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7899A - 一种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27899A CN115027899A CN202210958072.1A CN202210958072A CN115027899A CN 115027899 A CN115027899 A CN 115027899A CN 202210958072 A CN202210958072 A CN 202210958072A CN 115027899 A CN115027899 A CN 1150278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conveying
- loading
- transfer
- transfer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of the same kind, 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or use in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65G37/02—Flow-sheets for conveyor combinations in warehouses, magazines or worksho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34—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35—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铝型材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该装卸框输送线包括:型材转运框、型材上下料装置、框体转运装置、空框转运输送线和框料加工输送线。空框转运输送线的下游端和框料加工输送线的上游端设有并列设置的型材框输送机构。框体转运装置能够将型材转运框在两个型材框输送机构上搬运,型材上下料装置能够对框料加工输送线的上游端的型材转运框进行上下料。本发明的铝型材转运方法,通过装卸框输送线能够采用大容量的型材转运框对型材物料进行储存,通过框体转运装置实现型材转运框在空框转运输送线和框料加工输送线之间的搬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型材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
背景技术
铝型材在挤出成型之后,还需要进行时效处理或搬运和静置存放。在进行这些加工处理之前,铝型材首先需要进行装框转运。目前,铝型材的转运都是配合隔条进行使用。在转运框中通过相互垂直排列的隔条和铝型材,层层间隔堆叠,如此反复,使得铝型材能够叠放在转运框内进行转运。为方便铝型材和隔条的放置,转运框的基本都是上敞开式的,通过两侧的挡边将铝型材限制在转运框内。这种装框方式中,底层的铝型材容易受压损坏,大大限制了转运框的容量,效率较低;而且放置在上层的型材随高度增加容易晃动,转运输送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所述装卸框输送线包括:型材转运框、空框转运输送线和框料加工输送线;
所述型材转运框具有多个上下排列设置、前后延伸的储料空间;
所述空框转运输送线和框料加工输送线的两端部均设有型材框输送机构,以所述空框转运输送线的型材框输送机构为第一输送机构,框料加工输送线的型材框输送机构为第二输送机构;
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呈左右并列设置,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设置有框体转运装置,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旁侧设有型材上下料装置;
基于所述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所述型材转运框通过空框转运输送线进行输送;当型材转运框输送到空框转运输送线下游端的第一输送机构时,通过框体转运装置将型材转运框搬移到框料加工输送线上游端的第二输送机构上;
然后,型材上下料装置将型材物料送入到型材转运框的储料空间内,实现对型材转运框的上料;
接着,装有型材的型材转运框通过框料加工输送线进行输送、并在框料加工输送线上进行加工处理;
最后,完成加工处理的型材转运框沿框料加工输送线输送到下游端的第二输送机构,再通过框体转运装置搬移到空框转运输送线上游端的第一输送机构上再进行输送;
如此重复循环工作,型材转运框在空框转运输送线和框料加工输送线的循环移动,实现对型材物料的批量转运。
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所述型材转运框具有多个储料空间,能够对不同的型材物料分层承托储存,型材不会相互层叠压坏,型材储量大大增加。所述空框转运输送线将未装有型材物料的型材转运框输送到下游端的第一输送机构上。所述框体转运装置将型材转运框从第一输送机构搬移到第二输送机构上,型材上下料装置将型材物料上料到第二输送机构的型材转运框上,实现型材物料的装框转运。装有型材物料的型材转运框通过框料加工输送线进行输送,并进行时效处理或静置存放等加工处理,完成加工处理之后的型材转运框,继续通过框料加工输送线输送到下游端的第二输送机构上,通过型材上下料装置将型材物料从型材转运框上卸下,实现型材物料的卸框转运。完成卸料的型材转运框通过框体转运装置搬移到空框转运输送线上游端的第一输送机构上进行输送,形成循环。本发明的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能够采用大容量的型材转运框对型材物料进行储存。通过框体转运装置实现型材转运框在空框转运输送线和框料加工输送线之间的搬移,使得型材转运框能够在装卸框输送线上循环输送,承载能力强,转运效率高,能够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型材框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基架、型材框输送驱动单元和多个前后排列设置的回转输送单元,所述回转输送单元具有左右延伸的旋转轴线,所述回转输送单元设有呈左右同轴设置的回转输送部,两个所述回转输送部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导向部,多个所述回转输送单元同步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型材框输送驱动单元驱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回转输送部能够对型材转运框进行承托。所述型材框输送驱动单元能够带动多个回转输送单元同步转动,型材转运框的底部能够卡在两侧的导向部之间,当回转输送单元转动时,所述回转输送部能够带动型材转运框前后移动,实现型材转运框的输送,回转输送部两侧的导向部能够对型材转运框进行导向,避免输送过程中型材转运框发生偏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转输送单元包括传动轴和输送滚轮,所述传动轴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转动设于所述输送基架的上侧,所述输送滚轮同轴设于所述传动轴的左右两端,所述回转输送部设于输送滚轮的外周,所述输送滚轮的一侧还设有导向挡边,所述导向部设于所述导向挡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动轴带动两侧的输送滚轮转动,从而实现对型材转运框的承托输送。所述传动轴能够将两侧的输送滚轮同轴连接起来,还能够实现输送滚轮与输送基架的转动连接,也能够方便地实现多个回转输送单元之间的同步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体转运装置包括转运输送构件和用于带动所述转运输送构件上下移动的顶升驱动构件,所述转运输送构件具有左右延伸的转运输送面,所述转运输送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的前后两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顶升驱动构件能够带动转运输送构件上下移动。当顶升驱动构件带动两个转运输送构件同时往上移动时,两个转运输送面能够将第一输送机构或第二输送构件上的型材转运框托起,并通过两个转运输送面带动型材转运框的前后两端沿左右方向移动,实现型材转运框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上的搬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之间设有两条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杆,两条所述连接杆呈左右设置,两条所述连接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的左端或右端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左右并列设于所述转运输送构件和连接杆围成的矩形范围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使得两个转运输送构件能够同步升降,对型材转运框进行顶升。两条连接杆和两个转运输送构件能够围成一个矩形空间,使得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能够防止在所围成的空间内对型材转运框进行输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之间设有驱动轴和转运输送驱动单元,所述驱动轴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驱动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传动连接,所述转运输送驱动单元与所述驱动轴驱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运输送驱动单元能够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转运输送构件动作,对放置在转运输送面上的型材转运框进行左右输送。两个转运输送构件通过驱动轴与同一个转运输送驱动单元驱动连接,确保两个转运输送构件能够同步动作,避免两个转运输送构件动作误差造成型材转运框偏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型材转运框底端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能够分别承托型材转运框的前后两端,从而实现型材转运框的左右输送搬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型材转运框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多条立柱,所述立柱沿前后方向排列,左右两侧的立柱一一对应,相互对应的左右两条立柱之间设有多条上下排列、左右延伸的托料隔条,所述储料空间设于相邻的托料隔条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托料隔条能够对型材物料进行承托,型材物料的重量能够通过对应的托料隔条传递到两条立柱,不会对其他托料隔条上的型材物料造成挤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型材上下料装置包括接送料机构和装卸框机构;
所述接送料机构包括接送料输送构件和接送料升降构件;所述接送料输送构件用于输送型材物料并设于第二输送机构的前侧或后侧,所述接送料升降构件用于带动接送料输送构件上下移动;
所述装卸框机构包括装卸框输送构件、装卸框平移构件和装卸框升降构件,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设于第二输送机构的旁侧,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具有多条前后排列的、朝向第二输送机构延伸的悬臂辊筒,所述装卸框平移构件用于带动装卸框输送构件左右移动,所述装卸框升降构件用于带动装卸框输送构件上下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装卸框升降构件能够带动装卸框输送构件上下移动,使得装卸框输送构件能够与需要上下料的储料空间相平齐。所述装卸框平移构件能够带动装卸框输送构件左右移动,在需要上下料时能够将悬臂辊筒伸入到型材转运框内,在装卸框输送构件需要上下移动时,装卸框平移构件能够带动悬臂辊筒往外伸出,避免与型材转运框内的其他型材物料发生碰撞。所述接送料升降构件能够带动接送料输送构件上下移动,使得接送料输送构件能够与接送料输送构件相平齐,对型材物料进行输送,型材物料在接送料输送构件和装卸框输送构件之间传递时能够实现型材物料在型材转运框上的上下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柱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前侧或后侧设有开口,所述托料隔条的左右两端分别可拆嵌设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空框转运输送线的旁侧设有用于对型材转运框进行托料隔条上下料的隔件上下料机构和隔件供料源或隔件储料区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储料空间的高度由上下相邻的所述托料隔条决定,通过拆装托料隔条能够改变托料隔条的上下间距,使得储料空间的高度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型材物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装卸框输送线,其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装卸框输送线,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装卸框输送线,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装卸框输送线,其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型材框输送机构,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装卸框机构,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框体转运装置,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0、型材转运框;110、底框;111、底部架体;112、过渡端;120、顶框;121、框架连杆;130、立柱;131、卡块;132、卡勾部;133、放置槽;140、托料隔条;210、空框转运输送线;220、框料加工输送线;300、型材框输送机构;310、输送基架;320、型材框输送驱动单元;330、回转输送单元;331、传动轴;332、输送滚轮;333、回转输送部;334、导向挡边;400、框体转运装置;410、转运输送构件;411、转运架体;412、输送链条;413、输送链轮;414、连接杆;415、驱动轴;416、转运输送驱动单元;417、限位件;420、顶升驱动构件;500、型材上下料装置;510、接送料机构;511、接送料架体;512、接送料输送构件;513、接送料升降构件;520、装卸框机构;521、装卸框基架;522、装卸框连接座;523、装卸框输送构件;5231、悬臂辊筒;5232、挡料轴;5233、挡料驱动单元;524、装卸框平移构件;525、装卸框升降构件;610、隔件上下料机构;620、隔件供料源;630、隔件储料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9,本发明所提供的装卸框输送线作出如下实施例:
一种装卸框输送线,包括:型材转运框100、空框转运输送线210和框料加工输送线220、框体转运装置400和型材上下料装置500。
所述型材转运框100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型材转运框100具有多个用于装载型材物料的、上下排列设置、前后延伸的储料空间。
所述型材转运框100包括底框110、顶框120、立柱130和托料隔条140。
所述底框11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底部架体111。所述顶框12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前后延伸的顶部架体。所述顶部架体和底部架体111的长度相同。两侧的顶部架体之间的间距和两侧的底部架体111之间的间距相同。
两条底部架体111之间、以及两条顶部架体之间均设有多条前后排列设置的框架连杆121。两条所述底部架体111之间的框架连杆1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底部架体111固定连接。两条所述顶部架体之间的框架连杆1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顶部架体固定连接。
所述立柱130的数量为多条。所述立柱130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立柱13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部架体和底部架体111固定连接。多条立柱130沿前后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顶部架体和底部架体111之间。
设于左侧的立柱130与设于右侧的立柱130一一对应。在左右方向的投影上,左右两侧的立柱130一一对应相互重叠。所述托料隔条140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托料隔条14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对应的两条立柱130可拆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130的前侧设有多个往前延伸的卡块131,所述卡块131的前端设有往上凸起的卡勾部132。所述卡块131和立柱130形成放置槽133。相邻的所述卡块131间隔设置,所述卡勾部132和上侧的卡块131之间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高度大于所述托料隔条140的厚度尺寸,所述开口可供所述托料隔条140通过。所述托料隔条140的左右两端分别卡设于两侧的立柱130的放置槽133内,托料隔条140端部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卡勾部132和立柱130的前侧面进行限位。
两侧的立柱130和上下相邻的托料隔条140形成一个长方框结构,多组前后排列的立柱130和托料隔条140能够形成前后延伸的储料空间。多个所述储料空间沿上下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每个所述储料空间均能够放置储存型材物料,每个储料空间内的型材物料都作用于同一高度的多条托料隔条140,托料隔条140将作用力传动到立柱130上。上方的型材物料不会对下方的型材物料造成挤压,大大增加了型材转运框100对型材物料的储存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框110、顶框120和立柱130均为焊接成型件并相互焊接固定。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卡块13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托料隔条140的厚度来设置,在使用时,上下相邻的托料隔条140之间可以间隔若干个卡块131,使得储料空间的高度能够根据型材物料的厚度来调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框110、顶框120和立柱130可以通过螺钉锁紧、卡扣铆合等其他方式相互连接。
所述空框转运输送线210和框料加工输送线220均用于承托和输送所述型材转运框100。所述空框转运输送线210的下游端和框料加工输送线220的上游端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相互并列设置,所述框料加工输送线220的上游端设于所述空框转运输送线210的下游端左侧。所述空框转运输送线210的两端和框料加工输送线220的两端均设有型材框输送机构300。所述型材框输送机构300具有前后延伸的型材框输送面。
所述型材框输送机构300包括:输送基架310、型材框输送驱动单元320和回转输送单元330。所述回转输送单元3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回转输送单元330沿前后方向排列设置、并与所述输送基架310转动连接。所述回转输送单元330具有左右延伸的旋转轴线。多个所述回转输送单元330同步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型材框输送驱动单元320驱动连接。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回转输送单元330之间通过链传动方式同步连接。链条传动具有寿命长,工作平稳,可靠性高,传递动力大等优点,十分适用于相邻的所述回转输送单元330同步传动应用场合。考虑到便于控制输送的速度和准确度,所述型材框输送驱动单元320采用伺服电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回转输送单元330可以通过带传动、齿轮传动或蜗轮蜗杆传动等其他传动方式同步连接。所述型材框输送驱动单元320可为步进电机或气动马达等其他旋转驱动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转输送单元330包括传动轴331和输送滚轮332。所述传动轴33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转动设于所述输送基架310的上侧,所述输送滚轮332同轴设于所述传动轴331的左右两端。所述输送滚轮332的外周形成回转输送部333。两个所述输送滚轮332相互远离的一侧还设有导向挡边334。所述导向挡边334相向的一侧设有导向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转输送单元330可以是滚筒滚轮或是网带网链等其他结构。
左右成对设置的所述回转输送部333能够对型材转运框100底部的左右两侧进行承托,所述导向部能够将型材转运框100的底部限制在两个导向挡边334之间,当所述型材框输送驱动单元320带动所述回转输送单元330转动时,回转输送部333相对所述型材转运框100转动,使得型材转运框100能够在两侧的导向挡边334之间前后移动,实现输送。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输送滚轮332沿所述传动轴331的轴向可调安装于所述传动轴331。通过调节两个输送滚轮332的间距能够适应不同宽度规格的型材转运框100的输送。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减少输送过程中的故障,所述型材转运框100的底部架体111前后两端均设有过渡端112。所述底部架体111的底端为平整的平面,所述过渡端112与底部架体111的底端呈上翘倾斜设置并与底部架体111的底端切向过渡连接。型材转运框100在所述型材框输送机构300上进行输送时,型材转运框100在相邻的回转输送单元330上的过渡更加平稳顺畅。
以所述空框转运输送线210两端的型材框输送机构300为第一输送机构;框料加工输送线220两端的型材框输送机构300为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和第一输送机构均具有前后延伸的型材框输送面。所述框料加工输送线220上游端的第二输送机构和空框转运输送线210下游端的第一输送机构呈左右并列设置,框料加工输送线220下游端的第二输送机构和空框转运输送线210上游端的第一输送机构呈左右并列设置,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于第一输送机构的左侧。
所述框体转运装置400用于将所述型材转运框100在并列设置的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搬移。
所述框体转运装置400包括:转运输送构件410和顶升驱动构件420。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具有左右延伸的转运输送面。所述转运输送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的前后两侧。所述顶升驱动构件420用于带动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上下移动。所述顶升驱动构件420设有与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传动连接、并使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相对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上下移动的顶升驱动端。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型材转运框100的底部架体11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使得型材转运框100的底部前后两端能够被两个转运输送构件410同时托起,实现左右方向上的输送。
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为链条输送机构。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包括:转运架体411、输送链条412和输送链轮413。所述转运架体411呈长条状并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输送链轮4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输送链轮413分别转动设于所述转运架体411的左右两端。所述输送链条412传动绕设于两个所述输送链轮413。所述输送链条412环形循环移动,上侧的输送链条412形成所述转运输送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链条412上可以设置有输送托件,所述转运输送面由多个输送托件构成。
前后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之间设有两条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杆414。两条所述连接杆414呈左右设置。设于左侧的连接杆41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的转运架体411的左端连接,设于右侧的连接杆41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的转运架体411的右端连接。两条所述连接杆414和两个转运输送构件410的转运架体411构成一个长方形框架。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左右并列设于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和连接杆414围成的矩形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升驱动构件420为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伸缩气缸。所述顶升驱动构件420的缸体与第一输送机构或第二输送机构连接,所述顶升驱动构件420的活塞杆端部与转运架体411连接。所述顶升驱动构件42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顶升驱动构件420分别设于两个转运输送构件410的左右两端。当四个所述顶升驱动构件420的活塞杆往上伸出时,能够同时带动两个转运输送构件410往上移动,将第一输送机构上的型材转运框100托起,再进行左右平移输送,实现型材转运框100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的搬运。
如图7所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之间设有驱动轴415和转运输送驱动单元416。所述驱动轴415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驱动轴415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传动连接。所述转运输送驱动单元416与所述驱动轴415驱动连接。所述转运输送驱动单元416包括电机和对应的减速箱。所述转运输送驱动单元416固定在其中一条传连接杆414中部。所述转运输送驱动单元416具有两个同轴设置的输出轴。所述驱动轴415的中部断开成前后两段、并分别与转运输送驱动单元416的两个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同轴传动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运输送驱动单元416可以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或锥齿轮传动等方式与驱动轴415驱动连接。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均设有一个所述转运输送驱动单元416。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分别通过对应的转运输送驱动单元416进行驱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设有限位件417。所述限位件417具有高出所述转运输送面的限位部。所述限位件4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件417分别设于转运输送构件410的左右两侧,且两个限位部相向设置。设于右侧的所述限位件417的限位部与第一输送机构右侧的导向部相平齐,设于左侧的所述限位件417的限位部与第二输送机构左侧的导向部相平齐。如附图7所示,所述限位件417为旋转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滚轮,所述限位部为限位件417的圆周轮面。
所述型材转运框100在转运输送构件410上左右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限位件417对型材转运框100进行限位。当转运输送构件410将型材转运框100从第一输送机构上托起并往左输送时,型材转运框100的底部左侧能够抵在转运输送构件410左侧的限位件417上,这时转运输送构件410下降,型材转运框100能够刚好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的两个导向部之间,第二输送机构能够将型材转运框100往前输送。所述限位件417采用滚轮,当型材转运框100沿空框转运输送线210输送到第一输送机构时;或者当型材转运框100沿框料加工输送线220沿第二输送机构进行输送时,型材转运框100底部的左侧或右侧能够与转运输送构件410右侧的限位部滚动接触,减少摩擦。
所述型材上下料装置500用于对第二输送机构上的型材转运框100进行上下料。
所述型材上下料装置500包括:接送料机构510和装卸框机构5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料加工输送线220的上游端设于其后端。所述接送料机构510设于第二输送机构的后侧。所述接送料机构510包括:接送料架体511、接送料输送构件512和接送料升降构件513。所述接送料输送构件512具有用于输送型材物料的接送料输送面。所述接送料输送构件512沿上下方向与所述接送料架体511滑移连接。所述接送料升降构件513设有与所述接送料输送构件512传动连接、并使所述接送料输送构件512相对接送料架体511上下移动的接送料升降驱动端。
所述装卸框机构520包括:装卸框基架521、装卸框连接座522、装卸框输送构件523、装卸框平移构件524和装卸框升降构件525。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设于第二输送机构的左侧。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具有多条前后排列的、朝右延伸的悬臂辊筒5231。多条所述悬臂辊筒5231同步传动连接。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还设有与所述悬臂辊筒5231驱动连接的装卸框输送驱动单元。
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沿上下方向滑移安装于所述装卸框连接座522的右侧。所述装卸框升降构件525设有与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传动连接、并使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相对装卸框连接座522上下移动的装卸框升降驱动端。所述装卸框连接座522与所述装卸框基架521沿左右方向滑移连接。所述装卸框平移构件524设有与所述装卸框连接座522传动连接、并使所述装卸框连接座522相对于装卸框基架521左右移动的装卸框平移驱动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送料输送构件512的结构可参考装卸框输送构件523的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送料输送构件512可以不是悬臂形式的输送机构,所述接送料输送构件512可以采用输送带机构、辊筒机构等常规的模块化输送机构。所述接送料输送构件512与接送料架体511、装卸框输送构件523与装卸框连接座522、装卸框连接座522与装卸框基架521之间的滑移连接,可以采用直线导轨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卸框升降构件525包括:升降驱动齿条、升降驱动齿轮和装卸框升降驱动单元。所述升降驱动齿条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固定安装于所述装卸框连接座522的右侧。所述升降驱动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并与所述升降驱动齿条啮合。所述装卸框升降驱动单元为配套的电机和减速机,所述装卸框升降驱动单元安装于装卸框输送构件523并与升降驱动齿轮驱动连接。齿轮齿条传动具有寿命长,工作平稳,可靠性高,传递动力大等优点,十分适用于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的升降驱动传动应用场合。通过齿轮齿条传动的方式来驱动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的上下移动,使得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的移动平移快速而且准确。所述装卸框平移构件524和接送料升降构件513的结构可以参考所述装卸框升降构件525的结构。
多条所述悬臂辊筒5231之间的同步传动连接,可以参考上述多个回转输送单元330之间的同步传动连接结构,采用链传动、带传动、齿轮传动或蜗轮蜗杆传动等传动方式。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的前端和接送料输送构件512的前端均设有挡料机构。所述挡料机构包括挡料轴5232和挡料驱动单元5233。所述挡料轴5232转动安装于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的前端或接送料输送构件512的前端。所述挡料轴5232的轴向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挡料轴5232设有沿自身径向延伸的挡料部。所述挡料驱动单元5233设有与所述挡料轴5232传动连接、并使所述挡料轴5232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挡料驱动端。当所述挡料驱动单元5233带动挡料轴5232转动,所述挡料部往上翻起时,所述挡料部能够对装卸框输送构件523或接送料输送构件512上的型材物料进行阻挡,避免型材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因惯性往前偏移,提高输送定位重复精度,使得每层储料空间内的型材物料都能够前后对齐。
对于不同规格的型材物料,所述型材转运框100上的托料隔条140间距可能需要作出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框转运输送线210的旁侧设有用于对型材转运框100进行托料隔条140上下料的隔件上下料机构610。所述隔件上下料机构610的旁侧设有隔件供料源620和隔件储料区域630。
所述隔件上下料机构610包括托料件和上下料驱动构件,所述上下料驱动构件用于带动所述托料件移动,所述托料件设有能承托所述托料隔条140的托料槽。所述上下料驱动构件能够带动托料件相对空框转运输送线210上的型材转运框100移动,能够将隔件供料源620内的托料隔条140搬移到型材转运框100内,使得型材转运框100内的相邻的托料隔条140以更小的间距放置;也可以从型材转运框100内将托料隔条140取出,放置到隔件储料区域630中。
参照图1至图9,本发明基于所述装卸框输送线提供了一种铝型材转运方法:未装有型材物料的型材转运框100沿所述空框转运输送线210输送。当型材转运框100输送到空框转运输送线210下游端的第一输送机构上时,所述顶升驱动构件420带动前后两侧的两个转运输送构件410往上移动,两个转运输送构件410的转运输送面分别抵在型材转运框100底端的前后两侧,并将型材转运框100从第一输送机构上抬起。然后,所述转运输送驱动单元416通过驱动轴415带动两个转运输送构件410的输送链条412转动,使得其上的型材转运框100往左移动。直至型材转运框100的底部左侧抵在限位件417上,这时型材转运框100移动到第二输送机构上方,所述顶升驱动构件420往下缩回,两个转运输送构件410将型材转运框100转移到第二输送机构上。
接着,型材上下料装置500将型材物料上料到第二输送机构的型材转运框100上:所述装卸框升降构件525带动装卸框输送构件523上下移动,当装卸框输送构件523与需要进行上料的储料空间下端平齐时,所述装卸框平移构件524带动装卸框输送构件523左右移动伸入到储料空间内。接着,承托有型材物料的所述接送料输送构件512在所述接送料升降构件513的作用下沿上下方向移动到与装卸框输送构件523相平齐。然后,接送料输送构件512和装卸框输送构件523同时动作,将型材物料沿前后方向送入到储料空间内,实现型材物料的上料。装有型材物料的型材转运框100通过框料加工输送线220进行输送,实现型材物料的装框转运输送。
特别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与储料空间的下端平齐时,所述悬臂辊筒5231能够高出托料隔条140的上侧面,使得型材物料在装卸框输送构件523上输送时不会与托料隔条140发生摩擦。悬臂辊筒5231从型材转运框100内抽出时,先往下减低一定高度,使得型材物料放置在对应的托料隔条140上之后,再往外移动抽出。
装有型材的型材转运框100通过框料加工输送线220进行输送。所述框料加工输送线220能够与加工工位连接,型材转运框100和其上的型材物料能够输送到加工工位,进行时效处理或静置存放等加工处理,完成加工处理的型材转运框100沿框料加工输送线220继续输送到下游端的第二输送机构。
当带有型材的型材转运框100输送到框料加工输送线220下游端的第二输送机构上时,通过型材上下料装置500进行下料:装卸框升降构件525带动装卸框输送构件523上下移动到与对应的型材物料下侧,装卸框平移构件524带动装卸框输送构件523移动使得悬臂辊筒5231伸入型材物料的下方,接着再往上移动将型材物料从托料隔条140上托起。然后,装卸框输送构件523和相互平齐的送料输送构件同时动作,将型材物料从型材转运框100内送出。完成下料的空框通过框体转运装置400搬移到空框转运输送线210上游端的第一输送机构上,通过空框转运输送线210将型材转运框100往下游端输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变化、修改、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卸框输送线,所述装卸框输送线包括:型材转运框(100)、空框转运输送线(210)和框料加工输送线(220);
所述型材转运框(100)具有多个上下排列设置、前后延伸的储料空间;
所述空框转运输送线(210)和框料加工输送线(220)的两端部均设有型材框输送机构(300),以所述空框转运输送线(210)的型材框输送机构(300)为第一输送机构,框料加工输送线(220)的型材框输送机构(300)为第二输送机构;
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呈左右并列设置,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设置有框体转运装置(400),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旁侧设有型材上下料装置(500);
基于所述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所述型材转运框(100)通过空框转运输送线(210)进行输送;当型材转运框(100)输送到空框转运输送线(210)下游端的第一输送机构时,通过框体转运装置(400)将型材转运框(100)搬移到框料加工输送线(220)上游端的第二输送机构上;
然后,型材上下料装置(500)将型材物料送入到型材转运框(100)的储料空间内,实现对型材转运框(100)的上料;
接着,装有型材的型材转运框(100)通过框料加工输送线(220)进行输送、并在框料加工输送线(220)上进行加工处理;
最后,完成加工处理的型材转运框(100)沿框料加工输送线(220)输送到下游端的第二输送机构,再通过框体转运装置(400)搬移到空框转运输送线(210)上游端的第一输送机构上再进行输送;
如此重复循环工作,型材转运框(100)在空框转运输送线(210)和框料加工输送线(220)的循环移动,实现对型材物料的批量转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框输送机构(300)包括输送基架(310)、型材框输送驱动单元(320)和多个前后排列设置的回转输送单元(330),所述回转输送单元(330)具有左右延伸的旋转轴线,所述回转输送单元(330)设有呈左右同轴设置的回转输送部(333),两个所述回转输送部(33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导向部,多个所述回转输送单元(330)同步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型材框输送驱动单元(320)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输送单元(330)包括传动轴(331)和输送滚轮(332),所述传动轴(33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转动设于所述输送基架(310)的上侧,所述输送滚轮(332)同轴设于所述传动轴(331)的左右两端,所述回转输送部(333)设于输送滚轮(332)的外周,所述输送滚轮(332)的一侧还设有导向挡边(334),所述导向部设于所述导向挡边(3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转运装置(400)包括转运输送构件(410)和用于带动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上下移动的顶升驱动构件(420),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具有左右延伸的转运输送面,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的前后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之间设有两条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杆(414),两条所述连接杆(414)呈左右设置,两条所述连接杆(41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的左端或右端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左右并列设于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和连接杆(414)围成的矩形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之间设有驱动轴(415)和转运输送驱动单元(416),所述驱动轴(415)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驱动轴(415)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传动连接,所述转运输送驱动单元(416)与所述驱动轴(415)驱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转运框(100)底端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两个所述转运输送构件(410)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转运框(10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多条立柱(130),所述立柱(130)沿前后方向排列,左右两侧的立柱(130)一一对应,相互对应的左右两条立柱(130)之间设有多条上下排列、左右延伸的托料隔条(140),所述储料空间设于相邻的托料隔条(14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上下料装置(500)包括:
接送料机构(510),所述接送料机构(510)包括接送料输送构件(512)和接送料升降构件(513);所述接送料输送构件(512)用于输送型材物料并设于第二输送机构的前侧或后侧,所述接送料升降构件(513)用于带动接送料输送构件(512)上下移动;
装卸框机构(520),所述装卸框机构(520)包括装卸框输送构件(523)、装卸框平移构件(524)和装卸框升降构件(525),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设于第二输送机构的旁侧,所述装卸框输送构件(523)具有多条前后排列的、朝向第二输送机构延伸的悬臂辊筒(5231),所述装卸框平移构件(524)用于带动装卸框输送构件(523)左右移动,所述装卸框升降构件(525)用于带动装卸框输送构件(523)上下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30)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放置槽(133),所述放置槽(133)的前侧或后侧设有开口,所述托料隔条(140)的左右两端分别可拆嵌设于所述放置槽(133)内;所述空框转运输送线(210)的旁侧设有用于对型材转运框(100)进行托料隔条(140)上下料的隔件上下料机构(610)和隔件供料源(620)和/或隔件储料区域(63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58072.1A CN115027899A (zh) | 2022-08-10 | 2022-08-10 | 一种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58072.1A CN115027899A (zh) | 2022-08-10 | 2022-08-10 | 一种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27899A true CN115027899A (zh) | 2022-09-09 |
Family
ID=83130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958072.1A Pending CN115027899A (zh) | 2022-08-10 | 2022-08-10 | 一种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27899A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62731A (ja) * | 1984-06-08 | 1985-12-26 | Toyo Seikan Kaisha Ltd | 全自動レトルト殺菌装置 |
CN202144389U (zh) * | 2011-06-24 | 2012-02-15 | 湖州双力自动化科技装备有限公司 | 曲柄顶升移载机 |
CN207242864U (zh) * | 2017-08-22 | 2018-04-17 | 四川纽赛特工业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移载运输机 |
CN109384050A (zh) * | 2017-08-09 | 2019-02-26 | 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 | 一种铝型材生产的叠空框输送机构 |
CN110040522A (zh) * | 2019-05-22 | 2019-07-23 | 肇庆科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铝型材自动装框系统 |
US20190291963A1 (en) * | 2018-03-21 | 2019-09-26 | Tesla, Inc. | Apparatus for multi-axial transfer of objects in assembly lines |
CN212387221U (zh) * | 2020-04-29 | 2021-01-22 | 襄阳凌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跨线顶升用移载机 |
CN112849987A (zh) * | 2021-03-01 | 2021-05-28 | 江苏江顺精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滚入式自动堆叠机 |
CN214166371U (zh) * | 2020-12-28 | 2021-09-10 | 佛山市嘉荣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传送的料架输送设备 |
CN113816133A (zh) * | 2021-09-24 | 2021-12-21 | 佛山市通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铝型材生产物流自动化的搬运方法 |
CN215665332U (zh) * | 2021-09-02 | 2022-01-28 | 安徽住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铝合金型材规整装置 |
CN216943748U (zh) * | 2022-03-14 | 2022-07-12 | 辽宁忠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装框系统 |
CN114772148A (zh) * | 2022-04-15 | 2022-07-22 | 福耐姆智能传输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辊筒式同步带顶升移载输送机 |
-
2022
- 2022-08-10 CN CN202210958072.1A patent/CN11502789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62731A (ja) * | 1984-06-08 | 1985-12-26 | Toyo Seikan Kaisha Ltd | 全自動レトルト殺菌装置 |
CN202144389U (zh) * | 2011-06-24 | 2012-02-15 | 湖州双力自动化科技装备有限公司 | 曲柄顶升移载机 |
CN109384050A (zh) * | 2017-08-09 | 2019-02-26 | 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 | 一种铝型材生产的叠空框输送机构 |
CN207242864U (zh) * | 2017-08-22 | 2018-04-17 | 四川纽赛特工业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移载运输机 |
US20190291963A1 (en) * | 2018-03-21 | 2019-09-26 | Tesla, Inc. | Apparatus for multi-axial transfer of objects in assembly lines |
CN110040522A (zh) * | 2019-05-22 | 2019-07-23 | 肇庆科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铝型材自动装框系统 |
CN212387221U (zh) * | 2020-04-29 | 2021-01-22 | 襄阳凌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跨线顶升用移载机 |
CN214166371U (zh) * | 2020-12-28 | 2021-09-10 | 佛山市嘉荣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传送的料架输送设备 |
CN112849987A (zh) * | 2021-03-01 | 2021-05-28 | 江苏江顺精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滚入式自动堆叠机 |
CN215665332U (zh) * | 2021-09-02 | 2022-01-28 | 安徽住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铝合金型材规整装置 |
CN113816133A (zh) * | 2021-09-24 | 2021-12-21 | 佛山市通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铝型材生产物流自动化的搬运方法 |
CN216943748U (zh) * | 2022-03-14 | 2022-07-12 | 辽宁忠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装框系统 |
CN114772148A (zh) * | 2022-04-15 | 2022-07-22 | 福耐姆智能传输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辊筒式同步带顶升移载输送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668639B1 (ko) | 타이어 반제품 자동적재장치 | |
CN210824312U (zh) | 龙门式循环提升输送结构及运输系统 | |
CN113998473B (zh) | 新能源电池料盘堆叠装置 | |
CN109178746B (zh) | 一种立体仓储系统 | |
CN215796196U (zh) | 一种玻璃板的循环存储设备 | |
CN107043028A (zh) | 一种适用于移动机器人的托盘交换机构 | |
CN212711038U (zh) | 一种组合式装盘机 | |
CN117509004B (zh) | 一种具有加固区段的金属栏杆运输设备 | |
CN212831709U (zh) | 放板机 | |
CN115027899A (zh) | 一种基于装卸框输送线的铝型材转运方法 | |
CN113387104A (zh) | 一种玻璃板的循环存储方法及存储设备 | |
CN112849987A (zh) | 一种滚入式自动堆叠机 | |
CN210824313U (zh) | 循环升降式输送结构及运输系统 | |
EP3950157A1 (en) | Sorter | |
CN215401503U (zh) | 一种抬升搬运装置及搬运系统 | |
CN216271577U (zh) | 一种双层进出入库辊道机 | |
CN114701764B (zh) | 一种海绵存储仓 | |
CN117088152A (zh) | 一种带托盘的成垛物料整车装卸装置及其装卸方法 | |
CN214526354U (zh) | 一种滚入式自动堆叠机 | |
CN214454084U (zh) | 货物暂存装置 | |
CN116573316A (zh) | 一种料框取放系统及取放方法 | |
CN209889764U (zh) | 一种接驳移载系统 | |
CN113619664A (zh) | 一种蜗杆加工工艺 | |
CN221092813U (zh) | 一种砂芯托盘的转运装置 | |
CN222630191U (zh) | 3d智能分拣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0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