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7015A - 漏液检测线 - Google Patents

漏液检测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7015A
CN114467015A CN202080068878.2A CN202080068878A CN114467015A CN 114467015 A CN114467015 A CN 114467015A CN 202080068878 A CN202080068878 A CN 202080068878A CN 114467015 A CN114467015 A CN 114467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detection line
liquid
leakage detection
bra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88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芦泽努
平野喜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tsuta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tsuta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tsuta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tsuta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67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70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1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1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 G01M3/165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by means of cables or similar elongated devices, e.g. tap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一种漏液检测线,其具备包括第1导体和第2导体的至少两个导体,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构成为通过液体电连接,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分别被含有玄武岩纤维的编织物直接覆盖,或者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被所述编织物间接覆盖。

Description

漏液检测线
本申请主张日本特愿2019-179045号的优先权,并通过引用将其引入本申请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漏液检测线。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检测楼房、工厂中的水和药液等的泄漏而使用漏液检测线。作为所述漏液检测线例如已知以下漏液检测线,其构成为,具备包括第1导体和第2导体的多个导体,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通过液体而电连接。
有时要求所述漏液检测线具有阻燃性。作为具有阻燃性的漏液检测线,提出以下一种漏液检测线,该漏液检测线的所述多个导体被编织物覆盖,所述编织物由作为无机类的纤维的玻璃纤维形成(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20851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漏液检测线在铺设时,为了与漏液检测器等进行电连接而通常被加工成使编织物剥离来露出导体的状态。另外,漏液检测线通过切断而被加工成与楼房、工厂等中的铺设部位的大小、形状对应的长度。在进行这样的加工时,纤维的前端从漏液检测线的切断部突出,或者由编织物产生纤维屑。另外,已知玻璃纤维也被多用于隔热件等,其纤维屑刺伤铺设作业者的皮肤而带来刺痛等不适感。因此,在由玻璃纤维形成漏液检测线的编织物的情况下,需要实施不产生纤维的前端、纤维屑那样的对策或者要求严格佩戴手套等保护器具,因此铺设作业者的作业性不够好。即,这样的漏液检测线虽然通过使形成编织物的纤维为无机类的玻璃纤维而改善了阻燃性,但具有施工时的作业性较差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阻燃性且施工时的作业性良好的漏液检测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漏液检测线,其中,该漏液检测线具备包括第1导体和第2导体的至少两个导体,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构成为通过液体电连接,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分别被含有玄武岩纤维的编织物直接覆盖,或者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被所述编织物间接覆盖。
优选的是,所述漏液检测线具有支承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的支承件,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配置为,通过被所述支承件支承而相互隔开间隔地并排排列。
优选的是,具有所述支承件的所述编织物包括:第1编织物,其直接覆盖所述第1导体;以及第2编织物,其直接覆盖所述第2导体,所述第1编织物和所述第2编织物配置为,通过被所述支承件支承而相互隔开间隔地并排排列。
优选的是,在所述漏液检测线中,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这两者被一个所述编织物覆盖,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中的至少一者还被所述液体能通过的覆盖件覆盖。
优选的是,在具有所述覆盖件的所述漏液检测线中,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中的一者未被所述覆盖件覆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漏液检测线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漏液检测线的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漏液检测线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漏液检测线的IV-IV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漏液检测线的剖视图。
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漏液检测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漏液检测线的检测性能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漏液检测线的检测性能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3的漏液检测线的检测性能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漏液检测线进行说明。
图1和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漏液检测线1具备第1导体10a、第2导体10b和直接覆盖各导体的编织物20。即,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单独地被编织物20覆盖。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分别配置在漏液检测线1中,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彼此之间通过液体L电连接,以根据彼此之间的导通状态发生变化来检测液体L的存在。即,在漏液检测线1中,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分别成为构成成对的第1电极线11a和第2电极线11b的构成构件。第1电极线11a具备第1导体10a作为必须的构成构件,且具备覆盖第1导体10a的第1编织物20作为任意的构成构件。同样地,第2电极线11b具备第2导体10b作为必须的构成构件,且具备覆盖第2导体10b的第2编织物20作为任意的构成构件。第1电极线11a和第2电极线11b配置为,通过被形成为网状的支承件30支承而隔开间隔D地并排排列。由此,漏液检测线1构成为,通过使液体L沿支承件30传递且使编织物20吸收液体L,从而借助液体L使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是通过在铜线101的外侧形成导电性树脂层102而构成的。
铜线101通过多根软铜线材绞合而形成。铜线101的截面面积通常被设定为0.1mm2~1.0mm2
导电性树脂层102通过分散有碳等导电性物质的树脂形成。作为形成导电性树脂层102的树脂,优选氟树脂。作为氟树脂,例如能够举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树脂(PFA)、四氟乙烯树脂(PTFE)。导电性树脂层102的厚度通常被设定为0.04μm~0.15μm。
如图2所示,构成第1电极线11a的第1编织物20与构成第2电极线11b的第2编织物20之间的间隔D通常被设定为2.0mm~5.0mm,优选被设定为2.5mm~4.5mm。
作为液体L,根据漏液检测线的构造、所使用的树脂丝的材质等而不同,例如能够举出水;盐酸、硫酸、硝酸、磷酸、醋酸等酸性溶液;氨水、氢氧化钠等碱性水溶液;甲醇、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
编织物20由玄武岩纤维形成。所述玄武岩纤维是通过对熔融的玄武岩进行挤出纺丝而形成的无机类的纤维。因此,具备由所述玄武岩纤维形成的编织物20的漏液检测线1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耐水性和耐化学性。例如,关于阻燃性,漏液检测线1能够符合NFPA262的规格。另外,由于所述玄武岩纤维具有优异的吸水性,因此,与由玻璃纤维形成的编织物相比较,编织物20能更易于吸收水或含水的液体以及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因此,具备这样的编织物20的漏液检测线1对水的检测精度尤其高。
编织物20通过编织由所述玄武岩纤维绞合而成的玄武岩纺线来形成。与玻璃纤维相比较,所述玄武岩纤维具有更优异的耐磨伤性,因此对用编织机形成编织物时有利。更具体而言,所述编织机通常具有用于引导纺线的导向环等,在形成编织物时,由于所述纺线与所述导向环相摩擦,有可能损伤形成所述纺线的纤维。因此,通过使所述玄武岩纤维具有优良的耐磨伤性,比较容易形成编织物。
另外,所述玻璃纺线需要用较多的上浆剂进行处理,以使所述玻璃纤维不会绽开。当通过这样的玻璃纺线形成漏液检测线的编织物时,上浆剂妨碍各导体的电连接,降低检测精度。与此相对,采用所述玄武岩纤维,能够通过不使用上浆剂或者使用较少量的上浆剂进行处理,来形成所述玄武岩纤维不易绽开的所述玄武岩纺线。因而,具备由所述玄武岩纺线形成的编织物20的漏液检测线1具有优良的检测精度。
如上所述,也可以以不降低漏液检测线1的检测精度的程度通过上浆剂对所述玄武岩纺线进行处理。
所述玄武岩纺线优选为并用S捻玄武岩纺线和Z捻玄武岩纺线,以使形成编织物20时编织的前段部分的各纺线的捻合不会松散。
编织物20的丝数(日文:持数)通常被设定为1~10,优选被设定为1~3,编织物20的股数(日文:打数)通常被设定为3~32,优选被设定为4~24。
支承件30以在第1电极线11a与第2电极线11b之间形成多个开口302的方式,通过编织多个树脂丝304来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件30通过将5根树脂丝304隔开规定间隔地卷绕在第1电极线11a与第2电极线11b上,同时在第1电极线11a与第2电极线11b之间进行斜织而形成,由此,在第1电极线11a与第2电极线11b之间形成多个开口302。采用这种结构,漏液检测线1构成为,通过用液体L堵塞在第1电极线11a与第2电极线11b之间连续地排列的多个开口302,能够使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电连接。
树脂丝304优选具有拨水性。由此,易于用抹布等除去堵塞支承件30的多个开口302的液体L。即,由于树脂丝304具有拨水性,因此能够容易地恢复到不使各导体电连接的状态。另外,根据这种观点,树脂丝304优选是单丝。在该情况下,树脂丝304的线径通常被设定为0.1mm~0.5mm。
形成支承件30的树脂丝304的间距优选被设定为5mm~20mm,更优选被设定为10mm~20mm。
多个开口302的各开口的开口面积能够根据液体L的种类和形成树脂丝304的树脂的种类适宜地变更,以能够利用液体L堵塞该开口。例如,也可以以液体L与形成树脂丝304的树脂材料接触的接触角为指标来调节所述开口面积。
作为形成树脂丝304的树脂,优选为聚苯硫醚(PPS)、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树脂(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等。
接着,对图3和图4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漏液检测线1进行说明。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重复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漏液检测线1的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这两者被一个编织物50覆盖,本实施方式的漏液检测线1具备覆盖件40,该覆盖件40分别进一步直接覆盖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更具体而言,漏液检测线1具备:第1电极线11a,其是第1导体10a被覆盖件40覆盖而形成的;以及第2电极线11b,其通过第2导体10b被覆盖件40覆盖而形成,第1电极线11a和第2电极线11b在彼此并排且接触的状态下被一个编织物50覆盖。即,第1电极线11a和第2电极线11b被一个编织物50一并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编织物50由玄武岩纤维形成。换言之,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在使覆盖件40介于彼此之间的状态下间接地被由玄武岩纤维形成的编织物50覆盖。由此,漏液检测线1构成为,通过使编织物50吸收液体L且使液体L通过覆盖件40,从而经由液体L使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电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漏液检测线1在各电极线接触的状态下被一个编织物50覆盖,由此,各导体成为接近的状态,因此易于在各导体的周围保持液体L。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漏液检测线1能够适用于直接检测来自沿建筑物的侧面和顶面或底面的方式设置的垂直配管和水平配管的漏液。更具体而言,被设置于这样的配管的漏液检测线1能够使液体L保持在各导体的周围,而不使液体L落下,因此抑制使各导体电连接所需的液体L的损失。即,本实施方式的漏液检测线1即使在被应用于液体L易于落下的上述那样的配管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优异的检测精度。
覆盖件40是通过以形成使各导体露出的多个开口402的方式编织树脂丝404而形成的。由此,覆盖件40构成为,使液体L通过多个开口402来与各导体接触。
从能够使液体L更可靠地通过多个开口402的观点出发,形成覆盖件40的树脂丝404优选为单丝。在该情况下,树脂丝404的线径通常被设定为0.1mm~0.5mm。
作为形成树脂丝404的树脂,能够使用聚苯硫醚(PPS)、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树脂(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等,从能够使液体L更可靠地通过多个开口402的观点出发,优选聚苯硫醚。
覆盖件40的丝数优选被设定为1~3,覆盖件40的股数优选被设定为4~24。
形成覆盖件40的树脂丝404的间距优选被设定为5mm~20mm,更优选被设定为10mm~20mm。
多个开口402的各开口的开口面积能够按照液体L的种类和形成树脂丝404的树脂的种类而适宜地变更,以使液体L能够通过该开口。例如,也可以以液体L与形成树脂丝404的树脂材料接触的接触角为指标来调节所述开口面积。
编织物50通过形成第1实施方式中的编织物20的所述玄武岩纺线来形成。编织物50的丝数优选被设定为1~3,编织物50的股数优选被设定为4~24。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的漏液检测线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图5所示的作为变形例1的漏液检测线1中,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中的任一者(第2导体10b)的电阻值被设定得远高于另一个导体(第1导体10a)的电阻值。即,第2导体10b是电阻丝10b。电阻丝10b的电阻值例如被设定为10Ω/m~11Ω/m。作为这样的电阻丝10b,例如能够使用镍铬合金线。由此,当第1导体10a和电阻丝10b通过液体L被电连接时,能够测量与从电源到各导体的连接部位的距离对应的电压。并且,能够确定用液体L连接各导体的连接部位,进而容易地确定建筑物等中的漏液位置。
电阻丝10b的线径通常被设定为0.35mm~0.45mm。
另外,变形例1的漏液检测线1具有返回线10c作为第3导体10c,该返回线10c构成为,在终端部分与构成电极线11b的导体10b短路。在确定漏液位置时,电流在导体10b中流动。在该情况下,在液体L没有介于导体10a与导体10b之间的情况下,各导体处于被覆盖件40绝缘的状态,因此,电流不向导体10c流动。与此相对,在液体L介于导体10a与导体10b之间的情况下,电流从导体10b向导体10a流动,电流经由所述终端部分向导体10c流动,由此能够进行漏液检测和漏液位置的确定。
返回线10c通过在铜线103的外侧形成绝缘性树脂层104而构成。形成绝缘性树脂层104的树脂优选为氟树脂。作为这样的氟树脂,例如能够举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树脂(PFA)、四氟乙烯树脂(PTFE)。
在图6所示的作为变形例2的漏液检测线1中,仅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中的一者被覆盖件40覆盖。另外,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都不具有导电性树脂层102。由此,在漏液检测线1的制造中,省略利用覆盖件40覆盖一个导体的工序,另外,漏液检测线1变得比较紧凑。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漏液检测线1具备由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构成的至少两个导体10,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构成为通过液体电连接,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分别被含有玄武岩纤维的编织物20直接覆盖,或者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被编织物50间接覆盖。
玄武岩纤维是通过对熔融的玄武岩进行挤出纺丝而形成的无机类的纤维。因而,漏液检测线1由于导体10被含有玄武岩纤维的编织物20或者编织物50覆盖而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另外,与玻璃纤维相比较,玄武岩纤维的纤维的前端等不易刺伤作业者的手指等,因此,漏液检测线1在施工时的作业性良好。
优选的是,漏液检测线1具有支承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的支承件30,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配置为,通过被支承件30支承而相互隔开间隔D地并排排列。
采用这样的结构,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配置为,通过被支承件30支承而隔开间隔D,因此能抑制误检测。
优选的是,具有支承件30的漏液检测线1的编织物20包括:第1编织物20,其直接覆盖第1导体10a;以及第2编织物20,其直接覆盖第2导体10b,第1编织物20和第2编织物20配置为,通过被支承件30支承而相互隔开间隔D地并排排列。
采用这样的结构,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被作为含有玄武岩纤维的编织物的第1编织物20和第2编织物20直接覆盖,因此,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另外,第1编织物20和第2编织物20被支承件30以隔开间隔D地并排的方式支承,因此,能抑制误检测。
优选的是,漏液检测线1的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这两者被一个编织物50覆盖,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中的至少一者还被液体L能通过的覆盖件40覆盖。
采用这样的结构,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这两者被一个编织物50覆盖,并且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中的至少一者被覆盖件40覆盖,因此,各导体处于接近的状态,因此,易于在各导体的周围保持液体L,例如能够适用于沿建筑物的侧面和顶面或底面设置的垂直配管和水平配管。即,采用上述结构,即使在应用于液体L易于落下的上述那样的配管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优异的检测精度。
优选的是,具有覆盖件40的漏液检测线1的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中的一者未被覆盖件40覆盖。
采用这样的结构,第1导体10a和第2导体10b中的一者未被覆盖件40覆盖,因此,漏液检测线1的制造工时减少,另外,漏液检测线1变得比较紧凑。
如上所述,作为例示而示出了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漏液检测线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本发明的漏液检测线并不被上述作用效果限定。本发明的漏液检测线在没有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在将被镀锡的软铜线材绞合形成的截面面积0.33mm2的铜线的外侧,利用导电性ETFE形成导电性树脂层,制作了两个导体。
使用编织机,通过S捻玄武岩纺线(JCK公司制,BCY11.5-220KV12-S80)和Z捻玄武岩纺线(JCK公司制,BCY11.5-220KV12-Z80),以覆盖各导体的方式形成编织物(丝数×股数:1×8,间距:16.0±2.0mm),制作两个电极线。
以构成两个电极线的各编织物的间隔D为3.5±1.0mm的方式,将作为树脂丝的ETFE单丝(东丽公司制,830-1-3190、线径:0.25mm)卷绕在各电极线上的同时在各电极线之间进行斜织,从而形成了支承件(丝数×股数:1×5、间距:10.0±2.0mm)。
所得到的漏液检测线的宽度为6.5±0.5mm,厚度为2.0±0.4mm。
[实施例2]
在将被镀锡的软铜线材绞合而成的截面面积0.33mm2的铜线的外侧,利用导电性ETFE形成导电性树脂层,制作了第1导体和第2导体。
使用编织机,通过PPS单丝(线径:0.25mm)以覆盖各导体的方式形成覆盖件(丝数×股数:2×8、间距:12±3mm),制作了第1电极线和第2电极线。
使第1电极线和第2电极线成为彼此并排且彼此接触的状态,使用编织机,通过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玄武岩纺线,以覆盖所有的电极线的方式形成编织物(丝数×股数:1×12、间距:13±5mm)。
所得到的漏液检测线的直径为4.0±0.5mm。
[实施例3]
在将被镀锡的软铜线材绞合而成的截面面积0.33mm2的铜线上,利用导电性ETFE形成导电性树脂层,制作了第1导体。
在作为电阻丝的Kanthal D线(线径:0.40mm)上,利用导电性ETFE形成导电性树脂层,制作了第2导体。
使用编织机,通过PPS单丝(线径:0.25mm)以覆盖第1导体的方式形成覆盖件(丝数×股数:2×8、间距:12±3mm),且以覆盖第2导体的方式形成覆盖件(丝数×股数:2×4、间距:11±3mm),制作了第1电极线和第2电极线。
另外,准备作为第3导体的返回线(FEP电线、0.5sq)。
使第1电极线、第2电极线和返回线成为彼此并排且彼此接触的状态,使用编织机,通过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玄武岩纺线,以覆盖全部两个电极线和返回线的方式形成编织物(丝数×股数:1×12、间距:13±5mm)。
所得到的漏液检测线的直径为3.5±0.5mm。
[评价方法1]
使用下述试验装置,观察各漏液检测线的检测性能。
针对实施例1,对漏液检测线以0.05mL/秒的速度滴下约100μS/cm的水,测量各导体通过水被电连接的时刻的漏液检测线的润湿宽度和水的滴下数。将该测量进行十次,计算出润湿宽度和滴下数的平均值。作为评价基准,在漏液检测线的润湿宽度的平均值在100mm以内的情况下,评价为检测性能优异。
对实施例2和实施例3也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试验。作为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评价基准,在滴下的水的量为3.0mL(相当于60滴)以下的情况下,评价为检测性能优异。
[试验装置]
漏水检测器:TATSUTA制,AD-AS-1AM(检测灵敏度50KΩ、终端连接82kM)
多功能水质检测仪(电导仪):SATOTECH制,WA-2017SD
微型反应器(滴下速度调整器):YMC制,YSP-201
测试仪:HIOKI制,DT4281
矩尺(润湿宽度测量用):日本亲和制,CN9510
[评价方法2]
对于在任意位置切断各漏液检测线并使十个受检者用手指触碰切断部时手指是否产生痒、痛等不适的感觉,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在十人中有五人以上不感到痒和痛的情况下,评价为具有良好的施工时的作业性的漏液检测线。
实施例1~实施例3的漏液检测线的各导体直接或者间接地被由玄武岩纤维形成的编织物覆盖,因此具有优异的阻燃性以及耐水性和耐化学性。
另外,如表1和图7~图9所示,认为实施例1~实施例3的漏液检测线满足上述评价基准,具有优异的检测精度。另外,对于实施例1~实施例3的漏液检测线,十人中有七人不感到痒、痛,因此认为具有良好的施工时的作业性。
[表1]
Figure BDA0003572603650000121
附图标记说明
1、漏液检测线;10、导体;101、铜线;103、铜线;102、导电性树脂层;104、绝缘性树脂层;20、编织物;30、支承件;302、开口;304、树脂丝;40、覆盖件;402、开口;404、树脂丝;50、编织物;D、间隔。

Claims (5)

1.一种漏液检测线,其中,
该漏液检测线具备包括第1导体和第2导体的至少两个导体,
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构成为通过液体电连接,
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分别被含有玄武岩纤维的编织物直接覆盖,或者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被所述编织物间接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检测线,其中,
该漏液检测线具有支承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的支承件,
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配置为,通过被所述支承件支承而相互隔开间隔地并排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液检测线,其中,
所述编织物包括:
第1编织物,其直接覆盖所述第1导体;以及
第2编织物,其直接覆盖所述第2导体,
所述第1编织物和所述第2编织物配置为,通过被所述支承件支承而相互隔开间隔地并排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检测线,其中,
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这两者被一个所述编织物覆盖,
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中的至少一者还被所述液体能通过的覆盖件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液检测线,其中,
所述第1导体和所述第2导体中的一者未被所述覆盖件覆盖。
CN202080068878.2A 2019-09-30 2020-04-15 漏液检测线 Pending CN1144670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9045 2019-09-30
JP2019-179045 2019-09-30
PCT/JP2020/016549 WO2021065060A1 (ja) 2019-09-30 2020-04-15 漏液検知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7015A true CN114467015A (zh) 2022-05-10

Family

ID=75336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8878.2A Pending CN114467015A (zh) 2019-09-30 2020-04-15 漏液检测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1805A1 (zh)
JP (1) JP7446326B2 (zh)
CN (1) CN114467015A (zh)
WO (1) WO2021065060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8547U (ja) * 1991-10-30 1993-05-25 タツタ電線株式会社 漏液検知線
WO2011161576A1 (en) * 2010-06-23 2011-12-29 Fitt S.P.A. Flexible braided garden hose
CN103454047A (zh) * 2012-05-28 2013-12-18 大自达电线株式会社 漏液检测线
JP2015072168A (ja) * 2013-10-02 2015-04-16 タツタ電線株式会社 漏液検知線
CN204926825U (zh) * 2015-09-16 2015-12-30 四川新世纪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矿用地埋式螺旋泄漏感应电缆
US20180246048A1 (en) * 2017-02-24 2018-08-30 InventionXT LLC Fluids Leakage Sensor
CN109186896A (zh) * 2018-09-21 2019-01-11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检测隧道渗漏的长距离分布式监测系统
RU2678920C1 (ru) * 2018-04-02 2019-02-04 Владими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дратенко Датчик утечек углеводородных жидкостей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8042A (ja) * 1989-09-11 1991-04-23 Brother Ind Ltd カラー走査露光装置
JPH04328212A (ja) * 1991-04-26 1992-11-17 Toshiba Corp 耐熱絶縁電線
US5370927A (en) * 1993-10-25 1994-12-0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Wet compacting of fabrics for orthopedic casting tapes
DE102016124608B4 (de) * 2016-01-07 2021-04-29 Coroplast Fritz Müller Gmbh & Co. Kg Hochtemperatur- und flammbeständiges farbiges Klebeband sowie Kabelbaum mit einem derartigen Klebeband
US10625441B2 (en) * 2016-11-16 2020-04-2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ormed articl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8547U (ja) * 1991-10-30 1993-05-25 タツタ電線株式会社 漏液検知線
WO2011161576A1 (en) * 2010-06-23 2011-12-29 Fitt S.P.A. Flexible braided garden hose
CN103454047A (zh) * 2012-05-28 2013-12-18 大自达电线株式会社 漏液检测线
JP2015072168A (ja) * 2013-10-02 2015-04-16 タツタ電線株式会社 漏液検知線
CN204926825U (zh) * 2015-09-16 2015-12-30 四川新世纪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矿用地埋式螺旋泄漏感应电缆
US20180246048A1 (en) * 2017-02-24 2018-08-30 InventionXT LLC Fluids Leakage Sensor
RU2678920C1 (ru) * 2018-04-02 2019-02-04 Владими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дратенко Датчик утечек углеводородных жидкостей
CN109186896A (zh) * 2018-09-21 2019-01-11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检测隧道渗漏的长距离分布式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065060A1 (zh) 2021-04-08
JP7446326B2 (ja) 2024-03-08
US20220341805A1 (en) 2022-10-27
WO2021065060A1 (ja) 2021-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02733B2 (en) Multibundle yarn with reduced torsions
EP3255639B1 (en) Elastic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US10168293B2 (en) Fluids leakage sensor
EP2963468B1 (en) Extensible opt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JP2007063742A (ja) 導電性かつ弾性延伸性ハイブリッド糸、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種のハイブリッド糸を用いた織物製品
EP2140051B1 (en) Engineered textile yarn
JP2012146591A (ja) 多心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467015A (zh) 漏液检测线
JP2013200220A (ja) 漏液検知線及び漏液検知線用電極
JP6208518B2 (ja) 漏液検知線
JP5912751B2 (ja) 液体検知線
CN105097079A (zh) 电线、线束、电路、布料、衣服和片材
RU110535U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кабель (варианты)
RU2662446C1 (ru) Изоляционная экранирующая оболочка
JP2013246067A (ja) 液体検知線
JP2021051914A (ja) 可動部用ケーブル及び寿命予測システム
RU182617U1 (ru) Нить мишурная
CN110648798B (zh) 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JP4147290B2 (ja) 温度ヒューズケーブル
EP2797383A1 (en) Heating cable
JP6433773B2 (ja) 線状温度検知体
TWM494378U (zh) 具有分歧末端的織帶
JP2004063428A (ja) 温度ヒューズケーブル
TWM497334U (zh) 一次織成且具有分歧末端的織帶
TWM496859U (zh) 織布型態連接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