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2214A - 天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天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2214A
CN114552214A CN202011328945.8A CN202011328945A CN114552214A CN 114552214 A CN114552214 A CN 114552214A CN 202011328945 A CN202011328945 A CN 202011328945A CN 114552214 A CN114552214 A CN 114552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signal
mechanica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89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蒲涛
吕佳
李建平
张润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289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2214A/zh
Priority to JP2023531016A priority patent/JP2023550183A/ja
Priority to PCT/CN2021/132065 priority patent/WO2022111408A1/zh
Priority to EP21896909.5A priority patent/EP4228094A4/en
Publication of CN114552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2214A/zh
Priority to US18/319,426 priority patent/US20230291099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07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 H01Q1/122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on a boo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5Means for pos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8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the units being spaced along or adjacent to a rectilinear path
    • H01Q21/10Collinear arrangements of substantially straight elongated conductiv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01Q3/0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one co-ordinate of the orientation
    • H01Q3/0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one co-ordinate of the orientation over a restricted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系统,包括:射频单元,用于生成待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分路器,用于将第一射频信号分为第一子射频信号和第二子射频信号;第一调节器,用于调节第一子射频信号的第一电下倾角;第二调节器,用于调节第二子射频信号的第二电下倾角;第一天线,用于发射经过调节的第一子射频信号;第一天线,用于发射经过调节的第二子射频信号,通过分别为每个天线设置用于调节天线的电下倾角的调节器,即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方与其他天线共用同一天线面板,也可以通过调节电下倾角实现通过该两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覆盖范围的调节,从而能够支持在节约天线面板资源的前提下,提高通信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天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运营商越来越多,天线面板成为紧缺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中,可以在同一面板上集成两个或多个天线,其中,不同天线可以用于不同信号的收发过程,从而能够节约面板资源。
但是,这种配置下,集成在同一天线面板上的各天线的下倾角不得不保持一致,导致无法独立地调整同一天线面板上的各天线的信号覆盖范围,严重影响了通信的灵活性。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技术,能够在节约天线面板资源的前提下,提高通信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系统,能够在节约天线面板资源的前提下,提高通信的灵活性。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系统,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射频单元、第一调节器、第二调节器和分路器,所述第一天线能够绕第一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机械下倾角,所述第二天线能够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机械下倾角,其中,所述射频单元用于生成待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所述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分为第一子射频信号和第二子射频信号;所述第一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进行第一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的第一电下倾角,其中,所述第一电下倾角是基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确定的;所述第二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进行第二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的第二电下倾角,其中,所述第二电下倾角是基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确定的;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经过所述第一处理的第一子射频信号;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经过所述第二处理的第二子射频信号。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将用于发送同一信号的两个天线独立配置(具体地说,是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可独立调节地配置),并分别为每个天线设置用于调节天线的电下倾角的调节器,从而,即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方与其他天线共用同一天线面板,也可以通过调节电下倾角实现通过该两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覆盖范围的调节,从而能够支持在节约天线面板资源的前提下,提高通信的灵活性。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并且,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三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一天线上。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四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二天线上。
例如,所述第三天线为有源天线,所述第四天线为有源天线。
并且,所述第一天线为无源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无源天线。
再例如,所述第三天线为无源天线,所述第四天线为无源天线。
并且,所述第一天线为有源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有源天线。
在本申请中,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平行配置。
并且,第一旋转轴可以配置在第一天线的边缘或者中央等任意位置。
第二旋转轴可以配置在第一天线的边缘或者中央等任意位置,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
在本申请中,第一调节器可以是具备调相功能的电路或者机械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调节器还可以调节第一子射频信号的幅度。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第一调节器包括分路器和移相器。
即,可以通过分路器将第一子射频信号分为两路信号,并通过移相器调节该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进而实现对第一电下倾角的调节。
类似地,在本申请中,第二调节器可以是具备调相功能的电路或者机械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调节器还可以调节第二子射频信号的幅度。
例如,所述第二调节器包括所述分路器和移相器。
即,可以通过分路器将第二子射频信号分为两路信号,并通过移相器调节该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进而实现对第二电下倾角的调节。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控制所述第一调节器进行所述第一处理,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控制所述第二调节器进行所述第二处理。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控制器可以配置或集成在第一调节器中,或者,第二控制器可以配置或集成在第二调节器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的指示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并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的指示信息。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共面。
或者,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不共面。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三调节器,所述第三调节器用于对目标子射频信号进行第三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其中,所述目标子射频信号是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中的至少一方。
从而,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的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而能够补偿因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下倾角不同而导致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从天线发出至到达接收端的传输时长的偏差,能够使接收端同步接收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从而提高通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相位差P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波长λ、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031
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032
所述第一电下倾角θ1、所述第二电下倾角θ2。
例如,当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重力方向上下排列配置时,所述目标子射频信号是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中通过目标天线发送的一方,所述目标天线是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下方的一方。
此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天线的长度M、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重力方向上的距离L。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相位差P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的: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033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果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不共面,则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N。
应理解,以上以发送信号时各部件的功能为例对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天线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天线系统同样适用于信号接收过程,例如,将第一天线接收的信号记做信号1,将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记做信号2,则该信号1和信号2的波长相同,且承载的数据相同,其后,所述第一调节器用于对信号1进行处理(与上述第一处理对应,例如,移相处理),所述第二调节器用于对信号2进行处理(与上述第二处理对应,例如,移相处理),并且,分路器在信号接收过程中可以实现合路器的功能,即,用于对经过调节器处理后的信号1和信号 2进行合路并发送至射频单元。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列举的信号接收过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该信号接收过程是信号发送过程的逆过程,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天线系统,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射频单元、第一调节器和第二调节器,所述第一天线能够绕第一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机械下倾角,所述第二天线能够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机械下倾角,其中,所述射频单元用于生成待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和第二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波长相同,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承载的数据相同,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目标下倾角相同;所述第一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进行第一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第一电下倾角,其中,所述第一电下倾角是基于所述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确定的;所述第二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进行第二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的第二电下倾角,其中,所述第二电下倾角是基于所述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确定的;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经过所述第一处理的第一子射频信号;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经过所述第二处理的第二子射频信号。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将用于发送波长相同且承载数据相同的信号的两个天线独立配置(具体地说,是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可独立调节地配置),并分别为每个天线设置用于调节天线的电下倾角的调节器,从而,即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方与其他天线共用同一天线面板,也可以通过调节电下倾角实现通过该两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覆盖范围的调节,从而能够支持在节约天线面板资源的前提下,提高通信的灵活性。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并且,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三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一天线上。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四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二天线上。
例如,所述第三天线为有源天线,所述第四天线为有源天线。
并且,所述第一天线为无源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无源天线。
再例如,所述第三天线为无源天线,所述第四天线为无源天线。
并且,所述第一天线为有源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有源天线。
在本申请中,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平行配置。
并且,第一旋转轴可以配置在第一天线的边缘或者中央等任意位置。
第二旋转轴可以配置在第一天线的边缘或者中央等任意位置,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
在本申请中,第一调节器可以是具备调相功能的电路或者机械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调节器还可以调节第一射频信号的幅度。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第一调节器包括分路器和移相器。
即,可以通过分路器将第一射频信号分为两路信号,并通过移相器调节该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进而实现对第一电下倾角的调节。
类似地,第二调节器可以是具备调相功能的电路或者机械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调节器还可以调节第二射频信号的幅度。
例如,所述第二调节器包括所述分路器和移相器。
即,可以通过分路器将第二射频信号分为两路信号,并通过移相器调节该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进而实现对第二电下倾角的调节。
可选地,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控制所述第一调节器进行所述第一处理,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控制所述第二调节器进行所述第二处理。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控制器可以配置或集成在第一调节器中,或者,第二控制器可以配置或集成在第二调节器中。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共面。
在本申请中,所述射频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之间具有相位差P。
从而,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而能够补偿因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下倾角不同而导致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从天线发出至到达接收端的传输时长的偏差,能够使接收端同步接收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从而提高通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相位差P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波长λ、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041
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042
所述第一电下倾角θ1、所述第二电下倾角θ2。
并且,当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重力方向上下排列配置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目标天线的长度M、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重力方向上的距离L,其中,所述目标天线是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下方的一方。
可选地,所述相位差P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的: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051
另外,如果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不共面,则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N。
应理解,以上以发送信号时各部件的功能为例对第二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天线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第二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天线系统同样适用于信号接收过程,例如,将第一天线接收的信号记做信号3,将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记做信号4,则该信号3和信号4的波长相同,且承载的数据相同,其后,所述第一调节器用于对信号3进行处理(与上述第一处理对应,例如,移相处理),所述第二调节器用于对信号4进行处理(与上述第二处理对应,例如,移相处理),并且,分路器在信号接收过程中可以实现合路器的功能,即,用于对经过调节器处理后的信号3和信号 4进行合路并发送至射频单元。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列举的信号接收过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该信号接收过程是信号发送过程的逆过程,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射频单元,所述第一天线能够绕第一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机械下倾角,所述第二天线能够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机械下倾角,其中,所述射频单元用于生成待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第二射频信号、第三射频信号和第四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波长相同,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承载的数据相同,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目标下倾角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之间具有第一相位差,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之间具有第二相位差,所述第一相位差是基于所述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确定的,所述第二相位差是基于所述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确定的;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天线用于发射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将用于发送波长相同且承载数据相同的信号的两个天线独立配置(具体地说,是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可独立调节地配置),通过第一射频信号和第二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实现第一天线的电下倾角的调节,通过第三射频信号和第四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实现第二天线的电下倾角的调节,从而,即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方与其他天线共用同一天线面板,也可以通过调节电下倾角实现通过该两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覆盖范围的调节,从而能够支持在节约天线面板资源的前提下,提高通信的灵活性。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并且,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三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一天线上。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四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二天线上。
例如,所述第三天线为有源天线,所述第四天线为有源天线。
并且,所述第一天线为无源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无源天线。
再例如,所述第三天线为无源天线,所述第四天线为无源天线。
并且,所述第一天线为有源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有源天线。
在本申请中,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平行配置。
并且,第一旋转轴可以配置在第一天线的边缘或者中央等任意位置。
第二旋转轴可以配置在第一天线的边缘或者中央等任意位置,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共面。
可选地,第五射频信号和第六射频信号之间具有第三相位差P,所述第五射频信号是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中相位在后的一方,所述第六射频信号是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中相位在后的一方。
可选地,所述第三相位差P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波长λ、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062
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063
所述第一电下倾角θ1、所述第二电下倾角θ2。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重力方向上下排列配置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目标天线的长度M、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重力方向上的距离L,其中,所述目标天线是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下方的一方。
可选地,所述第三相位差P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的: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061
可选地,如果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不共面,则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N。
应理解,以上以发送信号时各部件的功能为例对第三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天线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第三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天线系统同样适用于信号接收过程,例如,将第一天线接收的信号记做信号3,将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记做信号4,则该信号3和信号4的波长相同,且承载的数据相同,其后,所述第一调节器用于对信号3进行处理(与上述第一处理对应,例如,移相处理),所述第二调节器用于对信号4进行处理(与上述第二处理对应,例如,移相处理),并且,分路器在信号接收过程中可以实现合路器的功能,即,用于对经过调节器处理后的信号3和信号 4进行合路并发送至射频单元。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列举的信号接收过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该信号接收过程是信号发送过程的逆过程,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天线系统,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射频单元、第一调节器、第二调节器和分路器,所述第一天线能够绕第一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机械方位角,所述第二天线能够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机械方位角,其中,所述射频单元用于生成待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所述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分为第一子射频信号和第二子射频信号;所述第一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进行第一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的第一电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一电方位角是基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方位角和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确定的;所述第二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进行第二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的第二电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二电方位角是基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确定的;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经过所述第一处理的第一子射频信号;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经过所述第二处理的第二子射频信号。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将用于发送同一信号的两个天线独立配置(具体地说,是天线的机械方位角可独立调节地配置),并分别为每个天线设置用于调节天线的电方位角的调节器,从而,即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方与其他天线共用同一天线面板,也可以通过调节电方位角实现通过该两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覆盖范围的调节,从而能够支持在节约天线面板资源的前提下,提高通信的灵活性。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并且,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三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一天线上。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四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二天线上。
例如,所述第三天线为有源天线,所述第四天线为有源天线。
并且,所述第一天线为无源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无源天线。
再例如,所述第三天线为无源天线,所述第四天线为无源天线。
并且,所述第一天线为有源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有源天线。
在本申请中,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平行配置。
并且,第一旋转轴可以配置在第一天线的边缘或者中央等任意位置。
第二旋转轴可以配置在第一天线的边缘或者中央等任意位置,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
在本申请中,第一调节器可以是具备调相功能的电路或者机械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调节器还可以调节第一子射频信号的幅度。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第一调节器包括分路器和移相器。
即,可以通过分路器将第一子射频信号分为两路信号,并通过移相器调节该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进而实现对第一电方位角的调节。
类似地,在本申请中,第二调节器可以是具备调相功能的电路或者机械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调节器还可以调节第二子射频信号的幅度。
例如,所述第二调节器包括所述分路器和移相器。
即,可以通过分路器将第二子射频信号分为两路信号,并通过移相器调节该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进而实现对第二电方位角的调节。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方位角和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控制所述第一调节器进行所述第一处理,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控制所述第二调节器进行所述第二处理。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控制器可以配置或集成在第一调节器中,或者,第二控制器可以配置或集成在第二调节器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的指示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并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的指示信息。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共面。
或者,在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不共面。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三调节器,所述第三调节器用于对目标子射频信号进行第三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其中,所述目标子射频信号是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中的至少一方。
从而,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的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而能够补偿因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方位角不同而导致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从天线发出至到达接收端的传输时长的偏差,能够使接收端同步接收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从而提高通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相位差P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波长λ、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082
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083
所述第一电方位角θ1、所述第二电方位角θ2。
例如,当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水平方向左右排列配置时,所述目标子射频信号是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中通过目标天线发送的一方,所述目标天线是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在水平方向上靠近目标方位角朝向的一方。
此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天线的长度M、在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L,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天线的天线面板所处平面。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相位差P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的: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081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果在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不共面,则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N,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天线的天线面板所处平面。
应理解,以上以发送信号时各部件的功能为例对第四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天线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第四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天线系统同样适用于信号接收过程,例如,将第一天线接收的信号记做信号1,将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记做信号2,则该信号1和信号2的波长相同,且承载的数据相同,其后,所述第一调节器用于对信号1进行处理(与上述第一处理对应,例如,移相处理),所述第二调节器用于对信号2进行处理(与上述第二处理对应,例如,移相处理),并且,分路器在信号接收过程中可以实现合路器的功能,即,用于对经过调节器处理后的信号1和信号 2进行合路并发送至射频单元。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列举的信号接收过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该信号接收过程是信号发送过程的逆过程,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天线系统,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射频单元、第一调节器和第二调节器,所述第一天线能够绕第一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机械方位角,所述第二天线能够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机械方位角,其中,所述射频单元用于生成待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和第二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波长相同,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承载的数据相同,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目标方位角相同;所述第一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进行第一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第一电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一电方位角是基于所述目标方位角和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确定的;所述第二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进行第二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的第二电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二电方位角是基于所述目标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确定的;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经过所述第一处理的第一子射频信号;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经过所述第二处理的第二子射频信号。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将用于发送波长相同且承载数据相同的信号的两个天线独立配置(具体地说,是天线的机械方位角可独立调节地配置),并分别为每个天线设置用于调节天线的电方位角的调节器,从而,即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方与其他天线共用同一天线面板,也可以通过调节电方位角实现通过该两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覆盖范围的调节,从而能够支持在节约天线面板资源的前提下,提高通信的灵活性。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并且,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三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一天线上。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四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二天线上。
例如,所述第三天线为有源天线,所述第四天线为有源天线。
并且,所述第一天线为无源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无源天线。
再例如,所述第三天线为无源天线,所述第四天线为无源天线。
并且,所述第一天线为有源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有源天线。
在本申请中,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平行配置。
并且,第一旋转轴可以配置在第一天线的边缘或者中央等任意位置。
第二旋转轴可以配置在第一天线的边缘或者中央等任意位置,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
在本申请中,第一调节器可以是具备调相功能的电路或者机械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调节器还可以调节第一射频信号的幅度。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第一调节器包括分路器和移相器。
即,可以通过分路器将第一射频信号分为两路信号,并通过移相器调节该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进而实现对第一电方位角的调节。
类似地,第二调节器可以是具备调相功能的电路或者机械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调节器还可以调节第二射频信号的幅度。
例如,所述第二调节器包括所述分路器和移相器。
即,可以通过分路器将第二射频信号分为两路信号,并通过移相器调节该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进而实现对第二电方位角的调节。
可选地,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方位角和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控制所述第一调节器进行所述第一处理,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控制所述第二调节器进行所述第二处理。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控制器可以配置或集成在第一调节器中,或者,第二控制器可以配置或集成在第二调节器中。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共面。
在本申请中,所述射频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之间具有相位差P。
从而,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而能够补偿因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方位角不同而导致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从天线发出至到达接收端的传输时长的偏差,能够使接收端同步接收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从而提高通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相位差P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波长λ、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02
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03
所述第一电方位角θ1、所述第二电方位角θ2。
并且,当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水平方向左右排列配置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目标天线的长度M、在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L,其中,所述目标天线是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在水平方向上靠近所述目标方位角的朝向的一方。
可选地,所述相位差P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的: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01
另外,如果在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不共面,则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N,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在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所在的平面。
应理解,以上以发送信号时各部件的功能为例对第五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天线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第五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天线系统同样适用于信号接收过程,例如,将第一天线接收的信号记做信号3,将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记做信号4,则该信号3和信号4的波长相同,且承载的数据相同,其后,所述第一调节器用于对信号3进行处理(与上述第一处理对应,例如,移相处理),所述第二调节器用于对信号4进行处理(与上述第二处理对应,例如,移相处理),并且,分路器在信号接收过程中可以实现合路器的功能,即,用于对经过调节器处理后的信号3和信号 4进行合路并发送至射频单元。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列举的信号接收过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该信号接收过程是信号发送过程的逆过程,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射频单元,所述第一天线能够绕第一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机械方位角,所述第二天线能够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机械方位角,其中,所述射频单元用于生成待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第二射频信号、第三射频信号和第四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波长相同,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承载的数据相同,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目标方位角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之间具有第一相位差,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之间具有第二相位差,所述第一相位差是基于所述目标方位角和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确定的,所述第二相位差是基于所述目标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确定的;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天线用于发射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将用于发送波长相同且承载数据相同的信号的两个天线独立配置(具体地说,是天线的机械方位角可独立调节地配置),通过第一射频信号和第二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实现第一天线的电方位角的调节,通过第三射频信号和第四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实现第二天线的电方位角的调节,从而,即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方与其他天线共用同一天线面板,也可以通过调节电方位角实现通过该两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覆盖范围的调节,从而能够支持在节约天线面板资源的前提下,提高通信的灵活性。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并且,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三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一天线上。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系统还包括第四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二天线上。
例如,所述第三天线为有源天线,所述第四天线为有源天线。
并且,所述第一天线为无源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无源天线。
再例如,所述第三天线为无源天线,所述第四天线为无源天线。
并且,所述第一天线为有源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有源天线。
在本申请中,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平行配置。
并且,第一旋转轴可以配置在第一天线的边缘或者中央等任意位置。
第二旋转轴可以配置在第一天线的边缘或者中央等任意位置,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共面。
可选地,第五射频信号和第六射频信号之间具有第三相位差P,所述第五射频信号是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中相位在后的一方,所述第六射频信号是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中相位在后的一方。
可选地,所述第三相位差P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波长λ、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12
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13
所述第一电方位角θ1、所述第二电方位角θ2。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水平方向左右排列配置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目标天线的长度M、在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L,其中,所述目标天线是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在水平方向上靠近所述目标方位角朝向的一方。
可选地,所述第三相位差P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的: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11
可选地,如果在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不共面,则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和所述第二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N,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当所述第一机械方位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的天线面板所处的平面。
应理解,以上以发送信号时各部件的功能为例对第六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天线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第六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天线系统同样适用于信号接收过程,例如,将第一天线接收的信号记做信号3,将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记做信号4,则该信号3和信号4的波长相同,且承载的数据相同,其后,所述第一调节器用于对信号3进行处理(与上述第一处理对应,例如,移相处理),所述第二调节器用于对信号4进行处理(与上述第二处理对应,例如,移相处理),并且,分路器在信号接收过程中可以实现合路器的功能,即,用于对经过调节器处理后的信号3和信号 4进行合路并发送至射频单元。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列举的信号接收过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该信号接收过程是信号发送过程的逆过程,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天线的配置方式的一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天线的配置方式的另一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天线的配置方式的再一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天线的配置方式的再一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天线的配置方式的再一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天线的配置方式的再一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天线的配置方式的再一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天线的配置方式的再一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天线的配置方式的再一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天线的配置方式的再一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天线系统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天线系统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天线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配置下本申请的天线的相位调整的方式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的天线系统的再一例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的天线系统的再一例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的天线的配置方式的另一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 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 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系统可以用于网络设备,特别是,可以适用于需要在同一面板上配置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传输不同数据(或者,分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天线(或者说,天线阵列)的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的天线系统包括多个(或者说,至少两个)天线。
在本申请中,天线也可以称为天线面板或天线阵列,即,该天线形成为平面状(或者说,板状)。
在本申请中,多个天线中的任意两个天线之间的配置关系可以相同或相似,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以多个天线中的天线#A和天线#B的配置关系为例,进行说明。
该天线#A和天线#B以可独立调节机械下倾角的方式配置。
具体地说,天线#A和天线#B能够绕不同的旋转轴旋转。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将天线#A的旋转轴记做旋转轴#a,将天线#B的旋转轴记做旋转轴#b。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旋转轴#a和旋转轴#b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从而通过调节天线#A和天线#B绕其各自旋转轴的旋转角度,能够实现对该天线#A和天线#B的下倾角(具体地说,是机械下倾角) 的调节。需要说明的是,图1~3列举的旋转轴#a与天线#A的位置关系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旋转轴#a和天线#A 的位置关系,只要能够确保天线#A能够绕旋转轴#a旋转即可,类似的,图1~3列举的旋转轴#b与天线#B的位置关系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旋转轴#b和天线#B的位置关系,只要能够确保天线#B能够绕旋转轴#b旋转即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天线#A和天线#B可以上下配置。
在本申请中“上下配置”可以理解为在竖直方向(或者说,垂直方向或重力方向)上上下配置。
并且,例如,旋转轴#a和旋转轴#b在竖直方向上共面,或者说,如图2所示,在天线#A和天线#B的机械下倾角不为0时,该天线#A和天线#B共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角度为0可以理解为角度为0°。
再例如,旋转轴#a和旋转轴#b在竖直方向上不共面,或者说,如图3所示,在天线 #A和天线#B的机械下倾角不为0时,该天线#A和天线#B不共面,即,在天线#A和天线#B的机械下倾角不为0时,天线#A所在平面与天线#B所在平面之间具有间隔,记做:N。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该天线#A和天线#B可以左右配置。
在本申请中“左右配置”可以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并列配置。
并且,例如,旋转轴#a和旋转轴#b在水平方向上共面,或者说,如图5所示,在天线#A和天线#B的机械下倾角相同时,该天线#A和天线#B共面。
再例如,旋转轴#a和旋转轴#b在水平方向上不共面,或者说,如图6所示,在天线 #A和天线#B的机械下倾角相同时,该天线#A和天线#B不共面,即,在天线#A和天线 #B的机械下倾角相同时,天线#A所在平面与天线#B所在平面之间具有间隔,记做:T。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天线#A和天线#B的配置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当天线#A和天线#B上下配置时,天线#A和天线#B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可以存在偏移。再例如,如图8所示,当天线#A和天线#B左右配置时,天线 #A和天线#B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可以存在偏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天线#A和天线#B用于传输相同的数据(记做,数据#1)。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天线#A和天线#B用于传输波长相同的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天线#A和天线#B中的至少一方可以配置有其他天线。
例如,如图9所示,在天线#A和天线#B中的一方(例如,天线#A)上配置有天线#C,其中,该天线#C用于传输的数据(记做,数据#2)与数据#1不同。
再例如,如图10所示,在天线#A上配置有天线#C,其中,该天线#C用于传输的数据(记做,数据#2)与数据#1不同。并且,在天线#B上配置有天线#D,其中,该天线#D 用于传输的数据(记做,数据#3)与数据#1不同。并且,数据#2和数据#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A和天线#B可以为无源天线(Passive Antenna)。
此情况下,该天线#C和/或天线#D可以为有源天线,或者说,有源天线单元(ActiveAntenna Unit,AAU)。AAU是把收发信机相关的有源单元(放大器,数模和模数转换器等)与无源天线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单元。
或者,该天线#C和/或天线#D可以为无源天线。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A和天线#B可以为有源天线,此情况下,该天线#C和/或天线#D可以为有源天线,或者,该天线#C和/或天线#D可以为无源天线。
另外,在本申请中,天线#A和天线#B发送的信号的覆盖范围相同(或者说,近似相同),即,该天线#A和天线#B的目标下倾角相同。
下面,对具有上述配置的天线系统以及能够实现使天线具有相同目标下倾角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11是本申请的天线系统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天线系统包括:射频单元110、分路器120、调节器130(即,第一调节器的一例)、调节器140(即,第二调节器的一例)、天线150(即,第一天线的一例)、天线160(即,第二天线的一例)。
下面,分别对上述各部件的功能和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A.天线
天线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其中,该至少两个天线中的任意两个天线之间的配置关系与上述天线#A和天线#B的配置关系相似,这里,为了便于理解,以天线系统包括两个天线,即,天线150和天线160时的情况进行说明。
其中,该天线150和天线160的机械下倾角可以不同。
例如,当天线150为无源天线时,该天线150的机械下倾角可以根据配置在该天线150上的有源天线的信号覆盖需求确定。
再例如,当天线160为无源天线时,该天线160的机械下倾角可以根据配置在该天线 160上的有源天线的信号覆盖需求确定。
并且,在本申请中,该天线150发射的信号和天线160发射的信号承载的数据相同,并且,该信号的波长相同,该天线150和天线160的目标下倾角相同。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将该天线150和天线160的目标下倾角记做δ。
B.射频单元110
射频单元110用于生成射频信号(记做,信号#A),其中,该射频单元可以为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并且,射频单元生成射频信号的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器详细说明。
并且,该射频单元110还包括输出端,用于输出该信号#A。
C.分路器120
分路器120的输入端与射频单元110的输出端连接,用于从射频单元110获取信号#A,并对该信号#A进行分路处理,以生成信号#B和信号#C,并且,分路器对信号进行分路处理的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器详细说明。其中,该信号#B 和信号#C的功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天线系统包括K个天线(K≥3)时,该分路器120可以将该信号 #A分成K路信号,每路信号对应一个天线,即,一路信号通过其所对应的天线发射。
为了便于理解,以信号#B通过天线150发送,信号#C通过天线160发送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并且,该分路器120还包括两个(即,K=2时的情况)输出端口,其中一个输出端口用于输出信号#B,另一个输出端口用于输出信号#C。
D.调节器
天线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调节器,具体地说,该调节器的数量和天线的数量相同,或者说,至少两个调节器和至少两个天线一一对应,每个调节器用于对通过其应的天线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这里,为了便于理解,以天线系统包括两个调节器,即,调节130(即,第一调节器的一例)和调节器140(即,第二调节器的一例)的情况进行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调节器130用于对通过天线150发送的信号(即,信号#B)进行处理,调节器140用于对通过天线160发送的信号(即,信号#C)进行处理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此情况下,调节器130的输入端口与分路器的用于输出信号#B的输出端口连接,调节器140的输入端口与分路器的用于输出信号#C的输出端口连接。
在本申请中,调节器130用于根据该天线150(或者说,信号#B)的目标下倾角δ,天线150的机械下倾角(即,第一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52
的一例),调整天线150(或者说,信号#B)的电下倾角(即,第一电下倾角θ1的一例)。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调节器130可以调制天线150的电下倾角,以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5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调节器130可以包括分路器和相位调节器,其中,分路器用于将信号#B进行分路处理,以将该信号#B分成两路(或多路)信号,相位调节器用于调节该两路(或多路)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从而实现对上述电下倾角的调节,其中,通过调节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进而实现电下倾角的调节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天线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70(即,第一控制器170的一例),该控制器170用于获取该目标下倾角δ和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61
进而根据该目标下倾角δ和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62
控制调节器130的处理参数,以实现上述电下倾角的调节过程。
例如,该控制器17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目标下倾角δ和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64
可以是管理员或运营商输入至调节器130或控制器170。
再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系统还可以包括旋转角传感器190,该旋转角传感器190 用于检测上述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610
并且,该调节器130或控制器170可以与该旋转角传感器190连接,从而能够从给旋转角传感器190获得该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65
的信息。
类似地,调节器140用于根据该天线160(或者说,信号#C)的目标下倾角δ,天线160的机械下倾角(即,第二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66
的一例),调整天线160(或者说,信号#C) 的电下倾角(即,第二电下倾角θ2的一例)
调节器140可以调制天线160的电下倾角,以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63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天线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80(即,第二控制器180的一例),该控制器180用于获取该目标下倾角δ和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67
进而根据该目标下倾角δ和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612
控制调节器140的处理参数,以实现上述电下倾角的调节过程。
例如,该控制器18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目标下倾角δ和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68
可以是管理员或运营商输入至调节器140或控制器180。
再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系统还可以包括旋转角传感器195,该旋转角传感器195 用于检测上述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611
并且,该调节器140或控制器180可以与该旋转角传感器195连接,从而能够从给旋转角传感器195获得该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69
的信息。
并且,调节器130包括输出端口,用于出处经过上述电下倾角调节处理后的信号#B。
调节器140包括输出端口,用于出处经过上述电下倾角调节处理后的信号#C。
天线150的输入端口与调节器130的输出端口连接,从而,能够从调节器130获取经过电下倾角调节处理后的信号#B,并发射该信号#B。
天线160的输入端口与调节器140的输出端口连接,从而,能够从调节器140获取经过电下倾角调节处理后的信号#C,并发射该信号#C。
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系统能够有效应用于同一面板上配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天线(例如,有源天线和无源天线)的情况,在现有技术中,当两个天线配置在同一天线面板上时,无法为两个天线提供不同的下倾角,与此相同,在本申请中可以将其中一个天线(例如,无源天线)分为能够独立调节机械下倾角的两个部分,并且,无源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可以根据有源天线对机械下倾角的要求确定,并且通过设置调节器,能够调节无源天线的电下倾角,从而,即使无源天线的机械下倾角无法满足通过该无源天线发送的信号的覆盖要求,任然可以通过调节无源天线的电下倾角,来满足通过该无源天线发送的信号的覆盖要求。
在本申请中,由于天线150和天线160的配置位置不同,并且,天线150和天线160的机械下倾角不同,从而可能导致从天线150和天线160分别发送的信号不能同时到达同一位置的情况,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对此,在本申请中还可以设置调节器197(即,第三调节器的一例),该调节器197与分路器连接,用于对从分路器输出的信号#B和信号#C进行调节,以调整信号#B和信号#C之间的相位差,进而使从天线150和天线160分别发送的信号能够同时到达同一目标,或者说,使从天线150和天线160分别发送的信号到达同一目标的时间差在预设的范围内,图12示出了具有上述调节器197的天线系统的示意图,与图11所示天线系统不同的是,分路器的输出端口与调节器197连接,并且,调节器197的两个输出端口分别用于输出经过相位调节后的信号#B和信号#C。
在本申请中可以根据信号#B和信号#C之间的(或者说,天线150和天线160之间的)射频波程差D来确定信号#B与信号#C之间的相位差。
例如,如果天线150和天线160在下倾角为0时以图13方式配置,即,如图13所示,如果天线150配置在天线160上方,天线150和天线160在下倾角为0时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为N、垂直方向上的距离为L,天线160的长度为M,则图14示出了天线150的机械下倾角为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72
天线160的机械下倾角为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73
时,信号#B和信号#C之间的射频波程差D。
即,该波程差D满足以下公式:
D=AB·cosδ=(N1+N2+N)cosδ
N1=L·tanδ
N2=M·tanδ
其中δ表示天线150和天线160的(或者说,信号#B和信号#C的)目标下倾角。
从而,可以根据该波程差D确定信号#C与信号#B之间的相位差P,即,该P满足以下公式:
P=2π*D/λ
其中,λ表示信号#C(或者说,信号#B)的波长。
应理解,当如果天线150和天线160在下倾角为0时共面,则上述N=0。
另外,上述天线150和天线160在下倾角为0时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为L可以为0也可以不为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或变更。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调节器197可以基于以下至少一种信息进行相位调节:
信号#A(或者,信号#B或信号#C)的波长λ、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74
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75
电下倾角θ1和电下倾角θ2。
例如,当天线150和天线160在重力方向上下排列配置时(即,如图1和图2所示配置方式配置时),位于下方的天线(例如,天线160)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可以调节通过天线160发出的信号(即,信号#C)的相位,以使信号#C与信号#B之间的相位差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71
其中,M表示天线160的长度,L表示在天线160与天线150竖直配置(即,机械下倾角为0)时该天线150与天线160之间的距离。
再例如,当天线150和天线160以图3方式配置时,在调节信号#C的相位时,还可以考虑机械下倾角为0时(或者说,天线竖直配置时)天线160与天线150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N。
图15是本申请的天线系统的另一例的示意图,与图11所示天线系统不同的是,射频单元110可以生成多个信号,例如,上述信号#B和信号#C,从而无需配置分路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图15所示天线系统中,射频单元110在生成信号#B和信号#C时即使该信号#B和信号#C之间具有上述相位差P。
图16是本申请的天线系统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天线系统包括:射频单元210、天线220(即,第一天线的一例)、天线230(即,第二天线的一例)。
下面,分别对上述各部件的功能和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A.天线
天线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其中,该至少两个天线中的任意两个天线之间的配置关系与上述天线#A和天线#B的配置关系相似,这里,为了便于理解,以天线系统包括两个天线,即,天线220和天线230时的情况进行说明。
其中,该天线220和天线230的机械下倾角可以不同。
例如,当天线220为无源天线时,该天线220的机械下倾角可以根据配置在该天线220上的有源天线的信号覆盖需求确定。
再例如,当天线230为无源天线时,该天线230的机械下倾角可以根据配置在该天线 230上的有源天线的信号覆盖需求确定。
并且,在本申请中,该天线220发射的信号和天线230发射的信号承载的数据相同,并且,该信号的波长相同,该天线220和天线230的目标下倾角相同。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将该天线220和天线230的目标下倾角记做δ。
B.射频单元210
射频单元210用于生成2K个射频信号,K为天线的数量,其中,2K个射频信号被划分为K个信号组,每个信号组包括2个射频信号,所述K个信号组与K个天线一一对应,每个信号组中的信号通过该信号组对应的天线发送。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以K=2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此情况下,射频单元210用于生成4个射频信号(记做,信号#1、信号#2、信号#3和信号#4),其中,信号#1和信号 #2构成一个信号组,该信号组中的信号通过天线220发送;信号#3和信号#4构成一个信号组,该信号组中的信号通过天线230发送。
并且,信号#1和信号#2之间具有相位差,该相位差用于实现天线220的电下倾角的调节,设该天线220的目标下倾角δ,天线220的机械下倾角(即,第一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83
的一例),则基于该信号#1与信号#2之间的相位差确定的天线220的电下倾角θ1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81
类似的,信号#3和信号#4之间具有相位差,该相位差用于实现天线230的电下倾角的调节,设该天线220的目标下倾角δ,天线230的机械下倾角(即,第一机械下倾角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84
的一例),则基于该信号#3与信号#4之间的相位差确定的天线230的电下倾角θ2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RE-GDA0002988408680000182
在本申请中,由于天线220和天线230的配置位置不同,并且,天线220和天线230的机械下倾角不同,从而可能导致从天线220和天线230分别发送的信号不能同时到达同一位置的情况,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对此,在本申请中还可以调节信号#1与信号#2之间相位滞后的一方(设为信号#1)与信号#3与信号#4之间相位滞后的一方(设为信号#3)之间的相位差,进而使从天线220 和天线230分别发送的信号能够同时到达同一目标,或者说,使从天线220和天线230分别发送的信号到达同一目标的时间差在预设的范围内。
其中,信号#3与信号#4之间相位滞后的一方(设为信号#3)之间的相位差的确定方法和过程可以与上述相位差P的确定方法和过程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系统同样适用于信号接收过程,其中,信号接收过程是信号发送过程的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器详细说明。
以上列举的针对下倾角的调节过程,本申请同样适用于方位角的调节过程,图17示出了本申请的天线的方位角的配置的一例示意图,即,与图2所示下倾角的配置不同的是,在图17中,旋转轴的方向为竖直方向(或者说,重力方向)。
应理解,图17所示天线配置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方位角不同的多个天线在机械方向角为0时还可以不共面。
并且,对于电方位角的确定和调节过程可以与上述电下倾角的确定和调节过程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即,在应对通过机械方位角不同的天线发送同一信号(或者说,数据)时,对于该不同天线的电方位角的调节方法以及对于不同天线发送出的信号的相位差的调节方法与上述图11至16所示处理过程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射频单元、第一调节器、第二调节器和分路器,所述第一天线能够绕第一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机械下倾角,所述第二天线能够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机械下倾角,其中,
所述射频单元用于生成待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
所述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分为第一子射频信号和第二子射频信号;
所述第一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进行第一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的第一电下倾角,其中,所述第一电下倾角是基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确定的;
所述第二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进行第二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的第二电下倾角,其中,所述第二电下倾角是基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确定的;
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经过所述第一处理的第一子射频信号;
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经过所述第二处理的第二子射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一天线上,和/或
第四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二天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天线为有源天线,和/或
所述第四天线为有源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为无源天线,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为无源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控制所述第一调节器进行所述第一处理,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控制所述第二调节器进行所述第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的指示信息;和/或
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并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的指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三调节器,
所述第三调节器用于对目标子射频信号进行第三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P,其中,所述目标子射频信号是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中的至少一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差P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下倾角、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波长λ、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
Figure FDA0002795241170000021
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
Figure FDA0002795241170000022
所述第一电下倾角θ1或所述第二电下倾角θ2、所述目标天线的长度M、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重力方向上的距离L、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N。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重力方向上下排列配置时,
所述目标子射频信号是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中通过目标天线发送的一方,所述目标天线是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下方的一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共面。
11.一种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射频单元、第一调节器和第二调节器,所述第一天线能够绕第一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机械下倾角,所述第二天线能够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机械下倾角,其中,
所述射频单元用于生成待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和第二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波长相同,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承载的数据相同,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目标下倾角相同;
所述第一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进行第一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第一电下倾角,其中,所述第一电下倾角是基于所述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确定的;
所述第二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进行第二处理以调节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的第二电下倾角,其中,所述第二电下倾角是基于所述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确定的;
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经过所述第一处理的第一子射频信号;
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经过所述第二处理的第二子射频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一天线上,和/或
第四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二天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天线为有源天线,和/或
所述第四天线为有源天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为无源天线,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为无源天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控制所述第一调节器进行所述第一处理,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对应的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控制所述第二调节器进行所述第二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的指示信息;和/或
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并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的指示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之间具有相位差P。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差P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下倾角、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波长λ、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
Figure FDA0002795241170000031
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
Figure FDA0002795241170000032
所述第一电下倾角θ1或所述第二电下倾角θ2、目标天线的长度M、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重力方向上的距离L、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N,
其中,当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重力方向上下排列配置时,所述目标天线是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下方的一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重力方向上下排列配置时,
所述第一子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子射频信号中通过所述目标天线发送的一方相位在后。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共面。
21.一种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射频单元,所述第一天线能够绕第一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机械下倾角,所述第二天线能够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机械下倾角,其中,
所述射频单元用于生成待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第二射频信号、第三射频信号和第四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波长相同,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承载的数据相同,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目标下倾角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之间具有第一相位差,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之间具有第二相位差,所述第一相位差是基于所述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确定的,所述第二相位差是基于所述目标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确定的;
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发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
所述第二天线用于发射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一天线上,和/或
第四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二天线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天线为有源天线,和/或
所述第四天线为有源天线。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为无源天线,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为无源天线。
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系统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与所述射频单元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并向所述射频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的指示信息;和/或
第二传感器,与所述射频单元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并向所述射频单元发送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的指示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五射频信号和第六射频信号之间具有第三相位差P,所述第五射频信号是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中相位在后的一方,所述第六射频信号是所述第三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中相位在后的一方。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相位差P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下倾角、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波长λ、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
Figure FDA0002795241170000041
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
Figure FDA0002795241170000042
所述第一电下倾角θ1或所述第二电下倾角θ2、目标天线的长度M、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重力方向上的距离L、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N,
其中,当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重力方向上下排列配置时,所述目标天线是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下方的一方。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在重力方向上下排列配置时,
所述第五射频信号和所述第六射频信号中通过所述目标天线发送的一方相位在后。
29.根据权利要求2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和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为0时,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共面。
CN202011328945.8A 2020-11-24 2020-11-24 天线系统 Pending CN1145522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8945.8A CN114552214A (zh) 2020-11-24 2020-11-24 天线系统
JP2023531016A JP2023550183A (ja) 2020-11-24 2021-11-22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PCT/CN2021/132065 WO2022111408A1 (zh) 2020-11-24 2021-11-22 天线系统
EP21896909.5A EP4228094A4 (en) 2020-11-24 2021-11-22 ANTENNA SYSTEM
US18/319,426 US20230291099A1 (en) 2020-11-24 2023-05-17 Antenna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8945.8A CN114552214A (zh) 2020-11-24 2020-11-24 天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2214A true CN114552214A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59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8945.8A Pending CN114552214A (zh) 2020-11-24 2020-11-24 天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91099A1 (zh)
EP (1) EP4228094A4 (zh)
JP (1) JP2023550183A (zh)
CN (1) CN114552214A (zh)
WO (1) WO202211140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40056A1 (zh) * 2022-12-26 2024-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9441A1 (en) * 2022-08-19 2024-02-2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Base station antennas having an active antenna module(s) and related moun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MU9000630U2 (pt) * 2010-03-16 2011-11-08 Espirito Santo Abreu Joao Do disposições introduzidas em antena com ajuste para rastreio de satélite geoestacionário em órbita inclinada
CN102273013A (zh) * 2011-05-13 2011-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设备、基站系统和调整天线设备的方法
CN105514607A (zh) * 2015-10-29 2016-04-20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用智能铁塔
CN208970737U (zh) * 2018-11-20 2019-06-11 安徽今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通信天线
WO2019165800A1 (zh) * 2018-02-27 2019-09-06 摩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
CN110970731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节装置、天线及通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17096B2 (en) * 2003-06-16 2010-10-19 Andrew Llc Cellular antenna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for
WO2007118211A2 (en) * 2006-04-06 2007-10-18 Andrew Corporation A cellular antenna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for
DE102012011892A1 (de) * 2012-06-15 2013-12-19 Kathrein-Werke Kg Halterungssystem für eine Mobilfunk-Antenne und eine Mobilfunk-Komponente
CN103840262B (zh) * 2014-03-07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节天线的方法、天线和基站控制中心
CN208507961U (zh) * 2018-06-29 2019-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集束天线及铁路天线基站系统
CN109755718B (zh) * 2018-11-24 2021-04-13 深圳国人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线
US20220173504A1 (en) * 2019-03-14 2022-06-0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Base station antennas having arrays with both mechanical uptilt and electronic downtil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MU9000630U2 (pt) * 2010-03-16 2011-11-08 Espirito Santo Abreu Joao Do disposições introduzidas em antena com ajuste para rastreio de satélite geoestacionário em órbita inclinada
CN102273013A (zh) * 2011-05-13 2011-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设备、基站系统和调整天线设备的方法
CN105514607A (zh) * 2015-10-29 2016-04-20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用智能铁塔
WO2019165800A1 (zh) * 2018-02-27 2019-09-06 摩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
CN110970731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节装置、天线及通信设备
CN208970737U (zh) * 2018-11-20 2019-06-11 安徽今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通信天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40056A1 (zh) * 2022-12-26 2024-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91099A1 (en) 2023-09-14
EP4228094A4 (en) 2024-05-08
EP4228094A1 (en) 2023-08-16
WO2022111408A1 (zh) 2022-06-02
JP2023550183A (ja)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8444B2 (en) Transmitter, receiv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10594043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system having active modules
US889164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specific antenna down tilt in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CA2866294C (en) Antenna system
US9306270B2 (en) Antenna array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tenna array
US8704726B2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EP2341577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lting beam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220069449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tenna configurations
US20230291099A1 (en) Antenna system
US20100188289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n active phased array antenna
US10892815B2 (en) EVM requiremen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7710344B2 (en) Single pole vertically polarized variable azimuth beamwidth antenna for wireless network
CN113573318A (zh) 频谱使用方法、系统、天线和网络设备
RU2475958C2 (ru)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ющая система коротковолновой связи
US20190123427A1 (en) Self-configuring communication node arrangement
CN114600386A (zh) 用于具有四个相关且未校准天线的下行链路系统的相位误差补偿
US20130059618A1 (en) Method and architecture for very high capacity wireless access using active electronic scanned array (aesa)
JP2015179950A (ja) アンテナ装置
EP2819241B1 (en) Adaptive antenna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adaptive antenna beam
US20240283483A1 (en) Feed circuit, antenna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L227729B1 (pl) Sposób sterowania wiązką anteny adaptacyjnej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