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7308A - 电梯调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调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7308A
CN115057308A CN202210857336.4A CN202210857336A CN115057308A CN 115057308 A CN115057308 A CN 115057308A CN 202210857336 A CN202210857336 A CN 202210857336A CN 115057308 A CN115057308 A CN 115057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passengers
floor
taking request
reques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73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成
陈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573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73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7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73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22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present in the elevator car to be alloc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25Taking into account a certain departure interval of elevator cars from a specific floor, e.g. the ground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31Sequential evaluation of plurality of criteria
    • B66B2201/232Sequential evaluation of plurality of criteria where the time needed for a passenger to arrive at the allocated elevator car from where the call is made is taken into accou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调配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电梯组中各电梯的当前运行信息以及乘梯请求信号,所述当前运行信息至少包括各电梯的运行方向、当前位置和待停靠楼层,所述乘梯请求信号至少包括乘客的目的层信息,所述乘梯请求信号以给定大客流层为出发层;步骤S2,根据所述当前运行信息和所述乘梯请求信号确定满足目标电梯条件的目标电梯,所述目标电梯条件至少包括:条件一,对应的待停靠楼层包含所述给定大客流层;条件二,最早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步骤S3,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范围为所有未被分配的乘梯请求信号;步骤S4,将所述选定乘梯请求信号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

Description

电梯调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调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通常会设置群管理系统以便通过对多台电梯进行合理调配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缩短乘客的候梯时间。现有的电梯群管理系统通常都是针对乘客的乘梯请求信号,根据电梯的运行信息,从多台电梯中选择一台最佳电梯来响应该乘客的乘梯请求信号,即将该最佳电梯分配给该乘梯请求信号,如:CN200980152488.7对于新产生的候梯处呼叫信号计算评价指标,基于该评价指标选择最适合的电梯轿厢并将其分配给该新产生的候梯处呼叫信号;CN200910166025.8公开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管理多台电梯的运行,在发生了电梯门厅呼叫时,从各台电梯的轿厢中选择响应该电梯门厅呼叫的电梯轿厢并分配给电梯门厅呼叫,其具有:电梯门厅呼叫登记装置和具有运算单元和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的群管理控制装置,运算单元运算各台电梯轿厢到达电梯门厅呼叫发生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根据电梯轿厢的位置和已登记的电梯轿厢呼叫信息来运算电梯轿厢的分配评价值并决定用于分配的电梯轿厢,通过比较预测到达时间和乘客到达电梯门厅所需的步行时间来决定分配评价值,从而在接收到从远离电梯门厅的场所发出的电梯使用要求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全体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
显然,现有的电梯群管理系统都是针对给定的呼梯信号,通过计算评价指标来从多台电梯中选择合适的电梯来响应该呼梯信号。这种管理方式都是从呼梯信号(实际上是从乘客)的角度,在以缩短乘客候梯时间为目标(或者还同时兼顾电梯的运行效率、能源消耗等),以备选电梯作为可供选择的对象,通过适当选择实现对电梯的调配。虽然这种方式具有其固定的优点,但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其得到的调配结果却不一定是最佳的。如:对于处于早晨上班高峰的办公楼1楼大厅,乘客在在闸机处刷卡后通过闸机进入侯梯厅中,乘客的刷卡数据会被传送给电梯群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电梯的呼梯请求信号(包含有目的层信息)。由于早高峰乘客客流集中,常常会在1楼侯梯厅累积过多等候乘梯的乘客,从而造成侯梯厅的拥挤。对于这种情况,现有的群管理系统通常是采用对电梯服务层进行高低分区、尽可能将具有相同目的层的乘客分配到同一台电梯以减少电梯的停靠次数等手段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以便尽快将候梯乘客运送到其目的层从而缓解1楼候梯大厅的拥挤程度。但由于这些技术手段还是从乘客(呼梯请求信号)的角度出发,试图通过适当选择电梯来尽快将乘客从1楼侯梯厅中运离,因此其对1楼侯梯厅的拥挤缓解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因此,如何更加合理地调配电梯从而更加有效地缓解大客流时侯梯厅的拥挤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调配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电梯组中各电梯的当前运行信息以及乘梯请求信号,所述当前运行信息至少包括各电梯的运行方向、当前位置和待停靠楼层,所述乘梯请求信号至少包括乘客的目的层信息,所述乘梯请求信号以给定大客流层为出发层;
步骤S2,根据所述当前运行信息和所述乘梯请求信号确定满足目标电梯条件的目标电梯,所述目标电梯条件至少包括:条件一,对应的所述待停靠楼层包含所述给定大客流层;条件二,最早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
步骤S3,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范围为所有未被分配的乘梯请求信号;
步骤S4,将所述选定乘梯请求信号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
优选地,所述给定大客流层为非终端楼层,所述目标电梯条件还包括:条件三,沿给定大客流层的大客流方向驶向所述给定大客流层;条件四,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启动离开时以大客流方向为运行方向。
优选地,所述目标电梯条件还包括:条件五,电梯轿厢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
优选地,所述步骤S3进一步包括:步骤S3-1,确定从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时遵循的选择原则;步骤S3-2、遵循所述选择原则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选择范围为以目标电梯从给定大客流层启动离开时的运行方向为期望乘梯方向的乘梯请求信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S2按照如下子步骤确定目标电梯:子步骤S2-11、根据各电梯的当前运行信息估计各台电梯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到达时刻;子步骤S2-12、根据所述到达时刻确定最先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子步骤S2-13、监测最先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轿厢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间的距离,且当所述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将该最先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确定为目标电梯。
优选地,所述步骤S2按照如下子步骤确定所述目标电梯:子步骤S2-21、监测各电梯的当前运行信息监测各电梯轿厢的当前位置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之间的距离与运行方向;子步骤S2-22、根据子步骤S2-21的监测结果从各台电梯中挑选正在驶向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子步骤S2-23、从正在驶向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中选择其中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间的距离最小的电梯,且当所述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将该电梯确定为目标电梯。
优选地,所述距离阈值为所述给定大客流层与所述目标电梯驶向给定大客流层的运行方向相反的相邻楼层的层间距。
优选地,所述选择原则为优先运送以给定大客流层为出发层、以乘客数量最多的目的层为目的层的乘客。
优选地,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乘客运离速度最大。
优选地,所述选择原则为优先运送以候梯时间最长的乘客的目的层为目的楼层的乘客。
优选地,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电梯一次运送使得侯梯厅内所有乘客的总等候时间的减少最短。
优选地,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单位时间内侯梯厅内所有乘客的总等候时间的减少最短。
优选地,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单位时间内乘坐电梯离开所述大客流楼层的乘客的总移动距离最大。
优选地,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第二乘客数量与分配给目标电梯的乘客数量的差小于阈值的情况下,使得乘客的目的层数量最小。
优选地,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步骤S3-2-11、根据所述乘梯请求信号确定所有的目的层;步骤S3-2-12、根据所述乘梯请求信号分别统计各个目的层的乘客数量;步骤S3-2-13、比较各个目的层的乘客数量与第一乘客数量,并根据乘客比较结果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步骤S3-2-21、枚举所有可能的从未被选择过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方案;步骤S3-2-22、计算每种选择方案中目标电梯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运走的乘客数量;步骤S3-2-23、估计目标电梯将其内的乘客由给定大客流层启动至目标电梯运送至目的层并返回到给定大客流层的返回时刻间的时间间隔;步骤S3-2-24、计算步骤S3-2-22得到的目标电梯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运走的乘客数量与步骤S3-2-23得到的所述时间间隔的商;步骤S3-2-25、将对应于最大商的选择方案选择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步骤S3-2-31、确定各个乘客的候梯时间中的最长候梯时间;步骤S3-2-32、确定最长候梯时间对应的目的层;
步骤S3-2-33、统计最长候梯时间对应的目的层的乘客数量;步骤S3-2-34、比较最长侯悌时间对应的目的层的乘客数量与第一乘客数量,并根据乘客比较结果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步骤S3-2-41、确定侯梯厅内各位乘客的候梯时间;步骤S3-2-42、按照候梯时间的长短对乘梯请求信号进行排序;步骤S3-2-43、从排序后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候梯时间最长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步骤S3-2-51、确定侯梯厅内各位乘客的候梯时间;步骤S3-2-52、枚举所有可能的从未被选择过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方案;步骤S3-2-53、计算各个选择方案中的各个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候梯时间之和;步骤S3-2-54、分别针对每种选择方案,估计目标电梯将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乘客由给定大客流层启动至目标电梯运送至目的层并返回到给定大客流楼层的返回时刻间的时间间隔;步骤S3-2-54、计算步骤S3-2-53得到的候梯时间之和与步骤S3-2-54得到的所述时间间隔的商;步骤S3-2-55、将对应于最大商的选择方案选择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最终的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步骤S3-2-61、枚举所有可能的从未被选择过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方案;步骤S3-2-62、确定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各位乘客;步骤S3-2-63、分别计算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各位乘客的目的层与给定大客流层间的距离,所述距离定义为单一距离;步骤S3-2-64、利用单一距离计算得到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各位乘客的单一距离的总移动距离;步骤S3-2-65、分别针对每种选择方案,估计目标电梯将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乘客由给定大客流层启动至目标电梯运送至目的层并返回到给定大客流楼层的返回时刻间的时间间隔;步骤S3-2-66、计算步骤S3-2-64得到的总移动距离与步骤S3-2-65得到的所述时间间隔的商;步骤S3-2-67、将对应于最大商的选择方案选择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最终的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步骤S3-2-71、枚举所有可能的从未被选择过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方案;步骤S3-2-72、分别统计各个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乘客数量以及目的层数量;步骤S3-2-73、分别针对各个选择方案,利用所述第一乘客数量和各个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乘客数量计算二者间的差值;步骤S3-2-74、从所述选择方案中挑选出其中所述差值小于阈值的小阈值选择方案;步骤S3-2-75、从所述小阈值选择方案中目的层数量最小的选择方案;步骤S3-2-76、将对应于步骤S3-2-75得到的选择方案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最终的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进一步包括:步骤S3-3,比较第一乘客数量和第二乘客数量的大小,形成如下结果,结果一,当所述第一乘客数量小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时,从以对应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的目的层为期望目的层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出其中的第一乘客数量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结果二,当所述第一乘客数量等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时,将以对应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的目的层为期望目的层的乘梯请求信号的全部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结果三,当所述第一乘客数量大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时,将以对应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的目的层为期望目的层的全部乘梯请求信号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并从其余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使得目标电梯达到其额定乘客数量的乘梯请求信号并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
优选地,当满足结果一时,选择其中候梯时间最长的第一乘客数量的乘梯请求信号。
优选地,当满足结果三时,按照如下任一原则实施从其余乘梯请求信号中的选择:原则1、后续参与混乘的目的层的乘客人数最接近剩余可搭乘人数;原则2、后续参与混乘的目的层与前面的目的层间的距离最小;原则3、参与混乘的目的楼层的数量尽可能少;原则4、第一乘客数量减去第二乘客数量与从其余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的乘梯请求信号对应的乘客数量之和的差最小;原则5、从其余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适当数量且候梯时间最长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混乘乘客。
优选地,所述乘客数量为所述乘梯请求信号对应的乘客的自然数量,或者乘客加权数量。
优选地,某个目的层的乘客加权数量为该目的层的所有乘客的单一乘客加权数量的和,所述单一乘客加权数量为该乘客数量与其候梯时间系数的乘积,所述候梯时间系数为决定于乘客的候梯时间的系数。
优选地,某个目的层的乘客加权数量为该目的层的所有乘客的自然数量与该目的层的权重系数的乘积,该目的层的权重系数决定于该目的层的所有乘客中的最长的候梯时间。
优选地,所述乘梯请求信号还包括乘客的登记时刻,所述步骤S3-2根据所述登记时刻计算各个乘梯请求信息的乘客的候梯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给定大客流层,通过为目标电梯合理选择作为分配对象的未响应的乘梯请求信号来实现对乘梯请求信号的调配,本质上是一种针对乘梯请求信号的调配方法而非传统电梯群管理针对电梯的调配,因此能够加合理地调配电梯从而更加有效地缓解大客流时侯梯厅的拥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电梯调配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与功效。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可以进行各种类似推广和替换。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调配方法,所述电梯调配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电梯组中各电梯的当前运行信息以及乘梯请求信号,所述当前运行信息至少包括各电梯的运行方向、当前位置和待停靠楼层,所述乘梯请求信号至少包括乘客的目的层信息,所述乘梯请求信号以给定大客流层为出发层;
步骤S2,根据所述当前运行信息和所述乘梯请求信号确定满足目标电梯条件的目标电梯,所述目标电梯条件至少包括:条件一,对应的所述待停靠楼层包含所述给定大客流层;条件二,最早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
步骤S3,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范围为所有未被分配的乘梯请求信号;
步骤S4,将所述选定乘梯请求信号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
优选地,给定大客流层为非终端楼层,所述目标电梯条件还包括:条件三,沿给定大客流层的大客流方向驶向所述给定大客流层;条件四,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启动离开时以大客流方向为运行方向。
优选地,所述目标电梯条件还包括:条件五,电梯轿厢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所述距离阈值为所述给定大客流层与所述目标电梯驶向给定大客流层的运行方向相反的相邻楼层的层间距。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选择范围为以目标电梯从给定大客流层启动离开时的运行方向为期望乘梯方向的乘梯请求信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S3进一步包括:
步骤S3-1,确定从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时遵循的选择原则;
步骤S3-2、遵循所述选择原则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S2按照如下子步骤确定目标电梯:
子步骤S2-11、根据各电梯的当前运行信息估计各台电梯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到达时刻;
子步骤S2-12、根据所述到达时刻确定最先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
子步骤S2-13、监测最先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轿厢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间的距离,且当所述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将该最先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确定为目标电梯。
优选地,所述步骤S2还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的另一种子步骤确定所述目标电梯,例如:
子步骤S2-21、监测各电梯的当前运行信息监测各电梯轿厢的当前位置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之间的距离与运行方向;
子步骤S2-22、根据子步骤S2-21的监测结果从各台电梯中挑选正在驶向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
子步骤S2-23、从正在驶向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中选择其中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间的距离最小的电梯,且当所述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将该电梯确定为目标电梯。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的选择原则为优先运送以给定大客流层为出发层、以乘客数量最多的目的层为目的层的乘客。
在此选择原则下,优选地,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步骤S3-2-11、根据所述乘梯请求信号确定所有的目的层;
步骤S3-2-12、根据所述乘梯请求信号分别统计各个目的层的乘客数量;
步骤S3-2-13、比较各个目的层的乘客数量与第一乘客数量,并根据乘客比较结果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所述第一乘客数量为目标电梯能够搭乘的乘客数量。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还进一步包括:
步骤S3-3,比较第一乘客数量和第二乘客数量的大小,第二乘客数量为各个目的层的乘客数量中的最大一个,比较后形成如下结果,
结果一,当所述第一乘客数量小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时,从以对应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的目的层为期望目的层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出其中的第一乘客数量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
结果二,当所述第一乘客数量等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时,将以对应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的目的层为期望目的层的乘梯请求信号的全部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
结果三,当所述第一乘客数量大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时,将以对应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的目的层为期望目的层的全部乘梯请求信号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并从其余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使得目标电梯达到其额定乘客数量的乘梯请求信号并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
当满足结果一时,选择其中候梯时间最长的第一乘客数量的乘梯请求信号。
当满足结果三时,也就是当所有目的层对应的乘客人数都少于目标电梯能够搭乘的乘客数量时,就需要考虑将不同目的层的乘梯请求信号分配给目标电梯,从而使得不同目的层的乘客混乘同一台电梯了;
此时,按照如下任一原则实施从其余乘梯请求信号中的选择:
原则1、后续参与混乘的目的层的乘客人数最接近剩余可搭乘人数;
原则2、后续参与混乘的目的层与前面的目的层间的距离最小;
原则3、参与混乘的目的楼层的数量尽可能少;
原则4、第一乘客数量减去第二乘客数量与从其余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的乘梯请求信号对应的乘客数量之和的差最小;或者更进一步,如果差值大于阈值,则选择使得这样的目的层,该目的层的乘客数量与第二乘客数量的数量之和大于第一乘客数量,但仅将部分后选的目的层乘客分配给目标电梯;
原则5、从其余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适当数量且候梯时间最长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混乘乘客。
当参与的混乘选择原则包含多条时,采用权重法计算总的评价指标,且后续参与混乘的目的层与前面目的层间的距离越小其权重越大,后续参与混乘的目的层的乘客人数与最接近剩余可搭乘人数间的差越小其权重越大,参与混乘的目的楼层的数量越小权重越大,反之则越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通过合理确定目标电梯,以及优先选择以乘客数量最多的目的层为目的层的乘梯请求信号并将其分配给目标电梯,从而能够快速运走大客流层候梯乘客,并能使目标电梯尽快完成任务并返回大客流层,从而能更加有效地缓解大客流层侯梯厅的拥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为统计各个目的层对应的乘客数量时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实施例1中,统计各个目的层对应的乘客数量时,就是直接计数以某个楼层为目的层的所有乘客的人数(即乘客数量为乘梯请求信号对应的乘客的自然数量)。但是这种统计方式以及选择对象电梯的方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个别乘客等候时间过长的问题。这就需要引入目的层乘客加权数量。
某个目的层的乘客加权数量为该目的层的所有乘客的单一乘客加权数量的和,所述单一乘客加权数量为该乘客数量与其候梯时间系数的乘积,所述候梯时间系数为决定于乘客的候梯时间的系数。某个目的层的乘客加权数量为该目的层的所有乘客的自然数量与该目的层的权重系数的乘积,该目的层的权重系数决定于该目的层的所有乘客中的最长的候梯时间。
在确定目的层的权重系数时,应当遵循:等候时间越长、系数越大。比如:不超过一分钟,系数为1;1分钟到1分30秒,系数为1.2;1分30秒到2分钟,系数为1.5;2分钟到2分30秒,系数为2;2分30秒到3分钟,系数为2.5;超过3分钟,系数为3,等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能进一步兼顾个别等候时间过长的乘客。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为即将到达的电梯从所有现有但尚未响应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时的选择原则不同。
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乘客运离速度最大(即通过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使得单位时间内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运走的乘客数量最大)。
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步骤S3-2-21、枚举所有可能的从未被选择过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方案;
步骤S3-2-22、计算每种选择方案中目标电梯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运走的乘客数量;
步骤S3-2-23、估计目标电梯将其内的乘客由给定大客流层启动至目标电梯运送至目的层并返回到给定大客流层(接下来启动后运行方向与乘梯请求信号的期望乘梯方向一致)的返回时刻间的时间间隔;
步骤S3-2-24、计算步骤S3-2-22得到的目标电梯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运走的乘客数量与步骤S3-2-23得到的所述时间间隔的商;
步骤S3-2-25、将对应于最大商的选择方案选择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实施例1是选择对应最多乘客的目的层对应的乘梯请求信号,但是这种选择对于缓解1楼大厅的拥挤在有些情况下并不一定最佳的方式,比如:建筑物有50层,电梯的额定载荷人数为21人,对应乘客数量最多的目的层为48楼(21人),以4楼为目的楼层的乘客有10人、以5楼为目的楼层的乘客有11人。按照实施例1必然是选择对应于48楼的乘梯请求信号并将其分配给电梯。但实际上,考虑到电梯运行到48楼再返回1楼大厅说话的时间可能要比同时运送去往4楼的10人和去往5楼的11人分别在4楼和5楼停靠后再返回1楼大厅所花费的时间更长,这样,对于1楼大厅而言,同样是减少了21名乘客,但是花费的时间是不同的,即单位时间内减少的乘客数量是不同的,在该例中是后一种选择对缓解1楼大厅的拥挤更有效。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缓解1楼大厅的拥挤,建立用于描述电梯从1楼大厅运走乘客的速度的指标——乘客运离速度,其计算方法为一台电梯某次从1楼大厅出发时进行内的乘客数量除以该电梯从1楼大厅出发其直至完成其轿厢内的乘客运送后再次返回1楼大厅这一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这样,在某台电梯即将到达1楼大厅时,对于所有的现有但尚未响应的乘梯请求信号,根据各个目的层对应的乘客人数以及轿厢的额定载客量,枚举所有可能的组合形式,然后针对每一种组合,计算其对应的乘客运离速度,从中选择最大乘客运离速度对应的组合,将该组合中的乘梯请求信号分配给目标电梯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通过使得选择未被分配乘梯请求信号使得乘客运离速度最大化,因此能最大化缓解大客流层侯梯厅的拥挤。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选择原则为优先运送以候梯时间最长的乘客的目的层为目的楼层的乘客。
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步骤S3-2-31、确定各个乘客的候梯时间中的最长候梯时间;
步骤S3-2-32、确定最长候梯时间对应的目的层;
步骤S3-2-33、统计最长候梯时间对应的目的层的乘客数量;
步骤S3-2-34、比较最长侯悌时间对应的目的层的乘客数量与第一乘客数量,并根据乘客比较结果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此外根据与第一乘客数量的比较结果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具体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仅根据两种场景的不同对其中的第一乘客数量和第二乘客数量稍作替换即可。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电梯一次运送使得侯梯厅内所有乘客的总等候时间的减少最短。
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步骤S3-2-41、确定侯梯厅内各位乘客的候梯时间;
步骤S3-2-42、按照候梯时间的长短对乘梯请求信号进行排序;
步骤S3-2-43、从排序后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候梯时间最长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单位时间内侯梯厅内所有乘客的总等候时间的减少最短。
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步骤S3-2-51、确定侯梯厅内各位乘客的候梯时间;
步骤S3-2-52、枚举所有可能的从未被选择过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方案;
步骤S3-2-53、计算各个选择方案中的各个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候梯时间之和;
步骤S3-2-54、分别针对每种选择方案,估计目标电梯将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乘客由给定大客流层启动至目标电梯运送至目的层并返回到给定大客流楼层(接下来启动后运行方向与乘梯请求信号的期望乘梯方向一致)的返回时刻间的时间间隔;
步骤S3-2-54、计算步骤S3-2-53得到的候梯时间之和与步骤S3-2-54得到的所述时间间隔的商;
步骤S3-2-55、将对应于最大商的选择方案选择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最终的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单位时间内乘坐电梯离开所述大客流楼层的乘客的总移动距离最大。
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步骤S3-2-61、枚举所有可能的从未被选择过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方案;
步骤S3-2-62、确定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各位乘客;
步骤S3-2-63、分别计算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各位乘客的目的层与给定大客流层间的距离,所述距离定义为单一距离;
步骤S3-2-64、利用单一距离计算得到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各位乘客的单一距离的总移动距离;
步骤S3-2-65、分别针对每种选择方案,估计目标电梯将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乘客由给定大客流层启动至目标电梯运送至目的层并返回到给定大客流楼层(接下来启动后运行方向与乘梯请求信号的期望乘梯方向一致)的返回时刻间的时间间隔;
步骤S3-2-66、计算步骤S3-2-64得到的总移动距离与步骤S3-2-65得到的所述时间间隔的商;
步骤S3-2-67、将对应于最大商的选择方案选择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最终的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第二乘客数量与分配给目标电梯的乘客数量的差小于阈值的情况下,使得乘客的目的层数量最小。
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步骤S3-2-71、枚举所有可能的从未被选择过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方案;
步骤S3-2-72、分别统计各个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乘客数量以及目的层数量;
步骤S3-2-73、分别针对各个选择方案,利用所述第一乘客数量和各个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乘客数量计算二者间的差值;
步骤S3-2-74、从所述选择方案中挑选出其中所述差值小于阈值的小阈值选择方案;
步骤S3-2-75、从所述小阈值选择方案中目的层数量最小的选择方案;
步骤S3-2-76、将对应于步骤S3-2-75得到的选择方案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最终的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1、2、4、5、6的基础上,乘梯请求信号还包括乘客的登记时刻,所述步骤S3-2根据所述登记时刻计算各个乘梯请求信息的乘客的候梯时间。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出的等效置换和改进,均应视为在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范畴内。

Claims (29)

1.一种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调配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电梯组中各电梯的当前运行信息以及乘梯请求信号,所述当前运行信息至少包括各电梯的运行方向、当前位置和待停靠楼层,所述乘梯请求信号至少包括乘客的目的层信息,所述乘梯请求信号以给定大客流层为出发层;
步骤S2,根据所述当前运行信息和所述乘梯请求信号确定满足目标电梯条件的目标电梯,所述目标电梯条件至少包括:
条件一,对应的所述待停靠楼层包含所述给定大客流层;
条件二,最早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
步骤S3,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范围为所有未被分配的乘梯请求信号;
步骤S4,将所述选定乘梯请求信号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为非终端楼层,所述目标电梯条件还包括:
条件三,沿给定大客流层的大客流方向驶向所述给定大客流层;
条件四,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启动离开时以大客流方向为运行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电梯条件还包括:
条件五,电梯轿厢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进一步包括:
步骤S3-1,确定从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时遵循的选择原则;
步骤S3-2、遵循所述选择原则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选择范围为以目标电梯从给定大客流层启动离开时的运行方向为期望乘梯方向的乘梯请求信号。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按照如下子步骤确定目标电梯:
子步骤S2-11、根据各电梯的当前运行信息估计各台电梯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到达时刻;
子步骤S2-12、根据所述到达时刻确定最先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
子步骤S2-13、监测最先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轿厢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间的距离,且当所述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将该最先到达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确定为目标电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按照如下子步骤确定所述目标电梯:
子步骤S2-21、监测各电梯的当前运行信息监测各电梯轿厢的当前位置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之间的距离与运行方向;
子步骤S2-22、根据子步骤S2-21的监测结果从各台电梯中挑选正在驶向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
子步骤S2-23、从正在驶向所述给定大客流层的电梯中选择其中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间的距离最小的电梯,且当所述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将该电梯确定为目标电梯。
8.如权利要求3、6或7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阈值为所述给定大客流层与所述目标电梯驶向给定大客流层的运行方向相反的相邻楼层的层间距。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原则为优先运送以给定大客流层为出发层、以乘客数量最多的目的层为目的层的乘客。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乘客运离速度最大。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原则为优先运送以候梯时间最长的乘客的目的层为目的楼层的乘客。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电梯一次运送使得侯梯厅内所有乘客的总等候时间的减少最短。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单位时间内侯梯厅内所有乘客的总等候时间的减少最短。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单位时间内乘坐电梯离开所述大客流楼层的乘客的总移动距离最大。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原则为使得第二乘客数量与分配给目标电梯的乘客数量的差小于阈值的情况下,使得乘客的目的层数量最小。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步骤S3-2-11、根据所述乘梯请求信号确定所有的目的层;
步骤S3-2-12、根据所述乘梯请求信号分别统计各个目的层的乘客数量;
步骤S3-2-13、比较各个目的层的乘客数量与第一乘客数量,并根据乘客比较结果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步骤S3-2-21、枚举所有可能的从未被选择过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方案;
步骤S3-2-22、计算每种选择方案中目标电梯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运走的乘客数量;
步骤S3-2-23、估计目标电梯将其内的乘客由给定大客流层启动至目标电梯运送至目的层并返回到给定大客流层的返回时刻间的时间间隔;
步骤S3-2-24、计算步骤S3-2-22得到的目标电梯从所述给定大客流层运走的乘客数量与步骤S3-2-23得到的所述时间间隔的商;
步骤S3-2-25、将对应于最大商的选择方案选择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步骤S3-2-31、确定各个乘客的候梯时间中的最长候梯时间;
步骤S3-2-32、确定最长候梯时间对应的目的层;
步骤S3-2-33、统计最长候梯时间对应的目的层的乘客数量;
步骤S3-2-34、比较最长侯悌时间对应的目的层的乘客数量与第一乘客数量,并根据乘客比较结果选择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步骤S3-2-41、确定侯梯厅内各位乘客的候梯时间;
步骤S3-2-42、按照候梯时间的长短对乘梯请求信号进行排序;
步骤S3-2-43、从排序后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候梯时间最长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步骤S3-2-51、确定侯梯厅内各位乘客的候梯时间;
步骤S3-2-52、枚举所有可能的从未被选择过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方案;
步骤S3-2-53、计算各个选择方案中的各个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候梯时间之和;
步骤S3-2-54、分别针对每种选择方案,估计目标电梯将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乘客由给定大客流层启动至目标电梯运送至目的层并返回到给定大客流楼层的返回时刻间的时间间隔;
步骤S3-2-54、计算步骤S3-2-53得到的候梯时间之和与步骤S3-2-54得到的所述时间间隔的商;
步骤S3-2-55、将对应于最大商的选择方案选择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最终的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步骤S3-2-61、枚举所有可能的从未被选择过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方案;
步骤S3-2-62、确定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各位乘客;
步骤S3-2-63、分别计算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各位乘客的目的层与给定大客流层间的距离,所述距离定义为单一距离;
步骤S3-2-64、利用单一距离计算得到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各位乘客的单一距离的总移动距离;
步骤S3-2-65、分别针对每种选择方案,估计目标电梯将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乘客由给定大客流层启动至目标电梯运送至目的层并返回到给定大客流楼层的返回时刻间的时间间隔;
步骤S3-2-66、计算步骤S3-2-64得到的总移动距离与步骤S3-2-65得到的所述时间间隔的商;
步骤S3-2-67、将对应于最大商的选择方案选择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最终的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步骤S3-2-71、枚举所有可能的从未被选择过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选定乘梯请求信号的选择方案;
步骤S3-2-72、分别统计各个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乘客数量以及目的层数量;
步骤S3-2-73、分别针对各个选择方案,利用所述第一乘客数量和各个选择方案中涉及到的乘客数量计算二者间的差值;
步骤S3-2-74、从所述选择方案中挑选出其中所述差值小于阈值的小阈值选择方案;
步骤S3-2-75、从所述小阈值选择方案中目的层数量最小的选择方案;
步骤S3-2-76、将对应于步骤S3-2-75得到的选择方案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最终的选定乘梯请求信号。
2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进一步包括:
步骤S3-3,比较第一乘客数量和第二乘客数量的大小,形成如下结果,
结果一,当所述第一乘客数量小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时,从以对应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的目的层为期望目的层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出其中的第一乘客数量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
结果二,当所述第一乘客数量等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时,将以对应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的目的层为期望目的层的乘梯请求信号的全部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
结果三,当所述第一乘客数量大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时,将以对应于所述第二乘客数量的目的层为期望目的层的全部乘梯请求信号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并从其余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使得目标电梯达到其额定乘客数量的乘梯请求信号并分配给所述目标电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满足结果一时,选择其中候梯时间最长的第一乘客数量的乘梯请求信号。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满足结果三时,按照如下任一原则实施从其余乘梯请求信号中的选择:
原则1、后续参与混乘的目的层的乘客人数最接近剩余可搭乘人数;
原则2、后续参与混乘的目的层与前面的目的层间的距离最小;
原则3、参与混乘的目的楼层的数量尽可能少;
原则4、第一乘客数量减去第二乘客数量与从其余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的乘梯请求信号对应的乘客数量之和的差最小;
原则5、从其余的乘梯请求信号中选择适当数量且候梯时间最长的乘梯请求信号作为混乘乘客。
2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数量为所述乘梯请求信号对应的乘客的自然数量,或者乘客加权数量。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某个目的层的乘客加权数量为该目的层的所有乘客的单一乘客加权数量的和,所述单一乘客加权数量为该乘客数量与其候梯时间系数的乘积,所述候梯时间系数为决定于乘客的候梯时间的系数。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某个目的层的乘客加权数量为该目的层的所有乘客的自然数量与该目的层的权重系数的乘积,该目的层的权重系数决定于该目的层的所有乘客中的最长的候梯时间。
29.如权利要求11、12、13、18、19、20、24、27或28所述的电梯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乘梯请求信号还包括乘客的登记时刻,所述步骤S3-2根据所述登记时刻计算各个乘梯请求信息的乘客的候梯时间。
CN202210857336.4A 2022-07-20 2022-07-20 电梯调配方法 Pending CN1150573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7336.4A CN115057308A (zh) 2022-07-20 2022-07-20 电梯调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7336.4A CN115057308A (zh) 2022-07-20 2022-07-20 电梯调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7308A true CN115057308A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06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7336.4A Pending CN115057308A (zh) 2022-07-20 2022-07-20 电梯调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73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42806A (zh) * 2024-03-08 2024-04-09 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用户乘梯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42806A (zh) * 2024-03-08 2024-04-09 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用户乘梯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7842806B (zh) * 2024-03-08 2024-05-03 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用户乘梯控制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42904B2 (ja) エレベータ配送システム
CA2696913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waiting times for destination based dispatching systems
JP4870863B2 (ja) エレベータ群最適管理方法、及び最適管理システム
US643934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new hall calls to one of a plurality of elevator cars
US8800723B2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floors locked from receiving service
KR920010415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군관리방법
US9580271B2 (en)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ed to decentralize allocation of hall calls
CN111847149B (zh) 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
US7549517B2 (en) Elevator car dispatching including passenger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and a fuzzy logic algorithm
US7784588B2 (en) Calls assigned to one of two cars in a hoistway to minimize delay imposed on either car
CN115057308A (zh) 电梯调配方法
EP0452225A2 (en) Elevator dynamic channeling dispatching for up-peak period
CN110386517B (zh) 用于实现电梯换乘的电梯调配系统
CN115057309A (zh) 电梯群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5385196A (zh) 电梯控制方法
JPH02132078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CN117208689A (zh) 一种电梯的分散待机控制方法及电梯群管理系统
Closs Lift control-conservatism or progr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