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3907B - 一种协同水流自控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协同水流自控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3907B
CN114893907B CN202210321392.6A CN202210321392A CN114893907B CN 114893907 B CN114893907 B CN 114893907B CN 202210321392 A CN202210321392 A CN 202210321392A CN 114893907 B CN114893907 B CN 1148939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pipe
valve
central controll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213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93907A (zh
Inventor
王逸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yu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3213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39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3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3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93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3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18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20Water-storage heaters with immersed heating elements, e.g. electric elements or furnace tubes
    • F24H1/201Water-storage heaters with immersed heating elements, e.g. electric elements or furnace tubes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18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0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201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supply
    • F24H9/2021Storage hea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协同水流自控的热水锅炉系统,包括热水锅炉、热水利用设备和蓄热器,所述热水锅炉连接热水管,所述热水管包括主管和副管,所述热水利用设备设置在主管上,所述蓄热器设置在副管上,所述第三阀门上游的热水管中设置热水流动传感器,流动传感器用于检测热水管中是否有热水流过;所述流动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中央控制器根据流动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来控制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闭。本发明通过上述的运行,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热水余热,避免过多的热量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协同水流自控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新式结构的热管的蒸汽利用设备。
背景技术
蒸汽利用设备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蒸汽的机械设备。蒸汽利用设备应用领域广泛,广泛适用于制衣厂,干洗店,饭店,馍店,食堂,餐厅,厂矿,豆制品厂等场所。
目前的蒸汽利用设备多采用燃气或者燃油加热,而且加热效率低,而对于利用余热的蒸汽利用设备研究的不是很多。
现有的蒸汽发生器产出效率低,智能化程度不高,无法根据需要进行智能控制,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根据进行智能控制的蒸汽余热的蒸汽发生器。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在前面发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充分利用热源,降低能耗,实现智能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在前面发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蒸汽利用设备,以实现余热的充分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蒸汽发生器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蒸汽管,所述蒸汽管包括主管和副管,所述蒸汽利用设备设置在主管上,所述蓄热器设置在副管上,所述主管和副管形成并联管路,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分别进入主管和副管的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在蒸汽利用设备中利用蒸汽的热能加热,在蓄热器中进行蓄热,蒸汽在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中换热后再汇流进入回水管,通过回水管返回到蒸汽发生器;
所述第三阀门上游的蒸汽管中设置蒸汽流动传感器,流动传感器用于检测蒸汽管中是否有蒸汽流过;所述流动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中央控制器根据流动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来控制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闭。
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检测到蒸汽管有蒸汽经过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第四阀门是打开状态,蒸汽可以进入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换热完成后进入回水管;中央控制器检测到蒸汽管没有蒸汽经过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关闭,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所在的管路形成一个循环管路。
作为优选,所述第五阀门打开,第三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
作为优选,当蒸汽传感器检测到蒸汽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五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打开。
作为优选,当蒸汽传感器检测到没有蒸汽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五阀门打开,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电加热装置、汽包,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汽包中,所述汽包包括进水管和蒸汽出口,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管箱、第二管箱和盘管,盘管与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相连通,形成加热流体封闭循环,电加热器设置在第一管箱内;第一管箱内填充相变流体;盘管为一个或者多个,每个盘管包括多根圆弧形的管束,多根圆弧形的管束的中心线为以第一管箱为同心圆的圆弧,相邻管束的端部连通,从而使得管束的端部形成管束自由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是圆形截面,所述电加热装置为多个,其中一个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汽包的中心,成为中心电加热装置,其它的电加热装置围绕汽包的中心分布,成为外围电加热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通过蒸汽管温度智能控制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的开闭,可以在有蒸汽温度满足要求的时候,在满足蒸汽利用设备产生的蒸汽量的情况下,将多于的热量存储在蓄热器中,在没有蒸汽余热的情况下,利用蒸汽余热存储的热量来加热蒸汽利用设备,以满足蒸汽利用设备的实际工作需求。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蒸汽余热,避免过多的热量的浪费。
2、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式结构的电加热装置在汽包中的布局图,可以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3、本发明电加热装置在周期内间歇式的加热,能够实现弹性盘管周期性的频繁性的振动,从而实现很好的除垢以及加热效果。
4、本发明将盘管周期性不断增加加热功率以及降低加热功率,使得加热流体受热后会产生体积不停的处于变化状态中,诱导盘管自由端产生振动,从而强化传热。
5、本发明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值模拟,优化了盘管的参数的最佳关系,从而实现最优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蒸汽发生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蒸汽发生器系统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蒸汽发生器系统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汽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文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涉及公式的,“/”表示除法,“×”、“*”表示乘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一种智能控制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1、蒸汽利用设备2和蓄热器3,所述蒸汽发生器1连接蒸汽管9,所述蒸汽管9包括主管91和副管92,所述蒸汽利用设备2设置在主管91上,所述蓄热器3设置在副管92上,所述主管91和副管92形成并联管路,所述蒸汽利用设备2利用蒸汽发生器1中产生的蒸汽。蒸汽发生器1产生的蒸汽分别进入主管2和副管3的蒸汽利用设备2和蓄热器3,在蒸汽利用设备2中利用蒸汽的热能加热,在蓄热器3中进行蓄热,蒸汽在蒸汽利用设备2和蓄热器3中换热后再汇流进入回水管,通过回水管返回到蒸汽发生器1。
上述系统中,通过在充分利用蒸汽的热能的同时,可以利用蓄热器对多余的热能进行蓄热。
作为优选,本系统可以仅仅设置蒸汽利用设备2,不设置副管。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发生器可以是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蒸汽的蒸汽发生器。也可以是电加热蒸汽发生器
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6和第四阀门7,第三阀门6设置在蒸汽利用设备2和蓄热器3上游的蒸汽管9上,用于控制进入蒸汽利用设备2和蓄热器3的总的蒸汽流量,第四阀门7设置在蒸汽利用设备2和蓄热器3下游的回水管10上,第二阀门5设置在主管91的蒸汽利用设备2的入口的位置,用于控制进入蒸汽利用设备2的蒸汽的流量,第一阀门4设置在副管92的蓄热器3的入口管的位置,用于控制进入蓄热器3的蒸汽的流量,所述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器11,所述中央控制器与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和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进行数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和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的开闭以及开度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入蒸汽利用设备2和蓄热器3的蒸汽量。
作为优选,如图1-3所示,所述系统还设置与蒸汽管9连接的旁通管道,所述旁通管道与蒸汽管9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三阀门6的上游,所述旁通管道上设置第五阀门8。所述第五阀门8与中央控制器11数据连接。第五阀门8的开闭能够保证蒸汽是否通过蒸汽利用设备2和蓄热器3。
作为优选,所述第五阀门8打开,第三阀门6和第三阀门7关闭。
(一)根据蒸汽流动控制阀门的开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阀门6上游的蒸汽管9中设置蒸汽流动传感器,流动传感器用于检测蒸汽管中是否有蒸汽流过。所述流动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中央控制器根据流动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来控制第三阀门6和第四阀门的开闭。
中央控制器检测到蒸汽管9有蒸汽经过时候,例如,蒸汽发生器在运行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是打开状态,蒸汽可以进入蒸汽利用设备2和蓄热器3,换热完成后进入回水管。中央控制器检测到蒸汽管9没有蒸汽经过时候,例如蒸汽发生器停止运行时,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关闭,蒸汽利用设备2和蓄热器3所在的管路形成一个循环管路。此时利用蓄热器3的蓄热来加热蒸汽利用设备2,从而利用蓄热的热能。通过上述的运行,可以在有蒸汽的时候,在满足蒸汽利用设备2产生的蒸汽量的情况下,将多于的热量存储在蓄热器3中,在没有蒸汽余热的情况下,利用蒸汽余热存储的热量来加热蒸汽利用设备2,以满足蒸汽利用设备2的实际工作需求。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蒸汽余热,避免过多的热量的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第五阀门8打开,第三阀门6和第三阀门7关闭。
作为优选,当蒸汽传感器检测到蒸汽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五阀门8关闭,第三阀门6和第四阀门7打开。
作为优选,当蒸汽传感器检测到没有蒸汽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五阀门8打开,第三阀门6和第四阀门7关闭。
(二)根据蒸汽流动控制封闭循环系统动力设备的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副管3上设置动力循环装置,用于在没有蒸汽余热的情况下,通过动力循环装置的运行使得蒸汽利用设备2和蓄热器3所在的管路形成一个循环管路。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循环装置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11根据蒸汽管流动传感器监测的数据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的运行。
中央控制器检测到管道有蒸汽经过时候,中央控制器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停止运行。当中央控制器检测到管道没有蒸汽经过时候,中央控制器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开始运行。通过控制动力循环装置的智能运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动力循环装置运行的智能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
作为优选,动力循环装置是泵。
(三)根据双温度检测控制动力循环装置的运行
作为优选,蒸汽利用设备2是热水器,蒸汽进入热水器中,通过间接换热的方式加热产生生活蒸汽,例如洗澡用的蒸汽;所述蓄热器3内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蓄热器内蓄热材料的温度。所述蒸汽利用设备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蒸汽利用设备2内水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11数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11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的运行。
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11控制蒸汽利用设备2停止运行。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11控制蒸汽利用设备2开始运行。
通过检测的温度来控制蒸汽利用设备2的运行,可以实现对蒸汽利用设备自主加热。因为在研发和实验过程中发现,当蓄热器的热量逐渐的用完的情况下,会出现蓄热器出来的蒸汽的温度低于蒸汽利用设备2中的水的温度,此种情况下再使用蓄热器来加热蒸汽利用设备是不可能的,反而可能会导致蒸汽利用设备的热量被带走。因此通过根据检测的温度智能控制蒸汽利用设备2的运行,从而智能控制蓄热器3和蒸汽利用设备2的循环,提高蒸汽的产生率。
(四)根据蒸汽利用设备入口蒸汽温度控制阀门的开度
作为优选,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蒸汽利用设备2的蒸汽入口的位置处,用于测量进入蒸汽利用设备3的蒸汽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11进行数据连接,中央控制器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来自动控制第二阀门5和第一阀门4的阀门开度。
优选的,当第三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低于一定的温度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阀门5加大开度,同时控制阀门4减少开度,以加大进入蒸汽利用设备2的蒸汽的流量。当第三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高于一定的温度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阀门5减少开度,同时控制阀门4加大开度,以减少进入蒸汽利用设备2的蒸汽的流量。
当第三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低到一定温度的时候,此时蒸汽利用设备2换热的能力会变差,无法满足正常的需求,因此需要更多的蒸汽进入蒸汽利用设备,从而进行换热。
通过上述的运行,可以在蒸汽温度高的时候,在满足蒸汽产生需求以后,将多余的热量通过蓄热器进行蓄热,在蒸汽温度低的时候,可以将更多的蒸汽进入蒸汽利用设备内加以利用,保证了蒸汽的需求,同时节约能源。
(五)根据蒸汽温度控制阀门的开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阀门6上游的蒸汽管9中设置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蒸汽管中蒸汽温度。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中央控制器根据第四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来控制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的开闭。
中央控制器检测到蒸汽管9有温度超过一定温度的时候,例如,蒸汽发生器在运行的时候开始输出高温蒸汽,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是打开状态,蒸汽可以进入蒸汽利用设备2和蓄热器3,换热完成后进行回流,回到蒸汽发生器。中央控制器检测到蒸汽管9蒸汽温度低于一定温度的时候,例如蒸汽发生器停止运行时,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关闭,蒸汽利用设备2和蓄热器3所在的管路形成一个循环管路。此时利用蓄热器3的蓄热来加热蒸汽利用设备2,从而利用蓄热热能。通过上述的运行,可以在有蒸汽温度满足要求的时候,在满足蒸汽利用设备2产生的蒸汽量的情况下,将多于的热量存储在蓄热器3中,在没有蒸汽余热的情况下,利用蒸汽余热存储的热量来加热蒸汽利用设备2,以满足蒸汽利用设备2的实际工作需求。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蒸汽余热,避免过多的热量的浪费。
作为优选,当蒸汽传感器检测到超过一定温度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五阀门8关闭,第三阀门6和第四阀门7打开。
作为优选,当蒸汽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低于一定温度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五阀门8打开,第三阀门6和第四阀门7关闭。
(六)根据蒸汽流动控制封闭循环系统动力循环装置的运行
本实施例是在第(五)实施例的基础上的改进。
作为优选,所述副管3上设置动力循环装置,管道14的蒸汽温度低于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动力循环装置是泵的运行使得蒸汽利用设备2和蓄热器3所在的管路形成一个循环管路。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循环装置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11根据蒸汽管传感器监测的数据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的运行。
中央控制器检测到管道有蒸汽温度高于一定温度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6和第四阀门7打开,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是泵停止运行。因为此时的蒸汽温度满足换热需要,因此可以利用蒸汽来加热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3。当中央控制器检测到管道蒸汽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6和第四阀门7关闭,中央控制器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是泵开始运行。因为此时的蒸汽温度不满足换热需要,因此需要利用蓄热器3来加热蒸汽利用设备。通过根据蒸汽温度控制动力循环装置是泵的智能运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动力循环装置是泵运行的智能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
中央控制器检测到管道有蒸汽温度高于一定温度时候,第五阀门关闭。当中央控制器检测到管道蒸汽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候,第五阀门打开。
(七)根据蓄热器出口温度检测控制动力循环装置的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蓄热器3的出口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蓄热器出口气体的温度。所述蒸汽利用设备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蒸汽利用设备2内水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11数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11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自动控制动力循环装置是泵的运行。
如果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11控制动力循环装置是泵停止运行。
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关闭的情况下,通过检测的温度来控制动力循环装置是泵的运行,可以实现对蒸汽利用设备自主加热。因为在研发和实验过程中发现,当蓄热器的热量逐渐的用完的情况下,会出现蓄热器出来的气体的温度低于蒸汽利用设备2中的水的温度,此种情况下再使用蓄热器来加热蒸汽利用设备是不可能的,反而可能会导致蒸汽利用设备的热量被带走。因此通过根据检测的温度智能控制动力循环装置是泵的运行,从而智能控制蓄热器3和蒸汽利用设备2的循环,提高蒸汽的产生率。
一种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电加热装置21、汽包11,所述电加热装置21设置在汽包11中,所述汽包11包括进水管5和蒸汽出口6。蒸汽出口6设置在汽包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汽包是圆柱形结构。
图4展示了电加热装置21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所述电加热装置21包括第一管箱13、第二管箱19和盘管12,盘管12与第一管箱13和第二管箱19相连通,流体在第一管箱13和第二管箱19以及盘管12内进行封闭循环,所述电加热装置21内设置电加热器24,所述电加热器24用于加热电加热装置21的内流体,然后通过加热的流体来加蒸汽箱内的水。
如图4所示,电加热器24设置在第一管箱13内;第一管箱13内填充相变流体;盘管12为一个或者多个,每个盘管12包括多根圆弧形的管束23,多根圆弧形的管束23的中心线为以第一管箱13为同心圆的圆弧,相邻管束23的端部连通,流体在第一管箱13和第二管箱19之间形成串联流动,从而使得管束的端部形成管束自由端14、15;所述流体是相变流体,汽液相变液体,所述电加热装置与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电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周期性发生变化。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箱13和第二管箱19沿着高度方向上设置。
研究以及实践中发现,持续性的功率稳定性的电加热器的加热会导致内部电加热装置的流体形成稳定性,即流体不在流动或者流动性很少,或者流量稳定,导致盘管12振动性能大大减弱,从而影响盘管12的除垢以及加热的效率。因此需要对上述电加热盘管进行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沿着高度方向电加热器设置为多段,每段独立控制,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半个周期T/2内,电加热器的沿着高度方向从下端开始依次启动,直到全部段都启动,然后在后面的半个周期T/2内,从上端开始依次关闭,直到周期结束,全部段关闭。
即假设电加热器为n段,则在一个周期T内,每隔T/2n的时间,从下端开始启动一个段,直到T/2时间所有段全部启动,然后再每隔T/2n的时间,从上端开始,关闭一个段,直到T时间全部段关闭。
作为优选,每个段加热功率都相同。
通过电加热器从下部向上逐渐启动,可以使得下部流体充分加热,形成一个很好的自然对流,进一步促进流体的流动,增加弹性振动效果。通过上述的时间变化性的加热功率的变化,可以使得流体在弹性管束内频繁的蒸发膨胀以及收缩,从而不断的带动弹性管束的振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加热效率以及除垢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电加热器24为多个,每个电加热器24功率不同,可以一个或者多个组合形成不同的加热功率,在上半个周期内,按照时间循序,先是单个电加热器启动,单个电加热器按照加热功率依次增加的顺序独立启动,然后再启动两个电加热器,两个电加热器按照加热功率依次增加的顺序独立启动,然后再逐渐增加电加热装置启动的数量,如果数量为n,则n个电加热器按照加热功率依次增加的顺序独立启动;直到最后所有的电加热器启动,保证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依次增加。在下半个周期内,先是单个电加热器不启动,单个电加热器按照加热功率依次增加的顺序独立不启动,然后再不启动两个电加热器,两个电加热器按照加热功率依次增加的顺序独立不启动,然后再逐渐增加电加热装置不启动的数量,如果数量为n,则n个电加热器按照加热功率依次增加的顺序独立不启动;直到最后所有的电加热器不启动,保证所述电加热器的加热功率依次降低。
例如所述电加热装置为三个,分别是第一电加热装置D1、第二电加热装置D2和第三电加热装置D3,加热功率分别为P1,P2和P3,其中P1<P2<P3,P1+P2>P3;即其中第一电加热装置、第二电加热装置之和大于第三电加热装置,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启动第一,第二,第三,第一加第二,第一加第三,第二加第三,然后是第一第二第三,在下半个周期内不启动的顺序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一加第二,第一加第三,第二加第三,然后是第一第二第三。
通过电加热器逐渐增加减少加热功率,进一步促进流体的流动,增加弹性振动效果。通过上述的时间变化性的加热功率的变化,可以使得流体在弹性管束内频繁的蒸发膨胀以及收缩,从而不断的带动弹性管束的振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加热效率以及除垢操作。
作为优选,在前半个周期内,电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是线性增加的,后半个周期内,电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是线性减少的。
通过输入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实现加热功率的线性变化。
通过设置多个电加热器,实现电加热器的逐渐数量增加的启动,实现线性变化。
作为优选,周期是50-300分钟,优选50-80分钟;电加热装置平均加热功率为2000-4000W。
作为一个优选,加热功率采取间歇式的加热方式。
在一个周期时间T内,电加热器的加热功率P变化规律如下:
0-T/2的半个周期内,P=n,其中n为常数数值,单位为瓦(W),即加热功率保持恒定;
T/2-T的半个周期内,P=0。即电加热器不加热。
T是50-80分钟,其中4000W<n<5000W。
通过上述的时间变化性的进行加热,可以使得流体在弹性管束内频繁的蒸发膨胀以及收缩,从而不断的带动弹性管束的振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加热效率以及除垢操作。
作为一个优选,所述电加热器24设置为多个,每个电加热器独立控制,随着时间的变化,电加热器启动的数量进行周期性变化。
作为一个优选,电加热器为n个,则在一个周期T内,每隔T/2n的时间,启动一个电加热器,直到T/2时间加热器全部启动,然后再每隔T/2n的时间,关闭一个电加热器,直到T时间加热器全部关闭。
作为优选,每个电加热器加热功率都相同。
通过上述的时间变化性的进行加热,可以使得流体在弹性管束内频繁的蒸发膨胀以及收缩,从而不断的带动弹性管束的振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加热效率以及除垢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箱13的管径小于第二管箱19的管径,第一管箱13的管径是第二管箱19管径的0.5-0.8倍。通过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的管径变化,能够保证流体进行相变在第一箱体内时间短,快速进入盘管,充分进入第二箱体换热。
作为优选,盘管在第一管箱的连接位置20低于第二管箱与盘管的连接位置。这样保证蒸汽能够快速的向上进入第二管箱。
作为优选,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底部设置回流管,保证第二管箱内冷凝的流体能够进入第一管线。
作为优选,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沿着高度方向上设置,沿着第一管箱的高度方向,所述盘管设置为多个,从上向下方向,盘管的管径不断变小。
作为优选,沿着第一管箱的从上向下方向,盘管的管径不断变小的幅度不断的增加。
通过盘管的管径幅度增加,可以保证更多的蒸汽通过上部进入第二箱体,保证所有盘管内蒸汽的分配均匀,进一步强化传热效果,使得整体振动效果均匀,换热效果增加,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以及除垢效果。通过实验发现,采取此种结构设计可以取得更好的换热效果以及除垢效果。
作为优选,沿着第一管箱的高度方向,所述盘管设置为多个,从上向下方向,相邻盘管的间距不断变大。
作为优选,沿着第一管箱的高度方向,盘管之间的间距不断变大的幅度不断的增加。
通过盘管的间距幅度增加,可以保证更多的蒸汽通过上部进入第二箱体,保证所有盘管内蒸汽的分配均匀,进一步强化传热效果,使得整体振动效果均匀,换热效果增加,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以及除垢效果。通过实验发现,采取此种结构设计可以取得更好的换热效果以及除垢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汽包是横截面为圆形汽包,汽包中设置多个电加热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汽包内设置的多个电加热装置,其中一个设置在汽包的中心,成为中心电加热装置,其它的围绕汽包的中心分布,成为外围电加热装置。通过如此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汽包内流体充分达到振动目的,提高换热效果。
作为优选,单个外围电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小于中心电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通过如此设计,使得中心达到更大的震动频率,形成中心振动源,从而影响四周,达到更好的强化传热和除垢效果。
进一步优选,所述电加热器是电加热棒。
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4)

1.一种协同水流自控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蒸汽管,所述蒸汽管包括主管和副管,所述蒸汽利用设备设置在主管上,所述蓄热器设置在副管上,所述主管和副管形成并联管路,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分别进入主管和副管的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在蒸汽利用设备中利用蒸汽的热能加热,在蓄热器中进行蓄热,蒸汽在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中换热后再汇流进入回水管,通过回水管返回到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电加热装置、汽包,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汽包中,所述汽包包括进水管和蒸汽出口,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管箱、第二管箱和盘管,盘管与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相连通,形成加热流体封闭循环,电加热器设置在第一管箱内;第一管箱内填充相变流体;盘管为一个或者多个,每个盘管包括多根圆弧形的管束,多根圆弧形的管束的中心线为以第一管箱为同心圆的圆弧,相邻管束的端部连通,从而使得管束的端部形成管束自由端;所述汽包是圆形截面,所述电加热装置为多个,其中一个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汽包的中心,成为中心电加热装置,其它的电加热装置围绕汽包的中心分布,成为外围电加热装置;单个外围电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小于中心电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
所述系统包括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第三阀门设置在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上游的蒸汽管上,用于控制进入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的总的蒸汽流量,第四阀门设置在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下游的回水管上,所述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第三阀门、第四阀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系统还设置与蒸汽管连接的旁通管道,所述旁通管道与蒸汽管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三阀门的上游,所述旁通管道上设置第五阀门;所述第五阀门与中央控制器数据连接;第五阀门的开闭能够保证蒸汽是否通过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门上游的蒸汽管中设置蒸汽流动传感器,蒸汽流动传感器用于检测蒸汽管中是否有蒸汽流过;所述蒸汽流动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中央控制器根据蒸汽流动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来控制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央控制器检测到蒸汽管有蒸汽经过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第四阀门是打开状态,蒸汽可以进入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换热完成后进入回水管;中央控制器检测到蒸汽管没有蒸汽经过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关闭,蒸汽利用设备和蓄热器所在的管路形成一个循环管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当蒸汽流动传感器检测到蒸汽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五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打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当蒸汽流动传感器检测到没有蒸汽的时候,中央控制器控制第五阀门打开,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关闭。
CN202210321392.6A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协同水流自控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Active CN114893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1392.6A CN114893907B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协同水流自控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9117.4A CN112393217B (zh) 2019-08-13 2019-08-13 蒸汽流动智控驱动装置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CN202210321392.6A CN114893907B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协同水流自控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39117.4A Division CN112393217B (zh) 2019-08-13 2019-08-13 蒸汽流动智控驱动装置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3907A CN114893907A (zh) 2022-08-12
CN114893907B true CN114893907B (zh) 2023-05-26

Family

ID=7460216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21393.0A Active CN114893908B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双温协同智控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CN201910739117.4A Active CN112393217B (zh) 2019-08-13 2019-08-13 蒸汽流动智控驱动装置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CN202210321392.6A Active CN114893907B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协同水流自控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21393.0A Active CN114893908B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双温协同智控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CN201910739117.4A Active CN112393217B (zh) 2019-08-13 2019-08-13 蒸汽流动智控驱动装置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489390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24355A1 (de) * 2009-06-09 2010-12-16 Hpf Gmbh Solar-Heizungssystem
CN106016710A (zh) * 2016-08-06 2016-10-12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过热检测的电热水器
CN107228488A (zh) * 2016-08-06 2017-10-03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加热控制的电热水器
CN108413369A (zh) * 2018-01-31 2018-08-17 东南大学 小容量熔融盐蓄热电蒸汽锅炉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92803U (zh) * 2011-04-25 2011-09-28 无锡意格尔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管导流式电加热器
CN204187873U (zh) * 2014-05-22 2015-03-04 深圳市爱能森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导热油传热的储能式太阳能过热蒸汽锅炉
CN104061691B (zh) * 2014-07-17 2015-09-30 朱淑玲 一种具有散热器的太阳能集热器系统
CN106016778B (zh) * 2015-04-07 2017-10-10 青岛中正周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凸起密度规律变化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CN105202775B (zh) * 2015-09-25 2017-02-15 南阳师范学院 远程智能监控的蓄热辅助加热的太阳能系统
CN107367078B (zh) * 2016-01-12 2019-02-22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旁路管路智能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CN111707010B (zh) * 2018-08-03 2022-10-14 青岛佰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系统均温管的设计方法
CN108955122A (zh) * 2018-08-06 2018-12-07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管束直径控制加热均匀性的蒸汽干燥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24355A1 (de) * 2009-06-09 2010-12-16 Hpf Gmbh Solar-Heizungssystem
CN106016710A (zh) * 2016-08-06 2016-10-12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过热检测的电热水器
CN107228488A (zh) * 2016-08-06 2017-10-03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加热控制的电热水器
CN108413369A (zh) * 2018-01-31 2018-08-17 东南大学 小容量熔融盐蓄热电蒸汽锅炉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3908A (zh) 2022-08-12
CN114893908B (zh) 2023-06-23
CN114893907A (zh) 2022-08-12
CN112393217B (zh) 2022-05-17
CN112393217A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5549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electrical and thermal energy generated by co/trigeneration energy system in multi-source energy plant
CN104654580A (zh) 一种蓄热式真空相变锅炉
CN114893907B (zh) 一种协同水流自控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CN111520697B (zh) 一种出口温度和加热器协同作用的锅炉系统
RU2453938C1 (ru) Маневренная атомная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я
CN112393416B (zh) 根据热水管温度自控的热水锅炉系统
CN112393417B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热水锅炉系统
CN112393218B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CN111981450B (zh) 一种汽包压力控制的蒸汽产生装置
CN112082138B (zh) 一种蒸汽锅炉系统的智能启动方法
CN112082140B (zh) 一种蒸汽锅炉系统的风机频率控制方法
CN112082139B (zh) 一种蒸汽流量与加热功率协同作用的锅炉系统
CN111981451B (zh) 一种蒸汽产生装置出口蒸汽温度阀门的控制方法
CN112082406B (zh) 一种酒店节能流量控制换热器
CN112082407B (zh) 一种酒店节能压力智控换热器
CN113028888B (zh) 一种酒店节能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除垢运行方法
CN111928701B (zh) 一种酒店三管节能间歇振动管壳式换热器
CN219550643U (zh) 太阳能供热机组
CN113446885B (zh) 一种内循环通讯控制热管系统
CN113465423B (zh) 一种烟气监测热管系统
CN111692582B (zh) 一种加热结构布局的智控锅炉
CN111692583B (zh) 一种智能除垢的锅炉
RU2027027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грузки теплоэлектроцентрали
RU38216U1 (ru) Парогенератор
JPH0250378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2

Address after: 518000 1104, Building A, Zhiyun Industrial Park, No. 13, Huaxing Road, Henglang Community,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ongyu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Song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No. 99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