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5208A - 一种降低功耗的方法、系统和耳机对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低功耗的方法、系统和耳机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5208A
CN114945208A CN202210507789.4A CN202210507789A CN114945208A CN 114945208 A CN114945208 A CN 114945208A CN 202210507789 A CN202210507789 A CN 202210507789A CN 114945208 A CN114945208 A CN 114945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sink
sink device
communication flow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77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浩业
曾亮
梅锐
杨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0778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52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45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52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usage mode, e.g. hands-free, data transmission, tele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降低功耗的方法,包括:在至少包括第一宿设备与第二宿设备的多个宿设备之间建立TWS连接,其中宿设备以第一操作模式或功耗小于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在第一操作模式下,在源设备与宿设备之间建立第一类型通信流;在第二操作模式下,在源设备与宿设备之间建立第二类型通信流;以及在源设备与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分别进行通信期间,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基于Audio上下文的变化而根据相对应的切换策略来改变操作模式。本发明能够降低LE Audio TWS耳机的功耗以实现通话省电。

Description

一种降低功耗的方法、系统和耳机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移动设备与外围设备的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LE Audio蓝牙音频技术,其引起了整个音频行业的关注。相较于经典蓝牙(Bluetooth Classic),LE Audio技术采用了全新的编码格式LC3和同步机制,具备高音质、低延时、低功耗等优势,并且引入“多重串流音频(Multi-Stream Audio)”和“广播音频”技术,实现同时连接多个接收设备,在降低延迟的同时,也提高了稳定性,从而成为蓝牙音频技术的新台阶。
LE Audio技术基于低功耗蓝牙无线通信(Bluetooth Low Energy:BLE),并且能够支持与经典蓝牙相同的音频产品和用例,同时还能提升性能并带来新的应用场景。
然而,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例如在耳机(诸如,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应用场景中,双耳(即,成对耳机的左耳和右耳)在初始化时的能力参数是一致的,这导致移动设备在与耳机建立通话CIS(Connected Isochronous Stream:连接同步流)的过程中,会对双耳进行无差别的操作,即,对双耳同时建立包括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的双向CIS。
在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如果同时启用双耳的麦克风功能(对应于上行通信)和接收功能(对应于下行通信),那么将导致使用两个麦克风(即,左耳的麦克风以及右耳的麦克风)进行采集数据,这将消耗双倍的功耗,因为其消耗涵盖了两个麦克风的操作以及两个蓝牙射频发射的操作。
事实上,就通话而言,用户对于双耳麦克风的体验不会要求太高,而当一只耳机(左耳或右耳)的电量变得过低时,仍启用麦克风进行上行通信将导致快速地消耗电量。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降低LE Audio TWS耳机的功耗以实现通话省电的方案。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降低功耗的方法,包括:在至少包括第一宿设备与第二宿设备的多个宿设备之间建立TWS连接,其中宿设备以第一操作模式或功耗小于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在第一操作模式下,在源设备与宿设备之间建立第一类型通信流;在第二操作模式下,在源设备与宿设备之间建立第二类型通信流;以及在源设备与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分别进行通信期间,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基于上下文的变化而根据相对应的切换策略来改变操作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基于上下文的变化而根据相对应的切换策略来改变操作模式进一步包括:第一宿设备将其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成第二操作模式,并且在第一宿设备的操作模式被切换之后,源设备与第一宿设备之间的通信流被改变成与切换后的第二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二类型通信流;以及第二宿设备将其操作模式从第二操作模式切换成第一操作模式,并且在第二宿设备的操作模式被切换之后,源设备与第二宿设备之间的通信流被改变成与切换后的第一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一类型通信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宿设备是耳机对中的一者,而第二宿设备是耳机对中的另一者。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模式是主耳模式,而第二操作模式是从耳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类型通信流是双向CIS,而第二类型通信流是单向CIS。
在一实施例中,在源设备与宿设备之间建立第一类型通信流包括:源设备通过GATT从宿设备获取与第一类型通信流相对应的所支持的ASE。
在一实施例中,在源设备与宿设备之间建立第二类型通信流包括:源设备通过GATT从宿设备获取与第二类型通信流相对应的所支持的ASE。
在一实施例中,所支持的ASE包括SNK ASE和SRC ASE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实施例中,相对应的切换策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基于RSSI的切换策略;基于电量的切换策略;以及基于佩戴状态的切换策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降低功耗的系统,包括:源设备;至少包括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的多个宿设备,在宿设备之间建立TWS连接,宿设备以第一操作模式或功耗小于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其中,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源设备被配置成与宿设备建立第一类型通信流,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源设备被配置成与宿设备建立第二类型通信流,并且其中在源设备与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分别进行通信期间,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基于上下文的变化而根据相对应的切换策略来改变操作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基于上下文的变化而根据相对应的切换策略来改变操作模式进一步包括:第一宿设备将其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成第二操作模式,并且在第一宿设备的操作模式被切换之后,源设备与第一宿设备之间的通信流被改变成与切换后的第二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二类型通信流;以及第二宿设备将其操作模式从第二操作模式切换成第一操作模式,并且在第二宿设备的操作模式被切换之后,源设备与第二宿设备之间的通信流被改变成与切换后的第一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一类型通信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模式是主耳模式,而第二操作模式是从耳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类型通信流是双向CIS,而第二类型通信流是单向CIS。
在一实施例中,相对应的切换策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基于RSSI的切换策略;基于电量的切换策略;以及基于佩戴状态的切换策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降低功耗的耳机对,包括:第一耳机,该第一耳机以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且与移动设备之间建立有与第一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一类型通信流;第二耳机,该第二耳机以功耗小于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且与移动设备之间建立有与第二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二类型通信流,其中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之间建立有TWS连接,其中,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基于上下文的变化来切换操作模式。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同样的数字可描述不同视图中的类似组件。具有不同的字母后缀的相同的数字可表示类似组件的不同实例。在所附附图的图中通过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性地图示出一些实施例,其中:
图1示例了的双耳同时启用双向CIS的方案。
图2A是例示了双耳模式下耳机对中的左耳和右耳分别与移动设备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图2B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耳机对中的左耳与右耳之间进行的主从切换的示意图。
图3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实现耳机的主从切换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耳机对中的两个耳机分别与移动设备建立通信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LE Audio蓝牙技术。LE Audio蓝牙技术目前定义了相关联的规范和协议,包括:
·Basic Audio Profile(BAP):基础音频规范,其作为LE Audio的关键规范,定义了各类角色及每个角色需要支持的能力,以及如何使用各个服务完成音频应用的传输。LEAudio支持点对点(单播)音频模式和广播音频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可使用不同的服务;
·Published Audio Capabilities Service(PACS):已发布音频能力服务;此服务定义了本设备支持的音频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支持的编解码器个数以及各编解码能力。通过此项服务,可获取设备的音频能力;
·Audio Stream Control Service(ASCS):音频流控制服务,此服务定义了一套操作指令,用于建立配置以及关闭音频流;
·Broadcast Audio Scan Service(BASS):广播音频扫描服务,此服务用于广播音频发布者告知周边接收器广播音频参数;以及
·Low Complexity Comunication Codec(LC3):低复杂度通信编解码器,其是用于LE Audio的音频编解码器。LC3编码器可选参数范围很大,应用范围从8KHz单声道语音到48KHZ多声道音乐均支持,同时相比经典蓝牙音频规范使用的编码器SBC,同码率下音质有很大的提升。
在LE Audio蓝牙技术中,当以单播模式进行操作时,主设备(例如,移动设备)通过GATT服务发现操作发现从设备(例如,耳机)的PACS服务并得知音频参数。并且主设备通过GATT服务发现操作来发现从设备的ASCS服务并得知其当前状态。
GATT是指GATT(Generic Attribute Profile)协议,其是发送和接收很短的数据段的通用规范。目前,GATT建立在低功耗BLE蓝牙连接之上。具体而言,GATT定义两个BLE设备通过Service(服务)和Client(客户端)来进行通信。
如果主设备发现从设备的音频参数匹配且从设备的状态处于IDLE(空闲)状态,即可连接音频服务。
随后,主设备通过ASCS定义的操作码,配置音频编解码参数和音频传输参数,然后开启音频。具体而言,主设备通过蓝牙核心协议定义的方式,根据配置参数,在链路层开启CIS音频传输流。
从设备通过ASCS中定义的ASE的状态向主设备通知已可接收音频。一旦接收到通知,主设备就开启LC3编解码器,并将编码后的音频流通过CIS传输到从设备。一旦从设备接收到音频流,就可进行解码和播放。
在LE Audio蓝牙技术中,PACS服务用于单播音频模式,并定义了从设备的音频能力。例如,PACS服务定义了如下属性,包括但不限于:Sink PAC(宿设备PAC)、Sink AudioLocations(宿设备音频位置)、Source PAC(源设备PAC)、Source Audio Locations(源设备音频位置)、Available Source/Sink Audio Contexts(可用音频上下文)、SupportedSource/SinkAudio Contexts(所支持音频上下文)等等。
属性Source PAC为音频发送能力属性,当设备支持音频发送时才需要定义。属性Sink PAC为音频接收能力属性,当设备支持音频接收时才需要定义。
注意:在本文中,术语“主设备/源设备”是指信息的发送端,而术语“从设备/宿设备”是指信息的接收端;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主设备”与术语“源设备”可互换使用,而术语“从设备”与术语“宿设备”可互换使用;另外,应当理解的是,这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LE Audio蓝牙技术中,ASCS服务用于音频控制,并且通过定义的一套操作码作交互,来达到控制音频状态转移的目的。例如,ASCS服务定义了如下属性,包括但不限于:Sink ASE(Sink Audio Stream Endpoint:音频流端点)(宿设备ASE)、Source ASE(源设备ASE)、ASE Control Point(ASE控制点)等等。
在LE Audio蓝牙技术中,BASS为广播音频扫描服务,用于告知广播音频的一些参数,属于辅助服务。例如,BASS服务定义了如下属性,包括但不限于:Broadcast Audio ScanControl Point、Broadcast Receive State等等。
在LE Audio蓝牙技术中,LC3是指用于LE Audio的音频编解码器,与MP3,AAC类似,属于频域编码。
LE Audio蓝牙技术还涉及多重串流音频(Multi-Stream Audio)。多重串流音频技术使得可在手机与一个或多个耳机对(其中,每个耳机对包括左耳和右耳)之间分别建立多条独立的音频流(CIS)。
另外,本申请方案还涉及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其可以实现蓝牙左右声道的无线分离。TWS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将扬声器分为了主扬声器(TWSMaster)和从扬声器(TWS Slave)。主扬声器是能够接收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音源)传输的音频以及流媒体控制信号,并将音频传输给其他TWS设备的扬声器。从扬声器是指能够从主扬声器接收音频的扬声器。TWS技术使得音频可以从主扬声器传输到从扬声器,实现音频在两个分离的扬声器中同步播放,进而实现立体声效果。另外,除了前述操作方式之外,TWS技术还可包括:从耳监听方式;以及多重连接方式,该多重连接方式类似于本文所描述的LE Audio技术,其中手机可与两个耳机分别建立两条连接。
如上文所述,由于LE Audio蓝牙技术引入“多重串流音频(Multi-StreamAudio)”,因此与之前的协议相比,通过利用LE Audio蓝牙技术,可在手机与耳机对(例如,耳机对的左耳和右耳设备)之间分别建立两条独立的音频流(CIS)。并且这两条音频流可以分别独立控制,而且还可以同步,比如上行音频流同步以及下行音频流同步,从而为TWS耳机带来新的音频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移动设备和耳机对(具体而言,耳机对的左耳和右耳)建立连接之后,移动设备可通过GATT读取耳机的PACS以获取耳机音频支持的能力。所获取的耳机支持的能力可包括但不限于;、MEDIA(即,是否支持媒体播放)、CONVERSATIONAL(即,是否支持通话),GAME等支持能力等等。
如上文所述,PACS服务定义的属性包括Supported(Source/Sink)Audio Contexts(所支持音频上下文)和Available(Source/Sink)Audio Contexts(可用音频上下文)。这两个属性可共同作为移动设备的建流参考,其中属性Supported Audio Contexts指示耳机所支持的能力,而属性Available Audio Contexts指示耳机当前可用的能力。
例如,在一些实施案例中,当移动设备与耳机建立BLE连接以后,发现耳机的Source Available Audio Context支持CONVERSATIONAL(通话),Sink Available AudioContext也支持CONVERSATIONAL(通话),则移动设备可以双向CIS进行通话功能。当SourceAvailable Context设置为0x0000,即Source不支持电话功能,但是Sink还具有通话能力,即实现了单向CIS。
如上文所述,在通话过程期间,耳机对中的左耳和右耳的麦克风(上行)和接收(下行)被配置成同时启用,这使得两个麦克风始终在执行数据采集,从而消耗双倍的功耗。实际上,就通话而言,用户对于双耳麦克风的体验如果要求不高,而当一只耳机(左耳或右耳)电量变得过低时,仍启用麦克风进行上行通信将导致快速地消耗电量。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申请提出一种使LE Audio TWS耳机的通话省电的方案,其通过利用动态控制耳机对的麦克风来降低功耗以实现通话省电。
图1示例了双耳同时启用双向CIS的方案。如图1中所示,耳机对的左耳和右耳都与移动设备建立包括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的双向CIS。具体而言,耳机对的左耳和右耳在进行初始化时,使用相同的能力参数来配置,使得移动设备在建立通话CIS的过程中,对双耳进行无差别的操作,即,分别与双耳建立包括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的双向CIS。
如上文所述,在耳机对的左耳和右耳无差别地与移动设备建立双向CIS的情境中,由于左耳和右耳都启用上行通信,因此,左耳和右耳的麦克风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即,始终采集数据);同时,左耳和右耳的上行通信还涉及蓝牙射频发射,因此这种操作模式导致双倍的功耗。这种缺陷在低电量情形中将更加明显,因为如果一只耳机(左耳或右耳)电量变得过低时,仍启用麦克风进行上行通信将导致快速地消耗电量。
为实现功耗的降低,本申请提出了利用动态控制麦克风来实现通话省电的方案。所谓“动态控制麦克风”是指通过将主从概念结合到耳机对的左耳和右耳的使用中,使得耳机对的左耳和右耳能够在主从模式之间自由切换。
如上文所述,TWS连接技术被应用于LE Audio蓝牙技术中。具体而言,在耳机对的左耳和右耳之间建立TWS连接,并藉此来在左耳与右耳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同步。此外,由于本申请方案在耳机对的使用中引入主从概念,因此,TWS连接也被用来确定确立双耳主从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对的左耳和右耳可分别进行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操作,同时与对方保持整体上的同步。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LE Audio蓝牙技术所涉及的协议(例如,也可称为“LE Audio协议”)并未针对耳机对定义主从概念。为实现功耗的降低,本申请方案引入主从概念来实现对耳机的麦克风的动态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双耳模式(即,左耳和右耳均处于使用中)中,左耳与右耳首先建立TWS连接。一旦建立TWS连接,就可选择左耳和右耳中的一者为主耳机(例如,也可称为“主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耳可与移动设备建立双向CIS来实现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换言之,建立了双向CIS的主耳同时启用麦克风功能和音频数据接收功能,而从耳仅启用音频数据接收功能来进行同步播放。
如上文所述,本申请方案引入的主从概念赋予耳机实现主从切换的能力。耳机的主从切换可基于特定策略来进行。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基于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电量和佩戴状态等来进行主从耳的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佩戴状态可被选择作为主要的决策方案来在整个使用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以便保证功能性的完整。在一些实施例中,RSSI以及电量策略可被选择作为辅助手段,用于在确立主从耳之后的使用过程中进行主从耳的重新选择,从而保证耳机使用的合理性以及人性化设计。
1.基于RSSI的切换策略:
在初始状态,左耳被选择作为从耳,而右耳被选择作为主耳。如果主耳(即,右耳)的RSSI值下降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水平以下,并且同时从耳的RSSI保持相对较好水平时,则可进行主从切换,重新选择主耳和从耳。即,原先的从耳切换成主耳,而原先的主耳切换成从耳。
2.基于电量的切换策略:
在初始状态,左耳被选择作为从耳,而右耳被选择作为主耳。如果主耳(即,右耳)的电量下降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水平以下,则可进行主从切换。如上文所述,主耳可能负责更多的业务,因此主耳将更快地消耗电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耳机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且双耳的电量已经均低于阈值水平时,可以考虑当前双耳的相对电量,并基于当前双耳的相对电量来进行主从切换。即,将当前双耳中的电量较高的一者重新选择作为主耳,同时将当前双耳中的电量较低的一者重新选择作为从耳。
基于电量的切换策略以及上文中所描述的基于RSSI的切换策略均是基于“主耳对于业务的重要程度”这个因素而进行合理化的规定,这既保证信号相对好的、电量相对充足的作为主耳,又保证了用户的正常使用。
3.基于佩戴状态的切换策略:
基于佩戴状态的切换策略是指基于用户佩戴耳机的行为的改变而切换主耳和从耳的策略,其可被贯穿地用在耳机的整个使用过程中。基于佩戴状态的切换策略的核心原理在于:耳机当前的佩戴状态。具体而言,如果耳机中的一者处于out box(在盒外,指示已被或即将被佩戴)状态,而另一者处于盒内(在盒中,指示尚未被佩戴)状态,则处于盒外状态的耳机被选择作为主耳,而处于盒内状态的耳机被选择作为从耳。并且,在随后,当双耳状态变得一致(例如,两者均在盒外)时,两者可继续保持原先的主从角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耳的初始状态均为盒内状态,而当左耳被取出盒时,左耳可被默认为处于佩戴状态,并因此可被选择作为主耳;而如果此时右耳也被取出盒,左耳和右耳的主从角色继续保持不变;随后直到右耳也被佩戴上,这时可重新进行主从切换。例如,在右耳被默认作为主耳的情形中,在时间上稍后佩戴的右耳可被重新选择作为主耳,而在时间上稍早佩戴的左耳(其可能因在时间上早于右耳被取出盒而被暂时默认为主耳)此时可被切换成从耳。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耳机的使用过程中,当耳机处于双耳模式下时,双耳可根据自身以及对耳(相对于自身的另一耳机)的行为和状态而进行角色切换,即根据主从耳切换策略进行主从耳角色切换。
应当理解,虽然本文中描述了三种切换策略,但是可适用于本发明的切换策略并不限于所描述的切换策略;上述切换策略仅仅作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任何合适的切换策略都可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来使用。
图2A是例示了双耳模式下耳机对中的左耳和右耳分别与移动设备(诸如,图2A中例示的手机)进行通信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主耳与从耳之间建立有TWS连接,并且从耳与移动设备之间建立有下行CIS,而主耳与移动设备之间建立有上下行CIS。
图2B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耳机对中的左耳与右耳之间进行的主从切换的示意图。
如图2B的左侧所示,主耳(即,右耳)与从耳(即,左耳)之间建立有TWS连接,并且从耳与移动设备(诸如,图2B中所例示的已连接手机)之间建立有下行CIS(即,单向CIS),而主耳与移动设备(诸如,图2B中所例示的已连接手机)之间建立有上下行CIS(即,双向CIS)。
如上文所述,在耳机的使用过程期间,可能存在主耳与从耳的角色切换。例如,如上文所述,耳机的角色可能因RSSI的变化、电量的变化或者佩戴状态的变化而进行切换。
如图2B的右侧所例示的,在耳机的左耳和右耳进行主从切换之后,原本充当从耳的左耳现在切换成充当主耳,并且左耳与移动设备(诸如,图2B中所例示的已连接手机)之间所建立的通信从下行CIS变成上下行CIS。
同时,如图2B的右侧所例示的,在耳机的左耳和右耳进行主从切换之后,原本充当主耳的右耳现在切换成充当从耳,并且右耳与移动设备(诸如,图2B中所例示的已连接手机)之间所建立的通信从上下行CIS变成下行CIS。
如图2B中所例示的,当耳机进行主从切换时,将涉及到单向CIS与双向CIS的切换。如上所述,在耳机端实现单向CIS/双向CIS涉及PACS服务的配置。PACS服务支持两种类型的Sink PAC:SRC PAC
目前,耳机端默认支持三个ASE:两个SINK;以及一个SRC。ASE的初始状态为CODEC状态或者QOS状态,建流完成为STREAMING(流送)状态。对耳机建流的过程的完成表现为:在Service(服务)层上,ASE的状态从初始状态变成STREAMING的状态。
实现单向CIS与实现双向CIS的最为显著的区别在于:耳机端是否配置SRC ASE。例如,在单向CIS模式中,耳机端仅配置SINK ASE(或者在同时配置SINK ASE和SRC ASE的情况下,仅使能SINK ASE),这使得耳机仅能作为数据接收方(即,耳机从移动设备接收数据,也称为下行通信)。在双向CIS模式中,耳机端同时配置并使能SINK ASE和SRC ASE,这使得耳机端既能作为数据接收方(即,耳机从移动设备接收数据,也称为下行通信),又能作为数据发送方(即,耳机向移动设备发送数据,也称为上行通信)。换言之,与单向CIS模式相比,双向CIS模式增加了上行通信。
另外,如果需要实现从双向CIS模式到单向CIS模式的切换,则仅需要将SRC ASE的状态单独恢复到QOS的状态(例如,禁用SRC ASE),即可关闭上行通道,从而实现从双向CIS模式到单向CIS模式的切换。
图3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实现耳机的主从切换的方法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耳机对包括两个耳机:耳机1以及耳机2。
如图3中所示,方法始于步骤301,在那里,在耳机1与耳机2之间建立TWS连接。如上文所述,一旦在两个耳机之间建立TWS连接,两个耳机中的一者可基于特定策略被选择作为主耳,而两个耳机中的另一者可基于特定策略被选择作为从耳。如上文所述,用来选择作为主耳还是从耳的特定策略可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基于佩戴状态的切换策略等等。
如图3所例示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耳机1被选择作为主耳,而耳机2被选择作为从耳。
一旦耳机1被选择作为主耳且耳机2被选择作为从耳,则在步骤302处,可在耳机1与移动设备(诸如,图3中例示的移动电话)之间建立双向CIS,并且在步骤303处,在耳机2与移动设备(诸如,图3中例示的移动电话)之间建立单向CIS。
在步骤304处,当前作为主耳操作的耳机1向当前作为从耳操作的耳机2发起主从切换请求。一旦接收到来自主耳的主从切换请求,在步骤305处,耳机2更新SourceAvailable Audio Context(音频上下文),并且在步骤306处,向移动设备通知其SourceAvailable Audio Context的变化,以指示其将切换成主耳。
一旦接收到来自耳机2的Source Available Audio Context的变化的通知,在步骤307处,移动设备与耳机2建立双向CIS,以替代原先的单向CIS。在步骤308处,耳机2向耳机1作出主从请求答复,指示其已切换成主耳。
接着,在步骤309处,耳机1更新Source Available Audio Context(音频上下文),并在步骤310处,向移动设备通知Source Available Audio Context的变化,以指示其将切换成从耳。
接着,耳机1关闭上行通道,并在步骤311处,与移动设备建立单向CIS通信,替代原来的双向CIS通信,由此耳机1切换成从耳。如上文所述,关闭上行通道可通过改变SRC ASE的状态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将SRC ASE的状态恢复到QOS的状态来关闭上行通道。
虽然在上文描述中,当进行主从切换时,首先由左耳(原本充当从耳)通过将单向CIS改变成双向CIS来实现角色切换,再由右耳(原本充当主耳)通过将双向CIS改变成单向CIS来实现角色切换,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将角色切换描绘成按先后次序进行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角色切换的过程可并发进行,或者根据需要以任意次序进行。
此外,虽然在上文描述中,以将左右耳机作为宿设备的使用场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的是,该使用场景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也可应用于诸如蓝牙音箱等其他音频播放设备。并且,宿设备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在例如三个和三个以上耳机的情况下,可以将其中一个设置为主耳,其他设置为从耳,并根据前述的切换策略来在主耳和从耳之间进行切换。
另外,虽然上述实施例描述了主耳与从耳之间的切换,但是应当理解,这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替代地,本申请方案也可结合其中双耳都作为主耳操作的场景或者其中双耳都作为从耳操作的场景来使用。
图4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耳机对中的两个耳机分别与移动设备建立通信的方法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耳机对包括两个耳机:耳机1以及耳机2。
如附图4所示,方法始于耳机对被取出盒。一旦耳机对被取出盒,在步骤401处,在双耳之间建立TWS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耳机1可被选择作为主耳,而耳机2可被选择作为从耳。然而,应当理解,选择耳机1作为主耳并且选择耳机2作为从耳的配置仅仅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替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耳机1可被选择作为从耳,而耳机2可被选择作为主耳。
如上文所述,手机LE Set CIG Parameters command的参数设置应当同时配置SNKASE和SRC ASE。仅配置SINK ASE对应于单向CIS模式,在此配置下,耳机只作为数据接收方。同时配置了SNK ASE和SRC ASE对应于双向CIS模式,在此配置下,除了进行数据接收之外,还可启用耳机的数据发送通道,增加上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Available Audio Contexts的配置可作为耳机的初始化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进行Available Audio Contexts的配置,耳机可继续其他初始化操作,并且初始化操作结束之后正常启动。
在步骤402处,在移动设备(诸如,图4中例示的移动电话)与耳机1之间建立BLEACL(Asynchronous Connection Less:异步无连接)。在步骤403处,在移动设备与耳机2之间建立BLE ACL。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设备通过LE广播来进行扫描并与耳机建立连接。一旦移动设备与耳机1之间已建立BLE ACL,在步骤404处,移动设备可向耳机1查询Available AudioContext。
如上文所述,移动设备可通过GATT获取耳机1目前所支持以及可用的能力,做好建流的准备。
如附图4所示,由于耳机1作为主耳,因此在步骤405处,耳机1向移动设备返回关于SRC ACE、SNK ACE可用的信息。类似的,一旦移动设备与耳机2之间已建立BLE ACL,在步骤406处,移动设备可向耳机子部件1查询Available Audio Context。同样地,移动设备可通过GATT获取耳机2目前所支持以及可用的能力,做好建流的准备。
如附图4所示,由于耳机2作为从耳,因此在步骤407处,耳机2向移动设备返回关于SNK ASE可用的信息。
在步骤408处,移动设备可针对耳机1的SRC、SNK角色进行Codec配置,以实现耳机1的双向CIS模式。在步骤409处,移动设备可针对耳机2的SNK角色进行Codec配置,以实现耳机2的单向CIS模式。
接着,在步骤410处,移动设备可针对耳机1的SRC、SNK角色进行QoS配置。在步骤411处,移动设备可针对耳机2的SNK角色进行QoS配置。
在进行Codec配置和QoS配置之后,在步骤412处,在移动设备与耳机1之间成功建立双向CIS流,并且在步骤413处,在移动设备与耳机2之间成功建立单向CIS流。
如上文所述,在耳机的使用过程中,耳机对中的左耳和右耳可根据需要进行主耳与从耳的角色切换。在主从切换之后,原有的单向CIS被切换为双向CIS,而原有的双向CIS被切换为单向CIS,这保证在通话过程中,移动设备与主耳之间为双向CIS,而移动设备与从耳之间为单向CIS。换言之,在通话过程中使用单边麦克风提供上行数据,从耳解决双麦克风带来的功耗问题。
如上文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自定义耳机对中左耳和右耳的主从角色,使得可选择性地打开麦克风或者关闭麦克风,由此克服同时打开双耳的麦克风所带来的功耗问题。换言之,由于自始至终保持主耳的麦克风处于运行状态,同时使从耳的麦克风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始终仅存在一条数据上行通道;随着用户佩戴行为的更改以及基于电量的剩余状况,可触发主从切换,这将保证双耳能够交替的作为主耳承担主要的耗电角色,进而能在整体上均衡耳机对的使用时间。
由此,通过采用本申请方案,可以避免因双耳模式下同时建立双耳的双向CIS流而导致双边麦克风功耗高的问题。换言之,通过动态切换双耳的主从角色,动态改变麦克风的使用方式(例如,实现从双边麦克风到单边麦克风的切换),可以降低功耗。
这种自由决定双耳麦克风的使用的方式可以应对复杂使用场景下用户对麦克风的选择性使用,以达到通话质量与功耗之间的平衡。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诸如AIvoice(AI语音)、live(现场直播)之类的模式下,可同时启用双耳的麦克风,而在正常的通话模式下,可动态地切换成仅启用单个耳机的麦克风。
示例实现方式
本文中所讨论的当前所描述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附加示例包括以下非限制性实现方式。下列非限制性示例中的每一个示例可以独立存在,或可以与以下所提供的或遍及本公开的其他示例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示例按照任何排列或组合进行结合。
示例1包括一种用于降低功耗的方法,包括:在至少包括第一宿设备与第二宿设备的多个宿设备之间建立TWS连接,其中宿设备以第一操作模式或功耗小于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在第一操作模式下,在源设备与宿设备之间建立第一类型通信流;在第二操作模式下,在源设备与宿设备之间建立第二类型通信流;以及在源设备与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分别进行通信期间,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基于上下文的变化而根据相对应的切换策略来改变操作模式。
示例2包括示例1或本文的某个其他示例的方法,其中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基于上下文的变化而根据相对应的切换策略来改变操作模式进一步包括:第一宿设备将其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成第二操作模式,并且在宿第一设备的操作模式被切换之后,源设备与第一宿设备之间的通信流被改变成与切换后的第二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二类型通信流;以及第二宿设备将其操作模式从第二操作模式切换成第一操作模式,并且在第二宿设备的操作模式被切换之后,源设备与第二宿设备之间的通信流被改变成与切换后的第一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一类型通信流。
示例3包括示例1-2中的任一项或本文中的某个其他示例的方法,其中第一宿设备是耳机对中的一者,而第二宿设备是耳机对中的另一者。
示例4包括示例1-3中的任一项或本文中的某个其他示例的方法,其中第一操作模式是主耳模式,而第二操作模式是从耳模式。
示例5包括示例1-4中的任一项或本文中的某个其他示例的方法,其中第一类型通信流是双向CIS,而第二类型通信流是单向CIS。
示例6包括示例1-5中的任一项或本文中的某个其他示例的方法,其中在源设备与宿设备之间建立第一类型通信流包括:源设备通过GATT从宿设备获取与第一类型通信流相对应的所支持的ASE。
示例7包括示例1-6中的任一项或本文中的某个其他示例的方法,其中在源设备与宿设备之间建立第二类型通信流包括:源设备通过GATT从宿设备获取与第二类型通信流相对应的所支持的ASE。
示例8包括示例1-7中的任一项或本文中的某个其他示例的方法,其中所支持的ASE包括SNK ASE和SRC ASE中的一个或多个。
示例9包括示例1-8中的任一项或本文中的某个其他示例的方法,其中源设备是移动设备。
示例10包括示例1-9中的任一项或本文中的某个其他示例的方法,其中相对应的切换策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基于RSSI的切换策略;基于电量的切换策略;以及基于佩戴状态的切换策略。
示例11包括一种用于降低功耗的系统,包括:源设备;至少包括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的多个宿设备,在宿设备之间建立TWS连接,宿设备以第一操作模式或功耗小于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其中,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源设备被配置成与宿设备建立第一类型通信流,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源设备被配置成与宿设备建立第二类型通信流,并且其中在源设备与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分别进行通信期间,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基于上下文的变化而根据相对应的切换策略来改变操作模式。
示例12包括示例11或本文中的某个其他示例的系统,其中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基于上下文的变化而根据相对应的切换策略来改变操作模式进一步包括:第一宿设备将其操作模式从第一操作模式切换成第二操作模式,并且在第一宿设备的操作模式被切换之后,源设备与第一宿设备之间的通信流被改变成与切换后的第二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二类型通信流;以及第二宿设备将其操作模式从第二操作模式切换成第一操作模式,并且在第二宿设备的操作模式被切换之后,源设备与第二宿设备之间的通信流被改变成与切换后的第一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一类型通信流。
示例13包括示例11-12中的任一项或本文中的某个其他示例的系统,其中第一宿设备是耳机对中的一者,而第二宿设备是耳机对中的另一者。
示例14包括示例11-13中的任一项或本文中的某个其他示例的系统,其中第一操作模式是主耳模式,而第二操作模式是从耳模式。
示例15包括示例11-14中的任一项或本文中的某个其他示例的系统,其中第一类型通信流是双向CIS,而第二类型通信流是单向CIS。
示例16包括示例11-15中的任一项或本文中的某个其他示例的系统,其中源设备是移动设备。
示例17包括示例11-16中的任一项或本文中的某个其他示例的系统,其中相对应的切换策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基于RSSI的切换策略;基于电量的切换策略;以及基于佩戴状态的切换策略。
示例18包括一种用于降低功耗的耳机对,包括:第一耳机,该第一耳机以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且与移动设备之间建立有与第一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一类型通信流;第二耳机,该第二耳机以功耗小于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且与移动设备之间建立有与第二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二类型通信流,其中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之间建立有TWS连接,其中,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基于上下文的变化来切换操作模式。
在本文中,诸如“双耳”、“耳机对”、“耳机”等等之类的表述可以指代一对耳机、成对的耳机或者多于两个的耳机等等;诸如“左耳”、“右耳”、“单耳”、“耳机1”、“耳机2”、“单个耳机”、“对耳”等等之类的表述可以指代单个耳机、耳机对中的任一个耳机、成对的耳机中的任一个耳机、或者多个耳机中的任一个耳机等等;这些表述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文中,表述“耳机”、“双耳”、“耳机对”、“左耳”、“右耳”、“单耳”、“耳机1”、“耳机2”、“单个耳机”、“对耳”等等可以指代入耳式耳机、非入耳式耳机、头戴式耳机等等。
在本文中,诸如“单向CIS”、“单向CIS流”、“单向CIS音频流”、“下行CIS”、“下行CIS流”、“下行CIS音频流”之类的表述可互换使用。类似的,在本文中,诸如“双向CIS”、“双向CIS流”、“双向CIS音频流”、“上下行CIS”、“上下行CIS流”、“上下行CIS音频流”之类的表述也可互换使用。
在本文中,诸如“移动设备”、“设备”等等之类的表述可以指代移动电话、手机、智能电话、媒体娱乐设备、播放器、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手持式计算机、掌上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设备、机顶盒、平板设备、PC、组合式蜂窝电话/PDA、蜂窝电话、电视机、智能平板计算机、移动互联网设备(MID)、发消息设备、数据通信设备或其他任何合适的智能设备。
在本文中,诸如“媒体”、“信息”、“媒体流”、“音频流”等等之类的表述可以指代针对用户的内容的任何数据;内容的示例可包括例如来自音频、视频、语音对话、视频会议、电子邮件(“email”)消息、语音邮件消息、字母数字符号、图形、图像、视频、文本等的数据。来自语音对话的数据可以是例如,话语信息、静默时段、背景噪声、舒适噪声、音调等。
文本中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任何一种或多种通信技术(例如,有线或无线通信)和相关联的协议,例如,蜂窝联网协议(诸如3GPP 4G或5G标准)、无线局域网协议(诸如IEEE 802.11/
Figure BDA0003625966770000191
)、无线广域网协议,以太网、
Figure BDA0003625966770000192
蓝牙低能量、IoT协议(诸如IEEE 802.15.4或
Figure BDA0003625966770000193
)、低功率广域网(LPWAN)或低功率广域网(LPWA)协议等。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由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表征性指令来实现,该指令表示处理器中的各种逻辑,该指令在被机器读取时使得该机器制作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技术的逻辑。
例如,可使用机器可读介质或者制品来实现一些实施例,这些介质或者制品可存储指令或者指令集,这些指令或指令集在由机器执行时可使该机器根据实施例来执行方法和/或操作。这样的机器可以包括,例如,任何合适的处理平台、计算平台、计算设备、处理设备、计算系统、处理系统、计算机、处理器等等,并可以使用硬件和/或软件的任何合适的组合来实现。机器可读取的介质或制品可以包括,例如,任何合适类型的存储器单元、存储器设备、存储器制品、存储器介质、存储设备、存储器制品、存储器介质和/或存储器单元,例如,存储器、可移动或不可移动介质、可擦除的或非可擦除的介质,可写入的或重写的介质、数字或模拟介质、硬盘、软盘、只读光盘存储器(CD-ROM)、可记录光盘(CD-R)、可重写光盘(CD-RW)、光盘、磁性介质、磁光介质、可移动存储器卡或盘、各种类型的数字多功能盘(DVD)、磁带、磁带盒等等。指令可包括任何合适类型的代码,如源代码、已编译的代码、已解释的代码、可执行代码、静态代码、动态代码、加密代码等等,使用任何合适的高级别的、低级别的、面向对象的、可视的、已编译的和/或解释性编程语言来实现。
在此文档中,如在专利文档中常见的那样,使用术语“一”以包括一个或多于一个,这独立于“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其他实例或用法。在此文档中,使用术语“或”来指非排他性的“或”,使得“A或B”包括“A但非B”、“B但非A”以及“A和B”,除非另外指示。此外,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和“包含”是开放式的,也就是说,在权利要求中除此类术语之后列举的那些元件之外的元件的系统、设备、制品或过程仍被视为落在那项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此外,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被用作标记,并且不旨在表明对它们的对象的数字顺序。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例如,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使用以上描述的示例(或者其一个或多个方面)。诸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中的一个可通过回顾以上描述来使用其他实施例。
在此已经阐明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便对这些实施例有透彻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这些实施例。在其它实例中,未对公知操作、组件和电路进行详细描述,以免使这些实施例难以理解。可以认识到,在此公开的、特定的结构细节和功能细节可以是代表性的,不一定限制这些实施例的范围。
应当注意,本文所描述的方法不必以所述顺序或任何特定顺序来执行。此外,参考本文标识的方法而描述的各种活动可以按串行或并行方式执行。
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图示并描述了各特定实施例,但应当认识到,被预计能够实现相同目的的任何安排可以替换所示的特定实施例。本文公开内容旨在覆盖各种实施例的任何和全部适应或变形。应当理解,以上描述是以说明性的方式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进行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阅读了以上描述之后,上述实施例的组合以及未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其它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各种实施例的范围包括了使用以上各组分、结构和方法的任何其它应用。

Claims (15)

1.一种用于降低功耗的方法,包括:
在至少包括第一宿设备与第二宿设备的多个宿设备之间建立TWS连接,其中所述宿设备以第一操作模式或功耗小于所述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
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在源设备与所述宿设备之间建立第一类型通信流;
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在所述源设备与所述宿设备之间建立第二类型通信流;以及
在所述源设备与所述第一宿设备和所述第二宿设备分别进行通信期间,所述第一宿设备和所述第二宿设备基于上下文的变化而根据相对应的切换策略来改变操作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宿设备和所述第二宿设备基于上下文的变化而根据相对应的切换策略来改变操作模式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宿设备将其操作模式从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切换成所述第二操作模式,并且在所述第一宿设备的操作模式被切换之后,所述源设备与所述第一宿设备之间的通信流被改变成与切换后的所述第二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二类型通信流;以及
所述第二宿设备将其操作模式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切换成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并且在所述第二宿设备的操作模式被切换之后,所述源设备与所述第二宿设备之间的通信流被改变成与切换后的所述第一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一类型通信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宿设备是耳机对中的一者,而所述第二宿设备是所述耳机对中的另一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主耳模式,而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从耳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流是双向CIS,而所述第二类型通信流是单向CIS。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源设备与所述宿设备之间建立所述第一类型通信流包括:
所述源设备通过GATT从所述宿设备获取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流相对应的所支持的ASE。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源设备与所述宿设备之间建立所述第二类型通信流包括:
所述源设备通过GATT从所述宿设备获取与所述第二类型通信流相对应的所支持的ASE。
8.如权利要求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支持的ASE包括SNK ASE和SRCASE中的一个或多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应的切换策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基于RSSI的切换策略;
基于电量的切换策略;以及
基于佩戴状态的切换策略。
10.一种用于降低功耗的系统,包括:
源设备;
至少包括第一宿设备和第二宿设备的多个宿设备,在所述宿设备之间建立TWS连接,所述宿设备以第一操作模式或功耗小于所述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
其中,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所述源设备被配置成与所述宿设备建立第一类型通信流,并且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所述源设备被配置成与所述宿设备建立第二类型通信流,
并且其中在所述源设备与所述第一宿设备和所述第二宿设备分别进行通信期间,所述第一宿设备和所述第二宿设备基于上下文的变化而根据相对应的切换策略来改变操作模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宿设备和所述第二宿设备基于上下文的变化而根据相对应的切换策略来改变操作模式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宿设备将其操作模式从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切换成所述第二操作模式,并且在所述第一宿设备的操作模式被切换之后,所述源设备与所述第一宿设备之间的通信流被改变成与切换后的所述第二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二类型通信流;以及
所述第二宿设备将其操作模式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切换成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并且在所述第二宿设备的操作模式被切换之后,所述源设备与所述第二宿设备之间的通信流被改变成与切换后的所述第一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一类型通信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是主耳模式,而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是从耳模式。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流是双向CIS,而所述第二类型通信流是单向CIS。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应的切换策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基于RSSI的切换策略;
基于电量的切换策略;以及
基于佩戴状态的切换策略。
15.一种用于降低功耗的耳机对,包括:
第一耳机,所述第一耳机以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且与移动设备之间建立有与所述第一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一类型通信流;
第二耳机,所述第二耳机以功耗小于所述第一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且与所述移动设备之间建立有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第二类型通信流,其中所述第一耳机与所述第二耳机之间建立有TWS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基于上下文的变化来切换操作模式。
CN202210507789.4A 2022-04-30 2022-04-30 一种降低功耗的方法、系统和耳机对 Pending CN1149452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7789.4A CN114945208A (zh) 2022-04-30 2022-04-30 一种降低功耗的方法、系统和耳机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7789.4A CN114945208A (zh) 2022-04-30 2022-04-30 一种降低功耗的方法、系统和耳机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5208A true CN114945208A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07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7789.4A Pending CN114945208A (zh) 2022-04-30 2022-04-30 一种降低功耗的方法、系统和耳机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452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48506A1 (en) * 2023-01-10 2024-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ased privacy and continuity during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audio sharing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4593A (zh) * 2011-09-14 2014-05-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显示系统中进行多播
CN106937197A (zh) * 2017-01-25 2017-07-07 北京联创志芯科技有限公司 双耳无线耳机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CN110933738A (zh) * 2019-11-22 2020-03-2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的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tws耳机系统
CN111526440A (zh) * 2020-04-27 2020-08-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场景下tws耳机的主从耳切换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2789867A (zh) * 2018-11-30 202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及设备
CN113039822A (zh) * 2018-12-18 2021-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信道的建立方法及设备
CN113207052A (zh) * 2021-01-28 2021-08-03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连接方法及装置、蓝牙耳机、通信系统、存储介质
CN114026896A (zh) * 2019-07-26 2022-02-08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管理点对多点蓝牙网络中的多个多媒体通信链路的方法
CN114125616A (zh) * 2020-07-31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的低功耗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05699A (zh) * 2020-08-27 2022-03-18 深圳市威麦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控制无线耳机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4593A (zh) * 2011-09-14 2014-05-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显示系统中进行多播
CN106937197A (zh) * 2017-01-25 2017-07-07 北京联创志芯科技有限公司 双耳无线耳机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CN112789867A (zh) * 2018-11-30 202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及设备
CN113039822A (zh) * 2018-12-18 2021-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信道的建立方法及设备
CN114026896A (zh) * 2019-07-26 2022-02-08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管理点对多点蓝牙网络中的多个多媒体通信链路的方法
CN110933738A (zh) * 2019-11-22 2020-03-2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的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tws耳机系统
CN111526440A (zh) * 2020-04-27 2020-08-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场景下tws耳机的主从耳切换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4125616A (zh) * 2020-07-31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的低功耗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05699A (zh) * 2020-08-27 2022-03-18 深圳市威麦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控制无线耳机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207052A (zh) * 2021-01-28 2021-08-03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连接方法及装置、蓝牙耳机、通信系统、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48506A1 (en) * 2023-01-10 2024-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ased privacy and continuity during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audio shar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63883A1 (en) Adaptive audio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thereof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898235B2 (ja)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KR102569374B1 (ko) 블루투스 장치 동작 방법
EP3745813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bluetooth device
CN112313977A (zh) 利用通信共存的低时延音频流式传输
CN114760616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音频播放组件
EP4068640A1 (en) Audio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headphone, and storage medium and terminal
WO2021018739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a plurality of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links in a point-to-multipoint bluetooth network
US20230069230A1 (en) Switching between multiple earbud architectures
US11985173B2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Bluetooth audio multi-streaming
CN114945208A (zh) 一种降低功耗的方法、系统和耳机对
US20240168703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audio rou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therefor
TW202232983A (zh) 可避免聲音中斷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藍牙設備群
US20220417743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setting encryption ke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same
US20220256314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broadcast discovery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therefor
US20220229628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audio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therefor
CN115396407B (zh)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US92322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wireless audio streams
JP2009284249A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118102269A (zh) 蓝牙业务调度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134429A (zh) 基于tws耳机的音频共享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耳机
CN116614799A (zh) 一种蓝牙hf设备来电音频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JP2001257618A (ja) 携帯電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