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3186A - 空调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3186A
CN114353186A CN202210031201.2A CN202210031201A CN114353186A CN 114353186 A CN114353186 A CN 114353186A CN 202210031201 A CN202210031201 A CN 202210031201A CN 114353186 A CN114353186 A CN 114353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er
front panel
air
dispose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312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53186B (zh
Inventor
崔成圭
金江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0312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31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3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3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53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3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7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1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e.g. de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空调的室内机,包括:机壳组件,形成有内部空间且正面是开放的,包括吸入口和吐出口,室内的空气通过吸入口流入内部空间,内部空间的空气通过吐出口吐出到室内;风扇组件,配置在内部空间,将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向所述吐出口吐出;格栅,配置在所述吐出口,引导由所述风扇组件吐出的吐出空气;前部面板,覆盖所述机壳组件的正面;加湿空气生成器,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通过使存储在内部的水气化来生成加湿空气;以及扩散器,与所述加湿空气生成器连接以接收所述加湿空气,并且吐出由所述加湿空气生成器供应的所述加湿空气,所述扩散器包括吐出所述加湿空气的扩散器出口,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位于所述前部面板的左右宽度内。

Description

空调的室内机
本案是申请日为2020年3月4日、申请号为202010143288.3、名称为“空调的室内机”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的室内机,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向室内提供加湿空气的空调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分体式空调中,室内机配置在室内,以及室外机配置在室外,并且通过在室内机和室外机中循环的制冷剂,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制热或除湿。
根据安装形式,所述分体式空调的室内机包括直立安装在室内地面上的立式室内机、以挂到室内墙壁的方式安装的壁挂式室内机、以及安装在室内天花板上的天井式室内机等。
现有的立式室内机在制冷时可以对室内空气除湿,但是在制热时不能对室内空气加湿。
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3-0109738号(以下,称为现有技术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能够提供加湿的加湿装置的立式室内机。
现有技术1的立式室内机在形成室内机的外观的主体内部设置有加湿装置。并且,现有技术1的加湿装置是将排水盘的水存储到水箱中,通过存储的水来湿润吸收构件,并且自然蒸发所述吸收构件所吸收的水的结构。
现有技术1的加湿装置不使用净水,而是使用从热交换器流出的冷凝水。存储在水箱中的水中可能大量包含从热交换器表面分离的异物,并且在异物中繁殖霉菌或细菌的可能性非常高。
另外,由于现有技术1的加湿装置在主体内部蒸发水,因此,蒸发的水可能会附着于主体内部的部件或内壁上,并且在主体内部引发霉菌或细菌的繁殖。
在现有技术1的加湿装置中,即使水在主体内部蒸发并且送风风扇在主体内部工作,但是由送风风扇蒸发的水分不会全部吐出到室内,并且当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较低时,该水分会重新附着到室内热交换器表面。
另外,当室内温度较低时,室内空气的湿度较低,因此,在需要加湿的室内条件下通常实施制热。由于现有技术1的加湿装置使用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来提供加湿,因此,仅在制冷时才能够提供加湿,而在制热时,由于不产生冷凝水,从而无法提供加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3-0109738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内机,能够使由金属材质形成的前部面板的侧面发生结露最小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内机,能够使由于从扩散器吐出的加湿空气导致机壳组件的侧面吐出口发生结露最小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内机,从侧面吐出口吐出的加湿空气能够通过吐出空气有效地扩散。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内机,通过吐出加湿空气的扩散器和吐出吐出空气的侧面格栅的配置,能够使结露最小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室内机,通过前部面板、扩散器和侧面格栅的配置关系,能够使结露最小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地吐出加湿空气的扩散器出口的喷射角与叶片之间的关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对风扇的气流的空气阻力最小化的扩散器和叶片的配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加湿空气容易地流动的护罩和轮毂的方向以及叶片或扩散器的配置。
本发明的课题不限于上述课题,并且根据以下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课题。
根据本发明,由于吐出加湿空气的扩散器出口配置在前部面板和引导吐出空气的格栅之间,因此,能够引发吐出空气推动吐出的加湿空气的效果,由此,能够使加湿空气从侧面吐出口流向远处。由于加湿空气从扩散器出口流向远处,因此,能够使由金属材质形成的前部面板表面发生结露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由于加湿空气吐出到叶片的前方,因此加湿空气可以承载到风速和风压较大的吐出空气而流动,因此,加湿空气能够有效地扩散到室内。
根据本发明,由于吐出加湿空气的扩散器配置在吐出吐出空气的侧面格栅的前方,因此,能够引发吐出空气推动吐出的加湿空气的效果,由此,能够使加湿空气从侧面吐出口流向远处。另外,由于加湿空气从扩散器出口流向远处,因此,能够使由金属材质形成的前部面板表面发生结露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由于扩散器出口配置在前部面板的后方,位于比前部面板的侧面更靠里侧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侧面格栅的前方,因此,能够提高从扩散器出口吐出的加湿空气的直进性。由于提高了加湿空气的直进性,因此,能够使由金属材质形成的前部面板表面发生结露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由于有效地吐出加湿空气的扩散器出口的喷射角与叶片的倾斜角交叉地配置,因此,能够将加湿空气有效地混合到风量较大的吐出空气中。
根据本发明,由于有效地吐出加湿空气的扩散器出口的喷射角向左侧或右侧方向形成,并且叶片的倾斜角向前方对角线形成,因此,能够将加湿空气承载到风量较大的吐出空气以使其流向远处。由于加湿空气与吐出空气混合,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高温的加湿空气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由于扩散器出口配置在风扇的护罩的外侧端方向与轮毂的外侧端方向之间,因此,加湿空气能够被吐出空气推动,容易地流向前方对角线方向。
根据本发明,由于叶片配置在风扇的护罩的外侧端方向与轮毂的外侧端方向之间,因此所述叶片能够有效地引导吐出空气。
根据本发明,扩散器出口配置在风扇的护罩的外侧端方向与轮毂的外侧端方向之间,并且所述扩散器出口配置在相比风扇的护罩的外侧端方向更靠近轮毂的外侧端方向的位置。由于所述扩散器出口配置成靠近风扇的轮毂的外侧端方向,因此,能够有效地混合加湿空气和吐出空气,并且将加湿空气承载到吐出空气使其流向远处。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包括:机壳组件,形成有内部空间且正面是开放的,包括吸入口和吐出口,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吸入口流入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通过所述吐出口吐出到室内;风扇组件,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将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向所述吐出口吐出;格栅,配置在所述吐出口,引导由所述风扇组件吐出的吐出空气;前部面板,覆盖所述机壳组件的正面;加湿空气生成器,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通过使存储在内部的水气化来生成加湿空气;以及扩散器,与所述加湿空气生成器连接以接收所述加湿空气,并且吐出由所述加湿空气生成器供应的所述加湿空气,所述扩散器包括吐出所述加湿空气的扩散器出口,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位于所述前部面板的左右宽度内。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包括:机壳,形成内部空间,并且包括吸入口和吐出口,室内的空气通过该吸入口流入所述内部空间,以及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通过该吐出口吐出到室内;风扇组件,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并且将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吐出到所述吐出口;格栅,配置在所述吐出口,并且引导由所述风扇组件吐出的吐出空气;前部面板,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的前方;加湿空气生成器,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并且通过气化存储在内部的水来产生加湿空气;以及扩散器,与所述加湿空气生成器连接以接收所述加湿空气,并且吐出由所述加湿空气生成器供应的所述加湿空气,所述扩散器包括吐出所述加湿空气的扩散器出口,所述扩散器出口以与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垂直的前后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前部面板和所述格栅之间。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所述前部面板和所述扩散器出口可以在所述前后方向上隔开。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可以位于所述前部面板的左右宽度内。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所述前部面板由金属材质形成,并且所述扩散器出口可以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的左侧面后端或右侧面后端更靠后方的位置。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所述格栅包括用于引导空气的吐出方向的叶片,并且所述扩散器与所述叶片可以配置成从所述扩散器出口吐出的加湿空气的吐出方向与所述叶片的倾斜方向交叉。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所述扩散器包括:前部扩散器壳体,形成所述扩散器的正面;以及后部扩散器壳体,形成所述扩散器的背面,并且所述扩散器出口可以形成于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的外侧端和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的外侧端之间。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在所述前后方向上配置有多个所述叶片,从横截面观察时,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与所述叶片的倾斜方向形成第一夹角,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与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形成第二夹角,以及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与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形成第三夹角,并且所述第三夹角可以大于所述第二夹角且小于所述第一夹角。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轮毂,其中心结合有旋转轴;护罩,在所述轮毂的后方与所述轮毂隔开配置,并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以及风扇,包括配置在所述轮毂和所述护罩之间的多个叶片,从横截面观察时,所述护罩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与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可以形成所述第一夹角以下的第四夹角。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所述扩散器出口和所述多个叶片可以配置在所述轮毂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与所述护罩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之间。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以所述前部面板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为基准,所述多个叶片中位于最前方的叶片的外侧端可以位于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的外侧端和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的外侧端之间。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所述前部面板包括:前部面板主体,形成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以及前部面板侧面,从所述前部面板主体的侧方边缘向后方侧延伸,并且形成所述前部面板的侧面,所述扩散器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的外侧端向前方凸出的凸出部。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所述凸出部的前方侧末端与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后端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隔开距离可以是至少2mm。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所述凸出部的前方侧末端与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后端之间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隔开距离、以及所述凸出部的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的合计长度可以为5mm以上且10mm以下。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凸出部可以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外侧面更靠里侧的位置。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所述前部面板包括:前部面板主体,形成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以及前部面板侧面,从所述前部面板主体的侧方边缘向后方侧延伸,并且形成所述前部面板的侧面,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后端更靠后方的位置,并且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可以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外侧面更靠里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的室内机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效果。
1.由于吐出加湿空气的扩散器配置在比前部面板的侧面更靠后方的位置,因此,能够使由金属材质形成的前部面板发生结露最小化。
2.由于从扩散器吐出的加湿空气配置在叶片的前方,因此加湿空气可以承载到风速和风压较大的吐出空气而流动,因此,加湿空气能够有效地扩散到室内。
3.由于吐出加湿空气的扩散器配置在吐出吐出空气的侧面格栅的前方,因此,能够引发吐出空气推动吐出的加湿空气的效果,由此,能够使加湿空气从侧面吐出口流向远处。
4.由于加湿空气从扩散器出口流向远处,因此,能够使由金属材质形成的前部面板表面发生结露最小化。
5.由于扩散器出口配置在前部面板的后方,位于比前部面板的侧面更靠里侧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侧面格栅的前方,因此,能够提高从扩散器出口吐出的加湿空气的直进性。
6.由于提高了加湿空气的直进性,因此,能够使由金属材质形成的前部面板表面发生结露最小化。
7.由于有效地吐出加湿空气的扩散器出口的喷射角与叶片的倾斜角交叉地配置,因此,能够将加湿空气有效地混合到风量较大的吐出空气中。
8.由于有效地吐出加湿空气的扩散器出口的喷射角向左侧或右侧方向形成,并且叶片的倾斜角向前方对角线形成,因此,能够将加湿空气承载到风量较大的吐出空气以使其流向远处。
9.由于加湿空气与吐出空气混合,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高温的加湿空气的温度。
10.由于扩散器出口配置在风扇的护罩的外侧端方向与轮毂的外侧端方向之间,因此,加湿空气能够被吐出空气推动,容易地流向前方对角线方向。
11.由于叶片配置在风扇的护罩的外侧端方向与轮毂的外侧端方向之间,因此所述叶片能够有效地引导吐出空气。
12.由于所述扩散器出口配置成靠近风扇的轮毂的外侧端方向,因此,能够有效地混合加湿空气和吐出空气,并且将加湿空气承载到吐出空气使其流向远处。
13.由于所述门组件和扩散器出口在前后方向上隔开,因此,通过隔开距离能够使加湿空气的水分附着到门组件侧面最小化。
14.由于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位于比所述门组件更靠后方的位置,并且位于比所述侧面更靠里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加湿空气的水分附着到门组件侧面最小化。
15.由于所述侧面格栅还包括用于引导空气的吐出方向的叶片,并且从所述扩散器出口吐出的加湿空气的吐出方向与所述叶片的倾斜方向交叉地配置,因此,能够将加湿空气有效地混合到吐出空气中,由此,能够将加湿空气承载到风压和风量较大的吐出空气,以使其从门组件流向远处。
16.由于所述门组件的正面与所述叶片的倾斜方向形成夹角A1,并且所述夹角A1形成为40度至50度,因此,能够使吐出空气从门组件流向前方对角线方向,并且能够使加湿空气的水分附着到门组件侧面最小化。
17.由于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相对于前后方向与所述叶片的外侧端配置在同一条线上,或者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配置在比所述叶片的外侧端更靠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使由于加湿空气导致门组件侧面发生结露最小化。
18.由于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配置在比所述叶片的外侧端更靠前方的位置,因此,能够使由于加湿空气导致门组件侧面发生结露最小化。
19.由于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侧面更靠后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增加前部面板侧面与扩散器出口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使由于加湿空气导致门组件侧面发生结露最小化。
20.由于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与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后端隔开,形成隔开距离D4,并且所述隔开距离D4为至少2mm,因此,可以确保用于门组件的左右移动的最小隔开距离,而且还可以确保能够抑制门组件侧面的结露的隔开距离。
21.由于还包括从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向前方凸出的凸出部,形成所述凸出部的长度D3,并且所述D3和D4的合计长度形成为5mm以上且10mm以下,因此,可以确保能够抑制门组件侧面的结露的隔开距离。
22.由于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凸出部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外侧面更靠里侧的位置,并且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凸出部和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外侧面相对于左右方向形成隔开距离D5,因此,还可以确保能够抑制门组件侧面的结露的隔开距离。
23.由于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侧面更靠后方的位置,以及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外侧面更靠里侧的位置,并且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和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外侧面相对于左右方向形成隔开距离D5,因此,还可以确保能够抑制门组件侧面的结露的隔开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门组件被移除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加湿组件和水箱组装到下部机壳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组件的后方侧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3所示的下部机壳的内部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加湿组件和水箱的剖视图。
图9是图8的立体图。
图10是图6所示的加湿风扇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图6所示的一对扩散器的主视图。
图12是图6所示的一对扩散器的后视图。
图13是图6所示的扩散器的安装示例图。
图14是图13的扩散器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扩散器出口的周边结构的放大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扩散器中的空气流的示例图。
图17是示出图11所示的扩散器壳体的扩散器出口的上侧剖视图。
图18是示出图11所示的扩散器壳体的扩散器出口的下侧剖视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扩散器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扩散器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扩散器的剖视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扩散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壳组件 200:门组件
300:近距离风扇组件 400:远距离风扇组件
500:热交换组件 600:过滤器组件
700:移动清洁器 1100:面板模块
1800:线缆引导件 1900:摄像头模块
2000:加湿组件 2100:水箱
2200:供水组件 2300:蒸汽发生器
2400:蒸汽引导件 2500:加湿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提供本实施例仅仅是为了完成本发明的公开并且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范围,并且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整个说明书中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中的门组件被移除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例的空调包括:室内机;以及室外机(未示出),通过制冷剂配管与所述室内机连接,从而使制冷剂循环。
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未示出),用于压缩制冷剂;室外热交换器(未示出),从所述压缩机接收制冷剂并将其冷凝;室外风扇(未示出),用于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供应空气;以及储液器(未示出),用于接收从所述室内机吐出的制冷剂,然后仅提供气体制冷剂到所述压缩机。
所述室外机还可以包括四通阀(未示出),以使室内机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工作。当在制冷模式下工作时,所述室内机101中的制冷剂蒸发以冷却室内空气。当在制热模式下工作时,所述室内机中的制冷剂冷凝以加热室内空气。
《室内机的构成》
所述室内机包括:机壳组件100,其正面呈开口,并且在背面形成有吸入口101;门组件200,组装到所述机壳组件100,并且覆盖所述机壳组件100的正面,用于开闭所述机壳组件100的正面;风扇组件300、400,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的内部空间S,用于将所述内部空间S的空气吐出到室内;热交换组件500,配置在所述风扇组件300、400和机壳组件100之间,用于对吸入的室内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加湿组件2000,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用于向室内提供水分;过滤器组件600,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的背面,用于对流入所述吸入口101的空气进行过滤;以及移动清洁器700,沿着所述过滤器组件60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用于分离并捕集所述过滤器组件600中的异物。
所述室内机包括:吸入口101,相对于所述机壳组件100配置在背面;侧面吐出口301、302,相对于所述机壳组件100配置在侧面;以及正面吐出口201,相对于所述机壳组件100配置在正面。
所述吸入口101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的背面。
所述侧面吐出口301、302分别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的左侧和右侧。在本实施例中,当从机壳组件100的正面观察时,配置在左侧的侧面吐出口定义为第一侧面吐出口301,以及配置在右侧的侧面吐出口定义为第二侧面吐出口302。
所述正面吐出口201配置在所述门组件200,并且所述门组件200还包括门盖组件1200,该门盖组件1200自动地开闭正面吐出口201。
所述门盖组件1200在开放所述正面吐出口201之后,可以沿着所述门组件200向下侧移动。所述门盖组件1200可以相对于门组件200沿上下方向移动。
在所述门盖组件1200向下侧移动之后,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可以贯通所述门组件200向前方移动。
所述风扇组件300、400由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和远距离风扇组件400构成。在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和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后方配置有所述热交换组件500。
所述热交换组件500配置在机壳组件100的内侧,并且位于所述吸入口101的里侧,所述热交换组件500覆盖所述吸入口101并且竖直地配置。
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和远距离风扇组件400配置在所述热交换组件500的前方。吸入所述吸入口101的空气通过所述热交换组件500,然后流向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和远距离风扇组件400。
所述热交换组件500被制造成与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和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高度相对应的长度。
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和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可以沿上下方向堆叠。在本实施例中,远距离风扇组件400配置在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上侧。使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位于上侧,从而能够使吐出空气流向室内的远处。
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相对于所述机壳组件100向侧方吐出空气。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可以向用户提供间接风。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同时向机壳组件100的左侧和右侧吐出空气。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位于近距离风扇组件300的上侧,并且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的内部上侧。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相对于机壳组件100向前方吐出空气。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300向用户提供直接风。另外,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300将空气吐出到室内空间的远处,以提高室内空气的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仅在工作期间暴露于用户。当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工作时,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贯通门组件200暴露于用户。当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不工作时,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被隐藏到机壳组件100内部。
特别地,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可以控制空气的吐出方向。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可以相对于机壳组件100的正面向上侧、下侧、左侧、右侧或对角线方向吐出空气。
所述门组件200位于所述机壳组件100的前方,并且与所述机壳组件100组装到一起。
所述门组件200可以相对于机壳组件200沿左右方向滑动,并且可以将所述机壳组件200的正面的一部分暴露于外部。
所述门组件200可以沿左侧和右侧方向中的某一方向移动,以开放内部空间S。另外,所述门组件200可以沿左侧和右侧方向中的某一方向移动,以仅开放所述内部空间S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组件200的开闭由两段构成。
所述门组件200的一段开闭是部分开放,用于向所述加湿组件2000的供水,并且仅暴露所述加湿组件2000的水箱2100所暴露的程度的面积。
所述门组件200的二段开闭是最大程度地开放,用于安装和维修。为此,所述门组件200包括限制所述二段开闭的门止挡结构。
所述过滤器组件600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的背面。所述过滤器组件600可以在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的背面的状态下旋转到所述机壳组件100的侧部。用户可以从移动到所述机壳组件100的侧部的过滤器组件600中仅分离出过滤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组件600由两个部分构成,并且分别可以向左侧或右侧旋转。
所述移动清洁器700是用于清扫所述过滤器组件600的装置。所述移动清洁器700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清扫所述过滤器组件600。所述移动清洁器700可以移动并吸入空气,从而分离出附着于所述过滤器组件600的异物,并且分离出的异物将存储到该移动清洁器700的内部。
所述移动清洁器700以在所述过滤器组件600的旋转期间不相干涉的结构进行安装。
所述加湿组件2000向所述机壳组件100的内部空间S提供水分,并且所提供的水分可以通过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吐出到室内。所述加湿组件2000包括可拆卸的水箱21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2000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的内部下侧。配置所述加湿组件2000的空间和配置所述热交换组件500的空间被分隔。
所述加湿组件2000使用通过过滤器组件600过滤的空气和杀菌的蒸汽实施加湿,并且由此来阻止诸如细菌或霉菌等有害物质与水箱接触。
《机壳组件的构成》
所述机壳组件100包括:基座130,安放于地面;下部机壳120,配置在所述基座130的上侧,并且正面121、上侧面125和下侧面126呈开口,以及左侧面123、右侧面124和背面122关闭;以及上部机壳110,配置在所述下部机壳120上侧,并且形成有吸入口101的背面116、正面111和下侧面116呈开口,以及左侧面113、右侧面114和上侧面115关闭。
所述上部机壳110的内部定义为第一内部空间S1,以及所述下部机壳120的内部定义为第二内部空间S2。所述第一内部空间S1和第二内部空间S2构成所述机壳组件100的内部空间S。
近距离风扇组件300、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和热交换组件500配置在所述上部机壳110的内侧。
加湿组件2000配置在所述下部机壳120的内侧。
支撑热交换组件500的排水盘140配置在所述上部机壳110和下部机壳1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盘140关闭所述上部机壳110的下侧面116的一部分。
当组装机壳组件100时,所述上部机壳110的底面116由加湿组件2000和排水盘140遮蔽,并且所述上部机壳110内部的空气朝向下部机壳120侧的流动被阻断。
门组件200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的前方,并且所述门组件200可以相对于所述机壳组件100沿左右方向滑动。
当所述门组件200移动时,所述机壳组件100的左侧或右侧的一部分可以暴露于外部。
侧面格栅150配置在上部机壳110的前方侧边缘处。所述侧面格栅150位于门组件200的后方侧。
所述侧面格栅150可以与所述上部机壳110一体地制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面格栅150通过注塑成型单独地制造,然后组装到上部机壳110。
配置在所述左侧面113前方的吐出格栅定义为左侧侧面格栅151,以及配置在右侧面114前方的吐出格栅定义为右侧侧面格栅152。
从顶部观察时,左侧侧面格栅151和右侧侧面格栅152相对于中心轴C1左右对称。
侧面吐出口301、302分别形成于所述左侧侧面格栅151和右侧侧面格栅152。所述侧面吐出口301、302分别贯通所述左侧侧面格栅151和右侧侧面格栅152而形成。
所述各个侧面格栅151、152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叶片155。所述各个叶片155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地延伸而形成。
多个所述叶片155相对于前后方向以相等的间隔进行配置。所述各个叶片155形成叶片间隔BG。
在本实施例中,盖160配置在所述上部机壳110和下部机壳120的前方,用于阻断所述机壳100内部的空气与门组件200直接接触。
当冷空气与门组件200直接接触时,可能会发生结露,从而可能会对构成门组件200的电路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可以在所述上部机壳110和下部机壳120的前方配置盖160,并且利用盖160来使机壳100内部的空气仅流向正面吐出口201或侧面吐出口301、302。
所述盖160包括:上部盖162,覆盖所述上部机壳110的正面;下部盖164,覆盖所述下部机壳120的正面;以及远距离风扇盖166,覆盖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正面。
所述远距离风扇盖166可以与所述上部盖162一体地制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远距离风扇盖166和上部盖162单独地制造之后组装到一起。
所述远距离风扇盖166位于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前方,并且位于所述上部盖162的上侧。所述远距离风扇盖166和上部盖162的正面形成连续的平面。
所述远距离风扇盖166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开口的风扇盖吐出口161。所述风扇盖吐出口161与正面吐出口201连通,并且位于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的后方。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的吐出格栅450可以贯通所述风扇盖吐出口161和正面吐出口201移动到门组件200的前方。
门组件200配置在所述风扇盖吐出口161的前方,并且所述风扇盖吐出口161位于后述的面板吐出口1101的后方。当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向前方移动时,所述吐出格栅450顺序地通过风扇盖吐出口161、面板吐出口1101和正面吐出口201。
即,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配置在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的后方,并且所述风扇盖吐出口161位于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的后方。
所述远距离风扇盖166结合到上部机壳110的前方上侧,并且所述上部盖162结合到所述上部机壳110的前方下侧。
所述下部盖164位于上部盖162的下侧,并且可以组装到所述下部机壳120或加湿组件2000。组装之后,所述下部盖164和上部盖162的正面形成连续的面。
所述下部盖164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开口的水箱开口部167。所述水箱2100可以通过所述水箱开口部167拆卸或安装。
所述下部盖164位于排水盘140的前方下侧。由于即使不覆盖所述下部机壳120的整个正面也不会发生上部机壳110内部空气的泄漏,因此可以不覆盖所述下部机壳120的整个正面。
为了所述加湿组件2000的维修、保养和更换,所述下部机壳120的正面的一部分优选是开放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部机壳120的正面的一部分形成不被所述下部盖164遮蔽的开放面169。
当所述门组件200一段开放时,仅形成有水箱开口部167的所述下部盖164暴露于用户,而当二段开放时,所述开放面169也将暴露于用户。
所述门组件200通过门滑动模块1300的工作而沿左右方向滑动。通过门组件200的滑动将整个水箱开口部167露出的状态定义为一段开放,以及将所述开放面169露出的状态定义为二段开放。
机壳组件100在所述一段开放时露出的正面定义为第一开放面OP1,以及机壳组件在所述二段开放时露出的正面定义为第二开放面OP2。
《近距离风扇组件的构成》
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是用于相对于所述机壳组件100向侧方吐出空气的构成。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向用户提供间接风。
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配置在所述热交换组件500的前方。
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安装有沿上下方向堆叠的多个风扇310。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所述风扇310,并且沿上下方向堆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310使用四流式离心风扇。所述风扇310沿轴向吸入空气,并且沿周向吐出空气。
所述风扇310从后方吸入空气,然后沿周向和前方吐出空气。所述风扇310沿周向吐出空气,并且朝向前方吐出定向气流。
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包括:风扇壳体320,其前方和后方呈开口而形成,结合于所述机壳组件100;多个风扇310,结合于所述风扇壳体320,并且配置在所述风扇壳体320的内部;以及风扇引导件330,结合于所述风扇壳体320,用于将吐出到所述风扇310的空气相对于所述机壳组件100向侧方引导。
所述风扇壳体320被制造成正面和背面呈开口的盒子形状。所述风扇壳体320结合于所述机壳组件100。
所述风扇壳体320的正面配置成与所述门组件200相对。所述风扇壳体320的背面配置成与所述热交换组件500相对。
所述风扇壳体320的正面紧贴于所述门组件200以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壳体320的侧面的一部分暴露于外部。侧面吐出口301、302形成于所述暴露于外部的所述风扇壳体320。在所述侧面吐出口301、302配置有可以控制空气的吐出方向的侧面格栅151、152。所述侧面吐出口301、302分别配置在所述风扇壳体320的左侧和右侧。
所述风扇310配置在所述风扇壳体320的内部。多个所述风扇310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相对于上下方向堆叠成一排。
由于所述风扇310使用离心风扇,因此,从所述风扇壳体320的背面吸入空气之后沿周向吐出空气。
所述风扇引导件330将从所述风扇310吐出的空气引导至所述侧面吐出口301、302。由于所述风扇310使用离心风扇,因此,吐出到上侧和下侧的空气由所述风扇引导件330引导至所述侧面吐出口301、302。
<风扇的构成>
风扇310包括:轮毂312,旋转轴313结合于该轮毂312的中心;护罩314,与轮毂312隔开配置,并且在中央部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311;以及多个叶片316,配置在轮毂312和护罩314之间。
多个叶片316配置在轮毂312和护罩314之间。叶片316的前端与轮毂312的背面结合,以及后端与护罩314的正面结合。多个叶片316在周向上隔开配置。叶片316的截面优选为翼(airfoil)形状。
叶片316中空气流入的侧端称为前沿(leading edge)316a,以及空气流出的侧端称为后沿(trailing edge)316b。
叶片316形成为后沿316b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以使得吐出的空气在径向上朝向前方侧倾斜。叶片316可以形成为前沿316a比后沿316b-2短,以使得吐出的空气在径向上朝向前方侧倾斜。
轮毂312形成为越靠近中心越向下侧凸出的圆锥形状。马达盖318的后方插入到轮毂312的前方,并且风扇马达34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轮毂312的内部。利用这种结构,能够使风扇马达340和风扇310所占的前后方向的厚度最小化。
在轮毂312的中心结合有风扇马达340的旋转轴313,该风扇马达340配置在轮毂312的上侧。轮毂312位于护罩314的前方侧,并且所述轮毂312与护罩314隔开。在轮毂312的背面结合有多个叶片316。
从顶部观察时,所述旋转轴313优选配置在机壳组件100的左右中间。从顶部观察时,所述旋转轴313可以配置在沿前后方向贯通正面吐出口的中心的中心轴C1线上。
轮毂312形成为外周端朝向与吸入口31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轮毂312的外周端是指轮毂312的前端外周。轮毂312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A优选与左右方向成约45度。轮毂312的外周端朝向前方侧倾斜地形成,以使得空气朝向前方侧倾斜地吐出。
轮毂312的横截面形成为从中央部到轮毂312的外周端为止朝向与吸入口31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直线Ah形状。优选地,轮毂312的纵截面形成为从多个叶片316中的每一个的前沿316a相连接的部分到外周端为止倾斜的直线Ah形状。轮毂312形成为从中央部到外周端为止的直径恒定地增加。优选地,轮毂312形成为从多个叶片316中的每一个的前沿316a相连接的部分到外周端为止的直径恒定地增加。
护罩314形成为在中央部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圆形的吸入口311的碗(bowl)形状。护罩314的吸入口311配置成面向机壳组件100的吸入口101。
*163即,风扇壳体320的流入口322形成于与护罩314的吸入口311相对应的部分。吸入口311的直径优选大于风扇壳体320的流入口322的直径。护罩314在吸入口311的外周部分形成有向后方侧垂直凸出的吸入引导件314a。
护罩314隔开配置在轮毂312的后方侧。在护罩314的正面结合有多个叶片316。
护罩314的外周端形成为朝向与吸入口31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护罩314的外周端是指护罩314的前端外周。护罩314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Sh优选与水平方向成约45度。护罩314的外周端形成为向前方倾斜,以使得空气向前方倾斜地吐出。护罩314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优选与轮毂312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基本上平行。
护罩314的纵截面形成为从吸入引导件314a的上端到护罩314的外周端为止朝向与吸入口31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直线Ch形状。优选地,护罩314的纵截面形成为从多个叶片316中的每一个的前沿24b-1相连接的部分到外周端为止倾斜的直线Ch形状。护罩314形成为从吸入引导件314a的上端到外周端为止的直径恒定地增加。优选地,护罩314形成为从多个叶片316中的每一个的前沿24b-1相连接的部分到外周端为止的直径恒定地增加。
护罩314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Sh优选与轮毂312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A基本上平行。护罩314的纵截面的倾斜的直线Ch部分优选与轮毂312的纵截面的倾斜的直线Ah部分基本上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护罩314与轮毂312之间的间隔形成为朝向外周端逐渐变宽。
《远距离风扇组件的构成》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是用于相对于所述机壳组件100向前方吐出空气的构成。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向用户体用直接风。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配置在所述热交换组件500的前方。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堆叠在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的上侧。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将空气吐出到形成于所述门组件200的正面吐出口201。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提供可以沿上、下、左、右或对角线方向旋转的结构。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能够将空气吐出到室内空间的远处,以提高室内空气的循环。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包括:风扇基座410,在背面侧形成有风扇吸入口411,通过热交换组件500的空气吸入到该风扇吸入口411;风扇420,配置在所述风扇基座410的前方,用于将从所述风扇吸入口411吸入的空气沿斜流方向吐出;风扇壳体430,配置在所述风扇基座410的前方,并且与所述风扇基座410结合,用于将由所述风扇420加压的空气引导至前方;风扇马达440,安装于所述风扇壳体430,并且通过马达轴与所述风扇420连接,以旋转所述风扇420;吐出格栅450,位于所述风扇壳体430的前方,用于控制通过所述风扇壳体430引导的空气的吐出方向;引导壳体460,结合于所述风扇壳体320和机壳组件100中的任一个,用于引导所述风扇壳体430的前后方向移动;以及风扇壳体促动器470,在所述风扇壳体430移动时提供驱动力。
组装成一个构造物的所述风扇基座410、风扇420、风扇壳体430、风扇马达440定义为风扇壳体组件。
所述远距离风扇组件400还包括倾斜组件,用于使所述吐出格栅450相对于所述风扇壳体组件向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和对角线等所有方向自由地相对旋转。
《门组件的构成》
所述门组件200包括:前部面板210,形成有正面吐出口201;面板模块1100,结合于所述前部面板210的背面,并且形成有与所述正面吐出口201连通的面板吐出口1101;门盖组件1200,配置在所述面板模块1100,用于开闭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和正面吐出口201;门滑动模块1300,配置在所述面板模块1100,用于使所述面板模块1100相对于所述机壳组件100沿左右方向移动;摄像头模块1900,配置在所述面板模块1100的上侧,用于拍摄室内的图像;以及线缆引导件1800,其上端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到所述门盖组件1200,以及下端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到所述面板模块组件1100,并且在其中收纳连接到所述门盖组件1200的线缆。
所述门组件200可以相对于所述机壳组件沿左右方向移动。
所述正面吐出口201配置在前部面板210,并且沿前后方向开口。所述面板吐出口1101配置在面板模块1100,并且沿前后方向开口。
正面吐出口201与面板吐出口1101的面积和形状相同。正面吐出口201位于比面板吐出口1101的更靠前方的位置。
并且,所述门组件200还包括显示器模块1500,安装于所述面板模块1100,用于在所述前部面板210上视觉地提供室内机的信息。
所述显示器模块1500配置在所述前部面板1100的背面,并且可以透过所述前部面板1100向用户提供视觉信息。
与此不同,所述显示器模块1500贯通所述前部面板1100部分地露出,并且可以通过露出的显示器向用户提供视觉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器模块1500的信息通过形成于前部面板210的显示器开口部202传达至用户。
《前部面板的构成》
所述前部面板210配置在室内机的正面。前部面板210包括:前部面板主体212;正面吐出口201,在所述前部面板主体212的前后方向上开口;显示器开口部202,在所述前部面板主体212的前后方向上开口;第一前部面板侧面214,配置在所述前部面板主体212的左侧,并且覆盖所述面板模块1100的左侧面;以及第二前部面板侧面216,配置在所述前部面板主体212的右侧,并且覆盖所述面板模块1100的右侧面。
所述前部面板210形成为上下长度相对于左右宽度非常长。在本实施例中,前部面板210的上下长度相对于左右宽度是3倍以上。并且,所述前部面板210形成为前后厚度相对于左右宽度非常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部面板210的前后厚度相对于左右宽度是1/4以下。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器开口部202位于正面吐出口201的下侧。与本实施例不同,显示器开口部202可以位于正面吐出口201的上侧。
所述正面吐出口201和显示器开口部202在上下方向上排列。连接正面吐出口201的中心和显示器开口部202的中心的假想的中心轴C1竖直地配置。所述前部面板210相对于所述中心轴C1左右对称。
所述摄像头模块1900的摄像头1950配置在所述中心轴C1上。
正面吐出口201形成为圆形。所述正面吐出口201的形状与转向格栅3450的正面形状相对应。隐藏在机壳组件100内部的转向格栅3450通过所述正面吐出口201暴露于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不仅仅是正面吐出口201选择性地开放以暴露转向格栅3450,此外,所述转向格栅3450贯通所述正面吐出口201以凸出到所述前部面板210的前方。
当所述转向格栅3450凸出到前部面板210的前方时,能够使通过转向格栅3450的空气与前部面板210之间的干扰最小化,并且能够使吐出空气流向更远处。
所述第一前部面板侧面214从前部面板主体212的左侧边缘向后方侧凸出,并且覆盖固定到前部面板主体212的背面的面板模块1100的左侧面。
所述第二前部面板侧面216从前部面板主体212的右侧边缘向后方侧凸出,并且覆盖固定到前部面板主体212的背面的面板模块1100的右侧面。
所述第一前部面板侧面214和第二前部面板侧面216阻止面板模块1100的侧面暴露于外部。
并且,还配置有从所述第一前部面板侧面214的后方侧端向第二前部面板侧面216侧凸出的第一前部面板端部215。还配置有从所述第二前部面板侧面216的后方侧端向第一前部面板侧面214侧凸出的第二前部面板端部217。
第一前部面板端部215和第二前部面板端部217位于所述面板模块1100的背面。即,面板模块1100位于前部面板主体212和前部面板端部215、217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前部面板主体212与前部面板端部215、217之间的间隔定义为前部面板的内部间隔I。所述内部间隔I小于前部面板210的前后厚度。
并且,第一前部面板端部215和第二前部面板端部217配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彼此隔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部面板端部215和第二前部面板端部217之间的间隔定义为前部面板的开放间隔D。所述前部面板210的开放间隔D小于前部面板210的左右宽度W。
在本实施例中,前部面板主体212与前部面板端部215、217平行地配置。前部面板主体212与前部面板侧面214、216交叉,在本实施例中,两者正交。所述前部面板侧面214、216沿前后方向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前部面板210的前部面板主体212,前部面板侧面214、216以及前部面板端部215、217一体地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整个前部面板210由金属材质形成。特别地,整个所述前部面板210整体为铝材质。
因此,所述前部面板侧面214、216从前部面板主体212向后方侧弯折,以及前部面板端部215、217从前部面板侧面214、216相向地弯折。
为了容易地折弯整体由金属材质形成的所述前部面板210,在前部面板主体212和第一前部面板侧面214之间的弯折部位形成有第一折弯槽(未示出),以及在前部面板主体212和第二前部面板侧面216之间的弯折部位可以形成有第二折弯槽213a。
并且,在第一前部面板侧面214和第一前部面板端部215之间的弯折部位形成有第三折弯槽(未示出),以及在第二前部面板侧面216和第二前部面板端部217之间的弯折部位可以形成有第四折弯槽213b。
所述各个折弯槽可以沿前部面板210的上下长度方向较长地延伸而形成。所述各个折弯槽优选位于弯折部位的里侧。当未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折弯槽213a时,难以使前部面板主体212与前部面板侧面的夹角形成为直角。另外,当未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折弯槽213a时,前部面板主体212与前部面板侧面的弯折部分不能平坦地形成,并且在弯折过程中可能会向任意方向凸出或变形。所述第三和第四折弯槽213b也执行与第一和第二折弯槽213a相同的功能。
在如上所述制造的前部面板210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形成有面板上部开口部203和面板下部开口部20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部面板210由一块金属板弯折而制成,因此,面板上部开口部203和面板下部开口部204形成为相同的面积和形状。
所述面板模块110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前部面板主体212和前部面板端部215、217之间的间隔。所述面板模块1100可以通过所述面板上部开口部203或面板下部开口部204插入。所述面板模块1100可以由贯通前部面板端部215、217的紧固构件(未示出)固定。
所述摄像头模块1900插入到所述面板上部开口部203,并且位于所述面板模块1100的上侧。所述摄像头模块1900可以关闭所述面板上部开口部203。
所述摄像头模块1900位于正面吐出口201的上侧,并且配置在所述前部面板210的背面。所述摄像头模块1900由前部面板210隐藏。摄像头模块1900仅在工作期间暴露于前部面板210的上侧,而当不工作时隐藏在前部面板210的背面。
所述前部面板端部215、217围绕摄像头模块1900的侧面和背面,并且紧固构件(未示出)贯通所述前部面板端部215、217并紧固到摄像头模块1900。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上部开口部203的左右宽度与摄像头模块1900的左右宽度相同地形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面板上部开口部203的左右宽度与面板模块1100的左右宽度相同地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上部开口部203的前后厚度与摄像头模块1900的前后厚度相同地形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面板上部开口部203的前后厚度与面板模块1100的前后厚度也相同地形成。
因此,所述摄像头模块1900和面板模块1100位于前部面板主体212和前部面板端部215、217之间,并且可以支撑于前部面板主体212和前部面板端部215、217。
图5是图4所示的加湿组件和水箱组装到下部机壳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湿组件的后方侧立体图。图7是示出图3所示的下部机壳的内部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加湿组件和水箱的剖视图。图9是图8的立体图。图10是图6所示的加湿风扇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图6所示的一对扩散器的主视图。图12是图6所示的一对扩散器的后视图。图13是图6所示的扩散器的安装示例图。图14是图13的扩散器的放大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扩散器出口的周边结构的放大图。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扩散器中的空气流的示例图。图17是图11所示的扩散器壳体的扩散器出口的上侧剖视图。图18是图11所示的扩散器壳体的扩散器出口的下侧剖视图。
《加湿组件的构成》
所述加湿组件2000向所述风扇组件300、400的吐出流路提供水分,并且所提供的水分可以吐出到室内。所述加湿组件2000可以根据控制部的操作信号选择性地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由所述加湿组件2000供应的水分可以直接被供应到侧面吐出口301、302。由所述加湿组件2000供应的水分可以处于雾化的状态或蒸汽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加湿组件2000将水箱2100中的水转换成蒸汽并将其供应到吐出流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2000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的内部下侧,具体地位于下部机壳120的内部。
所述加湿组件2000安装于基座110,并且由所述下部机壳120围绕。排水盘140位于所述加湿组件2000的上侧,并且由所述加湿组件2000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引导件2400直接流向侧面吐出口301、302。即,安装有所述加湿组件2000的空间和上部机壳110内部的空间被分隔。
所述加湿组件2000包括:水箱2100,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用于存储水;蒸汽发生器2300,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接收存储在所述水箱2100中的水,并且将存储在内部的水转换成蒸汽以产生加湿空气;加湿风扇2500,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并且与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结合,用于将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600的过滤空气供应到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蒸汽引导件2400,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并且将由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产生的加湿空气通过独立的流路引导至所述机壳组件100的侧面吐出口301、302;供水组件2200,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并且可拆卸地安装有所述水箱2100,该供水组件2200用于将所述水箱2100中的水提供到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倾斜组件,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或供水组件2200,根据电信号选择性地使所述水箱2100向前方倾斜,并且使向前方倾斜的水箱返回到原始位置;以及排水组件2700,连接于所述供水组件2200和蒸汽发生器2300,用于将所述供水组件2200和蒸汽发生器2300中的水排至外部。
《蒸汽发生器的构成》
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从所述供水组件2200接收水以产生蒸汽。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通过对水进行加热来产生蒸汽,因此可以提供杀菌的蒸汽。
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包括:蒸汽壳体2310;蒸汽加热器2320,配置在所述蒸汽壳体2310内部,并且通过施加的电源来产生热量;供水部2314,配置在所述蒸汽壳体2310,并且与所述供水组件2200的腔室壳体管2214连接以接收水;蒸汽吐出部2316,配置在所述蒸汽壳体2310,并且与所述蒸汽引导件2400连接,用于将在内部产生的蒸汽供应到所述蒸汽引导件2400;以及空气吸入部2318,配置在所述蒸汽壳体2310,并且与所述加湿风扇2500连接,用于从所述加湿风扇2500接收所述机壳组件100内部的过滤空气。
所述蒸汽壳体2310是与外部密封的结构。仅所述供水部2314和蒸汽吐出部2316与所述蒸汽壳体2310的内部连通。所述蒸汽壳体2310安装于基座130。
所述蒸汽壳体2310包括上部蒸汽壳体2311和下部蒸汽壳体2312。
所述上部蒸汽壳体2311具有上侧开放的形状,并且形成为向下侧凹入。所述下部蒸汽壳体2312具有下侧开放的形状,并且形成为向上侧凹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水部2314配置在下部蒸汽壳体2312,以及所述蒸汽吐出部2316配置在所述上部蒸汽壳体2311。
所述供水部2314从所述上部蒸汽壳体2311向所述供水组件2200侧凸出。所述供水部2314与腔室壳体管2214连接,并且横向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水部2314具有中空的管形状。
所述供水腔室2211内部的水通过自重流入到所述供水部2314。为此,所述供水部2314配置成低于所述腔室壳体管2214。特别地,所述供水部2314配置成低于或等于所述腔室壳体管2214的外侧端2214b。
特别地,所述供水部2314连接于所述下部蒸汽壳体2312的最下侧。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供水部2314不配置单独的阀。
由于所述供水部2314和腔室壳体管2214是连通的结构,因此,所述供水腔室2211的水位与所述蒸汽壳体2310的水位可以相同地形成。
具体地,当将充分的水供应到所述蒸汽壳体2310的内部时,所述供水腔室2211的水位与所述蒸汽壳体2310的水位相同地形成,并且所述供水组件2200的供水浮子2220随着水位上升而上升,从而所述供水浮子2220可以关闭供应水的中间孔225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腔室壳体管2214配置在所述蒸汽加热器2320的高度以内。所述腔室壳体管2214配置成低于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的最大水位。
所述中间孔2258配置成高于蒸汽发生器2300的最大水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孔2258与所述蒸汽加热器2320的上端形成隔开距离H。
所述蒸汽吐出部2316与所述上部蒸汽壳体2311的内部连通。所述蒸汽吐出部2316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上部蒸汽壳体2311。所述蒸汽吐出部2316从所述上部蒸汽壳体2311的上侧面向上侧凸出以与所述蒸汽引导件2400连接。
所述空气吸入部2318配置在所述蒸汽壳体2310,更具体地配置在上部蒸汽壳体2311。所述空气吸入部2318与上部蒸汽壳体2311的内部连通,并且从所述加湿风扇2500供应的空气流入该空气吸入部2318。
所述空气吸入部2318从所述上部蒸汽壳体2311的上侧面向上侧凸出以与所述加湿风扇250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吸入部2318配置在蒸汽吐出部2316的后方。所述空气吸入部2318配置成比蒸汽吐出部2316更靠近加湿风扇2500。
所述空气吸入部2318与所述加湿风扇2500连接,并且从所述加湿风扇2500接收过滤空气。所述空气吸入部2318接收通过过滤器组件600过滤的空气。供应到所述空气吸入部2318的过滤空气流入到蒸汽壳体2310内部,并且与所述蒸汽壳体2310内部的蒸汽一起被吐出到蒸汽吐出部2316。
当一般空气而不是过滤空气流入到所述蒸汽壳体2310内部时,所述蒸汽壳体2310的内部很可能会繁殖霉菌等。
在本实施例中,供应到所述蒸汽壳体2310内部的空气限于过滤空气,因此,当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不工作时,能够使其内部被细菌或霉菌等污染最小化。
在本实施例的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中,由于加湿风扇2500的气流供应到其内部,并且将蒸汽推出蒸汽壳体2310,因此,能够使蒸汽的流动压力最大化。
与本实施例不同,如果是加湿风扇从所述蒸汽壳体外部抽吸蒸汽的结构,则蒸汽壳体内部的蒸汽可能无法顺畅地排出。
如果由蒸汽发生器2300产生的蒸汽没有迅速地流向侧面吐出口301、302时,则在蒸汽的移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结露。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加湿风扇2500在蒸汽发生器2300的空气吸入侧供应空气,因此,能够使蒸汽的流动过程中发生结露最小化。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加湿风扇2500的空气将蒸汽壳体2310内部的蒸汽推出蒸汽壳体2310,因此,可以确保充分的空气流速。
特别地,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即使在蒸汽的流动过程中发生了结露,也能够充分地确保使蒸汽流动的空气流速,因此,冷凝水可以通过空气的流速自然蒸发。
《蒸汽引导件的构成》
所述蒸汽引导件2400将蒸汽发生器2300的蒸汽供应到吐出流路。所述吐出流路包括通过远距离风扇组件400流动的空气流路、以及通过近距离风扇组件300流动的空气流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吐出流路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100,并且定义为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600的空气吐出到所述机壳组件100外部之前为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引导件2400将由蒸汽发生器2300产生的蒸汽引导至所述侧面吐出口301、302。所述蒸汽引导件2400提供与所述机壳组件100内部的空气分离的单独的流路。所述蒸汽引导件2400可以是管或管道的形状。
所述蒸汽引导件2400包括:主蒸汽引导件2450,结合于蒸汽发生器2300,用于接收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的加湿空气;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结合于所述主蒸汽引导件2450,用于将通过所述主蒸汽引导件2450供应的加湿空气中的一部分引导至第一侧面吐出口301;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结合于所述主蒸汽引导件2450,用于将通过所述主蒸汽引导件2450供应的加湿空气中的其余部分引导至第二侧面吐出口302;第一扩散器2430,与所述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组装到一起,并且配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吐出口301,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供应的加湿空气吐出到所述第一侧面吐出口301;以及第二扩散器2440,与所述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组装到一起,并且配置在所述第二侧面吐出口302,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供应的加湿空气吐出到所述第二侧面吐出口302。
与本实施例不同,所述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和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可以直接结合于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配置有与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和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结合的相应的蒸汽吐出部。
另外,与本实施例不同,可以提供仅配置有一个分支引导件,并且所述一个分支引导件结合于一个扩散器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扩散器可以仅配置于第一侧面吐出口和第二侧面吐出口中的任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器配置在侧面吐出口,但是也可以安装于所述正面吐出口。即,所述扩散器的安装位置不限于侧面吐出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蒸汽引导件2450形成为管道形状。所述主蒸汽引导件2450将空气从下侧引导至上侧。所述主蒸汽引导件2450将从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供应的空气(蒸汽和过滤空气混合的空气)提供到所述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和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
从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供应的空气(蒸汽和过滤空气混合的空气)从所述主蒸汽引导件2450分支到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和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
所述主蒸汽引导件2450的下端结合于蒸汽壳体2310的蒸汽吐出部2316。所述主蒸汽引导件2450的上端与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和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结合。
所述主蒸汽引导件2450的下侧呈开口。在所述主蒸汽引导件2450的上侧配置有:第一引导件结合部2451,所述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组装到该第一引导件结合部2451;以及第二引导件结合部2452,所述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组装到该第二引导件结合部2452。
所述第一引导件结合部2451和第二引导件结合部2452沿上下方向贯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件结合部2451和第二引导件结合部2452形成为管形状。
所述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引导件结合部2451的横截面相对应的管形状。所述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形成为与所述第二引导件结合部2451的横截面相对应的管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当从机壳组件100的正面观察时所述主蒸汽引导件2450向一侧(左侧)偏置而配置,因此,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和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的长度不同地形成。
优选向所述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和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供应均等的空气。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不同地制造所述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和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的管径,以均等地形成所述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和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的流量。
例如,可以使长度较短的蒸汽引导件的管径较小,以及长度较长的蒸汽引导件的管径较大,以均等地形成流量。
所述第一扩散器2430和第二扩散器2440在左右方向上对称。
所述第一扩散器2430与所述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组装到一起,并且配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吐出口301。所述第一扩散器2430通过所述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将与蒸汽一起供应的空气吐出到所述第一侧面吐出口301。
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通过对水进行加热来产生蒸汽,因此,蒸汽的温度形成为高温。从所述第一扩散器2430和第二扩散器2440吐出的加湿空气的温度可以根据室内温度而不同,但是可以在50度至70度之间。从所述第一扩散器2430和第二扩散器2440吐出的加湿空气可能会导致用户烫伤。
因此,在所述加湿组件的工作期间,必须运转所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将从侧面格栅151、152吐出的空气与加湿空气混合以降低加湿空气的温度。
因此,从所述扩散器2430、2440吐出的加湿空气与从侧面吐出口301、302吐出的空气混合。
所述第一扩散器2430将包含蒸汽的过滤空气承载到从第一侧面吐出口301吐出的空气进行排出。通过所述第一侧面吐出口301吐出的空气的流速和压力大于从所述第一扩散器2430吐出的空气的流速或压力。
从所述第一侧面吐出口301吐出的空气能够使从所述第一扩散器2430吐出的蒸汽扩散地更远。所述第二扩散器2440也以相同的原理工作。
由于从所述侧面吐出口301、302吐出的空气的流速和压力形成为大于从扩散器2430、2440吐出的空气的流速和压力,因此,能够使由于蒸汽引起的侧面吐出口301、302周边的结露最小化。
所述第二扩散器2440与所述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组装到一起,并且配置在所述第二侧面吐出口302。所述第二扩散器2440通过所述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将与蒸汽一起供应的空气吐出到所述第二侧面吐出口302。
由于所述第一扩散器2430和第二扩散器2440是相同的结构,因此,以第一扩散器2430为例进行描述。
所述第一扩散器2430从下侧将与蒸汽一起供应的空气吐出到侧面吐出口。
所述扩散器(在本实施例中,指第一扩散器和第二扩散器)包括:扩散器壳体2460,在其内部形成有空间,并且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指下侧)呈开口;扩散器出口2431、2441,贯通所述扩散器壳体2460而形成;扩散器紧固部2432、2442,配置在所述扩散器壳体2460的外侧,并且与所述机壳组件100紧固到一起;扩散器入口2433、2443,配置在所述扩散器壳体2460,并且与所述蒸汽引导件2420、2430组装到一起;上部扩散器挡板2434,配置在所述扩散器壳体2460,位于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2441的上侧,并且向下侧凸出;以及下部扩散器挡板2435,配置在所述扩散器壳体2460,位于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的下侧,并且向上侧凸出。
为了便于说明,当需要区分第一扩散器2430和第二扩散器2440的扩散器出口时,定义为第一扩散器出口2431和第二扩散器出口2441。同样地,当需要区分第一扩散器2430和第二扩散器2440的扩散器入口时,定义为第一扩散器入口2433和第二扩散器入口2443。
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形成为狭缝形状。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地延伸。沿着扩散器壳体2460的长度方向可以配置有多个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配置成朝向左侧或右侧。
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配置在机壳组件100的侧面吐出口301、302附近。
所述第一扩散器出口2431配置成朝向机壳组件100的左侧,以及所述第二扩散器出口2441配置成朝向机壳组件100的右侧。
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器出口2431配置在比侧面吐出口301、302更靠前的位置,从而可以通过从所述侧面吐出口301、302吐出的气流使加湿空气流向更远处。
在所述扩散器壳体2460的内部形成有扩散器空间2461。所述扩散器空间2461与所述扩散器入口2433和扩散器出口2431连通。
所述扩散器空间2461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地延伸。从横截面观察时,所述扩散器空间2461形成为内侧较宽且外侧较窄。
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配置在所述扩散器空间2461的外侧。所述扩散器入口2433配置在所述扩散器空间2461的下侧。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器入口2433形成为管形状。
所述扩散器入口2433插入到蒸汽引导件2420的内部。所述扩散器入口2433插入到蒸汽引导件2420的内部是为了防止在扩散器壳体2460内部产生的冷凝水泄漏到外部。
在所述扩散器壳体2460内部形成的冷凝水通过所述自重向下侧流动,并且通过扩散器入口2433移动到蒸汽引导件2420,然后经过主蒸汽引导件2450可以被回收到蒸汽发生器2300。
在所述加湿风扇2500的工作期间,扩散器壳体2460内部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流动的空气自然蒸发。当所述加湿风扇2500不工作时,在扩散器壳体2460内部形成的冷凝水可以被回收到蒸汽发生器2300,并且可以通过排水组件排出到外部。
所述扩散器壳体2460提供能够将在其内部形成的冷凝水引导至下侧的结构。为此,构成所述扩散器空间2461的扩散器上部壁2462和扩散器下部壁2464形成倾斜面。
所述扩散器上部壁2462是形成为外侧较高且内侧较低的倾斜面。所述扩散器上部壁2462形成扩散器壳体2460的上侧壁。所述扩散器空间2461形成于所述扩散器上部壁2462的下侧。所述扩散器上部壁2462相对于左右方向形成斜坡。在所述扩散器上部壁2462形成的冷凝水可以沿着扩散器上部壁2462的斜坡容易地向下侧移动。
所述扩散器下部壁2464是形成为外侧较高且内侧较低的倾斜面。所述扩散器下部壁2464形成扩散器壳体2460的下侧壁。所述扩散器空间2461形成于所述扩散器下部壁2464的上侧。所述扩散器下部壁2464相对于左右方向形成斜坡。在所述扩散器下部壁2464形成的冷凝水可以沿着扩散器下部壁2464的斜坡容易地向下侧移动。
并且,所述扩散器壳体2460提供可以防止在其内部形成的冷凝水吐出到外部的结构。
在所述扩散器壳体2460形成的冷凝水可能会因从加湿风扇2500供应的空气的流动压力而飞出扩散器2430、2440。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所述上部扩散器挡板2434和下部扩散器挡板2435配置在扩散器壳体2460。
所述上部扩散器挡板2434配置在所述扩散器上部壁2462,并且从所述扩散器上部壁2462向下侧凸出。
所述上部扩散器挡板2434优选配置在所述扩散器上部壁2462的外侧。所述上部扩散器挡板2434配置在所述扩散器上部壁2462的最外侧,从所述扩散器上部壁2462的最上侧向下侧凸出,并且从扩散器上部壁2462沿前后方向延伸。
上部扩散器挡板2434阻挡扩散器出口的上侧一部分以限制冷凝水的移动。由于空气的流动压力而沿着所述扩散器上部壁2462被推动到外侧的冷凝水被上部扩散器挡板2434阻挡,从而被阻止吐出到外部。
所述下部扩散器挡板2435配置在所述扩散器下部壁2464,并且从所述扩散器下部壁2464向上侧凸出。
所述下部扩散器挡板2435优选配置在所述扩散器下部壁2464的外侧。所述下部扩散器挡板2435配置在所述扩散器下部壁2464的最外侧,从所述扩散器下部壁2464的最上侧向上侧凸出,并从扩散器下部壁2464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下部扩散器挡板2435遮挡扩散器阻挡扩散器出口的下侧一部分以限制冷凝水的移动。由于空气的流动压力而沿着所述扩散器下部壁2464被推动到外侧的冷凝水被下部扩散器挡板2435阻挡,从而被阻止吐出到外部。
并且,所述扩散器壳体2460包括: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形成扩散器空间2461的正面,并配置成朝向前方;以及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形成扩散器空间2461的背面,并且配置成朝向后方,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包括从所述外侧端2463a向前方凸出的凸出部2466。
所述扩散器空间2461形成于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和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之间。
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面2463c配置成朝向上部盖16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面2463c与所述上部盖162形成夹角A2。与本实施例不同,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面2463c紧贴于所述上部盖162的背面,其夹角可以形成为零。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内侧面2463b形成扩散器空间2461。
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位于马达盖318的前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面2465c紧贴于马达盖318的正面。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内侧面2465b形成所述扩散器空间2461。
所述马达盖318的外侧端延伸至侧面格栅151、152。所述马达盖318的外侧端将吐出空气引导至所述侧面格栅151、152。
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配置在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和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之间。
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由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和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而形成。
为了形成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和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在前后方向上形成隔开距离D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比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更向外侧凸出。形成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和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在左右方向上的隔开距离D2。
形成从所述外侧端2463a到所述凸出部2466的前方侧末端2466a为止的长度D3。
形成从所述凸出部2466的前方侧末端2466a到前部面板端部的背面217a为止的隔开距离D4。由于所述门组件200是相对于机壳组件100沿左右方向滑动的结构,因此,所述D4不能设置为零。如果D4为零,则在门组件200滑动时会发生摩擦和摩擦噪声。由于需要门组件200和机壳组件100的组装公差或制造公差,因此,即使使D4为1mm,实际上也难以制造。因此,从技术方面考虑,所述D4优选设置在2mm以上。
形成从所述外侧端2463a到所述第二前部面板侧面216的外侧面216a为止的隔开距离D5。
通过将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配置在门组件100的左右宽度内,能够使所述门组件200表面的结露最小化。
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优选不凸出到门组件200外。当所述外侧端2463a凸出到门组件200外时,从侧面格栅吐出的吐出空气使加湿空气向前方流动的力会增加。由此,可能会在所述前部面板侧面引起结露。
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可以相对于前后方向与侧面格栅151、152配置在同一条线上,或者可以配置在比所述侧面格栅151、152更靠内侧的位置。
更准确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配置在比配置于侧面格栅151、152的叶片155的外侧端155a更靠侧方外侧的位置。并且,前部面板侧面配置在比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更靠侧方外侧的位置。
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位于比所述叶片155的外侧端155a或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更靠侧方内侧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位于叶片155的左右方向长度内。
多个叶片155形成叶片间隔BG。所述多个叶片155中配置在最前方的叶片定义为第一叶片156。
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配置在所述第一叶片156的外侧端156a和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之间。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156的外侧端156a与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之间的间隔与所述叶片间隔BG相同地形成。
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2441配置在所述第一叶片156的外侧端156a和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之间。
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叶片156的外侧端156a更靠前方的位置,并且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配置在比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更靠前方的位置。
所述凸出部2466配置成围绕所述上部盖162的外侧边缘162a。即,从正面观察时,所述上部盖162位于第一扩散器2430的凸出部(未示出)和第二扩散器2440的凸出部2466之间。
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位于门组件100的左右宽度内。即,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不凸出到门组件100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216a外。所述D5优选形成为1mm以上。
在所述D5的情况下,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216a中的前部面板210的里侧方向定义为(+)长度,以及所述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216a的外侧方向定义为(-)长度。
如果与所述前部面板210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216a配置在同一条线上(D5=0),则在所述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216a表面可能会发生结露。
当所述D5为大于1mm的值时,能够有效地减少结露。这是因为随着所述D5的值增加,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与所述前部面板210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216a之间的距离也会增加。
并且,为了使所述前部面板210的第一前部面板侧面214和第二前部面板侧面216表面的结露最小化,所述D3和D4的合计长度较重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D3和D4的合计长度DL形成为5mm以上。
例如,如果所述D3为3mm,则D4应为2mm以上,如果D4为2mm,则所述D3应为3mm。
当所述合计长度DL为5mm以上时,能够抑制结露。
由于所述合计长度DL越长,则侧面格栅151、152的前方长度越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合计长度DL优选形成为5mm以上且10mm以下。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设计公差和制造公差,所述D3形成为6mm至7mm,考虑到组装公差,所述D4形成为2mm至3mm,并且所述合计长度DL设置为8mm至10mm。
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紧贴于覆盖上部机壳110的正面的上部盖162。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位于上部盖162的后方,并且紧贴于上部盖162的背面。
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围绕上部盖162的侧面边缘162a而形成。由于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围绕上部盖162的侧部,因此,可以防止所述上部盖162的侧面暴露于外部。
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凸出部2466与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形成台阶,并且向前方凸出。
*337因此,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凸出部2466暴露于外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凸出部2466定义为扩散器壳体装饰部。
所述扩散器壳体装饰部配置在门组件200的背面边缘,并且不比门组件200的侧面边缘更向侧方凸出。
由于所述扩散器壳体装饰部比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更向侧方凸出而配置,因此,能够提高从扩散器2430吐出的加湿空气的直进性。
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配置在比侧面格栅151、152更靠内侧的位置。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相对于前后方向配置在侧面格栅151、152和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之间。
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沿侧面格栅151、152的倾斜方向配置,并且使与通过侧面吐出口301、302吐出的空气之间的阻力最小化。
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优选沿左右方向配置。通过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沿左右方向配置,能够提高包含蒸汽的空气朝向侧方的直进性。
所述上部盖162和前部面板主体212平行地配置。
从横截面观察时,以所述前部面板主体212的正面200a为基准,所述正面200a与侧面格栅151、152的叶片155的夹角定义为A1。所述夹角A1配置成朝向前方,并且可以形成在40度至50度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A1形成为45度。
从横截面观察时,以所述前部面板主体212的正面200a为基准,所述正面200a与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夹角定义为A2。
所述夹角A2可以形成为0度以上且40度以下。
所述夹角A1和夹角A2的差越大,越能够抑制在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表面发生的结露。因此,所述夹角A2优选为0度,在本实施例中,夹角A2形成为5度。
从横截面观察时,以所述前部面板主体212的正面200a为基准,所述正面200a与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夹角定义为A3。
所述夹角A3优选形成为小于叶片155的角度。
考虑到所述夹角A2,所述夹角A3形成为大于A2且小于A1。
当所述夹角A3大于叶片155的倾斜角A1时,会对流向所述侧面格栅的空气产生阻力。
所述护罩314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Sh与前部面板主体212的正面200a形成夹角B1。
所述轮毂312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A与所述前部面板主体212的正面200a形成夹角B2。
所述护罩314的夹角B1优选与所述叶片155的夹角A1相同地形成。所述轮毂312的夹角B2优选与所述叶片155的夹角A1相同地形成。
仅在所述护罩314的方向Sh、轮毂312的方向A和叶片155的方向A1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才能使空气的流动阻力最小化。
在本实施例中,使轮毂312的方向A和叶片155的方向A1相同地形成,并且使护罩314的方向Sh形成为比所述夹角A1平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面格栅的多个叶片155全部配置在所述护罩314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Sh和轮毂312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A之间。
即,所述叶片155位于比所述护罩314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Sh更靠后方的位置,并且所述叶片155位于比所述轮毂312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A更靠前方的位置。
并且,扩散器出口2431、2441位于比轮毂312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A更靠后方的位置。所述凸出部2466配置在比所述轮毂312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A更靠后方的位置。
因此,从横截面观察时,所述扩散器壳体2460内部的扩散器空间2461形成为内侧较宽且外侧较窄。从横截面观察时,所述扩散器空间2461可以形成为外侧尖锐的楔子形状。
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配置在所述扩散器空间2461的尖锐的部分。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配置在比侧面吐出口301、302更靠前方的位置。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配置在比门组件200更靠后方的位置,并且配置在比所述侧面格栅151、152更靠前方的位置。
所述侧面吐出口301、302朝向前方右侧和前方左侧吐出空气,并且加湿空气吐出到所述侧面吐出口301、302的前方。当向侧面吐出口301、302的前方吐出加湿空气时,能够使加湿空气流向更远处。
本实施例的加湿组件2000在提供加湿时,其水分的到达距离不仅仅取决于湿风扇2500的输出。当仅靠加湿风扇2500的输出使水分流向更远处时,必须增加加湿风扇2500的容量或者必须高速运转加湿风扇2500。
在本实施例中,当运转加湿组件2000时,能够将水分承载到近距离风扇组件300的气流以使其流向更远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输出容量较小的加湿风扇2500,也能够对室内的远处提供加湿。
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配置在侧面吐出口301、302的后方比配置在其前方更能使加湿空气流向更远处。
另一方面,从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吐出的加湿空气流HA与从所述叶片152吐出的吐出空气流DA可以交叉。为了使所述加湿空气流HA和吐出空气流DA交叉,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倾斜方向与叶片152的倾斜方向交叉。
《加湿风扇的构成》
所述加湿风扇2500吸入通过过滤器组件600的过滤空气并将其供应至蒸汽发生器2300,并且使过滤空气与由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产生的蒸汽一起流向蒸汽引导件2400。
所述加湿风扇2500产生气流,以从扩散器2430、2440吐出蒸汽和过滤空气(在本实施例中,称为加湿空气)。
所述加湿风扇2500包括:加湿风扇壳体2530,吸入通过过滤器组件600的过滤空气,并且将所述吸入的过滤空气引导至蒸汽发生器2300;清洁吸入管道2540,其下侧连接于所述加湿风扇壳体2530,以及上侧配置在所述过滤器组件600的前方,以将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600的过滤空气提供到所述加湿风扇壳体2530;加湿叶轮2510,配置在所述加湿风扇壳体2530的内部,用于使所述加湿风扇壳体2530的过滤空气流向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以及加湿马达2520,配置在所述加湿风扇壳体2530,用于旋转所述加湿叶轮2510。
所述清洁吸入管道2540将通过过滤器组件600的过滤空气提供到所述加湿风扇壳体2530。
所述过滤器组件600配置在上部机壳110,以及加湿风扇2500配置在下部机壳120,因此,两者存在高度差。即,过滤器组件600位于加湿风扇2500的上部。
特别地,通过过滤器组件600的过滤空气流向近距离风扇组件300,而不流向或者难以流向下部机壳120。具体地,由于下部机壳120不具有吐出空气的部分,因此,除非人为地供应空气,否则过滤空气不会流动到所述下部机壳120的内部或者不会在其内部循环。
此外,由于在上部机壳110的下侧配置有支撑热交换组件并且收集冷凝水的排水盘140,因此,上部机壳110内部的过滤空气流动到下部机壳120存在许多限制。
所述清洁吸入管道2540的上侧端位于上部机壳110内部,以及下端位于下部机壳120内部。即,所述清洁吸入管道2540提供用于使上部机壳110内部的过滤空气流动到下部机壳120内部的流路。
所述清洁吸入管道2540包括:第一清洁管道部2542,配置在上部机壳110内部,过滤空气吸入到该第一清洁管道部2542;以及第二清洁管道部2544,配置在所述下部机壳120内部,并且结合于加湿风扇壳体2530。
所述第一清洁管道部2542和第二清洁管道部2544一体地制造。
所述第一清洁管道部2542配置成朝向热交换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清洁管道部2544配置成朝向加湿风扇壳体25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洁管道部2542水平地配置,以及所述第二清洁管道部2544竖直地配置。
所述第一清洁管道部2542位于热交换组件的前方,并且配置成朝向过滤器组件6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洁管道部2542可以紧贴于热交换组件的正面。所述第一清洁管道部2542位于热交换组件的下部前方。所述第一清洁管道部2542形成有朝向热交换组件或过滤器组件600开口的第一清洁管道开口面2541。
所述第二清洁管道部2544将通过所述第一清洁管道部2542供应的过滤空气引导至所述加湿风扇壳体2530。所述第二清洁管道部2544的下端组装到所述加湿风扇壳体2530。
所述第二清洁管道部2544沿上下方向配置,并且可以沿上下方向横穿所述排水盘140而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清洁管道部2544位于排水盘140的前方。
所述第二清洁管道部2544形成有与后述的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的第一吸入开口面2552连通的第二清洁管道开口面2543。
所述加湿风扇壳体2530包括: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与清洁吸入管道2540结合,过滤空气吸入到该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并且在该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吸入空间2551;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与所述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结合以从所述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接收过滤空气,在该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的内部形成有第二吸入空间2561,并且在其内部配置有所述加湿叶轮2510,并且通过所述加湿叶轮2510的工作将过滤空气引导至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第一吸入开口面2552,形成于所述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与所述第一吸入空间2551连通,并且朝向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指上侧)开放;第二吸入开口面2562,形成于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与所述第二吸入空间2561连通,并且朝向另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指下侧)开放;第一吸入空间吐出部2553,贯通所述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和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并且使所述第一吸入空间2551和第二吸入空间2561连通;以及马达安装部2565,配置在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所述加湿马达2520安装到该马达安装部2565。
所述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朝向上侧形成有第一吸入开口面2552。所述清洁吸入管道2540连接于所述吸入开口面2552。相反,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朝向下侧形成有第二吸入开口面256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入开口面2552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吸入开口面2562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的下侧面2554形成为带弧度的形状,并且位于比所述第一吸入空间吐出部2553更靠下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的上侧面2564形成为带弧度的形状,并且位于比所述第一吸入空间吐出部2553更靠上侧的位置。
所述加湿马达2520的马达轴(未示出)贯通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并且组装到所述加湿叶轮2510。
所述马达安装部2565从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向后方侧凸出,并且加湿马达2520插入并安装到所述马达安装部2565。
形成有第一吸入空间2551的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与形成有第二吸入空间2561的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可以分别制造之后组装到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组装结构并且降低制造成本,将三个部分组装到一起以制造加湿风扇壳体2530。
所述加湿风扇壳体2530包括:第一加湿风扇壳体部2531,形成为围绕所述第一吸入空间2551的前方,并且构成所述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的一部分;第二加湿风扇壳体部2532,形成为围绕所述第一吸入空间2551的后方,并且形成为围绕所述第二吸入空间2561的前方,该第二加湿风扇壳体部2532形成有所述第一吸入空间吐出部2553,并且构成所述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的其余部分和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的一部分;以及第三壳体部2533,形成为围绕所述第二吸入空间2561的后方,该第三壳体部2533配置有所述马达安装部2565,并且构成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的其余部分。
由于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部2532在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和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中共同使用,因此,能够简化部件数量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在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部2532形成有第一吸入空间吐出部2553。所述第一吸入空间吐出部2553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部2532而形成。
所述第一吸入空间吐出部2553向加湿叶轮2510侧凸出,并且形成为圆形。
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部2532形成所述第一吸入空间吐出部2553,并且该第二加湿风扇壳体部2532形成有向所述加湿叶轮2510侧凸出的孔口部2534。
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部2532在前方配置有第一吸入空间2551,以及在后方配置有第二吸入空间2561。
所述加湿叶轮2510从中央侧吸入空气并且沿周向吐出空气的离心风扇。从所述加湿叶轮2510吐出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流向蒸汽发生器2300。
根据所述加湿马达2520的驱动的过滤空气的流动如下。
当所述加湿马达2520被驱动时,与所述加湿马达2520结合的加湿叶轮2510旋转。当所述加湿叶轮2510旋转时,在加湿风扇壳体2530内产生气流,并且通过清洁吸入管道2540吸入过滤空气。
通过所述清洁吸入管道2540吸入的过滤空气经过第一加湿风扇壳体2550的第一吸入空间2551和第一吸入空间吐出部2553流动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流动到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的空气被加湿叶轮2510加压,并且沿着所述第二加湿风扇壳体2560向下侧流动,然后通过第二吸入开口面2562流动到蒸汽发生器2300的内部。
通过所述蒸汽发生器2300的空气吸入部2318流动到蒸汽壳体2310内部的过滤空气与由蒸汽发生器2300产生的蒸汽一起被吐出到蒸汽吐出部2316。
从所述蒸汽吐出部2316吐出的加湿空气从主蒸汽引导件2450分支到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和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
流动到所述第一分支引导件2410的加湿空气通过第一扩散器2440吐出到第一侧面吐出口301,流动到所述第二分支引导件2420的加湿空气通过第二扩散器2450吐出到第二侧面吐出口302。
从所述第一侧面吐出口301吐出的加湿空气与通过近距离风扇组件300产生的风一起扩散到机壳组件100的左侧,以及从所述第二侧面吐出口302吐出的加湿空气与通过近距离风扇组件300产生的风一起扩散到机壳组件100的右侧。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扩散器的剖视图。
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所产生的结露是由气流方向产生的,并且为了使其最小化,优选在气流方向与直角方向之间形成最大的夹角,并且使气流所接触的面最小化。
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的扩散器可以将扩散器出口2431向前方侧移动预定距离,以抑制在前部面板侧面的结露。
在本实施例中,相比所述第一实施例,将所述扩散器出口2431进一步向门组件200侧移动2mm。
以下其余构成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扩散器的剖视图。
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的扩散器可以进一步增加所述凸出部2466的长度,以使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结露最小化。随着增加所述凸出部2466的长度,能够抑制所述结露。
以下其余构成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扩散器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扩散器可以将所述凸出部2466的左右方向长度缩短到预定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指2mm),以使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结露最小化。
以下其余构成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扩散器的剖视图。
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的扩散器在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形成向内侧凹入的端部2467,以及在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形成向内侧凹入的端部2468,以使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结露最小化。
通过所述端部2467缩短了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2463的外侧端2463a的长度。通过所述端部2467可以删除所述凸出部2466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凸出部2466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地延伸而形成,并且所述端部2467可以仅删除所述端部2467的整个长度中的一部分。
通过所述端部2468也缩短了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2465的外侧端2465a的长度。
通过所述端部2467、2468能够抑制所述结露。
以下其余构成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另外,本发明可以以如下形式实施。
即,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可以包括机壳、风扇组件、格栅、前部面板、加湿空气生成器和扩散器。
所述机壳形成内部空间,并且可以包括:吸入口,室内的空气通过该吸入口流入所述内部空间;以及吐出口,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通过该吐出口吐出到室内。所述风扇组件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并且可以将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吐出到所述吐出口。所述格栅配置在所述吐出口,并且可以引导由所述风扇组件吐出的吐出空气。所述前部面板可以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的前方。所述加湿空气生成器配置在所述机壳组件,并且可以通过气化存储在内部的水来产生加湿空气。所述扩散器与所述加湿空气生成器连接以接收所述加湿空气,并且可以吐出由所述加湿空气生成器供应的所述加湿空气。另外,所述扩散器包括吐出所述加湿空气的扩散器出口,所述扩散器出口可以相对于与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垂直的前后方向配置在所述前部面板和所述格栅之间。
所述前部面板和所述扩散器出口可以在所述前后方向上隔开。
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可以位于所述前部面板的左右宽度内。
所述前部面板可以由金属材质形成。
所述扩散器出口可以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的左侧面后端或右侧面后端更靠后方的位置。
所述格栅可以包括用于引导空气的吐出方向的叶片。
所述扩散器和所述叶片可以配置成从所述扩散器出口吐出的加湿空气的吐出方向与所述叶片的倾斜方向交叉。
所述扩散器可以包括前部扩散器壳体和后部扩散器壳体。
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可以形成所述扩散器的正面。
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可以形成所述扩散器的背面。
所述扩散器出口可以形成于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的外侧端和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的外侧端之间。
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可以配置有多个所述叶片。
从横截面观察时,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与所述叶片的倾斜方向可以形成第一夹角。
从横截面观察时,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与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可以形成第二夹角。
从横截面观察时,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与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可以形成第三夹角。
所述第三夹角可以大于所述第二夹角且小于所述第一夹角。
所述风扇组件可以包括轮毂、护罩和风扇。
在所述轮毂的中心可以结合有旋转轴。
所述护罩可以在所述轮毂的后方与所述轮毂隔开配置,并且在其中央部可以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
所述风扇可以包括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可以配置在所述轮毂和所述护罩之间。
从横截面观察时,所述护罩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与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可以形成所述第一夹角以下的第四夹角。
所述扩散器出口和所述多个叶片可以配置在所述轮毂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与所述护罩的外周端所朝的方向之间。
以所述前部面板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为基准,所述多个叶片中位于最前方的叶片的外侧端可以位于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的外侧端和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的外侧端之间。
所述前部面板可以包括前部面板主体和前部面板侧面。
所述前部面板主体可以形成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
所述前部面板侧面可以从所述前部面板主体的侧方边缘向后方侧延伸,并且可以形成所述前部面板的侧面。
所述扩散器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的外侧端向前方凸出的凸出部。
所述凸出部的前方侧末端与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后端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隔开距离可以是至少2mm。
所述凸出部的前方侧末端与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后端之间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隔开距离、以及所述凸出部的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的合计长度可以为5mm以上且10mm以下。
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凸出部可以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外侧面更靠里侧的位置。
所述前部面板可以包括前部面板主体和前部面板侧面。
所述前部面板主体可以形成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
所述前部面板侧面可以从所述前部面板主体的侧方边缘向后方侧延伸,并且可以形成所述前部面板的侧面。
所述扩散器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的外侧端向前方凸出的凸出部。
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可以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后端更靠后方的位置。
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可以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外侧面更靠里侧的位置。
尽管上面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形式制造,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技术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他特定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因此,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9)

1.一种空调的室内机,其中,包括:
机壳组件,形成有内部空间且正面是开放的,包括吸入口和吐出口,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吸入口流入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通过所述吐出口吐出到室内;
风扇组件,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将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向所述吐出口吐出;
格栅,配置在所述吐出口,引导由所述风扇组件吐出的吐出空气;
前部面板,覆盖所述机壳组件的正面;
加湿空气生成器,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通过使存储在内部的水汽化来生成加湿空气;以及
扩散器,与所述加湿空气生成器连接以接收所述加湿空气,并且吐出由所述加湿空气生成器供应的所述加湿空气,
所述扩散器包括吐出所述加湿空气的扩散器出口,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位于所述前部面板的左右宽度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前部面板和所述扩散器出口在与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垂直的前后方向上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扩散器包括:
前部扩散器壳体,形成所述扩散器的正面;以及
后部扩散器壳体,形成所述扩散器的背面,
所述扩散器出口形成于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的外侧端和所述后部扩散器壳体的外侧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前部面板包括:
前部面板主体,形成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以及
前部面板侧面,从所述前部面板主体的侧方边缘向后方侧延伸,并且形成所述前部面板的侧面,
所述扩散器还包括从所述前部扩散器壳体的外侧端向前方凸出的凸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凸出部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外侧面靠里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凸出部的前方侧末端与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后端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隔开距离为至少2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凸出部的前方侧末端与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后端之间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隔开距离和所述凸出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合计长度为5mm以上且10m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前部面板包括:
前部面板主体,形成所述前部面板的正面;以及
前部面板侧面,从所述前部面板主体的侧方边缘向后方侧延伸,并且形成所述前部面板的侧面,
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后端靠后方侧的位置,
所述扩散器出口的外侧端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侧面的外侧面靠里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前部面板由金属材质形成,
所述扩散器出口配置在比所述前部面板的左侧面后端或右侧面后端靠后方侧的位置。
CN202210031201.2A 2019-03-04 2020-03-04 空调的室内机 Active CN1143531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31201.2A CN114353186B (zh) 2019-03-04 2020-03-04 空调的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24946A KR20200106417A (ko) 2019-03-04 2019-03-04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019-0024946 2019-03-04
CN202210031201.2A CN114353186B (zh) 2019-03-04 2020-03-04 空调的室内机
CN202010143288.3A CN111649393B (zh) 2019-03-04 2020-03-04 空调的室内机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3288.3A Division CN111649393B (zh) 2019-03-04 2020-03-04 空调的室内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3186A true CN114353186A (zh) 2022-04-15
CN114353186B CN114353186B (zh) 2023-12-29

Family

ID=7233623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31201.2A Active CN114353186B (zh) 2019-03-04 2020-03-04 空调的室内机
CN202210030832.2A Active CN114353185B (zh) 2019-03-04 2020-03-04 空调的室内机
CN202010143288.3A Active CN111649393B (zh) 2019-03-04 2020-03-04 空调的室内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30832.2A Active CN114353185B (zh) 2019-03-04 2020-03-04 空调的室内机
CN202010143288.3A Active CN111649393B (zh) 2019-03-04 2020-03-04 空调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674697B2 (zh)
KR (1) KR20200106417A (zh)
CN (3) CN1143531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87796S1 (en) * 2020-04-02 2023-05-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ver for air purifier
USD998771S1 (en) * 2020-04-02 2023-09-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ver for air purifier
JP1695752S (zh) * 2020-07-20 2021-09-27
EP4394262A1 (en) * 2022-12-26 2024-07-03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702953A2 (pt) * 2007-07-05 2009-02-25 Whirlpool Sa equipamento condicionador de ar
WO2010015124A1 (en) * 2008-08-06 2010-02-11 Electrolux (Hangzhou) Home Appliances Co., Ltd. Humidifying air-conditioner
US20130249124A1 (en) * 2012-03-06 2013-09-26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Humidifying apparatus
US20160169541A1 (en) * 2014-12-12 2016-06-16 Dong Guan Song Wei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Heater with humidifying device
CN106468459A (zh) * 2015-08-11 2017-03-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7486962U (zh) * 2017-10-24 2018-06-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5829A (ja) 1983-03-25 1984-10-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植物栽培機
US5664730A (en) * 1996-04-29 1997-09-09 Technov International Inc. Humidifier device
KR200154186Y1 (ko) * 1996-12-31 1999-08-02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
KR101346904B1 (ko) 2006-07-03 2013-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202350196U (zh) 2011-11-22 2012-07-25 浙江中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空气加湿功能的空气调节器
KR101339079B1 (ko) 2012-03-28 2013-12-09 오텍캐리어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가습장치
KR101500501B1 (ko) * 2015-01-02 2015-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EP3163180B1 (en) 2015-10-30 2024-07-17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both humidification and air cleaning
JP6869661B2 (ja) 2016-08-01 2021-05-12 ダイダン株式会社 可動型の気化式加湿装置
KR102600956B1 (ko) * 2016-09-22 2023-1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06642372B (zh) 2016-09-30 2022-08-02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桌面空调的壳体组件及桌面空调
KR102362390B1 (ko) * 2017-03-31 2022-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07289523B (zh) 2017-06-23 2020-09-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702953A2 (pt) * 2007-07-05 2009-02-25 Whirlpool Sa equipamento condicionador de ar
WO2010015124A1 (en) * 2008-08-06 2010-02-11 Electrolux (Hangzhou) Home Appliances Co., Ltd. Humidifying air-conditioner
US20130249124A1 (en) * 2012-03-06 2013-09-26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Humidifying apparatus
US20160169541A1 (en) * 2014-12-12 2016-06-16 Dong Guan Song Wei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Heater with humidifying device
CN106468459A (zh) * 2015-08-11 2017-03-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7486962U (zh) * 2017-10-24 2018-06-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106417A (ko) 2020-09-14
CN111649393B (zh) 2022-01-25
US20230272926A1 (en) 2023-08-31
CN111649393A (zh) 2020-09-11
US11674697B2 (en) 2023-06-13
CN114353185B (zh) 2023-12-29
CN114353186B (zh) 2023-12-29
CN114353185A (zh) 2022-04-15
US20200284441A1 (en) 2020-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49393B (zh) 空调的室内机
KR102076668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12236625B (zh) 风扇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05452777B (zh) 空调的室内单元
CN108679705B (zh) 空气调节器
KR20060092270A (ko) 공기 조화기
CN111868451B (zh) 空调设备的室内机
CN114763925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KR102628642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14763920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0412453C (zh) 整体式空调器的空气导向装置
KR20070100019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1443923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63977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10748976A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外送风组件
CN110748975B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KR100294338B1 (ko) 분리형공기조화기의실내기
KR20070005178A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15507468A (zh) 厨房空调系统
TW574487B (en) Integrated air conditioner
CN115264674A (zh) 厨房空调系统
KR20070074404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050047629A (ko) 일체형 공기조화기
KR20050047179A (ko) 일체형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