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1613B - 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11613B CN114411613B CN202210093192.XA CN202210093192A CN114411613B CN 114411613 B CN114411613 B CN 114411613B CN 202210093192 A CN202210093192 A CN 202210093192A CN 114411613 B CN114411613 B CN 1144116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ck
- gallery
- bottom die
- template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00—Equipment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general hydraulic engineering, e.g. protection of constructions against ice-stra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00—Dry-docking of vessels or flying-boa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及方法,该结构包括多个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多个船坞廊道施工单元沿坞墙的延伸方向均匀布设;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包括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以及廊道悬空侧模结构;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以及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围成船坞廊道浇筑腔;该方法包括:一、安装底部支撑机构;二、拼装并安装船坞廊道底模结构;三、吊装并固定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四、吊装并固定廊道悬空侧模结构;五、浇筑混凝土并拆除船坞廊道施工单元。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可实现船坞廊道结构的连续浇筑,且船坞廊道施工单元为一个整体,单个施工段施工周期减少,有效节约了项目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坞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船坞建设过程中,船坞廊道以下,护舷以上由廊道底板,两侧扶壁墙及坞墙,底部回填层共同构成五面封闭一面开口的半封闭空间,该半封闭空间区域狭小,设备无法辅助作业,不方便模板的安装和拆卸;另外,在廊道底板、坞墙、扶壁墙之间相互存在倒角,利用常规模板进行支模和拆模时,加固难度大,耗时费工。因此,提出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多个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可实现所述船坞廊道结构的连续浇筑,且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为一个整体,单个施工段施工周期减少,有效节约了项目成本;利用移动轮可实现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在所述底模安装腔内整体位置进行的调节,在所述船坞廊道结构浇筑完成后,便于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整体移除,缩短了模板的安装和拆卸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多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沿坞墙的延伸方向均匀布设;
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包括竖向设置在底模安装腔内且与坞墙外侧紧贴的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竖向设置在所述坞墙内侧且与坞墙内侧紧贴的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以及竖向设置在所述坞墙外侧且与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和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配合的廊道悬空侧模结构;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布设在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顶部,且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布设在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远离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的一侧;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以及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围成船坞廊道浇筑腔;
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和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通过第一拉杆组件连接,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和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通过第二拉杆组件连接,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和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通过第三拉杆组件连接;
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模安装腔内的底模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模板组件内且对所述底模板组件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模板组件内且用于带动所述底模板组件和所述支撑机构移动的移动轮;
所述底模板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顶部的底模单元、两个对称布设且均竖向设置在所述底模单元两侧的第一侧模单元、以及竖向设置在所述底模单元下方且布设在所述底模单元靠近所述坞墙一侧的第二侧模单元,所述底模单元和所述第一侧模单元通过第一连接单元连接,所述底模单元和所述第二侧模单元通过第二连接单元连接;
所述底模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模板、多个水平设置在所述底模板底部的底支撑梁、以及多个均水平设置在所述底支撑梁底部且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的底连接梁;多个所述底支撑梁沿所述回填层的延伸方向均匀布设,所述底连接梁和所述底支撑梁相垂直;
所述第一侧模单元包括竖向设置且紧贴扶壁墙的第一侧模板、多个均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模板内侧面上的第一侧支撑梁、以及多个均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支撑梁内侧的第一侧连接梁,多个所述第一侧支撑梁沿所述第一侧模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多个所述第一侧连接梁沿所述第一侧模板的宽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移动轮通过轮架连接在最下方的所述第一侧连接梁上;
所述第二侧模单元包括竖向设置且紧贴坞墙外侧的第二侧模板、多个均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模板内侧面上的第二侧支撑梁、以及多个均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支撑梁内侧的第二侧连接梁,多个所述第二侧支撑梁沿所述第二侧模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多个所述第二侧连接梁沿所述第二侧模板的宽度方向均匀布设;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多个均竖向设置在所述底连接梁底部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和所述底连接梁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前后相连的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之间通过多个水平连接管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均竖向设置的可调撑托、竖向设置在所述可调撑托顶部的竖向连接件、以及多个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连接梁之间的可调对撑,所述可调对撑和所述竖向连接件通过扣件连接,所述可调对撑的数量和一个所述第一侧模单元中所述第一侧连接梁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上述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组件包括多个均水平穿设在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第二侧模单元之间的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一侧的所述第二侧连接梁上,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坞墙内侧连接梁上。
上述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杆组件包括多个均水平穿设在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之间的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廊道悬空连接梁上,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坞墙内侧连接梁上。
上述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拉杆组件包括多个均水平穿设在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和所述底连接梁之间的第三拉杆,所述第三拉杆的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廊道悬空连接梁上,所述第三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最外侧的所述底连接梁上。
上述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斜向设置在所述底模板和所述第一侧模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模板、连接在所述底连接梁和最上方的所述第一侧连接梁之间的第一连接组件、以及斜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模板和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之间的第一连接支撑梁;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最上方的所述第一侧连接梁上的第一连接件、水平设置在所述底连接梁端部的第二连接件、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第三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支撑梁斜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模板和第三连接梁之间。
上述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斜向设置在所述底模板和所述第二侧模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模板、连接在所述底连接梁和最上方的所述第二侧连接梁之间的第二连接组件、以及斜向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模板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第二连接支撑梁;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最上方的所述第二侧连接梁上的第三连接件、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件和底连接梁之间的第四连接梁。
上述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包括竖向设置且与所述坞墙内侧紧贴的坞墙内侧模板、多个均竖向设置在所述坞墙内侧的坞墙内侧连接梁、以及多个均水平设置在所述坞墙内侧模板和所述坞墙内侧连接梁之间的坞墙内侧支撑梁。
上述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底模板顶面上的廊道悬空侧模、多个均竖向设置的廊道悬空连接梁、以及多个水平设置在所述廊道悬空侧模和所述廊道悬空连接梁之间的廊道悬空支撑梁;所述廊道悬空侧模布设在所述底模板的端部。
上述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层的顶面铺设有底部支撑机构,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回填层顶面上的第一支撑组件和多组均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之间的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布设在所述底模安装腔靠近所述扶壁墙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的移动轮支撑木板;
多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的撑托支撑木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对船坞廊道进行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多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进行逐步施工,多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形成的船坞廊道浇筑腔相连通,每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的施工方法均相同,对任意一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底部支撑机构:在回填层的顶面上铺设两组第一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的移动轮支撑木板;
在两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之间铺设多组第二支撑组件,多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的撑托支撑木板;
步骤二、拼装并安装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过程如下:
步骤201、将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吊装至所述底模安装腔内,将所述移动轮抵接在移动轮支撑木板上,使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在所述底模安装腔内移动,直至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第二侧模板与坞墙抵接;
步骤202、根据船坞廊道的设计高度调节所述可调撑托的高度,直至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整体高度和船坞廊道的设计高度相等;
步骤203、松开扣件,调节所述可调对撑的长度,直至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第一侧模板与扶壁墙抵接,固定扣件;
步骤三、吊装并固定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将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吊装至所述坞墙一侧,且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布设在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外侧;利用多组所述第一拉杆组件将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进行连接;
步骤四、吊装并固定廊道悬空侧模结构:按照船坞廊道的设计位置,吊装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使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竖向布设在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远离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的一侧;利用多组所述第二拉杆组件将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进行连接;利用多组所述第三拉杆组件将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和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进行连接;
步骤五、浇筑混凝土并拆除船坞廊道施工单元:
步骤501、多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均安装完成后,在相连通的所述船坞廊道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船坞廊道结构,待混凝土凝固后,松开所述第一拉杆组件、所述第二拉杆组件和所述第三拉杆组件,移除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
步骤502、松开扣件,回缩所述可调对撑的长度,使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第一侧模板与扶壁墙脱离,并使移动轮位于在移动轮支撑木板的正上方,固定扣件;
步骤503、降低所述可调撑托的高度,使所述底模板脱离船坞廊道结构,并将所述移动轮抵接在所述移动轮支撑木板上;
步骤504、拉动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使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从所述底模安装腔内移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可实现所述船坞廊道结构的连续浇筑,且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为一个整体,单个施工段施工周期减少,有效节约了项目成本。
2、本发明中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为整体结构,安装在所述底模安装腔内,可实现自身在所述底模安装腔内的安装和固定,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安装和拆卸的时间,减少了转移时间,节省了工期。
3、本发明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中通过所述支撑机构可实现对所述底模板组件的支撑和固定,可根据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实际尺寸,对所述底模板组件的位置进行调节和固定;同时结合所述移动轮可对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整体位置进行调节,也便于对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移除和安装。
4、本发明中所述底模单元和所述第一侧模单元通过第一连接单元连接,所述底模单元和所述第二侧模单元通过第二连接单元连接;利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完成倒角的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安全性高,加固难度降低。
5、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利用移动轮可实现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在所述底模安装腔内整体位置进行的调节,在所述船坞廊道结构浇筑完成后,便于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整体移除,缩短了模板的安装和拆卸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可实现所述船坞廊道结构的连续浇筑,且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为一个整体,单个施工段施工周期减少,有效节约了项目成本;利用移动轮可实现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在所述底模安装腔内整体位置进行的调节,在所述船坞廊道结构浇筑完成后,便于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整体移除,缩短了模板的安装和拆卸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船坞廊道施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船坞廊道施工单元与船坞廊道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船坞廊道底模结构与船坞廊道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可调对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船坞廊道结构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坞墙; 2—扶壁墙; 3—回填层;
4—撑托支撑木板; 5—移动轮支撑木板; 6—移动轮;
7—第二侧模板; 8—可调撑托; 9—扣件;
10—可调对撑; 11—第一侧模板; 12—底模板;
13—船坞廊道结构; 14—底支撑梁; 15—底连接梁;
16—第一侧支撑梁; 17—第一侧连接梁; 18—第二侧支撑梁;
19—第二侧连接梁; 20—第一连接模板; 21—第一连接件;
22—第二连接件; 23—第三连接梁; 24—第一连接支撑梁;
25—方木; 26—水平连接管; 27—竖向连接件;
28—轮架; 29—坞墙内侧模板; 30—坞墙内侧连接梁;
31—坞墙内侧支撑梁; 32—廊道悬空侧模; 33—廊道悬空连接梁;
34—廊道悬空支撑梁; 35—第一拉杆; 36—螺母;
37—第二拉杆; 38—第三拉杆; 39—插销;
40—第二连接模板; 41—第二连接支撑梁; 42—第三连接件;
43—第四连接梁; 44—对撑杆; 45—调节杆;
45-1—插孔; 46—端部连接件; 47—调整螺母;
48—连接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包括多个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多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沿坞墙1的延伸方向均匀布设;
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包括竖向设置在底模安装腔内且与坞墙1外侧紧贴的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竖向设置在所述坞墙1内侧且与坞墙1内侧紧贴的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以及竖向设置在所述坞墙1外侧且与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和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配合的廊道悬空侧模结构;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布设在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顶部,且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布设在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远离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的一侧;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以及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围成船坞廊道浇筑腔;
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和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通过第一拉杆组件连接,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和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通过第二拉杆组件连接,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和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通过第三拉杆组件连接;
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模安装腔内的底模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模板组件内且对所述底模板组件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模板组件内且用于带动所述底模板组件和所述支撑机构移动的移动轮6;
所述底模板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顶部的底模单元、两个对称布设且均竖向设置在所述底模单元两侧的第一侧模单元、以及竖向设置在所述底模单元下方且布设在所述底模单元靠近所述坞墙1一侧的第二侧模单元,所述底模单元和所述第一侧模单元通过第一连接单元连接,所述底模单元和所述第二侧模单元通过第二连接单元连接;
所述底模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模板12、多个水平设置在所述底模板12底部的底支撑梁14、以及多个均水平设置在所述底支撑梁14底部且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的底连接梁15;多个所述底支撑梁14沿所述回填层3的延伸方向均匀布设,所述底连接梁15和所述底支撑梁14相垂直;
所述第一侧模单元包括竖向设置且紧贴扶壁墙2的第一侧模板11、多个均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模板11内侧面上的第一侧支撑梁16、以及多个均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支撑梁16内侧的第一侧连接梁17,多个所述第一侧支撑梁16沿所述第一侧模板1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多个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沿所述第一侧模板11的宽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移动轮6通过轮架28连接在最下方的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上;
所述第二侧模单元包括竖向设置且紧贴坞墙1外侧的第二侧模板7、多个均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模板7内侧面上的第二侧支撑梁18、以及多个均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支撑梁18内侧的第二侧连接梁19,多个所述第二侧支撑梁18沿所述第二侧模板7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多个所述第二侧连接梁19沿所述第二侧模板7的宽度方向均匀布设;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多个均竖向设置在所述底连接梁15底部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和所述底连接梁15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前后相连的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之间通过多个水平连接管26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均竖向设置的可调撑托8、竖向设置在所述可调撑托8顶部的竖向连接件27、以及多个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之间的可调对撑10,所述可调对撑10和所述竖向连接件27通过扣件9连接,所述可调对撑10的数量和一个所述第一侧模单元中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多个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可实现所述船坞廊道结构13的连续浇筑,且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为一个整体,单个施工段施工周期减少,有效节约了项目成本。
本发明中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为整体结构,安装在所述底模安装腔内,可实现自身在所述底模安装腔内的安装和固定,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安装和拆卸的时间,减少了转移时间,节省了工期。
本发明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中通过所述支撑机构可实现对所述底模板组件的支撑和固定,可根据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实际尺寸,对所述底模板组件的位置进行调节和固定;同时结合所述移动轮6可对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整体位置进行调节,也便于对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移除和安装。
本发明中所述底模单元和所述第一侧模单元通过第一连接单元连接,所述底模单元和所述第二侧模单元通过第二连接单元连接;利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完成倒角的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安全性高,加固难度降低。
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利用移动轮6可实现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在所述底模安装腔内整体位置进行的调节,在所述船坞廊道结构13浇筑完成后,便于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整体移除,缩短了模板的安装和拆卸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坞墙1、两个均竖向设置且布设在所述坞墙1一侧的扶壁墙2、以及水平设置在坞墙1和两个扶壁墙2之间的回填层3围成的供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安装的底模安装腔。
实际使用时,所述船坞廊道浇筑腔的纵截面为倒L形结构,所述底连接梁15、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所述第二侧连接梁19、所述第三连接梁23、第四连接梁43、所述坞墙内侧连接梁30、以及廊道悬空连接梁33的结构均相同,所述底连接梁15、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所述第二侧连接梁19、所述第三连接梁23、第四连接梁43、所述坞墙内侧连接梁30、以及廊道悬空连接梁33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槽钢,两个所述槽钢通过多个连接块连接,多个所述连接块沿所述槽钢的长度方向布设。
实际使用时,每个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均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底模安装腔内,所述底模安装腔便于对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安装位置的定位。多个所述水平连接管26沿所述可调对撑10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水平连接管26通过扣件9和所述可调对撑10连接;所述竖向连接件27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可调撑托8内,所述竖向连接件27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底连接梁15内并通过连接销48和所述底连接梁15连接;所述可调对撑10的一端设置在一侧的第一侧连接梁17上,所述可调对撑10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侧的第一侧连接梁17上,所述可调对撑10和第一侧连接梁17通过插销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可调对撑10包括水平设置的对撑杆44、与所述对撑杆44同轴布设的调节杆45、水平设置在所述对撑杆44和所述调节杆45之间且用于调节所述对撑杆44和所述调节杆45距离的调节组件,所述对撑杆44上远离所述调节组件的端部设置有端部连接件46;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水平设置且用于连接所述对撑杆44和所述调节杆45的调整螺母47和设置在所述调节杆45上的插销39,所述调节杆45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销39配合的插孔45-1。通过调节所述插销39插装在插孔45-1内的位置,可实现所述可调对撑10长度的调节。
实际使用时,所述移动轮6布设在两侧的第一侧连接梁17上,所述移动轮6固定在最下方的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上,当所述可调撑托8的高度未调节时,所述移动轮6可在所述移动轮支撑木板5上移动,实现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移动;当需要调节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高度时,所述可调撑托8的高度增加,所述移动轮6与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之间的高度不变,所述移动轮6被升起,不会带动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杆组件包括多个均水平穿设在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第二侧模单元之间的第一拉杆35,所述第一拉杆35的一端通过螺母36固定在一侧的所述第二侧连接梁19上,所述第一拉杆35的另一端通过螺母36固定在坞墙内侧连接梁30上。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拉杆35的一端固定在一个所述第二侧连接梁19上,所述第一拉杆35的另一端水平依次穿过所述第二侧模单元、所述船坞廊道浇筑腔、以及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后通过螺母36固定在坞墙内侧连接梁3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拉杆组件包括多个均水平穿设在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之间的第二拉杆37,所述第二拉杆37的一端通过螺母36固定在廊道悬空连接梁33上,所述第二拉杆37的另一端通过螺母36固定在坞墙内侧连接梁30上。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拉杆3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廊道悬空连接梁33上,所述第二拉杆37的另一端水平依次穿过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所述船坞廊道浇筑腔、以及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后通过螺母36固定在坞墙内侧连接梁3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拉杆组件包括多个均水平穿设在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和所述底连接梁15之间的第三拉杆38,所述第三拉杆38的一端通过螺母36固定在廊道悬空连接梁33上,所述第三拉杆38的另一端通过螺母36固定在最外侧的所述底连接梁15上。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拉杆3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廊道悬空连接梁33上,所述第三拉杆38的另一端水平依次穿过所述廊道悬空连接梁33和最外侧的所述底连接梁15后通过螺母36固定在坞墙内侧连接梁30上。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斜向设置在所述底模板12和所述第一侧模板11之间的第一连接模板20、连接在所述底连接梁15和最上方的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之间的第一连接组件、以及斜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模板20和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之间的第一连接支撑梁24;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最上方的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上的第一连接件21、水平设置在所述底连接梁15端部的第二连接件22、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之间的第三连接梁23;所述第一连接支撑梁24斜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模板20和第三连接梁23之间。
实际使用时,为了保证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稳定性,在同一侧的所有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之间连接多根方木25,所述方木25的长度和所述底模板12的长度相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斜向设置在所述底模板12和所述第二侧模板7之间的第二连接模板40、连接在所述底连接梁15和最上方的所述第二侧连接梁19之间的第二连接组件、以及斜向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模板40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第二连接支撑梁41;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最上方的所述第二侧连接梁19上的第三连接件42、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件42和底连接梁15之间的第四连接梁43。
实际使用时,为了保证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稳定性,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中穿设连接多根方木25,所述方木25的长度和所述底模板12的宽度相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包括竖向设置且与所述坞墙1内侧紧贴的坞墙内侧模板29、多个均竖向设置在所述坞墙1内侧的坞墙内侧连接梁30、以及多个均水平设置在所述坞墙内侧模板29和所述坞墙内侧连接梁30之间的坞墙内侧支撑梁31。
实际使用时,所述坞墙内侧连接梁30和所述坞墙内侧支撑梁31的主要作用:实现所述坞墙内侧模板29位置的固定和安装。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底模板12顶面上的廊道悬空侧模32、多个均竖向设置的廊道悬空连接梁33、以及多个水平设置在所述廊道悬空侧模32和所述廊道悬空连接梁33之间的廊道悬空支撑梁34;所述廊道悬空侧模32布设在所述底模板12的端部。
实际使用时,所述廊道悬空连接梁33和所述廊道悬空支撑梁34的主要作用:实现所述廊道悬空侧模32位置的固定和安装。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回填层3的顶面铺设有底部支撑机构,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回填层3顶面上的第一支撑组件和多组均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之间的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布设在所述底模安装腔靠近所述扶壁墙2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的移动轮支撑木板5;
多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的撑托支撑木板4。
实际使用时,所述底部支撑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支撑基础,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主要是为了方便所述可调撑托8的安装,起到一定的定位和支撑基础的作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主要是为了给所述移动轮6提供滑动的轨道,为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提供移动的方向。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对船坞廊道进行施工的方法,对多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进行逐步施工,多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形成的船坞廊道浇筑腔相连通,每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的施工方法均相同,对任意一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底部支撑机构:在回填层3的顶面上铺设两组第一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的移动轮支撑木板5;
在两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之间铺设多组第二支撑组件,多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的撑托支撑木板4;
步骤二、拼装并安装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过程如下:
步骤201、将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吊装至所述底模安装腔内,将所述移动轮6抵接在移动轮支撑木板5上,使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在所述底模安装腔内移动,直至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第二侧模板7与坞墙1抵接;
步骤202、根据船坞廊道的设计高度调节所述可调撑托8的高度,直至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整体高度和船坞廊道的设计高度相等;
步骤203、松开扣件9,调节所述可调对撑10的长度,直至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第一侧模板11与扶壁墙2抵接,固定扣件9;
步骤三、吊装并固定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将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吊装至所述坞墙1一侧,且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布设在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外侧;利用多组所述第一拉杆组件将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进行连接;
步骤四、吊装并固定廊道悬空侧模结构:按照船坞廊道的设计位置,吊装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使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竖向布设在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远离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的一侧;利用多组所述第二拉杆组件将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进行连接;利用多组所述第三拉杆组件将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和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进行连接;
步骤五、浇筑混凝土并拆除船坞廊道施工单元:
步骤501、多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均安装完成后,在相连通的所述船坞廊道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船坞廊道结构13,待混凝土凝固后,松开所述第一拉杆组件、所述第二拉杆组件和所述第三拉杆组件,移除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
步骤502、松开扣件9,回缩所述可调对撑10的长度,使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第一侧模板11与扶壁墙2脱离,并使移动轮6位于在移动轮支撑木板5的正上方,固定扣件9;
步骤503、降低所述可调撑托8的高度,使所述底模板12脱离船坞廊道结构13,并将所述移动轮6抵接在所述移动轮支撑木板5上;
步骤504、拉动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使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从所述底模安装腔内移出。
实际使用时,对与所述船坞廊道结构13有接触的各个模板进行清理,同时需要涂刷脱模剂,便于下次使用时能顺利与所述船坞廊道结构13脱离。
实际使用时,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为整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吊车实现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整体转移,为了方便实现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吊装,在所述底模板12的顶部开设预留孔用来安装吊环组件,所述吊环组件包括竖向穿设在所述底模单元上的吊杆,所述吊杆的一端通过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底模板12的顶面上,所述吊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座固定在底连接梁15上,所述安装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吊环;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安装完成后,可利用方木和胶合板对顶部的预留孔进行封堵,可利用钢管和扣件对封堵的方木和胶合板进行支撑。
特别的,利用本船坞廊道施工体系对所述船坞廊道结构13进行浇筑时,所述船坞廊道结构13的两端在安装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时,为了保证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的稳定性,可通过斜向设置多根支撑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多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沿坞墙(1)的延伸方向均匀布设;
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包括竖向设置在底模安装腔内且与坞墙(1)外侧紧贴的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竖向设置在所述坞墙(1)内侧且与坞墙(1)内侧紧贴的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以及竖向设置在所述坞墙(1)外侧且与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和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配合的廊道悬空侧模结构;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布设在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顶部,且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布设在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远离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的一侧;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以及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围成船坞廊道浇筑腔;
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和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通过第一拉杆组件连接,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和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通过第二拉杆组件连接,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和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通过第三拉杆组件连接;
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模安装腔内的底模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模板组件内且对所述底模板组件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模板组件内且用于带动所述底模板组件和所述支撑机构移动的移动轮(6);
所述底模板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顶部的底模单元、两个对称布设且均竖向设置在所述底模单元两侧的第一侧模单元、以及竖向设置在所述底模单元下方且布设在所述底模单元靠近所述坞墙(1)一侧的第二侧模单元,所述底模单元和所述第一侧模单元通过第一连接单元连接,所述底模单元和所述第二侧模单元通过第二连接单元连接;
所述底模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模板(12)、多个水平设置在所述底模板(12)底部的底支撑梁(14)、以及多个均水平设置在所述底支撑梁(14)底部且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的底连接梁(15);多个所述底支撑梁(14)沿回填层(3)的延伸方向均匀布设,所述底连接梁(15)和所述底支撑梁(14)相垂直;
所述第一侧模单元包括竖向设置且紧贴扶壁墙(2)的第一侧模板(11)、多个均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模板(11)内侧面上的第一侧支撑梁(16)、以及多个均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支撑梁(16)内侧的第一侧连接梁(17),多个所述第一侧支撑梁(16)沿所述第一侧模板(1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多个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沿所述第一侧模板(11)的宽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移动轮(6)通过轮架(28)连接在最下方的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上;
所述第二侧模单元包括竖向设置且紧贴坞墙(1)外侧的第二侧模板(7)、多个均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模板(7)内侧面上的第二侧支撑梁(18)、以及多个均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支撑梁(18)内侧的第二侧连接梁(19),多个所述第二侧支撑梁(18)沿所述第二侧模板(7)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多个所述第二侧连接梁(19)沿所述第二侧模板(7)的宽度方向均匀布设;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多个均竖向设置在所述底连接梁(15)底部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和所述底连接梁(15)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前后相连的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之间通过多个水平连接管(26)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均竖向设置的可调撑托(8)、竖向设置在所述可调撑托(8)顶部的竖向连接件(27)、以及多个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之间的可调对撑(10),所述可调对撑(10)和所述竖向连接件(27)通过扣件(9)连接,所述可调对撑(10)的数量和一个所述第一侧模单元中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第一连接单元包括斜向设置在所述底模板(12)和所述第一侧模板(11)之间的第一连接模板(20)、连接在所述底连接梁(15)和最上方的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之间的第一连接组件、以及斜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模板(20)和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之间的第一连接支撑梁(24);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最上方的所述第一侧连接梁(17)上的第一连接件(21)、水平设置在所述底连接梁(15)端部的第二连接件(22)、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之间的第三连接梁(23);所述第一连接支撑梁(24)斜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模板(20)和第三连接梁(23)之间;
第二连接单元包括斜向设置在所述底模板(12)和所述第二侧模板(7)之间的第二连接模板(40)、连接在所述底连接梁(15)和最上方的所述第二侧连接梁(19)之间的第二连接组件、以及斜向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模板(40)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第二连接支撑梁(41);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最上方的所述第二侧连接梁(19)上的第三连接件(42)、以及斜向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件(42)和底连接梁(15)之间的第四连接梁(43);
所述回填层(3)的顶面铺设有底部支撑机构,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回填层(3)顶面上的第一支撑组件和多组均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之间的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布设在所述底模安装腔靠近所述扶壁墙(2)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的移动轮支撑木板(5);
多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的撑托支撑木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组件包括多个均水平穿设在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第二侧模单元之间的第一拉杆(35),所述第一拉杆(35)的一端通过螺母(36)固定在一侧的所述第二侧连接梁(19)上,所述第一拉杆(35)的另一端通过螺母(36)固定在坞墙内侧连接梁(3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杆组件包括多个均水平穿设在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之间的第二拉杆(37),所述第二拉杆(37)的一端通过螺母(36)固定在廊道悬空连接梁(33)上,所述第二拉杆(37)的另一端通过螺母(36)固定在坞墙内侧连接梁(3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拉杆组件包括多个均水平穿设在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和所述底连接梁(15)之间的第三拉杆(38),所述第三拉杆(38)的一端通过螺母(36)固定在廊道悬空连接梁(33)上,所述第三拉杆(38)的另一端通过螺母(36)固定在最外侧的所述底连接梁(1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包括竖向设置且与所述坞墙(1)内侧紧贴的坞墙内侧模板(29)、多个均竖向设置在所述坞墙(1)内侧的坞墙内侧连接梁(30)、以及多个均水平设置在所述坞墙内侧模板(29)和所述坞墙内侧连接梁(30)之间的坞墙内侧支撑梁(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底模板(12)顶面上的廊道悬空侧模(32)、多个均竖向设置的廊道悬空连接梁(33)、以及多个水平设置在所述廊道悬空侧模(32)和所述廊道悬空连接梁(33)之间的廊道悬空支撑梁(34);所述廊道悬空侧模(32)布设在所述底模板(12)的端部。
7.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对船坞廊道进行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多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进行逐步施工,多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形成的船坞廊道浇筑腔相连通,每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的施工方法均相同,对任意一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底部支撑机构:在回填层(3)的顶面上铺设两组第一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的移动轮支撑木板(5);
在两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之间铺设多组第二支撑组件,多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布设的撑托支撑木板(4);
步骤二、拼装并安装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过程如下:
步骤201、将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吊装至所述底模安装腔内,将所述移动轮(6)抵接在移动轮支撑木板(5)上,使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在所述底模安装腔内移动,直至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第二侧模板(7)与坞墙(1)抵接;
步骤202、根据船坞廊道的设计高度调节所述可调撑托(8)的高度,直至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整体高度和船坞廊道的设计高度相等;
步骤203、松开扣件(9),调节所述可调对撑(10)的长度,直至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第一侧模板(11)与扶壁墙(2)抵接,固定扣件(9);
步骤三、吊装并固定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将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吊装至所述坞墙(1)一侧,且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布设在所述底模安装腔的外侧;利用多组所述第一拉杆组件将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进行连接;
步骤四、吊装并固定廊道悬空侧模结构:按照船坞廊道的设计位置,吊装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使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竖向布设在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远离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的一侧;利用多组所述第二拉杆组件将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进行连接;利用多组所述第三拉杆组件将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和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进行连接;
步骤五、浇筑混凝土并拆除船坞廊道施工单元:
步骤501、多个所述船坞廊道施工单元均安装完成后,在相连通的所述船坞廊道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船坞廊道结构(13),待混凝土凝固后,松开所述第一拉杆组件、所述第二拉杆组件和所述第三拉杆组件,移除所述坞墙内侧悬空模板结构和所述廊道悬空侧模结构;
步骤502、松开扣件(9),回缩所述可调对撑(10)的长度,使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的第一侧模板(11)与扶壁墙(2)脱离,并使移动轮(6)位于在移动轮支撑木板(5)的正上方,固定扣件(9);
步骤503、降低所述可调撑托(8)的高度,使所述底模板(12)脱离船坞廊道结构(13),并将所述移动轮(6)抵接在所述移动轮支撑木板(5)上;
步骤504、拉动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使所述船坞廊道底模结构从所述底模安装腔内移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93192.XA CN114411613B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93192.XA CN114411613B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11613A CN114411613A (zh) | 2022-04-29 |
CN114411613B true CN114411613B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1276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93192.XA Active CN114411613B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11613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83666A (en) * | 1967-12-12 | 1971-06-08 | S O G Research And Dev Corp | Concrete forms with replaceable inserts |
CN205591554U (zh) * | 2016-04-26 | 2016-09-21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模板位置控制装置 |
CN107882064A (zh) * | 2017-10-30 | 2018-04-06 | 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及滑模施工方法 |
-
2022
- 2022-01-26 CN CN202210093192.XA patent/CN1144116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83666A (en) * | 1967-12-12 | 1971-06-08 | S O G Research And Dev Corp | Concrete forms with replaceable inserts |
CN205591554U (zh) * | 2016-04-26 | 2016-09-21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模板位置控制装置 |
CN107882064A (zh) * | 2017-10-30 | 2018-04-06 | 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及滑模施工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临港船坞坞墙廊道施工工艺;李前君;《中国水运》;20140615;第14卷(第6期);第一~三节,图1-7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11613A (zh) | 2022-04-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39997B (zh) | 现浇混凝土墙体单侧模板系统 | |
CN212176540U (zh) | 液压爬模系统模架 | |
CN111502270A (zh) | 用于侧墙施工的单侧模板支撑系统 | |
CN114411613B (zh) | 一种船坞廊道施工装置及方法 | |
CN214459722U (zh) | 一种预制墩柱模板拼装平台 | |
CN216739638U (zh) | 一种船坞廊道施工体系 | |
CN203878979U (zh) | 螺栓对拉式轨道滑动模板 | |
CN117103434A (zh) | 一种装配式箱涵钢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111608700A (zh) | 一种隧道免台架拱架及其安装方法 | |
CN102587680A (zh) | 装卡机及使用该装卡机安装建筑钢框架节点的方法 | |
CN212428009U (zh) | 一种超高层外防护架重型支撑结构 | |
CN215660892U (zh) | 一种立式模具组件 | |
CN212249182U (zh) | 伸缩缝模板 | |
CN114000440A (zh) | 一种桁架底座安装悬臂结构装置及方法 | |
CN216689332U (zh) | 一种整体转移式船坞扶壁墙高大施工结构 | |
CN114232555B (zh) | 一种整体转移式船坞扶壁墙高大施工结构及方法 | |
JP2000064606A (ja) |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壁体の構築方法 | |
CN111472541A (zh) | 伸缩缝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 |
CN221021556U (zh) | 一种装配式箱涵钢模板系统 | |
CN216429025U (zh) | 一种支撑用建筑模板 | |
CN211228182U (zh) | 一种涵洞台车 | |
CN216765987U (zh) | 一种综合管廊台车滑模支撑系统 | |
CN210791405U (zh) | 一种预制飘窗外框模具组件 | |
CN221195068U (zh) | 一种多断面隧道衬砌浇筑用可移动式满堂支架 | |
CN202831655U (zh) | 装卡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