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4307B - 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4307B
CN114784307B CN202210321210.5A CN202210321210A CN114784307B CN 114784307 B CN114784307 B CN 114784307B CN 202210321210 A CN202210321210 A CN 202210321210A CN 114784307 B CN114784307 B CN 114784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imide
polyether
ether
expanded graphite
bipola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212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84307A (zh
Inventor
梁伊丽
曾浩东
江泽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ef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ef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ef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ef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212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84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84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4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84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4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04Non-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23Composites
    • H01M8/0226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mi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04Non-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13Gas-impermeable carbon-contain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04Non-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21Organic resins; Organic poly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Fuel Cell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与膨胀石墨和石墨烯通过湿法混料,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依次通过干燥、模压和固化,即得电导率和抗弯强度性能较好的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克服了现有复合双极板的抗弯强度和电导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解决了现有传统复合石墨双极板存在易脆断、氢气透过率高等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及 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双极板,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燃料电池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氢能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一种将氢能转化为电能的化学装置,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PEMFC采用氢气与氧气作为燃料生成无污染的水,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废气,对环境友好,符合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因此是最有潜力的未来电池之一;然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由于催化剂成本高,双极板工艺复杂,扩散层制造成本高等缺点,使得其在商业化,实用化的道路上进展缓慢。尽管燃料电池的相关研究进展迅速;但是仍有许多制约燃料电池应用的因素。双极板(BP)是该设备的关键组件,它承担着膜电极组件(MEA)之间提供电连接和机械支撑,向阳极和阴极输送反应气体,并从电池中除去反应产物的作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双极板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传统石墨材料双极板,金属双极板和复合材料双极板。由于石墨的微结构的多孔性和脆性导致了传统石墨双极板的机械强度差、透气率比较高和加工性能也差等缺点。金属双极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部的复杂环境下,由于金属腐蚀作用,使得双极板表面接触电阻变大,所产生的金属离子会对质子交换膜有毒害作用,会导致燃料电池的效率降低甚至导致燃料电池失效。复合材料双极板是由导电填料和聚合物树脂两部分组成,导电填料一般包括炭黑、碳纤维(CF)、膨胀石墨、碳纳米管、合成石墨(SG)和石墨烯等;聚合物树脂主要有聚丙烯、聚醚醚酮(PEEK)、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等。
与石墨双极板和金属双极板相比,复合材料双极板具有易于加工、耐腐蚀性好、导电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透气率较高,机械强度不足等缺点。因此需要就石墨粉和树脂的类型及其配比进行高度优化对其性能进行改良,才能制造出符合要求的复合材料双极板。目前,美国能源部(DOE)提出的目标BP性能列于表1。
表1.美国能源部对双极板材料的要求
这对复合材料双极板的透气率和机械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改善复合材料双极板透气率和机械性能,许多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树脂填料的选择和改性以及向双极板原料中加入碳纤维,石墨烯等增强体上。但是改性效果仍然不理想,存在抗弯强度和电导率不高,石墨双极板易脆断,氢气透过率高等缺陷。
此外,聚酰亚胺(PI)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工程树脂,其强度高,耐高温性、抗氧化性、耐腐蚀性能好,已被用作各类绝缘材料、航空发动机护罩和各类耐热防火材料,但是在燃料电池双极板领域的应用还未被开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复合材料双极板存在综合性能差(抗弯强度和电导率较低)、易脆断以及氢气透过率高等缺陷,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抗弯强度和高电导率的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能够克服现有传统复合石墨双极板存在易脆断、氢气透过率高等缺陷。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与膨胀石墨和石墨烯通过湿法混料,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依次通过干燥、模压和固化,即得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关键在于:一方面,通过引入石墨烯作为第二导电填料和增强材料,充分利用石墨烯材料的片层化结构,其与粘结树脂和膨胀石墨之间的亲和力都比较好,能够均匀分布处于膨胀石墨与粘结树脂的颗粒间隙中,与膨胀石墨颗粒之间很好地结合,形成导电通路并同时提高力学性能,适合用于双极板性能的改善。另外一方面,采用热固性的聚酰亚胺和热塑性的聚醚醚酮搭配作为粘结材料。聚酰亚胺(PI树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与石墨之间具有理想的亲和力;而聚醚醚酮(PEEK树脂)具有柔性的醚键,并且柔性的醚基与石墨具有良好亲和力和浸润性。当PEEK树脂与PI树脂混合时,PEEK树脂能与PI树脂间的酰亚胺环之间形成氢键,从而加强了与PI树脂和PI树脂之间的结合力,提高双极板的性能。PI树脂中的酰亚胺环保证了基体良好的强度,PEEK中的羰基与PI树脂间形成氢键,从而增强PEEK与PI树脂之间的结合力。并且,由于PI树脂是热固性的在升温固化过程中,PI树脂会形成网状结构,具有柔性醚键的PEEK树脂填充在PI树脂网络和膨胀石墨之间,起到缓和热冲击的作用,在到冷却固化时,具有柔性基团醚键的PEEK还会松弛应力,防止裂纹的出现。在间隙热塑性的PEEK树脂对网状热固性的PI树脂起到有效的增韧作用,在复合双极板受力时提供缓冲,防止复合石墨双极板的断裂,从而将两种树脂复合制备双极板,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的质量比为1∶0.5~4.0。如果聚酰亚胺含量过高会导致双极板脆性增大,在受到力的作用时更容易产生裂纹,而聚醚醚酮含量过高则会导致双极板粘合不紧密,降低力学性能。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的质量比优选为1∶1~2。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总质量与膨胀石墨和石墨烯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30~50%∶49~69%∶1~6%,以三者的总质量为100%计量。如果膨胀石墨比例过高,会导致双极板力学性能过低,膨胀石墨含量过低则会导致双极板导电性能无法满足要求。而石墨烯添加比例过低,因添加量不足,石墨烯颗粒无法填满双极板孔隙之间,无法起到增强双极板性能的作用,如果石墨烯比例过高,则会由于石墨烯自身的高比表面能而发生团聚,同时也无法与树脂之间很好的浸润,从而降低双极板性能。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以及膨胀石墨等都是常规的商品化原料,如膨胀石墨可以购买于青岛恒润达石墨制品有限公司,聚酰亚胺可以购买于东莞亿精发塑胶厂(牌号为YJF520),聚醚醚酮可以购买于东莞亿精发塑胶厂(牌号为650PF)。石墨烯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总质量与膨胀石墨和石墨烯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优选为30~49%∶49~68%∶2~6%。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聚酰亚胺的平均粒径为30μm~40μm。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聚醚醚酮的平均粒径为30μm~40μm;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膨胀石墨的平均粒径为150μm~200μm。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石墨烯为微纳米片状材料。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聚酰亚胺和聚醚砜与膨胀石墨的粒径,有利于组分之间的充分混合。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湿法混料过程中采用DMF作为溶剂介质。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的总质量与DMF质量之比为1∶4~10。DMF是溶解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的良性溶剂,且对膨胀石墨及石墨烯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采用DMF作为溶剂介质有利于组分之间的充分混匀。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干燥的条件为:温度为75~150℃,时间为1~2h。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模压的条件为:模具预热至120~180℃,先在3~6MPa压力下预压1~5min,再在9~20MPa压力下,压制5min~30min。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化的条件为:温度为150~300℃,时间为0.5~2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其由所述制备方法得到。
本发明的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密度为1.0~1.8g/cm3,厚度为0.4~1.5m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的制备过高,具体步骤如下:
(1)配制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溶液
称量一定质量的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倒入DMF有机溶剂中溶解,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与溶剂DMF的质量比为1∶4~10,聚酰亚胺树脂和聚醚醚酮树脂的质量比为1∶0.5~2。
(2)配置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物料
将膨胀石墨和石墨烯加入到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溶液中,固体物的组成: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树脂总质量占30~50%,膨胀石墨质量占49~69%,石墨烯质量占1~8%;按预设方案将各组分按一定质量配比混合,将混合浆料超声处理5~30min,使其排出浆料中的小气泡,让聚酰亚胺溶液充分润湿膨胀石墨,超声处理还有一定搅拌的效果,超声处理完毕后,随后在100~175℃油浴锅中机械搅拌,进行一定的搅拌和干燥处理,随后在鼓风干燥箱或者真空干燥炉中,70~150℃条件下彻底干燥1~2h。再对物料进行粉碎处理,倒入已预热的模具中。
(3)装料、模压
把经过粉碎处理的混合物料加入到预热至120~180℃的模具中,模具尺寸为40~100mm的正方形平板模压用模具,使用金属刮刀将其表面刮平,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上模压成型,成型条件:先在3~6MPa压力下预压1~5min,而后在9~20MPa压力下正式压制,压制时间5min~30min,脱模后得到膨胀石墨复合材料双极板。
(4)热固化处理
在氮气或者氩气气氛下,在加热炉中对聚酰亚胺进行热固化处理,热固化处理在氮气或者氩气气氛下在热压机加压加温方式下或者在加热炉中进行,以3.0~5.5℃/min的升温速率由常温升到150~300℃,并保温0.5h~2h,制备得到燃料电池复合材料双极板。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原理:在本发明的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砜复合双极板开发过程中,研究发现相比于单一树脂体系,热固性树脂聚酰亚胺和热塑性树脂聚醚砜同时使用能够明显提高复合石墨双极板的综合性能。PI树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与石墨之间具有理想的亲和力,PEEK树脂具有柔性的醚键,并且柔性的醚基与石墨具有良好亲和力和浸润性。当PEEK树脂与PI树脂混合时,PEEK树脂能与PI树脂间的酰亚胺环之间形成氢键,从而加强了与PI树脂和PI树脂之间的结合力,提高双极板的性能。PI树脂中的酰亚胺环保证了基体良好的强度,PEEK中的羰基与PI树脂间形成氢键,从而增强PEEK与PI树脂之间的结合力。并且,由于PI树脂是热固性的在升温固化过程中,PI树脂会形成网状结构,具有柔性醚键的PEEK树脂填充在PI树脂网络和膨胀石墨之间,起到缓和热冲击的作用,在到冷却固化时,具有柔性基团醚键的PEEK还会松弛应力,防止裂纹的出现。在间隙热塑性的PEEK树脂对网状热固性的PI树脂起到有效的增韧作用,在复合双极板受力时提供缓冲,防止复合石墨双极板的断裂,从而将两种树脂复合制备双极板,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通过引入少量的具有微纳米片层状的石墨烯作为第二导电填料和增强材料,石墨烯与粘结树脂和膨胀石墨之间的亲和力都比较好,能够均匀分布处于膨胀石墨与粘结树脂的颗粒间隙中,与膨胀石墨颗粒之间很好地结合,形成导电通路并同时提高力学性能,适合用于双极板性能的改善。
本发明在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砜复合双极板制备过程中,将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膨胀石墨和石墨烯在良性溶剂作用下通过搅拌、超声协同使其混合均匀,聚酰亚胺树脂和聚醚醚酮树脂充分润湿石墨颗粒和石墨烯,实现石墨烯和石墨颗粒在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中的分散均匀,形成良好的导电通路,热固性的聚酰亚胺形成增强骨架,并赋予良好的力学强度,而PEEK树脂填充在PI树脂网络和膨胀石墨之间,起到缓和热冲击的作用,在到冷却固化时,具有柔性基团醚键的PEEK还会松弛应力,防止裂纹的出现,同时石墨烯具有片层化结构,与树脂和膨胀石墨的亲和力都比较好,分布处于膨胀石墨与树脂的颗粒间隙时,能很好地与石墨颗粒之间结合,形成导电通路并同时提高力学性能,适合用于双极板性能的改善。
与现状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通过采用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和热塑性聚醚醚酮树脂,PI树脂中的酰亚胺环保证了基体良好的强度,PEEK中的羰基可与PI树脂间形成氢键,从而增强PEEK与PI树脂之间的结合力。并且,由于PI树脂是热固性的在升温固化过程中,PI树脂会形成网状结构,具有柔性醚键的PEEK填充在PI树脂网络和膨胀石墨之间,起到缓和热冲击的作用,在到冷却固化时,具有柔性基团醚键的PEEK还会松弛应力,防止裂纹的出现。在间隙热塑性的PEEK树脂对网状热固性的PI树脂起到有效的增韧作用,在复合双极板受力时提供缓冲,防止复合石墨双极板的断裂。
2、本发明的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具有高导电性和高机械性能。通过热固性聚酰亚胺和热塑性聚醚醚酮为粘结剂,膨胀石墨为第一导电填料,石墨烯作为第二导电填料和增强材料,通过湿法混料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物料,由于石墨烯的片层化结构,与树脂和石墨的亲和力都比较好,分布处于石墨与粘结树脂的颗粒间隙时,能很好地与石墨颗粒之间结合,形成导电通路并同时提高力学性能,各个材料协同作用制备了高导电性和高机械性能的双极板复合材料双极板。
3、本发明的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砜复合双极板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强,易于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含量石墨烯复合双极板扫描电镜图;(a)1%;(b)2%;(c)4%;(d)6%;(e)8%;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石墨烯含量低于4%时,由于石墨烯含量较少,能均匀分布在膨胀石墨和树脂之间的空隙中,因此,随着石墨烯含量增加,复合材料双极板的导电的平面导电率上升以及接触电阻的下降,当石墨烯含量高于4%时,石墨烯由于表面能更高,石墨烯之间容易发生团聚,导致石墨和石墨烯都不能被树脂均匀地润湿,石墨烯无法均匀地分散在复合双极板中,形成有效的导电通路,反而导致了复合石墨双极板导电性能的下降。
图2为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PI-PEEK复合双极板导电性能随石墨烯含量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添加石墨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复合石墨双极板的平面内电导率,加入4%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双极板具有最高的平面导电率,当石墨烯含量继续增加时,平面导电率会出现逐渐降低的情况,甚至不如未添加石墨烯的复合石墨双极板。
图3为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PI-PEEK复合双极板力学性能随石墨烯含量变化图;由图可知,随着石墨烯含量增加,抗弯强度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测量结果中可以发现添加石墨烯,对抗弯强度的增加比较有限,并且出现了波动情况,可能是由于石墨烯分布不均匀和其本身的团聚现象对抗弯强度造成不利影响。
图4模拟PEMFC环境中不同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PI-PEEK复合双极板的Tafel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添加石墨烯和未添加石墨烯的双极板的极化曲线上骏未出现明显的活化、钝化转换区,其极化曲线均随着电位的升高而直接进入钝化区,说明其可以通过钝化从而降低腐蚀的速率,同时添加了石墨烯的样品的自腐蚀电位均不同程度地向正电位方向移动,通过添加石墨烯,能降低双极板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同时其自腐蚀电位也向正电位方向移动这是因为石墨烯颗粒嵌入了双极板孔隙中,减小了双极板的孔隙率,相比于未添加石墨烯的样品,其电化学活性位点较少,因此腐蚀速率较低。在模拟PEMFC的阳极和阴极环境中,所有样品的腐蚀电流密度在测试初始阶段迅速下降,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数值,并且最终的腐蚀电流值均能达到DOE标准。说明膨胀石墨/PI-PEEK复合石墨双极板具有作为PEMFC双极板的潜力。
图5为不同PI与PEEK比例双极板平面电导率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PI∶PEEK为1∶1.25时电导率最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内容,而不是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以下实施例及对比实施例中,聚酰亚胺的平均粒径为35μm;所述聚醚醚酮的平均粒径为35μm;膨胀石墨的平均粒径为180μm;石墨烯为微纳米片状材料。
对照实验组:
以聚酰亚胺树脂和聚醚醚酮树脂的质量比分别为:1∶0、1∶0.5、1∶1.25、1∶1.5、1∶2、1∶4作为对照,考察树脂组成对复合双极板的性能影响。
(1)配制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溶液
称量一定质量的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倒入DMF有机溶剂中溶解,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总质量与溶剂DMF的质量比为1∶8;
(2)配置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物料
将膨胀石墨加入到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溶液中,按预设方案将两种组分混合,固体物的组成: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树脂总质量占40%,膨胀石墨质量占60%,将混合浆料超声处理30min,使其排出浆料中的小气泡,让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溶液充分润湿膨胀石墨,超声处理完毕后,随后在100℃油浴锅中机械搅拌,进行一定的搅拌和干燥处理,随后在鼓风干燥箱或者真空干燥炉中,90℃条件下彻底干燥2h。再对物料进行粉碎处理,倒入已预热的模具中。
(3)装料、模压
把经过粉碎处理的混合物料加入到预热至180℃的模具中,使用金属刮刀将其表面刮平,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上模压成型。成型条件:先在3MPa压力下预压1~5min,而后在15MPa压力下正式压制,压制时间8min,脱模后得到膨胀石墨复合材料双极板。
(4)热固化处理
在氮气或者氩气气氛下,在加热炉中对聚酰亚胺进行热固化处理,热固化处理温度为260℃,时间为0.5小时。
不同PI与PEEK比例对复合双极板的平面电导率的影响如图5所示,随着PEEK比例的增加复合双极板的导电性能有明显的变化,在PI∶PEEK=1∶0.5~4的范围内复合双极板能够保持较高的导电性,而PI∶PEEK为1∶1.25时复合双极板的电导性能最好。
以下实施例1~5及对比实施例1选择聚酰亚胺树脂和聚醚醚酮树脂的质量比为1∶1.25进行试验,考察石墨烯片引入对复合双极板综合性能的影响。
实施例1
(1)配制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溶液
称量一定质量的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倒入DMF有机溶剂中溶解,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总质量与溶剂DMF的质量比为1∶8;聚酰亚胺树脂和聚醚醚酮树脂的质量比为1.25。
(2)配置膨胀石墨-石墨烯//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物料
将膨胀石墨和石墨烯加入到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溶液中,按预设方案将两种组分混合,固体物的组成: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树脂总质量占40%,膨胀石墨质量占56%,石墨烯质量占4%,将混合浆料超声处理30min,使其排出浆料中的小气泡,让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混合溶液充分润湿膨胀石墨和石墨烯,超声处理还有一定搅拌的效果。超声处理完毕后,随后在100℃油浴锅中机械搅拌,进行一定的搅拌和干燥处理,随后在鼓风干燥箱或者真空干燥炉中,90℃条件下彻底干燥2h。再对物料进行粉碎处理,倒入已预热的模具中。
(3)装料、模压
把经过粉碎处理的混合物料加入到预热至180℃的模具中,使用金属刮刀将其表面刮平,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上模压成型。成型条件:先在3MPa压力下预压1~5min,而后在15MPa压力下正式压制,压制时间8min,脱模后得到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复合材料双极板。
(4)热固化处理
在氮气或者氩气气氛下,在加热炉中对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树脂进行热固化处理,热固化处理温度为260℃,时间为0.5小时。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膨胀石墨质量占56%,石墨烯质量占4%;替换为:膨胀石墨质量占59%,石墨烯质量占1%。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膨胀石墨质量占56%,石墨烯质量占4%;替换为:膨胀石墨质量占58%,石墨烯质量占2%。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膨胀石墨质量占56%,石墨烯质量占4%;替换为:膨胀石墨质量占54%,石墨烯质量占6%。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膨胀石墨质量占56%,石墨烯质量占4%;替换为:膨胀石墨质量占52%,石墨烯质量占8%。
对比实施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膨胀石墨质量占56%,石墨烯质量占4%;替换为:膨胀石墨质量占60%,石墨烯质量占0%。
表1双极板性能汇总

Claims (7)

1.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与膨胀石墨和石墨烯通过湿法混料,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依次通过干燥、模压和固化,即得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的质量比为1:0.5~4.0;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的总质量与膨胀石墨和石墨烯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30~50%:49~69%:1~4%;
所述聚酰亚胺的平均粒径为30μm~40 μm;
所述聚醚醚酮的平均粒径为30μm~40 μm;
所述膨胀石墨的平均粒径为150μm ~2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法混料过程中采用DMF作为溶剂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总质量与DMF质量之比为1:4~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的条件为:温度为75~150℃,时间为1~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压的条件为:模具预热至120~180℃,先在3~6MPa压力下预压1~5min,再在9~20MPa压力下,压制5min~3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的条件为:温度为150~300℃,时间为0.5~2h。
7.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
CN202210321210.5A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784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1210.5A CN114784307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1210.5A CN114784307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4307A CN114784307A (zh) 2022-07-22
CN114784307B true CN114784307B (zh) 2023-11-17

Family

ID=82424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21210.5A Active CN114784307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843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3897B (zh) * 2022-08-18 2024-02-23 厦门泰启力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复合双极板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25862A (zh) * 2023-05-19 2023-08-01 特立孚塑料(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双极板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65245B (zh) * 2023-07-11 2023-09-12 四川中科兴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ps的双极板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5106A (zh) * 2003-12-26 2004-12-15 清华大学 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制备工艺及其所用的复合材料
KR20100010157A (ko) * 2008-07-22 2010-02-01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연료전지 분리판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CN101740743A (zh) * 2008-11-21 2010-06-16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隔板用成型材料
CN103140441A (zh) * 2010-08-11 2013-06-05 特密高股份有限公司 粉碎的膨胀石墨聚结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255113A (zh) * 2015-10-30 2016-01-20 四川大学 具有双网络结构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10235A (zh) * 2016-10-15 2017-02-15 成都育芽科技有限公司 膨胀石墨/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22194A (zh) * 2017-05-11 2017-08-08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多尺度炭材料/硅橡胶界面导热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0591283A (zh) * 2019-09-30 2019-12-20 新奥(内蒙古)石墨烯材料有限公司 导电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05899A (zh) * 2020-06-09 2020-10-23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90040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江苏清能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石墨双极板的制备方法
CN113563008A (zh) * 2021-04-21 2021-10-29 深圳市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基复合双极板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15134B1 (ko) * 2015-01-02 2018-01-05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연료전지 분리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5106A (zh) * 2003-12-26 2004-12-15 清华大学 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制备工艺及其所用的复合材料
KR20100010157A (ko) * 2008-07-22 2010-02-01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연료전지 분리판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CN101740743A (zh) * 2008-11-21 2010-06-16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隔板用成型材料
CN103140441A (zh) * 2010-08-11 2013-06-05 特密高股份有限公司 粉碎的膨胀石墨聚结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255113A (zh) * 2015-10-30 2016-01-20 四川大学 具有双网络结构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10235A (zh) * 2016-10-15 2017-02-15 成都育芽科技有限公司 膨胀石墨/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22194A (zh) * 2017-05-11 2017-08-08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多尺度炭材料/硅橡胶界面导热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0591283A (zh) * 2019-09-30 2019-12-20 新奥(内蒙古)石墨烯材料有限公司 导电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05899A (zh) * 2020-06-09 2020-10-23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90040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江苏清能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石墨双极板的制备方法
CN113563008A (zh) * 2021-04-21 2021-10-29 深圳市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基复合双极板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expanded graphite/phenolic resin composite bipolar plate;Weiwei Li et 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第41卷;第16240-16246页 *
Performance and material selection of nanocomposite bipolar plate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Reza Taherian et al.;Int. J. Energy Res.(第38期);第94 -105页 *
聚醚醚酮/聚酰亚胺合金及其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高聪;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第08期);B020-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4307A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84307B (zh) 一种石墨烯增强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11001766A1 (ja) 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4976086B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复合石墨双极板及制备方法
CN113270605B (zh) 一种冷压复合双极板的制备方法
CN109599573B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555578A (zh)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用的复合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59209B (zh) 一种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聚醚砜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JP2000040517A (ja)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用炭素質セパレータ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594487A (zh) 一种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2069B (zh) 一种植入式梯度复合电极、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CN108376785B (zh) 一种聚酰亚胺-石墨复合材料双极板的制备方法
KR101199801B1 (ko) 연료 전지 세퍼레이터 성형용 조성물, 연료 전지 세퍼레이터, 연료 전지 세퍼레이터의 제조 방법, 및 연료 전지
CN109546161B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993294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碳塑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7946621B (zh) 一种功能性石墨烯改性提高炭纤维或炭纤维复合材料耐腐蚀的方法
CN113659165A (zh) 一种碳基复合导电浆料、石墨板及其制备方法
JP2011171111A (ja) 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KR100808332B1 (ko) 연료전지용 분리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연료 전지용 분리판
JP3715642B2 (ja) 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3903937A (zh) 快速模压复合石墨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及燃料电池
JP2005129507A (ja) 燃料電池セパレータ用黒鉛質粉末および燃料電池セパレータ
JP2005339953A (ja) 燃料電池用プリプレグ及びこの燃料電池用プリプレグから成る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KR102698255B1 (ko) 스테인리스 분말을 포함한 수소연료전지용 복합소재분리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681565B2 (ja) 燃料電池セパレータ用成形材料、燃料電池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燃料電池セパレータ
Wang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 Current Collector Used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