。
第一接头411的一端与摇臂本体22转动连接,第一接头411的另一端与螺纹调节筒412的第一端螺纹连接,螺纹调节筒412的第二端与螺纹调节杆413的第一端螺纹连接。螺纹调节杆413的第二端与连接套414的第一端螺纹连接,连接套414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头415的第一端螺纹连接,第二接头415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42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接头411和螺纹调节杆413伸入在螺纹调节筒412内的长度,来适当的调整第一连杆41的长度。
第一连杆41的长度变化范围不超过30mm,用来调整连杆结构4整体长度,补偿装配误差。
再次参见图3,可选地,连杆结构4还包括滚轮43,滚轮43与第二连杆42的第二端连接,滚轮43的外圆与楔形块31的斜面310相抵。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滚轮43与楔形块31的斜面配合,可以大大减小连杆结构4与楔形块31之间的摩擦力,而使得连杆结构4能够沿着楔形块31的斜面快速的移动,进而快速推动阻挡杆32进行轴向移动。
示例性地,滚轮43与第二连杆42之间通过销轴和开口销连接。其中销轴与滚轮43同心布置。开口销插接在销轴上,以避免销轴脱离滚轮43与第二连杆42。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垂直输送装置的工作过程:
摇臂本体22在第一复位弹簧23的作用下,摇臂本体22的弧形面222伸进筒体1的第一开口101中约4~5mm。此时,阻挡杆32并未伸入在筒体1的内部中。下部的工件可以输送至中部。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垂直输送装置另一状态示意图,结合图5,当筒体1内的工件运动到第一开口101处时,工件挤压摇臂本体22的弧形面222,压缩第一复位弹簧23,使摇臂本体22顺时针旋转,摇臂本体22的弧形面222退出筒体1的第一开口101。
同时,摇臂本体22带动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沿筒体1的轴线向上运动。滚轮43沿着楔形块31的斜面310向上运动,楔形块31和阻挡杆32压缩第二复位弹簧331,阻挡杆32伸入进筒体1的内部4~5mm,阻止下一个工件向上输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垂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输送装置包括筒体(1)、摇臂结构(2)、止挡结构(3)和连杆结构(4);
所述筒体(1)内部具有运输通道(10),所述筒体(1)的侧壁具有沿着所述筒体(1)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
所述摇臂结构(2)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01)处,且与所述筒体(1)的外壁连接,所述摇臂结构(2)被配置为在位于所述运输通道(10)内的工件的作用下从第一状态运动到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摇臂结构(2)部分位于所述筒体(1)中,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摇臂结构(2)位于所述筒体(1)外;
所述止挡结构(3)位于所述第二开口(102)处,且与所述筒体(1)的外壁相连;
所述连杆结构(4)连接所述摇臂结构(2)和所述止挡结构(3),用于使所述止挡结构(3)与所述摇臂结构(2)联动,且所述摇臂结构(2)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止挡结构(3)位于所述筒体(1)外,所述摇臂结构(2)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止挡结构(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筒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结构(2)包括摇臂支架(21)和摇臂本体(22),
所述摇臂支架(21)位于所述筒体(1)之外,且与所述筒体(1)的外壁连接;
所述摇臂本体(22)与所述摇臂支架(21)转动连接,且所述摇臂本体(22)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所述筒体(1)的中心轴线,所述摇臂本体(22)与所述连杆结构(4)转动连接,
当所述摇臂结构(2)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摇臂本体(2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筒体(1)之内,当所述摇臂结构(2)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摇臂本体(22)位于所述筒体(1)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本体(22)远离所述筒体(1)的一侧具有限位孔(221),所述限位孔(2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摇臂本体(22)的转动平面平行;
所述摇臂结构(2)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23),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3)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限位孔(221)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3)的第二端与所述摇臂支架(21)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结构(2)还包括弹簧套(24),所述弹簧套(24)套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3)的第二端,且一端位于所述限位孔(221)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限位孔(221)外,与所述摇臂支架(21)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支架(21)包括立柱(211)、支座(212)和限位柱(213),所述立柱(211)沿所述筒体(1)的径向布置,一端与所述筒体(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支座(212)相连,所述摇臂本体(22)与所述支座(212)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柱(213)与所述支座(212)连接,所述限位柱(213)和所述摇臂本体(22)的转动轴分别位于所述弹簧套(24)的轴线的两侧,且所述限位柱(213)位于所述摇臂本体(22)的转动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本体(22)靠近所述筒体(1)的一侧具有弧形面(222),所述摇臂本体(22)与所述摇臂支架(21)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弧形面(222)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3)包括楔形块(31)、阻挡杆(32)和安装结构(33),
所述阻挡杆(32)沿所述筒体(1)的径向布置,所述阻挡杆(32)的第一端与所述楔形块(31)相连,所述阻挡杆(3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口(102)相对,所述阻挡杆(32)通过所述安装结构(33)安装在所述筒体(1)上,所述连杆结构(4)与所述楔形块(31)配合,以推动所述阻挡杆(32)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33)包括第二复位弹簧(331)和导向筒(332),
所述导向筒(332)套在所述阻挡杆(32)外,且与所述筒体(1)相连;
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31)位于所述导向筒(332)内,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31)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向筒(332)的内壁相抵,第二端与所述阻挡杆(32)的外壁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4)包括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
所述第一连杆(41)的第一端与所述摇臂本体(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4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2)的第二端与所述楔形块(31)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垂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4)还包括滚轮(43),所述滚轮(43)与所述第二连杆(4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滚轮(43)的外圆与所述楔形块(31)的斜面(310)相抵。
CN202210987321.XA 2022-08-17 2022-08-17 垂直输送装置 Pending CN1153673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7321.XA CN115367389A (zh) 2022-08-17 2022-08-17 垂直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7321.XA CN115367389A (zh) 2022-08-17 2022-08-17 垂直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7389A true CN115367389A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66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7321.XA Pending CN115367389A (zh) 2022-08-17 2022-08-17 垂直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6738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63400A (ko) * 1999-12-22 2001-07-09 박영구 컨베이어 시스템
CN108974909A (zh) * 2018-09-04 2018-12-11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刚度件自锁式间歇送料机构
CN109014475A (zh) * 2018-07-29 2018-12-18 深圳市心版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路基板生产用自动点焊装置
CN209963880U (zh) * 2019-07-20 2020-01-17 海门市正大电碳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电机碳刷
CN215709894U (zh) * 2021-09-08 2022-02-01 庸信机电(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车间用传送装置
CN215923624U (zh) * 2021-08-05 2022-03-01 英特诺物流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输送装置的分离器及包含其的输送装置
CN114684231A (zh) * 2020-12-31 2022-07-01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挡料功能的双向手推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63400A (ko) * 1999-12-22 2001-07-09 박영구 컨베이어 시스템
CN109014475A (zh) * 2018-07-29 2018-12-18 深圳市心版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路基板生产用自动点焊装置
CN108974909A (zh) * 2018-09-04 2018-12-11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刚度件自锁式间歇送料机构
CN209963880U (zh) * 2019-07-20 2020-01-17 海门市正大电碳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电机碳刷
CN114684231A (zh) * 2020-12-31 2022-07-01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挡料功能的双向手推车
CN215923624U (zh) * 2021-08-05 2022-03-01 英特诺物流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输送装置的分离器及包含其的输送装置
CN215709894U (zh) * 2021-09-08 2022-02-01 庸信机电(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车间用传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57005U (zh) 装配流水线换向机构
CN111908072A (zh) 复烤烟箱自动纠偏推送装置
CN104828614A (zh) 一种橡胶带剪切机上的输送带纠偏装置
CN106032206A (zh) 一种丝饼横向推送装置
CN115367389A (zh) 垂直输送装置
CN213010501U (zh) 复烤烟箱自动纠偏推送装置
CN105600012B (zh) 凸轮连杆式包装纸盒取盒进盒装置
CN113200315A (zh) 皮带尾滚自动清煤装置
CN210312386U (zh) 一种传送压紧机构
CN221478738U (zh) 一种自动复位的新型挡停器
CN219448138U (zh) 一种销轴生产用送料组件
CN207293526U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进料机构
CN220281443U (zh) 一种支护装置
CN219448152U (zh) 一种皮带自动挡偏装置
CN207078623U (zh) 一种用于移动式皮带机的止动装置
CN221439297U (zh) 一种棒料压紧辊输送机
CN221739047U (zh) 一种滚筒顶升移载机构
CN207243355U (zh) 皮带机托辊快速检查托举机构
CN114435946B (zh) 一种机械传动送料装置
CN218260666U (zh) 一种输送线阻挡器
CN205629191U (zh) 具有料片旋转机构的料片输送装置
KR19990026150U (ko) 랙컨베이어의 팰릿 이송장치
CN220299435U (zh) 一种皮带自动纠偏机构
WO2020114010A1 (zh) 传送机台
CN110961888A (zh) 一种导向器全自动压套机及压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