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5423A - 储能装置、灭火方法、灭火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灭火方法、灭火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75423A CN115275423A CN202210832027.1A CN202210832027A CN115275423A CN 115275423 A CN115275423 A CN 115275423A CN 202210832027 A CN202210832027 A CN 202210832027A CN 115275423 A CN115275423 A CN 1152754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re
- box
- energy storage
- fire extinguishing
- box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0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 A62C3/16—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in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e.g. cableway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5/00—Permanently-installed equipment
- A62C35/58—Pipe-line syste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7/00—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from their environment, e.g. from corros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储能装置、灭火方法、灭火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储能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用于放置储能电池,箱体上开设有注液口;消防管道,设置于箱体内,消防管道与注液口相连通,消防管道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口,且多个出水口位于箱体的底部。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将消防管道上的出水口设置于箱体的底部,可以使得水或者灭火剂进入箱体后,能够从箱体的底部逐渐向上蔓延,最终将处于着火状态的储能电池或者和其他部件淹没,从而实现对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隔氧,保证灭火的效果。避免水被箱体内的高温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效地防止箱体内发生二次复燃,进一步地保证灭火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量存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装置、灭火方法、灭火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储能装置均配备有常规的消防设备,用于在箱体内着火时进行灭火,然而,常规的消防设备多采用七氟丙烷、全氟己酮等气体灭火装置,是通过隔绝氧气来实现灭火,但无法使电池降温,一旦有外部氧气进入,就易引起电池复燃,且电池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电池复燃后甚至可能引发气体爆炸。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对储能装置进行灭火的效果,以进一步减小损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储能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灭火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灭火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灭火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储能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放置有储能电池,箱体上开设有注液口;消防管道,设置于箱体内,消防管道与注液口相连通,消防管道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口,且多个出水口位于箱体的底部。
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用于放置储能电池,以及与储能电池相连接的相关设备,例如,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负责对储能电池电压、温度、电流、容量等信息的采集,实时状态监测和故障分析,同时通过通讯链路与PCS、监控与调度系统联机通信,实现对电池进行优化的充放电管理控制。箱体内还可以放置与储能电池相连接的变流器,变流器是连接储能电池和外部电网的中间能量转换环节,把储能电池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或者是把外部电网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充到储能电池里面,具有双向变流功能,可以充电和放电两个方向的能量控制。箱体内还可以放置与储能电池相连接的其他相关设备,以实现储能装置的正常运转。通过箱体的设置,可以实现储能装置各个部件的集成,以保证储能装置结构的整体性,进而便于对储能装置进行移动运输,提高储能装置的应用灵活性。
进一步地,储能装置还包括有设置于箱体内的消防管道,通过消防管道的设置,可以在箱体内发生火情时,将水或者其他灭火剂从消防管道输入至箱体内,从而通过水或者其他灭火剂对箱体内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或者隔氧,以实现灭火功能。具体地,消防管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相应地,在箱体的体壁上设置有注液口,消防管道的进水口与箱体上的注液口相连通,从而可以将储能装置外部的水源或正灭火剂通过箱体上的注液口引入消防管道,进一步地,消防管道上还开设有出水口,注入消防管道中的水或者其他灭火剂能够从消防管道上的出水口流至箱体内,以实现灭火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储能装置的储能电池充电中或充电后休止中,此时电池电压较高,电池活性较大,并联电池簇间形成环流,导致电芯处于过充状态,电压升高形成内短路,易造成火灾事故;相关技术中,储能装置均配备有常规的消防设备,用于在箱体内着火时进行灭火,然而,常规的消防设备多采用七氟丙烷、全氟己酮等气体灭火装置,是通过隔绝氧气来实现灭火,但无法使电池降温,一旦有外部氧气进入,就易引起电池复燃,且电池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电池复燃后甚至可能引发气体爆炸。因此,当储能装置所配备的常规消防设备无法彻底将火扑灭时,将外部的水或者灭火剂通过消防管道引入箱体内,可以有效地对箱体内进行降温隔氧,从而有效地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甚至发生爆炸。
进一步地,消防管道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出水口,从而使得水或灭火剂能够从箱体内的不同位置进入箱体,进而提高水或灭火剂的注入效率,进一步提高灭火效率。同时,多个出水口位于箱体的底部。通过将多个出水口设置于箱体的底部,可以使得水或者灭火剂进入箱体后,能够从箱体的底部逐渐向上蔓延,最终将处于着火状态的储能电池或者和其他部件淹没,从而实现对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隔氧,保证灭火的效果。并且,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从箱体上部对箱体内进行喷淋的灭火方式,从底部逐渐淹没箱体的灭火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水在喷淋过程中被箱体内的高温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效地防止箱体内发生二次复燃,保证灭火效果。
进一步地,储能电池在发生火灾后,然后已生成CH4,CO,C2H4,H2S,HF,HCI,SO2,HCN等有毒有害的气体,但是这些气体可溶于水中,因此,在向箱体内注水的过程中,也可以将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溶于水中,有效地避免有害气体扩散。
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在箱体内设置消防管道,可以实现储能装置所配备的常规消防设备无法彻底将火扑灭时,将外部的水或者灭火剂通过消防管道引入箱体内,可以有效地对箱体内进行降温隔氧,从而有效地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甚至发生爆炸。进一步地,通过将消防管道上的出水口设置于箱体的底部,可以使得水或者灭火剂进入箱体后,能够从箱体的底部逐渐向上蔓延,最终将处于着火状态的储能电池或者和其他部件淹没,从而实现对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隔氧,保证灭火的效果。避免水被箱体内的高温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效地防止箱体内发生二次复燃,进一步地保证灭火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储能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注液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注液口均与消防管道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箱体上可以开设有多个注液口,相应地,消防管道上也可以开设有相同数量的进水口,消防管道上的多个进水口与箱体上的多个注液口一一对应连通。从而在向箱体内注入灭火剂时,可以通过多个注液口同时进行注入,进而有效地提高灭火剂的注入效率,进而提高灭火效率。
具体地,在箱体内,消防管道可以直接设置于箱体的底壁上,相应地,多个注液口可以沿箱体的周向开设于箱体的侧壁的底部,从而保证注液口与消防管道的位置相对,使得灭火剂进入消防管道后能够直接从消防管道的出水口流出并逐渐从箱体的底部向上蔓延,减少灭火剂的流动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灭火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储能装置还包括:支架,设置于箱体内,用于放置储能电池;其中,多个出口中的一部分与支架相对。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能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箱体内的支架,支架用于放置储能电池,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箱体内的高度空间,将多个储能电池进行堆叠,提高箱体内的空间利用率,进而也能提高储能装置的电能存储量。
进一步地,消防管道上的多个出水口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为与支架相对,从而使得灭火剂通过这些进水口进入箱体内之后能够第一时间与支架相接触,也即对支架进行降温,以保证直接不会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损坏,避免支架坍塌导致多个储能电池掉落而造成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储能电池的支架可以采用金属材料进行制作,以保证支架的强度,保证支架的承重能力,然而,在高温作用下,金属支架变软,从而在储能电池的压力下容易弯折倒塌,因此,将一部分进水口与支架相对,可以有效地对支架降温,保证支架的支撑能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储能装置还包括:导线,设置于箱体内,用于与储能电池相连接;其中,多个出水口中的一部分与导线相对。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能装置还包括导线,导线可用于将储能电池与外部设备或者与变流器等设备进行连接,以实现电能的传输与接收。
进一步地,将消防管道上的多个出水孔中的至少一部分与导线相对,也即使得灭火剂进入消防管道后,能够通过与导线相对的这一部分出水口流出进而直接与导线相接触,从而直接对导线进行降温以及隔氧,避免导线发生燃烧。
可以理解的是,导线通常采用金属丝线外部包裹绝缘材料来进行制作,而金属丝线外部的绝缘材料通常容易发生燃烧,或者在高温时容易融化使得内部的金属丝线外露,因此,在发生火情时,导线之间极易出现连接异常导致短路烧毁设备的现象,通过将一部分出水口与导线相对,可以第一时间对导线进行降温隔氧,避免导线外部绝缘层融化,从而有效降低火情所造成的损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储能装置还包括:排烟窗口,开设于箱体上,且位于箱体的上部;排烟阀,与箱体相连接,用于开启或关闭排烟窗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能装置的箱体上还开设有排烟窗口,通过排烟窗口的而设置,可以在箱体内发生火情的过程中,当箱体内的压力过大时,通过排烟窗口进行泄压,避免箱体内气压过大导致爆炸,进一步保证了储能装置灭火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具体地,排烟窗口可以开设于箱体的上部,具体可以开设于箱体的侧壁的上部或者直接开设于箱体的顶壁上。
进一步地,在箱体上与排烟窗口相对的位置上,还可以设置有排烟阀,通过排烟阀可以实现对排烟窗口进行开启或关闭。具体地,在火情发生的过程中,当箱体内的压力未达到预设压力时,控制排烟窗口关闭,以避免外部氧气通过排烟窗口进入箱体内,也即避免外部氧气进入箱体造成助燃。当箱体内的压强达到预设压强时,开启排烟阀,以实现泄压,避免箱体内压力过大发生爆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储能装置还包括:阀体,与箱体相连接,用于开启或关闭注液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箱体上与注液口相对的位置上,还包括阀体,阀体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注液口。具体地,当储能装置的箱体内发生火情时,首先可以通过储能装置配备的常规消防设备进行灭火,此时无需外部灭火剂注入,因此,控制阀体关闭,以保持注水口关闭,避免氧气从注水口进入箱体而发生助燃。当储能装置所配备的常规消防设备无法彻底将火扑灭时,此时将外部灭火剂的管道连接至注水口处,然后控制阀体打开,以使得外部灭火剂能够从注水口进入消防管道,进而对箱体内进行灭火,从而有效地对箱体内进行降温隔氧,从而有效地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甚至发生爆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灭火方法,用于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储能装置,灭火方法包括:获取箱体内的温度;基于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用于关闭或者开启注液口的阀体开启,以通过注液口向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基于箱体内的灭火剂的体积达到预设体积,控制阀体关闭。
本发明提供的灭火方法,用于储能装置,其中储能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用于放置储能电池,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消防管道,通过消防管道的设置,可以在箱体内发生火情时,将水或者其他灭火剂从消防管道输入至箱体内,从而通过水或者其他灭火剂对箱体内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或者隔氧,以实现灭火功能。
具体地,首先获取箱体内的温度,当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可以确定当前箱体内发生火情,并且储能装置所配备的消防设备已经无法对火情进行控制,进一步地,控制用于开启或关闭箱体上的注水口的阀体开启,以使得外部灭火剂能够通过注水口进入消防管道内,进而通过消防管道的出水口进入箱体内。其中,消防管道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出水口,并且,多个出水口位于箱体的底部。通过将多个出水口设置于箱体的底部,可以使得水或者灭火剂进入箱体后,能够从箱体的底部逐渐向上蔓延,最终将处于着火状态的储能电池或者和其他部件淹没,从而实现对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隔氧,保证灭火的效果。并且,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从箱体上部对箱体内进行喷淋的灭火方式,从底部逐渐淹没箱体的灭火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水在喷淋过程中被箱体内的高温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效地防止箱体内发生二次复燃,保证灭火效果。
进一步地,当箱体内的灭火剂的体积达到预设体积时,则表明灭火剂已经完全将箱体注满,也即将箱体内的储能电池以及其他相关设备完全淹没,使得箱体内再无复燃的可能性,此时可以控制阀体关闭,以停止向箱内注水。
举例而言,箱体的容积为:长×宽×高=8.946m×2.992m×2.603m=69.42m3,箱体上的注液口的数量为两个。排除架体、储能电池,以及相配套的空调风道、线槽、汇流柜等内部设备所占体积,实际纳水容积大约20m3左右。外部消防设备的流量按15L/S来计算,则每个注水口每小时可注入水或者灭火剂量为15L/S×3600S/1000=54m3,两个注水口同时注水,大约需要20m3/2×54m3=0.185h,即大约12分钟即可全部注满箱体,起到迅速降温和灭火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储能装置还包括消防设备,通过注液口向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基于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消防设备运行;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能装置均配备有常规的消防设备,用于在箱体内着火时进行灭火,然而,常规的消防设备多采用七氟丙烷、全氟己酮等气体灭火装置,是通过隔绝氧气来实现灭火,但无法使电池降温,一旦有外部氧气进入,就易引起电池复燃,且电池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电池复燃后甚至可能引发气体爆炸。因此,当储能装置所配备的常规消防设备无法彻底将火扑灭时,将外部的水或者灭火剂通过消防管道引入箱体内,可以有效地对箱体内进行降温隔氧,从而有效地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甚至发生爆炸。
具体地,获取箱体内的温度,当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则可以确定当前箱体内发生火情,此时,立即控制消防设备运行,以对箱体内进行灭火。此时,实时检测箱体内的温度,如果在消防设备运行的过程中,箱体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则表明消防设备能够将火情控制,无需通过注液口引入外部的灭火剂。相反,若果消防设备运行的过程中箱体内的温度未降低,反而上升至第一预设温度,则表明储能装置所配备的消防设备已经无法对火情进行控制,此时则可以控制用于开启或关闭箱体上的注水口的阀体开启,以使得外部灭火剂能够通过注水口进入消防管道内,进而通过消防管道的出水口进入箱体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通过注液口向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切断储能电池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箱体内发生火情时,首先将储能电池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电连接切断,以避免火情所造成的高位对储能电池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传输造成影响而造成其他设备的损坏,以进一步降低火情对储能装置所造成的损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通过注液口向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控制箱体上的排烟阀运行,以开启开设于箱体上的排烟窗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能装置的箱体上还开设有排烟窗口,以及在与排烟窗口相对的位置上,还可以设置有排烟阀,通过排烟窗口的而设置,可以在箱体内发生火情的过程中,当箱体内的压力过大时,通过排烟窗口进行泄压,避免箱体内气压过大导致爆炸,通过排烟阀可以实现对排烟窗口进行开启或关闭。具体地,在火情发生的过程中,当箱体内的压力未达到预设压力时,控制排烟窗口关闭,以避免外部氧气通过排烟窗口进入箱体内,也即避免外部氧气进入箱体造成助燃。当箱体内的压强达到预设压强时,开启排烟阀,以实现泄压,避免箱体内压力过大发生爆炸。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灭火控制装置,用于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储能装置,灭火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箱体内的温度;控制模块,与检测模块相连接,用于基于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用于关闭或者开启注液口的阀体开启,以通过注液口向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箱体内的灭火剂的体积达到预设体积,控制阀体关闭。
本发明提供的灭火控制装置,用于储能装置,其中储能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用于放置储能电池,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消防管道,通过消防管道的设置,可以在箱体内发生火情时,将水或者其他灭火剂从消防管道输入至箱体内,从而通过水或者其他灭火剂对箱体内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或者隔氧,以实现灭火功能。
具体地,灭火控制装置中的检测模块首先获取箱体内的温度,当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可以确定当前箱体内发生火情,并且储能装置所配备的消防设备已经无法对火情进行控制,进一步地,控制模块控制用于开启或关闭箱体上的注水口的阀体开启,以使得外部灭火剂能够通过注水口进入消防管道内,进而通过消防管道的出水口进入箱体内。其中,消防管道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出水口,并且,多个出水口位于箱体的底部。通过将多个出水口设置于箱体的底部,可以使得水或者灭火剂进入箱体后,能够从箱体的底部逐渐向上蔓延,最终将处于着火状态的储能电池或者和其他部件淹没,从而实现对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隔氧,保证灭火的效果。并且,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从箱体上部对箱体内进行喷淋的灭火方式,从底部逐渐淹没箱体的灭火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水在喷淋过程中被箱体内的高温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效地防止箱体内发生二次复燃,保证灭火效果。
进一步地,当箱体内的灭火剂的体积达到预设体积时,则表明灭火剂已经完全将箱体注满,也即将箱体内的储能电池以及其他相关设备完全淹没,使得箱体内再无复燃的可能性,此时可以控制阀体关闭,以停止向箱内注水。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消防设备运行;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通过注液口向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的步骤之前,切断储能电池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通过注液口向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的步骤之前,控制箱体上的排烟阀运行,以开启开设于箱体上的排烟窗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灭火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灭火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灭火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并且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灭火方法的步骤,因此该灭火控制装置具备上述灭火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灭火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因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灭火方法,因此该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灭火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储能装置中消防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灭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灭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灭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储能装置,102箱体,104储能电池,106消防管道,108注液口,110出水口,112排烟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灭火方法、灭火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提出了一种储能装置100,包括箱体102,箱体102内放置有储能电池104,箱体102上开设有注液口108;还包括消防管道106,消防管道106设置于箱体102内,消防管道106与注液口108相连通,消防管道106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口110,且多个出水口110位于箱体102的底部。
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装置100,包括箱体102,箱体102内用于放置储能电池104,以及与储能电池104相连接的相关设备,例如,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负责对储能电池104电压、温度、电流、容量等信息的采集,实时状态监测和故障分析,同时通过通讯链路与PCS、监控与调度系统联机通信,实现对电池进行优化的充放电管理控制。箱体102内还可以放置与储能电池104相连接的变流器,变流器是连接储能电池104和外部电网的中间能量转换环节,把储能电池104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或者是把外部电网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充到储能电池104里面,具有双向变流功能,可以充电和放电两个方向的能量控制。箱体102内还可以放置与储能电池104相连接的其他相关设备,以实现储能装置100的正常运转。通过箱体102的设置,可以实现储能装置100各个部件的集成,以保证储能装置100结构的整体性,进而便于对储能装置100进行移动运输,提高储能装置100的应用灵活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储能装置100还包括有设置于箱体102内的消防管道106,通过消防管道106的设置,可以在箱体102内发生火情时,将水或者其他灭火剂从消防管道106输入至箱体102内,从而通过水或者其他灭火剂对箱体102内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或者隔氧,以实现灭火功能。具体地,消防管道106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110,相应地,在箱体102的体壁上设置有注液口108,消防管道106的进水口与箱体102上的注液口108相连通,从而可以将储能装置100外部的水源或者灭火剂通过箱体102上的注液口108引入消防管道106,进一步地,消防管道106上还开设有出水口110,注入消防管道106中的水或者其他灭火剂能够从消防管道106上的出水口110流至箱体102内,以实现灭火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储能装置100的储能电池104充电中或充电后休止中,此时电池电压较高,电池活性较大,并联电池簇间形成环流,导致电芯处于过充状态,电压升高形成内短路,易造成火灾事故;相关技术中,储能装置100均配备有常规的消防设备,用于在箱体102内着火时进行灭火,然而,常规的消防设备多采用七氟丙烷、全氟己酮等气体灭火装置,是通过隔绝氧气来实现灭火,但无法使电池降温,一旦有外部氧气进入,就易引起电池复燃,且电池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电池复燃后甚至可能引发气体爆炸。因此,当储能装置100所配备的常规消防设备无法彻底将火扑灭时,将外部的水或者灭火剂通过消防管道106引入箱体102内,可以有效地对箱体102内进行降温隔氧,从而有效地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甚至发生爆炸。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消防管道106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出水口110,从而使得水或灭火剂能够从箱体102内的不同位置进入箱体102,进而提高水或灭火剂的注入效率,进一步提高灭火效率。同时,多个出水口110位于箱体102的底部。通过将多个出水口110设置于箱体102的底部,可以使得水或者灭火剂进入箱体102后,能够从箱体102的底部逐渐向上蔓延,最终将处于着火状态的储能电池104或者和其他部件淹没,从而实现对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隔氧,保证灭火的效果。并且,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从箱体102上部对箱体102内进行喷淋的灭火方式,从底部逐渐淹没箱体102的灭火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水在喷淋过程中被箱体102内的高温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效地防止箱体102内发生二次复燃,保证灭火效果。
具体地,多个出水口110的开口可以朝向水平方向或者沿竖直方向朝向下方。
进一步地,储能电池104在发生火灾后,容易生成CH4,CO,C2H4,H2S,HF,HCI,SO2,HCN等有毒有害的气体,但是这些气体可溶于水中,因此,在向箱体102内注水的过程中,也可以将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溶于水中,有效地避免有害气体扩散。
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装置100,通过在箱体102内设置消防管道106,可以实现储能装置100所配备的常规消防设备无法彻底将火扑灭时,将外部的水或者灭火剂通过消防管道106引入箱体102内,可以有效地对箱体102内进行降温隔氧,从而有效地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甚至发生爆炸。进一步地,通过将消防管道106上的出水口110设置于箱体102的底部,可以使得水或者灭火剂进入箱体102后,能够从箱体102的底部逐渐向上蔓延,最终将处于着火状态的储能电池104或者和其他部件淹没,从而实现对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隔氧,保证灭火的效果。避免水被箱体102内的高温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效地防止箱体102内发生二次复燃,进一步地保证灭火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注液口10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注液口108均与消防管道106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箱体102上可以开设有多个注液口108,相应地,消防管道106上也可以开设有相同数量的进水口,消防管道106上的多个进水口与箱体102上的多个注液口108一一对应连通。从而在向箱体102内注入灭火剂时,可以通过多个注液口108同时进行注入,进而有效地提高灭火剂的注入效率,进而提高灭火效率。
具体地,在箱体102内,消防管道106可以直接设置于箱体102的底壁上,相应地,多个注液口108可以沿箱体102的周向开设于箱体102的侧壁的底部,从而保证注液口108与消防管道106的位置相对,使得灭火剂进入消防管道106后能够直接从消防管道106的出水口110流出并逐渐从箱体102的底部向上蔓延,减少灭火剂的流动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灭火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储能装置100还包括支架,支架设置于箱体102内,用于放置储能电池104;其中,多个出口中的一部分与支架相对。
在该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箱体102内的支架,支架用于放置储能电池104,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箱体102内的高度空间,将多个储能电池104进行堆叠,提高箱体102内的空间利用率,进而也能提高储能装置100的电能存储量。
进一步地,消防管道106上的多个出水口110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为与支架相对,从而使得灭火剂通过这些进水口进入箱体102内之后能够第一时间与支架相接触,也即对支架进行降温,以保证支架不会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损坏,避免支架坍塌导致多个储能电池104掉落而造成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储能电池104的支架可以采用金属材料进行制作,以保证支架的强度,保证支架的承重能力,然而,在高温作用下,金属支架变软,从而在储能电池104的压力下容易弯折倒塌,因此,将一部分出水口与支架相对,可以有效地对支架降温,保证支架的支撑能力。
进一步地,储能装置100还包括导线,导线设置于箱体102内,用于与储能电池104相连接;其中,多个出水口110中的一部分与导线相对。
具体地,储能装置100还包括导线,导线可用于将储能电池104与外部设备或者与变流器等设备进行连接,以实现电能的传输与接收。
进一步地,将消防管道106上的多个出水孔中的至少一部分与导线相对,也即使得灭火剂进入消防管道106后,能够通过与导线相对的这一部分出水口110流出进而直接与导线相接触,从而直接对导线进行降温以及隔氧,避免导线发生燃烧。
可以理解的是,导线通常采用金属丝线外部包裹绝缘材料来进行制作,而金属丝线外部的绝缘材料通常容易发生燃烧,或者在高温时容易融化使得内部的金属丝线外露,因此,在发生火情时,导线之间极易出现连接异常导致短路烧毁设备的现象,通过将一部分出水口110与导线相对,可以第一时间对导线进行降温隔氧,避免导线外部绝缘层融化,从而有效降低火情所造成的损失。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储能装置100还包括排烟窗口112,排烟窗口112开设于箱体102上,且位于箱体102的上部;还包括排烟阀,排烟阀与箱体102相连接,用于开启或关闭排烟窗口112。
在该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的箱体102上还开设有排烟窗口112,通过排烟窗口112的设置,可以在箱体102内发生火情的过程中,当箱体102内的压力过大时,通过排烟窗口112进行泄压,避免箱体102内气压过大导致爆炸,进一步保证了储能装置100灭火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具体地,排烟窗口112可以开设于箱体102的上部,具体可以开设于箱体102的侧壁的上部或者直接开设于箱体102的顶壁上。
进一步地,在箱体102上与排烟窗口112相对的位置上,还可以设置有排烟阀,通过排烟阀可以实现对排烟窗口112进行开启或关闭。具体地,在火情发生的过程中,当箱体102内的压力未达到预设压力时,控制排烟窗口112关闭,以避免外部氧气通过排烟窗口112进入箱体102内,也即避免外部氧气进入箱体102造成助燃。当箱体102内的压强达到预设压强时,开启排烟阀,以实现泄压,避免箱体102内压力过大发生爆炸。
进一步地,储能装置100还包括阀体,阀体与箱体102相连接,用于开启或关闭注液口108。
具体地,在箱体102上与注液口108相对的位置上,还包括阀体,阀体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注液口108。具体地,当储能装置100的箱体102内发生火情时,首先可以通过储能装置100配备的常规消防设备进行灭火,此时无需外部灭火剂注入,因此,控制阀体关闭,以保持注水口关闭,避免氧气从注水口进入箱体102而发生助燃。当储能装置100所配备的常规消防设备无法彻底将火扑灭时,此时将外部灭火剂的管道连接至注水口处,然后控制阀体打开,以使得外部灭火剂能够从注水口进入消防管道106,进而对箱体102内进行灭火,从而有效地对箱体102内进行降温隔氧,从而有效地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甚至发生爆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灭火方法,如图7所示,用于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储能装置,灭火方法包括:
S702:获取箱体内的温度;
S704:基于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用于关闭或者开启注液口的阀体开启,以通过注液口向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
S706:基于箱体内的灭火剂的体积达到预设体积,控制阀体关闭。
本发明提供的灭火方法,用于储能装置,其中储能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用于放置储能电池,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消防管道,通过消防管道的设置,可以在箱体内发生火情时,将水或者其他灭火剂从消防管道输入至箱体内,从而通过水或者其他灭火剂对箱体内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或者隔氧,以实现灭火功能。
具体地,首先获取箱体内的温度,当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可以确定当前箱体内发生火情,并且储能装置所配备的消防设备已经无法对火情进行控制,进一步地,控制用于开启或关闭箱体上的注水口的阀体开启,以使得外部灭火剂能够通过注水口进入消防管道内,进而通过消防管道的出水口进入箱体内。其中,消防管道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出水口,并且,多个出水口位于箱体的底部。通过将多个出水口设置于箱体的底部,可以使得水或者灭火剂进入箱体后,能够从箱体的底部逐渐向上蔓延,最终将处于着火状态的储能电池或者和其他部件淹没,从而实现对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隔氧,保证灭火的效果。并且,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从箱体上部对箱体内进行喷淋的灭火方式,从底部逐渐淹没箱体的灭火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水在喷淋过程中被箱体内的高温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效地防止箱体内发生二次复燃,保证灭火效果。
进一步地,当箱体内的灭火剂的体积达到预设体积时,则表明灭火剂已经完全将箱体注满,也即将箱体内的储能电池以及其他相关设备完全淹没,使得箱体内再无复燃的可能性,此时可以控制阀体关闭,以停止向箱内注水。
举例而言,箱体的容积为:长×宽×高=8.946m×2.992m×2.603m=69.42m3,箱体上的注液口的数量为两个。排除架体、储能电池,以及相配套的空调风道、线槽、汇流柜等内部设备所占体积,实际纳水容积大约20m3左右。外部消防设备的流量按15L/S来计算,则每个注水口每小时可注入水或者灭火剂量为15L/S×3600S/0=54m3,两个注水口同时注水,大约需要20m3/2×54m3=0.185h,即大约12分钟即可全部注满箱体,起到迅速降温和灭火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提出了一种灭火方法,包括:
S802:获取箱体内的温度;
S804:基于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消防设备运行;
S806:基于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用于关闭或者开启注液口的阀体开启,以通过注液口向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
S808:基于箱体内的灭火剂的体积达到预设体积,控制阀体关闭。
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储能装置均配备有常规的消防设备,用于在箱体内着火时进行灭火,然而,常规的消防设备多采用七氟丙烷、全氟己酮等气体灭火装置,是通过隔绝氧气来实现灭火,但无法使电池降温,一旦有外部氧气进入,就易引起电池复燃,且电池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电池复燃后甚至可能引发气体爆炸。因此,当储能装置所配备的常规消防设备无法彻底将火扑灭时,将外部的水或者灭火剂通过消防管道引入箱体内,可以有效地对箱体内进行降温隔氧,从而有效地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甚至发生爆炸。
具体地,获取箱体内的温度,当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则可以确定当前箱体内发生火情,此时,立即控制消防设备运行,以对箱体内进行灭火。此时,实时检测箱体内的温度,如果在消防设备运行的过程中,箱体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则表明消防设备能够将火情控制,无需通过注液口引入外部的灭火剂。相反,若果消防设备运行的过程中箱体内的温度未降低,反而上升至第一预设温度,则表明储能装置所配备的消防设备已经无法对火情进行控制,此时则可以控制用于开启或关闭箱体上的注水口的阀体开启,以使得外部灭火剂能够通过注水口进入消防管道内,进而通过消防管道的出水口进入箱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9所示,提出了一种灭火方法,包括:
S902:获取箱体内的温度;
S904:基于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消防设备运行;
S906:基于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切断储能电池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电连接;
S908:控制箱体上的排烟阀运行,以开启开设于箱体上的排烟窗口;
S910:控制用于关闭或者开启注液口的阀体开启,以通过注液口向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
S912:基于箱体内的灭火剂的体积达到预设体积,控制阀体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当箱体内发生火情时,首先将储能电池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电连接切断,以避免火情所造成的高位对储能电池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传输造成影响而造成其他设备的损坏,以进一步降低火情对储能装置所造成的损失。
进一步地,储能装置的箱体上还开设有排烟窗口,以及在与排烟窗口相对的位置上,还可以设置有排烟阀,通过排烟窗口的而设置,可以在箱体内发生火情的过程中,当箱体内的压力过大时,通过排烟窗口进行泄压,避免箱体内气压过大导致爆炸,通过排烟阀可以实现对排烟窗口进行开启或关闭。具体地,在火情发生的过程中,当箱体内的压力未达到预设压力时,控制排烟窗口关闭,以避免外部氧气通过排烟窗口进入箱体内,也即避免外部氧气进入箱体造成助燃。当箱体内的压强达到预设压强时,开启排烟阀,以实现泄压,避免箱体内压力过大发生爆炸。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灭火控制装置,用于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储能装置,灭火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箱体内的温度;控制模块,与检测模块相连接,用于基于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用于关闭或者开启注液口的阀体开启,以通过注液口向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箱体内的灭火剂的体积达到预设体积,控制阀体关闭。
本发明提供的灭火控制装置,用于储能装置,其中储能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用于放置储能电池,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消防管道,通过消防管道的设置,可以在箱体内发生火情时,将水或者其他灭火剂从消防管道输入至箱体内,从而通过水或者其他灭火剂对箱体内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或者隔氧,以实现灭火功能。
具体地,灭火控制装置中的检测模块首先获取箱体内的温度,当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可以确定当前箱体内发生火情,并且储能装置所配备的消防设备已经无法对火情进行控制,进一步地,控制模块控制用于开启或关闭箱体上的注水口的阀体开启,以使得外部灭火剂能够通过注水口进入消防管道内,进而通过消防管道的出水口进入箱体内。其中,消防管道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出水口,并且,多个出水口位于箱体的底部。通过将多个出水口设置于箱体的底部,可以使得水或者灭火剂进入箱体后,能够从箱体的底部逐渐向上蔓延,最终将处于着火状态的储能电池或者和其他部件淹没,从而实现对着火的部件进行降温隔氧,保证灭火的效果。并且,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从箱体上部对箱体内进行喷淋的灭火方式,从底部逐渐淹没箱体的灭火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水在喷淋过程中被箱体内的高温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效地防止箱体内发生二次复燃,保证灭火效果。
进一步地,当箱体内的灭火剂的体积达到预设体积时,则表明灭火剂已经完全将箱体注满,也即将箱体内的储能电池以及其他相关设备完全淹没,使得箱体内再无复燃的可能性,此时可以控制阀体关闭,以停止向箱内注水。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消防设备运行;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具体地,储能装置均配备有常规的消防设备,用于在箱体内着火时进行灭火,然而,常规的消防设备多采用七氟丙烷、全氟己酮等气体灭火装置,是通过隔绝氧气来实现灭火,但无法使电池降温,一旦有外部氧气进入,就易引起电池复燃,且电池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电池复燃后甚至可能引发气体爆炸。因此,当储能装置所配备的常规消防设备无法彻底将火扑灭时,将外部的水或者灭火剂通过消防管道引入箱体内,可以有效地对箱体内进行降温隔氧,从而有效地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甚至发生爆炸。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通过注液口向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的步骤之前,切断储能电池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电连接。
具体地,当箱体内发生火情时,首先将储能电池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电连接切断,以避免火情所造成的高位对储能电池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传输造成影响而造成其他设备的损坏,以进一步降低火情对储能装置所造成的损失。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通过注液口向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的步骤之前,控制箱体上的排烟阀运行,以开启开设于箱体上的排烟窗口。
具体地,储能装置的箱体上还开设有排烟窗口,以及在与排烟窗口相对的位置上,还可以设置有排烟阀,通过排烟窗口的而设置,可以在箱体内发生火情的过程中,当箱体内的压力过大时,通过排烟窗口进行泄压,避免箱体内气压过大导致爆炸,通过排烟阀可以实现对排烟窗口进行开启或关闭。具体地,在火情发生的过程中,当箱体内的压力未达到预设压力时,控制排烟窗口关闭,以避免外部氧气通过排烟窗口进入箱体内,也即避免外部氧气进入箱体造成助燃。当箱体内的压强达到预设压强时,开启排烟阀,以实现泄压,避免箱体内压力过大发生爆炸。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灭火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灭火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灭火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并且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灭火方法的步骤,因此该灭火控制装置具备上述灭火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灭火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因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灭火方法,因此该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灭火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放置有储能电池,所述箱体开设有注液口;
消防管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消防管道与所述注液口相连通,所述消防管道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口,且所述多个出水口位于所述箱体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注液口均与所述消防管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用于放置储能电池;
其中,所述多个出水口中的一部分与所述支架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线,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用于与所述储能电池相连接;
其中,所述多个出水口中的一部分与所述导线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烟窗口,开设于所述箱体上,且位于所述箱体的上部;
排烟阀,与所述箱体相连接,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排烟窗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阀体,与所述箱体相连接,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注液口。
7.一种灭火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箱体内的温度;
基于所述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用于关闭或者开启所述注液口的阀体开启,以通过所述注液口向所述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
基于所述箱体内的灭火剂的体积达到预设体积,控制所述阀体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消防设备,所述通过所述注液口向所述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所述消防设备运行;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注液口向所述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切断所述储能电池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灭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注液口向所述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箱体上的排烟阀运行,以开启开设于所述箱体上的排烟窗口。
11.一种灭火控制装置,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箱体内的温度;
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相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箱体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控制用于关闭或者开启所述注液口的阀体开启,以通过所述注液口向所述消防管道内注入灭火剂;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箱体内的灭火剂的体积达到预设体积,控制所述阀体关闭。
12.一种灭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灭火方法的步骤。
13.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灭火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32027.1A CN115275423A (zh) | 2022-07-15 | 2022-07-15 | 储能装置、灭火方法、灭火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32027.1A CN115275423A (zh) | 2022-07-15 | 2022-07-15 | 储能装置、灭火方法、灭火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75423A true CN115275423A (zh) | 2022-11-01 |
Family
ID=83765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32027.1A Pending CN115275423A (zh) | 2022-07-15 | 2022-07-15 | 储能装置、灭火方法、灭火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7542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367863A (zh) * | 2024-04-17 | 2024-07-19 | 楚云智慧能源湖北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充电用交直流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10810A (zh) * | 2019-03-22 | 2019-07-1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消防结构的储能电池机柜 |
US20200101335A1 (en) * | 2018-10-01 | 2020-04-02 | Union Storage Energy System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ttery fire extinguishing through flooding the battery |
CN213131681U (zh) * | 2020-08-26 | 2021-05-07 | 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装置簇级消防灭火系统 |
CN114497802A (zh) * | 2021-12-31 | 2022-05-13 |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浸没式液冷电池储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216653185U (zh) * | 2021-11-10 | 2022-06-03 |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消防系统和储能系统 |
-
2022
- 2022-07-15 CN CN202210832027.1A patent/CN11527542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00101335A1 (en) * | 2018-10-01 | 2020-04-02 | Union Storage Energy System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ttery fire extinguishing through flooding the battery |
CN110010810A (zh) * | 2019-03-22 | 2019-07-1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消防结构的储能电池机柜 |
CN213131681U (zh) * | 2020-08-26 | 2021-05-07 | 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装置簇级消防灭火系统 |
CN216653185U (zh) * | 2021-11-10 | 2022-06-03 |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消防系统和储能系统 |
CN114497802A (zh) * | 2021-12-31 | 2022-05-13 |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浸没式液冷电池储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367863A (zh) * | 2024-04-17 | 2024-07-19 | 楚云智慧能源湖北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充电用交直流微电网的储能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371620A1 (en) | Extinguishing system and a fire pre-warning control method for an energy storage container | |
CN110010808B (zh) | 一种具有消防功能的储能电池簇 | |
CN216603874U (zh) | 一种储能电池簇两级消防灭火系统 | |
CN110010809B (zh) | 一种具有消防功能的储能电池机柜 | |
CN110613903A (zh) | 一种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电池预制舱灭火系统控制策略 | |
CN112290532B (zh) | 一种基于电力物联网的社区综合能源系统 | |
CN214706164U (zh) |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6497209U (zh) | 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的消防装置 | |
CN116914339B (zh) | 一种双防储能柜及其防控方法 | |
CN105609684A (zh) | 一种锂电池组件阻燃防爆装置 | |
WO2024065210A1 (zh) | 储能装置 | |
US12015135B2 (en) |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battery modules | |
CN116154331A (zh) | 一种锂电池箱、锂电池柜及其火情预警控制方法 | |
CN115275423A (zh) | 储能装置、灭火方法、灭火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7543125A (zh) | 储能电池舱火灾预警排风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4522363A (zh) | 一种适用于变电站磷酸铁锂电池直流系统的三级防火策略 | |
CN209896124U (zh) | 一种具有消防功能的储能电池簇 | |
CN117771587A (zh) | 储能电站防爆系统和防爆方法 | |
KR102659406B1 (ko) | 배터리모듈 화재 소화가 가능한 전산실용 에너지 저장장치 | |
US20230178865A1 (en) | Battery cell, battery unit and battery cluster | |
CN117547765A (zh) | 电池模组、电化学储能电站分布式自触发电池热失控抑制装置及方法 | |
CN205429053U (zh) | 一种锂电池组件阻燃防爆装置 | |
CN114849104A (zh) | 一种多次喷射持续降温的灭火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13713297A (zh) | 一种锂电池预制舱浸没式灭火及定向泄压防爆装置及其方法 | |
CN219375930U (zh) | 一种锂电池箱及锂电池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9 Address after: Ruihe New Energy (Beijing Huatai Runda), Building 20, Yard 10, Xiaoguandongl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9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HUATAIRUND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No.3, boxing 2nd Road, Yizhu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HICONICS ECO-ENERGY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