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7268A - 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67268A CN114667268A CN202080081853.6A CN202080081853A CN114667268A CN 114667268 A CN114667268 A CN 114667268A CN 202080081853 A CN202080081853 A CN 202080081853A CN 114667268 A CN114667268 A CN 1146672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mbrane
- wastewater
- coal
- porous membrane
- poro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1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0883 coal ash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065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374 membrane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657 drainage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362 coars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471 micro-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3 sol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033 PVDF bin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372 Polyvinyl alcoh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10 hollow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239 polyacrylonitri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451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981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108 ultra-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301 cellulose 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12266 Poly(ether sulfone) PE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5 Polyether sulf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43 chem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35 industri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92 poly(sulf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3 polyether sulf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3 reverse osm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14—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2—Membrane cleaning or sterilisation ; Membrane regener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具备:导入从处理煤或者煤灰的机器(输送机)(C)排出的固形物的浓度为20g/L以上、100g/L以下的排水的膜处理槽(20)、配置在该膜处理槽(20)的内部而过滤排水的多孔质膜(22)。作为多孔质膜(22)使用平均孔径为0.4μm以下的多孔质膜,或者平均孔径相对于排水中的碳粉的平均粒径为20分之1以下的多孔质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处理煤、煤灰的设备中,有时对机器进行浇水。例如,在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碳升降设备中,使用输送机从储碳场搬运作为燃料的煤并用磨进行粉碎,作为碳粉向锅炉的炉体供给并燃烧。这样的碳升降设备中,对于作为一个机器的输送机,出于抑制煤的温度上升及碳粉的扩散、此外维持机器的功能的目的而进行浇水。浇水后的清洗水被回收,在除去碳粉之后被再利用。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碳升降设备中的输送机的清洗设备、排水的处理装置的一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具备沉降槽和膜处理槽,将从输送机回收的排水贮存于前述沉降槽而利用沉降处理将排水中的碳粉等除去后,将澄清部分转移到前述膜处理槽而由多孔质膜进行过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304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那样的处理装置中,作为原则,处理能力依存于槽的容积。特别是,当在沉降槽中进行自然沉降时,为了令碳粉等充分地沉降,排水需要以相应的时间停留在槽内,所以沉降槽所要求的容积与每单位时间的处理量成比例。即,排水的量越多,相应地设备整体的容积、体积变得越大。另一方面,专门供设备使用的面积当然是有限的。即,为了实现处理装置的性能的提高,专门用于设置的面积的限制成为妨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尽可能少的容积高效地净化煤排水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为煤排水的处理方法,包含膜过滤工序,其利用多孔质膜对排水进行过滤,所述排水是从对煤或者煤灰进行处理的机器回收的固形物的浓度为20g/L以上,100g/L以下的排水。
本发明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中,也可以包含向前述多孔质膜的表面喷射水或者气体而进行清洗的表面清洗工序、或者对前述多孔质膜从下游侧压入水的逆向清洗工序的至少一方。
本发明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中,作为前述多孔质膜,能够使用平均孔径为0.4μm以下的多孔质膜。
本发明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中,作为前述多孔质膜,能够使用平均孔径相对于排水中的碳粉的平均粒径为20分之1以下的多孔质膜。
本发明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中,前述机器能够是碳升降设备的输送机。
此外,本发明为煤排水的处理装置,具备:膜处理槽,导入从处理煤或者煤灰的机器排出的固形物的浓度为20g/L以上、100g/L以下的排水;多孔质膜,配置在该膜处理槽的内部而过滤排水。
本发明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中,也可以在前述膜处理槽中设置将相对而言粒径大的粒子除去的粗粒子除去器。
本发明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中,也可以在前述膜处理槽中具备对前述多孔质膜喷射水或者气体的膜清洗喷嘴。
本发明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中,也可以具备对前述多孔质膜从下游侧压入水的逆向清洗泵。
本发明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中,前述多孔质膜可以为精密过滤膜。
本发明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中,前述机器能够是碳升降设备的输送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能够实现能够以尽可能少的容积高效地净化煤排水的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的一例的整体概要图。
图2是表示构成煤排水的处理装置的净化单元的一例的概要构成图。
图3是表示煤排水中的固形物的粒度分布的图表。
图4是表示煤排水中的固形物的浓度与排水的粘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2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的一例。如图1所示,在作为碳升降设备的机器的输送机C的周围设置浇水泵1,对输送机C的需要位置,被浇水泵1升压后的清洗水从浇水喷嘴(未图示)被浇水。对输送机C浇水后的含有碳粉的清洗水被回收,作为排水被送至净化单元10。排水在净化单元10中将固形物分离除去后,再次作为清洗水从浇水泵1进行浇水。
净化单元10的构成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净化单元10具备:对排水进行膜过滤处理的膜处理槽20、贮存膜过滤处理后的排水的处理水槽30、将排水中的固形物浓缩的浓缩槽40。
从输送机C回收的原排水暂且被贮存于排水罐50后,首先被送至膜处理槽20。在膜处理槽20内,设置有粗粒子除去器21和多孔质膜22。
粗粒子除去器21构成为具有例如0.5mm以上1mm以下程度的适当的孔径的网状的金属制的部件,设置在膜处理槽20中的排水的导入部。从排水罐50导出的排水首先通过粗粒子除去器21而将粒径大的粒子除去。之后,排水通过多孔质膜22而被过滤,粒径更小的固形物被除去。
多孔质膜22是将从例如醋酸纤维素 (CA: Cellulose Acetate)、聚乙烯 (PE:Polyethylene)、聚丙烯腈 (PAN: Polyacrylonitrile)、聚砜 (PS: Polysulfone)、聚醚砜(PES: Polyethersulfone)、聚酰胺 (PA: Polyamide)、聚乙烯醇(PVA: PolyvinylAlcohol)、聚偏二氟乙烯 (PVDF: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聚四氟乙烯 (PTF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的树脂、或者其他种类的树脂选择的一种以上的树脂作为材料而形成为多孔质状的膜。多孔质膜22例如成形为中空纤维膜,从呈管状的形状的多孔质膜22的外侧向内侧导入排水,排水通过多孔质膜22的材料时捕捉碳粉等的物质。一般而言,用于过滤的多孔质膜根据能够捕捉的粒子大小而具有反渗透膜(RO膜:Reverse OsmosisMembrane,NF膜:Nanofiltration Membrane),超滤膜(UF 膜:UltrafiltrationMembrane),精密过滤膜(MF膜:Microfiltration Membrane)的种类,但在以煤排水作为对象时,作为多孔质膜22,精密过滤膜或者能够捕捉更细的粒子的超滤膜是适宜的。
多孔质膜22在下游侧经由过滤线60与过滤泵61连接。过滤泵61从作为中空纤维膜的多孔质膜22的内侧经由过滤线60吸引膜处理槽20内的排水。即,对于作为管状的中空纤维膜的多孔质膜22而言,在管的外侧的膜处理槽20内的空间为上游,管的内侧处于下游。膜处理槽20内的排水利用过滤泵61的吸引力被向多孔质膜22的内侧引导,在通过多孔质膜22的材料时被过滤而将碳粉等的物质除去,被除去的物质被捕捉于多孔质膜22的表面。过滤后的排水被送至处理水槽30并被贮存于此,进而作为清洗水被送向浇水泵1(图1参照),被再利用于输送机C的清洗。
在此,从输送机C排出的排水中的固形物的浓度为大概0.1~20g/L程度,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膜处理槽20中的排水中的固形物的浓度从此被调整为20g/L以上,100g/L以下。一般而言,利用膜处理来处理排水等时,水中的固形物的浓度以15g/L左右作为上限被管理。这是因为固形物的浓度若过高,则多孔质膜早期堵塞,差压变高而膜过滤所实现的排水的处理量降低,此外产生需要频繁清洗多孔质膜的需要而处理效率降低。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以往如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在膜处理槽的前段具备沉降槽,预先将排水中的固形物利用沉降处理去除之后进行膜处理。
但是,本申请的发明者锐意研究的结果发现,即便将作为对象的排水中的固形物的浓度设定为比以往更高,也能够足够高效地进行基于膜处理的净化。令这成为可能的第一点是用于多孔质膜的膜的选定,第二点是煤排水所特有的性质。
本实施例中,作为多孔质膜22设想例如精密过滤膜,或者其以下的孔径的膜。具体而言,适宜使用平均孔径为0.4μm以下的多孔质膜。如果相对于对象的排水中所包含的碳粉粒子的粒径而言多孔质膜22的孔径足够小,则能够没有遗漏地捕捉碳粉粒子,此外大多粒子不会进入到孔的深处,所以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将捕捉的粒子除去,能够恢复净化性能(本实施例时如后所述,以在膜处理槽20内设置着多孔质膜22的状态,利用逆向清洗和表面清洗来清洗多孔质膜22。另外,对于进行逆向清洗、表面清洗的机构,之后再详细描述)。另外,能够设想根据由输送机C(图1参照)处理的煤的种类、煤的破碎状态,排水中所含的碳粉的直径也不同,所以作为多孔质膜22,也可以根据排水中所包含的碳粉的粒径而选择不同孔径的膜。具体而言,采用相对于排水(利用粗粒子除去器21除去了粒径大的碳粉粒子后的排水)中的碳粉的平均粒径平均孔径为20分之1以下的膜作为多孔质膜22。
下述表1表示测定实际的煤排水中的固形物的粒度(粒径)的实验结果。对于以分别不同的条件(煤的种类,产地,破碎状态,作为对象的机器等)采取的10种的煤排水(样品1~10),测定包含的固形物的粒径,计算出平均值。其结果,煤排水中包含的固形物的粒径大概为平均10μm左右~80μm左右。
【表1】
粒度分布(算数平均值) | |
样品1 | 46.7μm |
样品2 | 68.2μm |
样品3 | 18.2μm |
样品4 | 27.5μm |
样品5 | 9.2μm |
样品6 | 21.7μm |
样品7 | 15.8μm |
样品8 | 70.9μm |
样品9 | 13.8μm |
样品10 | 81.6μm |
此外,图3表示粒度的分布。在此,表示上述表1中样品4中的固形物的粒度分布。样品4(平均粒度27.5μm)中包含从0.9μm到200μm左右的固形粒子,10μm左右的粒子最多。关于上述那样的多孔质膜22的选定,能够基于这样的测定而进行。即,例如在想要净化样品4的煤排水时,例如可以使用平均孔径为约1.375μm以下的膜,此外,也可以使用超滤膜,或者平均孔径为0.4μm以下的膜。
在此,若为煤排水以外的排水,例如污水等,作为固形成分在无机成分之外还含有较多有机成分,其比率也不一定。但是,煤排水时,包含于排水中的物质的种类极度受限,且COD成分(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以与SS(Suspended Solid: 浮游物质)结合的状态存在,这一点通过本申请发明者的研究而得以明确。因此,在进行从排水去除SS的操作(例如,基于精密过滤膜的过滤)时,同时将COD成分也除去。因而,作为多孔质膜22,只要采用能够将SS除去的程度的孔径的膜,就能够关于煤排水得到充分的净化性能,能够将排水中所含的物质高效地除去。
此外,在清洗多孔质膜22时,只要能够从多孔质膜22除去SS,就与其一起将COD也除去。因而,如上所述,只要选择相对于碳粉的粒径而言适当孔径的多孔质膜22,则能够通过表面清洗、逆向清洗而充分地再生多孔质膜22的净化性能。
但是,排水的粘度对膜过滤处理的效率、多孔质膜22的清洗的效率产生影响,排水的粘度由其包含的固形物的浓度影响。因此,进行了调查排水中的固形物的浓度与排水的粘度、以及膜过滤差压(多孔质膜22的前后的压力差)的关系的实验。
图4表示调查了煤排水中所含的固形物的浓度和排水的粘度的关系的实验的结果。发现排水所含的固形物的浓度越高,排水的粘度高,特别是若超过100g/L则粘度显著上升的倾向。即,若排水的粘度变高,则相应地流动性降低,关于膜处理槽20内,排水的搅拌及表面清洗的效率降低。
此外,下述表2表示调查了固形物的浓度和膜过滤差压的关系的实验的结果。发现了固形物浓度越高,多孔质膜22的前后的差压变得越大的倾向。
【表2】
固形物浓度(g/L) | 膜过滤差压(kPa) |
60 | 25 |
96 | 34 |
185 | 59 |
即,若膜处理槽20内的固形物的浓度过高,则有可能由于高的排水粘度而给多孔质膜22的清洗带来妨碍,此外为了得到相同流束以及处理水量所需要的膜过滤差压变高而有关膜处理的能量效率也降低。在实证实验中,在膜处理槽20内的固形物浓度超过100g/L的条件下进行运转后,无法利用表面清洗完全除去的固形物固结于多孔质膜22,引起堵塞而变得难以继续运转。因此,如上所述,膜处理槽20内的固形物浓度优选将100g/L程度作为上限进行管理。
这样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膜处理槽20内的固形物浓度调整为比以往高(具体而言,20g/L以上,100g/L以下),废弃了相当于以往配备在膜处理槽20的前段的沉降槽的构成。废弃为了固形物的沉降而需要与净化性能对应的容积的沉降槽,从而能够大幅地降低净化单元10的设置所要的空间。
进而,一个个的净化单元10的设置空间可以较小,这也有利于占地、空间的进一步的有效利用。即,要以往那样地设置包含沉降槽的净化单元时,设置需要大的空间,但能够确保那样的大面积的场所有限。即,例如无法将输送机的侧方空置的小空间等用于净化单元的设置。因此,需要例如在适当的一处设置净化单元,在该净化单元与输送机的多处之间铺设各种的配管。但是,如果是本实施例这样的不含沉降槽的净化单元10,则能够在输送机C的侧方的空置空间分散地配置多个净化单元10。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同时能够节省配管等所要的成本、空间。
另外,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膜处理槽20内具备粗粒子除去器21,将相对而言粒径大的粒子除去后进行基于多孔质膜22的过滤。由此,能够防止粒径大的固体粒子接触多孔质膜22而损伤多孔质膜22。另外,在此,“相对而言粒径大的粒子”是指排水中包含的粒子中特别地粒径大的粒子群,更具体而言,是能够利用粗粒子除去器21除去的程度的粒径的粒子。
但是,在不设置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的沉降槽、不经由沉降处理而将排水贮存于膜处理槽20而进行膜处理时,另外需要管理膜处理槽20内的排水中的固形物的浓度的装置。即,必须进行调整使得膜处理槽20内的固形物的浓度不会过度上升。为此,将排水中的固形物浓缩而作为浆料抽出的操作是有效的。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作为实现该效果的装置,在膜处理槽20之外还具有浓缩槽40。
膜处理槽20内的排水的一部分根据需要被抽出并被引导到浓缩槽40中。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膜处理槽20内的排水中的固形物浓度超过了一定值时,令排水的一部分流入并贮存于浓缩槽40,在浓缩槽40内,贮存的排水中的固形物沉降而蓄积于底部。浆料抽出线70与浓缩槽40的底部连接,该浆料抽出线70上设置有浆料抽出泵71。而且,浆料抽出泵71定期地或者与浓缩槽40内的水位等对应而动作,蓄积于浓缩槽40的底部的浆料(较多地含有固形物的排水)被从浆料抽出线70抽出。
此外,在膜处理槽20内,排水中的固形物沉降而蓄积在底部。而且,浆料抽出线70与膜处理槽20的底部也连接,对于蓄积在膜处理槽20的底部的固形物,也利用浆料抽出泵71的动作而从浆料抽出线70抽出。
说明用于进行多孔质膜22的表面清洗以及逆向清洗的机构。在膜处理槽20的内部中的多孔质膜22的下方,配置膜清洗喷嘴80,从膜清洗鼓风机81向膜清洗喷嘴80送入适当的气体(例如,空气),对上方的多孔质膜22喷射。利用该空气,被捕捉于多孔质膜22的表面的固形物被扫掉。另外,也可以将膜清洗鼓风机81替换为泵,利用水进行表面清洗。
此外,过滤线60与用于进行逆向清洗的逆向清洗线101连接。逆向清洗线101从处理水线100的途中分支而到达过滤线60,向该过滤线60引导处理水,所述处理水线100从处理水槽30向着输送机C(图1参照)引导净化后的排水(处理水)。逆向清洗线101的途中设置有逆向清洗泵102,并且在处理水线100中的向逆向清洗线101的分支点的下游侧的位置,以及逆向清洗线101的途中,分别设置有开闭阀103,104。在进行多孔质膜22的逆向清洗时,停止过滤泵61,关闭开闭阀103,开放开闭阀104,令逆向清洗泵102动作,则处理水槽30内的处理水从处理水线100被导向逆向清洗线101,对膜处理槽20内的多孔质膜22从下游侧的过滤线60压入处理水,被捕捉于多孔质膜22的固形物被压出而被除去。另外,在此例示了作为逆向清洗用的水使用处理水的情况,但逆向清洗可以使用例如工业用水等,只要是适于多孔质膜22的清洗的水,使用何种来源的水都可以。
表面清洗以及逆向清洗的频度可以适宜地设定,作为一例,可以间歇地运转基于过滤泵61的膜处理,以适当的周期反复进行过滤泵61的动作和停止,同时在过滤泵61的停止中进行逆向清洗。例如,反复进行下述运转:若膜处理进行了27分钟,则接着的3分钟停止过滤泵61而令逆向清洗泵102动作,进行逆向清洗。此外,膜清洗鼓风机81常态运转而进行表面清洗,其中例如在1日的运转中令过滤泵61停止1小时,其间进行提高基于表面清洗的清洗效果的运转。通过这样地在过滤泵61的间歇运转组合表面清洗和逆向清洗、在运转循环中并入清洗,抑制多孔质膜22的堵塞。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地对高浓度的排水进行基于多孔质膜22的膜处理,但只要选择对于煤排水而言适当的孔径的多孔质膜22,则通过基于这样的表面清洗、逆向清洗的清洗,能够充分地去除多孔质膜22的堵塞。实际上,根据本申请发明者进行的实证实验,确认了利用表面清洗和逆向清洗能够充分地恢复多孔质膜22的净化性能并持续进行高效的排水的净化。
即,根据本实施例这样的净化单元10,能够利用多孔质膜22净化高浓度的煤排水,同时能够仅利用表面清洗和逆向清洗充分地去除被捕捉于多孔质膜22的碳粉等的粒子,根据情况,能够无需例如使用药剂的清洗。在不进行基于药剂的清洗时,无需另外设置用于清洗的槽、用于储存药剂的罐,所以装置的设置所需的空间较小即可,此外,无需为了利用药剂的清洗将多孔质膜22移动到另外的槽这样的工序,所以能够高效地运转。另外,在此例示了具有用于进行表面清洗的机构和用于进行逆向清洗机构的双方的装置,但任一方也能够充分地恢复多孔质膜22的性能时,也可以仅具备一方。
参照图5的流程图说明上述的本实施例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本实施例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作为主要的工序包含膜过滤工序(步骤S2)。
首先,在步骤S1的回收工序中,从对煤或者煤灰进行处理的机器(输送机)C回收排水(图1参照)。被回收到排水罐50(图2参照)的排水被移动到净化单元10的膜处理槽20,执行膜过滤工序(步骤S2)。在膜处理槽20内,对于以20g/L以上100g/L以下的浓度包含固形物的排水,进行基于过滤的净化。膜处理槽20内的排水借助设置于下游的过滤线60的过滤泵61的动作而通过多孔质膜22而被吸引,利用过滤将固形物除去。
经过膜过滤工序(步骤S2)而被净化后的排水通过过滤线60而被送至处理水槽30(图2参照),从处理水线100送向浇水泵1(图1参照),对于机器(输送机)C作为清洗水被利用(步骤S7,再利用工序)。
此外,在从回收工序(步骤S1)到再利用工序(步骤S7)的一连串的工序中,根据一定的条件,实行逆向清洗工序(步骤S4)以及表面清洗工序(步骤S60)。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对于逆向清洗工序和表面清洗工序,设想与时间的经过相对应而执行。在从回收工序顺次执行膜过滤工序以及再利用工序期间,对时间进行计数,在步骤S3,S5进行时间经过的判断。另外,执行该步骤S3,S5的时机何时都可以(在此,为了图示方便,在步骤S2的稍后方表示步骤S3,S5,但实际上步骤S1,S2,S7的各工序同时并行地连续地执行,所以步骤S3,S5只要以适当的周期在适当的时刻执行即可)。
在步骤S3中,判定净化单元10的运转开始后,或者前回的逆向清洗工序(步骤S4)进行后是否经过了既定的时间。在经过了既定的时间(例如,30分)的情况下,移动到逆向清洗工序(步骤S4),停止过滤泵61(图2参照)并且令逆向清洗泵102动作,从逆向清洗线101向多孔质膜22送入处理水,进行多孔质膜22的逆向清洗。
在步骤S5中,判定净化单元10的运转开始后,或者前回的表面清洗工序(步骤S6)进行后是否经过了既定的时间。在经过了既定的时间(例如,24小时)时,转移到表面清洗工序(步骤S6),令膜清洗鼓风机81(图2参照)动作,从膜清洗喷嘴80向多孔质膜22喷射水或者气体,进行多孔质膜22的表面清洗。
此外,与这样的膜处理槽20的运转平行地进行浓缩工序(步骤S8)。浓缩工序中,从膜处理槽20移动到浓缩槽40的排水中的固形物蓄积在浓缩槽40内而被浓缩,从底部的浆料抽出线70作为浆料被抽出。此外,积蓄于膜处理槽20的底部的固形物同样地作为浆料被抽出。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包含膜过滤工序(步骤S2),其利用多孔质膜22过滤从对煤或者煤灰进行处理的机器(输送机)C回收的固形物的浓度为20g/L以上、100g/L以下的排水。
此外,本实施例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具备:导入从对煤或者煤灰进行处理的机器(输送机)C排出的固形物的浓度为20g/L以上、100g/L以下的排水的膜处理槽20、配置在该膜处理槽20的内部而过滤排水的多孔质膜22。
这样一来,通过废弃沉降槽而将以高浓度含有固形物的排水供给到基于多孔质膜22的膜处理,能够大幅降低设备的设置所需要的空间。
此外,本实施例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包含向多孔质膜22的表面喷射水或者气体而进行清洗的表面清洗工序(步骤S6),或者对多孔质膜22从下游侧压入水的逆向清洗工序(步骤S4)的至少一方。
此外,本实施例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中,在膜处理槽20中具备对多孔质膜22喷射水或者气体的膜清洗喷嘴80。
此外,本实施例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中,具备对多孔质膜22从下游侧压入水的逆向清洗泵。
这样一来,能够令多孔质膜22的净化性能充分恢复而持续进行高效的排水的净化。
此外,本实施例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中,在膜处理槽20中设置将相对粒径大的粒子除去的粗粒子除去器21。这样一来,能够防止粒径大的固体粒子导致的多孔质膜22的损伤。
此外,本实施例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中,作为多孔质膜22能够使用平均孔径为0.4μm以下的多孔质膜,或者平均孔径相对于排水中的碳粉的平均粒径而言为20分之1以下的多孔质膜。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净化在SS结合了COD成分的煤排水。此外,能够以简单的操作除去捕捉的粒子而恢复净化性能。
此外,本实施例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中,机器C为碳升降设备的输送机。
因而,根据上述本实施例,能够以尽可能少的容积高效地净化煤排水。
另外,本发明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不仅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浇水泵
10净化单元
20膜处理槽
21粗粒子除去器
22多孔质膜
30处理水槽
40浓缩槽
50排水罐
60过滤线
61过滤泵
70浆料抽出线
71浆料抽出泵
80膜清洗喷嘴
81膜清洗鼓风机
100处理水线
101逆向清洗线
102逆向清洗泵
103开闭阀
104开闭阀
C输送机。
Claims (12)
1.一种煤排水的处理方法,
包含膜过滤工序,其利用多孔质膜对排水进行过滤,所述排水是从处理煤或者煤灰的机器回收的固形物的浓度为20g/L以上、100g/L以下的排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向前述多孔质膜的表面喷射水或者气体而进行清洗的表面清洗工序,或者对前述多孔质膜从下游侧压入水的逆向清洗工序的至少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前述多孔质膜,使用平均孔径为0.4μm以下的多孔质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前述多孔质膜,使用平均孔径相对于排水中的碳粉的平均粒径为20分之1以下的多孔质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煤排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机器是碳升降设备的输送机。
6.一种煤排水的处理装置,具备:
膜处理槽,导入从处理煤或者煤灰的机器排出的固形物的浓度为20g/L以上、100g/L以下的排水;
多孔质膜,配置在该膜处理槽的内部而过滤排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膜处理槽中设置将粒径相对大的粒子除去的粗粒子除去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膜处理槽中具备对前述多孔质膜喷射水或者气体的膜清洗喷嘴。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前述多孔质膜从下游侧压入水的逆向清洗泵。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孔质膜的平均孔径为0.4μm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孔质膜的平均孔径相对于排水中的碳粉的平均粒径为20分之1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煤排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机器为碳升降设备的输送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212001 | 2019-11-25 | ||
JP2019212001A JP2021084039A (ja) | 2019-11-25 | 2019-11-25 | 石炭排水の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
PCT/JP2020/042123 WO2021106574A1 (ja) | 2019-11-25 | 2020-11-11 | 石炭排水の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67268A true CN114667268A (zh) | 2022-06-24 |
Family
ID=76084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81853.6A Pending CN114667268A (zh) | 2019-11-25 | 2020-11-11 | 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1084039A (zh) |
CN (1) | CN114667268A (zh) |
WO (1) | WO2021106574A1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99491A (ja) * | 1994-05-02 | 1995-11-14 | Kubota Corp | 汚水処理装置 |
JP2009178696A (ja) * | 2008-02-01 | 2009-08-13 | Toray Ind Inc | 膜分離方法および膜分離装置 |
JP4665054B1 (ja) * | 2010-01-29 | 2011-04-06 |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工業大学 | シリコン回収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リコン回収方法 |
CN103028329A (zh) * | 2012-12-07 | 2013-04-10 | 无锡凝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管式微滤膜组件的研磨废水回用、硅粉回收装置 |
CN203807209U (zh) * | 2014-01-23 | 2014-09-03 | 山西东方创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煤矿井下移动式管式膜矿井水处理系统 |
CN104528974A (zh) * | 2014-12-16 | 2015-04-22 | 成都昊特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煤提质污水除油工艺 |
CN104986828A (zh) * | 2015-07-13 | 2015-10-21 | 江苏德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 |
CN105712575A (zh) * | 2016-02-02 | 2016-06-29 | 厦门南卡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 用固定化微生物替代活性污泥混合液悬浮固体处理废水的方法 |
CN205442726U (zh) * | 2015-12-09 | 2016-08-10 | 苏州格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煤化工废水处理的装置 |
CN107285493A (zh) * | 2017-06-29 | 2017-10-24 | 广州市金强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循环过滤污水处理方法 |
CN108658270A (zh) * | 2017-11-27 | 2018-10-16 | 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钛白粉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JP2019130450A (ja) * | 2018-01-30 | 2019-08-08 |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 石炭排水の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
-
2019
- 2019-11-25 JP JP2019212001A patent/JP2021084039A/ja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11-11 CN CN202080081853.6A patent/CN114667268A/zh active Pending
- 2020-11-11 WO PCT/JP2020/042123 patent/WO202110657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99491A (ja) * | 1994-05-02 | 1995-11-14 | Kubota Corp | 汚水処理装置 |
JP2009178696A (ja) * | 2008-02-01 | 2009-08-13 | Toray Ind Inc | 膜分離方法および膜分離装置 |
JP4665054B1 (ja) * | 2010-01-29 | 2011-04-06 |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工業大学 | シリコン回収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リコン回収方法 |
CN103028329A (zh) * | 2012-12-07 | 2013-04-10 | 无锡凝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管式微滤膜组件的研磨废水回用、硅粉回收装置 |
CN203807209U (zh) * | 2014-01-23 | 2014-09-03 | 山西东方创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煤矿井下移动式管式膜矿井水处理系统 |
CN104528974A (zh) * | 2014-12-16 | 2015-04-22 | 成都昊特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煤提质污水除油工艺 |
CN104986828A (zh) * | 2015-07-13 | 2015-10-21 | 江苏德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矿井水处理系统 |
CN205442726U (zh) * | 2015-12-09 | 2016-08-10 | 苏州格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煤化工废水处理的装置 |
CN105712575A (zh) * | 2016-02-02 | 2016-06-29 | 厦门南卡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 用固定化微生物替代活性污泥混合液悬浮固体处理废水的方法 |
CN107285493A (zh) * | 2017-06-29 | 2017-10-24 | 广州市金强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循环过滤污水处理方法 |
CN108658270A (zh) * | 2017-11-27 | 2018-10-16 | 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钛白粉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JP2019130450A (ja) * | 2018-01-30 | 2019-08-08 |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 石炭排水の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1084039A (ja) | 2021-06-03 |
WO2021106574A1 (ja) | 2021-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210544U (zh) | 高氨氮、高硫化物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 |
CN107824048B (zh) | 一种提高膜过滤系统性能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 |
CN202164182U (zh) | 污水净化装置 | |
WO2019150604A1 (ja) | 石炭排水の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14667268A (zh) | 煤排水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 |
KR100895524B1 (ko) | 농업용 청정수 공급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농업용 청정수로의 전환방법 | |
KR20140081552A (ko) | 침지식 분리막 정수처리장치 및 정수처리방법 | |
JP2019013904A (ja) | アスベスト含有汚水処理装置 | |
JP7016339B2 (ja) | 石炭排水の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WO2017135162A1 (ja) | 水処理装置及び水処理方法 | |
CN102897931A (zh) | 半导体产业的污水净化循环系统 | |
CN107502947B (zh) | 一种电镀液净化系统及方法 | |
KR101469634B1 (ko) | 관형여과기모듈을 이용한 수처리시스템 | |
KR101973736B1 (ko) | 침지막과 가압막을 이용한 세라믹 막여과 공정에서의 슬러지 탈수케익 생성 방법 | |
KR101513249B1 (ko) | 2단 역세공정을 이용한 가압식 분리막 모듈의 세정방법 | |
KR101973738B1 (ko) | 침지막과 가압막을 이용한 세라믹 막여과 공정의 세정 방법 | |
KR101056450B1 (ko) | 계곡수 정수처리장치 | |
CN220412979U (zh) | 一种微滤mf装置 | |
CN112473384A (zh) | 一种二步法NaSCN稀溶液超滤、纳滤过滤工艺 | |
WO2019153744A1 (zh) | 一种固液分离系统 | |
CN111417597A (zh) | 水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4959036A (zh) | 一种用于制备中水的浸没式超滤系统及其应用 | |
KR101544407B1 (ko) | 역삼투 분리막의 파울링 저감 방법 | |
KR102464092B1 (ko) | 소켓형 분리막 여과기를 이용한 하수 처리 시스템 | |
CN204911249U (zh) | 一种用于制备中水的浸没式超滤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