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9349B - 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及组焊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及组焊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9349B
CN115319349B CN202211059277.2A CN202211059277A CN115319349B CN 115319349 B CN115319349 B CN 115319349B CN 202211059277 A CN202211059277 A CN 202211059277A CN 115319349 B CN115319349 B CN 115319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cylinder
press
horizontal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92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19349A (zh
Inventor
李雄飞
孙超
李长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Dal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Dal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Dal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Dal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92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93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19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9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19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9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3K37/047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moving work to adjust its position between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ste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及组焊工艺,涉及机车加工技术领域,装置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平台上的减速机、第一支撑座、第一水平体、圆筒支撑体、龙门行走体、第二水平体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内设置有第一回转轴承,所述第二支撑座内设置有第二回转轴承,所述第二回转轴承与回转盘相连,所述回转盘与油缸相连,油缸上设置有旋转接头体,所述回转盘与第二法兰旋转体相连,本发明使牵引杆等杆状部件旋转焊接过程中始终保证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和筒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动,解决了牵引杆等杆状部件一直以来始终需要定位焊前的预热及定位焊的问题,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焊接缺陷发生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及组焊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及组焊工艺。
背景技术
牵引杆作为机车钢结构的主要承载件,牵引杆主要由牵引杆管体和两端的法兰组成。牵引杆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到机车行走安全的性能。牵引杆是连接车体与转向架的唯一承载件,承受冲击力与拉力等力的综合作用,因此对其焊缝的强度和韧性要求极高。
目前机车牵引杆在工艺方面主要通过四个步骤:一、在专用工装夹具上组装。二、预热并施定位焊。三、预热并在专用焊接工装上进行焊接。四、加工。其中焊接是决定牵引杆是否成功的关键。现有技术始终需要预热并施加定位焊这一步骤。
然而,现有的机车牵引杆组焊工艺存在一定的缺点,因为两端的法兰面之间有平行或垂直的相互位置要求,所以现有的工艺必须先用安装设备及工具对牵引杆的牵引杆管体和两端的法兰进行定位夹紧;为方便两端法兰插入中间杆筒中,法兰与杆筒的配合设计为间隙配合,所以还必须对牵引杆管体和两端的法兰进行预热并施加定位焊、否则在下一步焊接旋转过程中牵引杆管体和两端的法兰之间将不再维持互相的位置关系,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焊接缺陷,且此步骤的存在使整个牵引杆组焊效率降低;此外,施加定位焊后还需要对焊接处进行打磨,一般焊缝探伤在牵引杆全部组焊完成后才进行,所以如果定位焊处出现焊接缺陷,则此处焊缝必须打磨到根部才能进行维修。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因为牵引杆等杆状部件旋转焊接过程中始终保证牵引杆管体和两端的法兰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动,从而需要牵引杆需要预热及定位焊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及组焊工艺。本发明主要利用压装旋转装置,既能保证在压装过程中两端的法兰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又能保证在压装过程中圆柱面在顺应压装力微动调心的过程中径向方向不产生对其自由度的刚性约束力,从而使牵引杆管体和两端的法兰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平台上的减速机、第一支撑座、第一水平体、圆筒支撑体、龙门行走体、第二水平体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内设置有第一回转轴承,所述第一回转轴承与第一法兰旋转体相连,所述第一法兰旋转体内设置有第一法兰,所述减速机与第一联轴器相连,所述第一联轴器与第一轴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插接于第一法兰旋转体中,所述第一联轴器上垂直设置有旋转插杆,所述第一水平体与设置于平台内的第一气缸相连,所述第二水平体与设置于平台内的第二气缸相连,所述圆筒支撑体上设置有用以放置筒体并随筒体滚动的滚轮,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相连,所述龙门行走体沿平台的纵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支撑座内设置有第二回转轴承,所述第二回转轴承与回转盘相连,所述回转盘与油缸相连,所述油缸上设置有旋转接头体,所述回转盘与第二法兰旋转体相连,所述第二法兰旋转体上设置有滑道装配,所述滑道装配上方设置有可沿水平纵向方向进行移动的滑动压装体,所述滑动压装体通过螺栓与旋转接头体相连,所述滑动压装体内插接有第二法兰定位体,所述第二法兰定位体内设置有第二法兰和筒体压装柱,调整螺丝设置于第二法兰定位体上并与筒体压装柱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带动第一水平体和第二水平体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当旋转工作时,所述第一水平体和第二水平体处于下限位,当不旋转工作时,所述第一水平体和第二水平体的最上端与第一法兰旋转体和第二法兰旋转体的最下端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插杆为可拆卸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法兰旋转体上设置有用以调节法兰位置的垂直压紧螺丝、左侧调节螺丝和右侧调节螺丝。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上设置有用以缓冲的橡胶,所述龙门行走体内部设置有筒体压紧橡胶块。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压装体内设置有左侧调节橡胶块、右侧调节橡胶块和垂直调节橡胶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车牵引杆组焊工艺,基于上述的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筒体的两端与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相连处采用过盈配合,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上开设导入角;
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带动第一水平体和第二水平体向上移动直至第一水平体的最上端与第一法兰旋转体的最下端贴合、第二水平体的最上端与第二法兰旋转体的最下端贴合,第一法兰旋转体与第二法兰旋转体处于水平位置;
油缸向右动作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此时为初始位置;
将第一法兰安装至第一法兰旋转体中,将筒体安装至圆筒支撑体上;
旋转调整螺丝,将筒体压装柱顶入筒体中,直到筒体压装柱左侧端面与筒体外侧右端面相贴合;
油缸带动滑动压装体动作,滑动压装体安装于滑道装配上,第二法兰定位体、筒体压装柱、调整螺丝相互作用推动筒体向左动作,使第一法兰右端面与筒体左端面相近,调节调整螺丝使第一法兰右端面与筒体左端面相贴合;
调整龙门行走体上的螺丝使筒体压紧橡胶块向下作用直到筒体的轴心向下移动与第一法兰的轴心在垂直方向上相重合,调整左侧调节螺丝与右侧调节螺丝使筒体的轴心与第一法兰的轴心在水平方向上相重合,调整调节调整螺丝使第一法兰压入筒体中;
启动油缸向左动作将第一法兰压入筒体中,直至第一法兰右端面与筒体外侧左端面相贴合,第一法兰与筒体装配完毕;
启动油缸向右回到初始位置,调节垂直压紧螺丝对第一法兰进行最终压紧,旋转调整螺丝将筒体压装柱向右动作回到初始位置;
将第二法兰安装至第二法兰定位体中;
油缸向左动作直到第二法兰左端面与筒体右端面相距一定距离;
调节调整螺丝使筒体向左移动直到第二法兰左端面与筒体右端面相贴合;
调整螺丝带动垂直调节橡胶块上下移动,使第二法兰定位体随垂直调节橡胶块上下移动,直到第二法兰在垂直方向上与筒体中心线重合;调整螺丝带动左侧调节橡胶块与右侧调节橡胶块左右移动,同时带动第二法兰定位体左右移动直到第二法兰在水平方向上与筒体中心线重合,调节调整螺丝使第二法兰压入筒体中;
启动油缸向左动作将第二法兰压入筒体中,直至第二法兰(19)左端面与筒体(17)外侧右端面相贴合,第二法兰与筒体装配完毕;
松开左侧调节橡胶块、右侧调节橡胶块和筒体压紧橡胶块;
在第一联轴器上安装旋转插杆;
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带动第一水平体和第二水平体向下移动直到第一水平体和第二水平体处于下限位位置;
减速机启动带动筒体、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转动并焊接。
进一步地,安装第一法兰时,调节垂直压紧螺丝对第一法兰进行初步压紧,调整左侧调节螺丝与右侧调节螺丝,将第一法兰初步调整到位。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设置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使牵引杆等杆状部件旋转焊接过程中始终保证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和筒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动,解决了牵引杆等杆状部件一直以来始终需要预热及定位焊的问题,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焊接缺陷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面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左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筒体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右视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I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主视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右视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机车牵引杆示意图。
图中:1、平台;2、减速机;3、第一支撑座;4、第一水平体;5、圆筒支撑体;6、龙门行走体;7、第二水平体;8、第二支撑座;9、第一回转轴承;10、第一法兰旋转体;11、第一法兰;12、第一联轴器;13、第一轴;14、旋转插杆;15、第一气缸;16、第二气缸;17、筒体;18、滚轮;19、第二法兰;20、第二回转轴承;21、回转盘;22、油缸;23、旋转接头体;24、第二法兰旋转体;25、滑道装配;26、滑动压装体;27、第二法兰定位体;28、筒体压装柱;29、垂直压紧螺丝;30、左侧调节螺丝;31、右侧调节螺丝;32、筒体压紧橡胶块;33、左侧调节橡胶块;34、右侧调节橡胶块;35、垂直调节橡胶块;36、调整螺丝;37、法兰二旋转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向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位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筒体17的两端与第一法兰11和第二法兰19采用过盈配合,如图1-6和图9所示。
减速机2与平台1以螺栓相互连接,第一联轴器12与减速机2连接,第一支撑座3与平台1螺栓相互连接,各自加工有凸起,可承受油缸22所施加的纵向力,第一回转轴承9与第一支撑座3以螺栓相互连接,第一法兰旋转体10与第一回转轴承9以螺栓相互连接,第一法兰旋转体10可随第一回转轴承9进行旋转,第一轴13右端插于第一法兰旋转体10中,其上设计安装有平键,旋转插杆14插装于第一轴13左端,当减速机2旋转时可通过第一联轴器12带动旋转插杆14进行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轴13、第一回转轴承9、第一法兰旋转体10同时进行旋转。旋转插杆14可拆卸,当不需第一联轴器12带动相应部件旋转时,可将旋转插杆14拆下。
垂直压紧螺丝29、左侧调节螺丝30、右侧调节螺丝31安装于第一法兰旋转体10上,垂直压紧螺丝29的作用是保证第一法兰11下端面与第一法兰旋转体10紧密贴合,从而保证第一法兰11的水平,左侧调节螺丝30、右侧调节螺丝31用来调节第一法兰11的位置,以上所有部件的作用是安装及定位夹紧第一法兰11。
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通过滑道装配与平台1相连接,第一气缸15可带动水平体4垂直上下移动,第二气缸16可带动水平体7垂直上下移动,旋转工作时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处于下限位,不旋转工作时,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最上端与第一法兰旋转体10最下端、第二法兰旋转体24最下端相互贴合,由于第一水平体4、第二水平体的最上端始终是一水平面,当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最上端与第一法兰旋转体10最下端、第二法兰旋转体24最下端相互贴合时,即可保证第一法兰旋转体10、第二法兰旋转体24处于图中所示的水平位置,即可保证第一法兰11与第二法兰19相互平行。
圆筒支撑体5与平台1以螺栓相互连接,滚轮18安装于圆筒支撑体5上,滚轮18用以支撑筒体17,滚轮18上安装有橡胶,起缓冲调节作用,滚轮18可在筒体3旋转时随其滚动。龙门行走体6可在平台1的纵向方向移动,龙门行走体6上安装有轮子,需要压紧筒体时则移动到所需位置,当工件需要拿出时,则移动到平台纵向方向的两端。筒体压紧橡胶块32则以螺丝为载体与龙门行走体6相连接,旋转螺丝可对筒体压紧橡胶块32进行上下移动,间接对筒体进行压紧。滚轮18上的橡胶和筒体压紧橡胶块32的最重要作用是保证筒体3在压装对心过程中可径向微动,保证在压装对心过程中不产生径向的刚性约束对工件造成破坏。
第二支撑座8与平台1螺栓相互连接,各自加工有凸起,可承受油缸22所施加的纵向力,第二回转轴承20与第二支撑座8以螺栓相互连接,回转盘21与第二回转轴承20以螺栓相互连接,回转盘21可随第二回转轴承20进行旋转,油缸22与回转盘21以螺栓相连接,可随回转盘21进行旋转,油缸22配有旋转接头体23。油缸22在此处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过盈配合装配所需的压装力。
法兰二旋转装配包含:第二法兰旋转体24,滑动压装体26,第二法兰定位体27,筒体压装柱28,调整螺丝36,左侧调节橡胶块33,右侧调节橡胶块34,垂直调节橡胶块35,滑道装配25。法兰二旋转装配与回转盘21以螺栓相互连接,可随回转盘21旋转而旋转。
滑道装配25下端与第二法兰旋转体24相连接,上端与滑动压装体26相连接,滑动压装体26可在水平纵向方向进行移动,第二法兰定位体27插装于滑动压装体26中,第二法兰定位体27与滑动压装体26左右两侧间具有游动间隙,保证了第二法兰定位体27可在滑动压装体26中进行上下移动,同时也能保证第二法兰19在第二法兰定位体27上下移动过程中始终保证水平,第二法兰19安装于第二法兰定位体27中,使第二法兰19的上下端面始终水平。筒体压装柱28插装于第二法兰定位体27中,调整螺丝36安装于第二法兰定位体27上且与筒体压装柱28相连接,旋转调整螺丝36可带动筒体压装柱28在第二法兰定位体27中左右移动。筒体压装柱28可通过筒体压装柱端面直接与筒体17相接触,实现对筒体17的压装。筒体压装柱28可通过筒体压装柱端面直接与第二法兰外侧右端面相接触,实现对第二法兰19的压装。调整螺丝36带动筒体压装柱28的移动间接带动筒体和第二法兰19缓慢移动,保证在对心过程中不对工件造成损伤。左侧调节橡胶块33、右侧调节橡胶块34、垂直调节橡胶块35装于滑动压装体26中,可在螺丝的带动下左右移动、上下移动,实现第二法兰19与筒体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对心。左侧调节橡胶块33、右侧调节橡胶块34、垂直调节橡胶块35的最重要作用是保证第二法兰19在压装对心过程中可垂直及水平方向进行微动,保证在压装对心过程中不产生径向的刚性约束对工件造成破坏。垂直调节橡胶块35安装方式如图6所示,此方式可保证上下皆有调节量。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车牵引杆组焊工艺。
两端法兰与中间筒体17的装配配合全部采用过盈配合,结合长度22mm,最大过盈量0.166mm,最小过盈量0.109mm,被包容件内径99mm,配合直径115mm,包容件外径133mm,最小压装力约1.1吨,最大压装力约1.7吨。转动力矩约666NM。
第一气缸15和第二气缸16带动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向上移动直到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最上端与第一法兰旋转体10最下端、第二法兰旋转体24最下端相互贴合,此时第一法兰旋转体10、第二法兰旋转体24处于水平位置。
油缸向右动作使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此时为油缸及相应部件初始位置。
将第一法兰11安装于第一法兰旋转体10中,此时第一法兰11的下端面与下第一法兰旋转体10贴合,调节垂直压紧螺丝29对第一法兰11进行初步压紧,反复调整左侧调节螺丝30与右侧调节螺丝31,将第一法兰11初步调整到位。
将筒体17安装于圆筒支撑体5上。
旋转调整螺丝36,将筒体压装柱28顶入筒体17中直到筒体压装柱左侧端面与筒体外侧右端面相贴合;。
油缸22动作,带动滑动压装体26动作,滑动压装体26安装于滑道装配上,再通过第二法兰定位体27、筒体压装柱28、调整螺丝36的相互作用最终推动筒体17向左动作,使第一法兰右端面与筒体左端面相近。
手动调节调整螺丝36将筒体17向左移动直到使第一法兰右端面与筒体左端面贴合。
由于设计中筒体17的轴心略高于第一法兰11的轴心,所以此时调整龙门行走体6上的螺丝使筒体压紧橡胶块32向下作用直到筒体17的轴心向下移动直到与第一法兰11的轴心在垂直方向上相重合。在此过程中随时调整左侧调节螺丝30与右侧调节螺丝31使筒体17的轴心与第一法兰11的轴心在水平方向上相重合。
伴随着上述过程要随时手动调节调整螺丝36将筒体17慢慢压入第一法兰11中。由于调整螺丝36的压力有限,所以压入深度有限,此过程主要是为了保证通过第一法兰11上的导入角将筒体17初步压入过程中不至于损伤工件,调节及压入过程也可直接采用油缸22,但对电气及液压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筒体支撑滚轮上的橡胶与筒体压紧橡胶块32保证了筒体17在压入过程中可自适应进行微量调整,不产生大的应力约束对工件造成破坏。
继续启动油缸向左动作将第一法兰11压入筒体17中,直至第一法兰11右端面与筒体17外侧左端面相贴合,此时第一法兰11与筒体17装配完毕。
油缸22向右动作回到初始位置,调节垂直压紧螺丝29对第一法兰11进行最终压紧,旋转调整螺丝36将筒体压装柱28向右动作回到初始位置。
将第二法兰19安装于第二法兰定位体27中。
油缸向左动作直到第二法兰左端面与筒体右端面相距一定距离。
手动调节调整螺丝36使筒体17向左移动直到第二法兰左端面与筒体右端面相贴合;
调整螺丝带动垂直调节橡胶块35上下移动,同时第二法兰定位体27也会随之上下移动直到带动第二法兰19在垂直方向上与筒体17中心线重合,第二法兰定位体27垂直运动,第二法兰19的上下面始终保持水平,调整螺丝带动左侧调节橡胶块33与右侧调节橡胶块34左右移动,同时第二法兰定位体27也会随之左右移动直到带动第二法兰19在水平方向上与筒体17中心线重合。
伴随着上述过程要随时手动调节调整螺丝36将第二法兰19慢慢压入筒体17中,由于调整螺丝36的压力有限,所以压入深度有限,此过程主要是为了保证通过第二法兰19上的导入角将第二法兰19初步压入过程中不至于损伤工件,调节及压入过程也可直接采用油缸22,但对电气及液压控制精度要求较高,左侧调节橡胶块33、右侧调节橡胶块34与垂直调节橡胶块35保证了在压入过程中第二法兰19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可自适应进行微量调整,不产生大的应力约束对工件造成破坏,同时也能够保证第二法兰19的上下面始终保持水平。
继续启动油缸向左动作将第二法兰19压入筒体17中,直至第二法兰19左端面与筒体17外侧右端面相贴合,此时第二法兰19与筒体17装配完毕。
松开左侧调节橡胶块33,右侧调节橡胶块34,松开筒体压紧橡胶块32。
油缸向右动作带动相应部件回到初始位置。
松开龙门行走体6上的压紧螺丝,微量松开第一法兰旋转体10上的所有螺丝,上述步骤是为尽量去除可能对工件产生的应力。
安装旋转插杆14。
第一气缸15和第二气缸16带动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向下移动直到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处于下限位位置。保证第一法兰旋转体10可任意旋转。
减速机启动带动牵引杆转动进行焊接。
实施例3
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筒体17的两端与第一法兰11和第二法兰19采用间隙配合,如图7-9所示。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法兰二旋转装配(包含第二法兰旋转体24,滑动压装体26,第二法兰定位体27,筒体压装柱28,调整螺丝36,左侧调节橡胶块33,右侧调节橡胶块34,垂直调节橡胶块35,滑道装配25)从回转盘21上拆下,将法兰二旋转体37安装于回转盘21上。
油缸22在此方案中的主要作用是间隙配合下直接对第二法兰19施加大吨位的纵向作用力,间接使筒体17与法兰的接触面产生静摩擦力,进而产生旋转方向的扭矩,筒体17与法兰的接触面之间可采用特殊处理增加相应的静滑动摩擦系数,又油缸22对第一回转轴承9和第二回转轴承20产生的扭矩非常小,因为滚动摩擦系数约为0.001-0.0015,而滑动摩擦系数一般在0.1以上,对于滑动摩擦可忽略不计。通过上述原理产生的静摩擦力矩可带动牵引杆的3个部件同时旋转而不产生相互位置变化。整个传递扭矩的过程为:减速机22产生的扭矩通过第一联轴器12、旋转插杆14、第一轴13、第一法兰旋转体10传递到第一法兰11上,第一法兰11再通过静摩擦力矩传递到筒体17上,筒体17再通过静摩擦力矩传递到第二法兰19上,第二法兰19再传递到油缸22、法兰二旋转体37及第二回转轴承20上。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车牵引杆组焊工艺。
两端法兰与中间圆筒的装配配合全部采用间隙配合,油缸压力10吨,静摩擦系数0.1,静摩擦力矩约550NM。滚动摩擦力矩约47NM。
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处于下限位位置。保证第一法兰旋转体10和法兰二旋转体(12)可任意旋转。
油缸22向右动作处于初始位置。
第一气缸15和第二气缸16带动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向上移动直到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最上端与第一法兰旋转体10最下端、法兰二旋转体37最下端相互贴合,此时第一法兰旋转体10、法兰二旋转体37处于图7中所示的水平位置。
将第一法兰11安装于第一法兰旋转体10中,将筒体17安装于圆筒支撑体5上,将第二法兰19安装于第二法兰旋转体24中,油缸22左动作将第二法兰19、筒体17及第一法兰11依次压紧。
第一气缸15和第二气缸16带动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向下移动到下限位。
安装旋转插杆14。
减速机启动带动牵引杆转动并焊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平台(1)上的减速机(2)、第一支撑座(3)、第一水平体(4)、圆筒支撑体(5)、龙门行走体(6)、第二水平体(7)和第二支撑座(8),所述第一支撑座(3)内设置有第一回转轴承(9),所述第一回转轴承(9)与第一法兰旋转体(10)相连,所述第一法兰旋转体(10)内设置有第一法兰(11),所述减速机(2)与第一联轴器(12)相连,所述第一联轴器(12)与第一轴(1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轴(13)的另一端插接于第一法兰旋转体(10)中,所述第一联轴器(12)上垂直设置有旋转插杆(14),所述第一水平体(4)与设置于平台(1)内的第一气缸(15)相连,所述第二水平体(7)与设置于平台(1)内的第二气缸(16)相连,所述圆筒支撑体(5)上设置有用以放置筒体(17)并随筒体(17)滚动的滚轮(18),所述筒体(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法兰(11)和第二法兰(19)相连,所述龙门行走体(6)沿平台(1)的纵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支撑座(8)内设置有第二回转轴承(20),所述第二回转轴承(20)与回转盘(21)相连,所述回转盘(21)与油缸(22)相连,所述油缸(22)上设置有旋转接头体(23),所述回转盘(21)与第二法兰旋转体(24)相连,所述第二法兰旋转体(24)上设置有滑道装配(25),所述滑道装配(25)上方设置有可沿水平纵向方向进行移动的滑动压装体(26),所述滑动压装体(26)通过螺栓与旋转接头体(23)相连,所述滑动压装体(26)内插接有第二法兰定位体(27),所述第二法兰定位体(27)内设置有第二法兰(19)和筒体压装柱(28),调整螺丝(36)设置于第二法兰定位体(27)上并与筒体压装柱(28)相连;
所述第一气缸(15)和第二气缸(16)带动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当旋转工作时,所述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处于下限位,当不旋转工作时,所述第一水平体(4)和第二水平体(7)的最上端与第一法兰旋转体(10)和第二法兰旋转体(24)的最下端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插杆(14)为可拆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旋转体(10)上设置有用以调节法兰位置的垂直压紧螺丝(29)、左侧调节螺丝(30)和右侧调节螺丝(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8)上设置有用以缓冲的橡胶,所述龙门行走体(6)内部设置有筒体压紧橡胶块(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压装体(26)内设置有左侧调节橡胶块(33)、右侧调节橡胶块(34)和垂直调节橡胶块(35)。
CN202211059277.2A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及组焊工艺 Active CN1153193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9277.2A CN115319349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及组焊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9277.2A CN115319349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及组焊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9349A CN115319349A (zh) 2022-11-11
CN115319349B true CN115319349B (zh) 2025-02-11

Family

ID=83927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9277.2A Active CN115319349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及组焊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1934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4777A (zh) * 2011-12-22 2012-07-11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机车试验台轮对对中调节方法及牵引力计台
CN108213923A (zh) * 2018-02-13 2018-06-29 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桥壳法兰盘压装焊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70451B1 (ko) * 2014-03-07 2014-12-08 (주)녹원 파이프 용접 장치
CN111408863A (zh) * 2020-03-30 2020-07-14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半轴总成的焊接设备
CN111843926B (zh) * 2020-07-21 2022-07-12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牵引电机联合调试方法及系统工装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4777A (zh) * 2011-12-22 2012-07-11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机车试验台轮对对中调节方法及牵引力计台
CN108213923A (zh) * 2018-02-13 2018-06-29 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桥壳法兰盘压装焊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9349A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13923B (zh) 汽车后桥壳法兰盘压装焊接装置
CN104924170A (zh) 一种改进的车轮气门孔在线去毛刺装置
CN115319349B (zh) 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旋转装置及组焊工艺
CN109277540B (zh) 一种结晶器的定位锁紧系统
CN101987384A (zh) 齿轮花键磨床
CN205817374U (zh) 一种设有外置式销轴套的顶卡一体式夹紧装置
CN116216497A (zh) 一种开口罐体起吊工装及方法
CN102357771B (zh) 一种滚压机床
CN113957218B (zh) 一种提升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辊轧装置及方法
CN215200463U (zh) 一种筒体环缝压紧扳边机构
CN102632411A (zh) 一种大面积不平整表面板材加工随动压紧装置
CN212019434U (zh) 一种用于抽油杆加工的气动卡盘
CN205966895U (zh) 一种折弯装置
CN112705900A (zh) 一种筒体环缝压紧扳边机构
CN106141421B (zh) 一种大吨位双头摩擦焊机及其焊接方法
CN106739872A (zh) 一种汽车轮胎拆装机
CN106956176A (zh) 金属板材切口的磨平方法
CN211661458U (zh) 发动机缸体装配线上的机械手搬运装置
CN211965792U (zh) 一种大型锻造件的操作装置
CN114309440A (zh) 一种轴承套圈锻件生产装置以及工艺
CN106558951A (zh) 电动机定子翻转装置
CN208051464U (zh) 刀剑玩具夹紧机构
CN101502929B (zh) 用于压装机车轮轴驱动齿轮的工装部件
CN119282662A (zh) 一种主动齿轮与电机压装的装置及方法
CN204843683U (zh) 车轴机械手卡爪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