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9253B - 冲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冲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9253B
CN114589253B CN202110187887.XA CN202110187887A CN114589253B CN 114589253 B CN114589253 B CN 114589253B CN 202110187887 A CN202110187887 A CN 202110187887A CN 114589253 B CN114589253 B CN 1145892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holder
upper die
pulley
block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78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89253A (zh
Inventor
马宝军
杨丁丁
赵晓柏
马文涛
马波涛
窦铁勇
耿明亮
张应生
黄晓伟
王才
刘少贤
袁会长
陈春瑜
胡彦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878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92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9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9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9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9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02Die constructions enabling assembly of the die parts in different 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02Punching blanks or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btaining scrap; Notching
    • B21D28/14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08Dies with different parts for several steps in a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88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other parts for vehicles, e.g. cowlings, mud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冲压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及传力机构,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修边上模刀具、第一驱动器以及第一垫块。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及修边下模刀具。传力机构包括第二垫块。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通过设置在上模座上设置第一驱动器、于第一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相连的第一垫块以及在传力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上设置用于与第一垫块抵接的第二垫块,通过第一驱动器驱动第一垫块的移动,来实现对制件是否进行修边作业的功能切换,从而使两种版本的后背门内板在同一套模具上的进行同一工序作业,节省模具开发成本,节省占地空间。

Description

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冲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行业,前期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多车型同时开发。为此,在模具开发阶段需要对每种造型的产品单独进行模具开发,即一种造型对应一组模具,一般情况下,每种造型需要对应三套、四套,甚至五套模具。虽然增加了产品造型,但是也增加了前期模具设计、制造、生产的成本。同时模具数量的增多,存储空间增多。
典型的以后背门内板为例,一般可分为城市版(无备胎)和越野版(有备胎),无备胎版和有备胎版后背门内板生产工艺排布完全一致,都包括四个工序,分别是:OP10-拉延、OP20-修边、OP30-整形和冲孔、OP40-整形、修边和冲孔。但由于备用轮胎安装位置不同,无备胎版和有备胎版的模具无法实现共用,因此需要各自开发四套模具。这就带来了前期模具设计、开发、制造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模具,旨在解决或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技术中无备胎版和有备胎版的后背门内板在生产中因需要多套模具而增加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以及传力机构;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用于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上模座、安装于所述上模座上的修边上模刀具、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上的第一垫块、安装在所述上模座上的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垫块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垫块在所述上模座上滑动;
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以及安装于所述下模座上的修边下模刀具;
所述传力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模座和/或所述下模座上,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力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上的第二垫块;所述传力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垫块与所述第二垫块抵接时,驱动所述上模刀具朝向所述下模刀具移动,和/或驱动所述下模刀具朝向所述上模刀具移动,以实现对制件进行修边作业。
可选地,所述传力机构包括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上的垫车、沿第三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上的上滑车、用于使所述上滑车复位至在所述上模座上预设初始位置的第一回程复位件、安装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上的驱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的第一下滑车、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座的第二下滑车、沿第四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第三下滑车、用于使所述第一下滑车复位至在所述下模座上预设初始位置的第二回程复位件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下滑车复位至在所述下模座上预设初始位置的第三回程复位件;
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垫车相连,以驱动所述垫车在所述上模座上滑动;所述第一垫块固设于所述垫车上临近所述下模组件的一侧;所述修边上模刀具包括安装于所述上滑车上的上模废料刀,所述上滑车上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驱动块上设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滑动配合,以实现所述上滑车沿所述第四方向朝向所述下模组件一侧移动;
所述第二垫块固设于所述第一下滑车上,所述第一下滑车上还设有第三导向面,所述第二下滑车上设有第四导向面以及第五导向面;所述修边下模刀具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三下滑车上的下模废料刀,所述第三下滑车上还设有第六导向面;所述第三导向面与所述第四导向面滑动配合,以实现将所述第一下滑车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转换为所述第二下滑车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五导向面与所述第六导向面滑动配合,以实现将所述第二下滑车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移动转换为所述第三下滑车沿所述第四方向朝向所述上模组件一侧的移动;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交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器为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固设于所述上模座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垫车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滑车和所述第三下滑车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下滑车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下滑车上具有安装过孔,所述驱动块通过所述安装过孔安装于所述下模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滑车上设有回程勾,所述回程勾上设有回程滑槽,所述驱动块上设有与所述回程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以保证所述上滑车在完成作业后能够跟随所述上模座回到在所述上模座上的预设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上设有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所述上滑车上设有上滑车导向块,所述垫车上设有垫车导向块;所述上滑车导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以对所述上滑车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所述垫车导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以对所述垫车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上设有第三滑槽、第四滑槽以及第五滑槽;所述第一下滑车上设有第一下滑车导向块,所述第二下滑车上设有第二下滑车导向块,所述第三下滑车上设有第三下滑车导向块;所述第一下滑车导向块与所述第三滑槽滑动配合,以对所述第一下滑车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所述第二下滑车导向块与所述第四滑槽滑动配合,以对所述第二下滑车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所述第三下滑车导向块与所述第五滑槽滑动配合,以对所述第三下滑车沿所述第四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程复位件、所述第二回程复位件和所述第二回程复位件均为氮气缸结构,所述第一回程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滑车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回程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模座固定抵接或相连;所述第二回程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滑车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回程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模座固定抵接或相连;所述第三回程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滑车固定相连,所述第三回程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模座固定抵接或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垫车上部固设有第一螺钉,所述上滑车的上部固设有第二螺钉,所述上模座上设有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所述第一螺钉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孔内,所述第一螺钉的螺钉头部位于所述第一滑孔内且与所述第一螺钉的螺钉头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滑孔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二螺钉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孔内,所述第二螺钉的螺钉头部位于所述第二滑孔内且与所述第二螺钉的螺钉头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滑孔的宽度尺寸。
可选地,所述传力机构包括压芯组件,所述压芯组件包括外压芯以及斜楔本体;
所述外压芯与所述上模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呈有行程的滑动配合,所述外压芯具有沿第四方向设置的外压芯通腔;所述斜楔本体沿所述第四方向呈有行程的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压芯通腔内;所述第二垫块固定于所述斜楔本体上临近所述第一垫块的一侧;
所述修边上模刀具包括固设于所述斜楔本体上临近所述下模组件的一侧修边刀块以及侧压料芯。
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在上模座上设置第一驱动器、于第一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相连的第一垫块以及在传力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上设置用于与第一垫块抵接的第二垫块,通过第一驱动器驱动第一垫块的移动,来实现对制件是否进行修边作业的功能切换,从而使两种版本的后背门内板在同一套模具上的进行同一工序作业,节省模具开发成本,节省占地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冲压模具在修边状态下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冲压模具在修边状态下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冲压模具在非修边状态下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冲压模具在非修边状态下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冲压模具单元中前序冲压模具在修边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冲压模具单元中前序冲压模具在非修边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中:1000、冲压模具;10100、第一回程复位件;1100、垫车;1110、垫车导向块;1120、第一螺钉;1130、第一垫块;1200、上滑车;1210、上滑车导向块;1220、第二螺钉;1230、回程勾;1240、第一导向面;1250、上模废料刀;1300、第一驱动器;1400、第一下滑车;1410、第一下滑车导向块;1420、第三导向面;1430、第二垫块;1500、第二下滑车;1510、第二下滑车导向块;1520、第四导向面;1530、第五导向面;1600、驱动块;1610、滑块;1620、第二导向面;1700、第三下滑车;1710、第三下滑车导向块;1720、第六导向面;1730、下模废料刀;1800、第二回程复位件;1900、第三回程复位件;2000、冲压模具;2100、第一垫块;2200、第一驱动器;2300、压芯组件;2310、斜楔本体;2320、第二垫块;2330、修边刀块;2340、侧压料芯;2350、第四回程弹性件;2400、下模组件;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C、第三方向;D、第四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至图6涉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为了便于说明,图中定义A方向对应第一方向,B方向对应第二方向,C方向对应第三方向,D方向对应第四方向。此外,图1至图4涉及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冲压模具1000中的上模座和下模座未示出,上模座上设置的冲孔和/或整形机构(现有技术)以及下模座上设置的相应付型结构(现有技术)也未示出。图5至图6涉及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冲压模具2000的上模座和外压芯未示出。
申请人经调研发现可以优化(无备胎版和有备胎版的)后背门内板的冲压工序(即获得一种后背门内板的冲压成型的新工艺),具体是:OP10-拉延工序(无备胎版和有备胎版的模具确实需要单独开发);OP20-修边和冲孔工序(工作内容为对OP10工序后的之间进行正修边和正冲孔,这里的修边工序为共用工序,两个不同造型相互干涉的部位对模具进行背空设计,以保证两种造型的制件与模具均不干涉,这样OP20-修边工序的模具只开发一套即可,因此新工序的OP20模具经现有技术稍微改进即可获得);OP30-修边、整形和侧冲孔工序;OP40-修边和冲孔工序。OP30和OP40中的两种造型的修边分别分两序修,但是OP30工序和OP40工序的修边部位均为车后门内板的最下边缘部位,而这个部位也是两种版本内板之间(或者说两种版本模具之间)的区别,那么利用一种模具通过切换实现对两种版本的OP40工序(或OP30工序)的切换操作,就可以减少至少一套模具开发,降低成本,减少模具占地面积。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至图6,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实施例一进行说明。所述的冲压模具1000,应用在车后背门内板的新工艺中的OP40-修边和冲孔工序(或OP30-修边、整形和侧冲孔工序)中,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以及传力机构。
上模组件包括用于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上模座、安装于所述上模座上的修边上模刀具、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上模座上的第一垫块1130、安装在上模座上的第一驱动器1300,第一驱动器1300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垫块1130相连,以驱动第一垫块1130在上模座上滑动。
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以及安装于下模座上的修边下模刀具。
传力机构,设置于上模座和/或下模座上,包括设置于传力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上的第二垫块1430。第一驱动器1300能够驱动第一垫块1130在上模座上来回滑动,当第一垫块1130滑动到对应第二垫块1430的位置时,在上模座沿第一方向向下模座一侧靠近时,第一垫块1130就与第二垫块1430抵接,也就是说传力机构的动力输入端有动力输入,此时随着上模座沿第一方向继续向下模座一侧靠近,传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就会驱动上模刀具朝向下模刀具移动,和/或传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驱动下模刀具朝向上模刀具移动,以此完成对制件进行修边作业,当然在此过程中,其他如冲孔、侧冲或整修等作业也是同步进行的。
当第一垫块1130滑动与第二垫块1430不对应的位置时,在上模座沿第一方向向下模座一侧靠近时,第一垫块1130就与第二垫块1430错开,也就是说传力机构的动力输入端没有动力输入,此时随着上模座沿第一方向继续向下模座一侧靠近,传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就不会驱动上模刀具朝向下模刀具移动,或传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不会驱动下模刀具朝向上模刀具移动,因此无法完成对制件进行修边作业,但是在此过程中,其他如冲孔、侧冲或整修等作业是随着上模座的移动而正常进行的。这样利用第一驱动器驱动第一垫块1130的移动,就能够实现对制件是否进行修边作业的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在上模座上设置第一驱动器、于第一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相连的第一垫块以及在传力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上设置用于与第一垫块抵接的第二垫块,通过第一驱动器驱动第一垫块的移动,来实现对制件是否进行修边作业的功能切换,从而使两种版本的后背门内板在同一套模具上的进行同一工序作业,节省模具开发成本,节省占地空间。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1至图4,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实施例二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和说明。
所述的冲压模具1000,应用在车后背门内板的新工艺中的OP40-修边和冲孔工序中。
传力机构包括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上模座上的垫车1100、沿第三方向滑动设置于上模座上的上滑车1200、安装在上模座上的第一驱动器1300、第一回程复位件10100、安装固定于下模座上的驱动块1600、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下模座上的第一下滑车1400、沿第三方向滑动设置于下模座的第二下滑车1500、沿第四方向滑动设置于下模座上第三下滑车1700、第二回程复位件1800以及第三回程复位件1900。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上模座特指OP40工序模具的上模座,下模座特指OP40工序模具的下模座。
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相交设置且分别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的所在平面。第四方向与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并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当然,上模座上还安装设置有本工序所用的冲孔机构,下模座上设置有相应的付型结构,冲孔机构及付型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回程复位件10100用于使上滑车1200复位至在(相对于)上模座上的预设初始位置,其可以安装在上滑车1200和上模座之间;第二回程复位件1800用于使第三下滑车1700复位至在(相对于)下模座上的预设初始位置,其可以安装在第三下滑车1700和下模座之间;第三回程复位件1900用于使第一下滑车1400复位至在(相对于)下模座上的预设初始位置,其可以安装在第一下滑车1400和下模座之间。
第一驱动器1300的动力输出端与垫车1100相连,以驱动垫车1100能够在上模座上沿着第二方向滑动。修边上模刀具包括安装在上滑车1200上的上模废料刀1250,上滑车1200设有第一导向面1240。第一垫块1130固设在垫车1100上临近下模组件的一侧。
驱动块1600上设有第二导向面1620,第一导向面1240与第二导向面1620滑动配合,以实现上滑车1200沿第四方向朝向下模组件一侧移动,具体的是,上模座带着上滑车1200沿第一方向朝向下模组件移动时,因为第一导向面1240与第二导向面1620滑动配合作用,上滑车1200还会在上模座上沿着第三方向朝着远离第三下滑车1700的一侧滑动,这样上滑车120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以及沿第三方向的滑动就会合成上滑车1200沿第四方向朝向下模组件一侧的移动,即使上滑车1200上的上模废料刀1250沿第四方向朝向下模组件一侧的移动。
第一下滑车1400上设有第三导向面1420,第二垫块1430固设在第一下滑车1400上临近上模组件的一侧,第二下滑车1500上设有第四导向面1520以及第五导向面1530,第三下滑车1700上设有第六导向面1720,修边下模刀具包括安装于第三下滑车1700上的下模废料刀1730。
第三导向面1420与第四导向面1520滑动配合,以实现将第一下滑车1400沿第一方向(朝向下模组件一侧)的移动转换为驱动第二下滑车1500沿第三方向(朝向第三下滑车1700一侧)移动的驱动作用力。第五导向面1530与第六导向面1720滑动配合,以实现将第二下滑车1500沿第三方向(朝向第三下滑车1700一侧)的移动转换为驱动第三下滑车1700沿第四方向朝向上模组件一侧移动的驱动作用力。这样,经过垫车1100、第一下滑车1400和第二下滑车1500的传递,最终将上模座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力转换为第三下滑车1700沿第四方向朝向上模组件一侧的移动,从而实现下模废料刀1730沿第四方向朝向上模组件一侧移动。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时,当本工序操作需要进行修边作业时(无备胎版本后背门),第一驱动器1300驱动垫车1100在沿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第一垫块1130移动至上模座上对应第二垫块1430的位置处,此后,上模座沿着第一方向朝向下模组件一侧移动,上模座上的冲孔机构会与下模座上的付型结构配合将制件压合固定并完成冲孔作业,与此同时,上模座沿着第一方向朝向下模组件一侧移动,还会使第一垫块1130与第二垫块1430抵接,继而实现垫车1100对第一下滑车1400的驱动,从而使下模废料刀1730沿第四方向朝向上模组件一侧移动,并且上模座沿着第一方向朝向下模组件一侧移动还会使上模废料刀1250沿第四方向朝向下模组件一侧移动,这样上模废料刀1250和下模废料刀1730的相对移动就对制件完成了修边作业。
完成修边作业后,上模座沿着第一方向朝向远离下模组件一侧移动,垫车1100和上滑车1200跟随上模座移动复位,同时垫车1100在第一回程复位件10100和第一导向面1240与第二导向面1620的导向作用下,沿第四方向朝向远离下模组件的一侧复位到相对于上模座的预设初始位置上;随着垫车1100远离下模组件,第一下滑车1400在第三回程复位件1900的作用下沿着第一方向朝向远离下模组件的一侧复位到相对于下模座的预设初始位置上;随着第一下滑车1400的复位移动,第二下滑车1500则在第二回程复位件1800的作用下沿着第三方向朝向远离第三下滑车1700一侧复位到相对于下模座的预设初始位置上;随着第二下滑车1500的复位移动,第三下滑车1700则在复位结构或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第四方向朝向远离上模组件一侧复位到相对于下模座的预设初始位置上。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时,当本工序操作不需要进行修边作业时(有备胎版本后背门),第一驱动器1300不驱动垫车1100在沿第二方向上移动,这样,第一垫块1130在上模座上位置与第二垫块1430会不对应呈错开状态,此后,上模座沿着第一方向朝向下模组件一侧移动,上模座上的冲孔机构会与下模座上的付型结构配合将制件压合固定并完成冲孔作业。与此同时,上模座沿着第一方向朝向下模组件一侧移动,由于第一垫块1130与第二垫块1430错开设置,垫车110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无法驱动第一下滑车1400移动,最终下模废料刀1730无法沿第四方向移动,即使上模废料刀1250沿着第四方向移动,由于上模废料刀1250与下模废料刀1730呈错开状态,也无法完成修边作业。这样就在完成冲孔作业的同时,也不进行修边作业。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就可以实现对有备胎版本和无备胎本版的两种后背门内板进行OP40工序操作,无需单独开发两套独立的模具来实现两种版本后背门内板的OP40工序操作,节省成本,节省占地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通过设置依次传动动力的垫车、第一下滑车、第二下滑车、第三下滑车以及驱动垫车滑动的第一驱动器,利用驱动垫车在上模座上的滑动来实现对后背门内板的修边或不修边作业,从而使两种版本的后背门内板在同一套模具上的进行同一工序作业,节省模具开发成本,节省占地空间。
请参见1至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驱动器1300为气缸,气缸与外置气路导通,以给气缸提供动能。气缸的缸体固设于上模座上,气缸的活塞杆与垫车1100相连。气缸能够可靠实现对垫车1100的驱动,而且容易控制。
请参见1至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四方向为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的斜向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分别为平行于水平面的两个相交方向。
请参见1至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方向为上模座的前后方向,第三方向为上模座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垂直设置。
请参见1至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下滑车1400和第三下滑车1700分别位于第二下滑车1500沿第三方向的两侧,第二下滑车1500上具有安装过孔,驱动块1600位于第二下滑车1500的中间部位(沿第三方向位于第一下滑车1400和第二下滑车1500之间),驱动块1600通过安装过孔安装于下模座上。
请参见1至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滑车1200上设有回程勾1230,回程勾1230上设有回程滑槽,驱动块1600上固定设有与回程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1610,回程滑槽的尺寸略大于滑块1610的尺寸,回程滑槽和滑块1610的滑动配合可以进一步保证上滑车1200在完成作业后能够跟随上模座沿第四方向回到在上模座上的预设初始位置。
请参见1至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模座上设有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第一滑槽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滑槽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上滑车1200上固定设有上滑车导向块1210,垫车1100上固定设有垫车导向块1110。上滑车1200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内,上滑车导向块1210与第一滑槽(槽侧壁)滑动配合,以对上滑车1200沿第三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垫车1100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内,垫车导向块1110与第二滑槽(槽侧壁)滑动配合,以对垫车1100沿第二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
请参见1至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模座上设有第三滑槽、第四滑槽以及第五滑槽,第三滑槽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四滑槽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第五滑槽沿第四方向延伸设置。第一下滑车1400固定设有第一下滑车导向块1410,第二下滑车1500上固定设有第二下滑车导向块1510,第三下滑车1700上固定设有第三下滑车导向块1710。
第一下滑车1400滑动设置于第三滑槽内,第一下滑车导向块1410与第三滑槽(槽侧壁)滑动配合,以对第一下滑车140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第二下滑车1500滑动设置于第四滑槽内,第二下滑车导向块1510与第四滑槽(槽侧壁)滑动配合,以对第二下滑车1500沿第三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第三下滑车1700滑动设置于第五滑槽内,第三下滑车导向块1710与第五滑槽滑动配合,以对第三下滑车1700沿第四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
请参见1至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回程复位件10100、第二回程复位件1800和第三回程复位件1900均为氮气缸结构,第一回程复位件10100的一端与上滑车1200固定相连,第一回程复位件10100的另一端与上模座固定抵接或相连。第二回程复位件1800的一端与第二下滑车1500固定相连,第二回程复位件1800的另一端与下模座固定抵接或相连。第三回程复位件1900的一端与第一下滑车1400固定相连,第三回程复位件1900的另一端与下模座固定抵接或相连。
请参见1至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垫车1100上部固设有第一螺钉1120,上滑车1200的上部固设有第二螺钉1220,上模座上设有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均为长条孔,第一滑孔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滑孔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螺钉1120滑动设置于第一滑孔内,第一螺钉1120的螺钉头部位于第一滑孔内且与第一螺钉1120的螺钉头部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滑孔的宽度尺寸,也就是说第一螺钉1120的螺钉头部与第一滑孔的上孔壁抵接且滑动连接,以实现垫车1100吊设连接在上模座的下部。第二螺钉1220滑动设置于第二滑孔内,第二螺钉1220的螺钉头部位于第二滑孔内且与第二螺钉1220的螺钉头部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滑孔的宽度尺寸,也就是说第二螺钉1220的螺钉头部与第二滑孔的上孔壁抵接且滑动连接,以实现上滑车1200吊设连接在上模座的下部。
实施例三
请参见图5至图6,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实施例三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和说明。
所述的冲压模具1000,应用在车后背门内板的新工艺中的OP30-修边、整形和侧冲孔工序中。
请参见图5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2000,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2400以及传力机构。传力机构包括压芯组件2300。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上模座上的第一垫块2100以及安装于上模座上的第一驱动器2200。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以及安装于下模座上的修边下模刀具。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上模座特指OP30工序模具的上模座,下模座特指OP30工序模具的下模座
第一驱动器2200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垫块2100相连,第一驱动器2200驱动第一垫块2100沿第二方向滑移,以使第一垫块2100在上模座上移动到对应第二垫块2320的位置或移动到与第二垫块2320错开设置。上模座可以在由外部装置(如压力机等)驱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下模组件2400采用常规的下模结构即可。
压芯组件2300包括外压芯和斜楔本体2310。修边上模刀具包括修边刀块2330以及侧压料芯2340,修边下模刀具中对应着修边刀块2330和侧压料芯2340的付型结构则固定在下模座上。其中,外压芯与上模座沿第一方向呈有(一定)行程的滑动配合,也就是说,外压芯由上模座驱动,同时在第一方向上,外压芯还能够相对于上模座发生一定行程的滑移。外压芯还具有两端开口的外压芯通腔。外压芯通腔沿第四方向延伸设置,斜楔本体2310沿第四方向呈有(一定)行程的滑动设置于外压芯通腔内,也就是说,在第四方向上,斜楔本体2310能够在外压芯通腔内发生一定行程的滑移。
第二垫块2320固定于斜楔本体2310上临近第一垫块2100的一侧,第一垫块2100和第二垫块2320是平行设置的,当第一垫块2100和第二垫块2320发生相对于滑动时,第二垫块2320和斜楔本体2310会沿第四方向相对于外压芯移动。修边刀块2330以及侧压料芯2340固设于斜楔本体2310上临近下模组件2400的一侧,以用于修边作业。
以加工汽车的后背门内板的OP30工序为例,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序冲压模具时,制件(即后背门内板)位于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2400之间,在操作前,外压芯位于相对于上模座的预设初始位置,斜楔本体2310同样位于外压芯通腔内并位于相对于外压芯的预设初始位置。
当然,上模座上不只设有第一垫块2100,上模座上还设有(或者说安装有)对制件进行侧冲和/或整形的其他冲压结构,上模座上的其他冲压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对应地,下模组件2400上设有对应侧冲和/或整形冲压结构以及修边刀块2330和侧压料芯2340的付型结构。
使用前序冲压模具时,上模座沿第一方向朝向制件移动,同时上模座也带动压芯组件2300沿第一方向朝向制件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一垫块2100和第二垫块2320之间具有间隙,还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之后,外压芯最先与制件接触并抵接,并且外压芯相对于制件静止,也就是说,外压芯沿第一方向压合制件,此时,上模座的其他冲压结构可以沿第一方向对制件进行整形、侧冲等其他操作。
当本工序操作需要进行修边作业时(无备胎版本后背门),第一驱动器2200驱动第一垫块2100在沿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第一垫块2100移动至上模座上对应第二垫块2320的位置处。上模座接着沿第一方向接近制件,此时相对而言,外压芯也就离开相对于上模座的预设初始位置,第一垫块2100和第二垫块2320接触并发生相对滑动,第二垫块2320相对第一垫块2100滑动的同时,斜楔本体2310会沿着第四方向接近制件,斜楔本体2310此时会离开在外压芯通腔内的预设初始位置,此时修边刀块2330和侧压料芯2340会沿第四方向朝向下模组件2400一侧移动,以此完成对制件的修边作业。
前序冲压模具2000完成了修边或整形等操作后,上模座就会沿第一方向远离制件,压芯组件2300随之也远离制件,在此过程中,外压芯会依靠某些复位结构或重力作用复位至相对于上模座的预设初始位置,斜楔本体2310会依靠某些复位结构或重力作用复位至相对于外压芯的预设初始位置。
当本工序操作不需要进行修边作业时(有备胎版本后背门),第一驱动器2200不动作,使第一垫块2100在上模座上的位置与第二垫块2320错开。这样,在上模座沿第一方向接近制件时,只有外压芯与制件抵接并压合,斜楔本体2310不会沿着第四方向相对于外压芯移动,这样只有上模座上的其他冲压结构完成整修等作业,就没有进行修边作业。这样,前序冲压模具2000通过第一驱动器2200的动作就能实现两种后背门内板的OP30工序作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用于对两种版本的后背门内板的制造成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可以减少两个模具的开发和制造,降低开发成本,减少模具占地面积。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模座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长条孔,外压芯上设有侧销,侧销滑动设置于长条孔内。通过侧销在长条孔内的滑动配合实现外压芯与上模座沿第一方向呈有(一定)行程的滑动配合,这样在外压芯与制件接触并压合后,上模座仍然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外压芯移动,以此驱动斜楔本体2310沿第四方向移动。侧销和长条孔的配合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模座和外压芯制件设有上模弹性件,以使外压芯在作业完成后能够复位到相对于上模座的预设初始位置。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模弹性件可以是弹簧、氮气缸等弹性结构或弹性结构的组合。
请参见5及图6,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单元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驱动器2200为气缸。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模座上设有供第一垫块2100沿第二方向滑动的第一垫块滑槽。第一垫块滑槽可以对第一垫块2100沿第二方向的滑动提供导向作用。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单元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四方向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的斜向方向,第二方向为平行于水平面的某一方向。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垫块2100的下部具有第一滑面,第二垫块2320的上部具有第二滑面,第一滑面和第二滑面用于滑动配合,第一滑面和第二滑面的法向即第四方向。
请参见图5及图6,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压芯组件2300还包括第四回程弹性件2350,第四回程弹性件2350用于使作业完成后的斜楔本体2310复位至外压芯通腔内的预设初始位置。第四回程弹性件2350的两端分别安装或抵接在斜楔本体2310和外压芯上。第四回程弹性件2350可以是氮气缸或者弹簧等弹性结构或弹性结构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压芯上设有分别用于对斜楔本体2310进行抵接限位的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第一抵接部位于斜楔本体2310的下部,第二抵接部位于斜楔本体2310的上部。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用于实现斜楔本体2310沿第四方向呈有行程的滑动设置于外压芯通腔内,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分别形成斜楔本体2310的下限位和上限位。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单元,用于制造汽车的后背门内板的新工艺中,包括第一OP10模具、第二OP10模具、OP20模具、OP30模具以及OP40模具。其中,第一OP10模具、第二OP10模具和OP20模具均为现有技术,第一OP10模具用于无备胎版本的后背门内板的拉延成型,第二OP10模具用于有备胎版本的后背门内板的拉延成型;OP20模具用于两种版本后背门内板的OP20-修边工序;OP30模具采用实施例三中的冲压模具结构,用于两种版本后背门内板的OP30-修边、整形和侧冲孔工序;OP40模具采用实施例二中的冲压模具结构,用于两种版本后背门内板的OP40-整形、修边和冲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以及传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用于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上模座、安装于所述上模座上的修边上模刀具、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上的第一垫块、安装在所述上模座上的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垫块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垫块在所述上模座上滑动;
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以及安装于所述下模座上的修边下模刀具;
所述传力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模座和/或所述下模座上,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力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上的第二垫块;所述传力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垫块与所述第二垫块抵接时,驱动所述上模刀具朝向所述下模刀具移动,和/或驱动所述下模刀具朝向所述上模刀具移动,以实现对制件进行修边作业;所述传力机构包括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上的垫车、沿第三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上的上滑车、用于使所述上滑车复位至在所述上模座上预设初始位置的第一回程复位件、安装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上的驱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的第一下滑车、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座的第二下滑车、沿第四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第三下滑车、用于使所述第一下滑车复位至在所述下模座上预设初始位置的第二回程复位件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二下滑车复位至在所述下模座上预设初始位置的第三回程复位件,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垫车相连,以驱动所述垫车在所述上模座上滑动;所述第一垫块固设于所述垫车上临近所述下模组件的一侧;所述修边上模刀具包括安装于所述上滑车上的上模废料刀,所述上滑车上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驱动块上设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滑动配合,以实现所述上滑车沿所述第四方向朝向所述下模组件一侧移动;
所述第二垫块固设于所述第一下滑车上,所述第一下滑车上还设有第三导向面,所述第二下滑车上设有第四导向面以及第五导向面;所述修边下模刀具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三下滑车上的下模废料刀,所述第三下滑车上还设有第六导向面;所述第三导向面与所述第四导向面滑动配合,以实现将所述第一下滑车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转换为所述第二下滑车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五导向面与所述第六导向面滑动配合,以实现将所述第二下滑车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移动转换为所述第三下滑车沿所述第四方向朝向所述上模组件一侧的移动;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交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为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固设于所述上模座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垫车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滑车和所述第三下滑车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下滑车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下滑车上具有安装过孔,所述驱动块通过所述安装过孔安装于所述下模座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车上设有回程勾,所述回程勾上设有回程滑槽,所述驱动块上设有与所述回程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以保证所述上滑车在完成作业后能够跟随所述上模座回到在所述上模座上的预设初始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上设有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所述上滑车上设有上滑车导向块,所述垫车上设有垫车导向块;所述上滑车导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以对所述上滑车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所述垫车导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以对所述垫车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上设有第三滑槽、第四滑槽以及第五滑槽;所述第一下滑车上设有第一下滑车导向块,所述第二下滑车上设有第二下滑车导向块,所述第三下滑车上设有第三下滑车导向块;所述第一下滑车导向块与所述第三滑槽滑动配合,以对所述第一下滑车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所述第二下滑车导向块与所述第四滑槽滑动配合,以对所述第二下滑车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所述第三下滑车导向块与所述第五滑槽滑动配合,以对所述第三下滑车沿所述第四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程复位件、所述第二回程复位件和所述第二回程复位件均为氮气缸结构,所述第一回程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滑车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回程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模座固定抵接或相连;所述第二回程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滑车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回程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模座固定抵接或相连;所述第三回程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滑车固定相连,所述第三回程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模座固定抵接或相连。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车上部固设有第一螺钉,所述上滑车的上部固设有第二螺钉,所述上模座上设有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所述第一螺钉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孔内,所述第一螺钉的螺钉头部位于所述第一滑孔内且与所述第一螺钉的螺钉头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滑孔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二螺钉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孔内,所述第二螺钉的螺钉头部位于所述第二滑孔内且与所述第二螺钉的螺钉头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滑孔的宽度尺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机构包括压芯组件,所述压芯组件包括外压芯以及斜楔本体;
所述外压芯与所述上模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呈有行程的滑动配合,所述外压芯具有沿第四方向设置的外压芯通腔;所述斜楔本体沿所述第四方向呈有行程的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压芯通腔内;所述第二垫块固定于所述斜楔本体上临近所述第一垫块的一侧;
所述修边上模刀具包括固设于所述斜楔本体上临近所述下模组件的一侧修边刀块以及侧压料芯。
CN202110187887.XA 2021-02-18 2021-02-18 冲压模具 Active CN114589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7887.XA CN114589253B (zh) 2021-02-18 2021-02-18 冲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7887.XA CN114589253B (zh) 2021-02-18 2021-02-18 冲压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9253A CN114589253A (zh) 2022-06-07
CN114589253B true CN114589253B (zh) 2024-04-02

Family

ID=81804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7887.XA Active CN114589253B (zh) 2021-02-18 2021-02-18 冲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925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117U (ja) * 1991-09-03 1993-03-3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プレス型による種別穴打分け機構
JPH079045A (ja) * 1993-06-23 1995-01-13 Mazda Motor Corp プレス加工装置
US5487296A (en) * 1992-01-09 1996-01-30 Connell Limited Partnership Univers cam unit
CN102284626A (zh) * 2011-08-22 2011-12-21 亿森(上海)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冲压零件状态的模具结构及其切换方法
CN202192152U (zh) * 2011-08-22 2012-04-18 亿森(上海)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模用切换机构
JP2012166215A (ja) * 2011-02-11 2012-09-06 Aisin Aw Co Ltd プレス加工装置及びプレス加工方法
CN103480733A (zh) * 2013-09-06 2014-01-01 亿森(上海)模具有限公司 复动双角度侧整形机构
CN203437521U (zh) * 2013-09-06 2014-02-19 亿森(上海)模具有限公司 外覆盖件复动双角度侧整形机构
CN204320921U (zh) * 2014-12-05 2015-05-13 广州海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件一体式斜冲孔冲压模具
CN207013575U (zh) * 2017-06-26 2018-02-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式下置斜楔机构及具有其的冲压模具
CN110193551A (zh) * 2019-06-06 2019-09-03 瑞鹄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模具及其冲压成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117U (ja) * 1991-09-03 1993-03-3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プレス型による種別穴打分け機構
US5487296A (en) * 1992-01-09 1996-01-30 Connell Limited Partnership Univers cam unit
JPH079045A (ja) * 1993-06-23 1995-01-13 Mazda Motor Corp プレス加工装置
JP2012166215A (ja) * 2011-02-11 2012-09-06 Aisin Aw Co Ltd プレス加工装置及びプレス加工方法
CN102284626A (zh) * 2011-08-22 2011-12-21 亿森(上海)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冲压零件状态的模具结构及其切换方法
CN202192152U (zh) * 2011-08-22 2012-04-18 亿森(上海)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模用切换机构
CN103480733A (zh) * 2013-09-06 2014-01-01 亿森(上海)模具有限公司 复动双角度侧整形机构
CN203437521U (zh) * 2013-09-06 2014-02-19 亿森(上海)模具有限公司 外覆盖件复动双角度侧整形机构
CN204320921U (zh) * 2014-12-05 2015-05-13 广州海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件一体式斜冲孔冲压模具
CN207013575U (zh) * 2017-06-26 2018-02-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式下置斜楔机构及具有其的冲压模具
CN110193551A (zh) * 2019-06-06 2019-09-03 瑞鹄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模具及其冲压成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9253A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3445B (zh) 一种修翻边复合冲压模具
CN110193551A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模具及其冲压成型方法
CN109719208B (zh) 一种用于冲压产品件的翻边、收边加工装置
CN114589253B (zh) 冲压模具
CN211191648U (zh) 汽车底盘件双向复动翻孔机构
CN113385582B (zh) 一种多运程汽车覆盖件模具修整装置
CN104174771B (zh) 一种双层斜楔结构及冲压方法
CN102861815B (zh) 一种u型汽车玻璃导轨压型模具
CN216397751U (zh) 一种汽车后桥控制杆支架成形模具
CN114130898B (zh) 冲压模具
CN213381678U (zh) 一种车门玻璃导槽切断装置
CN214321331U (zh) 热推方挤压机
CN114160673A (zh) 冲压模具的刀块切换结构
CN209363531U (zh) 一种锻压机两工位压头更换装置
CN112517792A (zh) 一种车身钣金件冲孔装置及方法
CN220574492U (zh) 用于翻边整形的复合模具结构
CN104707912A (zh) 一种双滑联动成型钣金内卷边的冲压模具
CN114378198B (zh) 一种带双侧压料芯的整形斜楔机构
CN219074186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制造用模具顶出机构
CN217412153U (zh) 导向臂斜向下压成型机构
CN21146744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板用冲压设备
CN220593932U (zh) 一种新型模具结构
CN219357534U (zh) 一种从内往外侧修机构
CN218945984U (zh) 一种用于汽车模具向上整形机构
CN217942329U (zh) 一种电池分体壳盖焊接定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