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心楼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内膜自身容易卷曲或折叠,难以保证内膜在浇筑过程中的平整度,导致空心楼盖成品的表面凹凸不平,影响空心楼盖的成品质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心楼盖结构,包括:
支撑组件;
模板组件,所述模板组件支撑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模板组件包括多个模板;
钢筋笼箱体,所述钢筋笼箱体设置于所述模板组件内,所述钢筋笼箱体的内部具有空腔;
内膜层,所述内膜层铺设于所述钢筋笼箱体的内侧,所述内膜层将所述空腔包覆;以及,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钢筋笼箱体与所述内膜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钢筋笼箱体包括:
底部横向钢筋网,所述底部横向钢筋网铺设于所述模板组件内;以及,
底部纵向钢筋网,所述底部纵向钢筋网与所述底部横向钢筋网连接,所述底部纵向钢筋网向上延伸。
可选地,所述钢筋笼箱体还包括:
顶部横向钢筋网,所述顶部横向钢筋网铺设于所述底部横向钢筋网的上方;以及,
顶部纵向钢筋网,所述顶部纵向钢筋网与所述顶部横向钢筋网连接,所述顶部纵向钢筋网向下延伸;
其中,所述底部纵向钢筋网、所述底部横向钢筋网、所述顶部横向钢筋网和所述顶部纵向钢筋网共同围合形成所述钢筋笼箱体。
可选地,所述钢筋笼箱体内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肋梁箍;
所述肋梁箍的外缘与所述钢筋笼箱体的内侧连接;
其中,多个所述肋梁箍将所述钢筋笼箱体的空腔分隔为多个子腔室。
可选地,所述内膜层包括:
多个预制膜,所述预制膜与所述子腔室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
各所述预制膜罩设于对应的所述子腔室。
可选地,所述保护层包括:
多个垫块,多个所述垫块间隔分布于所述预制膜与所述底部横向钢筋网之间,所述垫块与所述底部横向钢筋网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多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沿所述钢筋笼箱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架的顶端与所述模板抵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心楼盖结构施工方法,用于上述的空心楼盖结构,所述空心楼盖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搭设所述支撑组件,并在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安装所述模板组件;
在所述模板组件内架设所述钢筋笼箱体;
在所述钢筋笼箱体的内侧铺设所述内膜层;
在所述内膜层与所述钢筋笼箱体之间安装所述保护层。
可选地,所述搭设所述支撑组件,并在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安装所述模板组件的步骤,包括:
将多个所述模板按同一顺序、同一方向对缝平铺于所述支撑组件上;
在所述模板与所述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木枋。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内膜层与所述钢筋笼箱体之间安装所述保护层的步骤之前,所述空心楼盖结构施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钢筋笼箱体与所述内膜层之间安装定位钢筋。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于所述内膜层与所述钢筋笼箱体之间的所述保护层,将所述内膜层压平,防止所述内膜层发生卷曲或折叠,保证内膜层在浇筑过程中的平整度,防止空心楼盖成品的表面凹凸不平,并且,所述保护层还可以防止钢筋笼箱体被空气或水分或盐分锈蚀,提升了空心楼盖的成品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发明构思。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心楼盖结构。
参照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发明空心楼盖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空心楼盖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空心楼盖结构的肋梁箍分布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空心楼盖结构包括:
支撑组件;
模板组件,模板组件支撑于支撑组件,模板组件包括多个模板;
钢筋笼箱体100,钢筋笼箱体100设置于模板组件内,钢筋笼箱体100的内部具有空腔;
内膜层200,内膜层200铺设于钢筋笼箱体100的内侧,内膜层200将空腔包覆;以及,
保护层300,保护层300设置于钢筋笼箱体100与内膜层200之间。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示出一具体实施方式:
支撑组件支撑模板组件,模板组件贴靠于钢筋笼箱体100的外围,且模板组件将钢筋笼箱体100包覆,由于钢筋笼箱体100为一立体结构,在钢筋笼箱体100的外壁与内壁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内膜层200设置于容纳空间,且内膜层200将钢筋笼箱体100的内壁完全包覆,为了提升内膜层200与钢筋笼箱体100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用扎丝将内膜层200绑扎于钢筋笼箱体100上,再在内膜层200与钢筋笼箱体100外壁之间设置保护层300,并在钢筋笼箱体100的外壁与模板组件之间设置保护层300,保护层300可以由混凝土组成,且由混凝土组成的保护层300还包覆有垫块,垫块将内膜层200抵压于钢筋笼箱体100。
可以理解的是,内膜层200可设置为TCS内膜。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于内膜层200与钢筋笼箱体100之间的保护层300,将内膜层200压平,防止内膜层200发生卷曲或折叠,保证内膜层200在浇筑过程中的平整度,防止空心楼盖成品的表面凹凸不平,并且,保护层300还可以防止钢筋笼箱体100被空气或水分或盐分锈蚀,提升了空心楼盖的成品质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钢筋笼箱体100包括:底部横向钢筋网,底部横向钢筋网铺设于模板组件内;以及,底部纵向钢筋网,底部纵向钢筋网与底部横向钢筋网连接,底部纵向钢筋网向上延伸。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钢筋笼箱体100还包括:顶部横向钢筋网,顶部横向钢筋网铺设于底部横向钢筋网的上方;以及,顶部纵向钢筋网,顶部纵向钢筋网与顶部横向钢筋网连接,顶部纵向钢筋网向下延伸;其中,底部纵向钢筋网、底部横向钢筋网、顶部横向钢筋网和顶部纵向钢筋网共同围合形成钢筋笼箱体100。
当底部纵向钢筋网、底部横向钢筋网、顶部横向钢筋网和顶部纵向钢筋网共同围合形成钢筋笼箱体100后,形成了空心楼盖的整体外骨架结构,以保证空心楼盖自身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钢筋笼箱体100内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肋梁箍400;肋梁箍400的外缘与钢筋笼箱体100的内侧连接;其中,多个肋梁箍400将钢筋笼箱体100的空腔分隔为多个子腔室500。
可以理解的是,肋梁箍400将钢筋笼箱体100内的空腔分隔为多个子腔室500,相较于使用内膜层200将钢筋笼箱体100内的空腔整体进行包覆的方式,施工难度更小,且更利于控制施工质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内膜层200包括:多个预制膜,预制膜与子腔室500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各预制膜罩设于对应的子腔室500。
可以理解的是,同一个空心楼盖中可设置有多个空心处,为了形成各空心处,多个预制膜,预制膜与子腔室500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保护层300包括:多个垫块,多个垫块间隔分布于预制膜与底部横向钢筋网之间,垫块与底部横向钢筋网连接。
在预制膜与底部横向钢筋网之间设置有多个垫块,多个垫块绑扎于底部横向钢筋网上,且压在预制膜的一侧,以防止预制膜发生卷曲或弯折,防止空心楼盖结构的成品表面产生凹凸坑洼,提升空心楼盖结构的成品质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架,多个支架沿钢筋笼箱体1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支架的顶端与模板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支撑模板,多个支架沿钢筋笼箱体1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后,防止模板被混凝土冲击、挤压发生位移,提升空心楼盖结构的成品质量。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空心楼盖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此外,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心楼盖施工方法,用于上述的空心楼盖结构,空心楼盖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S100:搭设支撑组件,并在支撑组件的顶端安装模板组件;
S200:在模板组件内架设钢筋笼箱体100;
S300:在钢筋笼箱体100的内侧铺设内膜层200;
S400:在内膜层200与钢筋笼箱体100之间安装保护层300。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示出一具体实施方式:
E100:搭设支架,即搭设支撑组件,满堂脚手架已按照承插型轮扣式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搭设完成。主要技术参数:立杆间距0.9*1.2米,横纵向水平杆步距1.2米,底部扫地杆距地面350mm,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严禁超过650mm,可调托撑螺杆伸出立杆顶端长度不应超过300mm,插入立杆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m;可调托撑上的主楞梁应居中其间隙每边不大于2mm。模板支架外侧周圈应连续布置竖向剪刀撑;模板支架中间应在纵向、横向分别连续布置竖向剪刀撑;竖向剪刀撑间隔不应大于6跨,且不大于6m;每个剪刀撑的跨数不应超过6跨,且宽度不大于6m;竖向剪刀撑杆件底端应与垫板或地面顶紧,倾斜角度应在45°~60°之间,应采用旋转扣件每步与立杆固定,旋转扣件宜靠近主节点,中心线与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剪刀撑的斜杆接长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等距离同定,且端部扣件盖板边缘离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E200:铺设模板,顶板模板采用12mm厚模板,次楞采用50mm*80mm木枋龙骨,间距不大于300mm,主横楞采用Φ48mm双钢管为支撑体系,间距与轮扣式支架立杆间距相同。本工程空心楼盖在4.75米标高层上为一致,在10.8米标高层处,有特殊变化,1/D-G交12-14轴楼盖底比其他部位高50cm,模板铺设时要特别注意此处标高。模板安装前要测量可调顶托的标高,放出梁体的位置。楼板模板当采用单块就位时,宜以每个铺设单元从四周先用模板与梁模板连接,然后向中央铺设。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0.2‰),起拱部位为中间起拱,四周不起拱。
E300:楼盖梁、底层钢筋绑扎,在模板拼装完成并经过验收合格后,钢筋班组开始进行放样定位,因空心楼盖下板厚较薄,仅有70mm厚,Φ6@200单层双向(肋间布置),绑扎时应特别注意。在钢筋绑扎应注意梁尺寸,偏差应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以保证TCS内膜有足够的摆放空间,次梁的箍筋开口方向应左右交叉布置,不允许出现朝向一个方向的现象,在次梁和底部钢筋钢筋绑扎完成后,应由项目部技术人员和监理单位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TCS内膜即内膜层200。
E400:安装TCS内膜即安装内膜层200,TCS内膜施工,应在下层钢筋网片上放置垫块,垫块放置在内膜的四个角主肋上,以保证内膜底部保护层300厚度,下层钢筋、垫块、TCS内膜之间应该绑扎牢固,保证内膜的平整性,且受力面朝上。TCS施工前要仔细看图纸,严格按照图纸的排布进行安装,保证安装位置的尺寸的准确性。预留、预埋设施安装工序应与钢筋、TCS内膜安装等工序穿插进行;设备管线穿过TCS内膜时,内膜开口处应有可靠的密封措施,以免浇筑混凝土时造成漏浆。安装时为防止破坏内膜,施工人员不得在内膜上行走,需铺设架空施工通道,对过程中损坏的内膜,应予以更换;对板面钢筋安装之后损坏的内膜,应采取有效的修补措施封堵施工。内膜放置完成后,在上部应采用定位钢筋进行固定,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上浮。
E500:上层钢筋绑扎,TCS内膜安放和预留工作全部完成之后,铺设上层钢筋,上层厚度80mm厚,Φ8@200单层双向(肋间布置),面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绑扎,且面筋与纵筋必须在每个交叉点进行绑扎,面层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在肋梁上焊接L型钢筋,用于固定TCS内膜,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内膜的滑动,位移。
E600:铺设行走栈道,为防止内膜应施工而产生破坏,应及时铺设行走栈道,严禁直接在内膜上行走,或者将施工机具放置在内膜上,导致内膜变形,施工栈道采用脚手板,脚手板厚度不小于5cm。铺设时铺平铺稳,并设置在梁钢筋上。用8#铁丝和钢筋梁固定,以防倾翻。脚手板暂定隔一布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时增加脚手板的数量。
E700:混凝土浇筑、养护,混凝土输送采用泵送的方式,4.75米标高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10.8米标高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根据浇筑区域合理安排浇筑路线,以便于栈道的铺设,保证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行走在栈道上,保护TCS内膜不至于被破坏。浇筑混凝土时应在浇筑位置放置废旧模板,泵送的混凝土应先落在废旧模板上,然后再流入次梁位置,在振动棒的振捣下流入内膜底部,因此混凝土的塌落度有这极其严格的要求,所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且不宜大于肋梁宽度的1/2和下翼缘板厚度的1/2。浇筑混凝土时,要少浇勤振,防止板下出现漏筋现象,宜选用d=35的振捣棒,振捣时要振捣棒应避免碰触内膜和定位垫块。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80±20mm之内,因楼板和;梁厚度为1000mm,采用分三次浇筑,每次浇筑厚度300-350mm,待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再进行第二次浇筑振捣,第二次振捣时,振捣棒插入第一层中为50mm,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振捣应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在下层混凝土浇筑时为次梁周边及主梁内,在上层板位置浇筑位置是为次梁周边,主梁及内膜中间开孔位置。空心楼板混凝土浇筑不得在雨天进行,预防因雨水掺杂或冲刷降低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要求。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班组、架子工班组及木工班组必须安排人员值守,发现模板涨模时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在浇筑过程中发现内膜有上浮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浇筑采取加固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以保证上板面的厚度。因板厚较厚,混凝土在水化反应时释放出的热量较大,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小时之内,要采取洒水,土工布+塑料薄膜覆盖方式,以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如气温较低时,还应上盖草帘进行保温。
W100:钢筋绑扎好后,混凝土浇筑前,应保护钢筋的整体性,不得直接踩踏。必须经过时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钢筋变形和被污染。
W200: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不得碰撞钢筋、模板、内膜及预留孔。混凝土必须达到拆模强度方可拆模,拆模时严禁野蛮施工,不得用大锤硬砸或用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
W300: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W400:工序与工序间衔接时间尽量缩短,减小前道工序被破坏、损伤的可能性。
W500: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应妥善处理,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W600:对测量用桩位进行防护,避免碰撞导致移位,进而影响工程质量。
W700:模板施工时应严格检查模板平整度,同时应检查支撑牢固情况,保证模板平整度及有足够的刚度。
在本实施例中,搭设支撑组件,并在支撑组件的顶端安装模板组件的步骤,包括:
A100:将多个模板按同一顺序、同一方向对缝平铺于支撑组件上;
A200:在模板与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木枋。
为保证顶板的整体混凝土成型效果,将整个顶板的模板按同一顺序、同一方向对缝平铺,必须保证接缝处下方有木枋,并拼缝严密,表面无错台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膜层200与钢筋笼箱体100之间安装保护层300的步骤之前,空心楼盖结构施工方法还包括:
B100:在钢筋笼箱体100与内膜层200之间安装定位钢筋。
可以理解的是,该空心楼盖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心楼盖施工方法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