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4533A - 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检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检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4533A
CN115144533A CN202210345903.8A CN202210345903A CN115144533A CN 115144533 A CN115144533 A CN 115144533A CN 202210345903 A CN202210345903 A CN 202210345903A CN 115144533 A CN115144533 A CN 115144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illing
active
test chamber
equipment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459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杨
陈晓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Everything 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Everything 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Everything 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Everything 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459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45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4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45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04Determining presence or kind of microorganism; Use of selective media for testing antibiotics or bacteriocide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 chemical indicator therefor
    • C12Q1/06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包括:步骤A,将主动消杀设备放置于试验舱内,开机运行第一时间后,执行:步骤A1,在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进行副产物浓度测量;步骤A2,收集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获得消杀因子液体,将消杀因子液体进行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和/或皮肤刺激实验和/或急性眼刺激实验。在洁净密闭的试验舱进行测试,能够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提高测试准确性;该检测方法不但检测副产物浓度,还检测与人体直接作用的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对人体的危害,能够全面准确地对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人机共存性优劣进行评估,使主动消杀设备更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消杀设备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无化学耗材的空气消杀净化设备多为被动消毒,是将空气循环至机体内利用机体内各类滤网将病毒载体吸附,然后从出口吹出空气,如HEPA消杀设备,此类消毒净化机大量病菌被吸附在滤网上并未被消杀,同时机体内存在滋生细菌及二次污染等问题,如目前很多带中央空调的宾馆就不能作为隔离场所使用,就是因为存在中央空调可能带来各房间的交叉感染,因此,无化学耗材的空气主动消杀设备迎来了研发和市场热潮。
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是向室内或室外环境中主动释放消杀因子,这些消杀因子优选但不限于臭氧或紫外线或离子,通过消杀因子对环境中的空气、物表的病菌、颗粒物进行消杀,实现主动对室内环境进行安全、精准、高效的可人机共存的消毒净化。目前已出现了很多主动消杀设备,如输出适当浓度的臭氧消杀设备、紫外线消杀设备、以及申请号为202210014157.4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空气消杀装置,该专利公开了以水合等离子作为消杀因子。
现有技术中,在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上市前或安全抽检时仅对其输出的消杀因子浓度和副产物是否达标进行了检测,对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人机共存性这一关键点检测指标较少,其仅从副产物角度考量人机共存性优劣,过于简单、粗糙和片面,无法准确评估出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人机共存性优劣。此外,对于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效率的评估指标也过于简单,仅考虑输出的消杀因子浓度远远不够。因此,急需对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构建一套完善的检测方案以对其人机共存性以及消杀效率进行客观、准确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能够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效率和人机共存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人机共存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A,将所述主动消杀设备放置于试验舱内,开机运行第一时间后,执行:步骤A1,在所述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进行副产物浓度测量;步骤A2,收集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获得消杀因子液体,将消杀因子液体进行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和/或皮肤刺激实验和/或急性眼刺激实验;所述第一时间为10分钟到180分钟。
上述技术方案:在洁净密闭的试验舱进行测试,能够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提高测试准确性;该检测方法不但检测副产物浓度,从副产物角度判断主动消杀设备的人机共存性优劣,还检测与人体直接作用的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对人体的危害,能够全面准确地对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人机共存性优劣进行评估,使顺利通过本检测方法检测的主动消杀设备更安全、更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执行步骤A3、步骤A4、步骤A5、步骤A6四个步骤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步骤A3,采样试验舱内空气并获得采样空气中颗粒物数量,记为第二颗粒物数量,基于所述第二颗粒物数量获得颗粒物洁净率;步骤A4,获取物体表面的病菌消杀率;步骤A5,采样试验舱内空气并获得采样空气中的自然菌含量,记为第二自然菌含量,基于所述第二自然菌含量获得自然菌除菌率;步骤A6,当所述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为水合等离子时,检测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中的负离子浓度。
上述技术方案:主动消杀设备运行第一时间后,可以执行步骤A3到步骤A6四个步骤中的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执行两个、三个、四个步骤时可以同时测试,缩短测试周期,提高测试效率。步骤A3获得主动消杀设备对空气中颗粒物的洁净率,从颗粒物角度考量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效率;步骤A4能够获取主动消杀设备对物体表面的病菌消杀率,从表面除菌率方面考量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效率;步骤A5获得主动消杀设备的自然菌除菌率,从自然菌方面考量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效率;步骤A6通过检测负离子浓度,一方面能够检测主动消杀设备是否产生离子消杀因子,另一方面,由于负离子对人体健康有利,因此检测负离子也检测了主动消杀设备是否关注和有利于人类健康,体现其与人相处友好性。可见本检测方法从多个角度对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效率和人机共存性进行了客观、准确检测。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A1中,在所述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距离消杀因子出口第一距离处测试臭氧浓度,在所述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距离消杀因子出口第二距离处测试TVOC浓度,第一距离为3到10厘米,第二距离为15到25厘米。
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两种副产物不同地点的同时检测,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准确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4具体包括:在试验舱内设置多个采样点,在每个采样点布置消毒目标物,通过无菌棉多次在消毒目标物上涂抹,测试无菌棉涂抹处的病菌含量,与消杀前涂抹消毒目标物表面获得的病菌数量比对获得物体表面的病菌消杀率。
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试验舱内多个采样点进行物体表面病菌消杀率测试,将物体表面病菌数量的检测转变为无菌棉涂抹消毒目标物的涂抹处的病菌数量,简化了测试。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B,具体包括:将所述主动消杀设备放置于试验舱内,通过气溶胶发生器向试验舱输入包含微生物的气溶胶,开机运行第一时间后,检测微生物消杀率,所述微生物为白色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病毒。
上述技术方案:检测主动消杀设备对病毒、白色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消杀效率,检测主动消杀设备对食源性细菌、呼吸道病毒等病菌的消杀能力,体现主动消杀设备对人体健康保护的强度,体现其与人相处友好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A,将所述主动消杀设备放置于试验舱内,开机运行第一时间后,执行步骤A1、步骤A3、步骤A4、步骤A5、步骤A6五个步骤中的至少两个步骤;步骤A1,在所述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进行副产物浓度测量;步骤A3,采样试验舱内空气并获得采样空气中颗粒物数量,记为第二颗粒物数量,基于所述第二颗粒物数量获得颗粒物洁净率;步骤A4,获取物体表面的病菌消杀率;步骤A5,采样试验舱内空气并获得采样空气中的自然菌含量,记为第二自然菌含量,基于所述第二自然菌含量获得自然菌除菌率;步骤A6,当所述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为水合等离子时,检测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中的负离子浓度;所述第一时间为10分钟到180分钟。
上述技术方案:在洁净密闭的试验舱进行测试,能够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提高测试准确性;主动消杀设备运行第一时间后,执行步骤A1步骤A3、步骤A4、步骤A5、步骤A6五个步骤中的至少两个步骤,可同时进行,缩短了测试周期,提高测试效率。通过步骤A1能够获取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副产物情况,从副产物角度判断主动消杀设备的人机共存性优劣;步骤A3获得主动消杀设备对空气中颗粒物的洁净率,从颗粒物角度考量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效率;步骤A4能够获取主动消杀设备对物体表面的病菌消杀率,从表面除菌率方面考量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效率,步骤A5获得主动消杀设备的自然菌除菌率,从自然菌方面考量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效率;步骤A6通过检测负离子浓度,一方面能够检测主动消杀设备是否产生离子消杀因子,另一方面,由于负离子对人体健康有利,因此检测负离子也检测了主动消杀设备是否关注和有利于人类健康,体现其与人相处友好性。可见本检测方法从多个角度对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效率和人机共存性进行了客观、准确检测。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的检测系统,包括试验舱,以及设于试验舱内的空气采样器、臭氧分析仪、气相色谱仪、粒子计数器;所述空气采样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臭氧分析仪的输入端、气相色谱仪的输入端和粒子计数器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用于监测负离子浓度的负离子测试仪;气溶胶发生器,用于向试验舱输出包含微生物的气溶胶;撞击式采样器,用于采样试验舱内空气。
上述技术方案:本检测系统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效率和人机共存性进行客观、准确检测。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 向”、“上”、“ 下 ”、“ 前 ”、“ 后 ”、“ 左 ”、“ 右 ”、“ 竖直”、“ 水平 ”、“顶 ”、“底 ”“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A,将主动消杀设备放置于试验舱内,开机运行第一时间后,执行:步骤A1,在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进行副产物浓度测量;步骤A2,收集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获得消杀因子液体,将消杀因子液体进行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和/或皮肤刺激实验和/或急性眼刺激实验;第一时间为10分钟到180分钟。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A1,在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进行副产物浓度测量。具体包括:在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距离消杀因子出口第一距离处测试臭氧浓度,在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距离消杀因子出口第二距离处测试TVOC浓度,第一距离为3到10厘米,优选地,第一距离为5厘米,第二距离为15到25厘米,优选地,第二距离为20厘米。利用空气采样器分别采集距离消杀因子出口第一距离处的空气和第二距离处的空气,两处采集到空气分别输入臭氧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分别用于监测臭氧浓度和TVOC浓度。TVOC是“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意思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里检测的副产物主要是臭氧和TVOC,也还可以测试其它副产物,如氮化物等。进一步优选地,在开机前,预先测试第一距离处的臭氧浓度作为臭氧本底浓度,预先测试第二距离处的TVOC浓度作为TVOC的本底浓度,将开机第一时间后测得的臭氧浓度减去臭氧本底浓度获得主动消杀设备产生的臭氧浓度,将开机第一时间后测得的TVOC浓度减去TVOC本底浓度获得主动消杀设备产生的TVOC浓度。臭氧检测的详细步骤可参见标准HJ590-2010中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中的紫外光度法,在此不再赘述。TVOC检测的详细步骤可参见标准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附录C中提供的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A2为收集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获得消杀因子液体,将消杀因子液体进行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和/或皮肤刺激实验和/或急性眼刺激实验。可用吸收罩在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收集消杀因子液体,由于消杀因子一般含有水汽,因此能够收集到消杀因子液体。
在本实施例中,急性吸入毒性实验、皮肤刺激实验、急性眼刺激实验均可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步骤进行。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中,急性吸入毒性实验过程如下:
1、器材和动物
受试样品: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液体(最高应用浓度:原液)。
动物:KM小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18g-22g,由斯贝福(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SPF级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19-0010,质量合格证号110324210104034474。饲料由斯贝福(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19-0010,质量合格证号1103242100046455。动物房温度19℃-26℃,相对湿度40%-70%。12h照明,12h黑暗。动物自由摄食,自由饮水。
试剂及仪器:电子天平(型号:ME4002E/02,编号:DL030),电子天平(型号:ME403E/02,编号:DL031),吸入染毒柜(型号:300L,编号:DL040)。
2、方法
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第2.3.2项。
剂量分组:根据受试样品小鼠急性吸入毒性预试验结果。本次试验设为10000mg/m³,一个剂量组,20只KM小鼠,雌雄各半。
受试样品配制:使用受试样品原液。
染毒方法:先将20只小鼠放入吸入染毒柜(容积0.3立方米)内,再取染毒液3.004g加入雾化器,20min注入染毒柜,一次染毒2h。
观察:染毒后观察并记录动物的中毒表现,对观察期满处死动物进行尸体解剖,肉眼观察,如发现有异常的组织或脏器,进一步作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期14d(14天)。
评价指标: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2一次2h吸入染毒浓度10000mg/m³,在14d内无死亡,可判定LC50(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大于10000mg/m³。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中,皮肤刺激实验过程如下:
一、器材和动物
受试样品: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液体(最高应用浓度:原液)。
动物:日本大耳白兔3只,雌性,体重2.0kg-2.5kg,由北京市昌扬西山养殖场提供,普通级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16-0007,质量合格证号110329211100078146。饲料由斯贝福(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19-0010,质量合格证号1103242100044961。动物房温度19℃-26℃,相对湿度40%-70%。12h照明,12h黑暗。动物自由摄食,自由饮水。
二、方法
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第2.3.3.3.3项。
受试样品配制:使用受试样品原液。
染毒方法:在试验前24h,将日本大耳白兔背部脊柱两侧去毛,面积约3cm*3cm。次日将受试样品原液0.5mL涂在2.5cm*2.5cm左侧皮肤上,右侧作为空白对照,在涂抹后4h,用温水清洗,除去残留受试样品。每天涂抹一次,方法同前述,连续涂抹14d。为了便于受试样品的涂抹和结果观察,必要时再次剃毛。
观察与评价:在每次涂抹后24h观察皮肤反应并评分,评分标准及刺激强度分级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3“皮肤刺激实验”中表2-11和表2-12。
在本实施例的再一种应用场景中,急性眼刺激实验过程如下:
1、器材和动物
受试样品: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液体(最高应用浓度:原液)。
动物:日本大耳白兔3只,雌性,体重2.0kg-2.5kg,由北京昌扬西山养殖场提供,普通级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16-0007,质量合格证号110329211100078146。饲料由斯贝福(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19-0010,质量合格证号1103242100044961。动物房温度19℃-26℃,相对湿度40%-70%。12h照明,12h黑暗。动物自由摄食,自由饮水。
2、方法
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第2.3.4项。
受试样品配制:使用受试样品原液。
染毒方法:吸取受试样品原液0.1mL,滴入日本大耳白兔左侧眼结膜囊内,滴入受试样品后,将眼被动闭合4s,30s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右侧眼滴入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
观察与评价:于滴眼后1h、24h、48h、72h、7d、14d、21d,肉眼观察日本大耳白兔眼结膜、虹膜和角膜的损伤和恢复情况。如72h内未出现刺激反应,或第7d或第14d眼镜刺激反应完全恢复,提前终止试验。评分标准及刺激强度分级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第2.3.4“急性眼刺激试验”中表2-13和表2-14评分。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步骤A中,还包括执行步骤A3、步骤A4、步骤A5、步骤A6四个步骤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步骤A3,采样试验舱内空气并获得采样空气中颗粒物数量,记为第二颗粒物数量,基于第二颗粒物数量获得颗粒物洁净率;步骤A4,获取物体表面的病菌消杀率;步骤A5,采样试验舱内空气并获得采样空气中的自然菌含量,记为第二自然菌含量,基于第二自然菌含量获得自然菌除菌率;步骤A6,当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为水合等离子时,检测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中的负离子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A3、步骤A4、步骤A5、步骤A6四个步骤,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分时执行,当组合步骤分时执行时,每个步骤可对应一个不同的第一时间。四个步骤同时执行时,可将试验舱内部温度设置为25℃,湿度设置为60%RH。下面对每个步骤进行介绍:
步骤A3,采样试验舱内空气并获得采样空气中颗粒数量,记为第二颗粒数量,基于第二颗粒物数量获得颗粒物洁净率;在开机前,先从试验舱中采集同样体积的空气并获取这些空气中的颗粒数量,记为第一颗粒数量,将第二颗粒数量与第一颗粒数量的差值比上第一颗粒数量获得颗粒物洁净率。颗粒物的直径大于等于0.3微米。可通过高浓度粒子计数器SX-L301N获得颗粒物数量。也可参照标准GB/T 18801-2015 空气净化器附录B中洁净空气量的指标来判断主动消杀设备对颗粒物的消杀效率,洁净空气量Q(m/h)=60*(Ke*Kn)*V(Ke为总衰减常数,Kn为自然衰减常数,V为试验舱容积),具体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A4,获取物体表面的病菌消杀率。步骤A4具体包括:在试验舱内设置多个采样点,优选但不限于为15个,在每个采样点布置消毒目标物,消毒目标物优选但不限于为织物或塑料或木板,通过无菌棉多次在消毒目标物上涂抹,如横竖往返各8次,无菌棉可为无菌棉拭子,测试无菌棉涂抹处的病菌含量,与消杀前涂抹消毒目标物表面获得的病菌数量比对获得物体表面的病菌消杀率。测试无菌棉涂抹处的病菌含量优选但不限于将无菌棉涂抹处剪入稀释液,再振打80次,放入培养基中,获取培养基中病菌含量作为消杀后消毒目标物的病菌含量。在消杀前,可将另一无菌棉在同一消毒目标物的另外部分(即消毒目标物上除消杀后无菌棉涂抹处之外的部分)或者与消毒目标物病菌含量一致的另一目标物上反复涂抹,并将涂抹处剪入稀释液,再振打80次,放入培养基中,获取培养基中病菌含量作为消杀前消毒目标物的病菌含量。另一目标物与消杀目标物同时放置在一个采样点处。稀释液优选但不限于为含0.1%吐温80的PBS溶液(即磷酸盐缓冲溶液,一般选择NA7HPO4和KH2PO4配制)。检测依据可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A5,采样试验舱内空气并获得采样空气中的自然菌含量,记为第二自然菌含量,基于第二自然菌含量获得自然菌除菌率。具体的,测试开机前试验舱内的自然菌含量,记为第一自然菌含量。可通过撞击式采样器,如六级筛选空气撞击采样器采样试验舱空气,基于采样空气获得自然菌含量中具体测试方法可参见标准GB21551.3-2010 中对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自然菌除菌率K11(%)=(V01-V11)/V01(V01为第一自然菌含量,V11为第二自然菌含量)。
步骤A6: 当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为水合等离子时,检测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中的负离子浓度。可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利用负离子测试仪测试负离子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步骤B,具体包括:将主动消杀 设备放置于试验舱内,通过气溶胶发生器向试验舱输入包含微生物的 气溶胶,开机运行第一时间后,检测微生物消杀率,微生物为白色葡 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病毒,病毒优选但不限于为新型冠状病毒。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B与步骤A不能同时进行,可先后进行。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中,步骤B具体测试过程为:
一、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检测方法:参见GB21551.3-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附录A。
试验菌株:白色葡萄球菌803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
试验条件:环境温度:(20-25)℃,环境湿度:(50-70)%RH。
试验设备:试验舱(30立方米)、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FA-1)、微生物气溶胶发生器、营养琼脂培养基。
机器运行状态:试验过程开启“最高风速档”。
计算公式:自然销往率N12(%)=(V02-V12)/V02*100(V02为对照组试验前空气含菌量,V12为对照组试验后空气含菌量);
除菌率K12(%)=((V12*(1-N12)-V22)/(V12*(1-N12))*100(V12为试验组试验前空气含菌量,V22为试验组试验后空气含菌量)。
二、冠状病毒检测:
检测方法:参见《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1.3空气消毒鉴定试验。
试验对象:毒株:冠状病毒HCoV-229E(VR-740),细胞:Huh-7 细胞。
试验设备:2个试验舱(30立方米)(一个作为对照组,一个作为试验组)、采样泵、气溶胶发生器、液体撞击式采样器。
试验条件:环境温度:20-25℃;环境湿度:50-70%RH。
机器运行状态:试验过程开启“最高风速档”。
试验步骤:
调节试验舱的温度、相对湿度至试验要求;
将使用的器材一次放入试验舱内,将舱门关闭;
开启气溶胶发生器雾化病毒,同时使用风扇搅拌,雾化病毒完成后静置一定时间;
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净化前的采样;
在试验组试验舱内进行净化,对照组试验舱作对照;
作用至规定时间,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同时采样;
检测回收样本病毒滴度,并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10倍倍比稀释上述回收液;
b)将稀释液加入含生长至单层的MDCK细胞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上,并设置正常对照组,加等量培养液;
c)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孵育60min后弃去上清液,加入双抗400IU/mL的维持培养液继续孵育3-5天,每天观察细胞增长状况;
d)当接种病毒的MDCK细胞出现变圆或缩小等病变现象时,记录产生细胞病变的情况;
e)根据Reed-Muench公式计算半数感染量TCID50;
计算样本中病毒滴度和杀灭率,试验重复三次。
计算公式:
自然衰减率N13(%)=(V03-V13)/V03(V03为对照组试验前空气病毒滴度,V13为对照组试验后空气病毒滴度);
清除率K13(%)=(V13*(1-N13)-V23)/(V13*(1-N13))(V13为试验组试验前空气病毒滴度,V23为试验组试验后空气病毒滴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A,将主动消杀设备放置于试验舱内,开机运行第一时间后,执行步骤A1、步骤A3、步骤A4、步骤A5、步骤A6五个步骤中的至少两个步骤,选择的步骤可同时执行也可分时执行;步骤A1,在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进行副产物浓度测量;步骤A3,采样试验舱内空气并获得采样空气中颗粒物数量,记为第二颗粒物数量,基于第二颗粒物数量获得颗粒物洁净率;步骤A4,获取物体表面的病菌消杀率;步骤A5,采样试验舱内空气并获得采样空气中的自然菌含量,记为第二自然菌含量,基于第二自然菌含量获得自然菌除菌率;步骤A6,当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为水合等离子时,检测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中的负离子浓度;第一时间为10分钟到180分钟。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步骤A还包括步骤A2:步骤A2为收集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获得消杀因子液体,将消杀因子液体进行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和/或皮肤刺激实验和/或急性眼刺激实验。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步骤B,具体包括:将主动消杀设备放置于试验舱内,通过气溶胶发生器向试验舱输入包含微生物的气溶胶,开机运行第一时间后,检测微生物消杀率,微生物为白色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病毒。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步骤A4具体包括:在试验舱内设置多个采样点,在每个采样点布置消毒目标物,通过无菌棉多次在消毒目标物上涂抹,测试无菌棉涂抹处的病菌含量,与消杀前涂抹消毒目标物表面获得的病菌数量比对获得物体表面的病菌消杀率。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A1到A6的具体步骤可参见已在实施例1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中,步骤A1到步骤A6分别独立进行试验,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A1,即有害物质释放量:臭氧浓度(出风口5cm处)、TVOC浓度(出风口20cm处)检测,检测说明:
检测方法:臭氧:HJ590-2010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TVOC浓度:GB/T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附录C。
试验设备:臭氧分析仪(106-L)、空气采样器(2020)、气相色谱仪(GC-2010Pro)。
机器运行状态:试验过程开启“最高风速档”,机器先开机预热20min后再进行测试。
测试步骤:将待测试设备放到试验舱内。测定环境本底浓度值。开启机器,根据标准要求测试各指标浓度值。
步骤A5,空气自然菌检测:
检测方法:GB21551.3-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附录A。
检测条件:环境温度:(27-29)℃;环境湿度:(70-73)%RH。
试验场所:试验舱。
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采样器: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
机器运行状态:试验过程开启“最高风速档”。
计算公式:
除菌率K11(%)=(V01-V11)/V01(V01为试验前空气含菌量,V11为试验后空气含菌量)。
步骤A3,颗粒物洁净空气量检测:
检测方法:GB/T18801-2015 空气净化器 附录B。
测试对象:0.3μm以上颗粒物总数。
试验条件:环境温度:(25±2)℃;环境湿度:(50±10)%RH。
试验设备:试验舱(30立方米)、高浓度粒子计数器(SX-L301N)。
机器运行状态:试验过程开启“最高风速档”;主动消杀设备先开机预热20min后再进行测试。
计算公式:
洁净空气量Q(m/h)=60*(Ke*Kn)*V(Ke为总衰减常数,Kn为自然衰减常数,V为试验舱容积)
步骤A4,现场消毒试验(物体表面)
稀释液:含0.1%吐温80的PBS溶液。
消毒对象:织物。
器材:无菌棉拭子、计时器和刻度吸管(1.0mL、1.5mL、10.0mL)等。
场所:试验舱。
方法:检测依据: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消毒前:在密闭空间内分布15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设置两组对照组和两组试验组,将无菌棉拭于含5mL稀释液试管中沾湿,对一区块涂抹采样,横竖往返各8次,采样后,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棉拭采样端剪入原稀释液试管内,振打80次,适当稀释后作为阳性对照组样本。
在体积约为30立方米的试验舱内,将织物悬挂于空间内的不同 位置。将样品置于空间中央,样品机器在“最高档”下开机消毒作用 120分钟。消毒后,与阳性对照组同样的方法对消毒区块涂抹采样, 作为试验组样本。同批次稀释液、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样本。
受试数量:30区块,试验重复3次,试验环境温度22℃-25℃,相对湿度63%-67%。
步骤A6,负离子浓度检测:
检测方法:参考QB/T 4982-201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用负离子发生器 附录C。
试验设备:负离子测试仪
测试条件:环境温度:(23±2)℃;环境湿度:(50±10)%RH。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的检测系统,包括试验舱,以及设于试验舱内的空气采样器、臭氧分析仪、气相色谱仪、粒子计数器;空气采样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臭氧分析仪的输入端、气相色谱仪的输入端和粒子计数器的输入端连接。试验舱的大小30立方米。空气采样器可为常用的室内大气采样器,如TQC-1500Z。臭氧分析仪型号可为106-L、气相色谱仪型号可为GC-2010Pro。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设于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用于监测负离子浓度的负离子测试仪;气溶胶发生器,用于向试验舱输出包含微生物的气溶胶;撞击式采样器,用于采样试验舱内空气,优选但不限于为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或液体撞击式采样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将所述主动消杀设备放置于试验舱内,开机运行第一时间后,执行:
步骤A1,在所述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进行副产物浓度测量;
步骤A2,收集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获得消杀因子液体,将消杀因子液体进行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和/或皮肤刺激实验和/或急性眼刺激实验;
所述第一时间为10分钟到180分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执行步骤A3、步骤A4、步骤A5、步骤A6四个步骤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步骤A3,采样试验舱内空气并获得采样空气中颗粒物数量,记为第二颗粒物数量,基于所述第二颗粒物数量获得颗粒物洁净率;
步骤A4,获取物体表面的病菌消杀率;
步骤A5,采样试验舱内空气并获得采样空气中的自然菌含量,记为第二自然菌含量,基于所述第二自然菌含量获得自然菌除菌率;
步骤A6,当所述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为水合等离子时,检测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中的负离子浓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1中,在所述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距离消杀因子出口第一距离处测试臭氧浓度,在所述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距离消杀因子出口第二距离处测试TVOC浓度,第一距离为3到10厘米,第二距离为15到25厘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4具体包括:
在试验舱内设置多个采样点,在每个采样点布置消毒目标物,通过无菌棉多次在消毒目标物上涂抹,测试无菌棉涂抹处的病菌含量,与消杀前涂抹消毒目标物表面获得的病菌数量比对获得物体表面的病菌消杀率。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B,具体包括:
将所述主动消杀设备放置于试验舱内,通过气溶胶发生器向试验舱输入包含微生物的气溶胶,开机运行第一时间后,检测微生物消杀率,所述微生物为白色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病毒。
6.一种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将所述主动消杀设备放置于试验舱内,开机运行第一时间后,执行步骤A1、步骤A3、步骤A4、步骤A5、步骤A6五个步骤中的至少两个步骤;
步骤A1,在所述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进行副产物浓度测量;
步骤A3,采样试验舱内空气并获得采样空气中颗粒物数量,记为第二颗粒物数量,基于所述第二颗粒物数量获得颗粒物洁净率;
步骤A4,获取物体表面的病菌消杀率;
步骤A5,采样试验舱内空气并获得采样空气中的自然菌含量,记为第二自然菌含量,基于所述第二自然菌含量获得自然菌除菌率;
步骤A6,当所述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为水合等离子时,检测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中的负离子浓度;
所述第一时间为10分钟到180分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步骤A2:
所述步骤A2为收集主动消杀设备输出的消杀因子获得消杀因子液体,将消杀因子液体进行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和/或皮肤刺激实验和/或急性眼刺激实验。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B,具体包括:
将所述主动消杀设备放置于试验舱内,通过气溶胶发生器向试验舱输入包含微生物的气溶胶,开机运行第一时间后,检测微生物消杀率,所述微生物为白色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病毒。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的检测方法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舱,以及设于所述试验舱内的空气采样器、臭氧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和粒子计数器;
所述空气采样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臭氧分析仪的输入端、气相色谱仪的输入端和粒子计数器的输入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于主动消杀设备的消杀因子输出通道上用于监测负离子浓度的负离子测试仪;
气溶胶发生器,用于向试验舱输出包含微生物的气溶胶;
撞击式采样器,用于采样试验舱内空气。
CN202210345903.8A 2022-04-02 2022-04-02 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检测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51445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5903.8A CN115144533A (zh) 2022-04-02 2022-04-02 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检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5903.8A CN115144533A (zh) 2022-04-02 2022-04-02 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检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4533A true CN115144533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06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45903.8A Pending CN115144533A (zh) 2022-04-02 2022-04-02 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检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453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7094A (zh) * 2017-05-04 2017-10-13 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被动式空气净化产品对tvoc净化效果的测定方法
CN108760600A (zh) * 2018-05-21 2018-11-06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颗粒物去除率的检测方法
CN110734951A (zh) * 2019-09-05 2020-01-31 武汉东湖科创中试基地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病毒去除率的检测方法
CN111380127A (zh) * 2020-04-17 2020-07-07 青岛华云空气科技有限公司 人机可共存的空气消毒净化一体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3336824U (zh) * 2020-11-05 2021-06-0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检验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7094A (zh) * 2017-05-04 2017-10-13 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被动式空气净化产品对tvoc净化效果的测定方法
CN108760600A (zh) * 2018-05-21 2018-11-06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颗粒物去除率的检测方法
CN110734951A (zh) * 2019-09-05 2020-01-31 武汉东湖科创中试基地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病毒去除率的检测方法
CN111380127A (zh) * 2020-04-17 2020-07-07 青岛华云空气科技有限公司 人机可共存的空气消毒净化一体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3336824U (zh) * 2020-11-05 2021-06-0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检验舱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vol. 2002, 30 November 2002, pages: 1 - 23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9099C (zh) 对去除微生物进行评价的方法以及用于对去除微生物进行评价的装置
CN109646361B (zh) 一种宠物用复合型生物除臭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Hudso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practical method for using ozone gas as a virus decontaminating agent
CN109804935A (zh) 生物安全型大动物饲养装置
CN111693409A (zh) 一种气体及生物气溶胶校准系统及方法
CN105136505A (zh) 一种空气净化产品去除霉菌效果的检测方法
CN101700407A (zh) 一种能杀灭病毒的空气净化装置
CN115144533A (zh) 可人机共存的无化学耗材的主动消杀设备检测方法及系统
KR101694895B1 (ko) 충돌법에 의한 세균 및 바이러스 동시 채취 및 검출방법
CN202751618U (zh) 用于排风hepa过滤器原位消毒的甲醛熏蒸循环消毒机
CN102613258B (zh) 一种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的喷雾剂
RU169520U1 (ru) Очиститель и обеззараживатель воздуха
CN102004151B (zh) 禽流感病毒h9亚型血凝抑制抗原标准物质及制备方法
RU2770008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роницаемости тканых и нетка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качестве средств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й защиты от бактериального с разным строением клеточной стенки и грибкового заражения воздушно-капельным и контактно-бытовым путем
CN114868759A (zh) 一种长效季铵盐类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Ragland et al. Staphylococcus xylosus PCR-validated Decontamination of Murine 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 Racks and Air Handling Units by Using'Active–Closed'Exposure to Vaporized Hydrogen Peroxide
CN110959629A (zh) 一种综合性广谱杀菌消毒剂
WO2011129230A1 (ja) 抗ウイルスフィルター
CN113684681A (zh) 一种口罩制备方法及基于该方法制备的口罩
CN101366395A (zh)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杀虫悬浮剂及制备方法
CN108918852A (zh) 设有对照区的检疫监测用装置
CN208387431U (zh) 一种防病虫害的植物培养箱
CN109612988A (zh) 一种测试密闭空间臭氧消毒效果的方法
CN214758511U (zh) 一种适用于实验用动物的养护箱
CN107746872A (zh) 一种针对电子烟气溶胶水提物的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